鉴赏清代鼻烟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清代鼻烟壶
鼻烟壶种类异常繁多,其中玻璃、瓷质、玉石质地最为普遍。

据专家介绍,鼻烟壶的优劣,既要看做工,更要看材质。

料质鼻烟壶贵在作工。

料质鼻烟壶即玻璃材质的鼻烟壶,做工最妙的是“古月轩彩”,其次是西洋制作的五色玻璃。

清代北京内廷所烧的料烟壶,称之为官料鼻烟壶。

康熙时的官料非常精美,它们仿天然矿石或半宝石,颜色几乎可以乱真。

官料还仿玛瑙、琥珀、翡翠和羊脂白玉,质地滋润,闪闪生辉。

古月轩料器,以乾隆生产最多,嘉庆以后就绝迹了。

鉴别古月轩料鼻烟壶的关键是:凡古月轩一定是堆料款,即字铭用珐琅彩书写,烧成后凸起,形成垛地形,而且一定要敷珐琅釉和珐琅彩。

清代的玻璃鼻烟壶中,有料胎珐琅彩工艺,即把珐琅彩釉绘在玻璃上焙烧而成。

清代的料胎画珐琅,是乾隆时期的特产,多是小扁圆形壶体,通体彩绘花卉图案,很少画山水人物。

花卉图案以纤细繁复为上品,色彩鲜润有层次。

乾隆年制壶有四字款识,用蓝料书仿宋椠体,十分工整,仿品难以达到。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详细介绍清代鼻烟壶的工艺种类:
玻璃鼻烟壶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把鼻烟壶分为五大类,基本是按材质划分的,分别是玻璃类、金属类(主要是铜胎画珐琅,数量较少)、玉石类、瓷器类以及其他材质的鼻烟壶,如漆器、陶器等。

台北故宫有一件以贝壳为材料做成的鼻烟壶,北京故宫则有一件核桃做的鼻烟壶,都很精致。

玉石鼻烟壶在造型上是最漂亮的一类。

此外,使用有机类材料制成的鼻烟壶也很多,比如竹、木、象牙、葫芦、犀角、漆器等。

文竹又称“贴黄”、“竹黄”等,乃取竹筒内壁
之黄色表层翻转过来,经煮压,黏贴到木制胎骨上。

(1-5)
其中,数量最大、传世最多的还是玻璃类的鼻烟壶。

因为玻璃本身对鼻烟有保护作用。

玻璃是一种合成的材料,目前所见最早的出土时代是战国时期,此后的发展很缓慢,到了清代,忽然有了一个高峰。

清代的玻璃大发展和康熙皇帝喜欢西洋科技有关。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德国传教士纪理安(Kilian Stumf)的帮助下,在清宫造办处里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玻璃厂,是清代玻璃制作的一个大发展。

在当时,玻璃器皿比珠宝还要贵重。

从档案中可以看到,清廷每年赏赐达赖、班禅的宝物里几乎都有玻璃类的器物。

虽然从康熙三十五年开始就有了御用玻璃厂,但是玻璃鼻烟壶中所带年款最早的是雍正款。

从乾隆朝开始,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都有带本朝年款的玻璃鼻烟壶。

玻璃鼻烟壶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部分不是用玻璃盖,而是用铜镀金錾花盖。

玻璃鼻烟壶在玻璃厂做,盖则是由专门的镀金作来做。

鼻烟壶里的小匙,基本上有三种材质:最主要的一种是象牙,这是在牙作做;一类是铜镀金,在铜作做;还有一类是竹的。

我们对玻璃鼻烟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类,包括单色玻璃、套玻璃、画珐琅玻璃、搅玻璃、金星玻璃、搅玻璃等。

单色玻璃鼻烟壶
单色玻璃鼻烟壶的数量是最大的。

玻璃有一个特点是色彩比陶瓷多,特别是单色远远超过了陶瓷,很多颜色是陶瓷烧出不来的。

从档案记载看,雍正时期和乾隆时期,玻璃颜色已经达到了将近40种,但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只有将近20种。

其中豇豆红色玻璃和瓷器中的豇豆红釉很相似,它的配方至今还没有攻克。

金星玻璃在雍正的档案中有记载,但实物只在乾隆一朝有。

套玻璃鼻烟壶
套玻璃是清代独创的工艺,是指用两色以上的玻璃制作器物。

分为两种:一种是满套,在玻璃胎上满套与胎色不同的另一色玻璃,再用琢玉的方法在外套的玻璃上雕琢花纹;一种是将所需各色玻璃棒烧熔,直接在器表黏贴花纹。

以满套为多。

据文献记载,从康熙朝就有套玻璃鼻烟壶,但是最早的实物只看到了乾隆时期的,康熙跟雍正时期的实物均不见。

乾隆朝的套玻璃鼻烟壶,没有大尺寸的,高度都是四五厘米左右,很精致。

乾隆时期有一种套粉色玻璃鼻烟壶,粉色是乾隆朝特有的颜色。

清代的官造套玻璃鼻烟壶,大部分都是椭圆形的足,而且一定是实心的平面的实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刻款。

而且玻璃器的款识和其他文物不一样,它的字迹非常潦草,而且大部分是阴刻楷书款,只有少数是料款(仅在画珐琅玻璃上),更少数的是篆书款。

篆书款应该是在玉作刻的,其他款则是在玻璃厂刻。

官造的套玻璃鼻烟壶的基本规律是单色套单色,比如白套红、白套蓝、白套绿、红套蓝、红套黄等等。

套多种颜色的基本上是民间的东西,但也不排除极少数套多色的也是官造的。

对于民间造的鼻烟壶的研究现在还没有突破,因为没有可资对比的参照物,一件都没有。

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
玻璃胎画珐琅雉鸡牡丹
画珐琅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清代文物。

人们常说“珐琅彩”,但这个称谓在档案中是没有的,而是叫做××胎珐琅、××胎画珐琅。

清代有六种材料的胎用于画珐琅:金、银、铜、瓷、玻璃、宜兴,即金胎画珐琅、铜胎画珐琅、银胎画珐琅等,其中铜胎画珐琅是最早的。

银胎画珐琅也叫银烧蓝。

瓷胎画珐琅是现在最贵的品种,俗称瓷胎珐琅彩。

宜兴胎画珐琅大部分都是康熙年间的,基本都在台北故宫,北京故宫很少。

在各种画珐琅中,工艺难度最大的是玻璃胎,但是现在市场上玻璃胎画珐琅拍不过瓷胎的,这是大家认知不充分造成的。

玻璃胎画珐琅的成功率低,是因为它是二次烧成,先把玻璃烧成某种器形,再用珐琅来绘画;之后再烧,温度高了,玻璃就碎了,温度低了,珐琅颜色出不来。

所以清代玻璃胎画珐琅的生产量最少,极为珍贵。

北京故宫收藏的清代玻璃胎画珐琅器大约才20多件。

多年前我只在香港佳士得看见过一件玻璃胎画珐琅西洋人物八方形笔筒极好,似乎拍了大约6000万港币。

现在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的价钱已经逼近一千万元了。

乾隆时期出现了一批西洋人物和西洋建筑纹样的器物,这在雍正时期是没有的。

雍正五年曾下令严禁外造制器,外造可能就是指西洋的东西。

虽然如此,雍正皇帝还是留下了很多幅带着西洋发套的画像。

乾隆时期的西洋人物和西洋建筑纹样主要出现在玻璃、铜胎画珐琅和瓷器上,经常是和中国的传统纹样相结合,很有意思。

绘制者应该有两类,一类是真正的西洋画家,像郎世宁,还有一类是宫廷培养的画家。

这种西洋纹样的玻璃胎画珐琅的数量很少。

内画鼻烟壶
玻璃鼻烟壶中,和现在能够衔接上的一种是内画鼻烟壶。

内画玻璃的历史很短,但是研究起来难度很大。

因为中国历史上手工艺人的地位比较低,有关他们的文字记载很少。

内画玻璃究竟何时出现一直是个未知数。

现在研究认为内画始于嘉庆年间的甘烜文,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收藏有一幅他的画作,风格和其传世的内画壶是一致的。

内画玻璃的大发展应该是在晚清、民国时期,这和当时玻璃制造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光绪年间有名的内画高手有30多位,基本上是以北京为主,也有山东的。

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是三位京派内画艺术大师。

原来他们的作品都很便宜,现在极贵,而且大量的是在国外。

三位大师各有所长。

周乐元主要是内画山水,他的作品很少,但现在假的很多。

马少宣内画鼻烟壶的特点是一面绘画,一面题字,富于诗情画意。

据马少宣的孙子马增善所说,马少宣的有些作品是由他哥哥所画,但是也署马少宣之名。

叶仲三1945年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叶晓峰和叶蓁祺传承了他的衣钵,作品都署叶仲三的名字。

实际上,在各类鼻烟壶工艺中,我们传承得最好的就是内画鼻烟壶。

河北的王习三大师是现在冀派内画鼻烟壶的代表,在河北衡水有五万人在从事内画这个职业。

另外,北京有刘守本,山东有张广庆,等等。

鼻烟壶的一些鉴定要点
在造型上,年代越早,器形越小;年代越晚,器形越大、越蠢笨。

口部的造型也有规律,越早壁越薄,越晚壁越厚。

壶腹部位的规律是:年代早的一定是扁腹,鼓腹则年代晚。

荷包形的鼻烟壶一定是乾隆时期的器形。

传世的康熙瓷鼻烟壶数量很少,造型多为爆竹筒式,只有青花、釉里红两个品种。

另外,鼻烟壶的盖和小匙对于鉴定也是很重要的,以原有的壶身加一个后配的盖是作伪的手段之一,也有的是新做的小匙长度不合比例。

在纹饰方面,不同部位的画法是不一样的,比如用哪种方式开光,开光里面的纹饰怎么搭配,开光外面的纹饰怎么组合,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要学文物鉴定,有几个纹式是很重要的:龙纹、凤纹、云纹、螭纹和蝙蝠纹。

只要掌握其中一类纹饰,再看其他文物也能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蝙蝠纹是清代特有的一类装饰,它的不同时期的特点也是鉴定器物时代的重要依据。

早期的蝙蝠翅膀很尖,而且一定是打开的。

雍正时期的云纹和康熙、乾隆时期的完全不一样。

在款识上,康熙朝的瓷鼻烟壶中没有带康熙年款的,足内主要是写“成化年制”四字行书仿款,也有一部分不写款。

鉴于鼻烟壶的品种纷繁复杂,初级收藏者在介入时,一定要确定自己的收藏范围,不妨从存世量较多的瓷胎、玻璃以及内画壶等材质入手。

目前存世量最多的是陶瓷类。

同陶瓷一样,鼻烟壶也讲究官窑,清朝的官窑鼻烟壶是上乘之选。

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官窑鼻烟壶胎细,道光时期的鼻烟壶以民俗、人物题材为主,光绪时期则大量仿前朝的精品之作。

玻璃胎鼻烟壶目前流通得也较多。

收藏者在购买此类鼻烟壶时,可以先从一般价格不高的单色玻璃鼻烟壶着手,进而逐步向套多色玻璃鼻烟壶深入。

对内画鼻烟壶感兴趣的收藏者,一定要认准大师。

我国内画名家辈出,名声最响的当属周东元、马少宣、叶仲三这3位大家。

在德国汉堡博物馆,就有一件马少宣于1910年为当时德国国王威廉二世创作的肖像内画鼻烟壶。

除三位大师外,还有毕龙九、阎玉田、孟予受、丁二伸、张文堂、陈坤生等十多位内画名家。

鼻烟壶的市场
尽管很长时间内,国内藏家并不重视鼻烟壶的收藏与投资价值,视其为冷门品种,但随着近年来鼻烟壶的拍卖价格不断走高,许多投资者开始对这一过去问津者不多的板块青睐有加。

事实上,鼻烟壶在近20年中的价格一直在攀升,如1992年4月1日香港佳士德公司举办的一次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代乾隆年制的金胎掐丝珐琅仙鹤纹鼻烟壶即以104.5万港元高价成交,创下了当时世界鼻烟壶拍卖纪录。

1996年春季的北京翰海鼻烟壶专场再现高潮,此场拍卖总成交额1441万元,其中一件4.7厘米高的清乾隆粉彩轧道西蕃莲纹鼻
烟壶拍出104.5元; 3年之后,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描金葫芦形鼻烟壶以115.5万元成交。

到了2000年天津文物公司春季展销会拍卖专场上,一件清乾隆料胎珐琅彩山水鼻烟壶,拍卖前的估价仅30万元,但最后却以惊人的242万元成交价,创下了内地鼻烟壶拍卖的最高纪录。

更值得鼻烟壶藏界骄傲的是,2004年4月25日香港佳士德推出李公伟先生鼻烟壶珍藏专场拍卖会,一件估价高达130万~180万港元的清乾隆御制白料珐琅彩牡丹翠鸟鼻烟壶以230.375万港元造了鼻烟壶拍卖世界纪录,而晚清、民国时期的水晶内画“寿臣”画像鼻烟壶(马少宣款),则以174.375万港元创造了单件内画鼻烟壶世界纪录,整场2330.978万港元的总成交额,使得其与内地的中型艺术品拍卖会相媲美,鼻烟壶的名声由此远扬,并在内地掀起了一股投资浪潮,鼻烟壶的身价更是快速飙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