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古代山水画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国画山水十大名画的赏析:
1.《千里江山图》:作者为北宋画家王希孟,画面描绘了长江流域的壮美景色,色彩鲜明,构图恢弘,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2.《白雪山图》:作者为南宋画家谢赫,画面以太白山为背景,表现了独特的山水风貌和自然景观,形式上极具表现力。
3.《水墨花鸟图》:作者为明代画家徐渭,画面以花鸟为主,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出极具生动感的自然景观,是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4.《清明上河图》:作者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画面描绘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构图精美,色彩绚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之作。
5.《渔舟唱晚图》:作者为宋代画家马远,画面以渔船为背景,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情感,是中国山水画的杰作之一。
6.《富春山居图》:作者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画面描绘了江南富春山的壮美景色,线条流畅,色彩淡雅,富有古典气息。
7.《十八学士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顾恺之,画面描绘了唐代十八位文学巨匠的生活场景,构图繁复,细节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8.《红楼梦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高鹗,画面描绘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构图精美,画风细腻,是中国文学与绘画的结合之作。
9.《山水十二屏》:作者为清代画家郑板桥,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山水景象,构图严谨,色彩和谐,是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10.《八大山人千里江山图》:作者为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江山美景,构图简洁,意境深远,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富春山居图美术鉴赏
“大痴”若愚,无双山水----赏析《富春山居图》中国上千年的山水画史,大师辈出,杰作邻立。
但《富春山居图》,上至皇帝,下至寒士,无不奉其为瑰宝,被各个山水派画家视为不可逾越的典范,仅仅黑白两色便勾勒出无双山水。
抛开这幅画的传奇历程不说,可能由于自己对江南的偏爱吧,所以骨子里就对《富春山居图》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怀。
见了此画,便会被画里那寥廓、苍茫而又宁静的意境而吸引。
画中描写的江南与大家印象中云雾缭绕的烟雨江南有所不同,它展现的是初秋之时,富春山两岸的景色: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推洁飘逸,可谓“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了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让你深深体会到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是怎样一番意境。
黄公望,又叫“大痴道人”。
当中年因为被牵连入狱之后,他就放弃了仕途,隐于富春江。
画中的这种明朗之气应该也就是他那时候超然脱俗的心境的体现吧。
经过三四年的创作,79岁完成的这幅《富春山居图》是一幅纸本长卷,是他为好友无用禅师所作。
在笔意清润的画中,便能想象两位老人伐舟沿江而上的情景。
在高山与流水间,在诗、书、画外,我分明听出了“如闻流水引,谁听伯牙琴”的叩问。
元代山水强调笔情墨趣,笔墨线条变化多端,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富春山居图》用笔利落,以诗文入画,表现了山水树石的灵气和神韵。
以水墨渲淡更替两宋工致浓丽的画风,笔法既有湿笔披麻皴,另施长短干笔皴擦,在坡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
浓淡迷蒙的横点,逞足笔力,唯情是求。
黄公望还极注意层次感,前后山水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的自然消失。
他并不夸张虚境和市井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
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的生动严谨,比例合度。
画面仅用水墨渲染,若明若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的感受的高度尊重。
明清传世山水画赏析!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它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期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在中国绘画史上,尽管山水画是较晚出的画科,但却比欧洲风景画要早一千多年。
在画法上,唐代王维提出了“水墨为上”的观念、强调水和墨的相互作用以后,五代、北宋时期风行湿笔浓墨法。
到了南宋,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在熟性绢、纸上运作的水墨交融、连勾带皴的方法。
元代时纸本大行其道,风行南宗山水,又以干笔皴擦的方法别开新局,影响到了明清及明清之后的山水画风。
本文精选了明清著名画家王绂、戴进、吴伟、文徵明、董其昌、恽寿平、王时敏、王原祁 、王翚、吴历等的部分山水画精品,对其作简略介绍。
1.明 王绂 《山亭文会图》明 王绂《山亭文会图》纸本设色纵219厘米横87.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写文人在山林雅集之盛事。
画上重峦叠嶂,山势险峻,树木丛生,烟霞环绕,颇为壮观。
山上小溪泉水流淌有声,山下河中可泛舟,山林间亭台楼阁隐现,这是一处可游可居的幽雅胜境。
近景古朴山亭中已有几个文人在那里论诗作画,山下还有文人或乘舟、或步行赶来应约赴会。
山水胜境为文人雅集提供了优美环境,文人雅集又为山水胜境增添了诗情画意。
王绂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师法吴镇、王蒙等元代大家。
他的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
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
但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他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特别是倪瓒、柯九思二人之长,经过长期的揣摩,形成独特风格,飘逸雄秀,纵横洒落。
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
善画山水墨竹,山水画有繁、简两种风格,繁笔线条较长,转折灵活,多用中锋,学王蒙、吴镇笔法。
简笔则干笔、偏锋、皴擦并用,来自黄公望、倪瓒。
画墨竹笔法灵活稳健,含有书法特点,多受文同影响。
知名于明初画坛。
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山水入画之《千里江山图》
山水入画之《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一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作品,是南宋时期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创作于公元1113年,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这幅作品以其宏伟壮丽的山水画风,细腻传神的绘画技巧和深刻的艺术内涵,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和艺术宝藏。
以下将为您详细解读《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擅长以水墨绘制山水画,作品风格宏伟壮丽、笔墨宽厚有力。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绘制的一幅长卷式山水画,整幅作品宽约近40厘米,长约15米,画面以富有变化的线条和浓淡适度的墨色描绘出千里江山的壮丽景色。
《千里江山图》共分为十二幅,画面上有江河、山峦、林木、云雾、行舟、居民等元素,以“千里江山”为主题,呈现出一幅巍峨壮丽、气势恢宏的山水画卷。
整个画卷以水墨青绿为主色调,运用淡墨墨法、淡黑手法将山脉的远近透视处理得恰到好处。
整幅画面为横幅长卷,卷首描绘天空中的云雾缭绕和山峦的起伏,在画面的正中央绘有一江河自远山而来,流水清澈,江面上有小舟行驶。
可见王希孟巧妙的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巧变来表现出水势的流动和江山的壮美。
整个画卷中的山峦、千里江河、居民民居等地景通过淡黑与淡墨的层次分明的墨法处理将深邃远近的空间表现得恰到好处。
每一处山峦、每一条江河都显得峰峦起伏、曲折蜿蜒,山势云蒸雾绕,形态各异。
景深的表现使观者在欣赏时能深深感受到广阔无垠的视觉享受。
画面上的小舟、人物、居民民居等点缀,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
王希孟在描绘树木、林木时也别出心裁,使用淡墨勾勒出树木的枝干叶叶,从远处的山脉到近处的江河,处处有疏密有致的树木。
林木的处理使画面更加饱满丰富,极具生命力。
这幅《千里江山图》的画面构图、用墨和细节处理都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境界,不仅展现了王希孟娴熟的绘画技巧,还体现了他对江山景致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山水的深刻理解。
这幅画作以宏大的视觉效果、优美的笔触和悠远的意境,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六君子图》的画面结构十分明了和简洁:平缓的远山,处在画面的大约四分 之一处,并以此为界,向上的空白处就是天空,往下的空白便是水面,构成了画 面远景。靠紧画面最下部分的是近处的石坡,还不到整个画面的四分之一。画面 中部一大半空白的水面。“三段式”构图就这样展开,实际上就是两道横向的平 缓的石坡,把画面分割为三段。 为了打破构图上单调,增加画面的意境、寒荒和 萧疏感,画上了六棵不同品种树木,与横向的山石坡构成经纬走向。
理解运笔、用墨的技巧,是欣赏的起点。理解笔墨所传达的审美价值与精神理念, 才能读懂中国传统绘画。
物质层面
毛笔、水墨
笔墨
技法层面 形式层面
运笔、用墨 线条、色彩
价值层面
气、韵
五、课堂小结
山水画源自对自然山川的写生,但又超 越具体时空,具有纯粹的,普遍性的美。美 学家蔡若虹指出:“艺术的微妙作用,恐怕就 在于意境,就在于那种一半留在画面上,还 有一半留给画外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
《踏歌图》南宋画家马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表现了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 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踏歌图》上端显著位置有题 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
构图 这幅《踏歌图》采用“一角式”布局,从左至右以对角线分割,
形成左实右虚的结构。画面左边奇峰巨石,显得分量有些重,所以 作者在右边安排了远山、殿阁,尤其是疏柳和翠竹的枝干摇曳的动 姿以及点景人物,从而以静待动,使画面左右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画上大片空白云烟,在构图上使画面避免了壅塞,作者在右边显著 位置画了一株高柳,使之贯入上部,起到了填充作用。总之,画面 上、下连为一体,给人一种空灵、自然之感。 技巧
此图在具体画法上,卧石与秀峰主要用大斧劈皴,其中在秀峰 上夹用些许长披麻皴,岩石的凝重,秀峰的峭险与水纹柔和的钩法 形成强烈的对比。柳树枝干高扬而柳条稀疏富有精致,更显示了作 者提炼形象的功夫,山间树干虬曲,树枝斜出伸展,几丛翠竹用双 钩填色的工笔画出,置于大笔渲染的树石之中,显得生机盎然。近 处的稻田刻画得非常精细,表现出稻叶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的感觉。 山溪流水,用笔柔和流畅。这些细节的刻画与粗笔概括的描绘,形 成繁与简、柔与刚的鲜明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增加了 作品的艺术魅力。
山水画作品欣赏点评
山水画作品欣赏点评
中国的山水画被誉为中国四大绘画传统之一,它不仅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而且代表了中国绘画文化传承的历史,历久弥新。
山水画由于其独特的技法,融汇了中国文人墨客理念在一起,绘画作品彰显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山水画的流派有许多,如北宋苏轼的“西塞山画”、明清的“青白山水画”,唐代的“前期山水画”,尤其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天然山水画”,其风格独特,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以著名画家、学者张大千的《太行山》为例,以其画面内容和技法诠释,可得出山水画的一些特点:首先,它着重表现大自然,非凡技法勾勒出洁白质感;其次,画面内容充满了自然美,山石、草木、雨雪、河流以及空气等,使画面更有生气;再次,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天地的神奇,给人以无限的艺术感受。
此外,在山水画中,颜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用多种色调构成一片完整画面,表现出大自然的宏大,把人带入一种心灵深处的感受,这种心灵感染使人仿佛置身其中,令人难忘。
山水画艺术并不需要作者高深的文艺创作功力,只要懂得如何融入自然的魅力,让自然的美景穿透到每一个细节之中,便可绘制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画作品。
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山水画的关注,不仅仅只是为了艺术美感,更是因为它可以带给我们一种深远的境界,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可以让我们放下匆忙的工作节奏,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美,
找到真正的内心宁静。
总之,山水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给人以无限的境界,更是一种艺术的思想,一种对大自然的极高认知和关怀,也是一种有助于振兴中华文化的有益实践。
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燕文贵二十六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燕文贵二十六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国军队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北宋建立以后,绘画艺术发展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绘画内容极为突出。
尤其是宋徽宗时期,继承前朝旧制,在宫廷中设立了“翰林图画院”,一批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应运而生,包括帝王宋徽宗在内的诸多画作,更加注意写生和技法的探索,呈现出巨匠辈出,异彩纷呈的繁荣景象,使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山水画家较多,杰出代表有齐鲁画派李成,关陕画派范宽。
宋后期的水墨山水画以米芾最为著名。
还有李公麟、郭熙等人,他们擅长用多层烘染和画点点的排列,使积墨、破墨等技法,达到云山蒙笼,烟雾缭绕的效果。
前面我们已经欣赏李成、范宽、米芾、李公麟、郭熙和张择端六位著名画家的作品,下面我们欣赏武宗元、王居正、燕文贵、赵昌、王诜和赵佶等六人绘画作品。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燕文贵绘画作品有:《江山楼观图》《溪山楼观图》《群峰雪霁图》《秋山琳宇图轴》《三仙授简图》《秋山萧寺图》《纳凉观瀑图页》《奇峰万木》《奇峰万木图》《楼阁山水》《秋江晚翠图》《江村图》《烟岚水殿图》《层楼春眺图页》《寒林雪栈图》《江干雪霁图》《江山雪霁图》《梅石瀑泉图》《秋山访道图》《山水》《山水2》《山水3》《武夷叠嶂图》《雪景山水》《雪山行旅图》《雪山图》《岳阳楼图》等。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北宋著名山水画家燕文贵绘画作品燕文贵,浙江吴兴人。
原本是军中仆役,于太宗朝驾舟至京师,受高益举荐,进入翰林图画院,参与相国寺与玉清昭应宫壁画制作,真宗时升任图画院祗候。
擅画山水、屋木、舟车等题材,在宫廷画院中,燕文贵所创立的“燕家景致”与范宽的“巨嶂山水”并列,是继关同、李成之后,北方山水画派的两大主流。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001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
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
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
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
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002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1.《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王希孟所作,其画面宏伟壮阔,以秀美的江山为主题,充满了山川河流的美妙景色。
2.《红岩》: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李可染的代表作,其以华丽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手法描绘了岩石的质感和山水的壮美。
3.《清明上河图》:这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所作,由于其画面十分细致入微,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市景观画的代表之一。
4.《富春山居图》:这是元朝著名画家黄公望所作,其画面通过对山水、人物、建筑等元素的巧妙组合,形成了一幅别具匠心的山水人物画。
5.《春山图》:这是明朝画家唐寅的代表作,其画面以一片春天的山野为主题,通过流畅的线条和浓郁的色彩,呈现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6.《游春图》:这是清朝著名画家郎世宁所作,其画面通过对春天的山水、花鸟等元素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7.《潇湘图》:这是明朝画家文征明的代表作,其画面以潇湘江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江水、山岳、人物等元素,呈现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图。
8.《山水十二屏》:这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所作,共分为十二幅画,每幅画呈现出不同的山水景色,构成了一幅宏伟壮观的山水长卷。
9.《溪山行旅图》:这是唐朝画家王维的代表作,其画面以溪山
的景色为主题,通过描绘山水和人物的互动,刻画出了山水间的和谐之美。
10.《断桥残雪图》:这是明朝著名画家文征明所作,其画面通过对断桥和残雪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冷峻、凄美的山水美感。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国画山水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观,表现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以下是中国国画山水史上十幅著名的名画赏析。
1.《寒山拾得图》这幅画是元代文人画家夏圭的代表作,他通过绘制冷峻的山岳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画中的人物形象含蓄而又富有内涵,让人在沉思之余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2.《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名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
画面以江山为主题,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繁荣和美好景象。
画面中的山水风光、建筑物和人物形象都精细细致,耐人寻味。
3.《溪山行旅图》这是南宋时期画家马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山水、建筑、植物和人物,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感悟。
画面中的色彩清新淡雅,托出了自然的恬静与无穷魅力。
4.《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画之一。
画面中除了细腻的山水画面外,还描绘了市井百态和民俗文化,将山水画与人文画融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奇妙魅力。
5.《千里江山图》明代画家徐渭的代表作,画面宽阔恢弘,以长江为主线,描绘了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画面中的各种元素相互映衬,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理念。
6.《齐白石山水画》齐白石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画家,其山水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特色。
他擅长表现形体的变化和色彩的饱满,使得他的山水画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和艺术魅力。
7.《李可染山水画》李可染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色彩饱满、构图新颖为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美”概念,引领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方向。
8.《黄宾虹山水画》黄宾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通过对山水画的技法和审美观念的革新,使得中国传统山水画得到了新的发展。
他的山水画作品色彩明艳、构图精妙,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理念和个性。
9.《吴昌硕山水画》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风格独特、气韵生动,表现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探索。
五代南唐北宋时期画家巨然十一幅山水绘画作品赏析
五代南唐北宋时期画家巨然十一幅山水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五代南唐时期绘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五代十国时,虽然国家四分五裂战乱连年,南唐都城所在地却相对平稳,于是有了书画艺术的一个发展高峰期。
特别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一些画家在唐代以青绿或水墨青绿在屏障上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林木的基础上,深入大自然中进行创作。
五代时中国水墨山水画趋于成熟,以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画家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画家创立了真实生动地雄伟北方峻岭和秀丽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体系,世称“荆、关、董、巨”。
五代时,人物画的题材内容日渐宽泛,宗教神话、历史故事、文人生活等都成为描绘的主题。
画家多注重人物神情和心理的描写,传神写照的能力的能力又有提高。
山水画在此时的变化是最大的,从选材到技法,都有了一个飞跃,山水被作为生息的环境加以描绘。
五代的花鸟画也出现了以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以轻色渲染而成;二是水鸟野卉,画法多用墨笔,色彩极少,相对黄筌一派的风格,这一派被称作“徐家野逸”,这种现象被称为“徐黄异体”。
这里介绍五代著名画家巨然绘画作品。
巨然,生卒年不详,江宁(江苏南京)人。
五代画家,僧人。
早年在南京开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后到汴京(河南开封),居于开宝寺。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专画江南山水,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
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并称董巨,对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影响。
巨然善画江南野逸之景,笔墨秀润,较董源山水更具田园风致和诗意。
《山水画》PPT课件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看画配诗
中国山水画
疑飞 似流 银直 河下 落三 九千 天尺 。,
看画配诗
中国山水画
时月 鸣出 春惊 涧山 中鸟 。,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中国 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人与自然合一的写照。画家 笔下的山水是画家内心对于自然山水的感悟,是画家人 生态度的表达,更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中国山水画
纵33厘米,横636.9厘黄公望
中国山水画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中国山水画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中国山水画
画中有诗
中国山水画
《山径春行》南宋 马远
看画配诗
中国山水画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看画配诗
中国山水画
山 行 旅
、、
图 》
墨思
五 代
关 仝
中国山水画
《 匡 庐 图 》 五 代 荆 浩
中国山水画 《茂林远岫图》 北宋 李成
中国山水画
《 晴 峦 萧 寺 图 》 北 宋 李 成
中国山水画
《 早 春 图 》 北 宋 范 宽
中国山水画
《 溪 山 行 旅 图 》 北 宋 范 宽
中国山水画 《云山墨戏图》 南宋 米友仁
中国山水画 -.
中国山水画
《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 水画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
《早春图》 隋 展子虔
丈山 尺树 寸马 豆马
中国山水画
《 江 帆 楼 阁 图 》 唐 李 思 训
中国山水画 《明皇幸蜀图》 唐 李昭道
景气
、、
《 关
中国古代经典山水画100幅
中国古代经典⼭⽔画100幅(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唐)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王维.千岩万壑图.(局部)(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五代)董源.潇湘图(局部)(五代)巨然.秋⼭问道图(五代)巨然.万壑松风图(五代)巨然.寒鸦图(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北宋)燕⽂贵.溪⼭楼观图(北宋)范宽.溪⼭⾏旅图(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北宋)许道宁.关⼭密雪图(北宋)许道宁.渔⽗图(北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长卷(北宋)郭忠恕.雪霁江⾏图(北宋)王铣.渔村⼩雪图(局部)(北宋)王铣.烟江叠嶂图(局部)(北宋)王希孟.千⾥江⼭图(北宋)江参.庐⼭图(北宋)⽶友仁.远岫晴云图(北宋)梁楷.雪景⼭⽔图(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宋)萧照.⼭腰楼观图(南宋)马远.踏歌图(南宋)马远.对⽉图(南宋)夏圭.西湖柳艇图(南宋)夏圭.钱塘秋潮图(南宋)马和之.⿅鸣之什图(南宋)赵伯驹.春⼭图(⾦代)武元直.⾚壁图元代)黄公望.富春⼭居图黄公望.九峰雪霁图(元代)黄公望.天池⽯壁图(元代)王蒙.青卞隐居图(元代)王蒙.夏⽇⼭居图(元代)王蒙.长江万⾥图(局部)吴镇.洞庭渔隐图吴镇.秋江渔隐图王履.华⼭图王绂.北京⼋景图.琼岛春云王绂.湖⼭书屋图戴进.灵⾕春云图戴进.溪堂诗思图2杜琼.友松图夏芷.灵阳⼗景图(之⼀)沈周.庐⼭⾼沈周.云际停⾈图周⾂.春⼭游骑图吴伟.江⼭渔乐图王绂.北京⼋景图.琼岛春云。
中国山水名画欣赏及简介
中国山水名画欣赏及简介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题。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壁画和丝绸绘画,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山水画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下面是几幅中国山水名画的简介及欣赏:1. 《清明上河图》- 宋代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绘制于北宋时期。
这幅画描绘了北宋时期的都市生活场景,展示了繁忙的市井、人物、建筑和自然景观。
画面中有近千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生活的细节。
这幅画以其细腻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细节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2. 《千里江山图》- 宋代王希孟绘《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绘制于北宋时期。
这幅画展示了中国南方的江山美景,描绘了起伏的山脉、蜿蜒的江河和宁静的湖泊。
画面中的细节极其精细,色彩丰富,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这幅画被视为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意境和哲学思想。
3. 《黄山迎客松图》- 清代徐渭绘《黄山迎客松图》是中国清代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由徐渭绘制。
这幅画描绘了中国著名的黄山景色,以及其中一棵迎客松的景象。
画面中的山峰、松树、云雾和水流都被精心地描绘,展现了黄山的壮丽和神秘。
这幅画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细腻的画风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中国山水画的欣赏不仅仅是欣赏其美丽的景色,更是欣赏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这些作品通过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它们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山水画的鉴赏300字
唐宋山水画鉴赏1.董源《龙宿郊民图》《龙宿郊民图》是董源重要的传世作品之一,它描绘了居住于江边山麓的民众庆贺节日的情景。
此图以山为主,右侧的两座大山占据了画面的大半,山顶且有矾头。
山下水面空阔,溪流蜿蜒,树木茂密成林。
山下的人家在树头挂起了灯笼,溪边又有两条舟船,上竖彩旗,数十人自岸及舟联臂排列,似正在表演庆贺的歌舞。
山下道路上点缀着一两行人,似在赶路,又似在游览。
这幅图画的用意应该是表现清雅的江南山水中居人生活的舒畅和愉悦。
在董源的山水作品中,这似乎是一个常见的主题,即使是以表现山水为第一目的,他还是情不自禁地要画出居人的生活图景,并将此中透出的生命活力感染给无言的山山水水。
此作技法池以披麻皴和水墨渲染为主,画山形时先勾出轮廓,再用长披麻皴手法,以中锋笔自上而下左右披拂,线条大致平列,但也时时交叠会合。
山上的矾头则作空心点皴,呈现草木葳蕤情状。
在皴染基础上画家又给山石敷以重绛色,同时将山头染为青绿。
这样就将李思训的精于设色和王维的擅用水墨巧妙地结合起来。
后人称赞董源“神品格高,无与比也”。
以《龙宿郊民图》验之,他的画的确不愧为有“品”有“格”的上乘之作。
2.李成《寒林平野》《寒林平野》呈现烟林平远景色,林木薄疏,小丘起伏。
李成注重真实的山水写生,深合透视画理,此画面墨法变化微妙,意韵精致。
另外,用墨不浓,轻淡如在烟雾里,显得缥缈幽清,李成的“惜墨如金”,由此可见。
3.李成《晴峦萧寺图》《晴峦萧寺图》上半部两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寺右边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
用笔坚实有力,画山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都有李成画的特点。
画原为明末清初梁清标旧藏,一时尚难确定,但属北宋李成画风无疑。
4.李成《读碑窠石图》此图置境幽娄,气象萧瑟,是对荒芜日久之名胜的描绘。
美术鉴赏《富春山居图》[整理版]
美术鉴赏《富春山居图》由《富春山居图》谈美术鉴赏的意义摘要:? 美术鉴赏即是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美术鉴赏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鉴赏者运自己的感知能力、情感、审美经验和知识修养,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过程。
它也是鉴赏者面对足以引起审美情感的作品,二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心物感应、物我交融的复杂心理过程。
下面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为例,先对作品进行鉴赏,然后结合这幅作品来谈谈美术鉴赏的意义。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
”这幅作品在元代山水画中确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
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
据记载,此图在明清两代,曾为许多人收藏。
明代成化年间为苏州著名画家沈周收藏,万历年间转归松江董其昌名下,后又为宜兴吴正志所有。
吴正志传给他的儿子吴洪裕,吴洪裕爱若至宝,寝食与共,临死前竟将此图投入火中,“殉以为葬”幸而他的侄子吴子文从炉火中抢救出来,但前面已经烧去了一些。
吴家把第一节烧剩的部分裁割下来,从此,这一图卷就分成了长短两段。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
黄公望晚年久居富春江一带,他经常身背行囊,内置笔墨画具,但见好景便一一绘下,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山水素材。
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黄公望开始创作这卷山水画名作,通过长时间精巧的构思和数年埋头作画,最终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
美术鉴赏课——《千里江山图》赏析
Arts circle美术教育2013/11++美术鉴赏课——《千里江山图》赏析美术鉴赏课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与分析批评能力的课程,是教学生学习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从感性理解到理性分析,从而获得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批评能力。
鉴赏是要求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并能够以个人的体会、知识、分析美术作品的美术现象。
批评能力是在对作品感受的基础上,并建立一定的美术鉴赏标准,以理论分析作品的价值与美学价值,和对社会美学的意义。
在对中国画鉴赏中《千里江山图》是很有代表性的,对于作品的赏析也是很关键的,它不仅是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品,也是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一、画面构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晚期典型的大青绿山水画,整幅画以绚烂、自然的石青、石绿色为主要色彩,选色以厚重的不透明色为主,色彩之间在明度上形成一定的对比。
其画整体给人气势磅礴之感,画面迂回而具有深邃的空间,堪称我国古代传统青绿山画的经典之作。
《千里江山图》在皴法的运用上遵循传统皴法的发展原则并以线为主,通过点线面变化,生动的概括了山水的走向和发展脉络。
同时,《千里江山图》将颜色与墨线相结合,在用浅浅的石绿笼罩一层之后,再用石青与三绿交互皴染,从而达到了墨线与颜色,色面与皴线完美结合的画面效果。
画面依据构图的节奏变化大致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之间以水、沙渚、船舶、小桥相衔接呼应。
首段以近岸小景为主,其间穿插丛林、村落、溪桥和水榭,穿过树林、山峦,一条小路蜿蜒进入村庄;远处山峰耸立,山腰间云雾缭绕。
远景处水天相接,细浪频频,商船往来于江面。
水天相接之际,远山一抹如带,与江面的白与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画面第二部分则以山景为主,平缓而清脆满山的江岸,水草异常丰茂。
沿着陡峭的山壁九曲盘旋而上的山路,还有群山环抱的古寺,峡谷间一泻千里的瀑布,急流入江。
平坡处有多间楼阁屋舍错落于山间平坡处,生机盎然。
远山与近山通过清淡的色彩、淡淡的云气形成了无限深远的效果,岸边绿水扬波、临江水阁、亭榭和水面渔舟、画舫上活动人群,形成一块倒三角形的区域。
高中美术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研究作业
作业标题:高中美术鉴赏之《中国古代山水画》教学研究以下作业任选一题1、请根据本模块主题,提交自己执教过的一节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文字实录,字数1500-3000字左右。
注意文责自负,格式和要求请参考本培训平台提供的范例(点击下载范例)。
说明:经辅导教师及专家推荐并最终通过“学员优秀成果”评选的教学设计或课例,由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培训协作组统一颁发证书,并推荐自愿发表于《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高中教师培训优秀成果展示”专栏(国内统一刊号:CN 44-0088)。
2、请认真观摩本模块提供的视频课例,并简要说说你的收获和建议。
字数要求500-800字。
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本模块视频课例的收获:我认为课堂教学环节很流畅,整节课下来很轻松。
我觉得他一开始的时候很用心去备课、备学生,准备很充分,态度很好。
在教学情境布置也下了很多功夫,本节课的内容有关山水,他在墙面挂了一些课堂所需要的、重点分析的图片放在那里,制造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情境。
第二的方面,他有很好的一个课堂道具为他讲课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用“假山”作为道具,可以多角度分析内容、知识点,同时这也更好地引导学生。
他采用分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能力。
同时,教师本人他可以“走出讲台”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问题。
他的手势与他的言语有很好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他用理论与知识、图片相结合,有特写分析,也有局部分析。
案例运用妥当,知识点交代清楚,学生具体了解。
重点有选择性,选择关键知识点讲授。
在活动部分,他利用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环境作为活动案例。
首先能使学生兴趣提高,再者也能够让活动更容易操作。
同时在布置任务时,有明确地交待了任务要求;在做任务时,有亲身融到学生中,指导与协助他们完成任务;在完成后,有让学生点评介绍他们的创作感想;在最后有教师自我对学生的总结。
有知识点的延伸,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同时也是对自己自身的反馈。
本模块视频课例的建议:1、我觉得师生互动有点少了,可以多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自己分析美术作品给他们自己带来的感受?他们对美术作品的看法,了解程度?他们对山水画的认识?等等问题,让学生分析,虽然学生分析可能不到位,但有体验后会有更深刻了解的!2、我也觉得作品《清明上河图》作为山水画分析不太妥当,它是偏民间风俗更多的一张作品,所以在选择知识内容要准确。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所谓山水画,就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经历代画师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画风。
山水画在描绘物象上,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着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艺术相结合,以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历史上,山水画名家层出不穷,作品更是灿若繁星、汗牛充栋。
一、唐朝至清代山水画代表作品赏析“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
自题七绝:“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
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过水风腥” 唐寅《落霞孤鹜图》 此图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
写峻岭、高柳、水榭、江岸、霞光,虚实相映,遂成妙制。
作者以宋人法画垂柳,错落有致, 画山石则湿笔长皴,勾斫相间,变 化多趣。
全图景物处置洗练洒脱,墨色和悦润泽。
宋代 李唐《万壑松风图》——此幅全景构图, 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的松林将峰顶连接成统一 的整体,近、中、元三个空间层次表现的自然得体。
全体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庾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 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
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 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
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黄公望《溪山图》真迹 ---《溪山图》 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
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李唐 《万壑松风图》范宽 《溪山行旅图》 唐寅《落霞孤鹜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 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 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 旷,气势雄秀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此图层岩 叠翠,高松小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宋室南渡以后,水墨山水画风大变,出现了“南宋 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斧劈皴派系 与以前的水墨画分道扬镳。成了南宋150年间的主 流,直至元初。李唐创造了“大斧劈皴带披麻水 笔”。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四人的合称。四人突破了前人全景式的大山大水章 法,将复杂的自然景色,进行大胆的概括、提炼和 剪裁,使主题表现得集中而突出,创造了独特的艺 术境界。形成豪放简括、水墨苍劲、意境清远的南 宋山水画风,为以后众多画家所效仿。(后附作品欣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此《雪溪图》构图平远,可分 为近景、中景、远景三段。近景 左下方一座披着素纱的木拱桥把 人们引入一个冰雪天地;中景是 一条结冰的大河,横卧在画卷中 部,水平如镜,波澜不兴;远景, 河对岸雪坡、树木、房舍等平卧 于黑水之上,掩映于茫茫白雪之 中,使画面更加深远。纵观全图, 可使观者沉浸在一片宁寂的山村 境界之中,仿佛有雪花飘落和行 人脚步声悄悄传入耳畔。 •此画无款。右上角有赵佶题字 “王维雪溪图”,故长期以来认 为是王维唯一的山水作品流传至 今。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宋代时山水画的鼎盛时期, 其中最有创造性,最有影响 的是与董源并称“北宋三大 家”的李成、范宽以及米芾、 巨然。 ◆ 李成,所画多为北方景物, 当时声名极大,称为第一。 以“惜墨如金”出名。有很 多弟子,最出名的是郭熙。
李成 《寒林平野图》 绢本水墨,纵137.8厘米,横69.2厘米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传世作品有《游春图》轴。卷 首有宋徽宗赵佶题“展子虔游春 图”六字。画面描绘了阳光和煦 的春天,翠岫葱茏,碧波荡洋, 贵族士人于堤岸策马游赏的景象。 •《游春图》不同于南北朝时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树 石若伸臂布指”的山水画的早期 幼稚阶段,而发展到了人与山有 了适当比例,远近关系有所解决。 因此唐人称展画有“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之势。 •在画法上是青绿填色,有勾无 皴,人物与枝干直接用粉点染, 全画以青绿作主调,是中国山水 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我国 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
李思训《将帆楼阁图》唐 绢本设色 纵101.9厘米 横54.7 厘米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另一派为水墨渲染,以王维、张璪和王墨为代表。 王维的山水皴法甚简,以渲染见长,对后世影响 很大,以至把他定为南宗之祖。
《雪溪图》绢本,水墨,纵36.6厘米,横30厘米,无款,有宋徽宗赵佶题签“王维雪溪图”。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明代山水画虽然十分发达,但是整个画坛都 笼罩在复古风下。明四家(吴门四家):指 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 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 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 为“吴门四家”。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唐寅(1470-1522)明朝苏州人。出身商 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 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 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 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 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 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绝 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 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 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 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 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 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 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 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 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游春图》卷绢本、设色, 隋代,纵43厘米,横80.5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局部)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作品欣赏(二)
李思训简介:
• 李思训 (651-716,一作648-713)唐代杰出画家。字健。成纪(今甘 肃秦安)人。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战功闻名于时。曾任过武卫大将军, 世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称为“小李将军”。 • 其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 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 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 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 奠定了基础。其作品均散佚。 • 《宣和书谱》记载尚有《山届四皓》、《春山图》、《海天落照图》、 《江山渔乐》、《群山茂林》等十七幅,现在仅见《江帆楼阁图》和 《九成宫纨扇图》。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北宋末叶,米家山水在山水画流派中异军突起。米芾及其儿 子米友仁充分发挥水墨材料的特长,用泼墨、破墨、积墨以 及水墨横点的排比,表现出江南雨景中云山烟树、迷蒙变化 的境界,世称“米氏云山”。
《春山瑞松图》米芾 轴, 纸本,设色, 纵:35厘米,横:44厘米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晚唐以来,山水稍衰,至五代则有荆浩,关仝和董源的振起。 关是荆浩的学生,晚年时成绩超过老师。荆浩,关长期生活 在河南、陕西、山西一带,与后来学习他们的北宋李成、范 宽形成了北方派系。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开创 了大山大水的构图,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以董 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则长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 南景色,体现风雨明晦的变化。传统的青绿或金碧山水不再 受推崇,笔法和墨法成为文人画家的自觉追求,水墨及水墨 淡着色的山水画发展成熟,并显示出哲理化倾向。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 此图在用色上也沿用人物画优秀的重彩法,在石面及松叶上着浓厚的石 绿色,在廊檐及木柱上着明艳的硃砂色,将隋以来的金碧山水演绎成一 种以青绿为主的青绿山水。 • 山石有勾而无皴,杂树或枯枝,或有叶,枝叶都用双勾线描,而松树则 更具特色,此前的展子虔画松不画松针,只用绿色点染,画法古朴,而 此图则先用石绿点染,而后又用石青加上两笔交叉的线,以示松针。这 种表达方式,现在的人们也许会觉得希奇,但却正是一种“古怪”。这 与北宋李成开创的描绘松针的“攒针”法相比较,自然会显得比较古拙, 但也正因为这一点,让后来的学者确认这幅未署名款的古画为处于承上 启下时期的李思训所作。
《落霞孤鹜图》明 唐寅 绢本水墨
纵189.1厘米 横105.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清代沿袭了明代的摹古保守的风气。明末清初并称画坛的四 位王姓画家。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四人均 擅山水,在艺术创作上致力摹古,注重笔墨,以掌握并灵活 运用深厚的笔墨技法为最高追求。他们以董源、巨然及元四 家为主要师法对象,笔墨功力深厚,画风平淡清闲,深得皇 帝喜爱,被视为绘画中的正统派,对清代山水画的发展具有 很大影响。 • 近代山水,成就最高的是黄宾虹,他曾九上黄山,五岳,写 生稿积累了10000多幅。 • 解放后,出现了李可染、陆俨少、傅抱石、关山月、石鲁等 优秀的画家。
赏)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中国山水画到了元代又一大变,笔墨意趣精逸。特别是水墨山水,更是 风靡一时,在元代画坛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元代最有影响的山水画家 是赵孟頫、高克恭以及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28.4cm×93.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朝皇族后裔。宋亡以后, 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赵孟頫 经人举荐入朝做官,忽必烈死后隐退。 赵孟頫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 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传世书迹较多, 传世画作有《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幼舆丘壑图》、《秋郊饮 马图》、《江村渔乐图》。著有《松雪斋文集》十卷。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画圣吴道子以人物画见长,兼写山水,创水墨写意 的“一体”,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张彦远在 《历代名画记· 论画山水树石》中有“山水之变始于 吴,成于二李”的评论,吴指吴道子;“二李”指 唐朝宗室李思训(651-718年)、李昭道(生卒年 不详)父子。吴的山水画真迹已无存,二李则有重 要作品传世。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展子虔《游春图卷》
唐人摹本 绢本设色 纵43厘米 横8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山水画在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 建立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从而 使其更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一派是以李思训及其儿子李昭道 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他们继承 并发展了展子虔以来的传统画 法,被后人尊为北派山水的始 祖。“二李”的画法是以墨笔 勾勒轮廓,用青绿重彩设色, 画树多用夹叶树,有时还用泥 金勾填,产生金碧辉映的艺术 效果。
一、中国山水画发展概述
• 中国山水画,“出现在战国之前,滋育于东晋, 确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 • 晋室东迁,士大夫们留连山水,江山景物之美, 触景生情,促进了山水画的兴起。其中宗炳所撰 的《画山水序》,是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 • 隋代虽然只有短短30年,在山水画上,却有着开 继的作用。除了界画的兴起,最重要的是出现了 展子虔和他的《游春图卷》。《游春图卷》是我 国现今所见最早的卷轴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 《江帆楼阁图》图的上方是浩 渺的江水,近处满勾细密的鱼 鳞纹,渐远渐渺茫。近岸有一 叶渔舟,天边则有二片风帆远 去。下方是江边坡岸,山峰耸 立,长松秀岭,密树掩映,山 径层叠,有碧殿朱廊曲折其间。 画七人,一人于廊内,二人于 坡岸赏景,另四人则沿山径而 来。主人骑马,三仆或挑担、 或提物,簇拥前后。人物描绘 工致,形神兼备,延续唐代绘 画的辉煌。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名家、名作介绍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历史,通过 介绍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及其美术作品,使同 学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美术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渊 源。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说出我国古代山水部分著名画 家的成就及其绘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