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教育史第二章孔孟荀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个体功能
人人应当 受教育
教育条件很重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要,尤其是早 期教育
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教育起着决定作用。
总结:肯定了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打 破了奴隶主贵族比平民天生高贵的思想,成为人人有可 能与应当受教育的理论依据。
二、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
1、“有教无类”的原意。
“诸子百家”:是虚指,一般指的是“九流十家”,最 有影响的是四家:儒、墨、道、法。
“百家争鸣”:各家各派之间因立场和解决社会问题上 方法的不同,相互斗争,相互批评,形成“百家争鸣” 的局面。
❖ 学术文化下移 养士之风盛行
私学的发展
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教育的繁荣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四、稷下学宫(重点)
稷下学宫遗址
❖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因设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 门之下而得名。
性质: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
形式的学校。
特色:
❖学术自由; ❖教师待遇优厚; ❖学无常师;
❖在学生管理上,制定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 《弟子职》。
意义:
❖稷下学宫促成了诸子百家的发展、融合和分化;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
❖ 背景: ❖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
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制 政治上:王权衰落 文化上:官学衰落,私学兴起
一、官学的衰落
❖ 官学衰落的原因:
1、世袭制度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 2、贵族统治力量衰落; 3、由于王室、诸侯都在忙于战争,社会动乱,
无暇顾及学校。
➢ 3、学思行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 4、由博反约:“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六、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道德内容以“礼”和“仁”为核心
❖显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
❖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总结:源于养士,是养士之风的缩影。它是战国后 期文化教育中心,各家私学的集散地以及百家争鸣 的重要园地,它为各学派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舞台, 有些学派通过稷下学宫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对促进 战国的学术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私学产生的意义(了解)
保仕优,它批评当时奴隶主贵族子弟不学则仕的现象, 主张从来自私学的“学而优”的下层任用官员,具有很 大的进步作用和很强的时代意义。其次,它发展为中国 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对以后2000多年的学 校教育和唐宋后的科举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教育内容
《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共305篇,概称三百 篇。
(1)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 (2)把教育扩大到平民阶层之后,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
三、教育的目标
“学而优则仕”
背景:孔子是政治改良主义者 ➢ “举贤才”:通过教育来培养从政人才——君子、士。 ✓ 从政君子:德才兼备——“修己”、“安人”、“安百姓”;
✓ 内涵:把学习与做官联系起来。 意义(评价):首先,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
《书》:即《尚书》,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礼》:即《仪礼》,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掌握的礼仪规范等。 《乐》:是各种美育教育形式的总称,包括诗、歌、舞、曲等。 《易》:即《周易》。卜筮之书。 《春秋》:鲁国的编年史。
1、偏重社会人事,宗教成分较少; 教学内容特点:
2、偏重文事,轻视武事;
3、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自然知识比较贫乏。
五、教学原则和方法
➢ 1、首倡因材施教:“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 《论语集注》);
➢ 观察了解学生; ➢ 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进行不同的指导。
➢ 2、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 教学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私学兴起的意义
✓ 第一,私学自由讲学之风冲破了“学源自官府”的旧传统,促使学校 下移到民间;
✓ 第二,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孔子首创“有教无类”并付诸实践; ✓ 第三,扩大了教学内容; ✓ 第四,私学的产生促成了一大批教育思想家的产生,形成了诸子百
家之学;
✓ 总之,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教育 史上一次大的变革。
“类”,即“种类”,即贵贱、贫富、尊卑、种族。
✓ 意思是说,不分贵贱、贫富、种族、地域,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2、“有教无类”的实践。
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有鲁国当政的贵族子弟孟懿子,也有被称为 “贱人”的仲弓父和“鄙家”的子张;既有家累千盆的子贡,也有穷 困至三天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
3、“有教无类”的作用。
二、诸子私学的兴起
❖ 私学产生的原因:
1、学术的扩散与下移
❖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2、新兴的“士”阶层的出现
❖ (社会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
三、百家争鸣的出现
❖ 春秋:两家——儒、墨 ❖ 战国:“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私学在教学时各自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社会理想、伦理观念等,形成不同的理想体系,发展成 不同的学派,各派有自己的代表人物,我们常称为“诸 子百家”。
第二节 孔子的教育思想
❖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 孔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陬邑(今曲阜市息陬镇)。
❖ 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
第一,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 第二,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
基人。
孔子像(资料图)
孔子讲学图
孔子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
立国的三个要素:众多的人口,富足的财富,发达的 教育。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 关系的教育家——“庶、富、教”的论述就是体现。
一、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2、与政治的关系
为政以德
3、与军事的关系
“足食、足兵、足信”
4、与行政、法律的关系
教育比政令、刑律更加重要和有效
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孔子的教育思想(重点)
1、论教育作用 2、论“有教无类” 3、论教育目的 4、论教育内容 5、论教学原则和方法 6、论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 7、论教师
一、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教育的社会功能: 1、与经济的关系 “庶富教”思想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