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人美版七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授课老师】:黄丽明

【课题】: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教学时间】:45分钟

【授课班级】:七年(1)班

【授课时间】:2016年6月2日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习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尝试学习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学会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2、过程方法:通过欣赏、讲解、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民族绘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写意画笔墨造型中的笔情墨趣

难点:透过作品的用笔用墨,体验艺术情趣

【教学方法】:启示法、演示法、观察法、讲授法等

【教学准备】:国画工具、示范用纸、PPT等

【学生准备】:国画材料等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5分2:25——2:30)

教师:观看动画片之前,请同学们注意:动画片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学生观看

教师:动画片看完了,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是用什么工具材料画成的?同学们以前画过这种画吗?

学生回答

教师:《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取材于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也跟笔墨有关。画中国画,所需的材料有笔、墨、纸、砚。你们画过这种画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这个话题。

讲授新课

一、中国画的笔法及艺术情趣(5分2:30——2:35)

1、用笔法(结合欣赏、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练习)

①学生尝试练习:用不同方法画出四种横线

②体会笔法:中锋、侧锋、拖笔、逆锋

③学生巩固练习

2、练眼力:分析作品中的不同笔法

中国画除了笔法还有墨法,除了线条还有面积。下面,我们接着了解中国画的墨法。

二、中国画的墨法及艺术情趣(7分2:35——2:42)

1、用墨法(结合欣赏、教师演示或学生尝试练习)

墨色:焦、浓、重、淡、清

学生练习墨色变化

2、练眼力体会笔墨情趣:分析《泼墨仙人图》这幅作品中的不同墨法及作品给你的感觉。

师小结:《泼墨仙人图》早期中国写意画的佳作。这幅图用笔洒脱自如,墨色浓淡有致,人物的姿态、肌肤、衣饰寥寥几笔就跃然纸上,堪称神来之笔。透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画在用笔墨造型方面的高超技巧,大家感受一下中国写意画所追求的笔简意浓的艺术境界。

三、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10分2:42——2:52)

(15分2:52——3:07)

请同学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体会作品李苦禅《双鸡图》和郑板桥《墨竹图》

画面的内容

这幅画的笔法、墨法

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借物抒情)

你对这幅画的感觉

师小结:经过大家的观察、思考、分析,同学们学会了对美术作品进行简短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复习巩固】:请学生回答,笔法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墨法:焦、浓、重、淡、清。本节课学习了传统笔墨技法知识,及在造型中表现的艺术情趣。【布置作业】:欣赏王震的《墨荷图》,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写成至少100字的书面稿。要求:按照画面的内容;笔法、墨法;画家要表达怎样的情感;你对这幅画的感觉。

【课堂小结】:笔墨是中国画的造型语言,也是中国画独立于世界画坛的重要因素。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形成独特的艺术境界。使我们通过联想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体验了艺术情趣。

【板书设计】: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笔法:中锋、侧锋、拖锋、逆锋

墨法:焦、浓、重、淡、清

赏析步骤:内容、笔法墨法、情感、感觉

【教后反思】:

时间安排很重要;

语言还需书面些、专业些;

附件

李苦禅《双鸡图》小结:画面中的两只鸡是通过墨中水分多少,调和出各种深浅不一的墨色效果,明显的重墨和淡墨。

郑板桥《墨竹图》

挺拔清秀,颇具清爽高洁之精神。

用笔道劲圆润、疏爽飞动。竹后石柱听力,纯用淡墨,与主业浓淡相映,虚实想照,妙趣横生,气势骏逸,傲气风骨令人感慨

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无不精妙。画风清劲秀美,超尘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

竹子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

竹,夏不畏酷暑,冬不屈霜雪,生不避贫壤,伐后可复身。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然后适应新的环境。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面对环境,适应环境,从环境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