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地质调查教学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区域地质调查
1.工作思路、部署安排
在重点成矿区带、重大地质问题区、重要经济区和重大工程建设区,选择重点区域,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查明基础地质背景,为后续资源勘查、环境评价和重大工程规划与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加强地质调查和研究相结合,开展六大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重点开展重要成矿区带基础地质系列图件的编制,为资源勘查提供基础图件;继续开展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确保年底提交一批阶段性成果;总结地质调查和研究最新成果,开展全国地层区划、构造、岩浆岩综合研究,启动省级地质志修编试点工作。
2.主要进展和成果
(1)找矿发现
区调中新发现金属矿(化)点和矿化线索40余处,为下一步资源勘查提供了基础资料。
在大兴安岭成矿带贺根山-松根乌拉成矿远景区新发现金属矿化点10余处,地表矿化以铁、铜、铅、锌、钨、钼为主,为今后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靶区。
河南1:5万谭头镇等四幅区调发现铜矿(化)点1处,品位铜0.72%,铅0.003%,锌0.007%;发现铅矿化点1处,品位铅30.34%,铜0.047%,锌0.004%。
内蒙古1:5万库伦图等4幅区调发现铜多金属矿化点1处,并做了较系统的地表矿产检查工作。
发现区内分布较广泛的布拉根哈达组的酸性火山熔岩以珍珠岩、松脂岩、黑曜岩为主,可作为膨胀珍珠岩原料。
内蒙古1:5万西巴彦花等3幅区调发现褐铁矿化点2处;磁铁矿化点1处,同时查明该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多金属化探异常显示较好,是很有价值的找矿地段。
吉林1:5万退抟等4幅区调发现钼矿化点1处,并采集了相应的化学分析样品。
班公湖-怒江构造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在玛依岗日东部发现分布广泛的褐铁矿铁帽,初步分析可能还存在金、银矿化。
四川1:5万松新等4幅区调发现铅锌矿点2处,铅锑矿点1处,铜矿点1处、黄铁矿点1处,初步查明铅锌成矿作用受地层、岩性、构造三重控制。
云岭花岗闪长岩体内发现铜、锡、铁矿(化)点6处。
四川1:5万名山等4幅区调发现30平方千米优质粘土矿,发现厚约50厘米、长度延伸3~5千米的赤铁矿层1处。
并在名山组地层中发现干沥青等油气显示。
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发现2处铜多金属矿化点。
湖南临湘、城步地区发现金矿化点1处,品位0.33克/吨;发现铜矿点1处,银矿点1处,铅铜金银矿点1处。
辽吉黑东部成矿带平岗柞木台东山发现铜矿化点1处,在吉东刘家店-中鲜屯发现钼矿化点1处。
广西1:5万宾阳县等7幅区调发现金矿化和硫铁矿线索各1处。
湖北1:5万分乡等4幅区调发现的铜(金)矿化点1处。
海南1:5万兴隆县等4幅区调发现2个钼、铜矿化点。
(2)地层与岩石
区域地层与岩石调查发现大量有价值的化石,获得一批岩石测年数据,填绘出许多新的地质体。
云南1:5万罗平等4幅区调在罗平地区中三叠世安尼期关岭组中发现了以鱼化石为主的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群落,与其相伴生的还有甲壳、双壳、腹足、软体动物及植物化石,初步命名为罗平生物群。
经鉴定大部分鱼类化石为新属种。
这些鱼类化石为研究安尼期鱼类向两栖类、爬行类演化历程提供了重要资料,对于古气候、古地理、事件地层学、生态学、埋藏学等研究都有重要意义(详见重要成果简介)。
河北1:5万大庙、大河南幅区调确定了3个区域性不整合面的存在,为建立本区地层格架和构造格架奠定了基础。
东北地区首次获得一批对其时代归属有重要意义的全岩钾-氩年龄值,分别为: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为131~141Ma、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为137~145Ma、玛尼吐组为140~149Ma、白音高老组为141Ma。
对研究大兴安岭西坡中生代火山活动、火山地层及生成时代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原下白垩统巴彦花组,现大磨拐河组中首次采到了大量的狼鳍鱼、叶肢介及植物化石,为其时代归属早白垩世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青海1:5万奴家、校都乡幅区调在三叠纪古浪堤组3段地层中发现1层厚约5米的介壳层,产大量双壳类化石,采集了200多块双壳化石做了鉴定及分析,
定出17属31种双壳化石,据此定出了Bekevellia-Elegantinia动物群,优势属为Bekevellia,Elegantinia,Schafhaeutlia。
在原古近系野狐城组中新发现脊椎动物骨骼化石,经室内初步鉴定,定为上新世早期贺风三趾马,据此前人确定的地层修订为新近纪何王家组,它不仅为循化盆地的时代提供有力的生物地层证据,而且对本地区新近纪的环境变迁及高原隆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岩浆岩
岩浆岩调查研究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同位素资料,为构造演化和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黑河地区二叠纪侵入岩中新取得252Ma、268Ma、269Ma、270Ma(铀-铅单颗粒锆石)年龄资料,在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侵入岩新取得164.2Ma(钾-氩)、183Ma、190Ma、197Ma(铀-铅单颗粒锆石)年龄资料,在早白垩世侵入岩新取得110Ma、111.4Ma(钾-氩)年龄资料。
对东乌旗地区中-酸性侵入岩进行了详细解体和归并。
划分出中晚奥陶世、晚泥盆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晚侏罗世6个地质年代的侵入岩,归并为40多个岩石填图单元。
获得了21个比较精确的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其中中晚奥陶世为(489.1±18)Ma;晚泥盆世为(330.2±6.1)Ma;早二叠世为(272.8±1)~(318.7±0.7)Ma;晚二叠世为(264.9±0.7)~(289.8±1.2)Ma;中三叠世为(226.9±1.4)~235.6Ma;晚侏罗世为133.2~(161.6±18)Ma;弥补了该区侵入岩无同位素测年的空白,对研究本区构造岩浆事件和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内蒙古南卜塔亥测区查明固阳地区二叠纪西营子花岗岩体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岛弧花岗岩的特征,其岩石地球化学具有与Adakite(埃达克岩)相似的特征,获得埃达克质花岗岩中的激光等离子体质谱仪锆石铀-铅同位素年龄为(281.9±3.1)Ma,形成于早二叠世。
该地区埃达克岩的发现,为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提供了新的线索。
四川1:5万木拉等4幅区调在瓦能蛇绿岩组玄武岩、德巫乡加依贡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新获得锆石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年龄,显示瓦能蛇绿岩组玄武岩火山岩喷发加权平均年龄为(217±11)Ma,二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190.41±0.96)Ma,为甘孜-理塘带板块构造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安徽1:5万平里等4幅区调在测区元古宇浅变质碎屑岩及火山岩夹层中,首
次获得一批年龄较接近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数据,显示溪口岩群主体可能形成于830~840Ma间,对测区乃至区域中新元古代层序地层的重新认识、构造格架的定位及探讨造山作用过程和地球动力学机制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4)构造
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构造现象,为地质演化历史和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基本查明大兴安岭隆起带嫩江-八里罕深大断裂构造的北西盘北东及北北东向断层性质多数为倾向南东的正断层,北西走向的断裂构造和北东及北北东向的断裂构造为同一构造应力场之下的构造形迹,具有左旋张扭特征,彼此相互交切,形成菱块状的构造格局,为构造控矿提出了新的证据。
四川1:5万木拉等4幅区调解析了川西高原的甘孜-理塘带板块构造演化的过程:三叠纪晚期,地壳处于扩张状态(裂谷期),地壳变薄并破裂,上地幔局部熔融,基性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早侏罗世,板块应力状态转为挤压,地壳增厚,褶皱或推覆造陆,伴随酸性岩浆喷发。
岩浆来自壳源,意味着一个构造旋回的结束。
四川1:5万松新等4幅区调发现康滇地区宁会断裂与莲峰断裂断续相连,但受限小江、则木河断裂,区域上与华莹山基底断裂遥相呼应,可能为一贯穿的区域性基底断裂;查明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地壳间歇性隆升和断层复活。
福建1:5万闽侯县等6幅区调基本查明了长乐-南澳构造带的规模和性质,其对测区东部广大区域的地质特征、地形地貌、海岸线形态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总体表现以左旋剪切活动为主,主要活动于燕山中期末。
浙江1:5万鸣鹤镇等5幅区调对昌化-普陀断裂带中生代以来的运动形式有了更新的认识,认为区内构造运动在茶湾期及其以前以近南北向的挤压为主,而在朝川期及其之后,则以拉张作用为主,在测区形成近东西向的构造断陷盆地。
内蒙古1:5万杭嘎勒、哈尔扎盖幅区调确定区内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具左行剪切特征,在测区内发现残留的、受到三叠纪岩浆侵入的近东西向韧性剪切带,其中的锆石测年数据为263Ma。
(5)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和编图
各大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均开展了以重要成矿带为单元的成矿地质背景与潜力综合研究,以地质理论和新认识促进找矿重大突破,为资源勘查提供了
一批重要的基础图件。
青藏高原基础地质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上半年主要开展了区域地质成果资料综合、基础地质数据库建设、综合图件编制、工作方案制定等以室内综合研究为主的各项工作。
全国地质志修编开展了全国地层区划、构造、岩浆岩综合研究,初步提出地层区划原则和依据,进行了全国一、二级地层区划。
制订了图件编制技术要求和编图细则,统一了数据库建设技术标准和工作细则。
启动了湖南、辽宁、山东、安徽、陕西、福建、海南7个试点省地质志修编试点工作。
在全面收集、研究前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完成各省地层区划分、构造区划分、岩浆岩区划分和变质区的划分工作,为全国省级地质志修编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重要古生物化石调查
完成了《地质遗迹分类》方案编制,依据1995年原地矿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的基本分类,参考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地质遗迹的分类、世界自然遗产的定义等,吸收了前人关于地质遗迹的分类方法和文献资料,编制完成了地质遗迹分类方案。
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地质遗迹的分类,将地质遗迹分为3大类10类31亚类。
编制了《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技术要求》大纲,同时还设计了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表。
建立了全国地质遗迹调查和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数据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