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功能定位教师专业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功能定位与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

然后,在分析大学英语教育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大学英语的功能定位,即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

最后,针对新的功能定位,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如下要求: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完善知识结构,以科研促进自身的发展以及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彰显大学英语教师价值,增强其竞争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功能定位学术英语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3)01(b)-0233-03
1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
外语教师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此之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该领域的研究也较少。

这主要由于20世纪70、80年代人们的研究兴趣都放在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

20年的研究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但是教师却对此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将之引入课堂教学实践中[1]。

90年代之后,国外对第二语言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的研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
的景象。

作为世界范围内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刊物之一,tesol quarterly在1998年就以“英语教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主题推出专刊以展开国际性专题讨论,它标志着英语教师教育已经引起了国际英语教学界同仁们的强烈关注。

而与
国外相比,我国起步晚了近20年,但目前正进入快速发展期,在第三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讨会(2009年12月)期间还成立了自己的专业学术机构: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围绕外语教师所应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反思教学、行动研究、发展需求及途径等内容展开的,其中还有不少做实证研究的。

但正如文秋芳、任庆梅(2010)提出,多数研究是出于学术研究的需要,而非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这种与实际脱节的“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现实意义究竟有多大值得怀疑。

本文将立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探讨大学英语的功能定位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2 大学英语教育现状与分析
大学英语从1982年走到今天,共经历了三次改革,每一次改革对推动大学英语的发展都影响深远,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

从2002年至今的第三次改革,经过实践证明,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3]。

但根据龙芸(2011)的调查,54.4%的学生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勉强满意或不满意,61.8%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相对于入学时基本没有提高甚至出现下降。

下面就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做一个更详细的分析。

2.1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学分多,学时长
表1是[3]在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中获得的数据。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管哪种类型的高校,大学英语的学分都占有很
高的比重,其中有超过50%以上的211学校和非211学校的大学英语的学分在13~16这个区间内。

(如表1)
笔者所在的大学也是一所211学校,目前我校的大学英语学分非师范16个学分,师范12个学分(为方便起见,下文我们仅就非师范的学生讨论),而学生在大学期间总共要修179个学分。

换句话说,大学英语的学分几乎占了总学分的10%。

非师范的学生每周要上4个学时的英语课,为期两年。

不过如今学校的政策让部分学生能够在通过四级考试并达到一定的分数以后免修免考大学英语。

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因为学分多,学时长,他们要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2.2 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
如果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例关系的,那大学英语教学就不会饱受争议,不会“费时低效”。

尽管我国各阶段的教育对外语教学都很重视,国人学习英语的时间也在不断提前和延长,有的在进入大学时学习英语已经达到12年之久,可等到大学毕业时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是比较弱,真正的复合型人才毕竟是少数。

2009年对上海的地区企业的一项调查就表明,61%的接受调查的企
事业单位认为自己单位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基本不能满
足工作需求[5]。

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英语的功能定位不准确。

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教学仍然停留在对学生的语言基础的重复培养上,并且学生免修免考的标准也是设定在通过四级考试之上的,这样就会无形地误导学生认
为大学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四、六级考试,造成学生在通过四、六级考试之后学习动力下降,学习目标丧失。

3 大学英语功能定位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直接导致大学英语教学饱受诟病,大学英语教师的存在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面对质疑,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感,认真思考自己
的专业发展问题。

3.1 摒弃旧观念,对大学英语功能重新定位
大学英语已经经历了三次改革,但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仍趋于保守,他们认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听、说、读、写的技能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他们主张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是帮助学生
打下扎实的基础。

笔者本来对此也深信不疑,相信“万丈高楼平地起”,但通过自己的教学实验发现我们一直忽略了学生从通用英语能力转化为专业英语能力的需求,而这个转化过程需要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实现。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将大学英语功能重新定位为培养学生获得一定的学术英语能力,即具有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
通过英语获取专业所需信息、表达专业思想的能力。

因此,大学英语应该提供从通用英语能力到专业英语能力的过渡课程,即一般学术英语课程(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简称eap)。

一般学术英语(eap)主要是帮助学生做好专业英语或双语课程的学习技能准备。

笔者对本校的学生开设的一门英语创新课程就是以学术英语为教学内容。

该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
力,如培养学生的语篇组织能力、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的辨别能力、概述能力、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能力等;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听说训练,培养他们演示和陈述的能力、做笔记的能力和有效听学术讲座的能力。

实践证明,一旦教师摒弃了旧观念,对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和调整,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了更明确和更高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动力会明显上升,大学英语教学才能走向成功。

3.2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
大学英语功能的重新定位,对我们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首先,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势必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讨论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

(1)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明确指出,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变化。

在新的大学英语功能定位下,教师要实现从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转变。

同时,教师应该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扮演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在进行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的相关资源网站,以项目的形式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式和合作式学习,并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将他们的项目进展情况以课堂演示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学术英语
教学。

在教学中,课文的选材也是相当重要的,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英文文章,并且体裁丰富,语言地道生动,学术性与趣味性并重,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兼顾专业术语与重点词汇的学习。

作为一名语言教师,还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教学方法。

(2)完善知识结构。

传统的语言教师的知识体系包括以下两类:①英语语言和语言学习知识;②课堂教学技巧和教育学知识[7]。

很显然,这种知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要求了。

为了顺应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亟待完善和充实。

学术英语课程是连接通用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桥梁,主要是基于学术英语语言的共性特征,为专业学术交流奠定基础。

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广泛涉猎文史哲方面的书籍,还要关注本学科以外的知识,要使自己成为一名“杂家”,才能够帮助学生突破专业英语学习的重重障碍。

最好是将英语与某一专业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英语优势,使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有机结合。

另外,大学英语教师要完善知识结构,还应该做到“杂而精”,注重自身学科知识纵向深度的挖掘,把教学实践与相关的理论原理进行比较联系,培养自己将实践知识理论化及理论知识实践化的能力,并系统地学习相关的语言学理论,提高语言素养和语言使用能力,对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只是浅尝辄止,要去了解文化差异背后深层的原因,使自己成为博学之士。

(3)以科研促进自身的发展。

成为研究型教师是当今教师专业化的潮流,也是教师专业化的手段和目标。

大量教师发展研究指出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能较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提升教师的课堂决策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并最终提高教学效果[8]。

罗益民(2008)认为,好的教师必定同时是细心而有成效的研究者,他的见识、独特的理解和发现,必定可以启发出真正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后学者。

大学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首先自己要对科学研究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了解科学研究的特征和步骤,经常阅读科学研究文献,并积极参与
科学研究,才能开设学生所需的技巧性课程,如学术写作技巧、阅读技巧、学术演讲技巧。

从另一方面来讲,科学研究能培养教师实践知识理论化的能力,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提升教师的学术洞察力
和理论高度,提高科研素质,取得教师的专业发展。

(4)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整合应用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体现信息时代新型教师独特性的核心专业素养。

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目标包括: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支
持学术及教学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协作;利用信息技术进
行学习[10]。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主动地学习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如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每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英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计算机进行学术研究的相关资料查询、数据收集以及信息的分析处理。

另外,教师
还应该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信息材料,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掌握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合作式学习,共享资源和信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术英语能力。

4 结论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情景性、动态性。

他们理念的升华、情感的变化、态度的转变、能力的提高与瞬息万变的课堂息息相关[2]。

因此,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出发。

随着第三次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和产出的矛盾渐渐凸显,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大学英语功能定位不准确。

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只打基础不建楼房,我们应该将其功能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这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顺应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老师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感。

一方面,要把握大学英语改革的前进方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明确教学重点,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深刻地分析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优化知识结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只有教学质量和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大学英语教师才能彰显其价值,增强其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余渭深,王蔷.从国际英语外语教学协会第25届大会看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新趋势[j].外语界,1992(1).
[2] 文秋芳,任庆梅.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对我国1999-2009期刊文献的分析[j].中国外
语,2010(4):77-83.
[3] 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5):4-11,17.
[4] 龙芸.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j].外语界,2011(5):48-55.
[5] 蔡基刚.后大学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
学,2010(5):3-12.
[6]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 burns,anne&jack c.richards.the cambridge guide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8] 胡新建,唐雄英.大学英语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知和理解——一项文化主位取向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2012(4):30-38. [9] 罗益民.教学相长别论——教师主体、教师成长与教师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5-140.
[10] 赵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7(7):21-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