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美学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人在给戏曲下定义时称“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这里的“唱念”是指歌唱、言语说的,具有音乐、语言的时间性和听觉性,属表现性时间艺术、音乐范畴。“做打”指动作、舞蹈说的,具有绘画、雕塑的空间性和视觉性,属再现性空间艺术、舞蹈范畴。由此可见,戏曲是由歌、舞、剧三种艺术成分而构成的视听综合艺术,亦称“复合艺术”。它不仅占有空间——演出场地;还占有一定的时间——演出时间;戏既要给人看,又要唱给人听;既要用视觉去欣赏,又要用听觉来领会。它呈现的是一个时间过程,是“一种动作中的绘画”,又是“通过我们的眼睛直接为我们感受的诗。”(莱辛:

《拉奥孔·论绘画与诗的界限》戏曲不同于单一的诗歌、绘画、音乐、舞蹈,它是这一切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整体性的总体,它可以使人的多种感官都能得到满足,既大饱眼福,又大饱耳福。

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从它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去寻找其根源。戏曲史家认为,中国戏曲的源头有说唱、有歌舞、有滑稽表演,有武术、杂技等,不管多少源头,概括起来仍不外歌、舞、剧三种。这是不同种类的艺术媒介和品种,他们本身是独立的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我们要把这些纠合起来,表现完整的戏剧情节,用它来刻画人物形象,就必须在相互补衬中存活:

一要和谐统一;二要同戏剧性相结合,变成戏剧性表演。这歌舞要成为戏剧性表演,就得服从戏剧性的需要、贬值,改变自己原来的属性。

中国戏曲不同于西方戏剧,它是歌舞剧综合的历史,而不是歌舞剧分离的历史。中国戏曲将歌舞剧综合到现在这种程度,是经历了从表现简单生活到表现复杂生活,从简单调整至复杂综合的过程,是经历几百年的艰巨转化而来的。中国戏曲今天还在改革、发展、变化,总的趋势是由单一向丰富发展,由低向高发展。可以预言,高级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变,有人说由确定形式向随机发展。拿音乐讲,由比较固定的曲牌体,板式变化体向自由谱曲发展,不无道理,但只能是一种假说。不管怎样变,歌舞剧综合这个基本特征是永远变不了的,尽管未来戏剧发展的总体形象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但仍然是演员当众表演的综合艺术,戏剧的本体——活人的表演艺术,永远不会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戏剧的综合性手法会越来越广阔,体裁和艺术手法的综合都不

是单一的,戏曲将会从唱念做打的综合,发展到编、导、演、音、美各个艺术环节的高度综合,发挥出艺术综合体的整体效应。

美学思想;

在西方,无论是摹像戏剧还是浪漫主义戏剧,塑造人物都用写实的形象思维。而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讲究意象的“形象思维”。“郑板桥把绘画艺术分为三个过程:

眼前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他说‘眼前之竹’就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创作的基础;而‘胸中之竹’是指艺术家要关注事物的本质,从竹子上去感悟人生,给竹子注入了一种不屈不折的气节,把客观的竹子情意化,不仅仅局限于事物的本形;‘手中之竹’则是艺术家把心中的形象和自己的绘画技巧相结合。

受古典美学的影响,戏曲的艺术特征也是意象化的‘形象思维’,戏曲的剧本也是‘情生于景,景生于情’,而‘唱、坐、念、打’实际上也是在创造意象。”

昆曲的美学价值——从青春版《牡丹亭》到青春版《玉簪记》

经过数百年的千锤百炼,无数文人、音乐家、戏曲表演者的投入,昆曲被磨合成一种最精确、最精纯、最精致的表演艺术,它的美学范畴很早就已经成型。

昆曲的唱念做打,舞蹈音乐等基本元素不可以随意改动,它不同于其他的年轻剧种,可以糅合与接纳外来剧种中的因素而不伤筋骨。昆曲的精致与精微的美学特征使得它不容过多外来元素的掺杂。

中国文化有一种很特殊的美,就是文化依托的载体所体现出的线条美。我们这个民族从最初使用的象形文字开始就使用线条来勾画,可以说对线条更为敏感:

大篆、小篆一直到唐草,由书法再演化成更富线条感的水墨画。我们的建筑、音乐、舞蹈也同样富有线条感。昆曲的水袖动作,将它勾画下来,就是极为优美的线条

“花神”的设计

青春版《牡丹亭》中的花神要如同主题一样贯穿演出始终,一直提醒观众这是一个神话。花神在剧中由我们最初讨论的将传统戏中出现的三次变为五次,到最后变为每一场演出结尾都以不同的作用出现。

男花神与女花神设计了12套服装,如运用长披风,在披风上面绣海棠、兰花、菊花等艳丽的花朵。男花神手里面拿着的是一根飘带,这根飘带是借鉴了楚文化发掘文物里用于“招魂”的飘带这个元素。在春天,使用绿色的飘带,离魂的时候,使用白色的飘带,回魂的时候用红色的飘带。花神的衣服是聘请老绣娘缝制的苏绣,衣服制成后效果非常惊艳。对于花神舞蹈的设计,特别聘请了既了解昆曲又精通现代舞的教授,由他们设计将昆曲的身段与现代舞中走位的观念糅合起来,所以我们的“青春版”中这段花神的舞蹈完全不同于旧版本,将花神从天而降的仙子气韵体现出来。

新版《玉簪记》xx简、写意更迈进一步。

这一次书法、绘画的线条美在我们的舞美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由董阳孜的书法及奚淞的绘画艺术创造出一个舞台上的水墨世界。美术总监王童的服装设计更加淡雅精致。在新版《玉簪记》昆曲美学推向更高一层抒情诗化的境界。在剧中观众能观赏到古琴大师李祥霆先生现场演奏唐朝皇家古琴“九霄环佩”,这是两大联合国世界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昆曲演出中的首次联袂。琴曲书画,回归到昆曲雅部的传统。

中国文化有一种很特殊的美,就是文化依托的载体所体现出的线条美。我们这个民族从最初使用的象形文字开始就使用线条来勾画,可以说对线条更为敏感:

大篆、小篆一直到唐草,由书法再演化成更富线条感的水墨画。我们的建筑、音乐、舞蹈也同样富有线条感。

昆曲的水袖动作,将它勾画下来,就是极为优美的线条。

《玉簪记》的故事发生在道姑庵里,虽在道教文化背景之下,但由于当时佛、道不分家,所以这其中也吸收了诸多佛教因素。我们的舞美设计中便运用水墨画来勾画佛教的佛像、观音像、佛手莲花,由这些符号构成一个水墨世界的舞台。与《牡丹亭》一样,我们仍然注重服装设计,突出淡雅的基调。《玉

簪记》、《牡丹亭》的服装设计师由台湾著名导演、金马奖主席王童担当,赢得了赞美声一片,到了《玉簪记》则要有所突破,我们在色彩方面更加低了一度。

唱词:

唱作为戏曲表演的主要手段之一,他的基本含义是交代情节,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刻画人物性格,所谓“曲也者,达其心而为言者也。”它同样具有“超以象外,意象欲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味、味外之旨”的美学特征。例如昆曲《牡丹亭·惊梦》中的唱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首曲子,可看作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小诗,实的部分是姹紫嫣红,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等,这些是实的客观存在,意境的稳定部分。《西厢记》长亭一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此两折却用少而精的导向力极强的画面传达出了一种广阔的、朦胧的、邈远而感伤的、愁肠万种的情绪,这就是意境美的魅力所在。凡被寓于有意境的戏曲作品,都是可以让观众回味无穷的。

一言以蔽之,中国的戏曲具有“大美”的特质。除本文提到的三种美学思想外,戏曲表演还体现了阴柔美、阳刚美、悲喜结合等美学思想,此不赘述。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的道家之“妙”、儒家之“和”、佛家影响下之“意境”说为切入点来看在这三种思想影响下戏曲舞台表演呈现出来的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