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教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教学的影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帮助确立远大的人生抱负,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于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生存壮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价值尺度不断翻新,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同时各项法律法规的健全、义务教育的实施、农村学校保障机制的建立、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等“以人为本”的新政策、新举措的全面落实,要求对青少年生活、学习的管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那种一直处于静止状态的传统的学生管理往往遭到了青少年越来越多的质疑乃至“反叛”,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要从新的视角进行新的思考,从新的途径进行新的探索。

一、我校学生的总体状况

在现今形式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学校存在一些教育的新现象:1、部分家长眼里只有金钱,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留守学生越来越多,家庭教育跟不上。2、一些腐朽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入,对部分未成年人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互联网、家用电视的普及,网吧、小碟屋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的快速发展,一些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腐蚀部分未成年人的心灵。

3、全员、全程、全面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形成。

4、来自于自然灾害、暴力以及交通、建筑物、水、电等给学生造成安全侵害的案件时有发生。

5、由于升重点高中的压力,社会

期望效应以及学生家长和群众价值取向的偏差,应试教育被摆在了重要位置;一些学生厌学、逃学,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6、一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不同程度出现了自私、占有、好名、好胜、嫉妒、猜忌、怨恨、攻击、破坏等病态心理和行为,缺少正义感,不愿承担责任,甚至思想偏激,行为反常的,被坏人所利用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我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德育意识淡薄,观念滞后:学校德育工作许多领导都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因德育工作成效是隐性的又是非常辛苦和麻烦的,短期效果甚微。即使上级领导来检查了,不做也可以信口炮制一大堆,而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却是无法编造出来的,效果显著,社会效益好。

2、德育措施不力,实施落后:德育工作一无整体长远规划,二无具体活动安排,三无检查督促,四无信息反馈和整改措施。因此在检查中敷衍了事。

3、时间没有保证,时机不能把握:许多学校工作时间排的满满的,大多是检查作业、备课、上课、辅导、考试、竞赛、体育等,单单缺少德育活动。如果有所安排的话,也只是匆匆完成了是,根本不愿多花时间大力气去组织开展德育工作。更很少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4、方法手段陈旧,脱离实际:抓德育工作总是老套套,没有新意。比如正面强化教育,是学生从家庭到学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几十年如一日教育,免不了令人厌烦。

5、德育的实效性不高。①德育理论知识跟生活实际脱离。比如一个孩子与同学打架,碰碎了窗玻璃,闻声而来的老师第一句话准问:“你是哪个班的?”似乎打碎玻璃不是他个人的过失,而是他所在班级的责任。学习是为别人,守纪律是为班集体,甚至犯了错误也应由别人或集体承担。如此这般的教育,在今后的为人处世中,他怎么可能对自己负责?②德育目标空洞、宽泛,不切学生实际。一个孩子迈进憧憬已久的学校大门,他首先体验到的是学校严厉的戒条——“十不准”、“三禁两不”。久而久之,孩子会悟出一个“道理”——在学校里不能违反纪律。这恰恰说明,在学校的好“习惯”是老师“规定”的,并没有深入到孩子的心灵中,所以,一遇“气候”就会“反弹”。

③德育形式枯燥乏味。主要是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如:学校正在召开“城乡环境净化行动”的动员大会,同学们正襟危坐,听讲话,记要求,接下来,学生代表上台慷慨陈词:“我们一定保护环境、净化环境,让我们郑重地签上我们的名字,以表示我们坚强的决心和永远的承诺。”接着同学们排起长龙,在长卷上龙飞凤舞地签上自己的名字。活动结束了,隆重热烈的场面,激动人心的口号,新闻媒体的宣传,都认为德育效果很不错了,然而,这些活动究竟有多大的实效?学生不参加不行,那会被扣上“不参加集体活动”、“思想上不求上进”的帽子;参加吧,又不情愿,真的没意思,大人们一厢情愿的活动形式,对学生来说,枯燥、乏味,叩不开心扉。

6、对学生的评价不科学。很多学校和家长只以分数的高低和能否升重点、迎接检查能否顺利过关来评价学生,阻碍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如:“明天有市督查组到学校检查卫生,今天下午各班务必进行大扫除,不留死角,四点半钟学校对各班进行检查,不合格的班撤销卫生流动红旗,广播点名批评。”于是,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这无形中使德育增加了急功近利的色彩,这样做,无疑是一种误导。分析学校工作,我们不难发现,上级部门以几次督查以点带面,衡量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当然重视上级的督查,学生当然重视班集体的荣誉、各类竞赛中的排名、评比的结果等,却忽略了在日常小事中对学生的帮助和教育,忽略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扣分”是德育吗?用检查、评比、扣分能代替教育吗?学生的思想品德没有到位,那么就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意味着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没有到位,所以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对学生管理的关键一环,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

(二)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配合不够协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形成整体协调和有力配合。然而现实并非如此。从社会来看,存在着不少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一是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贪污受贿,拜金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对青少年有极大的腐蚀性。二是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中色情、打斗、凶杀与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性极大。三是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阵地相对缺乏,许多学生只有到

成人歌舞厅、咖啡馆、游戏机室等营业性场所参加娱乐活动,不少人因此走上歧途。四是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离婚率上升等某些社会问题,使一些青少年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混乱。另外,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这项工作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领导责任: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风气未全面形成;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也是造成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成效不高的原因。

(三)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

1、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棍棒底下出孝子”——德育方式简单、粗暴。有些家长在谈到如何纠正孩子品德行为中的一些问题时说:“在平时我们经常教育孩子什么该做该学,什么不能做也不能学,如果屡教不改,我们只好武力镇压,狠狠地捧他一顿,让他记事。”这多半表现在对12~16岁的男孩身上。这些家长用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势去教育、改造孩子,对孩子的衣着、发型、交朋结友等横挑鼻子竖挑眼,强迫孩子学这个习那个。稍有不慎,就是一顿臭骂,或是挖苦、讽刺,弄得孩子惶惶不可终日,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与此相反,有的家庭则对孩子宠爱过度,百依百顺,要什么买什么,千方百计满足“公主”或“少爷”的物资需要,让一直生活在“蜜罐”中的他们难以就接受自己所犯的错误,导致在教育孩子时引起矛盾。无论是以钱代替对子女的表扬和奖励,还是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和约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