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溶液依数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溶液依数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稀溶液的依数性主要体现在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渗透压的产生等四个方面。稀溶液的依数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主要就稀溶液依数性中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溶液的渗透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叙述。

[关键词]稀溶液依数性;沸点;凝固点;渗透压;应用

前言

稀溶液依数性是指稀溶液中依赖溶质数量的物理性质[1]。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某一难挥发性非电解质溶于溶剂中组成稀溶液时,相对纯溶剂而言,就会产生稀溶液的饱和蒸气压降低、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等现象。它们数值的大小,只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粒子的浓度有关,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所以称它们为稀溶液的依数性[2]。稀溶液的依数性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分析依数性在人们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有利于提高我们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沸点升高的应用

钢铁工件进行氧化热处理就是应用沸点升高原理[1]。用每升含550~650gNaOH和100~150g NaNO2的处理液,其沸点高达410~420K。沸点升高法或冰点降低法测定的是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原理:在溶剂中加入不挥发性溶质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导致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溶剂,冰点低于纯溶剂,这些性质的改变值都正比于溶液中溶质分子的数目。

2凝固点降低的应用

实际上,在生活中常常利用凝固点降低原理来制作防冻剂和致冷剂[4,1]。利用凝固点下降原理,将食盐和冰(或雪)混合,可以使温度降低到251K。氯化钙与冰(或雪)混合,可以使温度降低到218K;这常用于水产和食品的贮藏和运输。体系温度降低的

原因是:当食盐或氯化钙与冰(或雪)接触时,在食盐或氯化钙的表面形成极浓的盐溶液,而这些浓盐溶液的蒸气压比冰(或雪)的蒸气压低得多,冰(或雪)则以升华或熔化的形式进入盐溶液。进行上述过程都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体系的温度降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自制冷冻剂。冬天在室外施工,建筑工人在砂浆中加入食盐或氯化钙防止沙浆结冰;汽车驾驶员在散热水箱中加入乙二醇或甘油,以达到冬天不至冰冻,夏天不至过沸的目的。金属热处理要求较高的温度,但又要避免金属工件受空气的氧化或脱

(熔点1236K)中加入5%的NaCl 碳,往往采用盐熔剂来加热金属工件。例如在BaCl

2

(熔点1074K)作盐熔剂,其熔盐的凝固点下降为1123K;若在BaCl2中加入22.5%的NaCl,熔盐的凝固点可降至903K。

3溶液的渗透压的应用

溶液的渗透压在生物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4],植物细胞汁的渗透压可高达2.0×10 Pa,土壤中水分通过这种渗透作用,送到树梢。鲜花插在水中,可以数日不萎缩,海水中的鱼不能在淡水中生活,都与渗透压有关。

在食品工业,通过渗透脱水技术进行蔬菜、肉类、鱼类的腌制和水果的蜜制、糖制品的加工历史相当悠久。随着人们对渗透理论认识的成熟,渗透脱水技术已经从传统的方法过度到能与干燥、冷冻、杀菌、罐藏等方法的组合应用,从而更好地保持了果蔬加工后的品质,降低了加工能耗,使得渗透脱水技术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占举足轻重的位置[3]。

给病员补液,特别是大量补液常常用等渗溶液(就是渗透压与人体血液的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人体的血液,在310K时,渗透压约为7.7~7.8×10Pa)[5]。

工业上常常利用渗透的对立面-反渗透来为人类服务。所谓反渗透,就是在溶液上加一个额外的压力,如果这个压力超过了溶液的渗透压,那么溶液中的溶剂分子就会透过半透膜向纯溶剂一方渗透,使溶剂体积增加,这一过程叫做反渗透[5]。反渗透原理在工业废水处理、海水淡化、浓缩溶液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用反渗透法来淡化海水所需要的能量仅为蒸馏法的30%,已成为一些海岛、远洋客轮、某些缺少饮用淡水的国家获得淡水的方法[6]。反渗透法处理无机废水,去除率可达90%以上,有的竟高达99%。对于含有机物的废水,有机物的去除率也在80%以上。作为反渗透的物质有醋酸纤维素膜、尼龙66、聚砜酰胺膜,以及氢氧化铁、硅藻土制成的新型超过滤膜等等。

总结

诚然,稀溶液依数性的应用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和便利。可是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应用远不止以上提到的,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我们更该不懈地去探索,去发现!

参考文献

[1]邓嵩海,胡寒梅,邵国泉.稀溶液依数性的相图解析与应用[J].合肥学院学报,2013,2,23(1)

[2]刘德训,刘德育,李雪华,等。无机化学[M].案例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30

[3]陆艳琦,孙志红。漫谈渗透现象和渗透压,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18(1)

[4]广西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普通化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76-97

[5]樊行雪,方国女.大学化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百度百科.海水淡化技术[EB/OL].[2012-11-09].http;///view/2190374.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