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症状

一、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症状二、糖尿病常见感染有哪些三、糖尿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皮肤病变的症状1、发生皮肤感染

1.1、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感染比非糖尿病者为多。其中20%为败血症性皮损。

1.2、发生皮肤癣菌感染

较常见,特别是有严重神经血管并发症者易被真菌感染。

1.3、发生念珠菌感染

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口、甲皱、生殖器念珠菌感染较多而严重。2、患上糖尿病性皮疹

为糖尿病最常见的皮肤损害。发生在小腿前部,开始为圆形或椭圆形暗红色,扁平丘疹,直径1cm或略小些。非对称分布,呈疏散或聚集分布。本病也可发于别处,进展缓慢,最后遗留小的、色素性凹陷性疤痕,常伴有糖尿病性微血管病。本病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3、患上糖尿病性大疱

糖尿病性大疱有特征性,但少见。无任何先兆,水疱突然发于四肢末端,以足,趾最多。水疱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壁薄,透明,内含澄清液体。一般3~6周不治自愈,不留疤痕,极少复发。

4、感到皮肤瘙痒

糖尿病病人合并有皮肤瘙痒症状的,占病人的1/5。这种瘙痒是一种全身性的,而且非常顽固。在糖尿病的早期,这种瘙痒症状非常多见。当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一、定义 糖尿病足的定义最早在 1956 年由欧克利提出,就是指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与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 WH0 ( 1999 年)对糖尿病足的定义: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与(或)深部组织的破坏。主要临床表现为足溃疡与坏疽,就是糖尿病患者尤其就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痛苦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也就是患者致残致死主要原因之一。 二、糖尿病足流行病学 (一)国外流行病学 1、糖尿病足就是许多国家截肢首位原因。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 4 %-10 %。 2、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 40 % -60 %。 3、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 85 %发生在足部溃疡后。 4、在糖尿病患者中, 5 个溃疡中有 4 个就是因为外伤而诱发或恶化。 5、美国每年糖尿病的医疗费用中 1/3 花在糖病足病的治疗上,截肢的医疗费用更高 (二)我国资料 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 10 %,糖尿病人数已接近 1 个亿,就是世界糖尿病发病人数除印度外最多的国家。 2、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 14 %,老年人就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足部溃疡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后 10 年。病程超过 20 年者,约 45 %发生足部神经障碍性病变。 3、我国住院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为 1、6%-6、4% ,近年来,糖尿病病足溃疡与足坏疽的患者正在增加。 总体上说 ,糖尿病足致残率高,需行截肢手术者约占 5%-10% ,占所有非创伤性截肢的50% 以上,截肢后 30 天内死亡率约有 10%-14% ,其生存期中位数为 22 个月,对患者危害

9大糖尿病早期症状:皮肤痒四肢疼要小心!

9大糖尿病早期症状:皮肤痒四肢疼要小心! 引言:说到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是如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那如果说你也很容易惹上糖尿病你信吗?中医:糖尿病来啦!9大糖尿病早期症状就在你身边! 糖尿病早期症状1:四肢疼痛 下肢、足部各关节经常疼痛,而排除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 糖尿病早期症状2:皮肤瘙痒 约有10%的早期糖尿病病人可有全身性或局限性的皮肤瘙痒。且较顽固,以外阴部或肛门部位最严重。 糖尿病早期症状3:面色发红 典型糖尿病人在发病前后,面色并无异常改变。但有人调查过千例隐匿性糖尿病病人,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颜面色泽较红,有89.5%的患者呈不同程度面色发红。 糖尿病早期症状4:饮食改变 发现自己饮食量较前增多可是又总感觉吃不饱,还想吃。与此同时,身体却日渐消瘦,全身感觉疲乏无力。喝水量增多,然而仍然难以解除口渴的现象,此外尿量因为饮水增多也随之增多。 糖尿病早期症状5:手足部水疱疹 隐性糖尿病病人手、足以及足趾、小腿伸侧,在没有任何诱因情况下,常突然出现外观颇似灼伤后的水疱,其特点是不痛不痒。 糖尿病早期症状6:菱形舌炎 大约有2隐性糖尿病病人可出现原因不明的舌疼痛,舌背中央呈菱形的乳头缺损(即舌背上无舌苔覆盖)等等。 糖尿病早期症状7:手足背肉芽肿

皮肤、外阴瘙痒而又无皮肤病变,早期糖尿病人在手足背常出现色泽淡红、如指甲大小、质硬、呈环状的肉芽肿。 糖尿病早期症状8:间歇跛行 经常出现行路后下肢痛,脚趾痛,必须休息一会儿才能缓解,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之为“间歇跛行”。 糖尿病早期症状9:胫骨前出现褐色斑 此症多见于轻型糖尿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小腿前部皮肤出现椭圆形褐色斑,伴有轻度凹陷性萎缩。其中有10%左右可合并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可见,糖尿病早期症状极有可能隐藏在我们身上,稍不留意就会染病。中医:糖尿病来啦!9大糖尿病早期症状就在你身边。为了健康,你要及早察觉。

糖尿病皮疹特点

糖尿病皮疹特点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皮疹特点1. 糖尿病的皮疹特点2. 糖尿病容易患哪些皮肤病3. 糖尿病如何预防皮肤病*二、糖尿病皮疹要注意什么*三、糖尿病皮疹的食疗方 糖尿病皮疹特点 1、糖尿病的皮疹特点糖尿病的皮疹一般多发生在小腿前面。开始的时候是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的丘疹,直径只有0.3厘米左右。这种丘疹有的分散存在,有的则群集在一起,表面上有皮屑。皮疹消退以后,皮肤上会出现局部萎缩或色素沉着。 2、糖尿病容易患哪些皮肤病 2.1、皮肤感染 糖尿病发病的时候,病人的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 也增高,这样就给霉菌,细菌的感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1/3的糖尿病病人,并发有皮肤感染。 2.2、血管性障碍引起的皮肤病 如糖尿病性坏疽、糖尿病性脂肪萎缩、糖尿病性皮肤潮红、紫癜、糖尿病性类脂肪渐进性坏死、糖尿病性大疱等。 2.3、皮肤瘙痒 糖尿病病人合并有皮肤瘙痒症状的,占病人的1/5。这种瘙痒是一种全身性的,而且非常顽固。在糖尿病的早期,这种瘙痒症状非常多见。当病人经过治疗,病情有明显缓解的时候,皮肤瘙痒

也可能逐步消失。 2.4、糖尿病性大疱病 糖尿病性大疱病是一种发生于患者手脚处的皮肤并发症。这种水疱突然发生,反复出现却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水疱大小不等,疱壁薄,疱内是澄清的液体,疱的外边也没有红晕。一般经过数周可以自愈,或者消退后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 2.5、糖尿病性黄瘤 糖尿病性黄瘤是膝,肘,背部或臀部的皮肤上,突然出现成群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小疙瘩(医学上称为“结节”)。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一般没有瘙痒等自觉症状,摸起来略比周 围的皮肤硬。 3、糖尿病如何预防皮肤病 3.1. 皮肤清洁 糖尿病人每天都要清洁皮肤,特别是脸部、足部、外阴。洗脸尽量选择性质温和的洗面奶、洗面皂,力度轻柔,水温不宜过高;洗澡不必每天进行,夏天每周2~3次,冬天每周1~2次即可,避免长时间的泡澡或使用刺激性的清洗剂。 3.2. 合理润肤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皮肤容易干燥,所以每次清洁后要注 意润肤,比如使用含有凡士林、硅油等有较强保湿作用的护肤品,每日1~2次。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皮肤瘙痒,原来是这6种疾病在捣鬼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皮肤瘙痒,原来是这6种疾病在捣鬼 转至向建平糖尿病网 经常有糖友诉说出现皮肤瘙痒,最初瘙痒是局部的,以后逐渐扩展至全身,晚间加重,常因糖尿病的加重或情绪变化而促使瘙痒发作。以为自己患上了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确实会导致皮肤瘙痒,但导致皮肤瘙痒的疾病不只有神经病变。本文为您详细解读导致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6个常见原因及对策。 1.高血糖引起皮肤瘙痒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时,长期血糖升高,由于微血管循环差,局部细胞的功能也变差,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循环较差,对身体内的各个器官都有伤害,对皮肤的伤害也非常明显,其局部细胞的功能也会变差,糖尿病患者汗液分泌会减少,导致皮肤因过度干燥而瘙痒。 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变化,刺激神经末梢兴奋,产生瘙痒的感觉。 糖尿病患者还会因皮肤改变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如冷热变化、衣服摩擦、接触化纤皮毛织物、饮酒食辣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瘙痒。 对策: 控制好血糖是关键,在平时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要多吃蔬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 局部皮肤瘙痒者可外用止痒性洗剂、霜剂等。 全身性皮肤瘙痒者可内服抗组胺类药物,补充钙剂、维生素C等。 也可补充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B12等。 此外,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治疗方法还可以选择紫外线照射、药物熏蒸等方式,都能有效缓解瘙痒症状。

2.糖尿病皮肤感染 某些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身体某一局部长期顽固的瘙痒,多位于生殖器及肛门周围。 原因一:血液中糖分较高,真菌易生长入侵而感染皮肤。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如出现顽固不愈的外阴及阴道瘙痒,可能是糖尿病的首发症状。 原因二:糖尿病患者皮肤的抵抗力较普通人低,皮肤容易被各种病菌感染,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严重时会演化为脓疱、体癣、糖尿病足等感染性疾病。 对策: 防止皮肤感染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血糖,应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 对于局部真菌感染应保持局部干燥,局部使用抗真菌洗液清洗或用抗真菌药膏涂抹。 对于口腔真菌感染或严重的全身真菌感染,除外用抗真菌药物外,应给予抗真菌药物静脉注射。 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除局部清洁消毒外,应避免用手搔抓,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体温上升、局部皮肤红肿应及时采取血标本做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尽早使用抗菌素,以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3.降血糖药物过敏 所有的降血糖药物都会出现过敏反应,其中以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最常见,动物胰岛素产生过敏反应也不少,其他降血糖药物产生过敏反应相对较小。 降血糖药物过敏除了皮肤瘙痒外,还常有皮肤红色丘疹,严重时会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甚至休克。 对策: 一旦出现降血糖药物过敏,应立即停用降血糖药物。 轻症者可用药物治疗,严重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概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遍布全身各重要脏器,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高血糖、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有关,各种并发症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并发症可在诊断糖尿病前已存在,有时患者因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就诊而发现糖尿病。因此,熟悉和掌握常见慢性并发症,对于早期预防治疗糖尿病,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常见慢性并发症有冠心病、高血压、出血或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感染。因各并发症有相似的病理基础,故一并加以叙述。 一、病理 (一)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为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和中小动脉硬化,与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累及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 (二)微血管病变,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100μm的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网的病变。常见于视网膜,肾、肌肉、神经、皮肤组织。 糖尿病肾病——呈弥慢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结节病变具有特征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血管病变主要为玻璃样变性,小动脉硬

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形成和小静脉迂曲。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外周神经和自主神经轴突变性为基本病变,伴节段性或弥慢性脱髓鞘病变。 二、临床表现 1、大血管并发症。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病率高,发病年龄轻,病情进展快,多脏器同时受累较多。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病患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心肌梗死的患病率高10倍,糖尿病性足坏疽为15倍。 IGT(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人常先后或同时存在肥胖、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称代谢综合症,其主要理论基础是遗传背景和不利的环境因素(营养过度、缺乏体力活动和腹型肥胖)使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继而诱发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微量白蛋白尿,共同构成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微量白蛋白尿是全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而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 大中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 冠状动脉可致冠心病,常见有无痛性心肌梗死,心脏痛觉传入神经减退,仅有恶心,呕吐,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有些仅有疲乏无力,头晕症状,无胸痛,预后差。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肌损害标志物(肌钙蛋白、心肌酶)〃心动超声。此外,有猝死——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室扑)。 大脑动脉受累可致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身上痒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患者身上痒是怎么回事? 俗话说的好“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就比如说糖尿病皮肤 瘙痒,就是让人心烦的事。 到底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身上会痒呢? 1、糖尿病患者因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刺激皮肤发痒,或因皮肤长期处于慢性脱水状态,出汗减少,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 2、如冷热变化、衣服摩擦、接触化纤皮毛织物、饮酒食辣等均可诱发皮肤瘙痒。 3、神经损伤有关,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纤维不同程度的萎缩,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的异常,使神经纤维对神经递质的释放发生紊乱,从而引发皮肤的异常反应如皮肤干燥、瘙痒、斑疹等。 4、神经性反射、尿毒症等亦可引起瘙痒。局部瘙痒多因尿糖刺激、真菌感染所致。 5、2型糖尿病病人多发病在35岁以上的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油脂的分泌会逐渐减少,皮肤的自我保护能力下降,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干裂老化状态,表现为皮肤瘙痒。 6、糖尿病人皮肤的抵抗力较普通人低,皮肤容易被各种病菌感染,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严重时会演化为脓包、体癣、糖尿病足等感染性疾病。 糖尿病饮食原则 1、少食多餐 进食要定时定量,避免随意增减食量,才能达到血糖稳定。多餐少餐,包括早、午、 晚三餐,必要时可在正餐之间及睡前加餐,以减少因药物而导致低血糖的机会,特别是注 射胰岛素的病人。 2、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 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因为高血脂与高胆固醇是引致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尤需注意。 3、避免甜食 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因为此类食物会被身体吸收的很快,易令血糖上升。 4、适量进食高纤维食物 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食物,有助于患者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 1、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倘若糖尿病人不限制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是非常不利于糖尿病治疗的。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包括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等。 2、盐。盐的摄入需要控制,应以低盐饮食为主。原因在于凡是糖尿病人,往往都会并发高血压症状,钠盐摄入过多,会迫使血压上升,往往也会造成血糖的上升,从而加重了 糖尿病的病情。 3、淀粉高的食物。对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大家也不可过多摄入,由于那些食物往往也会升高我们的血糖。同同时大家需注意,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 以免过量吸取。 4、糖。糖类食品忌口,要注意这里说的糖不是所有的糖。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 不过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病患慎食蜂蜜。 5、油脂高食物。糖尿病人对于油脂高食物务必要敬而远之,如炸、油煎、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应尽可能少吃或不吃。 在此提醒您,糖尿病不容忽视,一旦发现要尽早治疗,接受正确的治疗,不要去小门 诊看病。不能听信什么“降糖神药”之类的偏方。祝您早日康复。

最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pdf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7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 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 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 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一)典型临床症状 糖尿病病人由于胰岛素不足,摄入的葡萄糖不能有效地被组织氧化利用,出现持续性的高血糖状态,尿糖阳性,继而引起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由于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或者有并发症,糖尿病病人可有我种表现。但就典型的症状而言,是 "三多一少 " ,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 1. 多尿 即尿量增多和尿的次数增多。每日尿量可达 3000~5000 毫升,甚至超过 8000~10000毫升。尿的次数明显增多,有时一两个小时就小便一次。因为糖尿病病人血糖过高,超过了肾糖阈值,大量的葡萄糖从肾脏排出,故出现尿糖。由于葡萄糖是结晶的固体,在从肾小球滤出时,尿的渗透压增高,肾小管回吸收减少,形成渗性利尿,故出现尿量增多,尿的次数增加。一般是尿量与尿糖成正比,排糖越多,尿量越多(当酮症酸中毒时,钾、钠离子回吸收更困难,多尿的症状更加严重)。随着尿糖增加,尿量增多,肾囊膨胀,病人可出现腰酸背疼等症状。 2. 多饮 即口干口渴,特别喜欢喝水,且饮不解渴。每日饮水量几乎与尿量大致相同,有的病人一天需 4~5 暖瓶水。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的水分,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因而出现口腔干燥,舌红干痛,烦渴多饮,皮肤因脱水干燥而失去弹性,结果是排尿越多,失水越重,饮水也越多。但有些老年糖尿病病人,因为有脑动脉硬化,以及肾脏调节水电解质功能障碍,使体内虽有严重失水,但自觉口渴症状却不明显。对此种情况应特别注意,以防隐匿性严重脱水引起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的发生。 3. 多食 即吃得多,易饥多食。每餐饭量大增,餐后 1~2 小时即感到饥饿难耐。虽胃里已

皮肤病学试题B卷

皮肤病学试题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过敏性紫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有肾脏损害 B.可出现腹痛 C.可有关节疼痛 D.可血小板明显减少2.天疱疮的治疗首选() A. 糖皮质激素 B.免疫抑制剂 C.抗生素 D.抗组胺药 3. 脓疱疮的主要并发症为( ) A.败血症及急性肾炎 B.败血症及心肌炎 C.急性肾炎及心肌炎 D.心肌炎及心内膜炎 4.属于遗传性皮肤病的是() A.麻风病 B.恶性黑素瘤 C.白癜风 D.鱼鳞病 5.属于良性皮肤肿瘤的是() A.鲍温病 B.脂溢性角化病 C.帕哲病 D.基底细胞癌 6.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 A.腹痛、腹泻 B.心慌胸闷 C.中枢性面瘫 D.呼吸困难 7.皮质类固醇激素全身给药禁忌证不包括( ) A.老年人 B.糖尿病 C.高血压 D.消化性溃疡 8.瘢痕一旦形成,说明皮损至少累及到 ( ) A.角质层 B.棘层 C.真皮层 D.皮下组织 9.疥疮的病原体为( ) A.人型疥螨 B.糠秕孢子菌 C.细菌 D.螺旋体 10. 尼氏征阳性,说明 ( ) A.棘层松解 B.颗粒层分离 C.角化过度 D.角化不全 11. 皮肤由内向外分层正确的是:( ) A.基底层、角质层、透明层、棘层、颗粒层 B. 基底层、透明层、棘层、角质层、颗粒层 C. 基底层、颗粒层、透明层、棘层、角质层 D. 基底层、棘层、透明层、角质层、颗粒层 E. 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12.早期梅毒是指:( ) A.感染2年内,无传染性 B.感染2年内,有传染性 C.感染4年内,有传染性 D.感染4年内,无传染性 13. 能起收敛、减少渗出的药物是:( ) A.洗剂 B.溶液 C.软膏 D.酊剂 14. 增厚无渗出的皮损应该选用:( ) A.溶液 B.软膏 C.粉剂 D.洗剂 15. 急性淋病的表现不包括:() A.尿急 B.尿痛 C.尿脓 D.皮损为红斑 16.亚急性期少量渗出的皮损选用( ) A.软膏 B.糊剂 C.粉剂 D.洗剂 17. 扁平湿疣是( )

糖尿病常见的皮肤病变

糖尿病常见的皮肤病变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现在它的发病率,在我国已经高达2%。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血糖过高及出现尿糖。病人的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及疲乏、消瘦等。病情严重时,可以影响病人的生命。患糖尿病以后,有30%~80%的病人有皮肤损害。如果出现了这些皮肤损害,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所以要引起人们的注意。下面介绍一些糖尿病常见的皮肤病变。 皮肤感染 糖尿病发病的时候,病人的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也增高,这样就给霉菌、细菌的感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有1/3的糖尿病病人,并发有皮肤感染。例如,病人经常患有疖肿、毛囊炎、脓疱病和痈等细菌感染。糖尿病患者在口腔部位经常出现“鹅口疮”。鹅口疮是一种称为“念珠菌”的霉菌感染引起的。念珠菌感染还可以发生在指甲、男性的外生殖器龟头。皮肤上的癣病也是由于霉菌感染造成的。糖尿病病人容易发生手癣、体癣、股癣、足癣等癣病。 皮肤瘙痒 糖尿病病人合并有皮肤瘙痒症状的,占病人的1/5。这种瘙痒是一种全身性的,而且非常顽固。在糖尿病的早期,这种瘙痒症状非常多见。当病人经过治疗,病情有明显缓解的时候,皮肤瘙痒也可能逐步消失。 感觉异常 有1/10的糖尿病病人,患有周围神经的病变。例如感觉异常,包括有皮肤麻木、针刺感、疼痛或灼痛感等,特别是病人的足部,更容易发生感觉异常。所以有些病人在没有发现糖尿病以前,经常先到皮肤科检查。还有的病人下肢出汗减少或无汗;当环境湿度增高时,患者其他部位出汗增多。 糖尿病性大疱病 糖尿病性大疱病是一种发生于患者手脚处的皮肤并发症。这种水疱突然发生,反复出现却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水疱大小不等,疱壁薄,疱内是澄清的液体,疱的外边也没有红晕。一般经过数周可以自愈,或者消退后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这种大疱病往往发生在糖尿病病程长、全身状况差并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身上,所以病人的预后差,甚至可导致病人死亡。 糖尿病性黄瘤 糖尿病性黄瘤是膝、肘、背部或臀部的皮肤上,突然出现成群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小疙瘩(医学上称为“结节”)。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一般没有瘙痒等自觉症状,摸起来略比周围的皮肤硬。 糖尿病性皮疹

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烂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烂怎么治疗?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因各种原因不经意间造成皮肤出现伤口,由于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感觉交差,如开水烫伤、或者冬天被取暖器灼伤等,出现创面后如果不及时处理伤口,会不断扩大,因此带来严重的后果。这里我们用真实的案例,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广大糖尿病患者展示糖尿病皮肤溃烂愈合的全程。 姓名:尹斌性别:男 年龄:53岁职业:农民 籍贯:山东烟台民族:汉 病情叙述:患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 入院时间:2012.3.21 记录时间:2013.3.21 主诉:左腿胫前皮肤破溃5月余,加重7天 现病史:5月前患者左腿胫前有一月黄豆粒大小的硬结,未在意。硬结处皮肤红肿,随后出现溃疡伴脓液流出。赠于“烟台市北海医院进行植皮手术,术后伤口处皮肤坏死向四周缓慢扩散,并引起感染导致植皮坏死。7天前患者自觉皮肤破溃处疼痛加重,脓液流出量增多,患者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遂来我院,门诊以”糖尿病足“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可,饮食、睡眠可,体重减轻10kg,大小便正常。 正常人有破溃处会很快愈合,但是糖尿病人不同,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出现大面积溃烂。尹国彬就是这样的患者。五个月的治疗没有让病情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对于任何人来说任何一个家庭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在住院之前家人专程到医院进行了考察,与其他患者交流之后第三天便转入我院。

无论是针对足部溃烂还是皮肤溃烂,清创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清创的程度关系到后期治疗的效果。(在这里提一下,不少患者提出能不能在家里清创,换药?清创是需要专业的设备严格的操作,如果引起的感染会造成更严重的结果,所以如果家里有清创的设备以及专业人员,对于一些路途遥远或者 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患者可以在家换药。) 对创面直接进行控制炎症是控制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大部分医院只是一味的静脉消炎效果并不明显。 尹国兵曾进行植皮,失败后引起更大的溃烂,证明了我们始终在强调的 对于糖尿病引起的溃烂植皮是没有意义的,包括生物介入。

糖尿病皮肤损害的治疗和预防

糖尿病皮肤损害的治疗和预防 *导读: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处理都应在严格控制糖尿病的 基础上进行,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血糖、监测血糖和尿糖;平时要 注意清洁卫生,如出现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有效的抗感染药物对症治疗。…… 糖尿病的皮肤损害可分为原发性糖尿病皮损、继发性糖尿病皮损、特发性糖尿病皮损三组症群。 (1)原发性糖尿病皮肤损害。原发性皮肤损害包括:①糖代谢紊乱所致的透明细胞汗管瘤。②脂肪代谢紊乱所致的糖尿病性黄色瘤、其他黄色瘤。③结缔组织代谢障碍所致的糖尿病性浮肿性硬化病、淀粉样变性苔癣、粘液水肿性苔癣。④血管病变所致的糖尿病性坏疽,糖尿病性类脂性渐进性坏死,泛发性丘疹性环状肉芽肿,胫骨前部色素斑,糖尿病性水泡,糖尿病性颜面潮红。⑤末梢神经障碍所致的糖尿病性无汗症。⑥皮肤感染。皮肤真菌感染的阴道炎、口角炎、甲癣;皮肤化脓感染的疖、痈、毛囊炎、 汗腺炎、带状疱疹。⑦反应性皮肤病。湿疹、皮肤炎症、皮肤瘙痒症。 (2)继发性糖尿病皮肤损害。继发性糖尿病皮肤损害包括:①胰 腺病变的青铜色糖尿病、胰高血糖素瘤。②肝脏病变引起的迟发性皮肤吡喀紫质。③脑垂体病变引起的肢端肥大症、柯兴氏综合征。④肾上腺皮质病变引起的柯兴氏综合征。⑤药物引起的类固

醇性糖尿病。 (3)特发性糖尿病。指糖尿病和特征性皮肤表现,是原因不明系统性疾患的一部分,如良性黑棘皮症、沃奈综合征、类脂质蛋白沉积病、硬皮病、出血性多发性特发性肉瘤(卡浦西肉瘤) 、肥胖多毛额骨肥厚综合征等。 (4)治疗糖尿病药物引起的皮肤损害。如注射胰岛素引起的皮下脂肪萎缩、磺脲类降血糖药引起的荨麻疹或泛发性轻度红斑等。糖尿病合并皮肤病预防措施,针对糖尿病合并皮肤病预防措施这个问题做如下介绍: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处理都应在严格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血糖、监测血糖和尿糖;平时要注意清洁卫生,如出现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有效的抗感染药物对症治疗。如瘙痒的患者可选用皮炎平、复方康纳乐用等药物对症治疗。尤其要注意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皮肤异常,不要惊慌,也不要认为皮肤病是小事,随便抹点药或自己挑一挑处理就可以,应及时到专科就诊,以免延误诊治。 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对疼痛的感觉。当糖尿病患者受伤时,如割伤、烫伤或者擦伤,他们有时根本没有感觉到,只有当皮肤的这些损伤继发感染后,糖尿病 患者才意识到。要注意经常检查皮肤,当皮肤损伤时,及时给予处理,轻微损伤,可在清洗伤口后,涂上一些消炎药膏,这样可以降低发生皮肤感染的危险。但是当皮肤创伤出现肿胀、发热、

糖尿病鉴别诊断

2型糖尿病需与1型糖尿病及特殊类型糖尿病相鉴别。 一、1型糖尿病 1、成人晚发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免疫介导性1型糖尿病的一个亚型,一般20岁后发病,发病时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体重迅速下降,BMI≦25kg/m2;空腹血糖≧16.5mmol/L,空腹血浆C肽≦0.4nmol/L,OGTT 1h和(或)2h C肽≦0.8nmol/L,呈低平曲线;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阳性;HLA-DQ B链57位为非天冬氨酸纯合子。 2、特发性1型糖尿病:无自身免疫参与的证据,各种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始终为阴性,其临床特点为:明显家族史,发病早,初发时可有酮症,需胰岛素治疗,但用量较小;病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不一定呈进行性减退,起病数月或数年后可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二、特殊类型糖尿病 1、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1)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家系中有3代或3代以上遗传史;起病年龄早,家系中至少有一位患病成员起病年龄﹤25岁;且确诊糖尿病后至少2年不需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2)线粒体母系遗传糖尿病:该病呈母系遗传,家系内女性患者的子女可能患病,而男性患者的子女均不患病;起病年龄早;起病初常不需胰岛素治疗,无酮症倾向,但无肥胖或反而消瘦,胰岛β细胞功能日渐减退,多数终需胰岛素治疗;常伴不同程度听力障碍,其发病时间可能在糖尿病前或后;少数患者可能有能量需求较大器官(神经、肌肉、视网膜、造血系统等)损害的表现或血乳酸增高。 2、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 1)A型胰岛素抵抗(卵巢性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性黑棘皮病/HAIR-AN):多见于消瘦的青少年女性,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显著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一般不重,但表现为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常伴黑棘皮病及类肢端肥大症表现;女性患者有卵巢性高雄激素血症,表现有多毛、闭经、不育、多囊卵巢和不同程度的女性男性化表现等。 2)矮妖精貌综合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为:显著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达正常水平的100倍;糖耐量可正常,有时出现空腹低血糖;可有其他多种异常,如宫内发育停滞、面貌怪异(低位耳、眼球突出、鞍鼻、阔嘴、厚唇等)、脂肪营养不良和黑棘皮病等。新生女婴可有多毛、阴蒂肥大和多囊卵巢。多早年夭折。 3)Rabson-Mendenhall综合症(C型胰岛素抵抗):特点为除了具A型胰岛素抵抗表现外,还可有牙齿畸形、指甲增厚、腹膨隆、早老面貌、阴茎或阴蒂增大、松果体增生或肿瘤等。常于青春期前死于酮症酸中毒。 4)脂肪萎缩性糖尿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为:严重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抗药性糖尿病,一般不伴酮症酸中毒;皮下、腹腔内、肾周脂肪萎缩;伴肝脾肿大,可发展至肝硬化、肝衰竭;皮肤黄色瘤、高甘油三酯血症;有明显家族史,女性多发病,可有多毛、阴蒂肥大等男性化表现。 3、胰腺外分泌疾病:如胰腺炎、创伤/胰腺切除术后、胰腺肿瘤、胰腺囊性纤维化、血色病、纤维钙化性胰腺病等均可引起糖尿病。病患通常在糖尿病发生前有胰腺疾病的病史,如胰腺炎可以破坏胰岛,造成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伤,胰岛素的分泌缺陷,通常表现为胰岛素分泌功能低下,全天血糖升高。该患者无相关病史,但糖尿病患者胰腺癌的发生几率较一般人群高,需注意鉴别。 4、内分泌疾病: 1)嗜铬细胞瘤时,由于高浓度的肾上腺素的作用,肝糖原分解加速,胰岛素分泌受抑制,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综合治疗效果研究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综合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患者,给予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标签:糖尿病;皮肤病;综合治疗;效果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显著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的特点,易导致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增加患者身心负担。皮肤病,是存在于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1]。近几年,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合并有皮肤病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因此,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临床诊治得到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与重视[2]。鉴于此,为探究糖尿病合并皮肤病的综合治疗效果,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该院以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患者为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皮肤病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包括23例男性和17例女性,41~78岁为年龄区间,(56.3±8.72)岁为平均年龄。4~21年为糖尿病病程(15.2±3.74)年为平均病程。研究组,包括21例男性和19例女性,43~81岁为年龄区间,(57.9±9.05)岁为平均年龄。3~19年为糖尿病病程,(14.7±2.84)年为平均病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和皮肤病诊断标准,且对该次研究处于知情状态下,并签署有相关的知情同意书。同时,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主要涉及降糖治疗和皮肤病对症治疗。 1.2.2 研究组研究组,给予综合治疗,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降糖对症治疗:以患者血糖值或尿糖检测值为依据,采用口服方式,服用降糖药物,同时,采用皮下注射方式,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随着病情的变化,以检测值为指标,适当调整用药剂量。一般情况下,空腹血糖值<8 mmol/L,餐后2 h血糖值<10 mmol/L。对于伴随有并发症的患者,需及时给予治疗。例如,酮症酸中毒,利用活血化瘀药等,纠正中毒现象。(2)皮肤病治疗:①真菌感染,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便会危害到心、肺、肾、神经、眼睛等脏器和器官,而且这种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能导致人死亡,真正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及糖尿病状态而发生的涉及全身的急性或慢性病变,它们都是糖尿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整体病变的组成部分,病变可涉及一个脏器、也可涉及多个脏器、多个系统、与糖尿病病程长短,或控制良好者,可不出现并发症,即病程程度较轻,保持在单纯糖尿病阶段。相反,如果糖尿病病程较长,特别是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者,易于合并有多种并发症。并发症范围广,种类较多。 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有: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引起的多种感染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平时应积极治疗血脂异常。长期坚持饮食疗法,少吃动物脂肪,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必要时使用调脂药物。适当的运动对降低血糖、血脂、有效的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合并症有较好的作用,应长期坚持锻炼。运动方式应采取有氧运动。不吸烟,不饮酒。出现以下情况,提示发生了糖尿病并发症: 1、口渴、咽干:提示血糖升高,血粘度增大。有些人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尽管血糖增高,但无口渴症状。 2、疲乏无力:机体细胞内代谢产物堆积,帮有严重疲乏无力。 3、血压上升:血糖上升,则血容量增多,出现血压高。 4、周身发胀:提示血糖降低过快,造成细胞内水肿。 5、腹胀便秘:可能是胃肠平滑肌无力、自主神经受损、双胍类药物服用过多。 6、头痛头晕:两种情况易发生头痛头晕:血压高和低血糖。 7、皮肤脱屑:皮肤干燥、脱屑、奇痒,提示有皮肤症状。 8、双足麻木:双足刺痛,继之麻木,似袜套样知觉缺失,提示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发生。

狗狗常见的五大皮肤病及治疗方法(必收藏)

狗狗常见的五大皮肤病及治疗方法(必收藏) 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也叫特异性皮炎。病因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方面的因素。内源性因素有遗传性、激素异常和过敏性素质。外源性因素有季节性和非季节性的环境因素。如吸入尘埃、花粉、羊毛等。此外,注射药物、蚊虫叮咬、内外寄生虫和病原体感染都会引起外源性过敏。 1~3岁犬易发。初发部位为眼周围、趾间、腋下、腹股沟部及会阴部,跳蚤咬的过敏性皮炎易发生于腰背部。病犬主要表现为剧烈瘙痒、红斑和肿胀,有的出现丘疹、麟屑及脱毛。病程长的可出现色素沉着、皮肤增厚及形成苔藓和皱裂。慢性的经过一段时间可自然痊愈。【治疗方案】:消除病因,抗过敏及皮肤局部处理为原则治疗方法:复方康纳乐霜外擦脂溢性皮炎狗的脂溢性皮炎是皮肤脂质 代谢紊乱的疾病,常见于德国牧羊犬及沙皮犬等几个犬种。本病和人的脂溢性湿疹不同,是包括麟屑型到严重皮炎的一类脂溢性疾病。患犬皮炎散在发生于背部、头部和四肢末端。根据症状不同,可分为干性、油性和皮炎型3种。干性型。皮肤干燥,被毛中散有灰白色或银色鱼鳞屑。脱毛较轻,呈疏毛状态。油性型。皮脂腺发达的尾根部皮肤与被毛含有多量油脂或粘附着黄褐色的优质块,外耳道有多量耳垢,有的发生外耳炎。可闻到特殊的腐败臭味。皮炎

型。患犬表现为瘙痒、红斑、鳞屑和严重脱毛,明显形成痂皮,患部多见于背部、耳郭、额尾背、胸下、肘、飞节等处。狗会因为瘙痒啃咬而使患部扩大且病情加重。【治疗方案】治疗以抗炎,对症治疗及补充相应的缺乏物质治疗方法一:泼尼松龙,1~2毫克/千克,口服,每日两次直到症状减轻后逐减治疗方法二:增加营养,多喂高蛋白,高脂类物质,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D 皮肤瘙痒症皮肤瘙痒症是一种神经性皮炎,其临床特征为皮肤瘙痒。皮肤瘙痒仅是一种症状,其潜在性疾病有重度黄疸、尿毒症、糖尿病、内分泌失调、胃肠功能紊乱、维生素A和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缺乏、神经性疾病、犬瘟热等感染、恶性肿瘤及肠道寄生虫病等。最初痒觉发生于局部,逐减波及到全身,多为潜在性疾病所致。注意观察病程经过,除瘙痒外,是否有其他全身症状。局部瘙痒常见的是肛门周围、外耳道等处、因瘙痒而啃咬损伤皮肤,继发皮炎。【治疗方案】治疗以消除潜在疾病病因,止痒、抗炎为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扑尔敏,0.5毫克/千克,口服,每日2~3次犬自咬症本病是犬自咬身体的某一部位(多是咬尾巴),造成皮肤破损为特征,自咬程度严重的可继发感染死亡。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春秋两季发病率略高。有人认为是营养缺乏病、传染病、外寄生虫感染引发皮肤瘙痒所致,或者是神经质犬所造成的习惯性自咬。患犬在屋内自咬尾尖而原地转

【word】 糖尿病合并感染性皮肤病的中西医治疗

糖尿病合并感染性皮肤病的中西医治疗 中国临床医生2011年第39卷第11期(总821)?专题笔谈? 大补阴丸.偏阳虚,证见唇舌色淡,自汗,动则加重, 甚者气喘,畏寒肢冷,或五更泄,精冷,夜尿频,脉虚 无力.治疗可加桂附地黄丸或右归丸. 总之,多种因素参与糖尿病性ED的形成,这些 因素大多与长期高血糖有关,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 至关重要.有效控制血糖是前提,而改善血运,调节 局部的血管神经的功能状态是关键.避免长期服用 大剂量的镇静剂,降压药,抗胆碱类药物等同样需要 引起高度重视.从中医角度讲需节制性欲,切忌恣 情纵欲,房事过频;调畅情志,怡悦心情,保持良好, 健康的精神状态,控制醇酒厚味,以防湿热内生. 参考文献: [1]王玺坤.糖尿病并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 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2(15):123—124. [2]兰跃文,张丽芬,姜红梅.阴虚,淤血,湿热蕴结所致阳痿治 验[J].中国医药指南,2010,7(8):311. [3]毕会民,邓向群,左凤银.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多因素治疗 的作用『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6):494—496.

糖尿病合并感染性皮肤病的中西医治疗 梁晓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 doi:10.3969/j.issn.1008—1089.2011.11.009 糖尿病合并感染性皮肤病变早在隋?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渴利后发疮候》中就有记载:”渴利者……多发痈疽,以其内热,小便利故也”.”其渴 利虽瘥,热犹未尽,发于皮肤,皮肤先有风湿,湿热相搏,所以生疮”.唐?《外台秘要》进一步说明:”……小便利,则津液竭,津液竭则经络涩,经络 涩则营卫不行,营卫不行则热气留滞,故成痈脓也”.宋?《圣济总录》亦记载:”能食而渴者必发脑疽,背痈”.《儒门事亲?三消论》也指出:”夫消渴者,多变……疮癣,痤痱之类.历代医家都提出要积 极预防感染,如唐?《千金方》告诫人们:”消渴之人, 愈与未愈,常需虑有大痈,……当备痈药以防之”. 文献报道约30%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或伴发 皮肤病变.值得临床注意的是,有些患者是以皮 肤病就诊而被发现糖尿病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皮肤感染,尤其在血糖控制不良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主要是由于长期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使皮肤

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症状

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症状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症状*二、糖尿病皮肤瘙痒怎么办*三、糖尿病为什么会皮肤瘙痒 糖尿病皮肤瘙痒的症状1、糖尿病患者多发于中老年人和女性,女性一般为局部性瘙痒,以外阴最为常见 ,主要是糖对外阴 皮肤有刺激作用,易引发瘙痒。在一些外部因素的刺激下症状会 加重,如气温改变、热水烫洗、食辛辣食物全身性瘙痒常见于中 老年糖尿病患者。患者起初一般仅限于身体某个部位阵发性瘙痒,搔抓后会扩展至全身。 2、常见的细菌感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疖痈、坏疽、蜂窝组织炎、毛囊炎等。真菌感染包括各种皮肤癣菌病和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如外阴炎、龟头炎、龟头糜烂和甲沟炎等。因病情较一般患者严重而不易治疗,也会使糖尿病的病 情加重和不易控制,所以建议尽早到正规的糖尿病医院接受治疗。 3、硬化性水肿:糖尿病人中约有5%会出现糖尿病硬化性水肿,特别是成年及肥胖人,主要发生于颈、上背及肩部,皮肤呈淡 红或苍白,表面有光泽呈非凹陷性硬肿胀,组织增厚。 糖尿病皮肤瘙痒怎么办1、对于很多的糖尿病患者来说,降低血糖才是最重要的,殊不知很多的患者就因为血糖导致的并发症,也就导致了生命的威胁。 2、糖尿病患者切忌搔抓,搔抓可使瘙痒蔓延。避免热水烫洗

和肥皂水刺激,洗澡后可以涂搽润肤之品。注意贴身内穿纯棉织品,避免化纤、皮毛刺激。还要注意定时作息,保持心情舒畅。 3、稳定情绪、控制血糖,对缓解皮肤瘙痒尤为重要。因此要情绪乐观,调节饮食、忌吃辛辣食物、戒烟戒酒、合理运动,应用降糖药物,保证血糖在正常范围,就会减少皮肤瘙痒。 4、洗澡不要过勤,一般一周一次为宜;水温要适宜,控制在37℃~40℃为好;要选用中性洗涤液或肥皂;不要过度用毛巾擦 洗皮肤;浴后可擦护肤霜或润肤油,也有一定去痒效果。 5、及时到医院就诊,听取医生的建议,配合医生的治疗,合理使用药物。 6、轻度瘙痒者可外用止痒性洗剂、霜剂等。严重皮肤瘙痒不伴感染者,可外用弱、中效皮质激素软膏。伴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外阴瘙痒,可局部使用抗真菌药。全身性瘙痒可内服抗组胺类药物,补充钙剂、维生素C等。此外,尚可补充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B12等。 糖尿病为什么会皮肤瘙痒1、血液中糖分高,皮肤失水变干燥,机体防御能力下降,霉菌生长入侵感染皮肤而引起。 2、是微血管循环差,局部细胞的功能也变差。 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入尿毒症期常伴有全身性皮肤瘙痒,瘙痒发生原因与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表皮内维甲醇含量增高有关。

一百个治疗皮肤病偏方值得大家收藏

一百个治疗皮肤病偏方。值得大家收藏 季节性皮肤病、常年湿疹...等等问题,是诸多患者长久以来一直解决不了的难言之隐,这些皮肤在夏季看着尤为的刺眼,趁现在还穿着大衣,尽快给自己治疗一下吧,不然又要尴尬了。 1、挖一条活蚯蚓,洗净装入瓶中,放入白糖,糖要没过蚯蚓,将瓶盖盖好。数天后,化成水,蚯蚓仅剩一条皮,将皮挑出。用该水涂抹烫伤处很快止痛、皮肤复原。 2、把肤疾宁贴在开花瘊子上,大概五六次瘊子就可以除掉。 3、生薏米粉(细如面)500克与白糖250克拌匀,每早、中、晚各空腹食用一匙(40克),半月疣疹即脱落。末痊愈者,可再食用周余。 4、解决扁平疣偏方。新鲜的香附草(也叫莎草)和锁眉草(注:取其对片贴在眼眉上,就会被粘住而掉不下来,也称节节草,故名)各七八棵,洗干净放容器里加水煮开,然后使长疣的部位迅速靠近容器,让旺盛的热气熏一熏。用脱脂棉蘸着热水针对中性上反复洗一洗,直到水凉才停手。如此一天一次,连续三次。病程稍长的,可在换药后按上述方法再做三次。 5、大枣6枚、薏仁米30克、山药30克,每天剂煮粥喝,连续吃两个多月,扁平疣会逐渐脱落。

6、每天用香蕉皮擦牛皮癣患部几次,要连续使用。 7、双氧水是强氧化剂有杀菌作用,往双氧水中兑一半水(实际为50%双氧水),涂在牛皮癣上。效果显着。 8、采几条鲜榆树枝,挤压出汁液抹在牛皮癣患处(汁液仅 能用一次),每天一次,连抹10天。 9、浓复方苯甲酸软膏解决牛皮癣效果显着。 10、买一瓶醋,放一把花椒,熬半小时,放凉后将熬的花椒水涂于患处,每天坚持早、午、晚刷涂患处,无论何种顽癣,均可根解决。 11、中药汤解决桃花癣和钱癣。9克白菊花、6克白附子、7克白芷,放在砂锅内煎20分钟后晾凉,然后将少许药汤倒 在小碗内,用药棉蘸着药汤擦洗患处。每天至少2--3次,洗的次数越多越好。第二天再把药锅内的药汤烧开可继续使用。 12、酒泡生姜解决花斑癣。生姜250克洗净切片在天光下晒干,然后放入洒瓶内用白洒涂抹患处,一天3次勿间断,三五天就好。 13、北芪菇能解决牛皮癣。北芪菇多许,每天服用。一个月后见效。 14、花椒能解决癣。一小把花椒粒,放无油铁锅用文火炒,成深赤色时取出擀成粉末,趁热加上香油拦稀即可。在天照下,边晒边抹花椒油,连续3天(每天一次,每次20多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