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 带下,遗精,阳萎,便血。 [刺灸]直刺0.5-1寸。
命门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 突下凹陷中。(与肚脐对应高度) [功能]壮阳益肾。 [主治]主治男女生殖、泌尿系病和督脉病症
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 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 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功用】镇静解痉,调畅通便 【主治】为治疗肛门、阴部、腰椎、神志疾病要穴。
痔疾,便血,洞泻,大小便难,阴部湿痒,尾骶 骨疼痛 ,癫痫(埋线),癔病,腰神经痛。 【刺灸】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 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腰阳关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 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主治腰椎、下肢及生殖系病变
2、取穴要点 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取长强; 第四、二腰椎棘突下取腰阳关、命门; 第七颈椎棘突下取大椎; 后发际正中直上半寸、一寸取哑门、风府; 两耳尖连线中点取百会; 人中沟上、中1/3交界取水沟。
3、主治要点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
等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4、操作要点 长强斜刺,与骶骨平行; 命门、大椎向上斜刺; 哑门、风府直刺或向下斜刺,注意针刺方向和
(《脉经》)
主要病侯:主要表现为腰脊、头脑 和神志病。
如腰脊强痛、俯仰不利、项强;头 痛、头重、脑转、耳鸣、眩晕、眼花、 懈怠、嗜睡;癫狂痫等。
主治特点
神志病:不寐,痫证,癫狂,昏迷,惊风。 热 病:中暑,高热,疟疾,感冒。 生殖二阴病症:不孕阳痿、遗尿癃闭、痔疮; 外经病:脱肛,腰骶痛,项背痛,鼻渊。
(4)命门,在第2腰椎棘突下,主治阳萎、遗精、月 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对应星座是娄,凡娄星座生人, 主选命门穴。
(5)悬枢,在第1腰椎棘突下,主治泄泻、腹痛、腰 脊强痛,对应星座奎,凡奎星座生人,主选悬枢穴。
(6)脊中,在第11胸椎棘突下,主治泄泻、黄疸、 痔病、小儿疳积、脱肛,
(7)中枢,在第10胸椎棘突下,主治黄疸、呕吐、腹 痛、腰脊强痛,对应星座是室,凡室星座生人,首选中枢穴。
督脉
督脉—经脉循行
主干:
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于会阴部→ 尾骶部(长强)→向后、向上行于脊柱内部 →上达项后风府→上行巅顶(百会)→沿前 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内龈交穴
脑 分支:从小腹直上(同任脉),穿过肚脐中央,
向上通过心脏,入于喉咙,上至下颌部环绕 唇口,向上联络两目之下的中央(承泣)
至阳
[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 [功能]宽胸利膈,疏调肝胃 [主治]主治穴下脏器病及督脉病,为退黄要穴
(1)穴下脏器病:心、肝、胃病 按柔此穴——缓解心绞痛、胃痛、呃逆 针刺此穴——退黄(肝炎)
(2)督脉病:脊背强痛 (3)现代研究:急性肝炎(热重于湿),配涌泉, 针泻;慢性肝炎,配足三里,穴注肌苷酸钠200mg [操作]向上斜刺
1、可升
即对于因气机上升不及甚至反而下降所导致 的一些临床疾患,选用百会穴具有升阳、益气、 举陷的作用。中气下陷所导致的脱肛、胃下垂、 肾下垂、子宫下垂、眩晕、头痛等证。
2、可降
具有降逆平冲的作用 。《灵枢·经脉》云: “肝足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或者厥阴寒气 上逆所致的眩晕、恶心、巅顶头痛、中风、昏 迷等症,常选用百会穴用泻法 。
(8)筋缩,在第9胸椎棘突下,主治癫痫、脊强、胃痛, 对应星座是危,凡危星座生人,主选筋缩穴。
(9)至阳,在第7胸椎棘突下,主治黄疸、胸胁、胀满、 咳喘、脊痛,对应星座是虚,凡虚星座生人,首选至阳穴。
(10)灵台,在第6胸椎棘突下,主治咳嗽、气喘、脊 强、背痛,对应星座是女,凡女星座生人,首选灵台穴。
【联络的脏腑器官】 联系的脏腑有:肾、心。 联系的器官有:生殖器、脊髓、脑、鼻、 咽喉、口唇、眼。
原文参考
[1]《素问·骨空论》:督脉者,
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廷
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
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
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
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
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
可动(元神亏损),如:元神不足,髓海的异常所导致的癫证、
尸厥、嗜睡、健忘、中风脱证、半身不遂、休克、头部空痛绵绵不休、耳聋、 小儿脑瘫、大脑发育不全、五迟、五软等,
可静(阳气亢盛),如:阳气过于亢盛所导致的疾患:狂证、失眠、
惊悸、脏躁、急惊风、破伤风、角弓反张、心烦、耳鸣等
[刺灸]平刺0.5-0.8寸,灸法。眩晕压灸法
4 、可静
即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以“动”、亢进为主的病变,选 用百会穴具有使“动者可静”之功效。阳气过于亢盛所 导致的疾患,例如:狂证、失眠、惊悸、脏躁、急惊风、 破伤风、角弓反张、心烦、耳鸣等病证,可以选用百会穴 用泻法,配合其他腧穴进行治疗 。
穴位主治鉴别表
穴位
共性
特殊性
百会
偏于治疗内风(肝风)
(17)脑户,风府穴直上1.5寸,主治头晕、项强、失 音、癫痫,对应星座是氐,凡氐星座生人,首选脑户穴。
(18)强间,脑户穴直上1.5寸,主治头痛、目眩、项 强、癫狂,对应星座是亢,凡亢星座生人,首选强间穴。
(19)后顶,强间穴直上1.5寸,主治头痛、目眩、项 强、癫狂,对应星座是角,凡角星座生人,首选后顶穴。
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
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
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2]《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
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注:下极之俞:脊柱下段的长强穴。
功 能:
1、总督诸阳(大椎为诸阳之会) ,为 阳脉之海,或称“阳脉之都纲”。
2.鼻病,如鼻流清涕,鼻塞,酒糟鼻。 【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 或点刺出血;亦可用拇指指甲 掐压急救;不灸。
水沟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 3交点处。 [功能]醒脑开窍,通经活络 [主治]为治疗神志病、督脉病,面部疾患常 用穴;是急救要穴之一。
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 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
督脉腧穴
本经共28穴:长强、腰俞、 腰阳关、命门、悬枢、脊 中、中枢、筋缩、至阳、 灵台、神道、身柱、陶道、 大椎、哑门、风府、脑户、 强间、后顶、百会、前顶、 囟会、上星、神庭、素髎、 水沟、兑端、龈交。
(重点掌握11穴)
长 强 (络穴)
【定位】跪伏,或胸膝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 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11)神道,在第5胸椎棘突下,主治心悸、健忘、咳 嗽、脊背强痛,对应星座是牛,凡牛星座生人,首选神道穴。
(12)身柱,在第3胸椎棘突下,主治咳嗽、气喘、癫 痫、脊背强痛,对应星座是斗,凡斗星座生人,首选身柱穴。
(13)陶道,在第1胸椎棘突下,主治头痛、疟疾、脊 强、热病,对应星座是箕,凡箕星座生人,首选陶道穴。
[刺灸]直刺0.5- 1寸。
命名与肾气相通,为“生命之门”,灸 治具有补肾壮阳之功。命门的位置正好 在脊柱调节肾上腺功能的神经节段范围, 灸治可以温通督脉,调节与改善对肾上 腺的气血供应,肾上腺是人体内分泌的 重要指挥部之一,主宰能量分配与使用 是它的重要工作。灸治可以双向调节肾 上腺的功能,使体内达到阴阳平衡。
百会
[定位]前发际正中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功能]沟通经气,健脑醒神,升阳益气 [主治]为主治督脉病,神志病及头脑部疾患要穴。
可升(气虚下陷),如:中气下陷所导致的脱肛、胃下垂、 肾下垂、子宫下垂、眩晕、头痛等
可降(肝阳上亢),如: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或者厥
阴寒气上逆所致的眩晕、恶心、巅顶头痛、中风、昏迷等
大椎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能]宣通阳气,和解表里 [主治]主治督脉病以及外感表证,疟疾,是 清热名穴。
1、督脉病症:颈椎肩背 2、为诸阳之会:治热特效穴
太阳主表:寒热并存,外感表症 少阳主半表半里:寒热往来,疟疾 阳明主里:但热不寒。
现代研究: 感冒(行散剌加拔罐) 荨麻疹(强剌激) 痤疮(剌络拔罐) 哮喘(配肺俞,行疤痕灸) 提高免疫力
源自文库
治风病
风府
偏于治疗外风、脑风
上星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主治头脑、精神病和鼻病
如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 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
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刺灸]平刺0.5-0.8寸。
素髎
【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功效】宣通鼻窍,复苏厥逆。 【主治】1.急救穴之一,多用治惊厥,昏迷,虚脱。
(1)长强,在尾骨尖端与肛门中间,主治泄泻、痔 病、脱肛、癫狂等症,对应的星座是毕,毕星座生人首选 长强穴。
(2)腰俞,骶管裂孔处,主治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对应的星座是昴,凡昴星座生人首选腰俞穴。
(3)腰阳关,在第16椎节下间,主治经病、下腰痿 痹、癫痫,对应星座是胃,凡胃星座生人,主选阳关穴。
(14)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主治热病、咳嗽、气 喘、盗汗、风疹、疟疾,对应星座是尾,凡尾星座生人,首 选大椎穴。
(15)哑门,在后发际中直上0.5寸,主治舌强不语、 暴暗、癫狂、头痛项强,对应星座是心,凡心星座生人,首 选哑门穴。
(16)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主治头痛、项强、 眩晕、咽喉肿痛、失音、中风癫狂,对应星座是房,凡房星 座生人,首选风府穴。
【操作】 伏案正坐位或俯
卧位,使头微前倾, 项部放松,向下颌方 向缓慢刺入0.5~1 寸。针感为局部酸胀。 可灸。
风府
[定位]后发际正中线入发际1寸 [功能]清热散风,通络开窍 [主治]主治外风、脑风病症
外风——外感表证 脑风——中风、头风痛 局部:颈椎病、落枕 现代应用 1后头痛 2失语 3上眼睑无力症。 [操作]低头取穴,向口斜刺1寸
渴,霍乱,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刺灸] 向上斜刺0.3-0.5寸,
或用指甲按掐。
龈交
唇系带上; 是诊断和治疗痔疮要穴。 也能治疗急性腰扭伤
督脉小结
1、经脉循行 起于胞中,出会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
经项入络脑,上巅顶,下前额,经鼻柱,止于 上唇系带。
本经腧穴起于长强,止于龈交,体表共28 穴。
联系脏腑有肾、心。联系的器官有生殖器 、脊髓、脑、鼻、咽喉、口唇、眼。
3 、可动
即对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以“静”、衰退为主要表现 的临床疾患,选用百会穴具有使“静者可动”之功效。 元神不足,髓海的异常所导致的疾患如:癫证、尸厥、 嗜睡、健忘、中风脱证、半身不遂、休克、头部空痛绵 绵不休、耳聋、小儿脑瘫、大脑发育不全、五迟、五软 等,可以选用百会穴,或针或灸,配以其它腧穴。
2、督脉通过膀胱经背俞穴与脏腑产生联 系,可调节脏腑功能;
3、与人的神志活动、生殖功能有关(络 脑、起于胞中)
病 候 (古代记载)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 所见,懈怠,安卧。(《灵枢·海论》)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素问·骨空论》) 督之为病,脊强而厥。(《难经·二十九难》) 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人风痫。
深度; 百会平刺; 水沟向上斜刺。
作业题
1、简述督脉的体表循行和体内联系。 2、简述督病候特点和本经主治要点。 3、写出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特点、刺灸方法。
人生在天地间,必受日、月、星辰的影响,督脉 的形成和运动必受到来自天上的阳气影响。故天 有二十八宿,督脉有对应的二十八穴。
妇女怀孕是280天,天上的二十八星宿转一圈为 28天,转10圈为280天,也就是说你是某星座所 生,你肯定也是某星座所怀,通过二十八宿圈的 反复运动,人体成熟而降生,不仅造就了督脉28 穴位和人体的密切关系,也形成了人双手的28个 骨节,因此,对二十八宿的深入研究,是有深刻 意义的。
[刺灸]斜刺0.5-1寸。剌络拔罐。
哑门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第1颈椎下。 [主治]颈椎、头脑、舌头、音哑病要穴。 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 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 重舌,呕吐。 [刺灸]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 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命门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 突下凹陷中。(与肚脐对应高度) [功能]壮阳益肾。 [主治]主治男女生殖、泌尿系病和督脉病症
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 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 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功用】镇静解痉,调畅通便 【主治】为治疗肛门、阴部、腰椎、神志疾病要穴。
痔疾,便血,洞泻,大小便难,阴部湿痒,尾骶 骨疼痛 ,癫痫(埋线),癔病,腰神经痛。 【刺灸】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 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腰阳关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 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主治腰椎、下肢及生殖系病变
2、取穴要点 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取长强; 第四、二腰椎棘突下取腰阳关、命门; 第七颈椎棘突下取大椎; 后发际正中直上半寸、一寸取哑门、风府; 两耳尖连线中点取百会; 人中沟上、中1/3交界取水沟。
3、主治要点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
等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4、操作要点 长强斜刺,与骶骨平行; 命门、大椎向上斜刺; 哑门、风府直刺或向下斜刺,注意针刺方向和
(《脉经》)
主要病侯:主要表现为腰脊、头脑 和神志病。
如腰脊强痛、俯仰不利、项强;头 痛、头重、脑转、耳鸣、眩晕、眼花、 懈怠、嗜睡;癫狂痫等。
主治特点
神志病:不寐,痫证,癫狂,昏迷,惊风。 热 病:中暑,高热,疟疾,感冒。 生殖二阴病症:不孕阳痿、遗尿癃闭、痔疮; 外经病:脱肛,腰骶痛,项背痛,鼻渊。
(4)命门,在第2腰椎棘突下,主治阳萎、遗精、月 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对应星座是娄,凡娄星座生人, 主选命门穴。
(5)悬枢,在第1腰椎棘突下,主治泄泻、腹痛、腰 脊强痛,对应星座奎,凡奎星座生人,主选悬枢穴。
(6)脊中,在第11胸椎棘突下,主治泄泻、黄疸、 痔病、小儿疳积、脱肛,
(7)中枢,在第10胸椎棘突下,主治黄疸、呕吐、腹 痛、腰脊强痛,对应星座是室,凡室星座生人,首选中枢穴。
督脉
督脉—经脉循行
主干:
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于会阴部→ 尾骶部(长强)→向后、向上行于脊柱内部 →上达项后风府→上行巅顶(百会)→沿前 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内龈交穴
脑 分支:从小腹直上(同任脉),穿过肚脐中央,
向上通过心脏,入于喉咙,上至下颌部环绕 唇口,向上联络两目之下的中央(承泣)
至阳
[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 [功能]宽胸利膈,疏调肝胃 [主治]主治穴下脏器病及督脉病,为退黄要穴
(1)穴下脏器病:心、肝、胃病 按柔此穴——缓解心绞痛、胃痛、呃逆 针刺此穴——退黄(肝炎)
(2)督脉病:脊背强痛 (3)现代研究:急性肝炎(热重于湿),配涌泉, 针泻;慢性肝炎,配足三里,穴注肌苷酸钠200mg [操作]向上斜刺
1、可升
即对于因气机上升不及甚至反而下降所导致 的一些临床疾患,选用百会穴具有升阳、益气、 举陷的作用。中气下陷所导致的脱肛、胃下垂、 肾下垂、子宫下垂、眩晕、头痛等证。
2、可降
具有降逆平冲的作用 。《灵枢·经脉》云: “肝足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或者厥阴寒气 上逆所致的眩晕、恶心、巅顶头痛、中风、昏 迷等症,常选用百会穴用泻法 。
(8)筋缩,在第9胸椎棘突下,主治癫痫、脊强、胃痛, 对应星座是危,凡危星座生人,主选筋缩穴。
(9)至阳,在第7胸椎棘突下,主治黄疸、胸胁、胀满、 咳喘、脊痛,对应星座是虚,凡虚星座生人,首选至阳穴。
(10)灵台,在第6胸椎棘突下,主治咳嗽、气喘、脊 强、背痛,对应星座是女,凡女星座生人,首选灵台穴。
【联络的脏腑器官】 联系的脏腑有:肾、心。 联系的器官有:生殖器、脊髓、脑、鼻、 咽喉、口唇、眼。
原文参考
[1]《素问·骨空论》:督脉者,
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廷
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
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
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
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
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
可动(元神亏损),如:元神不足,髓海的异常所导致的癫证、
尸厥、嗜睡、健忘、中风脱证、半身不遂、休克、头部空痛绵绵不休、耳聋、 小儿脑瘫、大脑发育不全、五迟、五软等,
可静(阳气亢盛),如:阳气过于亢盛所导致的疾患:狂证、失眠、
惊悸、脏躁、急惊风、破伤风、角弓反张、心烦、耳鸣等
[刺灸]平刺0.5-0.8寸,灸法。眩晕压灸法
4 、可静
即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以“动”、亢进为主的病变,选 用百会穴具有使“动者可静”之功效。阳气过于亢盛所 导致的疾患,例如:狂证、失眠、惊悸、脏躁、急惊风、 破伤风、角弓反张、心烦、耳鸣等病证,可以选用百会穴 用泻法,配合其他腧穴进行治疗 。
穴位主治鉴别表
穴位
共性
特殊性
百会
偏于治疗内风(肝风)
(17)脑户,风府穴直上1.5寸,主治头晕、项强、失 音、癫痫,对应星座是氐,凡氐星座生人,首选脑户穴。
(18)强间,脑户穴直上1.5寸,主治头痛、目眩、项 强、癫狂,对应星座是亢,凡亢星座生人,首选强间穴。
(19)后顶,强间穴直上1.5寸,主治头痛、目眩、项 强、癫狂,对应星座是角,凡角星座生人,首选后顶穴。
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
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
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2]《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
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注:下极之俞:脊柱下段的长强穴。
功 能:
1、总督诸阳(大椎为诸阳之会) ,为 阳脉之海,或称“阳脉之都纲”。
2.鼻病,如鼻流清涕,鼻塞,酒糟鼻。 【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 或点刺出血;亦可用拇指指甲 掐压急救;不灸。
水沟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 3交点处。 [功能]醒脑开窍,通经活络 [主治]为治疗神志病、督脉病,面部疾患常 用穴;是急救要穴之一。
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 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
督脉腧穴
本经共28穴:长强、腰俞、 腰阳关、命门、悬枢、脊 中、中枢、筋缩、至阳、 灵台、神道、身柱、陶道、 大椎、哑门、风府、脑户、 强间、后顶、百会、前顶、 囟会、上星、神庭、素髎、 水沟、兑端、龈交。
(重点掌握11穴)
长 强 (络穴)
【定位】跪伏,或胸膝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 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11)神道,在第5胸椎棘突下,主治心悸、健忘、咳 嗽、脊背强痛,对应星座是牛,凡牛星座生人,首选神道穴。
(12)身柱,在第3胸椎棘突下,主治咳嗽、气喘、癫 痫、脊背强痛,对应星座是斗,凡斗星座生人,首选身柱穴。
(13)陶道,在第1胸椎棘突下,主治头痛、疟疾、脊 强、热病,对应星座是箕,凡箕星座生人,首选陶道穴。
[刺灸]直刺0.5- 1寸。
命名与肾气相通,为“生命之门”,灸 治具有补肾壮阳之功。命门的位置正好 在脊柱调节肾上腺功能的神经节段范围, 灸治可以温通督脉,调节与改善对肾上 腺的气血供应,肾上腺是人体内分泌的 重要指挥部之一,主宰能量分配与使用 是它的重要工作。灸治可以双向调节肾 上腺的功能,使体内达到阴阳平衡。
百会
[定位]前发际正中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功能]沟通经气,健脑醒神,升阳益气 [主治]为主治督脉病,神志病及头脑部疾患要穴。
可升(气虚下陷),如:中气下陷所导致的脱肛、胃下垂、 肾下垂、子宫下垂、眩晕、头痛等
可降(肝阳上亢),如: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风内动或者厥
阴寒气上逆所致的眩晕、恶心、巅顶头痛、中风、昏迷等
大椎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能]宣通阳气,和解表里 [主治]主治督脉病以及外感表证,疟疾,是 清热名穴。
1、督脉病症:颈椎肩背 2、为诸阳之会:治热特效穴
太阳主表:寒热并存,外感表症 少阳主半表半里:寒热往来,疟疾 阳明主里:但热不寒。
现代研究: 感冒(行散剌加拔罐) 荨麻疹(强剌激) 痤疮(剌络拔罐) 哮喘(配肺俞,行疤痕灸) 提高免疫力
源自文库
治风病
风府
偏于治疗外风、脑风
上星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主治头脑、精神病和鼻病
如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 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
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刺灸]平刺0.5-0.8寸。
素髎
【定位】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功效】宣通鼻窍,复苏厥逆。 【主治】1.急救穴之一,多用治惊厥,昏迷,虚脱。
(1)长强,在尾骨尖端与肛门中间,主治泄泻、痔 病、脱肛、癫狂等症,对应的星座是毕,毕星座生人首选 长强穴。
(2)腰俞,骶管裂孔处,主治月经不调,下肢痿痹, 对应的星座是昴,凡昴星座生人首选腰俞穴。
(3)腰阳关,在第16椎节下间,主治经病、下腰痿 痹、癫痫,对应星座是胃,凡胃星座生人,主选阳关穴。
(14)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主治热病、咳嗽、气 喘、盗汗、风疹、疟疾,对应星座是尾,凡尾星座生人,首 选大椎穴。
(15)哑门,在后发际中直上0.5寸,主治舌强不语、 暴暗、癫狂、头痛项强,对应星座是心,凡心星座生人,首 选哑门穴。
(16)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主治头痛、项强、 眩晕、咽喉肿痛、失音、中风癫狂,对应星座是房,凡房星 座生人,首选风府穴。
【操作】 伏案正坐位或俯
卧位,使头微前倾, 项部放松,向下颌方 向缓慢刺入0.5~1 寸。针感为局部酸胀。 可灸。
风府
[定位]后发际正中线入发际1寸 [功能]清热散风,通络开窍 [主治]主治外风、脑风病症
外风——外感表证 脑风——中风、头风痛 局部:颈椎病、落枕 现代应用 1后头痛 2失语 3上眼睑无力症。 [操作]低头取穴,向口斜刺1寸
渴,霍乱,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刺灸] 向上斜刺0.3-0.5寸,
或用指甲按掐。
龈交
唇系带上; 是诊断和治疗痔疮要穴。 也能治疗急性腰扭伤
督脉小结
1、经脉循行 起于胞中,出会阴,向后行于腰背正中,
经项入络脑,上巅顶,下前额,经鼻柱,止于 上唇系带。
本经腧穴起于长强,止于龈交,体表共28 穴。
联系脏腑有肾、心。联系的器官有生殖器 、脊髓、脑、鼻、咽喉、口唇、眼。
3 、可动
即对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以“静”、衰退为主要表现 的临床疾患,选用百会穴具有使“静者可动”之功效。 元神不足,髓海的异常所导致的疾患如:癫证、尸厥、 嗜睡、健忘、中风脱证、半身不遂、休克、头部空痛绵 绵不休、耳聋、小儿脑瘫、大脑发育不全、五迟、五软 等,可以选用百会穴,或针或灸,配以其它腧穴。
2、督脉通过膀胱经背俞穴与脏腑产生联 系,可调节脏腑功能;
3、与人的神志活动、生殖功能有关(络 脑、起于胞中)
病 候 (古代记载)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 所见,懈怠,安卧。(《灵枢·海论》)
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素问·骨空论》) 督之为病,脊强而厥。(《难经·二十九难》) 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人风痫。
深度; 百会平刺; 水沟向上斜刺。
作业题
1、简述督脉的体表循行和体内联系。 2、简述督病候特点和本经主治要点。 3、写出重点腧穴的定位、主治特点、刺灸方法。
人生在天地间,必受日、月、星辰的影响,督脉 的形成和运动必受到来自天上的阳气影响。故天 有二十八宿,督脉有对应的二十八穴。
妇女怀孕是280天,天上的二十八星宿转一圈为 28天,转10圈为280天,也就是说你是某星座所 生,你肯定也是某星座所怀,通过二十八宿圈的 反复运动,人体成熟而降生,不仅造就了督脉28 穴位和人体的密切关系,也形成了人双手的28个 骨节,因此,对二十八宿的深入研究,是有深刻 意义的。
[刺灸]斜刺0.5-1寸。剌络拔罐。
哑门
[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第1颈椎下。 [主治]颈椎、头脑、舌头、音哑病要穴。 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 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 重舌,呕吐。 [刺灸]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 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