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贾文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 市属技校 26所
均为行业、企 业办技校
市属中专 17所
其中中师3所,另14所 为行业、企业办中专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目 前 目 前
杭州市属技校仅留下4所(劳动部门管所、 交通部门管2所),市属中专2所(艺校、体校) 到目前为止,杭州市属职高调整 为11所,几乎没有联办的企业。
90年代中叶,杭州办了近20所职业高 中,有近30家联办企业。
双师共育
专业教师去企业锻炼 企业技师来学校教学
1.建立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机制,保证整 个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能工巧匠、专家参与; 2.加强企业技术人员教学水平培训,提高教学能力;
3.推进教师下企业顶岗工作,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4.保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顶岗实习。
校企联动
联通岗位
政 府 ︵ 第 三 方 ︶ 推 动
方法能力 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
发展 能力 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一、高职教育与校企合作
问题的提出
2.高职人才培养路径的选择
– 高职学生的现状:动手不如中职生,理论不如普
通本科生。 – 职教与普教的区别:学术性与技能型
颠覆性变革
点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线


寻求属于高职自己的东西,“找一条回家的路”
3.政府主导的重大意义
面积(m2) 设备总值(万元) 容纳人数 七大实训中心 5880 5500 345 先进机械制造 市政府一次性投入、学校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 投入机制
4860 1077 420 运行机制 设备资源全市共享,无偿使用,实训耗材各自分担 5070 3300 512 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 现代服务业 信息技术
泰瑞机器

食品 饮料
电子 信息
爱生药业 摩托罗拉 信雅达
高科技园区 新 药 港 产 业 友嘉集团·友华 基 地 友嘉集团·友高
中策橡胶
松下马达 中萃食品 康师傅 乾坤实业 娃哈哈
综合工业园区
得力纺织 宜进纺织
化工园区
杭州出口加工区
机 电 园 区
全区企业近1500家,世界500强企业32家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0家 全国最大的高教园区(20万大学生)
推倒的绝不仅仅
是一堵堵砖墙,而
是一堵堵“心墙”, 树立的是一个个职 业教育理念,举起 的是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文化育人
的大旗……
联通岗位
课程体系联通岗位要求 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
1.以职业岗位的真实情境来指导学习岗位的设计。 2.以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作为制订课程体系的依据。 3.改变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整个育人 过程。 4.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顶岗,熟悉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群。
适应职业岗位的不
断变化,适应市场 的瞬息万变。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教育与校企合作
办学主体
4.校企合作的历史演变
合作程度
20世纪50年代 至90年代
企业、行业
紧密型
20世纪90年代 中叶以后
教育部门、学校
松散型、浅层次
一、高职教育与校企合作
学校
4.校企合作的历史演变
以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为例
友嘉集团·丽伟 友嘉集团·友佳
2.教改思路——重构课堂 联通岗位 双师共育 校企联动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 重构课堂
“职”
解决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联通岗位 双师共育
校企联动
解决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问题
解决培养途径和手段的问题
解决职业教育生命力和活力的问题
重构课堂
走出教材 走出教室 走出学校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贾文胜 教授
内容概要
一 二 三 四 五
高职教育与校企合作 杭职院概况 办学思路的重新建构 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的内涵建设
一、高职教育与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规格 首岗适应
1.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
多岗迁移
可持续发展
首岗岗位
迁移岗位
发展岗位
适应 能力
关 键 能 力
迁移 能力
杭州友嘉高松 杭州友佳Mectron 杭州友维
停车设备 空压机 叉车
杭州友高 杭州友华 杭州友达
校企共同体之“友嘉模式”
与友嘉实业集团共建友嘉机电学院
友嘉机电学院作为集团事业部纳入集团总体规划和集团全球化发展战略
2008.3.11首次合作洽谈
2008.4.11友嘉机电学院成立
2008.4.22北京新闻发布会
一、高职教育与校企合作
5.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误区和难点
学校与企业的价值取向不一致 Sub title
如何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颈
一位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话点醒了我们:校企合作究竟是为了什么?
校企合作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人,不是为了设备,也不 只是为了学生的顶岗实习与毕业生的就业安置,更重要的是要 以企业的生产实际引领学校的教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 规格,推进专业建设,实行工学结合。
学术性与技能型
学术性
• 普通高校:掌握某一种学
科的理论及其专业技术 为目标,培育的是该学科
技能型
• 高职院校:某一行业、职
业或技术岗位群,从事 一线的高级技术或管理
的高级专门人才。
• 要素:范畴、概念、结 构、内容、方法、组织 及理论发展史。 • 理论、教室、实验室、 校园, 学科体系
人才。
• 要素:对象、方式、内 容、方法、组织及工具 的发展史。 • 技能、车间、实训室、 企业,行动体系


培养技能型人才,强调职业性 告别“压缩饼干”,走“类型”道路 重构课堂 联通岗位 双师共育 校企联动
凸显文化育人功能,明确高等性 区别于中职校的核心要素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文化育人 首岗适应 多岗迁移 可持续发展
1.办学定位——立足开发区,服务杭州市
装备 制造 主导 产业 生物 制药
“杭”
松下电器
二、杭职院概况
杭州市机械技 工学校[1964] 杭州机械工业 学校[1978] 机械工业职工 大学[1982] 杭州化工职工 大学[1982] 化工职工中专 [1984] 杭州轻工职工 大学[1982]
1.办学沿革
杭州纺织职工 大学[1982]
杭州丝绸职工 大学[1982]
杭州职工大学 [1996]
杭州西湖电子 职工大学[1983]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1998筹/2002]
二、杭职院概况
2.办学的三个重要历史时期
2007~2012年
2003~2006年
1996~2002年
重要战略机遇期 “办”与“不办”的争论 1998年筹建杭职院 异地圈地办学1000亩 学校发展举步维艰 学校快速发展
二、杭职院概况
经营管理 能力 2. 运筹性能力
创业能力
创新能力
5. 创造性思维 、独立性思维 、捕捉灵感的 能力、创新实 践的能力
3. 掌握和运用 专业知识进行专 业生产的能力
专业技术 能力
创业能力是高职学生的 核心能力
3.文化理念——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文化育人
构建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创 业 园
创业模拟 公司实训
“院”
提供 六大 特色 服务
提供大学生创业资金资助申请服务 学院提供个性化教学管理服务
学院设立100万“护犊资金”
我们的创业教育理念:杭职院可能没有“马云式”人物, 但必须要有培育马云式人物的平台
3.文化理念——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文化育人
“院”

学校融入区域发展 专业融入产业发展

我们的文化 价值取向
保障机制 汽车维修
食品与药品检验
2070 1600 245 政府支持日常经费,合作企业提供新技术、新设备 8000 2500 518
功能定位 制冷技术
合 计
高技能人才培训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 1570 250 190 技术服务和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
29740 16827
2290
2600
425
2655
以服装设计专业(服装制版与工艺)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例
首岗岗位
服装制版师 工艺管理员、服装品质管理员、服装跟单员… 服装设计师助理、生产主管……
迁移岗位 发展岗位
3.文化理念——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文化育人
1. 分析能力、判断 能力、创新能力
“院”
4. 社会实践 能力、协调 关系能力
决策能力
交往协调 能力
“院”
实战检验阶段 模拟演练阶段 兴趣激发阶段 文化熏陶阶段 知识普及阶段
SYB培训
专门化教育
普及教育(专业化、制度化)
在校生比例
100%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3.文化理念——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文化育人
与开发区管委会联办高职学生创业园
提供工商登记税务注册服务 提供三年免费人事代理服务 提供办公场所租赁补贴
3.政府主导的重大意义
五年时间 7亿多元专项投入 全面加速学校建设与发展
1.36亿元
•至2009—还贷
明确市长 作为学校联系 人,负责协调 解决学校建设 发展中的重大 问题。
0.8亿元
•2008—建图书馆
3亿元
•2007—建公共实训基地
二、杭职院概况
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在校内建成启用
市政府投资3亿元(设备1.7亿元) 七大实训中心(79个实训室) 可同时容纳2600多人实训
二、杭职院概况
2007年
3.政府主导的重大意义
被评为高职高专人才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2008年
被确定为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0年 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1年
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之数字校园学习平台
三、办学思路的重新建构
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地方性、公共性 立足开发区 服务杭州市
决策 二级学院 事业部(厂区) 主流企业
(校企共同体)
对接
职能部门
支撑
专业组
对接
生产车间
实行二级学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推行院长与厂长、专业组长与车间主任、教师与师傅对接联系制度
案例1:校企共同体之“友嘉模式”
在全球拥有58家企业 全球三大数控机床生产厂之一
杭州友佳 杭州丽伟
在杭州钱江两岸设立萧山、下沙、 江东三个数控机床、叉车制造基地 数控机床
重构课堂
双师共育
企业全程参与育人过程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渗透 学习情境与企业环境融通
3.文化理念——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文化育人
人才培养规格 首岗适应 多岗迁移 可持续发展
“院”
首岗适应: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岗位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
多岗迁移: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能够适应岗位群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学生的生涯发展,强调具有适应多种工作的复合能力。
•集团总裁担任理事长
•杭职院长担任副理事长
•学校中层担任二级学院院长 •集团总经理担任副院长
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 学校主导
明晰校企双方利益,建立双向共生关系
企业主体
育人要以企业为主体 明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明确专业方向
学校主导
学校主导育人全过程 进行教学组织、课程开发 进行教学研究
…… 政府引领
……
校企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校企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 二级学院理事会
一、高职教育与校企合作
满足社会专业分工的需 要,适应社会产业的发
3.高职教育本质属性的理解
专业性
针对性
展,培养某一领域专业
人士。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以实际运作技 艺、技能性岗位为主, 要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 本质属性 之职业性 实践性 适应性
根据特定职业岗位 的需要,一切活动 针对特定的职业岗 位(群)而进行, 要联通岗位。

教师融入学校发展

学生融入专业发展
4.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校企合作推进年 工学结合落实年 专业建设总结年 学生受欢迎,体面就业
告别“压缩饼干”,走上“类型”道路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共同体
校企合作是关键,也是瓶颈。
四、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政府 相互开放 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
空间:学校教学空间与学生学习空间由单一学校变为学校和企 业,由教室转变为教室、实训室和车间。 时间:学生在实训室和车间的时间要超过教学总学时的50%。 内容:课堂的教学内容由“知识为主线”向“技能为本”转变。 形式:由“深入浅出”向“由浅入深”转变。
重构课堂
推 倒 “ 心 墙 ” 树 立 职 教 理 念 改普通教室为实训车间达4万多方
(校企共同体)
高职院校
区域主导产业 的主流企业
利益实体
共 同 规 划
共 构 组 织
共 同 建 设
共 同 管 理
共 享 成 果
共 担 风 险
政府引领—与杭经开区管委会战略合作
学校发展纳入开发区战略规划
杭州经济 技术开发 区管委会
信息流动
区校战略合作
资源互通
杭州职业 技术学院
2008年3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组成学校发展委员会
学校与企业渐离渐远,以致人才培养规格及其教 学与企业需求脱节
一、高职教育与校企合作
5.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误区和难点
政府 企业
学校
1.推动缺乏力度 2.引导、鼓励、扶持缺乏政策保障
1.与学校的价值取向不一致 2.找不到共同合作的利益契合点
1.目的性不明确,多偏离合作教育的本质目标 2.校企合作口号化,课程开发孤军奋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