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政经复习提纲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 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

1)马克思主义政治紧急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2)社会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2.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劳动生长率如何影响商品的价值量?答: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严格定义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2)劳动生产率即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一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在前面讨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时,使用的就是后一种意义上的劳动生产率概念。

3)显然,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越多,则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亦然。这也就是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可能是论述题)

答:

1)价值规律是商品紧急的基本规律。

2)价值规律的内容可以简要的概括为两句话: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来进行。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择优汰劣,激励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二是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分配。

3)价值规律在商品紧急中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择优汰劣,激励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二是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

*以下内容在论述时可能用到:

(1)择优汰劣,激励创新。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商品按市场价格出售,也就是按其社会价值交换。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劳动生产率高,单位商品包含的个别劳动耗费少,从而商品的个别价值低的生产者,在按社会价值出售商品时,较小的个别价值会转化为较大的社会价值,因而可以获得较多的货币收入;而那些劳动生产率低,单位产品个别耗费多,从而商品的个别价值高的生产者,其产品个别价值转化为较小的社会价值,因而只能获得较少的货币收入。这种由商品的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差别引起的收入差别,会引发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两极分化。劳动生产率高的生产者,就可以通过压价竞争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从而将劳动生产率较低、商品个别价值较高的同行排挤掉。所以,一切商品生产者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便都力求提高劳动生长率。为此,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价值规律具有激励创新、择优汰劣、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2)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方面,任何商品生产者的产品都是为他人为社会的使用价值,而产品是否为社会需要只有通过市场的检验才能确定;另一方面,每个生产者又是独立地做出生产决策的。生产者决策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作为价值规律实现形式的价格波动,起着揭示这些信息的作用。(3)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作为价值规律实现形式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通称为市场机制。在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发挥分配社会劳动作用的唯一机制。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基础性机制。

4.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答:

1)资本的总公式是 G — W — G′,这里的G′= G + ΔG,Δ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

2)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怎样转化为资本的。

4)经过分析发现,价值增殖只能发生在第一个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5)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特殊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是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商品。

因此,我们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5.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答:

1)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6.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很可能是论述题)

答:

1)平均利润是各部门的资本家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预期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

2)平均利润的形成使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互相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是围绕争得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这种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偏离。资本的转移过程及由此引起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

3)由此可见,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

4)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资本家便可以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即平均利润。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似乎利润的多少只和资本量有关,这就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5)既然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就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ˉp)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ˉp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7.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区别和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

1)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这种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聚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在生产规模上的扩大,表现为所支配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而前者的增加比例更大;资本的集中是资本个体独立性的消灭,是许多小资本变成少数大资本。

2)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的关系,前者是手段和过程而后者是结果。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适当额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a.资本积聚受到社会财富增加的限制而资本集中不受此限制;b.资本积聚能够增加社会资本量而资本集中则不能。

联系:两者相互促进,资本积聚能促进资本集中,资本集中也能促进资本积聚。

8.什么是资本的有机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