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板栗产销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板栗产销调查报告
作者:北京市农委文章来源: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产品流通信息汇编
一、北京板栗现状
板栗为壳斗科栗属植物,是原产我国的古老果树之一,与枣、桃、李、杏同为我国古代五大名果。北京板栗种植历史悠久,全市有百年以上树龄的板栗树23万株。北京板栗属于燕山板栗,具有坚果小而整齐,皮色鲜艳,富有光泽,茸毛少的特点。坚果重平均在10g以内,果肉的蛋白质和含糖量较高,果肉为糯性,品种优良,适宜炒食。
北京市传统干果以板栗、核桃和杏仁为主,三种干果的产量比例为6:3:1,板栗己成为第一大干果,主体地位凸显。近年来,北京板栗产业发展迅速,怀柔、密云、延庆、平谷、昌平、房山和门头沟等7个郊区县都有种植,目前,全市面积达4.47万公顷,占北京果树总面积的29.1%,总产量达到2.77万吨,涉及9万农户。从分布上看,密云县种植面积最大,约2.3万公顷,占全市板栗种植总面积的54%。怀柔区是北京板栗种植第二大区县,种植面积达到1.4万公顷,占全市的32.4%。怀柔和密云两区县板栗种植面积合计达到3.7万公顷,占全市板栗总面积的86.3%。
北京板栗出口量约占销售总量的85%,国内占15%,国内板栗市场被山东及其它省市板栗主导,北京板栗所占份额很小。北京板栗的国外市场中,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占外销总量的80%,欧美、中东等国外销量占不到20%份额。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北京在板栗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以及品牌知名度等方面。
(一)生产与服务
1、板栗生产以小规模农户经营为主,新品种开发、推广不足
长期以来,板栗种植以个体农户为单位,家庭种植规模小,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农业生产沿用传统粗放的模式,存在重栽轻管的现象,对板栗种植投入少。农户之间缺乏联系,缺少专门组织对农户的种植行为进行管理、指导,这就使农户在种植上缺乏管理和技术支持。
2、北京板栗主产区间协调不足,已出现不良竞争现象
板栗主产区间互相协调不足,北京板栗与其他燕山板栗主产区虽处于不同行政区,但共同依托燕山自然资源生产燕山板栗,自然资源差异不大,因而应从整体区域角度实施产业化发展。北京板栗生产布局应与其他燕山板栗产区互相协调,但燕山板栗各主产区现仍“诸侯割据”,各自依靠其自身资源封闭式发展。
3、基层农技力量薄弱,农户得不到充足的田间管理指导
目前,具备板栗护理专业知识的农技人员匮乏,农户遇到农业技术问题,主要靠自己摸索解决,或者依靠零星的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实地培训获得相应知识。
(二)加工方面
1、板栗加工业科技含量欠缺,产品附加值偏低
目前,北京有各类板栗加工企业数十个,但能够上规模的较少,板栗加工产品的深加工力度不够,制成
品比重极低,产品绝大多数仍以栗子(坚果)形式出现在市场。板栗的产量每年都在增加,但板栗深加工的发展远远低于板栗产量的增加。
2、板栗生产加工规模小,行业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
从几家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完成了从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转化的过程,但其生产、经营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另外由于资金主要来源于贷款,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此外,由于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力量薄弱从而导致产品竞争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状态,难以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板栗加工企业之间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效益互相压价销售,自相竞争,容易形成内部竞争,不利于当地板栗资源的整合,难以发挥当地板栗资源丰富的优势。
(三)品牌方面
1、品牌知名度不高,推广策略不清晰
现有“栗乡”、“富亿农”、“栗乡园”、“栗师傅”等商标,但知名度不高,大部分企业品牌推广策略不清晰,再加上板栗加工企业资金缺乏,难以支撑很多的品牌推广和宣传,使得许多优势产品没有被推广出去,因而影响了整个板栗加工企业的发展速度。
2、产品市场辐射面窄、出口产品单一,不利于品牌的成长
目前,北京板栗90%的产量销售于国内市场,国内市场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市场,其中,以北京市场为主,在北京产品已进入200多家商场、超市,主要是糖炒栗子和袋装板栗。上海、深圳等地销量较小,国内其他地区尚处于待开发状态。
三、对策与建议
北京板栗产业已拥有一定的产业发展优势和机遇,发展北京板栗产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公共服务层面
1、建设基础设施
加强板栗种植及板栗加工业集群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板栗种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种植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现板栗种植的现代化经营模式,改变传统地、粗放式、“靠天吃饭”的观念与方式。第二,产业集群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产业集群园区,充分考虑园区发展的目标和对于基础设施条件的需要,以防止重复建设。
2、搭建信息平台
首先,政府应建立信息服务通道,积极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信息。其次,建立网络化的信息平台。一方面用于发布产业集群以及企业的各种信息,让外界了解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化的信息平台实现集群与外界、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
3、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企业、农户的融资平台是否顺畅直接影响着产业的发展,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包括银行体系,财政体系,证券交易体系等,目前,主要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用社,证券交易所等,完善金融体系的建设,制定政策吸引金融机构对板栗产业的支持是解决产业化发展对资金需求的关键。
4、统一行业标准
统一的行业产品标准,有利于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经营,有利于产品与国际标准接轨。在这方面,应该对主要的板栗进口国的产品进口标准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建立统一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标准及分
类体系,为产业的标准化经营和产品的出口提供依据和条件。
(二)生产种植层面
1、建立板栗合作组织,统一规划,为生产提供强有力服务
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统一协调、组织农户的生产;另为了便于板栗的市场流通,还需建立板栗交易市场。目前北京正在策划建立板栗集散中心,这将有助于推动产业化的进程。
2、依靠科技建立中心试验示范园,提供技术服务
板栗产业化经营要以科研为先导,建立科研试验示范园区,通过技术研究,解决板栗开发中的良种繁育、丰产栽培技术问题,并通过中心试验示范园区向周边辐射推广,为板栗种植农户提供示范样板和技术服务、技术指导,促进板栗向稳产、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3、鼓励板栗观光果园建设
充分发掘北京板栗文化的底蕴,做好板栗文化文章,并充分利用知名景点的独特效应,丰富旅游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果业”、“板栗主题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三)加工销售层面
板栗种植是发展板栗产业的前提和基础,然而产业规模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销售环节的发展状况及规模。
1、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任何产业集群的建立都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基本上是依靠龙头企业的横向与纵向带动作用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应大力扶持和建设板栗产业的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资金、研发、市场开拓能力,从而发挥其行业领导者的作用,带动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制定优惠的税费政策和财政扶持政策,另一方面需建立有利于鼓励龙头企业成长的政策措施。
2、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
鼓励企业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板栗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首先,要改变板栗加工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附加值高的产品,使板栗的加工产品不仅仅局限于消费者的一般食品性消费,还要充分利用板栗的其他价值,如药用价值、保健价值等。其次,开发和建设新工艺,充分利用板栗加工后剩余部分,发展板栗加工的副产品工业。
3、重视名牌效应,实施名牌战略,增加板栗的文化内涵
名牌既是农产品质量和身价的体现,也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和信誉卡。名牌果品的多寡,代表着一个地区果业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也影响着果业生产的全局。而且实施名牌战略,创立名牌产品,是
解决卖果难的一条重要途径。
(采编:caocz 文章编号:2011-5-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