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课后强化作业2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课后强化作业2
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课后强化作业2

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8·上海高考卷)取一张用饱和的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a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圈为白色,外圈呈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电极是阴极

B.a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C.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D.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解析】a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圈为白色,外圈呈浅红色,说明a极附近产生了Cl2,所以a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即a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b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H2↑+2OH-,所以b极附近的pH增大。

【答案】 D

2.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解析】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碳作阳极,如果用铁做阳极,则铁失电子而消耗,故A不对;B、C、D符合生产实际,正确。

【答案】 A

3.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电解实验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由电极反应式可知,在阴极生成氢氧化钠,出现红色字迹,所以铅笔做阴极,a为电源负极,故选D。

【答案】 D

4.火法炼铜得到的粗铜中含多种杂质(如锌、金、银等),其性能远不能达到电气工业的要求,工业上常使用电解精炼法将粗铜提纯。在电解精炼时() A.粗铜接电源负极

B.纯铜做阳极

C.杂质都将以单质形式淀沉到池底

D.纯铜片增重2.56 g,电路通过电子为0.08 mol

【解析】电解精炼铜时,用粗铜作阳极,用精铜作阴极,所以A、B不正确;锌比铜活泼,失电子变成锌离子进入溶液中,金、银不活泼,以单质形式沉淀到池底,C不正确。

n(e-)=2.56 g

64 g·mol-1

×2=0.08 mol,D正确。

【答案】 D

5.用含少量银和锌的粗铜做阳极,纯铜片做阴极,CuSO4溶液做电解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质量减少了x g,则() A.电解液质量增加x g

B.阴极质量增加x g

C.阴极质量增加a g,a>x

D.阴极质量增加b g,b<x

【解析】由于粗铜中含有Zn和Ag,在电解过程中阳极先是锌失去电子,然后是铜失去电子;而阴极一直是铜析出。在电解过程中,两极得失电子相等,所以溶解的锌和铜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析出的铜的物质的量,但由于M(Zn)>M(Cu),所以阳极溶解的金属的质量大于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即b<x,所以D项正确。

【答案】 D

6.烧碱的制备,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常用水银法,此法通过钠汞齐(Na·n Hg)生产得到的烧碱质量好,浓度高,目前已被离子交换膜法所取代。两种生产方法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银法被淘汰,是因为生产过程中,汞不能循环利用

B.水银法生产,在电解槽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e-+n Hg=Na·n Hg

C.离子膜法电解,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D.水银法中烧碱在电解槽中生成,离子膜法烧碱在阴极生成

【解析】A选项,由水银法电解图可看出,汞在生成过程中能循环利用,被淘汰的可能原因是汞毒性大,易造成环境污染。B选项,电极反应的书写要注意题给信息和环境,生成的钠形成钠汞齐,选项中的电极反应式书写正确。选项C,由离子交换膜法电解装置图可以看出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C选项不正确。D选项,由两电解装置图中的产物出口可以看出,D中前半句话说法错误。

【答案】 B

7.(2009·盐城一模)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入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铁作阳极材料

B.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阳极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

D.1 mol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 mol电子

【解析】电解时阳极产生Cl2,电极反应为2Cl--2e-=Cl2↑,故C对,阳极不可能是活泼性电极如铁,故A错。阳极产生Cl2与碱反应,故pH降低,故B错,二价镍全部转化为三价镍失1 mol e-,故D对。

【答案】CD

8.下列关于电解法精炼粗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粗铜板作阳极

B.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粗铜中所含Ni、Fe、Au、Ag等金属杂质,电解后以单质形式沉积槽底,形成阳极泥

D.电解铜的纯度可达99.95%~99.98%

【解析】电解法精炼铜是以粗铜作阳极,发生Cu-2e-=Cu2+。在此之前由于Ni、Fe、Zn均比Cu容易失去电子,这些金属首先失去电子变成Ni2+、Fe2+、Zn2+进入溶液。在阴极上Cu2++2e-=Cu,而Ni2+、Fe2+、Zn2+得电子能力弱于Cu2+,这些金属离子不可能重新变成金属,最后存于电解质溶液中,因此选项C说法不正确。经电解精炼铜后,铜的纯度可高达99.95%~99.98%。

【答案】 C

9.(2008·全国卷Ⅰ)电解100 mL含c(H+)=0.30 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 mol 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A.0.10 mol/L Ag+B.0.20 mol/L Zn2+

C.0.20 mol/L Cu2+D.0.20 mol/L Pb2+

【解析】电解含有Zn2+、Pb2+溶液,H+得电子生成H2,不能析出金属,B、D项错;电解含有Ag+溶液,可得Ag 0.1 mol·L-1×0.1 L×108 g·mol-1=1.08 g,电解含有Cu2+溶液,可得Cu 0.2 mol·L-1×0.1 L×64 g·mol-1=1.28 g,故C正确。

【答案】 C

10.按图中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若图乙的x轴表示流入电极的电子的量,则y轴不可能表示的情况是()

A.c(Ag+) B.c(NO-3)

C.溶液的pH D.银棒质量

【解析】此为铁上镀银,电镀一段时间后,c(Ag+)、c(NO-3)、溶液的pH基本不变,而银棒质量减小。

【答案】 D

11.如图乙所示是根据图甲的电解池进行电解时,某个量(纵坐标x)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各电解池都用石墨作电极,不考虑电解过程中溶液浓度变化对电极反应的影响),这个量x表示()

A.各电解池析出气体的体积

B.各电解池阳极质量的增加量

C.各电解池阴极质量的增加量

D.各电极上放电的离子总数

【答案】 C

【点评】电解NaCl溶液时阴、阳极都产生气体,电解AgNO3溶液时阴极上产生单质银,电解CuSO4溶液时阴极上产生单质铜,所以随着电解的进行,阴极质量的增加量有如题中图乙所示的变化。

12.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稀食盐水和酚酞混合液的表面皿中,如下图所示,最先观察到酚酞变红现象的区域是()

A.Ⅰ和ⅢB.Ⅱ和Ⅳ

C.Ⅱ和ⅢD.Ⅰ和Ⅳ

【解析】左边装置是原电池,Fe作正极,因此正极区呈碱性,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右边装置是电解池,Zn作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因此阴极区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所以Ⅱ、Ⅳ两个区域显红色,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13.CuI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可以由反应:2Cu2++4I-=2CuI↓+I2而得到。现以石墨为阴极,以Cu为阳极电解KI溶液,通电前向电解液中加入少量酚酞和淀粉溶液。电解开始一段时间后,阴极区溶液呈红色,而阳极区溶液呈蓝色。对阳极区溶液呈蓝色的正确解释是() A.2I--2e-=I2淀粉遇碘变蓝

B.Cu-2e-=Cu2+Cu2+显蓝色

C.2Cu2++4I-=2CuI↓+I2淀粉遇碘变蓝

D.4OH--4e-=2H2O+O2↑O2将I-氧化为I2,淀粉遇碘变蓝

【解析】以石墨为阴极,Cu为阳极电解KI溶液时,阳极反应为Cu-2e-=Cu2+,阴极反应为:2H++2e-=H2↑,则阳极区溶液变蓝是由于产生了Cu2+,且Cu2+与I-又发生了化学反应;阴极区溶液变红是由于H+放电后,使得该区域的c(OH-)增大,溶液呈碱性。故选项B正确。

【答案】BC

14.通以相等的电量,分别电解等浓度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亚汞的化合价为+1)溶液,若被还原的硝酸银和硝酸亚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硝酸银)∶n(硝酸亚汞)=2∶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两个阴极上得到的银和汞的物质的量之比n(银)∶n(汞)=2∶1

B.在两个阳极上得到的产物的物质的量不相等

C.硝酸亚汞的化学式为HgNO3

D.硝酸亚汞的化学式为Hg2(NO3)2

【解析】通以相等的电量,即是通过相同的电子数,银和亚汞都是+1价,因此得到的单质银和汞的物质的量也应相等;又因电解的n(硝酸银)∶n(硝酸亚汞)=2∶1,硝酸银的化学式为AgNO3,所以硝酸亚汞的化学式不可能为HgNO3,只能为Hg2(NO3)2。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5.如图,X和Y均为石墨电极。

(1)若电解液为滴有酚酞的饱和食盐水,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过程中____________极(填“阴”或“阳”)附近会出现红色。

(2)若电解液为500 mL 含A 溶质的某蓝色溶液,电解一段时间,观察到X 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Y 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中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停止电解,取出X 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1.6 g 。

①电解后溶液的pH 为____________;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需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填加入物质的化学式)。(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②Y 电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 。

③请你推测原溶液中所含的酸根离子可能是____________;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写出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2Cl -+2H 2O=====电解2OH -+Cl 2↑+H 2↑,

在阴极区生成NaOH ,使酚酞溶液变红。

(2)蓝色溶液中可能含有Cu 2+,并且在电解过程中析出红色固体,进一步验证析出的是

铜;Y 电极上析出无色气体,应该是O 2,电解离子方程式:2Cu 2++2H 2O=====电解2Cu +O 2↑

+4H +。

①根据电解离子方程式得:n (H +)=2n (Cu 2+)=2× 1.6 g 64 g·mol

-1=0.05 mol ,故溶液中c (H +)=0.05 mol 0.5 L

=0.1 mol·L -1,溶液的pH =1。要使溶液恢复到以前,可以加入CuO 或CuCO 3。 ②根据电解离子方程式得:n (O 2)=12

×n (Cu)=0.0125 mol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 (O 2)=22.4 L·mol -1×0.0125 mol =0.28 L 。

③溶液中存在的必须是含氧酸根离子,可以是SO 2-4或NO -3;然后利用实验进行检验。

【答案】 (1)2Cl -+2H 2O=====电解2OH -+Cl 2↑+H 2↑ 阴

(2)①1 CuO 或CuCO 3(仅答1种即可)

②0.28

③硫酸根离子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加盐酸无明显现象,继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是硫酸根离子(或:硝酸根离子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热浓缩后滴加浓硫酸和铜粉,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证明是硝酸根离子)

16.现代工业上主要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H 2、Cl 2、NaO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所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2)电解之前食盐水需要精制,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SO 2-4等杂质离子,使

用的试剂有:a.Na 2CO 3溶液,b.Ba(OH)2溶液,c.稀盐酸,其合理的加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试剂序号)。

(3)如果在容积为10 L 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1 min 后阴极可产生11.2 L(标准状况下)Cl 2,这时溶液的pH 是(设溶液体积保持不变)____________。

【解析】 (1)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2Cl --2e

-=Cl 2↑。

(2)在粗盐精制过程中,要先加Ba(OH)2溶液除去SO 2-4、Mg 2+,然后再加Na 2CO 3溶液

除去Ca 2+,最后加稀盐酸,除去多余的CO 2-3。

(3)由2NaCl +2H 2O =====电解2NaOH +H 2↑+Cl 2↑,可知n (NaOH)=2n (H 2)=

2×11.2 L 22.4 L·mol

-1=1.0 mol ,c (OH -)=1.0 mol 10 L =0.1 mol·L -1,故溶液的pH =13。 【答案】 (1)2Cl --2e -=Cl 2↑

(2)b 、a 、c (3)13

17.铝和氢氧化钾都是重要的工业产品。请回答:

(1)工业冶炼铝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品氢氧化钾的溶液中含有某些含氧酸根杂质,可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提纯。电解槽内装有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电开始后,阴极附近溶液pH 会增大,请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除去杂质后得氢氧化钾溶液从液体出口____________(填写“A ”或“B ”)导出。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冶炼铝的原理、以氯碱工业为背景氢氧化钾的制备,属课本知

识的自然延伸。(3)①阳极是左池,氢氧根放电;②H +放电,促进水的电离,OH -浓度增大;

③K +经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右池,除去杂质后得氢氧化钾溶液从B 口导出。

【答案】 (1)2Al 2O 3=====电解4Al +3O 2↑

(2)2Al +2H 2O +2OH -=2AlO -2+3H 2↑

(3)①4OH --4e -=O 2↑+2H 2O

②H +放电,促进水的电离,OH -浓度增大

③B

18.有一硝酸盐晶体,其化学式表示为M(NO 3)x ·n H 2O ,经测定其摩尔质量为242 g·mol -1。取1.21 g 该晶体溶于水配成100 mL 溶液。将此溶液倒入下图所示装置中,用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当有0.01 mol 电子通过电极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全部析出,在A 极得到金属0.32 g 。回答:

(1)金属M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x =____________,n =____________。

(2)C 极为____________极。

(3)电解后溶液的pH 为(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____________。

【解析】 (1)n (硝酸盐)= 1.21 g 242 g·mol -1

=0.005 mol ,则金属M 也为0.005 mol 。M 的摩尔质量=0.32 g 0.005 mol

=64 g·mol -1。 M x ++x e -―→M

x 0.01=10.05

解得:x =2 188+18n =242,n =3。

(2)因为金属在A 极析出,所以A 极是电解池的阴极,则C 极是电源的负极。

(3)有0.01 mol 电子通过电极,就有0.01 mol OH -放电,在溶液中就生成0.01 mol H +。

c (H +)=0.010.1

mol·L -1=0.1 mol·L -1,pH =1。 【答案】 (1)64 g·mol -1 2 3 (2)负 (3)1

19.已知NaCl 在60 ℃时的溶解度是37.1 g 。现电解60 ℃的精制饱和食盐水1371 g 。经分析,电解后的溶液密度为1.37 g/cm 3,其中含有20 g NaCl 。计算:

(1)电解后所得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

(2)电解过程中得到H 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

【解析】 (1)被电解的NaCl 的质量为:1371 g ×37.1137.1

-20 g =351 g 设351 NaCl 被电解后生成NaOH 的物质的量为x ,生成H 2的质量为y ,生成Cl 2质量为z ,则有

2NaCl +2H 2O ――→电解2NaOH +H 2↑+Cl 2↑

2×58.5 g 2 mol 2 g 71 g

351 g x y z

x =6 mol ,y =6 g ,z =213 g

所以可知,电解后溶液的质量为1371 g -6 g -213 g =1152 g

电解后溶液的体积为:1152 g 1.37 g/cm 3=841 cm 3=0.841 L 所以c (NaOH)=6 mol 0.841 L

=7.13 mol/L (2)V(H 2)= 6 g 2 g/mol

×22.4/mol =67.2 L 【答案】 (1)c (NaOH)=7.13 mol/L

(2)V(H 2)=67.2 L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化学平衡(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的能力。 2、利用旧知识,加强新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提取升华 教学过程: [复习] 什么叫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哪些特点?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条件同一、反应同时、方向对立 [思考]:化学反应速率研究反应的快慢,研究一个化学反应还需要讨论哪些内容? 还需要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 [讨论]:可逆反应为什么有“度”的限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蔗糖溶于100mL水的过程如右图,蔗糖在溶解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同时溶液中的蔗糖分子又不断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 溶解

蔗糖晶体 蔗糖溶液 结晶 过程分析: ①、开始时:v (溶解) ,v (结晶)= ②、过程中: v (溶解) ,v (结晶) ③、一定时间后(形成饱和溶液): v (溶解) v (结晶),建立溶解平衡,形成饱和溶液,v (溶解)等于v (结晶),即溶解的蔗糖的质量与结晶的蔗糖质量相等,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了 讨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溶解平衡后,蔗糖晶体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是否变化?溶解和结 晶过程是否停止? 晶体质量和溶液的浓度不会发生改变,但溶解和结晶过程并未停止,v 溶解=v 结晶≠0,蔗糖溶解多少则结晶多少。“度”的产生— 消耗量等于生成量,量上不再变化 【板书】一、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在反应CO+H 2O CO 2+H 2中,将0.01molCO 和0.01molH 2O (g)通入1L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情况为例分析 1、 反应刚开始时: 反应物浓度 ,正反应速率 生成物浓度为 ,逆反应速率为 2、反应过程中: 反应物浓度 ,正反应速率 生成物浓度 ,逆反应速率 3、一定时间后(达平衡状态):必然出现,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t 1时刻后, v 正= v 逆 即正反应消耗的量与逆反应生成的量相等,反应物和生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化学 平衡)。 浓度速率图为: v t v 正 v 逆 v 正= v t 1

化学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习题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练习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D.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再达平衡时颜色不变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A.3∶1∶2∶2 B.1∶3∶2∶2 C.1∶3∶2∶1 D.1∶1∶1∶1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 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A.a=2 B.a=1 C.a=3 D.无法确定a的值 6.恒温下,反应a X(g)?b Y(g)+c Z(g)达到平衡后,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X 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 mol·L-1增大到0.19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c B.ab 8.下列叙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 A.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缩小容积、增大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B.H2(g)+I2(g)?2HI(g) 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增大容积、减小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不移动,故体系颜色不变 C.FeCl3+3KSCN?Fe(SCN)3(红色)+3KCl,在平衡后,加少量KCl,因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D.对于N2+3H2?2NH3,平衡后,压强不变,充入O2,平衡左移 [能力提升] 9.现有m A(s)+n B(g)?q C(g) ΔH<0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平 衡时,B的体积分数φ(B)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有关该反应 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m+nq C.x点的混合物中v正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 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 (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姓名班级学号 【课标要求】: 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 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阅读教材:P26-28 知识要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__________v 逆 ,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 巧记: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 方向移动。 【练习】 1、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 2O 72—与黄色的CrO 4—有下列平衡关系:Cr 2O 72— +H 2O 2CrO 4—+2H +把重铬酸钾(K 2Cr 2O 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⑵向已加入NaOH 溶液的⑴中再加入过量的H 2SO 4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⑶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已知Ba(CrO 4)2为黄色沉淀),溶液呈 色,因为 。 2、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SO 2(g)+ 12O 2(g) SO 3(g),如果温度保持 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增加的SO 2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 增加的O 2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增加的SO 2浓度,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D 增加的O 2浓度,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规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节 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 2(g) 2SO 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 2、O 2、SO 3分别是0.2mol/L 、0.1mol/L 、0.2mol/L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 .SO 2为0.4mol/L ,O 2为0.2mol/L B .SO 2为0.25mol/L C .SO 2、SO 3(g)均为0.15mol/L D .SO 3(g)为0.4mol/L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C 生成的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 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 ,同时生成3n molB D. 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可逆反应H 2(g)+I 2(g) 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 A. 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H 2、I 2、HI 的浓度相等 D. I 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 、B 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C 、 D 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 B(g) + x 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为P %,若此时A 的转化率为a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若x=1,则P >a B .若x=2,则P <a C .若x=3,则P=a D .若x=4,则P≥a 6.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7.在1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NH 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NH 3N 2+3H 2,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 2的百分含量为a%。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都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初始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 2的百分含量也为a %的是( ) A .3molH 2+1molN 2 B .2molNH 3+1molN 2 C .2molN 2+3molH 2 D .0.1molNH 3+0.95molN 2+2.85molH 2 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O 2 2SO 3(g),起始时SO 2和O 2分别为20mol 和 10mol ,达到平衡时,SO 2的转化率为80%。若从SO 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 3的物质的量及SO 3的转化率分别为( ) A 10mol 10% B 20mol 20% C 20mol 40% D 30mol 80% 9.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n (Y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 A . %1005?+b a B .%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a b a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专项练习

化学平衡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确认能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H2(g)+I2(g)2HI (g) ΔH>0,要使混合气体的紫色加深,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降温、减压B.降温、加压C.升温、加压D.升温、减压 【 3.对于可逆反应mA (g)+nB pC (g)+qD(其中A和C都是无色气体),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rn+n)一定等于(p+q) B.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若增加B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B必是气体物质 D.若B是气体,增加A的量,A、B转化率都一定增大 4.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 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5.反应NH4HS (s)NH3 (g)+H2S (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B.移走一部分NH4HS固体 C.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氮气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 6.在某温度下,反应:ClF (g)+F2 (g)ClF3 (g) ΔH=-268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3的产率提高 《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7.将H2 (g)和Br2 (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H2 (g)+Br2 (g)2HBr (g) ΔH<0,平衡时Br2 (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 (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8.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建立平衡需要的时间为20 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选修4 化学平衡 教案

2-3 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之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的概念 2、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4、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平衡问题 【教学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已有的关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液节平衡的理解和迁移,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2、通过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达到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启发思维的目的 【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种平衡的一个小小分支,它和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环境、生态等平衡问题都与生活息息相关;27中“生命元素”在人体中为此着平衡,其含量由生命活动需要而定,既不可多,也不可少,否则就会破坏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化学与生命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 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 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推理、讨论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回顾】什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 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用“”表示。如:H 2 + I 22HI 【讲解】可逆反应中所谓的正反应、逆反应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 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学与问】反应2H 2 + O 2 2H 2O 与2H 2O 2H 2↑ + O 2↑是否是可逆反应? 【讲解】可逆反应是在同一个条件下,同时向两个方向发生的反应才叫可逆反应。这两个反 应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因此不是可逆反应 【讲解】由于可逆反应同时向两个方向发生反应,因此无论反应多长时间,都不能向任何一 个方向进行到底,如3H 2+ 2N 2 2NH 3 ,只能尽可能多地将氮气和氢气转 化为氨气,反应最终能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化学平衡 3、特点: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完全转化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⑴溶解平衡的建立 催化剂 高温高压 电解 点燃 反思: 本节知识较难理解,概念少讲,在练习过程中逐步融会贯通

选修4练习化学平衡地移动

课时跟踪检测(八)化学平衡的移动 1.反应2A(g)2B(g)+E(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压B.减压 C.减少E的浓度 D.降温 解析:选D 正反应速率降低,可能是减压或降温,A的浓度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只能是降温。 2.下列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 A.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改变 B.正、逆反应速率发生改变 C.组分中某物质的转化率发生改变 D.体系的压强增大 解析:选C A项,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发生改变平衡不一定移动,如缩小容器体积时,平衡H2(g)+I2(g)===2HI(g)不移动,错误;B项,正、逆反应速率发生改变,平衡不一定移动,如加入催化剂,错误;D项,体系的压强增大,平衡不一定移动,如平衡CO(g)+H2O(g)CO2(g)+H2(g),错误。 3.反应X(g)+Y(g)2Z(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解析:选D A项,题给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减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错误;B项,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Z的产率不变,错误;C项,两种反应物中,增大一种物质的用量提高另一种物质的转化率,本身转化率降低,增大c(X),X的转化率降低,错误;D项,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Y 的转化率增大,正确。 4.已知反应:2NO2(g)N2O4(g),把NO2、N2O4的混合气体盛装在两个连通的烧瓶里,然后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把烧瓶A放入热水里,把烧瓶B放入冰水里,如图所示。与常温时烧瓶内气体的颜色进行对比发现,A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B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修4 化学平衡常数

第三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1.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达平衡后,K =c p (C )·c q (D ) c m (A )·c n (B ) 。 2.化学平衡常数K 只受温度的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K 值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 化学平衡常数 [自学教材·填要点]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2.表达式 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K =c p (C )·c q (D ) c m (A )·c n (B ) 。 3.特点 K 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师生互动·解疑难] (1)各物质的浓度指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指数为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同一化学反应,由于化学方程式书写不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不同。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做“1”而不代入公式。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①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 ②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 如N 2+3H 22NH 3,K =a 则有: 2NH 3N 2+3H 2,K ′=1/a 。 12N 2+3 2 H 2NH 3,K ″=a 1 2 。

1.(2011·江苏高考)在一定条件下,SO2转化为SO3的反应为:2SO2(g)+O2(g)2SO3(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 解析:依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书写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 答案:K=c2(SO3) c2(SO2)·c(O2) 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自学教材·填要点] 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的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 2.计算转化率 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而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3.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利用平衡常数可从定量的角度解释恒温下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任意状态下,生成物的浓度和反应物的 浓度之间的关系用Q c(浓度商)=c p(C)·c q(D) c m(A)·c n(B) 表示,则: 当Q c=K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当Q cK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师生互动·解疑难] (1)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状态下的浓度,不能用任一时刻的浓度值。 (2)化学平衡常数不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化学反应速率快,K值不一定大。 (3)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平衡常数。 2.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 (1)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用起始浓度,生成物浓度用平衡浓度。() (2)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3)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平衡常数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选修四化学平衡练习题含答案.doc

选修四化学速率章末测试题(内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mol/L,c(HI)=4mol/L,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 B.16 C.20 D.25 2.在体积为V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3A(?)+B(?)═2C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 为气态,则气体的平均密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正反应放热 C.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加入B,正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D.达到平衡后,若将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一半,C的浓度变为原来的1.8倍,则A一定为非气态 3.在体积均为1.0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质量的固体B,再分别加入0.1mol A和0.2molA,在不同温度下反应A(g)+B(s)?2C(g)达到平衡,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c(A)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A(g)+B(s)?2C(g)△S>0、△H<0 B.A的转化率:a(状态Ⅱ)>a(状态Ⅲ)

C.体系中c(C):c(C,状态Ⅱ)>(C,状态Ⅲ) D.化学平衡常数:K (状态Ⅰ)=K (状态Ⅲ)>K(状态Ⅱ) 4.在醋酸溶液中,CH3COOH电离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溶液显电中性 B.溶液中检测不出CH3COOH分子存在 C.氢离子浓度恒定不变 D.c(H+)=c(CH3COO﹣) 5.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H<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A.B.C. D. 6.工业上用丁烷催化脱氢制备丁烯:C4H10(g)═C4H8(g)+H2(g)(正反应吸热) 将丁烷和氢气以一定的配比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产率与温度、投料比有关。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节《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过关训练试题.docx

新学期 新成绩 新目标 新方向 A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 1molsO 3(g) B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 1molsO 3(g) C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 1mol O 2(g) D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 1mol Ar(g) 4. 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A(g) + 2B(g) 3C(g) + D(s)(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 ,下图 中曲线 a 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若使 a 曲线变为 b 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 C ) A .增大 A 的浓度 B .扩大容器的容积 C .加入催化剂 D .升高温度 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 应: a X(g) + b Y(g) c Z(g) + d W(g)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人教版选修 4)第三节《化学平衡 -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过关训练试题 (时间: 4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每小题有 1-2 个正确选项,共 48 分) 1.对可逆反应 2A(s) +3B(g) C(g) +2D(g) ;Δ H <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B ) ①增加 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v (正) 减小 ③压强 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 v (正 ) 、v ( 逆) 不变 ④增大 B 的浓度, v ( 正)>v (逆) ⑤加入催化剂, B 的转化率提高 A .①② B .④ C .③ D .④⑤ 2.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 +Y(g) Z(g) +W(s);Δ H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 ) A .加入少量 W ,逆反应速率增大 B C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2molsO 2和 1mol O 2,发生下列反应: 2SO 2(g) + O 2 (g)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平衡后加入 ,上述反应的Δ H 增大 3.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SO 3(g) ,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 SO 3 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 B )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移动习题

精心整理 % B t T 11 P 、、T 1P 2、2T 2P 化学平衡移动 例4.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pC(g) △H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测得 在不同时间t 、温度T 和压强P 与反应物B 在混合气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 A.T 1<T 2,P 1>P 2,m +n >P,△H >0 B.T 1>T 2,P 2>P 1,m +n <P,△H >0 C.T 2>T 1,P 2>P 1,m +n <P,△H >0 D.T 1>T 2,P 2>P 1,m +n >P,△H <0 练习4.对于可逆反应:A 2(g )+3B 2(g )2AB 3(g );△H <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 是() 3.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 A(g)+n B(g)p C(g)的平衡常数为K ,下列对K 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 .K 值越大,表明该反应越有利于C 的生成,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B .若缩小反应器的容积,能使平衡正向移动,则K 增大 C .温度越高,K 一定越大 D .如果m +n =p ,则K =1 4将4molSO 2与2molO 2放入4L 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2SO 2+O 22SO 3,测得平衡时SO 3的 浓度为0.5mol·L -1 。则此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 为( ) A .4 B .0.25 C .0.4 D .0.2 5.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 2(g)+X 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 的HX(g)通入体积为1.0L 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 A .5% B .17% C .25% D .33% 6在淀粉-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 2(aq)+I - (aq)I(aq)。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如表所示: t /℃ 5 15 25 35 50 K 1100 841 689 533 40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I 2(aq)+I - (aq)I(aq)的ΔH >0 B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 (I)减小 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D .25℃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常数K 小于689 7.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 的是() 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 2O(g)CO(g)+H 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最新选修4-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用“ ”表示。如:H 2 + I 2 2HI 3、特点: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完全转化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⑴溶解平衡的建立 溶解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从反应物达到平衡 ⑵化学平衡的状态建立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减少,生成物逐渐增加,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V(正)=V(逆),此时,反应达到了其“限度”,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都不再发生变化,但反应仍然在进行着,只是V(正)=V(逆),我们把这样的状态叫作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⑶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 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就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特征 ⑴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⑵ 等: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都不等于零,即: V(正)=V(逆)>0 ⑶ 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反应并没有停 ⑷ 定: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化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体积分数 保持一定 ⑸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状态,当外界条件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直到 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的标志 ⑴微观标志:V(A 正)=V(A 逆) >0 ——实质

⑵宏观标志:反应混合物中个组分的浓度和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⑴基本依据:???①υ(A 正) ==υ(A 逆) >0,只要能证明此即可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⑵常见方法:以xA +yB zC 为例 ①直接的 Ⅰ、速率:???a 、υ(A 正) ==υ(A 逆) b 、υ(A 耗) ==υ(A 生) c 、υ(A 耗) ∶υ(A 生) == x ∶y d 、υ(B 耗) ∶υ(C 耗) == y ∶ z ②间接: ???a 、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x+y ≠z )b 、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c 、各气体的压强、体积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d 、混合气密度、平均分子量、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x+y ≠z )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使V(正)≠V(逆),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3、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志 ⑴微观: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原平衡体系V(正)=V(逆)的关系被破坏,使V(正)≠V(逆), 然后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V(正)=V(逆)的关系,才能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⑵宏观: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发生了改变,才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4、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 外界条件的改变,首先影响的是化学反应速率,因此要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条件改变对V(正)、V(逆)的影响哪个大些 ⑴V(正) >V(逆):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右)移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

第一讲化学平衡 【知识一览】 一、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二、平衡移动: 【高考热点题型探究】 一、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标志 1.下列说法中能说明2HI(g) H2(g)+I2(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1)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的同时生成n mol HI; (2)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3)c(HI)=c(I2); (4)反应速率:v(H2)=v(I2)=1 2v(HI); (5)c(HI)∶c(I2)∶c(H2)=2∶1∶1;

(6)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7)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8)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9)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10)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2.可逆反应: 2A(气) + 3B(气) 3C(气), 在 一定的条件下, 使一定量A 和B 气体反 应, 达 到平衡状态时, 具有的性质是: ( ) A. 各物质的浓度之比为c(A):c(B):c(C)=2:3:3 B. 平衡时气体的总体积是反应开始时的3/5 C. 平衡时混合物中各组份的浓度相等 D. 单位时间内, 若消耗了 a mol A 物质, 同时也消耗了 1.5 a mol 的C 物质 3.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A(g) B(g)+3C(g)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 4.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A(g)+2B(g)3C(g); △H >0,达到平 衡的标志是: (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D. 混合气体的温度不再变化 5.在一定的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H 2(g )+I 2(g) 2HI(g)达到平衡的 标志是( ) A 、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B 、混合气体颜色不变 C 、混合气体压强不变 D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 6.在一定的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不能说明可逆反应:2NO+O 22NO 2达到平衡 的标志是( ) A 、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B 、混合气体颜色不变 C 、混合气体压强不变 D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 7.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 A (s ) + 2B (g ) C (g )+ D (g ) 已达平衡的是 (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气体总物质的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