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政府投资管理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方政府投资管理及应对策略
作者:顾文杰
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24期
摘要:我国经济处于稳步向上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入,由于地方政府自身资金问题,免了需要融资,但地方政府实际投资中还存在投资结构方面、投资规模方面、投资效益方面等诸多问题,使得地方政府的投入对经济的引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就地方政府融资的强劲激烈形势,如何应对地方政府融资中的问题,提出变革理念,科学规划;制度创新,完善法规;合理定位,明确分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建立快捷、科学的政府投资信息反馈制度;优化投资环境等措施。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策略
当前我国总体经济处于稳步向上发展阶段,但我国地方政府投资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不仅使地方政府的经济引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非理性”投资问题日益显现,投资规模膨胀和投资效益不断恶化。研究地方政府投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实现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地方政府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会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总体归纳而言均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投资结构方面
中央“放权让利”、地方集权的投资模式,使各地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盲目投资,出现了短期行为下的重复建设等低效率、负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具体表现在地方政府投资布局多以行政区域为中心,多头并进,重复布点,致使各地区产业结构中缺乏以地区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趋同。地方政府在决定本地区投资方向和重点时,往往不注意发挥本地比较优势及专业分工的优越性,而是竞相铺摊子,利用行政权利垄断定价过低的原材料,兴办自己的加工工业,致使区域内产业投资结构呈现“大而全,小而全”的态势,降低了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削弱了各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进而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2投资规模方面
地方政府为追逐本区域利益,盲目追求高速度,想方设法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建设规模,从而导致投资过度膨胀。出于对扩大自身利益的考虑,地方政府对价高、利大、税多的投资项目格外钟情,强烈增收欲望所产生的“工业扩张冲动”,易使地方政府走上一条力所不能及
的发展加工工业的道路。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地方政府会不惜一切代价去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以集资或投资。这种投资模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使地方政府投资效益递减,既不利己,也不利人。
1.3投资效益方面
地方政府基于行政边界利益最大化,所建项目在本行政区域内可能最优,但从全局范围来看则可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样就出现了在同一行业内部拥有过多的同类项目,投资效益难以提高。在地方政府投资缺乏风险约束的情况下,受到限制的财力可能诱使项目的投资进一步偏小、偏散、偏乱,不能形成规模效应,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投资收益。
2.地方政府投资的应对策略
地方政府在进行投资决策过程中应充分分析本区域的优劣势,积极采取相关投资策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本区域的比较优势,培养特色产业,以更好更快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1变革理念,科学规划
地方政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投资方针和发展规划,确定哪些行业、部门、产品、技术是急需开发研究的,哪些是支持发展的;哪些是要逐步限制的,哪些是要淘汰的,使投资有方向、有重点。此外,地方政府要从投资政策、信贷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诸方面创造一个有利于投资实体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社会经济环境,使地区发展战略、投资方针政策与行业、地区规划相结合,打破“诸侯经济”的格局,减少盲目建设,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率。
2.2制度创新,完善法规
一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有关风险投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风险资本所得优惠、风险投资资助、风险企业所得税减免、国家担保贷款等,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二是制度创新,为风险投资提供变现、退出途径。要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及法律体系,并对投资市场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如上市公司资格认定、信息披露等严格把关,使其一开始就在规范的市场机制下运作;依照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和特点,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考虑降低高科技风险企业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修定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等,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2.3合理定位,明确分工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投资比重虽明显下降,但“越位”和“缺位”现象依然严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界定地方政府投资的范围。对中央政府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在充分肯定地方政府独立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完善中央——地方投资主体关系,中央政府应通过规范的政策、经济手段对地方政府投资加以制衡,使之能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又具活
力,地方政府则应该对那些具有区域性公共品特征的投资项目行使充分的投资自主权,把私人产品和大部分混合产品的投资生产完全交还市场。
2.4深化改革,调整结构
目前,要解决地方政府投资结构同构化问题必须深化改革,贯彻执行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一要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对投资主体实行优胜劣汰,加快“存量”流动;二要集中国家财力,加大中央宏观调控力度,强化“增量”调整;三要认真执行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依据各地区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重点发展本地有明显优势的特色经济。
2.5建立快捷、科学的政府投资信息反馈制度
一是要掌握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状况和政府投资的效益情况,以不断提高政府的投资回报率;二是要克服投资效益评价中社会效益不易量化的弱点,制定出区别与一般生产性建设项目的效益考核指标;三是改革现行投资体信息报表制度,使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府投资管理的要求。
2.6优化投资环境
各级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优化投资硬环境,通过优化生态环境,以营造自然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尚佳的生态环境;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供电、交通、通讯和信息网络与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给投资者更多的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吸引投资的地方优惠政策、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意识、改善人才的物质待遇等措施,加大对无形市场的规范约束,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优越的投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