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比较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期,中国的G D P总量由1.2万亿美元提高为4.3万亿美元,人均G D P由930美元提高为2940美元
6
10/8/2020
10/8/2020
中印两国人口合计为24.7亿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36.8%,然而国土面积和淡水资源却分别只占全世界 的9.6%和9.3%,人均能源、矿产资源和森林积蓄量 也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印度的最大产业是交通运输业和通信业,食品市场和 医疗产业;次之则是住房和公共设施产业,娱乐业和 教育行业
在中国,增长较快的产业是运输业和通信业,房地产 与公共设施产业,私人商品,医疗行业,娱乐业和教 育行业。
10/8/2020
2000年至2008年,印度G D P总量由0.46万亿美元增长为1.22万亿美元, 人均G D P由450美元提高为1070美元。
中国在1980-1998年期间采用的是低重心战略,着力普及城乡(特别是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同时注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直到1999年,全 国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目标实现后,才转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大扩招和跨 越式发展。并通过十年的努力,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高等教育规模的 第一大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和毛入学率都反超出印度一倍。在复旦大 学教授胡瑞文看来,这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 重要基础。 这也是两国的差别很重要的原因。
10/8/2020
中印正引领一波城市扩展浪潮,这将推动 亚洲复兴,重获其在欧洲与北美工业革命之 前所拥有的国际显要地位。到2025年,近25 亿亚洲人将居住在城市,占到世界城市人口 的近54%。从2005到2025年,中印两国将占 到亚洲城市人口增长的逾62%,世界城市人
口增长的40%。
10/8/2020
得益于20世纪高等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与高水平的国际化,印度 培养了大批教师、医生、工程师和政治精英,为基础教育、城市医疗 机构提供了较高素质的人才,推动了这些方面的快速发展,并且向中 东阿拉伯石油国家及国际组织输出了大批知识劳务人才,为农业、航 空、医学工业和软件产业、外包产业提供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然而, 由于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中等职业教育严重滞后,影响了印度制造业 的发展,也妨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
从2005到2025年,印度的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 以6%的速度前进,而中国可能达到7.3%的增长速度。 印度城市家庭的酌情消费能力将增长七倍,到2025年, 将达到8900万。而在中国,现在已经拥有5500万的 中产阶级家庭,到了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加4倍, 达到2.8亿人次,占中国城市家庭的3/4又多。对于商 业来说,城市人均收入的增长以及中产阶级家庭的增 加提供了新生的活力市场的潜在需求。
而中国的人才战略,则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的转移 提供了大批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有利 条件。同时,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也为最近十多年高中教育普及水 平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10/8/2020
目前中国和印度都面临产业升级,也都需加快科技进步。为此,两 国必须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和知 识型、技能型人口的比例华为印度副总裁,前华为大学校长、摩托罗 拉大学(中国)校长姚卫民认为,印度员工由于教育背景较为注重思辨、 表达与系统性;中国人才重竞技、方法、效率。“印度人才在国际化、 职业化、市场化、跨文化、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国人才 在制造业管理、敬业精神、管理效率、开放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两国 的人才互补性强,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10/8/2020
10/8/2020
中国和印度
城市化进wenku.baidu.com的差异
工商1班:洪琳,袁兴,谭燕,陈霞, 戢静,赵宁 ,高世榴 工商3班:陈春梅
10/8/2020
1、狭义:城市化指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非农 业人口的过程。 2、广义: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 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 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 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 的过程。
11
我们小组讨论如下,中国和印度在城市建设的差别主 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教育因素 2.政策因素
10/8/2020
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上,印度在1975-1990年期间采用了 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的高重心模式,以精英教育发展为重点,因此,在 1990年以前印度高等教育的规模与普及率远高于中国。1990年以后, 印度转而重视基础教育的普及工作,高等教育则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 格局。
中国初中的毛入学率由88%提高到98%;印度则由60%提高到 目前的76%。中国的高中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40%提高到2008 年的74%,而印度则由32%提高到43%。高等教育规模方面, 中国由2000年的950万提高到目前的3000万,上升为世界首位, 毛入学率由10%提高为23%。同期,印度的高等教育规模由 2000年的750万提高到目前的1200万,居世界第三位,毛入学 率由8%提高为12%。中国在业劳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 2000年的8年提高为目前的9.5年;同期印度由6年提高为7年。
6
10/8/2020
10/8/2020
中印两国人口合计为24.7亿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36.8%,然而国土面积和淡水资源却分别只占全世界 的9.6%和9.3%,人均能源、矿产资源和森林积蓄量 也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印度的最大产业是交通运输业和通信业,食品市场和 医疗产业;次之则是住房和公共设施产业,娱乐业和 教育行业
在中国,增长较快的产业是运输业和通信业,房地产 与公共设施产业,私人商品,医疗行业,娱乐业和教 育行业。
10/8/2020
2000年至2008年,印度G D P总量由0.46万亿美元增长为1.22万亿美元, 人均G D P由450美元提高为1070美元。
中国在1980-1998年期间采用的是低重心战略,着力普及城乡(特别是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同时注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直到1999年,全 国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目标实现后,才转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大扩招和跨 越式发展。并通过十年的努力,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高等教育规模的 第一大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和毛入学率都反超出印度一倍。在复旦大 学教授胡瑞文看来,这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 重要基础。 这也是两国的差别很重要的原因。
10/8/2020
中印正引领一波城市扩展浪潮,这将推动 亚洲复兴,重获其在欧洲与北美工业革命之 前所拥有的国际显要地位。到2025年,近25 亿亚洲人将居住在城市,占到世界城市人口 的近54%。从2005到2025年,中印两国将占 到亚洲城市人口增长的逾62%,世界城市人
口增长的40%。
10/8/2020
得益于20世纪高等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与高水平的国际化,印度 培养了大批教师、医生、工程师和政治精英,为基础教育、城市医疗 机构提供了较高素质的人才,推动了这些方面的快速发展,并且向中 东阿拉伯石油国家及国际组织输出了大批知识劳务人才,为农业、航 空、医学工业和软件产业、外包产业提供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然而, 由于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中等职业教育严重滞后,影响了印度制造业 的发展,也妨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
从2005到2025年,印度的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 以6%的速度前进,而中国可能达到7.3%的增长速度。 印度城市家庭的酌情消费能力将增长七倍,到2025年, 将达到8900万。而在中国,现在已经拥有5500万的 中产阶级家庭,到了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加4倍, 达到2.8亿人次,占中国城市家庭的3/4又多。对于商 业来说,城市人均收入的增长以及中产阶级家庭的增 加提供了新生的活力市场的潜在需求。
而中国的人才战略,则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的转移 提供了大批较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有利 条件。同时,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也为最近十多年高中教育普及水 平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10/8/2020
目前中国和印度都面临产业升级,也都需加快科技进步。为此,两 国必须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和知 识型、技能型人口的比例华为印度副总裁,前华为大学校长、摩托罗 拉大学(中国)校长姚卫民认为,印度员工由于教育背景较为注重思辨、 表达与系统性;中国人才重竞技、方法、效率。“印度人才在国际化、 职业化、市场化、跨文化、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国人才 在制造业管理、敬业精神、管理效率、开放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两国 的人才互补性强,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10/8/2020
10/8/2020
中国和印度
城市化进wenku.baidu.com的差异
工商1班:洪琳,袁兴,谭燕,陈霞, 戢静,赵宁 ,高世榴 工商3班:陈春梅
10/8/2020
1、狭义:城市化指农业人口不断转变为非农 业人口的过程。 2、广义: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 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 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 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 的过程。
11
我们小组讨论如下,中国和印度在城市建设的差别主 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教育因素 2.政策因素
10/8/2020
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上,印度在1975-1990年期间采用了 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的高重心模式,以精英教育发展为重点,因此,在 1990年以前印度高等教育的规模与普及率远高于中国。1990年以后, 印度转而重视基础教育的普及工作,高等教育则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 格局。
中国初中的毛入学率由88%提高到98%;印度则由60%提高到 目前的76%。中国的高中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40%提高到2008 年的74%,而印度则由32%提高到43%。高等教育规模方面, 中国由2000年的950万提高到目前的3000万,上升为世界首位, 毛入学率由10%提高为23%。同期,印度的高等教育规模由 2000年的750万提高到目前的1200万,居世界第三位,毛入学 率由8%提高为12%。中国在业劳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 2000年的8年提高为目前的9.5年;同期印度由6年提高为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