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政治斗争第一节政治斗争的涵义一、政治斗争的定义及其特征(一)政治斗
争的定义 1.中国的 2.西方的
(1)心理对立说:政治冲突就是心理对立的形式
(2)价值对立说:是某个人或其他人或组织集团之间的不相容性、是指价值观念较量;(3)资源争夺说:是对权位或利益等资源的争夺;(4)环境互动说:是有机体-环境之互动。(5)西方政治冲突理论的缺陷:
①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区分不同性质的政治冲突,混淆了阶
级之间的冲突和阶级内部的冲突;
②由于没有对于阶级社会中政治冲突作出阶级分析,掩盖了阶级社会中政治冲突的本质。 3.本书的政治冲突理论:
政治斗争指各政治主体之间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特定的政治权力而围绕着公
共政治权力所产生的对抗性互动行为。(二)政治斗争的特点 1.利益争夺
(1)人们的利益分化和利益需要是政治斗争的内在根源和本质内容。(2)政治斗争归根结底是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争夺战(3)政治斗争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权力角逐
(1)政治斗争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2)资源分配是政治权力的主要功能 3.矛盾
对抗
(1)政治斗争的矛盾对抗主要变现:利益的根本对立;权力的互不相容;整治心理的相互排斥(2)政治斗争表现出矛盾对抗的特征,其客观原因在于包括利益和权力在
内的社会有效资源的匮乏。 4.意识自觉 5.事关全局二、政治斗争的类型
政治斗争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不同利益关系决定的。(一)奴隶制社会的政治斗争(二)封建制社会的政治斗争(三)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斗争(四)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斗争其特点:1. 政治斗争的重心发生了重大的转移 2. 社会
主义的政治斗争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 3. 社会主义的政治斗争主要是以法治的形
式进行 4. 社会主义的政治斗争从政治斗争转向非政治斗争
第二节政治斗争的方式、战略和策略一、政治斗争的方式
(一)群体内政治斗争与群体外政治斗争(主体角度) 1.群体外政治斗争(1)阶级斗争(2)政党斗争(3)集团斗争(4)民族斗争 2.群体内政治斗争
(1)游离分子和异己分子的斗争(2)子群体间的斗争(3)价值与策略的斗争(二)暴力政治斗争和非暴力政治斗争(行为手段角度) 1.暴力政治斗争(1)暴
动(2)武装斗争(3)战争 2.非暴力政治斗争(1)议会斗争(2)政治示威(3)政治部合作与政治部服从二、政治斗争的战略和策略
1.政治战略:指政党或国家等政治主体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目的、方针和任务。
2.政治策略:为了完成战略任务,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而确定的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是为实现战略任务而采取的具体方法。
3.战略和策略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
内容上:战略是研究全局性的斗争指导规律,策略是研究局部性得到正指导规律;时间上:战略运用于相对长远的斗争阶段,策略运用的时间则比较短;
作用方式上:战略比较稳定,在一定目标阶段比较少变化,策略比较灵活,因形势变化而不断变化;目标上:战略是长远利益,策略是眼前利益。
(2)联系:不同的范围,相互转化;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服从于战略,并为战略服务。 4.为了实现战略性的任务,政治斗争的策略常常表现为某种政治妥协 5.有理、有利、有节是指导政治斗争的主要策略原则 6.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要做到:(1)分析客观实际(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随变而动
(4)参考历史,吸取经验与教训
第三节政治斗争的作用
一、政治斗争对于政治主体的作用
1.政治斗争行为直接影响到政治主体自身结构的变化 2.政治斗争的胜负决定政治主体利益的实现与否 3.政治斗争对于政治主体自觉意识的增强起着重要作用 4.政治斗争对于整个政治主体结构体系的变化也起着重要作用 5.也存在着副作用
二、政治斗争对于社会和历史的作用
1.政治斗争对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不断改变社会的利益分配结构 2.政治斗争直接作用与社会变迁的进程
3.政治斗争直接影响着政治权力关系的变化,也改变着社会的政治结构
二、政治行为的四个基本要素
政治活动的性质:受着政治关系的性质及其内在矛盾的支配和作用,阶级社会具有季节性;政治行为的主体: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主体为物质承担者;
政治行为的方向:政治主体的行为动机与该行为实行的客观环境的统一;政治行为的方式:政治行为模式;三、政治行为的分类
第二章政治统治第一节政治统治的涵义一、若干政治统治理论分析(一)神权统治论
神权统治是由原始的宗教迷信发展而来的。代表:托马斯.阿奎那(二)父权统治论父权统治实质上是一种血缘统治论,它将政治统治视作为君王及其家族的世袭特
权(三)契约统治论
是人们根据理性的要求订立社会契约的结果。分为:契约君权统治和契约民权统
治(四)精英统治论
统治阶级是少数权力精英所构成的,精英人物通过高压和操纵相结合的手段来维持其统治二、政治统治的本质
1. 政治统治是利益冲突和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是适应支配政治和控制社会冲突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与国家权力同生并存的一种政治行为
2. 政治统治是政治斗争中最强大的政治势力对于社会的支配和控制。
3. 国体问题是政治统治的本质问题
政治统治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有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大的支配和控制
第二节政治统治的基础和特征一、政治统治的基础
(一)暴力机关—关键的必要条件
(二)国家在行使社会职能时所拥有的权威—可能条件
(三)国家权力的得到的社会成员服从的可能性(国家的社会心理基础)—可能条
件 1.政治权力必须转化为权威,才能带来服从的效果 2.获得足够的权威必须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和观念二、政治统治的合法化
(一)含义:是被统治阶级对于统治阶级的承认,是被统治阶级对于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正当性认可。包括:
1.政治统治能否以及怎样在全社会以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所认可的方式有效运行
2.政治统治有效性的范围、基础和来源(二)政治统治合法化的途径
1.通过强大的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的心理威慑
2.通过制度化的机制与社会成员加强联系
3.通过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教化(三)政治统治合法化的要点
1.政治统治合法性偏重于心理的、伦理的或理性的支配
2.政治统治合法性中的意识形态
3.政治合法性与国家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三、政治统治的特征(一)阶级性
1.政治统治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这是政治统治的实质之存在
2.政治统治的阶级性时期最根本的特征(二)最高性
1.政治统治最高性的含义
(1)政治统治其行为主体的最高性(2)最宏观、最高层次上政治权力的运用 2.政治统治行为是国家权力所特有的(1)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力的特殊形式(2)国家权力具有最高权威(3)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约束力(三)强制性
政治统治是国家政权对于社会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四)有序性
政治统治有序性的表现:
1. 政治统治行为主体内部的秩序状态
2. 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特定秩序状态
3. 社会整体运行的秩序状态
途径:确立统治阶级所需的法律体系;以法律形式确认统治阶级地位;建立政治制度第三节政治统治的类型和方式一、政治统治的类型(一)西方政治学划分
1.传统型权威的统治—流传下来的神圣传统
2.魅力型权威的统治—最高统治者的特殊魅力和超凡品质 3.法例型权威的统治—来源于法律和章程的明文规定(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划分
1.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压迫、剥削2.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
(1)是政治统治发展类型的最高阶段(2)特征
是建立在多数社会成员占有财产基础之上的;
多数人的政治统治是以工人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行使的政治支配与控制行为;公开宣称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