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求知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知欲望

[内容提要]当前在农村教育中,不难发现思想政治课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怎样使政治课堂变得风趣、生动、活泼而富有实效,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突出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知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启发教学培养求知欲望

“启发”一词,源于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若是不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教师就难以指导学生善其意,懂其意,明其理;如果一堂政治教学没有对教学艺术美的追求,课堂教学会枯燥、刻板、沉闷、厌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提倡“寓教于乐”,使课堂有了新的生命。启发式教学将为课堂打开别开生面的一页。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培养思维习惯,完善智力结构,是每个教师追求的课堂目标,怎样激活学生思考,诱发灵感,使政治课堂变得风趣、生动、活泼且富有实效,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呢?笔者联系教学实践谈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原则应用的几种形式:

一、提问启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数学家费尔巴哈有句名言:新知识“是从怀疑中产生,与怀疑一道形成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就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中质疑、探索、实验发现了著名的自由落体规律。因此,对充满好奇心,充满求知欲望的学生来说,思考、提问、疑问是使他们不断进行学习的有效动力,疑问是创新之母。可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学循规蹈矩,唯教材教参,对学生的“奇思异想”,“奇谈怪问”,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全盘否定,把学生质疑寻问的创新思维扼杀于摇篮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压制,学生的头脑变得越来越迟钝,思维受阻,创新何来?因此,要更新观念,变强压为引导启发,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遵循“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进行巧妙的设疑提问,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方法。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可问出精彩,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教学中,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新知识互动和构建,从而生成新的知识、情感、能力和觉悟,引导学生质疑,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如:在“新生活、新起点”一课中,设计了只能生活在玻璃房中的辛蒂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了微笑面对生活的情境,学生通过阅读,自然就会产生“在那么痛苦的日子里,辛蒂为什么会微笑?”的疑问,通过问题的提出,再到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讲“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提问设计: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低层次题)这条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是什么?(中层次题),你对这条基本路线是怎样理解的?(高层次题),这样环环相扣,连连发问,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这样的提问能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产生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求

知欲望。即让学生懂得“是什么”,又要弄清“为什么”,进而去理解、去分析、去解决。这样的提问具体、实在、具有针对性,并且能够启发学生思考、记忆,起到化繁为简,使深奥的理论问题变得浅显易懂的作用。根据题目难易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回答,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分别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信心。当然,提问的方式很多,也可以是老师提,也可以是学生提,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使教学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提问突出重点,层层剥开,让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突破难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善于处理课堂“意外”。教学中即使教师设计的再精要,考虑的再周密。也不可能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如有时学生因难而不愿接受,有时学生的一个偏离了思路的奇谈怪论导致交流的中断。此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要给学生“自已说话”的自由和“说自已话”的权利,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教师要善于引导、点拨,适时降低难度,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激励,把跑远的问题巧妙地拉回。古语云“石本无火,相击而出灵火。”让课堂成为思想碰撞与智慧生成的激情殿堂,点燃学生心智之火。让“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些课堂“意外”,往往是学生创造火花迸发的时刻,处理好了,不仅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曲径通幽”中有更多的领悟。教师必须“敢放敢收”,“能放能收”,在收放自如中让师生交流出更多精彩的亮点。

二、直观启发

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应用图表、插图、投影、电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辅助教学手段等直观教具,对授课内容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易于相信和自觉接受知识,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如讲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最后再结合画面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这比泛泛其谈效果要好得多。特别是插图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回味无穷。一美学家曾言:“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可见,图片在调动人的感观上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如讲“依法保护环境”时,出示漫画一:在黄土地上,父亲耕地,女儿播种,儿子施肥,妻子铺土,到收获时玉米杆子还不到一米。漫画二:土制砖瓦窑从烟囱内冒出滚滚的黑烟,行人捂着帽,周边农作物披黑衣的画面。漫画三:保洁半岛的优美居住环境。通过对三幅漫画的观看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比较使这些抽象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联系全球变暖,海水上升,土地迅速沙漠化,黄河断流等无不向人们敲响了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警钟!从而理解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揭示了“环境与环境问题”,又顺利导入到“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中,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造成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因素,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