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特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大学特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以专业评估为导向,构建特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既是高校服务地方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也是应用型大学职能定位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高校、专业、学生、政府、企业界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主体的职责,提出了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内容与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策略。

[标签]应用型大学

专业评估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应用型大学紧密抓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这一突破口,深化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扎实推进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的改革探索之路,以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工作,提升高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的背景和意义

构建完整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对于明晰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高校和产业界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构建产业界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外部评价体系等,无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必将对高等学校的工程教育产生巨大的潜在影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既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应用型大学促进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契机。应用型大学积极探索构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完善高校专业规范建设,引人工程师培训课程,既有利于整合应用型大学的优质办学资源,激发师生、企业界共同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深化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建设,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职业能力与技能的要求。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主体的职责

所谓主体,在哲学上是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在法律上是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国家。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主体是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的参与者,包括高校、专业、学生、政府企业界等个体(群体)。

高校是高校办学职能的实施主体,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规划主体。高校的职能在于营造氛围、健全机构、明确分工,出台相关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完善实施细则,以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主动意识及危机感、责任感,明确各职能部门所应承担的具体工作,注重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

切合作,强化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实施主体。高校专业应严格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紧密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这一目标,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落实、学生学业指导、教学管理制度与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开展改革与探索。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学习组织方式的改革,突出体现课程设置的多样化,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项目实践机会,注重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的培养,以改进工程教育过程,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听取并参考用人单位的意见。

学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受益主体。高校学生主动参与高校层面开展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训认证活动,阅读和关注《华盛顿协议》签约国工程教育专业的参考书和教材,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基础和项目实践能力,致力于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拓展自身国际化视野,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成长为“专业知识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政府企业界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主要推动力量。“作为非官方的独立学术团体,台湾工程教育学会不仅具有广泛的工程和教育界背景,而且还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这是它保持权威性的根本所在。”中国政府要在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促进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联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尊重和认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权威性、有效性、可比性、独立性,逐步参考和认可国际惯例,以工程师学会制度取代传统的工程师职称评审制度,主动为行业部门、产业界与高校的合作牵线搭桥,保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企业是高校开展工程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应全方位、多层次与高校联合实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在合作共建中实现彼此的共赢。企业界要主动参与高校的短学期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实现企业工程师成为高校工程实践课程重要师资队伍的使命。

三、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内容与框架

1.“三维四层面专业认证体系”结构。应用型人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工作应基于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规格和专业技能规范的要求而开展。“三维度四层面”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是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为抓手,从工程实践类课程训练、学科竞赛与科研训练、双证书培训三个维度来打造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训练渠道,并重点落实制度与体制、双师型队伍、产学研平台、创新实践平台等四个层面的建设内容,具体建设思路详见图1所示。

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运行体系。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运行体系(图2)的构建工作需要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四个实施主体的协同努力。学校应在管理体制、政策体系、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配套支持,同时,各工科学院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校企合作制订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师开展“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改革,突出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运用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并最终将教学改革成果体现在第二课堂、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和教师自身发展中,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科竞赛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最终完成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最大受益者,同时也是体系的重要主体,通过参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充分受益。

四、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措施

应用型大学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双师型师资队伍、创新实践平台、体制机制建设等四个方面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并具体体现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核心支撑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化教材建设、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等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