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胶体溶液及表面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胶体溶液和表面现象
§3.1 溶胶 §3.2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3.3 表面现象
h
1
§3.1 溶胶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细小颗粒分散 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分散系
分散质(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介质(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 质
h
2
一 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系
分子或离子分散系 (真溶液) d <1 nm
明胶或阿拉伯胶起保护作用
h
23
§3.3、表面现象
液体或固体表面粒子比内部粒子能量高,多出 的这部分能量称为体系的表面能。由于内外受力不 均匀存在着使液面紧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h
24
胶体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具
有很大的比表面,因此表面能很大。能量
越高,体系越不稳定,胶体是热力学的不
金属等的粉末也都有类似的现象。
人们称微粒的这种运动为布朗运动。
h
4
布朗运动示意图
h
5
Brown运动(Brownian motion)
1903年发明了超显微镜,为研究布朗运动 提供了物质条件。
用超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溶胶粒子不断地作 不规则“之”字形的运动,从而能够测出在一 定时间内粒子的平均位移。
通过大量观察,得出结论:粒子越小,布
FeO+
FeO+
FeO+ FeO+
分散质 [Fe(OH)3]m
FeO+ FeO+
FeO+
FeO+
FeO+
FeO+
FeO+ FeO+
FeO+ FeO+
Fe(OH)3胶核吸附电位离子的示意图
h
15
三 溶胶粒子的结构─胶团(电中性)
1.固体粒子(AgI)m称为胶核,由于吸附而带电; 2.稳定剂KI存在:由于静电作用,反离子被吸引在带
h
20
聚沉能力主要取决于能引起溶胶聚沉的反离子
电荷数(即化合价数),离子带电荷越高,其
聚沉能力越强
要掌握
如:对于As2S3溶胶(负溶胶)的聚沉能力
AlCl3>CaCl2>NaCl 对于Fe(OH)3溶胶(正溶胶)的聚沉能力
K3[Fe(CN)6] >K2SO4>KCl
要掌握
h
21
要掌握
练习: 1. 将20ml 0.1mol / L的AgNO3与10ml
朗运动越激烈。其运动激烈的程度不随时间而
改变,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h
6
Brown运动的本质
1905年和1906年爱因斯坦(Einstein)和斯莫鲁 霍夫斯基(Smoluchowski)分别阐述了Brown运动的 本质。
认为Brown运动是分散介质分子以不同大小和不同 方向的力对胶体粒子不断撞击而产生的,由于受到 的力不平衡,所以连续以不同方向、不同速度作不 规则运动。随着粒子增大,撞击的次数增多,而作 用力抵消的可能性亦大。
胶体分散系
粗分散系
(溶胶and高分子溶液) (悬浊液and乳浊液)
1< d < 100 nm
d > 100 nm
h
3
二 溶胶的性质
动力学性质 (Brownian motion) 1827 年植物学家布朗(Brown)用显
微镜观察到悬浮在液面上的花粉粉
末不断地作不规则的运动。
后来又发现许多其它物质如煤、 化石、
因为溶胶的粒子直径在1-100 nm,而一般可见光的波长 范围在400 -760 nm,所以可见光通过溶胶时便产生明显 的散射作用。
h
10
丁达尔现象实例
胶体:云、雾、烟尘
分散剂:空气 分散质:微小的尘埃或液滴
h
11
电学性质
直流电
电泳—在外电场作用下, 分散质粒子在分散介质 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Fe(OH)3 电泳管示意图
胶核
吸附层 扩散层(带正电)
胶粒(带负电)
胶团(电中性)
h
18
四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溶胶的稳定性 布朗运动 胶粒带电 水化膜 溶胶的聚沉 加入电解质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 加热
h
19
注意:胶体的聚沉是不可逆的。
加入电解质聚沉的原因:加入电解质后,吸 附层的反离子增多, 胶粒所带电荷大大减少, 排斥力减弱,使胶粒合并成大颗粒而聚沉。
[ (AgI )m • n Ag+ • ( n -x ) NO3- ] x+ • x NO3-
胶核 电位离子 反离子
反离子
吸附层
扩散层
胶粒(带正电)
胶团
h
17
胶团结构
以AgI为例: AgNO3 + KI = AgI +KNO3
当KI 过量时, 胶粒带负电,胶团结构如下:
[(AgI)m nI- (n-x) K+] x- xK+
0.1mol / L的KI溶液混合。下列电解质中,对 AgI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 B. CaCl2 C. K2SO4 D. K3[Fe (CN)6] 2. 将10ml 0.1mol / L的AgNO3与20ml 0.1mol / L的KI溶液混合。下列电解质中,对 AgI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 B. CaSO4 C. KBr D. AlCl3
h
22
§3.2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高分子化合物通常是指相对分子质量在 104以上的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保护作用:
例: Fe(OH)3溶胶,加入白明胶(高分子 化合物溶液)后再加电解质不易聚沉。
为了让墨水稳定、长时间不聚沉,常常加入
h
12
胶粒带正电荷称为正溶胶,一般金属氢氧化 物的溶胶即为正溶胶。 胶粒带负电荷称为负溶胶,如:土壤、硫化 物、硅酸等溶胶。
h
13
胶体粒子带电的主要原因: 吸附作用
固体吸附剂优先选择吸附与它组成相关的 离子,或者能够在固体表面上形成难电离或难 溶解物质的离子 “相似相吸原理”
h
14
FeO+ FeO+ FeO+
当半径大于5 m,Brown运动消失。
h
7
液体分子对胶体粒子的碰撞
h
8
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 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1820~1893年) 发现 一束会聚的强光胶体垂直方向看到一
条发亮的光柱。
h
9
原理:
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可能产生两种情况: (1)颗粒的直径远远大于入射光的波长:
此时入射光被完全反射,不出现丁达尔效应; (2)物质的颗粒直径比入射波长小: 则发生光的散射作用而出现丁达尔现象。
电胶核的周围,形成吸附层,在电场的作用下,吸
附层随胶核运动;即胶粒在运动;
3.由于热运动,部分反离子
分散在紧密层外,形成扩
散层。
吸附层
胶核
4.溶胶带正电或负电是指胶粒, 整个胶团为电中性
扩散h 层
16
胶团结构
以AgI为例:
AgNO3 + KI Biblioteka Baidu AgI +KNO3
当AgNO3 过量时, 胶粒带正电荷,胶团结构如 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