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保护

世界遗产导论

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

——关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摘要:想到敦煌莫高窟,就不得不谈到它的利用与保护,如何利用和保护?多样的自然遗产是中国锦绣河山的缩影,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国家文明形象的标志和骄傲。历经千年沧桑,继承大自然和先人们的恩赐是我们的荣耀。保持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今天还不能使遗产完全避免这样或那样的破坏,所以遗产保护的路还很长,工作还很艰巨,这不仅仅是国家的事,还是我们每个人的事。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早就对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敦煌莫高窟有所耳闻,而对敦煌的兴趣却是从那部由唐国强和黄海冰主演的电视剧《大敦煌》里获得的。《大敦煌》一部跨越了1000多年历史荧屏上第一次全面彻底地展现敦煌故事全剧将围绕着“藏宝、夺宝、护宝”这条主线展开演绎出敦煌最具有戏剧性传奇该剧讲述了最具戏剧性三个时段,特别是电视剧主题曲那句“苍天苍黄土黄,千年一梦大敦煌”让我对那坐落在中国西北的敦煌莫高窟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想到敦煌莫高窟,就不得不谈到它的利用与保护,如何利用和保护?看中国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历史与自然留给我们多少的世界文化的遗产,怎么利用和保护,似乎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索,接下来我将以敦煌莫高窟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莫高窟简介

(一)莫高窟的历史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

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封闭嘉九层楼内的弥勒大佛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平定新疆,雍正元年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干隆二十五年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清光绪二十六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

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二)莫高窟的文化

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代表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其保存历代壁画4.5万平方米(不包括重妆后覆盖在内壁的),彩陶2400余身(不包括影塑),唐宋木构建筑5座,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单从艺术角度分析,莫高窟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其彩塑艺术造诣精深,想象力浪漫丰富。壁画的构图宏伟多变、用色浓艳复杂、线条细密流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以彩绘泥塑为代表的造像艺术是莫高窟的艺术主体,人物琳琅满目、风格各具。唐代是莫高窟艺术的黄金时代,石窟的开凿和造像活动达到空前的规模,是莫高窟艺术的极盛时期。莫高窟有“壁画艺术的长城”之誉。壁画是莫高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莫高窟的壁画属于水粉壁画,只有元代一窟是水彩壁画。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形也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大体分为说法图、经变、佛传、本生故事、供养人像、曼茶罗、藻井及边饰

图案等7大类,其中频频出现的飞天形象最令人流连忘返、赞叹不绝,唐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已成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标志。这些飞天如姊似妹、顾盼生姿、或手持莲花、或合抱琵琶、或奏乐或撒花、彩练当空、飘飘欲仙、凌虚舞空、潇洒欢快。比其它石窟艺术更具有浪漫色彩。

二、莫高窟利用与保护现状

长期以来,莫高窟一直受到不法分子和自然的破坏,人为的大肆掠夺和毁灭、自然的风化使得这座艺术博物馆向人类发出了最痛心疾首的呐喊,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是,莫高窟也没有因为这项殊荣而免遭破坏。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敦煌莫高窟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每年旅游人数也日益暴涨,特别是旅游黄金周,大量游客的蜂拥而至,使莫高窟正遭受着巨大的破坏,大量旅游者涌入窟中,严重破坏了窟中原先安静、平衡的环境。大量的水气使许多先人的壁画、彩陶开始褪色,昔日色彩鲜艳的壁画、彩陶现都已变得苍老了许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立即对这些正逐渐退色的彩陶、壁画进行保护是必要的,但却不是唯一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历代民间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保守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文化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说到底,敦煌莫高窟凝结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它沉淀着一种博爱、普度众生的佛教文化精神。我们保护敦煌莫高窟,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传承博爱、友善的文化精神。

张继刚导演的《千手观音》在2005年春节文艺晚会上,给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之前《千手观音》早已征服了世界观众。《千手观音》之所以让世人感动难忘,我想不仅仅是因为那群聋哑演员的精湛表演,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文化精神,它所传播的文化理念。《千手观音》所表达的理念就是:一个人只要用心去帮助别人就像用千只手帮助别人一样,同样,也就会有千只手来帮助你。这就是佛教文化所倡导的博爱精神。正由于《千手观音》所表达的理念与佛教文化的博爱相一致,才使得她征服世人。导演张继刚在谈到《千手观音》的创作灵感时,他告诉我们,灵感的闪现就来在于石窟里的壁画艺术,每当他看到千手佛像时,脑子里就会产生一种创意的冲动,《千手观音》就好像在他的脑子里舞动一样。他多次参观石窟,总是在壁画前思考。于是《千手观音》终于创作成功。我想,张继刚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伟大的舞蹈作品,关键是他有一颗博爱之心。他心里边装着佛教文化中的博爱精神。

三、从莫高窟看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

莫高窟作为我国重量级别的世界文化遗产,沉淀了遗产文化,凝结了遗产文化,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在于传承遗产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张继刚为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开创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