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日本文化概论)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因素也是一大要素,它和文明 中心地的中国,以及邻国朝鲜都以 海相隔,与外界的交流具有主导权。
例子:忽必烈的失败
对比:中国大陆和西欧战争不断
优势:自主调节、自我取舍
第三、单一的民族。
现在的日本除了大和民族之外, 只有自古以来存在的极少数阿伊努族 和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单一的民族使 日本文化心理可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以心传心的民族心理易于推行新政
汉字草书
平假名、楷书
片假名
中国儒教:仁
日本儒教:忠
4、保守性(保留固有传统文化)
绳魂弥才、和魂汉才、和魂洋才
茶道、花道、相扑及宫廷文化至今保留完整:唐代
宫廷舞蹈音乐成为日本国粹
混杂性
日本文化中,古与今、和与外、外与外等文化要素 在一个统一体内杂然并存。从日语的表现方式、日本 的传统节日、日本人的宗教信仰上等等可以看出日本 文化的“混杂性” 语言 : わたしはパンを食べたいですね。 传统节日:七夕、中秋、重阳、年三十、
《 续日本后纪》《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
《日本三代实录》《日本书纪》
10)历法
1685年前:中国唐历(24节气、28星宿 1685-1873:贞享历 1873年:太阳历
11)医学
唐代药典传入日本 渡日高僧鑑真、大批日本人赴唐朝学医。 权威药典:唐代的《新修本草》
12)建築领域
受唐朝影响,日本设置固定首府 710年迁都平城京(奈良) 794年再次迁都平安京(京都) 均以长安为样板建成。
日本文化的开放性
从古至今,日本文化先后吸收了 中国文化、朝鲜文化、印度文化、 甚至南蛮文化(葡萄牙)、红毛 文化(荷兰)、西欧文化、美国 文化等。
三大划时代的文化引入: 1、大化改新(645年)前后: 对中国隋唐文化的摄取 2、明治维新(1968年)时期: 对西欧文化的摄取 3、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后: 对美国文化的摄取
(1)、西洋教育制度和科学内容的吸收 1871年颁布「学制」主张教育平等、建立全国义 务教育制度确立了从大学到小学校的教育体制。 1890年发布《教育勅語》,意味着日本近代教育 体制的基本形成。 吸收西洋近代教育学制及部分科学内容,保持忠 君报国。 中日义务教育对比: 中:1914民国提倡、新中国成立前不到20%、 1982实行9年义务教育” 日:1886实行义务教育法、1902小学入学率92%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
即便从日本文化中拿走外来文化,剩 下的没有什么,作为摄取者、加工者的 日本人还是保存了自己的独立性。
―――和辻哲郎 (日本近代伦理学者)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表现在不只是单纯、被动地吸 收,而是主动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外来文化进行 消化、改造、日本化,根据本国需要和现实可能 性进行选择性地吸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
从公元三四世纪到六七世纪,以畿内为 中心,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以前方后圆坟为 代表的高冢古坟,标志着日本由弥生文化进 入古坟文化的时代。强大的专制集权已经形 成,即以畿内为中心的大和国终于在5世纪 初统一了日本。这个时期,移居日本的汉人 和朝鲜人开始使用汉字记事,一方面,中国 的阴阳、天文等知识传入日本。到6世纪, 儒家经典、佛教等亦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揭开了日本精神文化的序章。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日本 历史进入弥生时代。弥生时代的生产力有了 很大的提高,日本进入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 的农耕社会,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弥 生人从事农耕,种植粮食,共同劳动逐渐形 成大的村落,父系社会制度取代了母系制度, 阶级差别、政治支配关系也逐渐形成。当时, 自然崇拜和巫术迷信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精神 生活,特别是农耕祭祀活动盛行,成为弥生 文化的一大特征。
(7)德国式宪法的制定 1889 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是
亚洲国家的第一部宪法 一切立法、外交、财政、军事大权均集中 于天皇,标志天皇主权政治体制的确立。
(8).生活方式的文明开化
服装:先是采用西洋军服、随后天皇天皇 后也穿礼服和西服。教师、学生、医生、 记者、官僚等都开始穿西服。 发型:1871年发布【散发脱刀令】允许剪 西式发型。 食物:提倡牛奶和牛肉,西洋点心、饼干 太阳历:1872年开始采用 交通:人力车 公共马车 照明:纸糊座灯 煤油灯 瓦斯灯 电灯
唐文学得到发展,唐诗影响大,汉 文学发展快。大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代 表性汉诗集有《懐風藻》《経国集》《 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等、白居易等 诗人受到模仿和喜爱、唐诗对日本和歌 创造影响巨大。
6)舞乐
唐代是中国音乐的繁盛期,对日本影
响颇大。
大和時代
三韩乐
奈良時代
唐乐 唐舞
名曲:《万岁乐》 、《秦王破阵乐》、
4、保守性
绳魂弥才、和魂汉才、和魂洋才
起源于隋唐的文化至今保留完整:唐代宫廷舞蹈音
乐成为日本国粹
1、主导性
每次吸收最先进的文化:隋唐、西欧、美国
2、选择性
隋唐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西欧先进近代思
想、模仿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摒弃:科举制、宦官制、裹脚风俗、法国推 翻皇朝
统治
3、融合性(吸收并改造外来文化)
《兰陵王》 《太平乐》
7)书法(書道)
唐朝的王羲之父子、欧阳询 平安初期的「能书三笔」:空海、嵯峨 天皇、橘逸勢、
書道1
空海
嵯峨天皇 書道2
橘逸勢
8)絵画
中国人物画、山水画刺激了「唐绘」的 发展,日本出现了极具唐代画风的人物画 和佛教画。正仓院的「麻布菩薩」充分体 现了唐绘的影响。
水墨画、飛天(仏教)
第一章 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
开放性和主体性
一、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和主体性
1、中国文化被称之为自创性文化 具有强大的主导性和自主性
中华文明为主体 对内:同化+ 排除 如:清朝满族文化元朝蒙古文化 对外:排斥+同化 如:佛教文化、伊斯兰教均被儒教排斥或 同化
2、日本文化:周边性和摄取性特征
摄取性的特点决定了日本文化具有 开放性和主体性的基本特征。
明治天皇的服装
昭和天皇とマッカーサー
昭和天皇的照片
44
五、战败和美国文化的吸收 1945年《波茨坦公告》签订、公告声明: 日本投降后要铲除其军国主义势力、实现 政治民主化 (1).天皇的「凡人宣言」 ●近代的天皇被当作「現人神」被崇拜 ●1946年元旦天皇发表《关于建设新日本 的诏书》宣称互相信赖和敬爱的关系,否 定现人神的说法 ●禁止国家神道、要求政教分离、废止世 袭的华族制度
(3).近代科学的创立
自然科学(除数学之外)均在外国专家指 导下起步。 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医学、博物学均 获得硕果。 30年代起独立发展。
(4).近代产业和经济制度的移植
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強兵」目的, 通过「殖产兴业」手段移植西洋产业和经 济制度。
建设横须货造船所、东京炮兵工厂 1869年 东京—横滨架电线 1871年 邮政制度取代飞脚 1872年 东京—横滨铁路开通 海运发展 其他:近代股份有限公司制度、银行制度、 近代货币制度、公债制度、保险业等移植
35
明六社以后
中江兆民(东洋的卢梭)翻译了《社会契 约论》、 《民约译解》、 日本吸收了英国的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 达尔文、斯宾塞的进化论和实证主义、卢 梭的自由人权说、黑格尔德国观念论等思 想。 明治20-30年代: 思想基调:德国国家主义和传统儒学结合。 历史学:兰克的实证主义史学影响大 经济学:英国古典自由经济学、德国历史 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例:佛教的不食肉 民食肉
文明开化后的全
第四、日本民族性格形成时期都有大 规模吸收外来文化的的重要体验。
性格形成时期:绳纹文化与弥生文化的“混血” 每次外来文化的引进 更好的物质及精神财富 对外来文化的好奇和喜爱成为日本民族性格的一 个构成部分。
第五、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从考古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及民俗学 等诸方面的研究得知,日本人是南北不同人种 混血形成的。 日本人自古以来的「多神论」信仰与多元化思 维方式形成关系密切。(例如出生一个月左右 要去神社参拜,而死后葬礼在寺庙举行)
(5)司法制度改革
1872年 裁判所(法院)由司法省管理 1875年 设立 大审议院(最高裁判所) 刑法和民法 以法国法典为基础 商法 德国法典 民事、刑事诉讼法 外国专家
(6)自由民权运动
1874开始1881年为最高峰 代表人物:大井宪太郎、植木枝盛、中江 兆民 主张:主权在民、保障基本人权、推翻作 恶多端政府。 虽然后来被镇压、但给日本思想领域造成 一定影响。
(2)西洋近代思想的流入
「明六社」的成立与作用 1873年成立(明治六年)、目的在于介绍 近代西洋的学术、思想。(主要成员:津 田真道、加藤弘之、福泽谕吉、森有礼 等) 传入到日本的主要思想:英法的功利主义、 实证主义、天赋人权。西周:健康、知识、 财富。
福泽谕吉《劝学篇》名句:天不造人 上人,也不造人上人。 《文明论之概略》 《真政大意》
主导性
选择性
融合性
保守性
1、主导性(吸收最先进的文化) 隋唐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西欧的近代思想、产 业、经济制度;美国的议会民主制度、管理科学。
2、选择性 (适合本国且有益于本国的文化)
摒弃:科举制、宦官制、裹脚风俗、法国推 翻皇朝
统治
百度文库3、融合性
汉字草书
平假名、楷书
片假名
中国儒教:仁
日本儒教:忠
1)土地制度
土地公有、部民变公民,建立班田收授法与 租庸调制,建立律令社会。
2)法律
模仿唐令颁布《近江令》、《飞鸟净御 原令》、《大宝律令》、《养老律令》
3)官制と兵制
模仿唐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国、郡、 里)
4)教育 模仿唐制设立大学寮、使用中国儒
の経典《孝经》《论语》《礼记》《左 传》等教科书,但没有引进科举制度, 身份世袭制选拔官僚。 5)文学
9)史学
受到唐朝修史的影响,日本史学得到
发展。代表性的二部合作
【记纪】
1、《日本书纪》720年舍人亲王编撰,日
本第一部正史,编年体、汉文、记录了神
代至持统天皇期间神话、传说、记录
2、《古事记》 712年太安万侣编撰,收
录了开天辟地到推古天皇为止的神话、创
说、歌谣。
3、六国史:《续日本纪》《 日本后纪》
15)日本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插门松、喝屠苏酒、吃年糕、5月5 日端午节、七月7日七夕、七月15盂兰盆节、八月十 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菊花节) 此外还有撒都驱鬼节(立春前)。
四、明治维新与西洋文化的吸收
1868年的明治維新完成了由封建制国家統一的资本 主义国家的转变、奠定了近代日本国家的基础。 西洋文化の吸収
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使日本文化具有更大的宽 容性和包容性。导致内外文化、外外文化并存。
三、大化改新与隋唐文化的吸收
大化改新:
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后成为天智 天皇)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 掌握朝政的权臣,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 立孝德天皇即位。 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 (今大阪市)。646年元旦,颁布改新诏书,实 行政治改革。此后日本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 央集权国家。
13)体育・娱乐
围棋、双六、斗鸡、射礼、赌弓、军棋
14)衣食风俗
与唐朝的来往中,日本贵族羡慕唐朝生活样式, 尤其上层社会为盛。
唐服流行:天皇礼服模仿中国皇帝礼服,大臣、 女子服装发型亦然。
唐朝点心(唐菓子)受到喜爱:梅枝、桂心、桃 子。
茶在奈良時代由留学生带回日本最初作为提神药, 嵯峨天皇以后在躬亲贵族中流行。
日本原初文化
日本历史始于石器的出现,绳纹时代
即是日本的石器时代。那个时期的陶器表面 带有丰富多彩的草绳模样,史称绳纹陶器。 绳纹陶器历史久远,外观渐趋复杂,花纹日 益丰富多彩,说明其时陶器工艺的成熟以及 石器加工的发达。绳纹人群居坚穴,仍以捕 鱼、狩猎、采集为生,不知农耕。生产力的 滞后,亦使其当时社会滞留在母系氏族公社 阶段。巫术支配人们的原始社会生活,也支 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情人节、圣诞节 宗教信仰:神道、佛教共存
总人口1.3亿,宗教人口超2亿
二、基本特征形成的原因
第1、日本文化的周边性(自高由低流入、开放) 第2、岛国的环境因素(取舍调节自如,自主性强) 第3、单一的民族(以心传心、易于推行新政)。 第4、日本民族性格形成时期都有大规模吸收外来文化的的
重要体验(好奇及喜爱外来文化) 第5、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更具宽容和包容性。
第一、日本文化的周边性
长期以来,日本是文明周边 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独自地发展着自身的文化,与作 为亚洲文明中心的古印度和古中 国相比古代日本的文明水平时相 当低下的。
文化的吸收总是高向低处。
第二、日本是一个岛国
例子:忽必烈的失败
对比:中国大陆和西欧战争不断
优势:自主调节、自我取舍
第三、单一的民族。
现在的日本除了大和民族之外, 只有自古以来存在的极少数阿伊努族 和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单一的民族使 日本文化心理可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以心传心的民族心理易于推行新政
汉字草书
平假名、楷书
片假名
中国儒教:仁
日本儒教:忠
4、保守性(保留固有传统文化)
绳魂弥才、和魂汉才、和魂洋才
茶道、花道、相扑及宫廷文化至今保留完整:唐代
宫廷舞蹈音乐成为日本国粹
混杂性
日本文化中,古与今、和与外、外与外等文化要素 在一个统一体内杂然并存。从日语的表现方式、日本 的传统节日、日本人的宗教信仰上等等可以看出日本 文化的“混杂性” 语言 : わたしはパンを食べたいですね。 传统节日:七夕、中秋、重阳、年三十、
《 续日本后纪》《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
《日本三代实录》《日本书纪》
10)历法
1685年前:中国唐历(24节气、28星宿 1685-1873:贞享历 1873年:太阳历
11)医学
唐代药典传入日本 渡日高僧鑑真、大批日本人赴唐朝学医。 权威药典:唐代的《新修本草》
12)建築领域
受唐朝影响,日本设置固定首府 710年迁都平城京(奈良) 794年再次迁都平安京(京都) 均以长安为样板建成。
日本文化的开放性
从古至今,日本文化先后吸收了 中国文化、朝鲜文化、印度文化、 甚至南蛮文化(葡萄牙)、红毛 文化(荷兰)、西欧文化、美国 文化等。
三大划时代的文化引入: 1、大化改新(645年)前后: 对中国隋唐文化的摄取 2、明治维新(1968年)时期: 对西欧文化的摄取 3、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后: 对美国文化的摄取
(1)、西洋教育制度和科学内容的吸收 1871年颁布「学制」主张教育平等、建立全国义 务教育制度确立了从大学到小学校的教育体制。 1890年发布《教育勅語》,意味着日本近代教育 体制的基本形成。 吸收西洋近代教育学制及部分科学内容,保持忠 君报国。 中日义务教育对比: 中:1914民国提倡、新中国成立前不到20%、 1982实行9年义务教育” 日:1886实行义务教育法、1902小学入学率92%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
即便从日本文化中拿走外来文化,剩 下的没有什么,作为摄取者、加工者的 日本人还是保存了自己的独立性。
―――和辻哲郎 (日本近代伦理学者)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表现在不只是单纯、被动地吸 收,而是主动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外来文化进行 消化、改造、日本化,根据本国需要和现实可能 性进行选择性地吸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
从公元三四世纪到六七世纪,以畿内为 中心,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以前方后圆坟为 代表的高冢古坟,标志着日本由弥生文化进 入古坟文化的时代。强大的专制集权已经形 成,即以畿内为中心的大和国终于在5世纪 初统一了日本。这个时期,移居日本的汉人 和朝鲜人开始使用汉字记事,一方面,中国 的阴阳、天文等知识传入日本。到6世纪, 儒家经典、佛教等亦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揭开了日本精神文化的序章。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日本 历史进入弥生时代。弥生时代的生产力有了 很大的提高,日本进入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 的农耕社会,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弥 生人从事农耕,种植粮食,共同劳动逐渐形 成大的村落,父系社会制度取代了母系制度, 阶级差别、政治支配关系也逐渐形成。当时, 自然崇拜和巫术迷信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精神 生活,特别是农耕祭祀活动盛行,成为弥生 文化的一大特征。
(7)德国式宪法的制定 1889 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是
亚洲国家的第一部宪法 一切立法、外交、财政、军事大权均集中 于天皇,标志天皇主权政治体制的确立。
(8).生活方式的文明开化
服装:先是采用西洋军服、随后天皇天皇 后也穿礼服和西服。教师、学生、医生、 记者、官僚等都开始穿西服。 发型:1871年发布【散发脱刀令】允许剪 西式发型。 食物:提倡牛奶和牛肉,西洋点心、饼干 太阳历:1872年开始采用 交通:人力车 公共马车 照明:纸糊座灯 煤油灯 瓦斯灯 电灯
唐文学得到发展,唐诗影响大,汉 文学发展快。大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代 表性汉诗集有《懐風藻》《経国集》《 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等、白居易等 诗人受到模仿和喜爱、唐诗对日本和歌 创造影响巨大。
6)舞乐
唐代是中国音乐的繁盛期,对日本影
响颇大。
大和時代
三韩乐
奈良時代
唐乐 唐舞
名曲:《万岁乐》 、《秦王破阵乐》、
4、保守性
绳魂弥才、和魂汉才、和魂洋才
起源于隋唐的文化至今保留完整:唐代宫廷舞蹈音
乐成为日本国粹
1、主导性
每次吸收最先进的文化:隋唐、西欧、美国
2、选择性
隋唐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西欧先进近代思
想、模仿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摒弃:科举制、宦官制、裹脚风俗、法国推 翻皇朝
统治
3、融合性(吸收并改造外来文化)
《兰陵王》 《太平乐》
7)书法(書道)
唐朝的王羲之父子、欧阳询 平安初期的「能书三笔」:空海、嵯峨 天皇、橘逸勢、
書道1
空海
嵯峨天皇 書道2
橘逸勢
8)絵画
中国人物画、山水画刺激了「唐绘」的 发展,日本出现了极具唐代画风的人物画 和佛教画。正仓院的「麻布菩薩」充分体 现了唐绘的影响。
水墨画、飛天(仏教)
第一章 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
开放性和主体性
一、日本文化的开放性和主体性
1、中国文化被称之为自创性文化 具有强大的主导性和自主性
中华文明为主体 对内:同化+ 排除 如:清朝满族文化元朝蒙古文化 对外:排斥+同化 如:佛教文化、伊斯兰教均被儒教排斥或 同化
2、日本文化:周边性和摄取性特征
摄取性的特点决定了日本文化具有 开放性和主体性的基本特征。
明治天皇的服装
昭和天皇とマッカーサー
昭和天皇的照片
44
五、战败和美国文化的吸收 1945年《波茨坦公告》签订、公告声明: 日本投降后要铲除其军国主义势力、实现 政治民主化 (1).天皇的「凡人宣言」 ●近代的天皇被当作「現人神」被崇拜 ●1946年元旦天皇发表《关于建设新日本 的诏书》宣称互相信赖和敬爱的关系,否 定现人神的说法 ●禁止国家神道、要求政教分离、废止世 袭的华族制度
(3).近代科学的创立
自然科学(除数学之外)均在外国专家指 导下起步。 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医学、博物学均 获得硕果。 30年代起独立发展。
(4).近代产业和经济制度的移植
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強兵」目的, 通过「殖产兴业」手段移植西洋产业和经 济制度。
建设横须货造船所、东京炮兵工厂 1869年 东京—横滨架电线 1871年 邮政制度取代飞脚 1872年 东京—横滨铁路开通 海运发展 其他:近代股份有限公司制度、银行制度、 近代货币制度、公债制度、保险业等移植
35
明六社以后
中江兆民(东洋的卢梭)翻译了《社会契 约论》、 《民约译解》、 日本吸收了英国的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 达尔文、斯宾塞的进化论和实证主义、卢 梭的自由人权说、黑格尔德国观念论等思 想。 明治20-30年代: 思想基调:德国国家主义和传统儒学结合。 历史学:兰克的实证主义史学影响大 经济学:英国古典自由经济学、德国历史 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例:佛教的不食肉 民食肉
文明开化后的全
第四、日本民族性格形成时期都有大 规模吸收外来文化的的重要体验。
性格形成时期:绳纹文化与弥生文化的“混血” 每次外来文化的引进 更好的物质及精神财富 对外来文化的好奇和喜爱成为日本民族性格的一 个构成部分。
第五、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从考古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及民俗学 等诸方面的研究得知,日本人是南北不同人种 混血形成的。 日本人自古以来的「多神论」信仰与多元化思 维方式形成关系密切。(例如出生一个月左右 要去神社参拜,而死后葬礼在寺庙举行)
(5)司法制度改革
1872年 裁判所(法院)由司法省管理 1875年 设立 大审议院(最高裁判所) 刑法和民法 以法国法典为基础 商法 德国法典 民事、刑事诉讼法 外国专家
(6)自由民权运动
1874开始1881年为最高峰 代表人物:大井宪太郎、植木枝盛、中江 兆民 主张:主权在民、保障基本人权、推翻作 恶多端政府。 虽然后来被镇压、但给日本思想领域造成 一定影响。
(2)西洋近代思想的流入
「明六社」的成立与作用 1873年成立(明治六年)、目的在于介绍 近代西洋的学术、思想。(主要成员:津 田真道、加藤弘之、福泽谕吉、森有礼 等) 传入到日本的主要思想:英法的功利主义、 实证主义、天赋人权。西周:健康、知识、 财富。
福泽谕吉《劝学篇》名句:天不造人 上人,也不造人上人。 《文明论之概略》 《真政大意》
主导性
选择性
融合性
保守性
1、主导性(吸收最先进的文化) 隋唐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西欧的近代思想、产 业、经济制度;美国的议会民主制度、管理科学。
2、选择性 (适合本国且有益于本国的文化)
摒弃:科举制、宦官制、裹脚风俗、法国推 翻皇朝
统治
百度文库3、融合性
汉字草书
平假名、楷书
片假名
中国儒教:仁
日本儒教:忠
1)土地制度
土地公有、部民变公民,建立班田收授法与 租庸调制,建立律令社会。
2)法律
模仿唐令颁布《近江令》、《飞鸟净御 原令》、《大宝律令》、《养老律令》
3)官制と兵制
模仿唐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国、郡、 里)
4)教育 模仿唐制设立大学寮、使用中国儒
の経典《孝经》《论语》《礼记》《左 传》等教科书,但没有引进科举制度, 身份世袭制选拔官僚。 5)文学
9)史学
受到唐朝修史的影响,日本史学得到
发展。代表性的二部合作
【记纪】
1、《日本书纪》720年舍人亲王编撰,日
本第一部正史,编年体、汉文、记录了神
代至持统天皇期间神话、传说、记录
2、《古事记》 712年太安万侣编撰,收
录了开天辟地到推古天皇为止的神话、创
说、歌谣。
3、六国史:《续日本纪》《 日本后纪》
15)日本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插门松、喝屠苏酒、吃年糕、5月5 日端午节、七月7日七夕、七月15盂兰盆节、八月十 五中秋节、九月九日重阳节(菊花节) 此外还有撒都驱鬼节(立春前)。
四、明治维新与西洋文化的吸收
1868年的明治維新完成了由封建制国家統一的资本 主义国家的转变、奠定了近代日本国家的基础。 西洋文化の吸収
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使日本文化具有更大的宽 容性和包容性。导致内外文化、外外文化并存。
三、大化改新与隋唐文化的吸收
大化改新:
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后成为天智 天皇)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 掌握朝政的权臣,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 立孝德天皇即位。 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 (今大阪市)。646年元旦,颁布改新诏书,实 行政治改革。此后日本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 央集权国家。
13)体育・娱乐
围棋、双六、斗鸡、射礼、赌弓、军棋
14)衣食风俗
与唐朝的来往中,日本贵族羡慕唐朝生活样式, 尤其上层社会为盛。
唐服流行:天皇礼服模仿中国皇帝礼服,大臣、 女子服装发型亦然。
唐朝点心(唐菓子)受到喜爱:梅枝、桂心、桃 子。
茶在奈良時代由留学生带回日本最初作为提神药, 嵯峨天皇以后在躬亲贵族中流行。
日本原初文化
日本历史始于石器的出现,绳纹时代
即是日本的石器时代。那个时期的陶器表面 带有丰富多彩的草绳模样,史称绳纹陶器。 绳纹陶器历史久远,外观渐趋复杂,花纹日 益丰富多彩,说明其时陶器工艺的成熟以及 石器加工的发达。绳纹人群居坚穴,仍以捕 鱼、狩猎、采集为生,不知农耕。生产力的 滞后,亦使其当时社会滞留在母系氏族公社 阶段。巫术支配人们的原始社会生活,也支 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情人节、圣诞节 宗教信仰:神道、佛教共存
总人口1.3亿,宗教人口超2亿
二、基本特征形成的原因
第1、日本文化的周边性(自高由低流入、开放) 第2、岛国的环境因素(取舍调节自如,自主性强) 第3、单一的民族(以心传心、易于推行新政)。 第4、日本民族性格形成时期都有大规模吸收外来文化的的
重要体验(好奇及喜爱外来文化) 第5、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更具宽容和包容性。
第一、日本文化的周边性
长期以来,日本是文明周边 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独自地发展着自身的文化,与作 为亚洲文明中心的古印度和古中 国相比古代日本的文明水平时相 当低下的。
文化的吸收总是高向低处。
第二、日本是一个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