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的反并购策略研究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摘要】企业恶意并购是当企业以不良意图收购其他公司的行为,可能导致市场垄断、企业经营风险增加等负面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恶意并购的定义、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了企业反并购的策略和实施路径,并通过成功案例分析总结了反并购的关键成功因素。
文章最后提出了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的启示,未来研究方向和结论总结。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则在引言部分进行阐述,为整篇文章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学术关联。
该研究有助于企业了解并购市场风险,拟定相应应对策略,提升企业抵御并购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企业恶意并购、反并购、策略分析、影响因素、实施路径、成功案例、启示、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是当今商业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获取更多资源、提升市场地位或实现战略布局,而采取并购这一手段。
并购行为中也存在着一些企业恶意并购的情况,即企业为了谋取私利或实施恶意目的而进行的并购活动。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市场竞争秩序,也对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研究背景中,企业恶意并购的定义对于理解恶意并购现象是至关重要的。
恶意并购是指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或违反市场规则的方式,以获取不当利益为目的的并购行为。
恶意并购往往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扭曲了市场竞争秩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对企业恶意并购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
并购并非始终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有时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的失败和破产。
恶意并购给企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破坏企业文化、降低员工士气、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等。
研究企业恶意并购的定义、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帮助企业有效防范恶意并购的风险,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反并购的常见方法
反并购的常见方法反并购是指企业或个人对被收购公司进行抵制和反抗的行为。
在市场经济中,并购是企业成长和扩张的一种常见手段,但并购也不乏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和企业稳定发展,被收购方可以采取以下常见方法进行反并购。
一、防御性收购:被收购方可以选择主动进行收购,以实现反向并购。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持控制权和独立性,避免被动被收购的局面。
防御性收购需要被收购方在收购对象中持有一定的股权,以便发起收购并获得控制权。
二、策略合作:被收购方可以与其他竞争对手或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强大的联盟力量,抵制并购者的收购行为。
通过策略合作,被收购方可以共同利益,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寻找合适的投资者:被收购方可以主动寻找合适的投资者,引入新的资本和资源,增加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通过引入投资者,被收购方可以增加筹码,争取更有利的谈判地位,以抵制并购者的收购意图。
四、寻求政府支持:被收购方可以向政府申请并购审批,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干预,以阻止并购的进行。
政府在并购审批中有一定的权力,可以对并购进行限制或干预,保护国家利益和市场秩序。
五、法律诉讼:被收购方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抵制并购。
比如,被收购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并购或索赔。
法律诉讼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争议和保护被收购方的权益。
六、舆论引导:被收购方可以通过媒体和舆论的力量来进行反并购。
通过舆论引导,被收购方可以扩大舆论影响力,制造负面声音和舆论压力,影响并购者的决策和形象。
七、采取毒丸措施:被收购方可以制定一些毒丸措施,加大并购的难度和风险。
比如,被收购方可以增加债务,进行资产重组,设立特殊股权等,以防止并购者获取控制权。
八、寻求国际支持:被收购方可以寻求国际组织或国际合作伙伴的支持,以抵制并购。
国际支持可以增加被收购方的力量和影响力,形成国际舆论压力,制约并购者的行为。
九、加强内部管理:被收购方可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浅析企业的敌意并购与反并购——以“宝万之争”事件为例
浅析企业的敌意并购与反并购——以“宝万之争”事件为例浅析企业的敌意并购与反并购——以“宝万之争”事件为例引言:在当前全球化经济中,企业并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经营策略。
然而,并购背后常常伴随着对于资源控制和市场份额的争夺,从而可能产生敌意并购和反并购行为。
本文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宝万之争”事件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企业的敌意并购行为及其带来的反并购行为。
一、敌意并购的定义和原因敌意并购指的是通过敌对手段实施并购的行为。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控制资源和市场份额、击败竞争对手、获得技术或人才、实现增长和扩张等。
二、“宝万之争”事件的背景在“宝万之争”事件中,宝洁公司打算收购广告公司万宝盛华,而万宝盛华则提出反并购的意愿。
宝洁公司乃全球领先的快速消费品公司,万宝盛华则是中国广告业的领先企业。
事件的背景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对中国广告市场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的争夺。
三、宝洁公司的敌意并购行为分析1. 控制资源和市场份额宝洁公司作为全球消费品公司,通过收购万宝盛华,可以获取更多的广告资源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
2. 击败竞争对手宝洁公司认为,通过并购万宝盛华,可以一举击败其主要竞争对手,占据中国广告市场的主导地位。
3. 获得技术和人才万宝盛华是中国广告行业的佼佼者,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领先的市场技术。
宝洁公司希望通过收购,获取万宝盛华的技术和人才,以提升自己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四、万宝盛华的反并购行为分析1. 守护资源和市场份额作为中国广告行业的领先企业,万宝盛华希望保护和守护自己所拥有的广告资源和市场份额,避免被外部资本控制和侵占。
2. 充分发挥企业价值万宝盛华认为,自身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和核心价值,希望通过独立运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价值的最大化。
3. 保护员工利益反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保护员工的利益。
万宝盛华担心并购后可能面临裁员和调整员工福利的风险,因此选择反对并购。
上市公司反恶意并购研究艾正家
上市公司反恶意并购研究艾正家艾正家是一家上市公司,专注于研究反恶意并购的方法和策略。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反恶意并购成为了许多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如何有效地应对恶意并购,并介绍艾正家的研究成果。
首先,艾正家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建立一个强大的管理团队。
这个团队应该由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组成,他们能够洞察市场动态并制定相应策略。
同时,艾正家还提出了一种名为“外部专家咨询”的方法,指出公司可以聘请专业人士为他们提供援助和建议。
这样一来,公司就能够从外部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更好地反制恶意并购。
其次,艾正家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加强对自身业务的研究和了解。
只有深入了解自身业务的特点和竞争优势,公司才能够更好地抵御恶意并购的攻击。
在这方面,艾正家提出了“SWOT分析法”,即对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的评估。
通过这种分析方法,公司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此外,艾正家还提出了一种名为“股权激励计划”的方法,旨在激励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激励计划可以以股票期权、奖金等形式进行,使员工有更多的动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艾正家还建议公司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技能素质,以应对恶意并购带来的挑战。
最后,艾正家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分析。
只有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公司才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
在这方面,艾正家提出了一种名为“PEST分析法”的方法,即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为制定对策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反恶意并购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艾正家通过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恶意并购的方法和策略。
这些方法和策略旨在加强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恶意并购的挑战。
相信通过艾正家的研究成果,上市公司可以更好地应对恶意并购,实现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浅谈企业的反向并购
浅谈企业的反向并购反向并购是指企业被其他企业收购的情况。
相对于传统的并购方式,反向并购在当今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反向并购的概念、原因、流程、实施风险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反向并购的定义反向并购即为企业被其他企业收购。
相对于传统的并购方式,反向并购在市场竞争指对于准备进行收购的企业来说,其潜在的竞争对手可能也会成为收购者。
反向并购的出现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场发生了变化,被并购企业在此之前可能是市场的领头羊,但是通过反向并购后就成为了被收购者,这样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地位、发展计划和竞争力等。
反向并购在当今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扩大市场份额: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反向并购,可以快速地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迅速实现战略转型:反向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战略转型,满足市场需求和更加广泛的客户群体的需求,从而增强企业的业务范围和基础设施。
3.缺乏资金支持:由于资金问题,一些新兴企业难以快速扩大市场,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反向并购能够获得强大的财务支持,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反向并购的流程与传统的并购方式有些不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收购目标企业:在进行反向并购前,首先需要确定要收购的企业。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和经营策略来确定并购的目标企业,并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2.确定收购金额和融资方式:确定收购金额和融资方式是进行反向并购的关键步骤。
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市场竞争状况,确定适当的收购价格和融资方式。
3.完成尽职调查:完成尽职调查是进行反向并购的关键步骤之一。
企业应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财务风险等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4.签订协议:在进行反向并购时,企业需要与目标企业签订协议。
在签订协议前,双方需要就合同条款、收购价格、资产归属等进行协商。
5.完成交易:完成交易是反向并购的最后一步。
企业应完成反向并购,积极投入到新的市场和业务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状况。
解析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案例分析
解析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案例阐发〔一〕解析并购与反并购的实践策略如果说成本市场是一个由各家上市公司群雄逐鹿的战场的话,那收购与反收购、举牌与反举牌那么是这个战场长进行的最剧烈的战役。
早在几十年前,在恶意收购浪潮席卷中的美国华尔街精英们,在无数并购战役后便总结与缔造了多项并购策略进行博弈。
而如今的国内成本市场,上市公司在收购与反收购中又是采纳哪些方式争取公司的控制权,又运用了哪些策略?案例一 ST景谷〔云投集团VS中泰担保〕简介因为业绩不佳,ST景谷的原控股国有股股东景谷森达方案将其股权无偿划转给云投集团并由云投集团实施重组方案,二股东中泰担保认为此举会损害其大股东地位,因此先让自然人吴用〔先前未持有公司股份〕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并在几日之内与其签署一致步履协议,合并计算持有股份后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并获得控制权。
阐发本案中,为了防止云投集团通过受让划转股份取得控股股东资格,中泰担保通过与突击入股的公司股东签订一致步履协议而在股权划转审批完成前取得了公司的控股权,以此取得了日后重组谈判中更大的话语权。
在大股东股权优势不明显时,一致步履协议是短时间篡夺控制权的有力兵器。
案例二 ST九龙〔海航集团等VS李勤夫〕简介海航置业、上海大新华实业、海航集团三家企业〔以下简称“海航系〞〕向上海九龙山股份〔以下简称“九龙山〞〕原股东购置股份,合计占九龙山总股份的27.63%,并于2011年3月7日过户登记成为第一大股东。
但随后原股东“平湖九龙山公司〞向海航系三家公司发出催款通知,以股权纠纷提起诉讼,申请冻结海航系所持九龙山股份〔此后由法院完成诉前保全手续〕,海航系随后提起反诉,向法院请求原股东“平湖九龙山〞支付违约金500万元,以及抵偿费2.3亿元人民币,法院对上述案件均做出判决。
2021年至2021年间海航系屡次向九龙山董事会提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均遭拒绝,遂于2012年12月5日公告由股东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议罢免九龙山现任董事会并选举新一届董事会。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一、企业恶意并购的定义企业恶意并购是指一家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市场份额或者垄断地位等目的,通过非法手段或者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不公平对待,来进行恶意并购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被并购企业的利益,也会对市场竞争秩序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被广泛认为是市场秩序的破坏者。
企业恶意并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 虚假宣传:恶意并购企业可能通过虚假宣传来误导投资者和公众,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不实的负面描述,以降低其市场声誉和企业价值。
2. 抢占资源:恶意并购企业可能通过竞争为名,以不正当手段抢占被并购企业的资源,包括人才、客户资源、技术成果等。
3. 挖角和打压:恶意并购企业可能通过挖角员工、打压竞争对手等手段,来削弱被并购企业的竞争实力,以达到迫使其被迫出售股权的目的。
4. 恶意压降价格:恶意并购企业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来压低被并购企业的股价,以便以更低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三、企业反并购的策略在面对恶意并购的情况下,被并购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反并购策略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持企业独立性和竞争力。
主要的反并购策略包括:1. 寻求合作伙伴:被并购企业可以寻求合作伙伴来共同抵御恶意并购者的攻击,通过合作来共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通过合并来增强自身实力。
2. 接受其他收购者的收购:如果有其他符合条件的收购者,被并购企业可以主动寻求其他收购者的收购,以此来防止被恶意并购者的攻击。
3. 寻求市场监管部门的协助:被并购企业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寻求协助,向相关部门举报恶意并购者的非法行为,要求其制止对自己的恶意行为。
4. 提高企业内部竞争力:被并购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来增强自己的抵抗能力,例如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品质、扩大市场份额等。
企业恶意并购的存在对市场秩序和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恶意并购容易导致市场垄断,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对企业和消费者利益造成了巨大损害。
恶意并购行为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和长期损失,损害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三角前向并购和三角反向并购的理解
标题:探究三角前向并购和三角反向并购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世界中,企业之间的并购一直是一个常见的商业策略。
其中,三角前向并购和三角反向并购作为两种特殊的并购形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并购方式,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它们的概念和操作。
二、三角前向并购的概念1. 三角前向并购的定义三角前向并购是指公司通过收购目标公司,并且目标公司也在其控制范围内继续进行收购。
这种并购使得原公司和目标公司在结构上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关系。
2. 三角前向并购的特点(1)复杂性:三角前向并购的交易结构和规模相对复杂,涉及到多个公司之间的关系和交易。
(2)风险和回报:由于交易的复杂性和规模,三角前向并购的风险较大,但成功后可能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
三、三角反向并购的概念1. 三角反向并购的定义三角反向并购是指公司通过收购目标公司,并且在目标公司被收购后,目标公司也会继续收购原公司。
双方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并购关系。
2. 三角反向并购的特点(1)灵活性:三角反向并购可以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强企业与市场的互动性,使其更加具备灵活性。
(2)创新性:由于双方在并购后形成的新组织结构,三角反向并购能够带来更多的商业创新和变革。
四、三角前向并购和三角反向并购的比较1. 相同点三角前向并购和三角反向并购都是涉及到多个公司之间的复杂并购关系,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回报。
双方的并购关系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结构。
2. 不同点(1)方向性:三角前向并购的方向是从原公司到目标公司,而三角反向并购则相反。
(2)特点:三角前向并购更注重管理整合和资本运作,而三角反向并购更注重创新和市场营销。
五、个人观点三角前向并购和三角反向并购作为特殊的并购形式,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并购方式,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和创新。
六、结论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对三角前向并购和三角反向并购的概念和操作应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两种并购方式在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创新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
反并购的几种常用策略
反并购的几种常用策略--------------------------------------------------------------------------------在当今公司并购之风盛行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在投资银行等外部顾问机构的帮助下,开始重视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防御性措施进行反收购,以抵制来自其他公司的敌意收购。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反并购策略:(一)反收购的经济手段反收购时可以运用的经济手段主要有四大类: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降低收购者的收购收益、收购收购者、适时修改公司章程等。
1.提高收购者的收购成本(l)资产重估:在现行的财务会计中,资产通常采用历史成本来估价。
普通的通货膨胀,使历史成本往往低于资产的实际价值。
多年来,许多公司定期对其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并把结果编人资产负债表,提高了净资产的账面价值。
由于收购出价与账面价值有内在联系,提高账面价值会抬高收购出价,抑制收购动机。
(2)股份回购:公司在受到收购威胁时可回购股份,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公司将可用的现金分配给股东,这种分配不是支付红利,而是购回股票;二是换股,即发行公司债、特别股或其组合以回收股票,通过减少在外流通股数,抬高股价,迫使收购者提高每股收购价。
但此法对目标企业颇危险,因负债比例提高,财务风险增加。
(3)寻找“白衣骑士”(White Knight):“白衣骑士”是指目标企业为免遭敌意收购而自己寻找的善意收购者。
公司在遭到收购威胁时,为不使本企业落人恶意收购者手中,可选择与其关系密切的有实力的公司,以更优惠的条件达成善意收购。
一般地讲,如果收购者出价较低,目标企业被“白衣骑士”拯救的希望就大;若买方公司提供了很高的收购价格,则“白衣骑士”的成本提高,目标公司获救的机会相应减少。
(4)“金色降落伞”:公司一旦被收购,目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将可能遭到撤换。
“金色降落伞”则是一种补偿协议,它规定在目标公司被收购的情况下,高层管理人员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离开公司,都可以领到一笔巨额的安置费。
企业反并购的博弈分析
企业反并购的博弈分析【摘要】企业反并购是当前企业界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通过博弈论的基础知识,分析了企业反并购的动机和双方博弈策略。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如何选择最优的博弈策略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金融市场反应对博弈结果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们对策略选择与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总结了对实际操作的一些启示,希望对读者在实践中有所帮助。
企业反并购博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了解其中的规律能够指导企业在面对此类情况时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关键词】企业反并购、博弈分析、博弈论、动机、策略分析、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策略选择、结果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实际操作、启示。
1. 引言1.1 企业反并购的博弈分析企业反并购的博弈分析是指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被并购方采取的一系列博弈策略和行为。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并购成为了企业发展和增长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往往也会引发一系列博弈行为。
企业反并购是指被并购方通过各种手段和策略,抵制或反对对自己的收购。
企业反并购的博弈分析涉及了博弈论、动机分析、信息不对称以及金融市场反应等多个方面。
在企业反并购的博弈中,双方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策略。
被并购方通常会寻求最大化自身利益,通过收购阻击、金融手段等方式来对抗并购方。
与此并购方也会采取各种策略来应对被并购方的反击,以确保交易顺利进行。
企业反并购的动机多种多样,包括利益保护、企业价值观不符等。
双方在博弈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对手的行为来做出相应的决策,以达到最有利的结果。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双方需要谨慎分析对方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过对企业反并购的博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并购过程中双方的策略选择以及结果。
未来发展趋势可能会受到金融市场反应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企业及时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企业反并购的博弈分析对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和决策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实际操作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日益频繁。
并购是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和资源整合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并购行为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企业恶意并购。
企业恶意并购是指企业为了获取资产、消除竞争对手或者牟取非法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的并购行为。
企业恶意并购会对被并购企业以及整个行业市场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如何防范恶意并购,以及如何进行反并购是非常重要的。
一、企业恶意并购的特点1. 隐蔽性强:企业恶意并购的实施过程通常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往往是在不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并力图将其收购行为隐瞒起来,以达到其恶意目的。
2. 不畏法律风险:庞大资金和资源优势使得企业在进行恶意并购时,常常无视法律法规,借助各种手段实施违法行为,从而达到其恶意并购的目的。
3. 对被并购企业的负面影响:企业恶意并购通常会对被并购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其倒闭,给员工和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
1.破坏市场秩序:企业恶意并购会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公平,给一些优良企业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2.侵害投资者利益:企业恶意并购可能导致被收购企业的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也会使得其他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大幅下降。
3.伤害员工福祉:企业恶意并购可能导致被并购企业的员工面临失业风险,也会造成员工的福利保障受损。
4.侵害国家利益:企业恶意并购会导致国家产业结构的扭曲,破坏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1.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收购行为的合法性和条件,加强对恶意并购行为的打击和惩罚,保护被并购企业的合法权益。
2. 强化企业自身治理:企业自身应当健全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对外部资本的监督和管理,避免企业因为内部管理不善而成为恶意并购的目标。
3. 加强信息披露与评估:企业应当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对外部投资者和潜在收购者的信息披露,让市场对企业的真实情况有充分了解,杜绝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恶意并购。
企业并购研究
企业并购研究企业并购研究一、引言企业并购是指两个或以上企业合并、收购或联合经营的一种战略行为。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并购逐渐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以及获取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从企业并购的动因、影响因素、绩效评估、文化整合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企业并购行为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二、企业并购的动因1. 扩大市场份额企业并购最常见的动因之一是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并购其他企业,企业可以迅速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并能够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影响力。
在某些行业,较小的企业往往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因此通过并购与其他企业合并,可以摆脱竞争压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 资源整合与优化另一个常见的动因是获得更多的资源以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并购,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同时能够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此外,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
3. 进入新市场和产业企业并购还可以帮助企业迅速进入新市场和产业。
进入新市场和产业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以及寻求新增长点非常重要。
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新市场和产业的先发优势,避免从零开始建立起的困难和风险,从而更快速地获取市场份额。
三、企业并购的影响因素1.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企业并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经济繁荣期,企业并购活动频繁,因为这个时期企业的收益和资本市场的繁荣会增加企业并购活动的动力。
而在经济低迷期,企业并购活动可能会减少,因为企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 竞争压力竞争压力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为了保持或增加市场份额而采取并购行为的可能性更高。
通过并购可以快速获得市场份额,提高竞争能力,应对竞争压力。
3. 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也是企业并购的影响因素之一。
企业并购的目的可能是扩大规模、进入新市场、增加技术能力等。
不同的目标会导致不同的并购策略和实施方式。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企业并购活动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企业以恶意并购的形式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并且还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反并购,以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本文将从恶意并购的定义和特点、恶意并购的危害、防范恶意并购的策略以及目标企业的反并购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恶意并购的定义和特点恶意并购是指在不通知目标公司、未经主动同意或未经充分谈判的情况下,企业通过收购他人的股份来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
恶意并购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偷袭性强:恶意并购常常是秘密策划的,企业在没有征得目标公司同意的情况下,突然对其进行收购,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2.目的性明确:恶意并购往往是出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企业希望通过控制目标公司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利润。
3.主动性强:恶意并购通常是主动发起的,企业会精心策划并采取各种手段来实施。
二、恶意并购的危害恶意并购对目标公司和整个市场都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1.破坏目标公司的发展战略:恶意并购往往会破坏目标公司原有的发展计划和战略,影响其业务的正常运转。
2.影响市场秩序:恶意并购可能会导致市场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破坏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3.损害投资者利益:恶意并购往往使得目标公司的股价暴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4.影响产业竞争格局:恶意并购可能改变产业竞争格局,导致产业动荡,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三、防范恶意并购的策略为了防范恶意并购对企业的危害,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建立有效的防御机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防御机制,加强对恶意并购的监控和预警。
2.加强信息披露:企业应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披露有关收购情况,提高透明度和监管效果。
3.加强股东沟通:企业应加强与股东的沟通和合作,提高股东忠诚度,以减少外部势力对企业的干扰。
4.保持稳定发展:企业应坚持稳健的发展战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减少被并购的可能性。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及处理策略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及处理策略企业并购是企业进行扩张、增强实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在这一过程中,财务问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挑战。
财务问题包括资金问题、财务风险、财务调整等方面,对企业并购至关重要。
在企业并购中,如何处理好财务问题,是企业成功实现并购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我们就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及处理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1、资金问题资金问题是企业并购中最重要的财务问题之一。
在企业并购中,通常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支付收购款、完成整合、缓解收购后的财务压力等。
如果企业自身资金不充裕,则需要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资金问题还包括如何合理安排资金使用、降低资金成本等方面。
2、财务风险企业并购往往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收购方可能无法按时支付收购款、被收购企业财务状况不符合预期、企业并购后的经营风险等。
如何识别和评估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是企业并购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3、财务调整企业并购后,需要对被收购企业的财务进行调整、整合。
这包括对被收购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清查、核对、整合,以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
还需要对被收购企业的财务制度、财务流程等进行调整,使之与收购方相匹配,以实现企业整体运营的协调一致。
二、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处理策略1、充分评估风险在企业并购之前,需要充分评估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
这包括对被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还需要对自身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以确保自身具备足够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2、合理融资在企业并购中,融资是解决资金问题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企业可以选择通过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其成本、风险、期限等因素,并合理安排资金使用,降低融资成本,确保融资能够有效支持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3、合理评估和谈判在企业并购中,被收购企业的财务情况对并购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
企业恶意并购与反并购策略分析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并购活动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
正常的并购活动可以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节约成本和资源整合等,但也有部分企业利用并购手段恶意扩张,获取市场垄断,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反并购策略,保护自身利益,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健康性。
一、企业恶意并购的特征及危害企业恶意并购是指企业利用欺骗、不当手段或者通过垄断地位去实施的一种非法并购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而且对市场经济的秩序和企业的经营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 非法取得经营权企业恶意并购往往采取各种手段非法获取被收购企业的经营权,包括暴力威胁、收买行贿、利用法律漏洞等。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被收购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且也损害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市场秩序。
2. 扭曲市场竞争企业恶意并购后,往往会借助自身的资源和实力扭曲市场竞争,限制其他企业的发展空间,形成垄断地位,从而导致市场竞争的不公平和不健康。
3. 破坏产业结构在恶意并购过程中,恶意收购方不顾产业规律、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只为了谋取暴利,导致被收购企业资源的浪费和产业结构的混乱,最终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二、企业反并购的重要性面对企业恶意并购的挑战,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反并购策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反并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企业利益恶意并购对被收购企业的利益造成了严重威胁,企业需要通过反并购策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发展空间,避免成为恶意收购方的牺牲品。
恶意并购会扭曲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企业的利益,影响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通过反并购,可以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健康性,保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通过反并购策略,可以有效阻止恶意并购方对产业结构的破坏,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为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反并购的策略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法律手段、市场化手段和自身发展战略等。
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共五则范文)
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 企业并购是产权自由交易、资本自由流动的重要表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企业并购的目的不是在于单纯的追求企业形式的扩大化,而是在于追求并购以后所能够给公司带来的效益即获取竞争优势,实现资源互补,达到内部的一体化,从而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由于目前我国企业并购在理论研究,方法策略操作程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公司并购中期及后期均存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就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阐述了其主要问题和有效措施关键字公司并购问题措施吉利并购案一、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问题概述 1企业文化冲突企业并购预示着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业务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价值观、行为与外来文化极易发生冲突。
很多研究表明,并购整合的最大障碍来自于一体化中不同公司文化的冲突。
1、文化冲突一个人的文化是在多年的生活、工作、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方管理人员、员工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习惯风俗等的差异,对企业经营的一些基本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态度和反应。
跨国并购的企业由于受各国语言、文字、价值观等文化差异的影响,企业中处在不同“文化边际域”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在行为和观念上产生冲突。
如果优势企业中的经理坚持自己的文化价值优越感,在行为上以“自我参照标准”为准则来对待与自己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员工,必然会遭到抵制,进一步扩大文化冲突,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埋下危机。
2、经营方式和经营模式的差异不同的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在企业并购后,并不能马上整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冲突是会产生的。
一方面,并购企业认为自己是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并购,因此,被并购企业一切要按并购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来行事,不管正确与否,事实上,并购企业的这种优越感限制了他们的正确思维,被并购企业被剥夺了以原有方式、模式处理事情的权力,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引导不好,就会产生内耗,文化冲突就产生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并购总会面临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的冲突 2财务风险并购过程中的各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
伊利公司反收购策略分析
伊利公司反收购策略分析摘要:本文在伊利公司对阳光保险反并购案例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伊利公司在反并购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
研究发现,伊利公司在反并购过程中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包括驱鲨剂、白衣骑士、停牌等多种措施,为上市公司在面临相同恶意并购的情况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反收购;驱鲨剂;白衣骑士一、伊利公司反并购事件过程第一阶段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为阳光保险的增持期。
在这一期间,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乳制品行业重新焕发生机,作为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伊利公司品牌价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保险行业也具有非常充裕的现金流。
所以,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伊利股份吸引力阳光保险的注意。
从2015年开始持续的收购伊利股份股权,到2016年成为伊利股份大股东之一。
第二阶段为2016 年7月份至8月份,伊利股份的首次反击时间。
阳光保险的持续购进行为,让伊利的管理层意识到危机,并迅速采取了一些反并购措施。
8月,伊利股份召开了股东大会,针对阳光保险的持增行为紧急修改公司章程,想要增设反恶意的并购条款来维护公司的控制权。
第三阶段在2016 年8月至9月,阳光保险继续购进股票并触及5%举牌线,在9月14日,阳光保险购进的股票大约有303,240,065股,占伊利股份总额5%并触及举牌线。
其占比份额超过了占比为3.89%伊利董事长潘刚,成为了伊利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并与持股份额为6.86%的第二大股东相差甚小,对伊利股份的控制权产生极大的威胁。
最后一阶段为 2016 年9月14日至2016年的10月。
阶段为伊利公司组合还击期。
伊利公司采取多方面多渠道的反并购举措,利用“停牌”拖延时间,通过增向增发寻找5家“白衣骑士”公司,最终将阳光保险股份稀释至5%以下。
二、伊利公司反并购对策(一)修改公司章程,增加限制性条款在阳光保险购进股票的数量不足5%的警戒线时,伊利公司就修改公司章程来释放“驱鲨剂”,加大收购难度。
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问题1.并购动机不明确在我国企业并购实践中,许多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扩张、多元化经营等短期利益,盲目地进行并购。
这些企业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并购动机,往往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导致并购后无法实现预期的效益。
2.并购整合不力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是并购成功的关键。
然而,在我国企业并购中,许多企业往往只注重并购前的谈判和交易过程,而忽略了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这导致并购后企业内部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如组织结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3.缺乏并购经验和管理能力企业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丰富的并购经验和管理能力。
然而,我国企业在并购实践中,往往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导致并购过程存在许多漏洞和不足。
例如,并购团队组建不合理、并购策略不科学、估值不合理等问题,都会影响并购的顺利进行。
4.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并购涉及到众多的法律法规,包括公司法、证券法、反垄断法等。
然而,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漏洞,对企业并购的规范和管理还存在盲区。
这导致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和合规问题,严重影响了并购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二、对策建议1.明确并购动机和战略目标企业在并购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并购动机。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制定合理的并购计划和目标,确保并购活动的可行性和效益性。
2.加强并购整合工作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并购整合的重要性,加强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在整合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组织结构、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融合,确保企业内部稳定和协同发展。
同时,企业还应该建立有效的整合管理团队,加强整合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3.提升并购经验和能力企业应该加强自身在并购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提高并购活动的科学性和成功率。
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并购顾问或咨询机构,提供专业的并购策略和方案设计,确保并购活动的顺利实施。
企业并购中的会计问题及处理策略
企业并购中的会计问题及处理策略
企业并购是一种常见的商业策略,通过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和资源整合。
但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会计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正确处理并购中的会计问题对于企业的财务稳定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企业并购中的会计问题及处理策略。
企业并购中常见的会计问题包括资产评估、商誉计量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等方面。
在企业并购中,资产评估是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收购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不明确或存在争议时。
在资产评估过程中,会计师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全面审计,确保其真实性和合规性。
会计师还需要对目标企业的商誉进行合理计量,确保商誉的准确反映。
在并购完成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也是一个复杂的会计问题。
合并财务报表需要将两家企业的财务信息合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和报告编制。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需要考虑到不同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异,确保报表的真实和公允。
企业并购中的会计问题需要企业管理层、财务团队和会计师共同努力来解决。
企业管理层需要在并购策略制定阶段就充分考虑会计问题,确保并购的可行性和合规性。
财务团队需要在并购执行阶段积极配合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主动提供相关财务信息和文件。
会计师需要独立、公正地进行资产评估、商誉计量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确保其准确和合规。
只有企业管理层、财务团队和会计师的共同努力,企业并购中的会计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和财务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并购中的反并购策略研究作者:***来源:《商场现代化》2020年第11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在不断成熟完善,但不少企业在面对敌意并购时,仍然手足无措。
很多企业到了面临被兼并的风险时,可能都还没有真正地去了解其他國家对反并购原理与策略选择的研究。
一旦面临并购时管理层没能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做出决定去反击,那也只能是眼睁睁看着企业被吞并甚至完全被挖空。
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提前对敌意并购以及反并购策略要有所了解,并做好积极防范。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反并购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并选取国内的伊利公司对阳光保险公司的反并购案例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企业对反并购的重视。
关键词:敌意并购;反并购;定向增发控制权争夺战一直以来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布赖恩·伯勒曾在《门口的野蛮人》一书中报道了美国历史著名的KKR公司和RJR纳贝斯克公司之间的股权争夺,由于RJR纳贝斯克公司在收购活动中事先并未与KKR公司管理层沟通,KKR公司对此次并购完全不知情,甚至连对方的资产情况都不知道,只能以竞价的方式参与其中,最终以每股109美元,总金额250亿美元,获得这场争夺战的胜利。
在这场经典的股权争夺战中布赖恩·伯勒将RJR纳贝斯克公司称之为“野蛮人”。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企业也越来越多的“野蛮人”想通过举牌增持标的公司股份的方式,来发展壮大自身。
2016年9月18日,伊利公司突遭阳光集团举牌。
企业之间的股权争夺战再次引发人们深思。
一、文献综述对于目标企业在遇到恶性兼并的情况下采取反并购策略是否必要,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不同研究。
如Adams和Ferreira(2010)主张大股东选择进行反敌意并购是为了防止其他股东损害自身利益,维护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但这会使得一部分中小股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不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
刘守刚(2013)认为现在我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能力普遍偏低,对于这种现状,政府应该更为严格地把控反并购行为,积极引导企业并购行为。
Evan、Pyles(2014)认为恶性兼并在被兼并方所处的行业中存在普遍现象,当被兼并方一旦面临兼并风险极高的情况下,处于相同行业的企业会马上增添针对反恶性兼并的措施,所以目标公司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抵御恶性兼并。
Johnson(2016)认为反并购条款的增设向外界宣告了管理层可以维护企业长期发展的意志。
陈宜之(2017)认为敌意并购关注的是企业的短期收益,是不符合企业良性发展规律的,而反并购行为对于目标企业的长期发展、维护市场稳定以及国家安全方面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曾燕、许金花(2018)认为反恶性兼并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企业是具有一定社会责任的,必须要考虑到职工与持有股份不多的股民的利益,反恶性兼并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二、伊利公司与阳光集团股权之争1.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1)并购方阳光集团的基本情况2005年7月,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5年后就成为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服务业100强企业。
由于经济的飞快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消费观念都在慢慢转变,居民对保险行业也从抗拒转变为接纳,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豁然开朗,阳光保险集团凭借自身实力,经营状况良好,拥有优越的资金流条件。
2016年9月18日阳光保险集团基于旗下的两家公司总共拥有伊利公司5%的股份,成为伊利公司持股数量排行第三的股东。
(2)反并购方伊利公司的基本情况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全的奶类加工品的加工企业。
伊利集团因为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实力成为全球奶类加工企业的带领人,更是在亚洲乳业排行名单上接连位居第一。
通过表1、表2、表3可知,在并购前,伊利公司财务状况稳定,无论是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还是营运能力,各项指标成绩都是十分优异,具备行业第一的资格与实力。
但股票市场并没能真正的反映出伊利公司的真实价值,市场价值被低估,成为了二级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和险资的追逐目标。
2.敌意并购的过程2015年阳光保险集团在股票市场摩拳擦掌,一连多次举牌数家企业。
对于伊利公司这种奶类加工品行业的领头者,阳光集团当然不想错过。
2015年10月-2015年12月,人寿保险公司购入伊利公司109108907股股票,持股比例为1.8%,成为伊利公司前五名股东。
2016年6月-2016年7月阳光保险集团通过旗下两家公司持续购增伊利公司股票,其中人寿保险公司累计持有股数253092815股,持股比列为4.17%,直逼举牌线。
2016年9月14日阳光集团旗下的财产保险公司完成了对伊利公司股票的新一轮购入,与人寿保险公司总计持有伊利公司303240065股股票,持股比例达到5%,恰好触及举牌线。
以下是阳光人寿与阳光保险公司股份变化情况:三、伊利领导层阻击阳光公司敌意收购的反并购策略上市公司面对越来越多的敌意收购行为,在实践活动中,不得不采取一些反并购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控制权不被转移。
伊利采取的反并购策略具体如下:1.公司章程增添反敌意并购条约伊利公司在2016年8月召开股东大会,对公司章程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反并购限制性条款,想以此打消阳光保险公司的并购念想。
根据修改的公司章程规定,阳光保险公司即便完成了并购,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替换掉伊利公司原先董事会与监事会成员,且如果阳光保险公司进行敌意并购将必须对伊利公司的高管支付一笔高额的赔偿金,这为伊利公司的高管形成了“黄金降落伞”,增加了并购成本。
虽然这次修改公司章程的内容遭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质疑而终止了,但伊利公司在面对对方强势并购的情况下,果断修改公司章程抵御敌意并购,表示对敌意并购反抗的决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反对敌意并购起着积极的作用。
2.四次停牌采取战略性拖延2016年9月18日阳光保险集团在达到举牌线之后及时示好,表明本次增持的目的仅是一项财务投资,但是这种诡异的“纯财务投资行为”在资本市场也是少见。
鉴于2015年的“万宝之争”,让伊利公司不得不思考阳光集团背后的真实目的。
因此,伊利公司在遭阳光保险集团举牌后,第一时间发布紧急停牌,从2016年9月19日开始至2016年10月14日,四次紧急停牌,直至2016年10月24日开市伊利公司才得以复牌。
伊利公司的四次停牌,采取战略性的拖延,让管理层有时间寻找相应措施防止阳光保险集团的敌意并购,为进行反并购争取到了时间与空间。
3.推行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奖励计划2016年10月21日,伊利公司决定对掌握公司重要技能的职工与公司董事会认为需要进行激励的员工进行长期性的激励。
股权激励是管理层通过股权形式给予职工的一种鼓励方法,使职工的益处与公司、股东益处紧密接连,让职工更有归属感,全心全意为企业做事。
伊利公司此举动无疑增强了公司核心业务员工对公司的信心,稳固了军心,同时,员工持有股份能增加员工与公司的一体性,减少市场流动的分散股票,在某种意义上提高了公司自身的持股比例,让阳光保险集团难以从市场中收购到需要的股票数量与之抗衡,对伊利公司进行反恶性兼并具有积极的作用,提升了兼并的困难程度。
4.定向发行股票引入白衣骑士面对阳光集团的来势汹汹,伊利公司拟以每股15.33元的發行价格,向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约5.87亿股,筹资总额约90亿元,想通过定增筹资的方式引入新的战略合作者,以此来稀释阳光集团的控股权。
由表5可知,伊利公司定向发行股票成功引入了白衣骑士,保卫了公司的主权,改变了伊利公司原有的股权结构,使阳光保险集团旗下两家公司持有股权比例从原来触及举牌线的5%降低到了4.56%,使得阳光保险集团不再有进行举牌的资格,最终成功反并购。
四、案例启示伊利公司与阳光集团的股权之争不管结局如何,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可能会刺激资本市场的发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险资举牌倾向于高ROE、低估值水平的公司,产业资本倾向于股权分散、低估值水平公司。
在伊利与阳光之争的案例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1.政府应加强反并购立法工作敌意并购是不利于资本市场正常运营的一种行为,很容易造成市场垄断,甚至是造成股票市场“失控”。
政府对此应该持反对意见,加强对敌意并购行为的监管,加强反并购立法工作,为资本市场中的反并购提供更完善的法律支撑。
伊利公司对阳光保险集团的反并购过程中,在提出公司章程修改内容时曾遭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质疑。
正是因为缺少对反并购方面的立法,市场上对反并购手段是否合规没有明确的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只是根据《公司法》进行判断,没有一部真正关于反并购的法律,伊利公司在进行反并购的情况下提出公司章程修改的内容才会遭到质疑,从而使得伊利公司此举对反并购的效果不佳。
如果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支持,伊利公司进行反并购将会更加容易。
所以对于反并购,政府应该加强立法工作,为反并购提供法律支持,更好地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2.企业管理层应树立良好的防范意识资本市场风云变化无常,如果企业管理层没有良好的防范意识,在面对敌意并购时将会措手不及。
伊利公司在被举牌后,第一时间选择停牌,积极研究反击策略,这都反映了伊利公司管理层的反应速度快,有比较好的防范意识,从而使得伊利公司在面对敌意并购时能够稳扎稳打,从这场风波里抽身出来,最终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因此,企业管理层应该重视反对敌意并购的研究,为管理层开设该方面的相关培训,加强防范意识,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反应能力。
3.企业应该建立多层防御保护圈伊利公司在进行反击时,修改公司章程使得成功并购的资金需要量增加,难度提升;继而又在被举牌时第一时间采取了停牌,紧接着又三次推延复牌,为反击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增发定向股票,募集资金也使得伊利公司股权结构发生改变,阳光保险公司持有股权比例低于5%的举牌线,从而消除危机。
伊利采取的这些策略形成了一个防御保护层,层层相扣,相互作用才得以发挥最大的功效。
企业应该尽早建立三至四层的防御保护圈,这是最理想的保护措施。
如果没有办法建立三到四层防御保护圈,最低要求也是要有一到两层来进行防御,不至于一击被击败。
在每一层防御圈上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反并购策略,例如黄金降落伞、焦土计划、驱鲨剂、毒丸计划、修改公司章程等。
4.重视股权结构的优化每个企业的股权结构都是有所差异的,但大致可以分为股权分散型企业与股权集中型企业。
股权分散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管理的民主性,有利于股东相互监督相互制衡。
但有数据表明,股权分散型企业往往会成为敌意并购方的“猎物”,在面对敌意并购方的“闪电战”时,股份分散的公司往往不能及时做出回应,直接被并购。
伊利公司这种财力雄厚实力强大集团在面对敌意并购时,阳光保险集团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其公司的前五名股东,最后举牌伊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伊利公司自身的股权结构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