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德育形式的改革与教学观念的创新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德育模式下,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僵化的教育方式、机械的教育内容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所以,对德育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从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改革德育工作的教育方式传统德育工作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讲述、灌输教育内容,学生passively 接受。
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改革德育工作的教育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德育工作需要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不再是单向度的传授者,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讨论、思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互动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品德道德,懂得团队合作和分享。
德育工作需要通过情感教育予以实现。
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
在学生处于成长期的时候,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在平凡中培养感恩之心,在逆境中做到坚韧不拔,在成功中学会谦虚。
让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懂得公平、宽容、善良等美德。
德育工作应当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的品性和道德情操都是不一样的,德育工作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其量身打造德育模式。
对于内向的学生,可以通过日常积极暗示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于外向的学生,则可以通过互动方式来引导其学习品德道德。
德育工作的教育内容是其核心,如何创新德育工作的教育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目前德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德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
传统的文明礼仪教育可以与现代社交礼仪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网络社交和真实社交中表现出合适的礼仪,培养学生应对不同场合的社交技能。
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德育教育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品德和社会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措施。
一、课程设计的创新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入手。
在过去,德育教育主要依靠道德与法律课程。
然而,简单地传授道德知识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因此,创新的课程设计应当涵盖多个方面,包括社会公民课程、情感教育、职业素养培养等。
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学校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只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将道德教育融入实际生活中。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参观社区机构、参与社区服务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道德选择带来的影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三、德育教育的互动交流德育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和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座谈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平等发言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德育教育研讨会、教师培训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德育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试评价只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忽视了对品德和能力的评价。
因此,学校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品德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德育教育的社会参与德育教育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社区、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关注和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
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学校进行德育讲座,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
通过多方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德育平台。
六、德育教育的网络化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德育教育推向更广泛的领域。
学校可以开设德育教育网站,发布德育教育资源和活动信息,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5篇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5篇第1篇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德育工作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
如何进行更好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从教育理念上进行突破。
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是以灌输式的道德教育为主,强调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德育工作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
在德育工作中,应该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能力,使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智能设备等已经成为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德育工作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
比如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德育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博客等途径加强师生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利用智能设备进行道德情景再现和道德决策训练也是一种创新的方式,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道德选择的结果,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习惯。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也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完善。
德育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而不是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在教育教学课程中融入德育元素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可以通过开设德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开展主题班会和德育教育讲座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以外也能接受到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
在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上,也需要进行更新和完善,在教育学生公民素养、社会责任感、情感管理、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更加系统的培养和教育。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还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教师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其专业素养和德育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推动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进行德育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创新发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首先,高校德育工作需要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
在过去,高校德育工作主要依靠一些通用的教育方法和规范,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德育服务,包括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
其次,高校德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前沿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学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在不断改变。
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引入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内容,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包括创新创业、跨文化交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
过去,高校德育工作主要依赖于校内资源和师生关系,与社会的联系相对较少。
然而,新形势下,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校德育工作需要与社会各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引入社会资源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最后,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化水平。
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理念。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理念,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总之,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通过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与时俱进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高校德育工作将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创新
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创新《篇一》我在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创新工作中,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在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
一、基本情况在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创新工作中,我积极参与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和评估反馈。
通过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我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使之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同时,我还注重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二、工作重点1.课程开发: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富有特色的德育课程。
2.教学创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德育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活动策划:整合校内外资源,举办具有教育意义的大型活动。
4.评估反馈: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三、取得成绩和做法1.成绩:通过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创新,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明显提升。
(1)深入了解学生需求,为课程设计有力依据。
(2)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
(4)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学水平。
四、经验教训及处理办法1.经验教训:在德育课程创新过程中,我认识到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避免脱离实际,空谈理论。
2.处理办法: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之更具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今后打算1.深入推进德育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2.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扩大德育活动规模,提高活动质量。
4.加强德育评估,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六、回顾工作,总结反思回顾我在学校德育课程开发与创新工作中的经历,我深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为培养具有道德、法治、责任意识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总结: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创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必须改革与创新的问题。
德育,即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爱心的社会公民。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德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德育内容的单一化、方法的陈旧化、效果的不明显等。
改革与创新德育工作是当务之急。
要改革德育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当前,教育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
我们应当在德育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品质的培养,比如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历史观念和艺术素养。
这样,学生不仅会有知识上的收获,更会具备人文情怀和人文关怀,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现行的德育工作大多局限在教室内的讲解与宣传,没有更具针对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育形式。
我们应该主动创新德育工作的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如社会实践、讲座、辩论、角色扮演、展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要注重德育工作的效果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德育行为,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念。
当前,评价学生德育工作往往只看表面行为,忽视了学生内心的发展和变化。
我们应该建立起科学、全面、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多角度、多维度地观察评价学生,不仅看他们的表面行为,更要了解他们的内心变化,通过定期心理测评和师生互动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进一步指导他们的德育发展。
要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水平。
教师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德育效果。
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德育工作的培训和研究,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培养他们的教育创新意识和方法。
还要注重教师的德育实践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搭建教师专业交流平台,促进德育工作的持续改进。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是当代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改革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爱心的社会公民。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德育工作是与学生身心健康、思想道德素质、良好习惯等学生全面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是构建全面发展型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工作也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具体学校的实际情况。
一、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的品质德育工作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负责任的态度,因此,师德建设是提升德育工作品质的重要保障。
加强师德建设,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增强师生互动的品质。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师德讲座、组织师德考核、严格执行职业行为规范等,都有利于促进师德建设和提升德育工作品质。
二、强化德育课程,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课程也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德育课程的设计中,应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在开展德育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在互动交流中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开展德育活动,丰富德育工作的内涵开展德育活动是丰富德育工作内涵、提高工作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式。
德育活动可以是比赛、讲座、寻访、志愿服务等,也可以是校内外的实践、调研等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有效的德育活动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四、优化德育考核,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德育工作的考核是推动德育工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保障。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德育活动、德育课程等多种因素进行考核,从而全面、科学地评价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学校也应注重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引导,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应注重改进德育工作的思路,提高德育工作的品质,加强师德建设,优化德育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推进德育考核,从而全面促进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工作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是学校育人的重要方面,其工作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
因此,加强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德育工作应当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建立科学的德育工作体系,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计划和方案。
德育工作要与学校其他工作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育人机制。
同时,德育工作应当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注重个性发展和人格塑造,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二、推进德育工作的多元化德育工作的内容应当多元化,既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推进德育工作的多元化,需要建立多样化的德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科融合和实践锻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
同时,德育工作也应当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推动学生自律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心的养成。
德育工作的网络化是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通过网络化德育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破时空限制,推进德育工作向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搭建德育工作的网络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互动,达到共同成长和开发潜力的目的。
创新是德育工作的生命线,必须鼓励德育工作的创新。
鼓励德育工作的创新,要特别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引导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推动德育工作向现代化和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学生在德育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总之,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育人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
为了实现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的目标,我们必须坚持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强化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多元性、网络化和创新性,推进德育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浅谈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论文关健词: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改革论文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为适应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在实践中形成了以党委负责为主的德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敢工干部队伍。
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体制与高校育人任务的完成有些不相适应.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布署下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已成为高校德育改革要义。
要实现体制转换,需要提高对德育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特殊地位的认识,确定党委和校长的德育职责及各部门的德育任务.真正形成齐扼共管的新格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最重大的战略决策是: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而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进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树人,德育为首。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德育工作以解决人才为谁服务的闻题为主要任务。
而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实行全员的、全程的、全方位的系统育人,这就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范围的工作循环机制,这较之观念、内容、方式的转变更具有“改革”涵义。
一、高校德育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1、完住的扭育系统为高校位育运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经过20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离校在探索中已建立起了以学生管理体制为主要依据的德育系统。
主要体现为:校(党委副书记一职能部门:学生处、学工处)一院或系(党总支副书记、政治辅导员、班主任)一班级。
有的在班级增设了导师制,导师既授业,又育人。
在这一系统中形成了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决策指挥:党委。
主管部门:学生处、学工部及思想理论教学单位。
执行中介:院或系组织系统。
具体落实:班级。
群众组织:校、院或系的团组织与学生会。
由此可见,在高校管理中.德育体制主要体现为单线运转的工作机制.与专业课教学、后勤管理等相对应.是专门的事务。
2.多方面、多层次的德育队伍为高校德育实施提供了力量保障。
德育队伍是实施德育的主体。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工作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因此,改革与创新成为了当前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向。
首先,改变单一德育教育方式。
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采用单一的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探索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教育场景下,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例如,可以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竞赛等,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成长。
其次,注重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与学科教育相分离,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忽视了道德素质的培养。
因此,可以在课程中加入德育元素,比如命题时注重道德伦理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道德教育的温暖和力量。
再次,注重个性化发展。
德育工作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同的学生在德育方面需要的资源、安排和支持都有所不同。
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计划和教育方案,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认识、理解他人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最后,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使用互联网、电子教育平台等现代技术,为德育工作提供更加高效、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比如,可以开设德育课程的在线视频或直播,让学生在课上或课下就可以接触到德育知识和方法。
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为教育者提供更加准确的定位和指导。
总之,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我们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学生需求,探索多元化的方式和方法,注重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关注个性化发展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力争实现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学校德育工作已经变得愈发重要。
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然而,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道德灌输阶段,缺乏个性化和实践性。
学生往往是在课堂上听到一些道德教育理论,但很少有机会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生面临着来自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传统的德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依靠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但现在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获取信息。
如果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德育工作将难以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模式为了解决传统德育模式的不足,学校需要不断进行创新。
首先,学校可以引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德育工作。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不同的项目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道德和价值观念,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项目化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另外,学校可以建立健康的德育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传统的德育评价主要是依靠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但学生往往缺乏对自己的反思和评价。
通过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德育工作。
现在学生已经习惯于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在线德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和交流平台。
通过在线互动和讨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道德理念,激发他们内在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感。
论高校德育的创新
论高校德育的创新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要,其实德育工作的创新对于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格塑造、文明素质的提升和社会道德风尚的发展。
因此,高校德育的创新迫在眉睫。
一、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高校德育工作要从培养能力的高度出发,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既要全面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更要为学生提供实际体验,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要注重将宿舍管理、学生社团、课堂教育等环节相互衔接,形成一体化的德育工作体系,深入挖掘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想法,并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优化德育工作的内容高校德育工作应注重优化德育工作的内容,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德育的传授。
通过制定相关的课程体系和品牌活动,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着力打造高质量的德育育人品牌。
特别是在德育课程的设置上,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素养培养,强化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关心社会、弘扬正义、建设美好家园,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三、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有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的支持,有效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为德育工作注入更多的互动与创新。
通过举办学生自制微电影比赛、德育微课程设计大赛等活动,充分展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将德育与技术相结合,不断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加强德育工作的评估机制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要加强对德育的评估机制,建立多项复合指标,对学生的德育成果和德育工作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才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点,进而针对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总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需要落实“德育为先”的理念,通过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现实意义和深刻认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注重德育教育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方面,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提供坚实支撑,为高校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德育工作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化德育教育理念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首先需要深化德育教育理念,明确德育目标和核心价值观。
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意识。
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才能真正地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意识作为核心,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注重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通过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道德观念和知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们应该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教育方式,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增强道德情感和责任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三、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需要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让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资源,构建德育教育的全方位覆盖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德育教育内容,强化道德教育的渗透性和整合性;在活动开展上,可以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增强道德情感;在师生关系上,可以加强师生沟通和互动,形成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
四、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德育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思路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思路【摘要】纵观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德育战略目标,普遍认为德育对青年学生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很有意义。
然而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德育理念滞后,教师队伍德育工作意识不高,能力不强,德育内容陈旧、落后,德育方式、方法不够新颖等问题。
因此,必须转变旧的德育工作理念,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发挥传统道德教育的作用,尊重学生个体、培养学生个性,从而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校;德育;改革;创新一、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一)高校德育工作有助于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伴随着经济频繁交往,高校面对着西方文化的大量传播和侵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学生交费上学、自主择业,新一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对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高校德育工作有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育工作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人才的政治方向。
如果不加强德育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引导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可能出现全社会思潮混乱,影响国家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
(三)高校德育工作有助于学生成人和成才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人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走上与社会对立、危害自己和国家的反面;没有健康的心理,人就会意志消沉、情绪低落、思想混乱,甚至走向伤害自己、轻生的绝路。
德育工作是教会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保证,如果失去德育工作对人生成长过程中的有益辅导,学生就不能健康成长,不能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不能实现人生价值。
二、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德育理念滞后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在实践中更多关注的是按照社会规范的需要来确定培养规格和设计培养过程,非常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工具价值,认为德育就应当无条件服从政治统治的需要,德育等同于政治思想教育。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6篇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6篇第1篇示例: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德育工作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强化德育工作的目标定位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首先需要明确其目标定位。
德育工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
为此,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师生互动、校风建设等方面都设置德育目标,并且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二、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为了更好地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德育专业化、素质高、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其次是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德育工作中的职责,并建立健全德育评估体系,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
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德育主题班会、德育加强课程、德育志愿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建立德育APP、开设德育微课堂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四、加强德育与课程融合德育工作与课程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应该深化德育与课程的融合,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中。
在语文课、历史课、自然课等多种课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情感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五、加强德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
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协同等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只有不断借鉴经验、总结方法、创新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德育工作,共同努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更包括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规范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
怎样改革和创新德育工作,使之更适应时代的需要,更贴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对于德育工作来说,更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
德育工作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该部分内容,可以增加与学生的心理关怀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表达和有效的情绪调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指导。
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培养,强化学校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德育工作需要结合学校的教育实际,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教育者们需要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德育工作需要学校与家庭密切合作,家庭是学生最早最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德育工作的成功与否与其在家庭的延续密不可分。
德育工作需要对学生实行全面发展,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也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体育锻炼、艺术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促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学校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实践中,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育理念。
在国内,我们可以借鉴学习上海市教科研室推出的“主题班会”教育方案,该方案强调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使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下,养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在国外,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素质教育”理念,该理念注重学生的多元发展,强调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素质的培养,提倡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迎接人生的挑战,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德育工作也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
德育工作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面发展。
对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观念的更新、德育内容的创新以及德育方式的改革三个方面来探讨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德育工作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中。
要把德育工作置于教育的全局之中,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推进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德育内容的创新是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的关键。
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这些素质是与时俱进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创新。
在德育内容的创新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社会实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
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创新德育内容,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德育工作更贴近现实需要。
德育方式的改革是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德育方式往往呈现出“灌输式”教育的弊端,学生对德育工作的接受度和认同度不高。
需要改革德育方式,采取积极主动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可以通过学校课程设置的改革,增加德育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去体验道德的力量和价值。
可以通过德育活动的创新,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
还可以通过家校合作、学校文化建设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使学生在学校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通过改革德育方式,可以更好地落实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
德育
教 学形式
品德
创新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6 1 G 4
0 前言
多次 提 出了教学 的实 践性 不 够 。这 似 乎 矛 盾 的数
大学德育教育最主要 的任务是培养学生 良好 的道德品质 , 处理 问题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及政治参 与能力 。其 目 标体系一般包括以社会主义、 集体主
义 和爱 国主义 为核心 的几 方面 内容 , 内涵相 当丰 其 富 。如 : 德 素质 、 想 素 质 、 道 思 政治 素 质 、 纪 素质 法 和心 理素 质 , 动 素质 、 美 素质 。 高校 德育 目标 劳 审
意 的( 如 : 程 的新 颖 性 、 味性 、 诸 课 趣 时事 性 、 识 知
与岗位要求密切配合 , 职业态度与责任是大学生必
备 的素质之 一 , 这些 需要 德育 教育来 承担 。
性、 讲课 内容 和方法等 ) 生都给予 了较 高的评 学 价。说明在“ 两课” 老师 的辛勤努力下, 教学水平
第1卷第6 O 期
200 1 8年 2月
辽 宁 省 交 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R NAL OF LAONI I NG PROVI A NCI L COL EGE OF C0MMUNI ATl L C ONS
V0 .1 . 1 O No 6 De c.2 0 0 8
和教 学 质 量 都 受 到 了 学 生 的 肯 定 。 而 且 学 生 对
通过以上德育现状的综合分析表明, 当前高校
德育 形式 和教学 观念需 要更新 , 以适 应 二十一 世 纪
的社 会发展 。
“ 两课” 联系实际的评 价较高。但是 , 又在建议 中
收稿 日期 :0 8—1 —1 20 1 8
我们 对 部 分 高 校 的 “ 课 ” 学 做 了调 研 。 两 教 ( 采取 的方 法是 定量研 究 和典型 调查 ) 结果显 示 :
专业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与内容 , 高职高专培养的
是 实用性 较 强的应用 型人 才 , 而德育 的 内容 必须 要
从传统指标来衡量“ 两课 ” 教学质量是令人满
育提 出了更高 的要 求 。而 当前高 校 德 育 的现 状 还 存 在着 许多 弊端 , 尤其 是教学形 式 、 教学 观念 、 法 方 等, 都需 要进 行改 革创 新 。
1 德 育形式 和现 状 的综合 分析
于理想化 , 在德育过程 中, 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心理 需求和生理需求 , 把学生看作是“ 道德的容器” 让 , 学 生接受 某些 道德 规 范 , 以达 到 规定 的德 育 目标 , 削弱了学生的道德选择 和实践创新能力。但 只谈
文章编号 :0 8— 82 20 )6— 7 o 10 3 1 【0 8 0 0 0一 3
论 高校 德 育 形 式 的改 革 与教 学 观念 的创 新
张建 民 李世 瑜
( 辽宁省交通 高等专科学校 , 辽宁沈 阳 10 2 ) 1 12
摘 要 高校德 育的主要 目标是培养 学生 良好的道德 品质 , 高校 这一 目标 的定位 , 映 了社会 主 义大学的 本 反 质要 求。以知识创新 为重要特征 的二十一世纪 , 对人才 素质提 出了更高更新 的要 求 , 高校 德 育也 应跟上 时代 的步
和社会需要的内容 , 而忽视个体合理的心理和生理 需要 , 忽视德 育对 主体 即人 以及人 性的提升 和关 注。高校德育本身是一个动态、 有序的过程。在这 个过程 中 , 德育 教 育 要 求创 新 , 索 创 造 出 一 种有 探
据说明, 学生对“ 两课” 的期望值不高 , 离他们认 为 有价值、 感兴趣、 起作用 的心理需求仍然有一段距
离。
教学 内容 重 复 , 两 课 教 学 的 “ 肋 ” 教 学 是 软 。
内容缺 乏针对 学生 的个性 的关 怀 和 个性 的心 理 教
育 , 加上 教学方 法 的传 统 与 教 学手 段 的单 调 , 再 学 生作 为完全 被动 的 受教 育 者 , 产 生抵 触 心 理 , 易 因 而 “ 课” 两 的德育 功能并 没有完 全得 到发 挥 。 “ 两课 ” 教学 在教 学实 践 中虽 然 注重 了理 论 和 实 际 的结 合 , 达不 到学 生 的要 求 。德育 目标过 但仍
・
2 德育 形式 和教学观 念 的创 新
传统 的德 育否定 人 的核心地 位 , 压抑 人 的个 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 0
第 6期
张建 民等 : 高校德 育形 式 的改革 与教 学 观念 的创新 论 把 实践 教学方 法 引人德育 教学 中 , 导互 动式 倡
发展 , 目标 过 于理 想化 , 脱离 实 际 , 注重符 合 国家 只
的这一定位 , 是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 的体现,
也 是 中国社 会 主义 文 化 建设 的根 本 任务 。其 实 质 是 : 政治 内涵 为重 点 ” 以“ 以“ , 创新 意识 为核心 ” 。 高校德 育 以思想 品德课 和 马克思 主义 、 毛泽东
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等课程 , 作为大学德育 的主 阵 地, 为实现德育 目 标而发挥 了自身的优势。坚持了 “ 育人为本 、 德育为先” 对培养学生 的整体素质起 , 了很 大的作用。但是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对高校德
国家 大事 , 与身边 的小事结 合 的不够 。造 成学 生消 极接 受 的一 种形式 化课 堂气 氛 , 而且 教 学手段 简单 化, 很难激 发学 生 的理 论 兴趣 和主 动 参 与性 , 使道 德 主体迷失 , 德育 的实 效性 削弱 。 “ 两课 ” 学 和专 业 结 合 的不 够 , 根 据 不 同 教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