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山学校校本课程
多彩校本让每一个生命精彩跃动

多彩校本让每一个生命精彩跃动作者:刘伟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08期【摘要】校本课程是当前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法,其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科、学校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开发利用,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特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我校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推出了体育类(足球、健美操、蓝球等)科技类、英语类、经典诵读类、历史、手工制作类等特色课程,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
【关键词】校本课程特色兴趣【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08-01河北省光明实验小学小学是建于1993年9月,有着长达20年历史的6年制小学。
我校结合时代特色和德育精神,以“生命教育”为办学特色,以“走进学生心灵,呵护生命成长”为办学理念,以“创建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理想学校”为办学目标,坚持“跃动生命,光明人生”的校训,让每一位学生,真正享受丰富多姿的校园生活,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对校园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进行整合,对学习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使校本课程积极性得到全面调动,构建起以学生兴趣的生命教育系列校本课程,使我校走出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一、构建体现学校育人目标的横向“生命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我校特色课程以“让每一个生命精彩跃动”为价值取向,紧密联系国家课程体系,与我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发出更加利于学生智力多元化培养、学生思维拓展、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等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选修课。
创新校本课程,可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实用性,使教师工作开展更加得心应手,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教学课程。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我校将课程价值重心定位在个体生命本位的展现上,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内容和年级等局限,使校本课程有了更好的诠释。
并紧密结合“生命本真,生命健康,生命色彩,生命智慧,生命价值”的校本育人核心,以专题和层次的方式实施系列活动。
英语是国际交流语言,其在我国也具有重要地位,帮助学生精通和掌握英语,在丰富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全面推进英语教学目的。
STEM教育

Michael Berry: “将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简称PBL)模式与STEM内容结合,以便在解决问题的情 境中有效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三、当前教育弊端与STEM解决
Science
Shared learning context Problem solving situation or Design Task
STEM教育
小组成员:张伟 杨晓燕 孙雨婷 鄂德智
• 小组分工:
杨晓燕、孙雨婷:收集资料 张伟:整理资料 鄂德智:制作PPT、汇报
一、STEM教育的来源及概念 二、STEM教育的意义
三、当前教育弊端与STEM解决
四、国内外现状与案例 五、STEM素养 六、STEM教育的动态与未来
一、STEM教育的概念及来源 二、STEM教育的意义
将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模式与stem内容结合以便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有效促进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三当前教育弊端与stem解决sharedlearningcontextproblemsolvingsituationordesigntasksciencemathstechnologyengineering1中心项目模式三当前教育弊端与stem解决sharedlearningsharedlearningcontextproblemsolvingsituationordesigntasksciencemathstechnologyengineering2学生主导项目模式三当前教育弊端与stem解决sharedlearningcontextproblemsolvingsituationordesigntasksciencemaths3基于学生主导项目的课程technologyengineeringsharedlearningcontextproblemsolvingsituationordesigntasksharedlearningcontextproblemsolvingsituationordesigntask一stem教育的概念及来源二stem教育的意义三三当前教育弊端与stem解决当前教育弊端与stem解决四国内外现状与案例五stem素养六stem教育的动态与未来一国内研究四国内外现状与案例1stem概念引进较晚且对于技术和工程教育研究较少
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化实践

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化实践作者:娄魁王燕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第02期“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我国正在逐渐确立一条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之路。
培养核心素养最主要的难点是学校教育很难全面均衡地实施六大素养的培养。
每所学校的实际状况不同,比如学校设施、师资力量、生源状况、办学保障等,在办学的追求上也就各不相同。
因此,每学校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的侧重点肯定也不同。
对于学校来说,通过校本化的研究,有所选择和侧重地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基本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对学校而言,“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基因。
核心素养的提出势必会让学校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社会责任心、国家认同感的培养;学校的课程更加注重增加课程的适应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学校的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学校的各类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可以说,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化就是新一轮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与校本课程系列化,这体现出国家课程的统一要求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施差异。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分校前身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
2014年,按照石景山区教委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的整体部署,学校由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委托管理,两校实行“一人执两校,一体化管理”。
分校从校情出发,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为育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治理实践,打造学生喜爱、家长信任和社会认可的优质学校。
一、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学校育人导向,重构学校育人理念体系“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本质是新时期育人目标的完善与重构,其价值取向是回归人本性育人目标。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目录(地方校本教师学习内容)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目录(地方校本教师学习内容)第一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和途径(10学时)一、什么是课程资源二、为什么要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三、国家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有哪些主要政策四、地方课程和地方课程管理是一回事吗五、地方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负有哪些职责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需要教师和学生树立什么样的新理念七、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如何面对地区和学校差异八、学校需要开发的课程资源有哪些类型九、新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开发有哪些要求十、对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需要做一些什么工作十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怎样定位综合实践活动十二、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十三、校本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体制改革有什么关系十四、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十五、校本化的课程设计有什么特点案例1 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案例2 大连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试行)案例3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方法、技能类课程开发案例4 北京景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第六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10学时)一、课程评价的本质和一般框架是什么二、课程评价分为哪几种类型三、什么是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指标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应具有怎样的价值观五、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包含哪些内容六、如何评价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七、如何评价校本课程资源十、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八、如何评价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效益九、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中如何评价教师十、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应遵循哪些基奉原则十一、进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十二、如何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评价进行再评价第七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教师专业发展(10学时)一、为什么说专业人员是教师的身份特征二、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意义和挑战四、为什么自我反思与批判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五、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六、新课程改革需要中小学教师树立哪些教育新理念七、为什么说教师本身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八、教师应当具备哪些课程意识九、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新的课程能力十、教师需要具有哪些新的专业工作方式十一、教师需要改变哪些教学行为十二、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具备哪些教学能力.十三、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知识建构以及课程开发实践有何作用十四、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技能的发展有何影响十五、校本课程开发在教师角色转换上有何作用十六、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阶段是怎样的十七、影响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哪些十八、为什么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比较有效.十九、怎样建立一校为本的教研机制二十、教师行为研究如何行动案例1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案例2 从“非典”中开发课程第一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和途径一、什么是课程资源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冬奥喝彩 为健儿加油

冬奥喝彩为健儿加油作者:张硕袁萌来源:《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年第01期近期,北京景山学校举行了一场以“为冬奥喝彩为健儿加油”为主题的环保配饰节活动。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教育和公众参与处处长孙斌,东城区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段勇,东四街道副主任张庆春,东城区少先队总辅导员潘涤,北京景山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邱悦,北京景山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郑丹及副校长卢广伟等出席了活动。
本届配饰节共包含四个部分:冬奥大课堂、冰雪故事会、来自冬奥健儿的邀请和鼓励,以及合唱《你好,冬奥!》。
大队辅导员张硕老师、李慰老师分别为南北校区的同学们上了一堂丰富多彩的冬奥手工课,课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有关冬奥会主题元素的作品,还进行了冰雪运动项目大竞猜,不仅体现了同学们废旧物品再利用的绿色环保理念,还展现了景山学子的创新精神和冬奥文化素养。
此次活动与美术学科的创意课程紧密结合,将“环保变废为美”这一理念始终贯穿于学生创意制作之中。
如李昀锦同学制作的“冰立方”。
他巧用废弃的口罩盒的立方体造型及蓝颜色作为建筑要素,用月饼盒的内塑料包装的透明材质作为水立方的外围装饰,构思非常巧妙有趣。
汪梓宸同学爱好花样滑冰,给自已制作了花滑皇冠。
在创作的过程中,她利用废弃的耳机,在巧用耳機的原始造型的基础上,配以公主皇冠,从而在造型和色彩上都与冬奥元素相呼应,体现出了变废为美、物以致用的创意理念。
景山学校在小学开设的美术创意课,是美术老师独立探索、开发的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多年来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美术创意课程将“创新”作为课程设置的主旨。
教师在注重美术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发现、感受、表现它的美好之处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快乐地学习、放松地创造,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发散性思维及团结协作能力。
“一个懂得灵巧运用双手的人,一定会有灵活的脑筋。
STEM教育

STEM国内热点1.STEM教育的来源STEM 教育源于发达国家面对国际人才竞争和经济发展压力下对本国人才培养的反思。
早在1986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的《大学的科学、数学和工程教育报告》首次提出将“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教育进行整合”,这份报告提出的纲领性意见被视为STEM 教育的开端。
进入21 世纪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
2.STEM教育的概念STEM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Education)意指“科学、技术、工程学、数学教育”,其教育过程强调将原本分散的四门学科内容自然组合形成整体。
3.STEM教育的意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膨胀,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等理工学科被称为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手段,同时STEM人才关系到该国在世界经济市场中竞争力,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意识到了STEM教育的重要性,大力提高基础教育阶段STEM教育的质量,为未来在世界竞争中储备足够的专业人才一。
中国现在也处于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对于科学、数学的重视力度也在加大,基础教育阶段的技术教育主要是信息技术,工程教育几乎空白。
美国一直以来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学习的对象之一,今天的美国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很有可能便是中国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对美国课程改革新关注的焦点—STEM教育做一个全面的论述,相信对个人学术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而且还会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STEM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研究意义如下:1、我国现在正在实施全面课程改革,中小学加强数学和科学教育,我国中小学生数学成绩在世界上也排列在前位,科学、工程和技术教育也取得迅猛的发展。
但是中国的教育底子薄,即使现在迅猛发展,在世界排名中也是相对靠后的。
因此在美国轰轰烈烈进行STEM 教育改革时,其组织结构、财政投入、课程整合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从而提高中国经济和教育的竞争力,也为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

全国优秀校本课程案例
1. 浙江省某小学《探索科学》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实地探索、实验和科学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北京市某中学《社会实践与公民教育》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学生将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通过亲身经历和反思,提高自身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公民意识。
3. 上海市某高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创新项目、商业模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市场意识。
4. 广东省某小学《艺术教育与美育》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为目标,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湖北省某中学《传统文化与国学教育》课程:该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诵读古文、学习经典著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素养。
以上是全国各地的一些优秀校本课程案例,这些课程在培养学生综
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读书笔记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读书笔记关于第一章(《导言:语文科课程论》)说实话,翻开书,要先把“可读性最差”的第一章通读下来,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我偏于感性,爱把“文字要感性才好看”这句话挂在嘴边,但这些年一直从事相关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还是深知理性的不易的。
读完第一章,感受最深的就是王荣生先生的“理性”。
敏锐的洞察力和缜密深刻的思辨力简直令我折服。
语文教育研究的归属参照系的建构需要理性。
理性的建构——用韩雪屏先生的话形容,是基于“为这个领域的研究做了大量的清理和整饬工作”的基础上的“高屋建瓴的构架”。
以往,我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感知是“连成一片”的,教材问题、教法问题、研究课题……几者似乎都是同一个平面上的若干点,有些具体问题甚至纠缠在一起,无法“择”清楚。
王荣生先生对语文教育研究的归属参照系的建构思路异常清晰,他区分出语文教育研究的五种性质(类型)和七个层面(范围)(p35),并对每一种性质、每一个层面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和状态的描述。
王荣生先生归属参照系的建构,使我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坐标轴。
眼下,我似乎很可以借此给自己所做的相关语文教学的各种工作先做个定位——实际的语文教学、教研组长、景山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我这几年从事的以“景山写作学院”为基地,开展网络环境下,写作教学系统的建构与实践的课题研究,我所开设的探究式语文活动课(“关注北京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这些工作,究竟属于语文教育研究的哪种类型(性质)、隶属于哪个层面(范围)。
我需要对这些工作的性质和范围做清楚准确的界定。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使我未来的工作得以按照它隶属的类型与层面所应有的工作方法而展开。
如何给自己的工作准确定位则是后话,这需要我继续深入研读《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对这个归属参照系精确地理解并掌握。
关于第二章(《语文课程目标分析框架的破与立》)这一章读起来不算吃力。
关于这一点,我要感谢首师大的饶杰腾先生。
近几年,屡次听饶先生的讲座。
校本课程优秀案例展示

校本课程优秀案例展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面临着不断的改革。
校本课程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需求、教师特长和教育目标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更能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此次,我们就来看看校本课程优秀案例展示,了解一下校本课程的实际运用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心理健康课》。
这门课程表达了一种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环境为本的生命观,旨在培养学生全人发展的心理素养。
课程设计结合了静态教育与动态体验,在传递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体验感受生命的美好和丰盈。
例如,在教授“心情可贵” 时,老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倾听、分享、体验等方式,建立有效的沟通和情感连结;在“与困难作朋友” 一课中,老师则会安排学生参与纵向走绳活动,鼓励学生在困境中勇敢挑战,提升自信和勇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内心的修养,建立真正的心理健康观念。
其次,我们看看成都七中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在现代化大都市的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和体验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程设计中加以体现,为穿过了芸芸众生的年轻人们提供了了解中华文化的机会。
课程着力于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现实意义,提升学生的国民素质。
例如,在“礼仪” 这门课中,学生会学习到传统文化中的讲究礼仪的精神与实践,参与道家讲究的餐桌礼仪体验,了解尊老、敬师、友善的人际交往方式。
而在“华章史册” 一课中,通过游览博物馆、观赏古代书画和文物等活动,让学生直接感受文化的强大与博大精深。
通过学习弘扬传统文化,学生能够增强对自然、社会、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素质及热情鼓舞。
最后,我们看看苏州市金色阳光小学的《绘画艺教》。
绘画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在《绘画艺教》课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绘画技巧,还能够感受到画作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北京景山学校校本课程

数学、语文、英语活动课
六到八年级
环保课
高一至高二年级 一年级至高三年级
研究性学习 游 泳 课、软式排球
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时间
课题名称
年级 学 生
实验指导单位
导师
1998 年
反转录病毒总体介导的转移基 因的整合与表达检测
高二刘
欧(女)中学国研医究学所科学院基础医
刘德培
1999 年
rhIL-15基因修饰瘤配合T细 胞接种对T739荷小鼠的治疗 作用
加强教研。教研组和备课组是推进 课改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之间的研 讨和交流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 在新课改无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 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 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研究课题 进展,是实施新课改的捷径。
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依据新课程改革的 目标、课程标准及课程评价要求,进行教 学研究活动,不断进行课改理念、教学方 法、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各教 研组狠抓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 内容、定主讲),各学科教研组要制定学 科课改计划,明确作课、听课、研讨要求。 积极开展组内研究课,采取研究课的形式 进行课改研讨和交流,每位教师在组内进 行说课、评课。聘请区教研室的教研员进 行具体的指导
课改的过程,是学校领导和教师 共同参与、同步提高的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学校领导分学科、 分年级、分专题参与各教研组的 说课、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 倾听教师的意见,并运用课改的 理念,进行评析、指导,促进了 教师的发展。
(1)各位教师、各教研组对这次公开课进行及时地 总结、反思,总结经验,加强交流。
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 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 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 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 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 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 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课程改革考试卷

新课改复习试题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智力()A.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B.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D.大力培养精英人才2.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3.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①一切以学生为本②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③培养环保意识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4.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5.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课程管理权限上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7.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初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为辅导8.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C.教师与学生都是客体D.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9.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创建了()A.认知发展阶段理论B.有意义学习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信息加工理论10.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A.人自身的B.经济的C.社会的D.科学的二、多项选择题1.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包括()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C.教育要面向世界D.教育要面向未来E.党的教育方针政策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包括()A.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B.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意识C.注重以学生为本D.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E.强调三维目标的统一3.我国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调整包括()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D.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E.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是()A.多样性B.均衡性C.综合性D.选择性E.地方性5.在课程内容方面,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A.改变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B.关注学生的兴趣C.以学生以有的经验为基础D.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E.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造意识三、填空题1.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和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北京景山学校的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

北京景山学校的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编者按: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北京景山学校刚刚创立的时候,社会上对于语文课的中心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作为景山学校语文教改实验初创时期的见证人,周正逵先生曾这样回忆到:“有的主张‘以思想教育为中心’,有的主张‘以知识教育为中心’,有的主张‘以讲读为中心’,有的主张‘以阅读为中心’,有的主张‘以写作为中心’,也有的主张‘不要有中心’等等。
对以上这些看法,景山学校都曾认真研究过,实验过,比较过。
他们从自己走过的曲折发展的道路,认识到在低年级(一二年级)应该以识字教育为重点,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从三年级起,应该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这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概括了景山学校对于语文教学的一系列观点,构成了一个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语文训练体系。
我们在此摘编当时参与景山学校语文教改实验的教师所写的总结文章,以管窥景山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全貌。
至此,我们精心组织的三期有关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的回顾文章已经全部刊载完毕。
如果有老师或研究者感到意犹未尽,还想获取更详实的资料,请与我们联系。
资料一:谈谈单元写作洲练的做法和体会魏而玲教书多年,深感作文教学难度较大。
学生怕作文,不会写作文;老师在批阅作文上,花了不少精力,但收效甚微。
我在探索中觉得,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得在训练上多下功夫。
要想收到实效,就得安排一个训练计划,要有个比较科学的“序”。
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易而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回顾以往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按“单元”组织读写训练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它的好处是:第一,训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第二,读与写,讲与练,可以紧密结合;第三,集中使用教学课时,便于安排训练内容;第四,有利于学生在单元结构中主动发现规律,获得知识和技能。
下面我介绍一些单元写作训练的做法。
一、杂感类文章的单元写作训练(-)单元的缘起初中一年级重点进行了记叙文教学以后,同学们写作记叙文的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Face to Face,Eye to Eye(人面探秘)——《数字科学家》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用几 何画板对数码照片进行屏 幕测量 , 获取基 本数据; 利用E x c e l 建立数据表 , 对组 内 同学的人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过 程与方法目 标: 会借助 摄像头 收 集 视频 数 据 和分析 数 据 , 初步 学 习视 频分析法 。
情 感态度 与价 值观 目 标: 通 过寻 找
中画 “ 点” 、 “ 线” 和“ 多边 形” 的工具, 学
究报告模版, 在 以后的课程学习中, 将 逐
步 2 . 关于课程的思考 告的能力。
◇几何 画板测量功能的使用。
◇人的面部结构特 与相关知识。 ◇使用数码相机和几何 画板进 行 数字探究的过程与体验 。 ◇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的尝试。
主要是借助数码相机和几何画板软件通过寻找本班的大眼睛美女facefaceeyeeye人面探秘的主题探究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拍摄同学通过测量计算分析比较了解人体面部结构的黄金比例掌握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屏幕测量及按比例换算的方法拓展学生进行数据探究和分析的能力
t o u g a o 5 @ c h i n a i t e d u . c a f 数字社 区
F a c e t o F a c e , E y e t o E y e ( 人面探秘)
数字科学家 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毛澄洁 北京景山学校
教 材 分 析
( ( F a c e t o F a c e ,E y e t o E y e ( 人
展 学生进行数据探 究和分析的能力。 学 生 分析 学 生 在 绪 论 单 元 已经 学 习过 了 S c r a t c h 图形 化的程序 设 计语 言, 经历 了第一 单元 “ 反应 时间与 测定 ” 的探究 性 学 习, 对课 程 内容 、 形 式和学 习方法
课程与教学论第五章

狭义的校本课程开发则特指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给 学校预留出来的10%-25%的课程的开发。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学校按照自己的教育哲学 思想对学校的部分或全部课程进行不同程度或层次的开发。
☆它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从理论上确 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开拓了课程管理民主化的有效途径,为解决课程的同一 性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思路; ☆它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的模式;它也丰富了 教师的教育理论;给教师提供一种实验机会。
三、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这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 习经验、评价课程计划—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
第一,确立课程目标(三个来源、两个筛子)
三个来源: 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2、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旨在获得当代生活中可能
对教育目标有实际意义的信息 3、学科专家的建议 两个筛子: 1、教育哲学(社会和学校信奉的教育哲学) 2、学习心理学(了解本阶段学生能够达到的)
2.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五化)
校本课程开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已形成一个普遍性的潮流。
第一决策民主化 从课程管理的体制改革上来说,赋予了学校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走向
课程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学校特色化 对学校来说,学校能结合自身的教育哲学和资源开发课程,促进特色化。
二 校本课程开发
(一) 校本课程开发含义
1、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案例 2. 校本课程开发有几种途径 3、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4、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各期目录

2010年第1期(总第315期) 目 录 (2010-06-08 10:26:55)■课程改革研究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郭华 议“新鞋”、 小“老路”——《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读后感…………………韦言 课程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分析与消解……………………廖辉 ■教学理论与方法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社会学分析…………………………洪松舟,卢正芝对话与交往在教育教学中地位的厘定与反思………………………曹照洁■新基础教育研究学校管理创新:以促进学科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为旨归…………杨小微重建语文教学的过程逻辑——以“新基础教育”研究历程为例…………………………李政涛“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价值观与过程观的形成与转换…………卜玉华■中小学各科课程教材与教学回顾·总结·展望——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十年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历程…………崔峦试述语文教科书的语言规范问题——以鲁迅作品为例……………………………………………顾之川改革开放30年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思考…………………李星云关注过程的数学教学…………………………………………………顾继玲试论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张春莉英语教育中话题与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语言评测之间的关系 …………………………………………………………罗少茜,南迪 再论为交际运用英语能力及其培养途径……………………………章兼中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现存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戴建华六十年来中国的历史教科书研究……………………………………朱煜 ■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从教学工作的性质与特点看教师的“职业倦怠”………褚远辉,陈时见中小学教师专业判断力探析——以创设教学关键事件为例………………………邓妍妍,程可拉■学术动态2010年第2期(总第316期)目录(2010-06-08 10:33:41)■特稿中学历史教育:意义深远的大事……………………………………金冲及■课程研究论实验型教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策略………………………黄甫全叙事研究与案例研究的性质和应用…………………………………张肇丰条件主导模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剖析……………………………高霞探寻课程与教学的复杂关系——基于第十一届两岸三地课程理论研讨会的思考…………………………………………………………于泽元,靳玉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界定三维教学目标之探讨………………………………………盛群力,等关于学习方式类型划分的思考………………………………………陈佑清幸福课堂:意蕴、特征与建构………………………………………李明高■中小学各科课程教材与教学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行进在新农村建设的路上——李元昌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启示……………………胡晓 论写作知识呈现方式的变革…………………………………………叶黎明《兰亭集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编排变迁………………………张华娟论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情境及其作用……………………徐兆洋,李森 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宗云 试析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陈红,何妮妮 ■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道德成长:教师教育不能遗失的伦理维度…………………………唐爱民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新进展与分析……………刘建银,于兴国教育理论课教学对师范生教育理论价值判断及专业精神之影响的实证研究……………………………………耿文侠,等■研究与借鉴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设计………………………汪霞,吕林海香港高考实验评价改革:实地考察与启示……………………许雪梅,等对俄罗斯有关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丁曙美国中小学跨学科课程模式:主要类型、教师角色及其启示 …………………………………………………………林春福,杨天平■学术动态2010年第3期(总第317期) 目 录 (2010-06-08 10:54:01)■特稿谈谈数学的应用与中学数学教育……………………………………杨乐 ■教学理论与方法近二十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的历程及趋势——基于对1990—2008年《课程·教材·教法》刊发的教学论文章的分析………………………王嘉毅,杨和稳教学的探究本性及其实现策略……………………………和学新,袁树娟■中小学各科课程教材与教学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叶延武读者主体和文本主体的深度同化和调节……………………………孙绍振关于构建中国特色中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思考…………朱文芳小学英语说唱活动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陈兵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本质教育的现状与建议——基于对一线教师的调查研究……………………田春凤,郭玉英从数据驱动到概念驱动:物理问题解决方式的重要转变…………邢红军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张力分析…………………………仲小敏■人教版高中课标日语教材研究中国的日语教育与教材——学习外语,联系世界,报效祖国………………………道上尚史一套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日语教科书——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日语》……徐一平大胆改革 锐意进取——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日语》的语法体系 ………………………………………………………………彭广陆呈现过程 融汇方法——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日语》的编制创新 ………………………………………………………………唐磊 ■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教学决策水平: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志——初中教师教学决策水平实证研究…………………………黄小莲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与学科建设………………………阮成武新课程背景下老区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张雨强■研究与借鉴台湾小学《国语实验教材》特色简析………………………………郑宇 国内外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与研究述评…………………………牟金江中外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比较及启示……………………………滕云■学术动态2010年第4期(总第318期)目录(2010-06-08 11:01:19)■课程研究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行为意向的调查研究…………………………………………………………李臣之,帅飞飞性别角色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初探…………………………………高中建■教学理论与方法三维目标的知识加工与教学策略…………………………黄梅,李远蓉 教学即参与——兼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毛齐明参与式教学法在西部农村小学的应用: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 ………………………………………………赵德成,刘君,朱福建 ■中小学课程教材与教学儿童文学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意义与阅读指导……………………沈红 初中语文实验教材选文字频统计分析——兼谈我们应当怎样落实3500常用字…………………………………………吴格明,韩振,杜易帝 语文教学,坚守传统经验的实践特性………………………………杨采涓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结构研究………………杨豫晖,宋乃庆生命化英语教学模式建构的理性思考………………………………赵玉民突破“方法”的桎梏探寻“后方法”的视角——兼论后方法外语教学………………………………………于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难度定量分析——以“量子理论”为例……………………………仲扣庄,郭玉英曲阜市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胡象岭,杨昭宁,高光珍在“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教学活动中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薛静尧高考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价值评价……………………………………张亚南■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前行、攀升与飞翔——与朱永新对话教师专业发展………………………………郭利萍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结构…………………………张立忠,熊梅 学科教学知识再探三题……………………………………刘义兵,郑志辉■研究与借鉴美国近二十年高中物理教材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启示………………张恩德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地理分支标准的特点及启示………张胜前,李家清■学术动态2010年第5期(总第319期) 目 录 (2010-06-08 11:08:22)■课程研究课程要“回归生活”吗——论课程与生活的关系………………………………………张楚廷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初探——以上海市上海中学为例……………………………………唐盛昌■教学理论与方法论学习方式……………………………………………………………庞维国论有效教学的实践建构………………………………………………何善亮■中小学各科课程教材与教学谈写作课程的三大范式………………………………………………荣维东幼小衔接语文游戏教学策略探讨……………………………………金晓芳“回归传统”不是语文课的出路——兼论传统语文教育的当代转换……………………………武玉鹏“语文课程中的语言知识内容”辨正………………………………黄强军教学目标的现实失落与应有追求——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为例…………………………………许卫兵论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真实性………………………………………程晓堂“新目标”听力教学设计与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温爱英学习者自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定位——一项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王先荣,郝涂根关于教科书编写的若干论点辨析——以新课改中生物教科书为例………………………………谭永平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徐燕,等 关于提出探究问题的实证研究………………………………………罗国忠北京景山学校校本课程“小学低年级社会综合课”的研究与实践 ………………………………………………………………高颖,等 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学习认识人文地理…………………………何妮妮■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后现代知识范式下的教师解释之研究………………………………张光陆问题意识与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刘旭东■研究与借鉴《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制定的基础及蕴含的教育理念………王玉生■学术动态2010年第 6 期(总第320期) 目 录(2010-07-08 11:04:39)■特稿略谈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方法的几个原则……………………齐世荣■课程研究教师即课程:蕴涵与形式……………………………………陈丽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处理的三种途径……………朱孝平对深化中小学校本课程实践的思考………………孙曙,范 蔚 ■教学理论与方法试论教学制度的性质………………………………李德林,徐继存三种课堂范式及其特征………………………………………邵怀领思维结构与课堂教学——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胡卫平,魏运华■中小学各科课程教材与教学缺失与重构:基于标准的语文课程内容的思考——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为例…………………………周立群优化教学 提高质量——对“数学广角”教学的认识和思考………………张学杰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标教材电学教学的实施意见……………苗元秀农村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调查…………………………………………………刘健智,肖晓兰探讨“决策”教学——中学人文地理教学的一种策略……………………林培英社会大课堂课程教学活动资源开发的实践研究……………贾美华■英语教学策略研究提升英语学习成效的有效策略探析…………………………鲁子问提升英语学习成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策略探析……王春晖,夏谷鸣提升英语学习成效的课堂参与教学策略探析………………王彩琴提升英语学习成效的课堂自主学习策略探析………………张荣干■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教师假性成长及其克服:从教育行政角度的分析…………李斌辉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与结构………………………………………王沛,关文军,王 阳■研究与借鉴六十年来语文课程性质研究之回顾与反思………屠锦红,徐林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儿童文学课文论争及教科书儿童文学编选原则……………………张心科,郑国民美国生物学“5E”教学模式的内涵、实例及其本质特征…………………………………………………吴《2010年第 7 期(总第321期) 目 录(2010-07-08 11:15:18)■课程研究论教师的课程决策权力…………………………………………………丁念金论课程实施中个人知识的生成…………………………………………潘洪建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问题与对策的思考……………………关松林■教学理论与方法课堂建设:三个中心与实现策略……………………………李长吉,金楠对话教学:有待进一步澄清的几个问题………………………………周兴国■中小学各科课程教材与教学从社会热评看高考写作命题的特别规定性…………………张秋玲,尹逊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陈祥彬儿童数学学习中思维的自然结构及其正误辨别……………郜舒竹,刘莹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原则………………………………………张红 单元标题句的课程解读与拓展教学——以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为例……………………曾葡初大学新生英语语音能力及对中学阶段语音教学的启示………………王艳秋基于地域文化的体验式德育课程设计初探——“文化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新视角…………………李才俊物理内容标准与考试之间的一致性研究……………………………陈娴,等显性途径的科学本质教学探索…………………………………………季薛庆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过程的文化阐释…………………………钱旭升,童莉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袁孝亭对我国体育课程评价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江宇,周 兵■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从谋生、职业到事业:教师发展与培养的制度……………赵敏,何云霞学前教育“专升本”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秦旭芳,孙雁飞■研究与借鉴新加坡小学数学教材的发展过程、特色及启示……………沈丹丹,郭芳莉中日小学教材汉字教学内容编写之比较………………………………桑哲■学术动态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第8期(总第322期)目录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通传统 遵照国情 修正西方教育理念………………孙绍振,孙彦君■课程研究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需要检测些什么…………………夏雪梅高中后期文理分科教学的合理性辩论……………………郝文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协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王廷波,熊梅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习的实施模式分析…………………王艳玲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的过程与思考……………………脱中菲■中小学各科课程教材与教学基于语文新课程的两点哲学思考…………………………倪文锦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张传宗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李晓梅关于数学应用能力若干问题的探讨………………………孙勇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教师支持的关系…………………………………………………………朱浩亮,吴胜涛新课程中学英语“5S”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赵继光“模拟听证”在德育课程中的教育价值…………………鞠文灿高中生物理自我效能感特点——以山东省某中学高中生为例……………………胡象岭,张奎明,吴靖媛中小学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应澄清的几个问题…………………………………………………………郭声健■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从农村教师教育现状调查看地方高师课程改革…………苏春景,张济洲构建以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取向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学体系…………………………………………………………周卫勇■研究与借鉴美国教师教育实践过程性、反思性的保障及其启示——以摩斯大学梯夫特教育学院为例………………叶宝生,冯建华当代美国教学研究的发展特征及对我国教学研究的启示…………………………………………………………金建生美国外语教育培养目标剖析与启示——以AP汉语与文化课为例………………………隋桂岚美国科学探究教学的历史回顾与启示……………………严文法,李彦花■学术动态“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准备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刘涵之)/郑重声明(本刊编辑部)2010年第9期(总第323期)目录■特稿历史教材编写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新中国历史教材建设系列谈(一)……………………………………新中国历史教材建设史编写组■课程研究实事求是地评价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廖哲勋课程中介组织:内涵、功能与规范……………………………代建军■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的实践变革与理论重建:30年再回首………………… 杨小微教学论学科的二重性及其规约…………………………………徐继存■中小学各科课程教材与教学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反思………王本华北京景山学校小学语文教材编写50年述评…………………田本娜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的词汇处理………………………………莫修云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王林高中新课标函数与微积分有关内容的处理研究………………俞求是60年来数学双基教学研究反思………………………………严家丽,王光明小学英语学业评价标准编制中的话题研究……………………郝建平“体裁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梁文花,康淑敏中学物理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的研制……………………………孙新,彭征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特点研究………………………………杜秀芳,高艳■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学前教师教育(专科)专业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陈幸军试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与发展走向…………于海波■研究与借鉴我国台湾地区“评量人才养成工作坊”及其启示……………张雨强,张志红新西兰教师专业标准运动及其启示……………………………柳国辉■学术动态黄济先生九十华诞庆典暨教育学科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刘捷,石筠弢)/“读经典学作文”课题研讨在武汉举行(涂明)/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第14届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石筠弢)/“中国教育哲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专题会议召开(涵之)/2010年第10期(总第324期)目录■课程研究深化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课题组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科书——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撰出版的教科书研究………………………吴小鸥,石鸥■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师应用教学理论的误区与出路…………………………………………………杜海平,周建平农村中小学生的学习投入、心理感受与学业成绩…………………………………………赵明仁■中小学课程教材与教学审理我国百年语文课程的语用知识 ………………………………………………………韩雪屏语文教学与语言体验………………………………………………………………王诗客,王尚文数学概念的认识及其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 ………………………………………………徐文彬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实验与思考 ……………………………………………………李善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探究 ……………………………………………………………仲秀英论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过程设计 ……………………………………………………………王笃勤核心词汇与教材编写 ………………………………………………………………………熊金霞高中生英语写作的问题与对策——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曹敏五十年来历史教材建设的心得与反思——新中国历史教材建设系列谈(二)……………………新中国历史教材建设史编写组基础教育课程中遗传学核心概念内容和呈现方式的研究………………………张颖之,刘恩山■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郑燕林,李卢一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探索教师研修的新途径——以北京市西城区“课例研究”研修项目为例……………………………………………齐渝华,刘悦,张汉林,张旌,周甜■研究与借鉴美国科学教育研究新动向及启示——以“学习进程”促进课程、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韦斯林,贾远娥日本新订世界历史学习指导要领的基本特征……………………………………赵亚夫■学术动态人教社参加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李长春等领导同志视察人教社展台/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在西宁召开(李洁)/ 2010年全国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李洁)2010年第11期(总第325期)目录■课程研究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的建设:历程与建议………………………………………………杨宝山学前课程创生之特征透视………………………………………………………………向海英■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文化自觉:内涵阐释、意义探寻及实践路………………………………………晋银峰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探析…………………………………………………………吴钢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基本问题………………………………盖立春,郑长龙■中小学课程教材与教学论“三老”语文工具观…………………………………………………………………庄文中新课程背景下吉林省初中数学教育质量与反思………………………………………崔安玲关于“解决问题”学与教三个问题的审视与阐释……………………………………朱凯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的认识………………………………………………………李光树“全环境”取向与中国基础英语教学…………………………………………………徐浩教师话语与英语课程理念关系的个案研究……………………………………………严敏芬“五维一体”关键词图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用……………………………祝继东历史概念的教学理解——一以“新中国外交”为例……………………………………………………方美玲高中物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生命价值的缺失与重构策略 ……………………… 程琳基于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两种教师培训课程对比研究………………………………………………………………………………毕晓白,杨梅玲以儿童为中心培育音乐性的童年——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第14届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杨彦捷中国动作发展研究的历史沿革及其对体育课程教材建设的价值……………………耿培新■研究与借鉴香港会考综合卷:以综合能力考核为导向……………………………………岑绍基,张燕华日本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及其启示…………………………………………………………吴林美国高中主流《生物》教材的概念教学——以“分子与细胞”内容为例……………………………………………………李高峰爱尔兰初中科学课程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陈娴,马宏佳■学术动态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初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第8届学术年会召开(闻默)/第四届学校改进与伙伴协作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吴钰)“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中日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师范大学举行(刘捷)2010年第12期(总第326期)目录■课程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十年课改”的反思……………………………………………………张荣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李涛■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生成的解释学解读与反思………………………………………………张家军,杨浩强教学辅助·教学监控·教学领导——学校教学管理形态的多维比较及启示………………………………………陈红燕■中小学课程教材与教学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讨论………………………………………………吴忠豪,汤振纲读书:回归语文教育的原点……………………………………………………………王鹏伟从数学哲学到数学教育——数学观的现代演变及其含义……………………………………………郑毓信,肖红 数学活动经验的教科书实施………………………………………………………………章飞数学素养研究综述………………………………………………………………………胡典顺重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目标……………………………………………………………龚亚夫英语学科作文分析式评分量规及其研制…………………………罗晓杰,曾家延,董方圆基于语料库的中小学英语课堂语言衔接情况研究……………………………………韩美竹从隐性到显性: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李正福,李春密,邢红军历史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一读20世纪初美国约翰生·亨利《历史教学法》札记………………………朱煜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段玉山,陈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高校与基础教育教师合作行动研究的实践探索………………………………………………………………………王蔷,张文华,林周婧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河北师范大学“顶岗支教”的调查与分析……………………………………………………河北师范大学“顶岗支教”课题研究组教师教学信念的检视与反思——以小学数学教师为例…………………………………………………………杨豫晖■学术动态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年会在武汉召开(陈兵,启迪)/教师教育高层论坛在河北师大举办(刘捷)/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三届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南京召开(丹兰)/纪念人教版《教育学》(王道俊领衔主编)首版发行30周年暨教育学教材建设研讨会召开(韩华球)/2010年北京“两岸四地中学地理教学研讨会”召开(李洁)/本刊与读者作者交流研讨会侧记(吴钰)2011年第1期(总第327期)目录■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六十周年特稿继承传统 开创未来 科学推进主流教材建设——在人教社成立60周年社史展剪彩仪式上的讲话……………………………李志军引领新中国教材发展 编写新世纪主流教材——人教社60年教材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徐岩人民教育出版社迎来六十华诞………………………………………………………本刊记者■教育学研究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方式问题初探——兼谈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某些认识……………………………………………王道俊教育学教材编写的思考…………………………………………………………………郭文安■课程与教学研究新世纪课程改革十年:趋向与愿景——第七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综述……………………………………………刘启迪中国本土教学思想与当代教学改革——第十二届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综述…………………………李如密,齐军■新中国教材建设研究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制的基本理论问题刍议……………………………………………赵占良语文教材改革任重道远…………………………………………………………………周正逵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刘道义,龚亚夫,张献臣■中小学各科课程与教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温儒敏小学生习作用字情况调查…………………………………………………………李玲莉,刘华对数学情境及其性质、作用的探讨……………………………………曹新,纪雪颖,张永雪中国基础英语教学:在反思中前行………………………………………………………张志远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呈现方式与教学效率的相关性…………………卢晓旭,赵媛,朱慧,陈磊■研究与借鉴中美小学数学课程“图形的认识”的比较研究…………………………………………王永春■学术动态人教社举办“中小学教材建设与改革学术论坛”(柯岩)/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召开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刘捷)/“2010年全国教师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年会暨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海口召开(张志坤)■编读往来读者、作者问卷调查反馈/“我和《课程·教材·教法》”征文启事/投稿电子信箱变更通知2011年第2期(总第328期)目录■课程研究。
科幻作品遇见科技教育: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科学的翅膀

架必须符合科学原理的体现。
第三,一般情况下,科幻作品的表现形式通常是文学或影视,不仅体现了科学性,更体现了文学性。
以科幻作品为主题设计的STEAM或创客课程不仅具备同类课程的特点,并且在人文方面的特色比一般课程更为突出。
在“未来的海上城市”教研活动中,有教师提出设计了“竞选海上城市市长”活动,学生要描绘未来城市的生活方式,并向全班同学演讲,这正是能够将科学性和文学性结合的地方。
巴林右旗大板蒙古族实验小学的特古斯老师将这种方法运用于课程活动之中。
活动分为3节课进行。
第1节课,教师以“假如世界变成水我们怎么生活”的问题思考引入未来的海上城市话题,通过讨论的方式学生认识设计一个城市需要什么。
第2节课,老师提出竞选海上市长的活动,这既是对第1节课的学习总结,也是对第3节课模型制作的准备。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描述了未来海上城市的生活方式,市民们怎样进行日常生活,怎样饮用干净的水,怎样处理生活垃圾等,而最吸引我的是学生关于未来海上城市获取食物的方法,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游牧方式养殖食物,每过一段时间更换不同的食物养殖基地,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这个想法很有蒙古族特色,很能体现草原民族的智慧。
与现实生活结合,符合基本科学原理的大框架,科学性与文学性融合,这正是我在“未来的海上城市”云教研活动结束后的一点粗浅的总结。
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够将科幻作品和科技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幻想中得到科学的启发。
海上城市绿色农场(图片来源:王奇尔)
竞选海上城市市长(图片来源:特古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课程改革本着因人因课制宜的原则, 突破原课堂、课程和课时的限制,
建立师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
7.课程改革发扬民主、实事求是、立 足改革,以求发展。
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 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 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 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 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 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 的特点和需要;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和教材是
我校课程改革的基础。我们根据学生身 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对课程 结构进行九年一贯统筹安排,重新调整 课程计划和结构,落实中小衔接问题, 保证不同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材、教学 的衔接,以及各科课程、教材和教学的 前后连贯。并对不同学科采取不同分段 落实。
遵循“三个面向”的精神,以国 家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我校教育资 源优势,开始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 文、数学教材。我们的目标是编写出 一套能够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 紧密联系学校和学生实际的能促进少 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能培养学生思 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 高学生语文、数学素养的教材。
何维
2002 年
北京城区湖河水华大爆发的调 查研究
高二
王博雅 等人
北师大生命科学院
2003 仿声六足机器人
高三 陈晓霁 北师大
周云龙 白明
培养特长学生的措施 (1)聘请大学教授、特级教师来我校任教。 (2)建立导师制,开放学校实验室。 (3)重点基础学科实行分层教学。 (4)完善奖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
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 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 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 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 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 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 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国家课程校本化与
优化的研究与试验
学校和教师通过调整课程计划和结 构、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 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 个性化的再加工、再创造,使课程 结构更符合学生个性、学校和社会 的特点和需要
拓宽类选修课
对象是那些对某一学科知识有兴趣的 学生,通过介绍一些新的科学理论, 扩大学生视野,可以促进他的能力进 一步发展。科目有西方戏剧欣赏、现 代诗歌欣赏、英语视听课、数学建模、 电子技术、国际热点问题、时政风云、 关注老北京、植物组织培养、领土与 国力、基因奥秘、天文知识讲座、古 代建筑、机器人、戏剧欣赏、环境保 护、心理常识与健康教育、礼仪常识
高二杨 荣(女)中学国研医究学所科学院基础医
何维
1999 年
身体脂肪电子测定和中学生体 脂的调查分析
高二
刁玉鹤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 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室
鲁勇军
2000 年
青嵩外植体的离体培养
高二 李姜潇川(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刘彦 许祥明
2001 年
以浮游植物对北京城区主要湖 泊水质状况的分析评价
选修课设置的原则
(1)发挥教师特长,体现教师主导 (2)发展学生特长,体现学生主体 (3)尊重学生意愿,促进个性发展
提高类选修课
对象是成绩优秀,兴趣和特长比较 定型并希望在某一学科有所特长和 进一步发展的学生。其目的是培养 竞赛型人才,提高他们的才能。这 类课程有:数学竞赛专题、物理竞 赛专题、化学竞赛专题、生物专题 及外语专题
高二
许涤沙等 北师大生命科学院
周云龙
200
廖晶等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 所
白硕
2001 在Linux系统下完成C语言网 年 络安全方面的程序
高一
聂矿等
中国科学院智能物理研 究所
许榕生
2002 小鼠胸腺萎缩相关新基因IHI 年 功能的初步研究
高二
边 和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景山学校 校本课程开发与课改管理
北京景山学校
陈瑞群
北京景山学校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 北京市1960年创办的一所专门进行城市 中小学一贯制教育改革的试验学校。
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一) 改革目标:以“三个面向”为指 针,构建北京景山学校新的课程体系, 即优化基础学科课程,加强实践活动 课程,开发校园环境课程,改变传统 的单一的学科课程体系,确立“以学 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和“全面发展打 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材”的办学宗旨, 对我校的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
初中劳技课程设置
科目 年级
每周两节
每周两节 每周两节 每周两节
六年级 科技小制作 木工技术
七年级 八年级
编织技术 摄影技术 制图 电子技术 机械维修 电脑应用 陶器制作
九年级 职业指导
我们的目标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完善课程选修 制理论,构建我校规范化的选修课 框架体系;
建设一批相应的选修课教材;
培养出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 师队伍,从而为课程改革的发展提 供宝贵的规律性经验。
科学 、社会综合课
科学课
社会课
开设年级
1 — 2年级
1—2年级
课程组成
自然、劳技
品德、社会生活常识
自我认识、自我教育、
动物、植物、人文、声、祖国传统文化、心理教
教材内容 光、电和衣、食、住、 育、思维训练、生活实
行 方面的内容
践、社会自然与自我的
整合
小班教学、课堂游戏、 分组活动、小组讨论、 情境教学、角色扮演,
(二)改革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 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
2.开足、开齐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 中规定的课程。不以升学考试科目为 唯一目标,不随意删减非考试科目。
3.优化基础工具学科,增加选修课程, 创造条件开发环境课程,体现课程的 综合性和实践性。
4.适当减少门类,综合相关学科,体 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处理好继承、借 鉴与创新的关系。
数学、语文、英语活动课
六到八年级
环保课
高一至高二年级 一年级至高三年级
研究性学习 游 泳 课、软式排球
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时间
课题名称
年级 学 生
实验指导单位
导师
1998 年
反转录病毒总体介导的转移基 因的整合与表达检测
高二刘
欧(女)中学国研医究学所科学院基础医
刘德培
1999 年
rhIL-15基因修饰瘤配合T细 胞接种对T739荷小鼠的治疗 作用
教学方法 室外活动、试验自主设 游戏、小品、表演、配
计、方案评估、试验成 音
果展示
校本课程系列化的研究与实验
必修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 选修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必修类校本课程
年级
学科
一、二年级
科学课、社会课
四年 级
书法课
五年 级
艺术创意课
四到六年级
形体课
六年级
生活技能课
七 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