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论文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与进展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to
the level of fibrinogen,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g/L
groups:≤3
rate
g/L
group and>3
group,logistic regression shows
that the
of>3 g/L group was 2.1 6.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冈素分析及与进展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中文提要
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性脑梗死;内.中膜厚度
第二部分 脑梗死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梗死面积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g)与颈动 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和梗死面积的关系及各危险因素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 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508例,包括较大面积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 死。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总动脉(common CCA)、颈内动脉(Internal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progre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The severity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may be
a
risk predictor in
area
of cerebraI infarction
Obj 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所得数据均采用 S P : 检验 。
2 结果
2 . 1 颈动脉彩 色多普勒超声检 查结果 对观察组 5 O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 多普 勒超声检查 .
发现有 4 3 例患者属 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检查率 为 8 6 %: 对 于复发性脑 梗死颈 动脉患者发 生颈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 情况 . 所
者进行彩 色多普 勒超声检 查 图像 显示 缺损面 积超过 1 0 mm等
到 的相关资料 ,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料
等, 该院将其并入颈 动脉斑块判断标准。 1 . 5 管腔狭 窄判断标准 轻度 : 患者颈动脉 直径狭窄率低 于 3 0 %: 中度 : 患者颈 动脉 直径狭窄率在 3 0 %~ 7 0 %; 重度 : 患者颈 动脉 直径狭窄率在 7 0 %~ 1 0 0 %; 闭塞 : 患者颈动脉无任何血流信号 。( 狭窄率 : 血 管最狭窄
颈动 脉粥样硬 化其 实就 是全 身性动 脉硬 化 的部 分表 现 形 式 ,而造成 血管狭 窄的主要原 因属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且也 是 导致 患者出现血性脑血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 了研究探 讨颈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 因素 ,该研究选取该 院在 2 0 0 9
年 3月一2 0 1 2年 1 0月收治 的 5 0例脑梗 死患者 和 5 O例非 脑梗
1 . 4 颈 动 脉 斑 块 的 判 断 标 准
死 患者作 为研 究对象 .所有患者都 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 有准 则, 对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观察两组 患者 颈动
脉 粥样 硬化斑块 的回声轻度 , 发生部分 以及数 目. 分析研究 所得
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a d1. % ( n 6 3 P<0 O )1 5±0 4 )m n l u cr( . 4±0 1 ) fm rl . 1 . a i a e it — da hc es I od ty m k (. . 2 m adpa esoe 2 7 q . 5 ,e oa
[ s at bet eT vla erl i si fcrt , m rl t rslrs n s ea df t swt eerl na t n Abt c]O jci :oea t t eao hpo a i f oa a eoc oi adi l e c r i crba if ci . r v ueh tn od e h e s tr t a o h r o
t gy e i e l w d n i i o r ti h g e st i o r t i f r o e u i cd wee e au t d a d c mp r d w t h s f 1 4 r lc rd ,o e st lp p oe n, ih d n i l p o en, b i g n, rc a i r v l ae , n o a e i to e o 0 i y y p i n h
水平均 高于对 照组( 0 0 P< . 1 。 结论 : P< .5~ 0 0 ) 高脂血症 、 高尿酸血症 、 颈动脉斑 块及 股动脉斑块是脑梗死 的危 险 因素 ; 通过 检查血脂 、 血尿酸 、 颈动脉斑块 、 股动脉斑块 可早期 预防脑梗死 , 降低脑梗死 的患病 率及 致残率。 [ 关键词 ]脑梗死 ; 颈动脉 ; 股动 脉 ; 内中膜厚度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 3 3 4 .3 [ 文献标识码]A
蚌埠医学院学报 1年 】 旌 鲞箜 塑 2 _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互关系的临床研究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互关系的临床研究罗丽敏【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形成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132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形成的相互关系.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存在同侧相关性,软斑、混合斑的病人脑梗死的发生率较硬斑的病人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多,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性状与脑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4)012【总页数】3页(P951-953)【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脑梗死;颈动脉【作者】罗丽敏【作者单位】厦门第三医院超声诊断科,福建,厦门,36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尤其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一直为临床所关注,我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组132例均为我院自2005年10月~2009年12月的住院患者,男93例,女39例,年龄47~91岁,平均(69.37±8.53)岁,脑梗死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制定的诊断标准:①突然发病的中老年人,多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
② 部分发病前有TIA史。
③在安静休息时发病,症状逐渐加重,发病时神志清醒,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
④头颅CT或MRI发现梗死灶或排除出血性脑卒中和炎症性疾病。
1.2 仪器与方法使用Philips-iu22及Ge-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诊断仪,探头频率5.0~17.0MHz。
患者取仰卧位,最大限度暴露颈部。
以二维超声自颈动脉起始部向头侧、沿胸锁乳突肌外缘颈动脉长轴作纵向或横向扫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近心端、主干、分叉处、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预后 , 但我们可 以确定的是 , 心源性 昏迷 、 脑 出血 、 脑梗死 、 有 机磷农 药中毒等疾病 的预后较差 , 这一点对指导 日后 临床工
劲动脉无斑块患者 1 7例。血生化检 查提 示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总胆 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 白和纤维蛋 白原与稳定性斑 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不稳 定组 高血压病 、 糖 尿病患者的 比例和 空腹 血糖水平均 明显 高于稳定组 ( P< 0 . 0 5 ) , 而两组冠心病、 吸烟 的比例 和血 脂水平的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 颈动脉 粥样硬化 与脑梗 死有 密切相 关性 , 对合
牡丹江 医学 院学报 2 0 1 3 年 第 3 4 卷 第 5 期 J O U R N A L O F MUD A N ] f I AN G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3 4 N O . 5 2 0 1 3
3 讨
论
[ J ] . 中华全科医学 , 2 0 1 2 , 1 0 ( 1 0 ) : 1 6 3 3 , 1 6 4 7 .
诱 发急诊 内科昏迷的疾病较 多 , 本研究中 2 5 5例急诊 内
科 昏迷 患者可见病因 l 9种 , 此外还 有其 他病 因如一氧 化碳
3 殷显德 , 王海峰.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对急性重度 酒精中毒患者 的 临床作用观察 [ J ] . 中国医药导刊 , 2 0 1 3 , ( 2 ) . 3 1 8 . 4 吴庆华.1 2 7例 急诊 内科 昏迷病 人 病 因及 预后 影 响 因素 分 析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脑梗 死住 院并 行颈动脉 C A检查 的 6 例 患者 , 中 T 7 其
男3 8例 , 2 女 9例 , 年龄 5 ~ 3 , 均 7 岁 。 18 岁 平 1 有高血 为最 狭窄处 的残腔 面积 , N为狭窄段 远端 正常管 腔 A 压4 9例 , 心病 3 冠 2例 。 高脂 血 症 2 0例 , 尿 病 1 的面 积 。轻 度 :— 9 ; 糖 2 0 2 % 中度 :0 6 %; 度 :0 3 %~ 9 重 7 %~ 例 。所 有病例均行 C T或 MR 检查 证实有脑梗死 。 I 9 % ; 塞 :0 %。 9 闭 10 收 集 同期 因 其他 原 因进 行 颈动 脉 C A检 查 的 1 . 壁显示 情况 动脉粥 样斑 块 的分 布 、形 态 、 T . 2管 3
切 除术 试验 组 ( A C T 的标 准判 断 颈 动脉 的狭 窄 N SE ) 程度 : 根据 三维 图像 显示 的颈 动脉狭 窄处 . 选取相 应
的原 始轴位 扫描 图像 , 量狭 窄残腔 面积 . 测 应用 以下 公式 计算 狭窄程 度 :狭 窄率= 1 A , N) l o A (一 SA × 0 %, S
寻找 斑 块 。 据病 变 的 特点 行 2 3 根 D、D处 理 , 讨 斑 块 的分 布 、 态 、 化 、 疡 、 窄 程 度 等规 律 , 找斑 块 风 险 性 的 评 价指 探 形 钙 溃 狭 寻 标, 狭窄 程 度 判 断采 用 N S E A C T标 准 。结 果 10例 中 , 死 组 6 5 梗 7例 , 照组 8 例 。梗 死 组发 现 斑 块 5 对 3 6例 , 斑块 数 目 19 8 个 , 于颈 动 脉 分 叉处 17个 , 位 0 分叉 段 以外 8 2个 ; 钙化 斑 块 l7 , 斑 块 5 l个 软 9个 , 规 则 斑 和 溃疡 斑 块 1 不 3个 ; 、 、 度 轻 中 重 狭 窄 分 别 为 7 .%、79 、. 对 照组 斑 块 2 31 1. 89 % %。 8例 , 斑块 数 目 6 个 , 于 颈 动脉 分 叉 处 3 个 , 叉段 以外 2 1 位 7 分 4个 ; 化斑 块 钙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
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颈动脉狭窄进行分度并对比分析。
结果:脑梗死组60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53例,占88.3%;对照组60例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6例,占26.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颈动脉狭窄程度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脑梗死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n the different degree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s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60 cases of healthy patients as control group. They all were performed by carotid ultrasonography, and the degree of carotid artery narrow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group,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accounted for 88.3% of 53 cases in 6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16 cases of 60 cases accounted for 26.7%,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 (P<0.05). On the degree of carotid artery narrow,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groups of carotid artery narrow patients (P<0.05). Conclusion: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it is close that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nd form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Key words]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erebral infarction; Carotid artery narrow動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有脂质、复合糖类积聚和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继发性病变尚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则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1]。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

1 杜继臣 , 杨旭 , 蒲传 强 , 缺 血性脑血 管病 等. 患者颈动脉颅外段 动脉粥样 硬化 的临 床特
征 . 床 神 经 病 学 杂 志 ,0 7,0: — . 临 20 2 1 4
2
梗死组 较对照组 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 .7 , 0 0 ) t 3 2 5 P< . 5 。
6 8 3岁 。脑 梗 死 组 与 对 照 组 在 年 龄 、 3± .
两组斑 块总积分 比较 : 梗死组斑块 总
积分 06 . 1±0 1 , 照 组 0 1 -. 4脑 .4 对 .2400
合考 虑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的性 质 及
硬 化程 度 , 早期 预 防脑 血管 疾 病 的严 对
颈动 脉 粥样 硬 化 致 颈 动 脉 狭 窄 继 发 远 端血 流 量减 少 , 引起 短 暂性 脑 缺 血频 可
颈 动 脉 粥样 硬 化
脑 梗 死
d i1 . 9 9j i n 0 7 —6 4 . 00 o:0 36 /. s .10 s 1x 2 1 .
两组间颈动脉 内 一中膜厚度检测值 比
资 料 与 方 法
较: 脑梗死组颈动脉 内 一中膜厚度检测值为
09 o3r a对 照 组 为 06 Q 1m 脑 .54 .8 m , - r .74 m, - 3
20 0 7年 1月 一 0 7年 6月 收 治 急 性 20
脑 梗 死 患 者 8 例 。 其 中 男 6 例 8 5 ( 39 ) 女 2 7 . % , 3例 ( 6 1 ; 龄 4 2 . %) 年 3~
者 即使在药物 的干预下 , 脑卒 中的发生 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根据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相关因素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
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50例(其中非进展性126例,进展性24例),非脑血管病患者46例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结果:各组动脉狭窄比例明显不同(p005)。
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与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等因素有关,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引发短血性脑血管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相关因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03
脑硬死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均可通过一定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
本文通过颈动
脉超声检查,分析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
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收治脑梗死患者15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和mri证实。
其中非进展性126例,男84例,女42例,年龄25~85岁,平均6245±1028岁;进展性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30~84岁,平均6140±1058岁。
对照组为同期非脑血管病患者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34~86岁,平均6425±1048岁。
方法:⑴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常规检查患者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椎动脉、颈动脉
粥样斑块诊断基础[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21mm,并且局部向管腔突出,根据超声特点检测患者斑块类型:①不稳定斑块;
②稳定斑块。
⑵其他因素检查:生化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患者第2天空腹抽血,检测血脂(tg、tc、hcl—c、ldl—c)血糖、肝生化等。
入院每天常规检查,测血压、测空腹血糖肝生化及血脂情况,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为常用标准,吸烟史
判断标准为每天吸烟支数20支,吸烟年数超过5年为阳性。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近似正态分布数表示方法为(x±s),计算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工具进行分析。
结果
临床实验结果:在进展性脑梗死组中875%被检出存在硬化斑块,708%被检出存在软斑;非进展性脑梗死组中,786%被检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87%被检出存在软斑;统计分析表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50%是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液动力学障碍,当狭窄>70%时容易引发低灌损伤—分水岭梗死,重度动脉狭窄是诱发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3]。
上述分析表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冠心病等因素,是诱发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可以将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粥样硬化性质(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作为评价患者是否容易产生脑梗死,或者脑梗死后病情严重
程度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群,要做到及早干预,及时治疗,控制好危险因素,预防中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宏利,攀乐升,沈扬,等.颈动脉硬化病与高同半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4):258—261.
2唐骏.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联度分析[j].亚太传统医
药,2011,7(5):63—65.
3杨筠,刘骅,刘沁,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j].华西医学,2010,25(3):51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