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阶级斗争的理论认识之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无限发展变化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坚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认识事物的基本工具,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辩证的全面的认识,才能找到改造事物的途径和方法。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过程,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驱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我们正确的改造社会的方向和路径。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之处在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方法论,而历史唯物主义则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运动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事物的矛盾运动,历史唯物主义则告诉我们如何理解和改造社会历史。

这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

只有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九个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含义;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2.否定之否定原理;1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14.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15.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16.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17.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9.人的价值原理.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革命本性及其现实意义一、思辨的、直观的和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纳入哲学并使之成为核心概念,不是马克思的创造。

在马克思以前,康德、费希特,以至青年黑格尔派的契希考夫斯基、赫斯等,都已这样做了。

但是,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他们所讲的实践和马克思讲的并不是一回事。

说到底,他们都在精神范围建构实践,把实践归结为意志的活动。

这种唯心主义实践观,已为大家所熟知。

但是,还有一种实践观,它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却似乎也很难归入唯心主义实践观一类。

比如费尔巴哈,他把实践理解为纯功利的行为,是琐碎的生活和利己活动,其典型形式,就是“卑污的犹太人的赚钱活动”。

费尔巴哈的实践观,实际上是一种直观的实践观。

他把当下的实践形式,即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视为实践的总体。

因此,他认为实践在本质上是排斥理论的。

为了维护理论的权威,更为了其人道主义理想,费尔巴哈断然把实践排除在哲学的视野之外。

他的这种理论失误,人们通常只将其归结为对实践的偏见,即对实践作了价值上的否定判断;而对他的直观的实践观本身则并不注意。

这样,当此种实践观改换面目出现时,就甚至可能会大受欢迎。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基本的理论体系,它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知识点对于参加考试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知识点,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详细解释和阐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其基础理论,强调对世界的观察和分析应当从整体和相互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相互矛盾的力量推动而产生的。

2.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唯物史观,即历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的变革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历史的发展是朝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方向进行的。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和理论1.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和资本家之间存在剥削关系,雇佣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身所得的工资,这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分化。

2.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模式。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劳动者按照劳动付出和贡献分配收入。

共产主义是最终的理想社会,实现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财富的普遍共享。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应用1. 政治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培养事业单位人员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

通过系统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可以提高人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理解。

2. 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辩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它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哲学体系,其基本原理概论必然以哲学基础为根本,下面我们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出发,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社会发展的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

这一思想从根本上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原理提供了哲学基础。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具有矛盾的整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基础。

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现象,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经济学内容提供了根本依据。

四、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和群众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之一。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被充分肯定,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基础。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和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这些哲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原理提供了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其科学性和实践性,并且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于指导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哲基本原理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所包含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

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马哲基本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世界的辩证认识,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统一整体,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第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马哲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哲基本原理,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哲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念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念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念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念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考生们常常混淆这几个概念。

概念的辨别分析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对政治的复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念解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是对世界本原的一种回答,也就是回答世界是物质还是意识的,属于世界观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和以往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一样,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不同之处,一方面就在于对于物质的理解不同;另一方面,它强调"辩证"。

辩证,即全面地、发展地、联系地、矛盾地看问题。

与"辩证"相对立的概念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即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不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且还认为意识对物质就有反作用。

而以往的旧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忽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论包括五大观,即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总之,唯物论或唯物主义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他的独到之处就是在唯物论前加了"辩证"两个字。

二、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世界存在的状态问题,也就是回答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还静止孤立的。

前者就是辩证的观点,后者则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方法论。

显然,马克思坚持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个联系、发展的世界。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辩证法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只不过在马克思之前的辩证法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只承认意识形态上的辩证关系。

而马克思的辩证法走的是唯物主义的道路。

唯物辩证法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五大范畴这三大部分内容。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中西哲学史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哲学体系,是对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劳动价值论等内容。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它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物质的发展,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在唯物史观中,历史被看作是一种物质实践的过程,人类社会通过不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本身而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都是由于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而推动的。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统一和超越来实现的。

在辩证法中,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对立的两个方面,通过斗争解决矛盾,并实现新的统一和发展。

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这导致了阶级斗争的产生。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所必然引发的,通过阶级斗争的胜利,新的阶级将取代旧的阶级,社会将向着更高阶段发展。

四、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学基础。

它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价值是通过劳动的时间来衡量的。

劳动价值论从劳动的角度分析商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者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和劳动价值论等。

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 经典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 经典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1、什么就是哲学?(定义)[P5-7](1)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就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就是人类对自然、社会与思维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与反思的一门学问。

2、生活处处有哲学[P2-5](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真正的来源)(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

(实际指产生的途径)(3)、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总就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就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的任务与功能,也可参阅P25理论评析)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P5-6](1)区别: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瞧法与根本观点。

方法论就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联系: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7-8](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就是自然、社会与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与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与特性进行新的概括与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与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就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③具体科学与哲学都根源于客观世界与社会实践。

5、[典型例题]辩析:哲学就是“科学的科学”。

回答:(1)哲学与具体科学同源于社会实践。

哲学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它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科学研究活动都就是自觉与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2)哲学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具体科学就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3)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瞧法都就是错误的,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而成为所谓的“科学的科学”的瞧法也就是错误的、有害的。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其形成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这一重要的思想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思想,它认为世界的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斗争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产生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由物质生活条件和阶级斗争相互作用而推动的过程。

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客观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包括实践性原则和辩证唯物主义研究方法。

实践性原则是指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通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实践活动来认识世界的过程,马克思主义通过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创新。

辩证唯物主义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包括对矛盾的分析、事物发展的辨证法、实践与认识的统一等。

通过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纠正了以前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符合实际的科学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在当代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历史的规律,推动社会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研究和实践改造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4、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6、矛盾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7、矛盾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8、度: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9、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10、认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1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13、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4、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社会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15、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16、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17、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8、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19、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20、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重要内容。


两个理论基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哲学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一。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
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辩证统一和矛盾运动。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量变质变、同一斗争等基本原理。

通过辩证法的运用,可以把握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认识到事物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现象及其演变过程。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强
调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现象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变革的动力,揭示社会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和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各种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事物的辩证观察和历史的唯物解释,强调社
会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揭示。

通过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深入分析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演化过程,为实践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两个基本理论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分析社会现象和指导社会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在深化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推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础概念知识总结名词解释(1)

马克思主义基础概念知识总结名词解释(1)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各门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理论体系。

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4λocopua/philosophia,意为“爱智慧”。

近代日本学者西周将其翻译为“哲学”,后传到中国。

哲学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是世界上三大主要的传统哲学。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传统哲学,经历了先秦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重要阶段,产生了儒、道、释,即以孔孟哲学为代表的儒家哲学、以老庄哲学为主要标志的道家哲学、中国化了的佛教哲学三大派哲学。

“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致思路径、“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阴阳相生的辩证法传统、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等中国哲学独具的精神传统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哲学源于古希腊。

古希腊把探讨事物、现象背后的原因的学问称为哲学,具有古代西方哲学知识总汇的性质。

其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欧洲中世纪哲学是一种与宗教相结合的经院哲学。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近代西方哲学,主要有大陆唯理论哲学、英国经验论哲学、法国启蒙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建立了以客观唯心主义为基本特征的辩证哲学体系,成为这个时期的哲学高峰。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突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哲学发展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发展的基础上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由于对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中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凡是主张物质是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断言精神、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体系。

它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造性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理论基础,它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变革的客观性,强调社会历史的阶级性和斗争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生命个体。

人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解放是人类历史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的目标。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是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

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社会矛盾的历史解决,是社会制度的历史更替,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飞跃。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历史终极目标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

社会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和共产主义新生活的历史目标。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考研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考研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考研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考研中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应对考试。

一、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世界观。

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史观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强调了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驱动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物质世界的矛盾、发展和运动性质,并提出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则将辩证唯物主义应用到社会历史领域,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三、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认识方式,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处理问题和进行认识的方法和原则,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基本方法。

四、实践和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认识是实践的反映和指导。

实践和认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五、阶级斗争和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发展的约束和制约因素。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初期阶段,具有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两大特点。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理想和社会制度目标,以消除剥削、创造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

七、国家和民主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国家存在的目的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实现阶级利益。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民民主,主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决定者,发展人民民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八、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和丰富多彩的人类生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方法论等问题的理论体系。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出发,对其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见解,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没有任何超自然存在的东西,人的意识是物质生活的反映。

在物质世界中,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的现象,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来源。

辩证法是研究这些相互矛盾的法则和发展的规律,是解析矛盾和发现矛盾的方法,因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发展和解决的历史过程。

在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级的社会形态,其特点是实现物质生产和人的自由发展的完全统一。

四、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基础是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对立的,因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在所有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着阶级斗争,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尤为激烈。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改变社会的主力军,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实现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尊严。

五、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是不能忽视的,实践是哲学思考和理论创新的源泉和根据。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理论的起点和终点,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只有通过改革、创新和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批判和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体系。

本篇文章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以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基本概念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法,辩证法是从自然和社会实践中抽取出来的一种认识和思维方法。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统一体,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部矛盾的存在。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的分析和解决,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辩证法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资料分析、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论。

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意识的观点,反对唯心主义和唯意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资产阶级哲学的唯心主义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矛盾的运动和斗争推动的,主要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来驱动。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科学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核心观点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经济理论之一是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与工资相比的剩余部分。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基础,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和矛盾。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发展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最终的共产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力量。

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立场和方法,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追求真理,强调实践,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基础,主张认识事物要从全面的、多角度的、相互联系的角度来进行,揭示了事物的直接和间接联系,指导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矛盾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存在与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必然性,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这一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深刻的认识,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理论创新力和实践指导性。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认为历史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变革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阶级斗争。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每一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利益、观念和目标。

历史唯物主义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认识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

三、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三个基石,它认为实践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基础,是理论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进行观察、实验、认识和变革,实现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的发展。

实践唯物主义提出了“实践决定意识”的观点,认为人的社会意识和观念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这一观点对于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理论。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动力,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实践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哲学的基础马克思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以历史为基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变革就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来实现的。

第二,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是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第三,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是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工人自身生活所需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矛盾。

第四,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是客观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到共产主义社会。

第五,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人的实践活动。

这些基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马克思哲学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正确把握社会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门科目,对于备考者来说,掌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点进行汇总,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充满矛盾的全息系统,认识世界必须从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矛盾斗争的角度进行。

2.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应用,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推动前进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根本原因。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1.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是资本家通过剥夺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2.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的社会制度,强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的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得到充分保障。

3. 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理论,强调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确保无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 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强调认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和发展。

2. 观念批判: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揭示其表面现象和虚假性质,揭示社会现象中的本质矛盾和阶级斗争。

3. 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的、正确认识,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运动规律。

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 创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是指吸收、借鉴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经典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1、什么是哲学?(定义)[P5-7](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2、生活处处有哲学[P2-5](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真正的来源)(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实际指产生的途径)(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的任务和功能,也可参阅P25理论评析)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P5-6](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7-8](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具体科学和哲学都根源于客观世界和社会实践。

5、[典型例题]辩析: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回答:(1)哲学与具体科学同源于社会实践。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它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科学研究活动都是自觉与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2)哲学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3)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而成为所谓的“科学的科学”的看法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1、什么是哲学?(定义)[P5-7](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2、生活处处有哲学[P2-5](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真正的来源)(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实际指产生的途径)(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的任务和功能,也可参阅P25理论评析)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P5-6](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7-8](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具体科学和哲学都根源于客观世界和社会实践。

5、[典型例题]辩析: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回答:(1)哲学与具体科学同源于社会实践。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它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

科学研究活动都是自觉与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2)哲学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3)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而成为所谓的“科学的科学”的看法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6、哲学的基本问题[9-10]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言之,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大多数哲学家)与不可知论(如英国的休谟/德国的康德)的标准。

7、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P10-11](1)这一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因为哲学研究的就是世界的本原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P11-14](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2)基本形态: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9、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比较。

[11-12](1)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不足在于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化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一是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而具有机械性,二是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比较。

[12-13](1)两者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都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这种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P83]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两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2、什么是真正的哲学(作用)?[P16-17](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其作用体现为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13、马克思主义哲学[P18-20](1)产生:①时间-19世界中叶,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事件。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③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

④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2)性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3)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产生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飞跃。

(5)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P25]: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14、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源于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辩证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

[P19]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

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P22-23]性质: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理论贡献: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意义作用: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科学发展观(见贯彻十七大精神指导意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承前继往,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

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1、物质概念[P2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2、世界物质性原理[P29-30](1)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物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由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等基本要素构成);③人类思维和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

(也即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P40](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另见第7项):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运动概念[P31-32](1)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和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如“飞矢不动”,“刻舟求剑”),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也即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4)运动是有规律的。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