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点梳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点梳理
导语: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似比较晦涩,我们很多学员在复习时容易进入误区,跟着马哲一起晦涩,纠结于马哲的某些概念,在我看来大可不必,我们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点时,只要把握好其最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下由华图教育李小舟老师给大家梳理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点,期望对广大学员有所帮助。
一、哲学基本考点其中的哲学的概念大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
看法。
3、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
式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4、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其中第4个知识点是我们的常规考点。
例,判断: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
解析:该题为错误,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中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依据何者为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依据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唯物主义演变历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或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区别在于对于“精神”的
不同规定。其中主观唯心论:把人的主观精神看成是世界的本源。主观唯心主义指的是心、感觉、感知、经验、意志等。其代表人物和观点有我国古代的哲学家王守仁“心外无物”;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马赫的观点“物是感觉的复合”;尼采的观点“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背的概念及原理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核心概念:1、物质、意识及其本质、运动、静止、实践及本质和特征。
2、联系及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系统及其特点、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旧事物。
3、矛盾、同一性、斗争性、内因、外因、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量变、质变、度、否定、肯定。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可能性、现实性、偶然性、必然性、内容与形式、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规律、主观能动性。
4、实践、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价值。
5、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二、核心原理: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3、联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客观性,并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及开放性的特点,方法论——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注重优化结构,构建有利联系,促进事物的发展。用到联系的观点全都背下去再结合材料分析。
4、事物发展的永恒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清历史阶段及发展规律,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5、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关系。
6、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7、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强调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坚持矛盾分析法。矛盾的特殊性强调矛盾及每一个矛盾具有其特点,——方法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概念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生产劳动。这种劳动涉及到处理社会关系,是人类实践的具体形式。科学实验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形而上学是机械的、孤立的、静止的和格列僵化的。
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表现在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同时实践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哲学体系,是对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改造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阶级斗争、劳动价值论等内容。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物质的发展,物质决定意识。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在唯物史观中,历史被看作是一种物质实践的过程,人类社会通过不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本身而发展。唯物史观认为,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都是由于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而推动的。
二、辩证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辩证法强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统一和超越来实现的。
在辩证法中,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对立的两个方面,通过斗争解决矛盾,并实现新的统一和发展。
三、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这导致了阶级斗争的产生。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所必然引发的,通过阶级斗争的胜利,新的阶级将取代旧的阶级,社会将向着更高阶段发展。
四、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学基础。它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价值是通过劳动的时间来衡量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念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念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念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考生们常常混淆这几个概念。概念的辨别分析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对政治的复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念解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是对世界本原的一种回答,也就是回答世界是物质还是意识的,属于世界观范畴。辩证唯物主义和以往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一样,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不同之处,一方面就在于对于物质的理解不同;另一方面,它强调"辩证"。辩证,即全面地、发展地、联系地、矛盾地看问题。与"辩证"相对立的概念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即片面地、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辩证唯物主义不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且还认为意识对物质就有反作用。而以往的旧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忽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辩证唯物论包括五大观,即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和实践观。总之,唯物论或唯物主义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他的独到之处就是在唯物论前加了"辩证"两个字。
二、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世界存在的状态问题,也就是回答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还静止孤立的。前者就是辩证的观点,后者则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这样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方法论。显然,马克思坚持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个联系、发展的世界。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辩证法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只不过在马克思之前的辩证法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只承认意识形态上的辩证关系。而马克思的辩证法走的是唯物主义的道路。唯物辩证法包括两大总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五大范畴这三大部分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
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3、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4、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6、矛盾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7、矛盾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8、度: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9、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10、认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1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13、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反映。
14、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
包括社会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15、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重要内容。这
两个理论基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哲学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一。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
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辩证统一和矛盾运动。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量变质变、同一斗争等基本原理。通过辩证法的运用,可以把握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认识到事物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现象及其演变过程。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强
调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现象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变革的动力,揭示社会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和方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各种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事物的辩证观察和历史的唯物解释,强调社
会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揭示。通过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深入分析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演化过程,为实践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个基本理论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分析社会现象和指导社会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在深化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推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1 .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
2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
3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4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5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6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7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8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9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10 .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
11 .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2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3 .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
14 .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15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
16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
17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8 .人的价值原理.
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
1)、世界物质性原理P13
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同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P33(非原句)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P26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P26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09.3)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这是哲学的党性原则
4、哲学按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世界的本原)划分:
唯物主义有:①朴素唯物主义。②机械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有: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5、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与其他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
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6、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7、运动定义:运动是的哲学范畴
8、运动是绝对的的;静止是相对的。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9、意识的本质:意识是。
10、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是意识的;意识对物质具有。
11、与时俱进的定义: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要随着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的发展而发展,要体现、把握、富于。
12、实事求是定义:“实事”就是,“求”,“是”
。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13、发展定义:是指事物由、由的前进上升运动
14、新事物定义:是指、的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5、规律: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的联系
16、辩证法的规律:、、。
17、矛盾的和是矛盾问题的精髓(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1
1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的关系。
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的。没有,也没有,个性一定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只存在于之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础概念知识总结名词解释(1)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各门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理论体系。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4λocopua/philosophia,意为“爱智慧”。近代日本学者西周将其翻译为“哲学”,后传到中国。
哲学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是世界上三大主要的传统哲学。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传统哲学,经历了先秦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重要阶段,产生了儒、道、释,即以孔孟哲学为代表的儒家哲学、以老庄哲学为主要标志的道家哲学、中国化了的佛教哲学三大派哲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观、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致思路径、“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阴阳相生的辩证法传统、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等中国哲学独具的精神传统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哲学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把探讨事物、现象背后的原因的学问称为哲学,具有古代西方哲学知识总汇的性质。其代表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欧洲中世纪哲学是一种与宗教相结合的经院哲学。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近代西方哲学,主要有大陆唯理论哲学、英国经验论哲学、法国启蒙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建立了以客观唯心主义为基本特征的辩证哲学体系,成为这个时期的哲学高峰。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突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哲学发展的革命性变革,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发展的基础上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由于对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哲学中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凡是主张物质是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断言精神、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这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哲学发展的历史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运动促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不断发展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
马克思关于哲学的定义
马克思关于哲学的定义
马克思关于哲学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对哲学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以下是马克思关于哲学的相关定义及相应的理由和书籍简介。
1. 哲学的本质和目的
•定义:马克思认为哲学是对人类社会存在和认识的总和体系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解释的学科。
•理由: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本质在于揭示和解释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同时解决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正是为了改变现实、解放人类而服务的,因此他强调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2.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定义:马克思的哲学基础是唯物主义,即物质决定意识。他进一步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决定了人们的意识。•理由:马克思运用了对社会、经济和历史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存在和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而上层建筑则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这种唯物主义观点对于理解社会的运行和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3. 剥削与阶级斗争
•定义: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着剥削的现象和阶级斗争的矛盾。剥削是指劳动力的价值被资本家挪用并占有,阶级斗争则是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对抗。
•理由: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揭示了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本质和机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他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解放和平等。
4.《资本论》
•书籍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共三卷,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剥削和阶级斗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商品、劳动力和剩余价值等概念的阐述,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机制和矛盾,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路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
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
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
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
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
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8.人的价值原理.
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
1)、世界物质性原理P13
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同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P33(非原句)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P26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P26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方法论等问题的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出发,对其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二、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见解,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没有任何超自然存在的东西,人的意识是物质生活的反映。在物质世界中,存在着许多相互矛盾的现象,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来源。辩证法是研究这些相互矛盾的法则和发展的规律,是解析矛盾和发现矛盾的方法,因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三、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发展和解决的历史过程。在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级的社会形态,其特点是实现物质生产和人的自由发展的完全统一。
四、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基础是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是相互对立的,因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在所有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着阶级斗争,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尤为激烈。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改变社会的主力军,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实现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尊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以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立场和方法,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
规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探讨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的哲学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追求真理,强调实践,认为物质是世界的
根源和基础,主张认识事物要从全面的、多角度的、相互联系的角度
来进行,揭示了事物的直接和间接联系,指导着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矛盾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的存在与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必然性,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
运动和变化。这一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深刻的认识,使得马
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理论创新力和实践指导性。
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认
为历史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变革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的阶级斗争。它认
为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每一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利益、观念
和目标。历史唯物主义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认识自己的阶
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
三、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三个基石,它认为实践是对客
观世界认识的基础,是理论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
践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进行观察、实验、认识和变革,实现人的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基本原理进
行了深刻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的总结,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
了科学的指导。
一、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
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
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指出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
响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是一种对世界本质和运
动规律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辩证发展的,矛盾是
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特殊
性和对立统一的规律,指出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
通过实践,才能从感性认识逐渐提高到理性认识,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并对实践进行总结和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
践的检验,才能确定认识的正确性。
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对社会发
展的历史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阶级斗争的规律和趋势。阶级
斗争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实现。
五、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
主义通过对私有制的否定,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为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社会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
1、什么是哲学?(定义)[P5-7]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2、生活处处有哲学[P2-5]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真正的来源)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实际指产生的途径)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的任务和功能,也可参阅P25理论评析)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P5-6]
(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7-8]
(1)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具体科学和哲学都根源于客观世界和社会实践。
5、[典型例题]辩析: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回答:(1)哲学与具体科学同源于社会实践。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它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科学研究活动都是自觉与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2)哲学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3)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而成为所谓的“科学的科学”的看法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6、哲学的基本问题[9-10]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言之,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大多数哲学家)与不可知论(如英国的休谟/德国的康德)的标准。
7、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1]
(1)这一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因为哲学研究的就是世界的本原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P11-14]
(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2)基本形态: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由于对意识的不同理解形成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9、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比较。[11-12]
(1)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不足在于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化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一是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而具有机械性,二是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0、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比较。[12-13]
(1)两者在哲学基本问题上都坚持意识是世界的本原这种唯心主义的根本方向。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P83]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两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2、什么是真正的哲学(作用)?[P16-17]
(1)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其作用体现为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13、马克思主义哲学[P18-20]
(1)产生:①时间-19世界中叶,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事件。
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③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④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
(2)性质: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3)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产生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飞跃。
(5)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P25]: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与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14、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源于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辩证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P19]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三大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