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气血

合集下载

中医经络学气血运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中医经络学气血运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中医经络学气血运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中医经络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

经络系统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人体内部的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负责气血的运行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气血的运行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面将从气血的运行、调节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血的运行与经络学经络学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经络系统,它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

经脉是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是经脉所经过的特定部位和组织。

气血的运行主要通过经脉完成,经络则相当于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结合体,通过调节经络的状态来影响气血的运行。

经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全身的器官、组织相互联系。

中医经络学认为,气血通过经络的输送使全身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从而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气血的运行对于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气血运行的功能与调节1. 营养供应与废物排出:气血的运行过程中,通过经络系统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从而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同时,经络也是废物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通道,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 协调调节功能:气血的运行在全身范围内进行,通过经络系统将不同部位的气血连接起来,实现了各个组织和器官之间的相互调节和协调。

这种相互联系的功能有助于身体的整体平衡和协调。

3. 免疫调节:气血的运行也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中医经络学认为,经络系统是气血和免疫系统相互联系的桥梁,通过调节经络的状态来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三、气血运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中医经络学认为,气血的运行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当气血运行顺畅,经络畅通无阻时,身体各个系统和器官可以正常运行,人体的健康状态较佳。

相反,当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时,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气血的运行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防治:气血的运行是疾病的防治关键。

中医经络学认为,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状态,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

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

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在中医理论中,经络与气血是身体健康与疾病形成的重要因素。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路径,通过传递气血进行调节和平衡。

而气血则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物质,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的相关知识。

一、经络的概念及作用在中医学中,经络是指人体内部经过脏腑、组织器官的通道系统。

中医认为,经络能够连接全身各个部分,起到传递气血的作用,维系机体的正常功能。

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气血的循环和调节,进而影响到健康与疾病。

经络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传导作用:经络是气血的运行通道,通过经络可以传输气血到全身各个部位,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2. 联结作用:经络能够连接脏腑、组织器官,使其相互关联,相互调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 调节作用:经络还能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冷热等各种生理参数,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二、气血的概念及作用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由气和血两部分组成。

其中,气主要指的是机体的精气、呼吸气和营养气;血主要指的是机体的血液。

气血的运行和调节是人体内部正常功能的基础。

气血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供养作用:气血能够供养人体各个组织器官,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 运输作用:气血通过经络运行到全身各个部位,将新鲜的营养物质输送到细胞,同时将代谢废物运出体外。

3. 免疫作用:气血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可以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维持人体的免疫稳定性。

三、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方法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与平衡,中医提出了多种经络与气血调理的方法,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的重要疗法之一。

通过在人体经络上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经络的畅通和气血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2. 草药调理:中药草药是中医经络与气血调理的重要资源。

中药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服用草药调整经络和气血的运行,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平衡。

中医行业的经络与气血理论

中医行业的经络与气血理论

中医行业的经络与气血理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其中经络与气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医行业的经络与气血理论,并探讨其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

一、经络理论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这些经络贯穿全身,形成一个连贯的网络。

经络系统是传导和调节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与人体的脏腑、组织和器官相互联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经络理论主要包括经络的分类、循行规律以及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内容。

按照经络的分类,可以分为经脉、络脉和深部循环系统。

经脉是指人体内的主要经络,包括十四条经脉和奇经八脉;络脉是指与经脉相关的小分支血管;深部循环系统是指微循环和淋巴系统。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经络系统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保持身体的健康。

经络系统的畅通与否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影响,一旦经络受阻或气血不畅,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气血理论中医气血理论是中医经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气血是通过经络系统运行的,包括气和血两个方面。

气是指人体内的精气神,主要包括精、气、神三个方面。

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而神则是人体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的表现。

气的运行通过经络,沿经脉循行。

血是指人体内的血液,主要包括血液和血液中所携带的养分、氧气等物质。

血液通过经络系统循行,对于供应身体各部位的养分和氧气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气和血的运行受到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通过中医调理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中医经络与气血理论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中医经络与气血理论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基础,其在中医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1. 经络调理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调理经络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促进疾病的康复。

中医常用的调理经络的方法有推拿按摩、针灸等。

经络的原理

经络的原理

经络的原理经络,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的通道系统,贯穿全身,连接着脏腑、经络、气血。

经络的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那么,经络的原理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经络的形成与气血的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通过经络在全身各处流动。

正常的气血运行可以保证人体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而气血的不畅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经络的形成正是为了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气血运行系统。

其次,经络的原理与经络的特性密切相关。

经络具有很多特性,比如经络具有一定的走向规律,不同的经络有着不同的运行路径,这些路径上的穴位是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经络还具有传导作用,它可以传导气血、营养物质和信息,起着连接各个部位的作用。

经络还具有调节作用,可以调节气血的流动和分布,保证人体各部位的生理功能正常进行。

这些特性决定了经络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再次,经络的原理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气血的运行不畅密切相关,而气血的运行又与经络的畅通有关。

因此,经络的畅通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而一旦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治疗中常常会通过调理经络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最后,经络的原理与中医治疗的方法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调理经络来实现的。

中医的针灸、推拿、艾灸等疗法,都是通过作用于经络来调节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对于中医医生来说,对经络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深入理解经络的原理,才能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

总之,经络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其原理涉及到气血运行、经络特性、疾病发生和中医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

深入理解经络的原理,对于中医医生来说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中医治疗方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经络的原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气血与经络的关系

气血与经络的关系

人体经络图是由人体的正面、后面以及测面组成的经络系统图,人体的经络系统可以分为12正经以及奇经八脉,加上12经筋、12经别、12皮部共同组成,这些系统共同承担着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重要责任。

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气血与经络的关系气血运行乃是经络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以此实现人体整体的物质能量的交换。

根据生物学基本原理,任何生命的基本活动都是物质交换。

例如:人的呼吸系统及功能,实现了“人”与“天”之间的物质交换;消化系统及功能,实现了“人”与“地”之间的物质交换,这些都是人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层次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外液进行的。

想进行交换就必须有一个好的通道,通道则是经络。

如果经络不通即将於阻形成疾病。

这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例如:血瘀滞到心脏就是心梗,肺气不通就会导致肺部的疾病,如肺结核、肺炎、肺纤维化、严重者会形成肺癌。

肾主纳气,如果经络不通,无法收敛,固摄不住肾脏中的精液,精液不足,无法转化成血液,会导致肾脏疾病及骨关节疾病,导致瘫痪。

在人体静止时,血液归于肝脏收藏,如果经络於阻,血液回不到肝脏,会导致肝血虚,血压不正常,心脑供血不足以及肝脏疾病。

所以经络不通、气血供应不及,会导致五脏六腑受损直至功能瘫痪,导致人体机能死亡。

所以补气补血很重要,经络畅通把气血运行起来更重要那么气血有什么关系呢?气属阳,血属阴,气的功能以推动、温煦为主,血的功能以营养、滋润为主。

气血之间存在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关系。

气为血帅指的是气能生血、气能行血及气能统血三个方面。

气能生血:血的化生过程离不开气化。

无论是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的过程,还是精转化成血的过程,均需要依靠气的作用。

气盛,则生血充足;气虚,则影响血的化生,甚而出现血虚。

气能行血:血液在脉中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经络气血的运行

经络气血的运行

经络气血的运行经络气血的运行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网络,通过经络传导气血和调节各个器官的功能。

气血是人体内最基本的物质,它们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一、经络的概念与分类经络是中医学认为存在于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通道系统。

它们是通过筋脉、络脉、孙络、泉络等组成的。

主要分为十二经脉和八腧穴。

十二经脉是分布在人体四肢、胸腹腔和头面部的主要经络,八腧穴则是分布在经脉上的重要穴位。

二、气血的概念与作用气血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气体通过呼吸进入体内,血液通过心脏的泵送流动在经络中。

气血的运行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它们通过经络流动,为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能量。

三、经络气血的运行规律经络气血的运行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首先是阳气升发,阴气下降。

阳气包括人体内的热量和活力,它们主要存在于体表和头面部;阴气则是包括了人体的阴冷和静止部分,主要分布在体内和四肢末端。

其次是经络的畅通。

经络中的气血流动必须保持通畅,否则就会导致气滞血瘀,产生疾病。

最后是气血运行的节律。

正常的经络气血运行有一定的节律性,不同时间和身体状态下的气血运行有所差异。

四、经络气血运行与身体健康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于身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保持身体的生命活力和免疫功能。

通过气血的运行,身体可以及时调节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整体的内稳态。

当经络气血运行不顺畅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五、维护经络气血的方法为了维护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的饮食、规律的作息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都有助于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

其次是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注重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通过针灸、按摩、草药等手段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

此外,适当的放松和调节心理也对经络气血的运行有积极影响。

六、结语经络气血的运行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通过经络通道在人体内部传导气血,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经络气血ppt课件

经络气血ppt课件

肾阳不 足
浮肿,腹泻。
出现浮
肿主水液、 体内脏腑 肾精浊体液外排开出窍肺气纳于吸肾之
呼吸困 难、气 喘
耳聋、耳
不 耳及
鸣、尿频、
足 二阴不 足
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 失眠多梦, 口干舌燥,
肾虚的症状:三条以上
早晨起床眼睛浮肿 中年男性,早晨无勃起现象 小便淋漓不尽 不提重物走到三楼就两腿无力 坐在椅子上超过2小时就开始腰酸 做饭一小时两腿发软 闭目养神,不愿思考,注意力不集中
脾为后天之本
肾虚 免疫力低
不健康
脾虚
脾健
肾健 免疫力强
健康
脾脏与肾脏相互影响
司呼吸 朝百脉
肺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肺开窍于鼻 肺在液为涕 肺在志为悲
秋季特点
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三个月,秋季的特 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秋季天高逐渐变 凉爽,秋风一起,雨水变少,气温下降,空 气变燥,人体发生一些“秋燥反应”。如口
肾——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中医认为,人的繁衍能力、生 命壮衰、智力强弱以及体内水 液的调节,均与肾脏相关。肾 主骨,藏精,开窍于耳,其固 在齿,其志为恐。
如果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情欲 过度以及惊恐过极,损伤肾气 (包括肾阳肾阴)出现一系列 症状,如头晕、腰酸膝软、记
忆力减退,早衰等。
肾——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肝——人体化工厂
中医认为,肝为藏血之脏, 人体血液盛衰皆由肝脏调节。 肝主筋,藏血,开窍于目, 其华在爪,其志为怒。
如果一个人情志不节,怒气 过极,肝阴受损,肝阳亢奋, 气血逆乱,血压上升,甚至 血管破裂。
肝——人体化工厂
现代医学认为,肝是人体的化工厂,进入人体 的有害化学物质的化解、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以 及糖、脂肪的调节代谢都离不开它。

经络养生,畅通气血

经络养生,畅通气血

经络养生,畅通气血:探寻健康长寿的奥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养生。

经络养生,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备受推崇。

经络养生通过畅通气血,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将从经络养生的概念、原理、方法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经络养生之道。

一、经络养生的概念与原理经络养生,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来调理人体经络,达到畅通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联脏腑,外络肢体,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经络养生,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环境,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

经络养生的原理主要在于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

人体的气血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作息、情绪等。

通过经络养生,可以调整这些因素,使气血运行更加顺畅,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此外,经络养生还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衡的营养供给,从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经络养生的方法1.按摩:按摩是经络养生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调节脏腑的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以感到舒适为宜。

2.艾灸: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燃烧艾叶产生温热作用,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温通经脉、祛除寒湿、调和气血的效果。

艾灸时要注意温度的控制,避免烫伤。

3.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可以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身体舒适为宜。

4.饮食:合理的饮食也是经络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应注重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情绪:情绪对经络养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三、实践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经络养生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食物,如山楂、丝瓜、黄鳝等;在作息方面,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在运动方面,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功法;在情绪调节方面,可以通过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焦虑。

经 络 气 血

经 络 气 血

1
3
7
三、推拿与按摩
推拿是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通 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 伤部位、不适所在、特定穴位,具体运用推、拿、 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 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 调和阴阳的疗效。
按摩是指医者运用手、指的技巧,在人体皮肤、 肌肉组织上连续动作来治病。从按摩的治疗上,可 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一)经络
中医对“经络”的解释是:“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 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而 言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在生理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二是通行 气血,濡养脏腑组织。通俗一点说,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是气和血的总称,是构成人 体的基本物质,在气血生成、运行和发挥作用方面,都有赖于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的功 能活动。
无论是针灸还是推拿,或 是刮痧和拔罐,其实都是 中医在经络、气血与穴位 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性治 疗,它们都是中医文化的 精华。
12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经络气血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 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 的调控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 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 学是博大精深的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 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一、经络、气血与穴位
我国是足部按摩起源最早的国家,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关于 足部按摩的记载。中医认为,人有四根,即鼻根、乳根、耳根、 足根,“鼻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脚为精 气之根”。鼻、耳、乳仅是精气的凝聚点,脚才是精气总的集合 点。从临床上看,头脑清灵,步履轻健均为健康的特征;而头重 脚轻,脚肿履艰,则为病体之躯。因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健身方 法都极为重视足部的锻炼。

经络气血,决生死,处百病

经络气血,决生死,处百病

经络⽓⾎,决⽣死,处百病⼗⼆经脉者,⼈之所以⽣,病之所以成,⼈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之所⽌也。

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我们都知道,五脏六腑为⼈⾝之根本,能够将⾃然万物转化成⼈⾝所需的精微物质。

我们也知道,肝主筋,脾主⾁,肺主⽪⽑,⼼主脉,肾主⾻。

我们还知道,⼼开窍于⾆,肺开窍于⿐,脾开窍于⼝,肝开窍于⽬,肾开窍于⽿及⼆阴。

我们在前天的⽂章中提到了中医体⽤,为何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因为五脏为体,六腑为⽤。

所以五脏六腑配合,⼈就可以活着,反之就会死去。

那么五脏六腑是如何于筋⾁⾻⽪⽑等联系在⼀起的呢?其实就是通过经络,传输⽓⾎。

当⼀个⼈⽣病的时候,通经活络⾮常重要。

我们经常提到⼀个词,叫做虚不受补!为何不受补,因为经络不通,我们补充给五脏的东西,根本没有办法到达。

黄帝⽈:⼈始⽣,先成精,精成⽽脑髓⽣,⾻为⼲,脉为营,筋为刚,⾁为墙,⽪肤坚⽽⽑发长,⾕⼊于胃,脉道以通,⾎⽓乃⾏。

所有的东西都要先⼊于胃,胃⽓运转,脉道畅通,⽓⾎才得以运⾏,才能够将五脏之⽓输⼊到筋⾻⽪⽑。

脉道畅通,五脏之⽓也因此能够相⽣,增强⼈体的⼀⽓周流,正⽓盛则邪⽓衰。

所以⼈⾝之病,总结⼀下⽆⾮两种:经络不通,⽓⾎不⾜。

⽓⾎不⾜当可以补之,然⽽经络不通,补之⽆益。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外⼒的疏通,让经络恢复畅通的状态,然后再通过药物调节,⾃然可以消除百病。

西医的治疗⽅式⼤多为对抗疗法,如果从我们中医的⾓度来看,西医治疗的⽅法是否有效,其实关键在于⼈⾝之正⽓是否充⾜。

对抗疗法能够杀灭西医所谓的危害⼈体的物质,但是这些药物并⾮⼈体所需,对⼈⾝正⽓的损耗是⾮常⼤的。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正⽓耗损过多,最终结果就是使⼈虚损过度⽽死。

⽽中医的治疗⽅式却有所不同,中医是根据⼈⾝正⽓强弱的判定,给出⼀套个性化的治疗⽅案,甚⾄关键时刻为了养⾜正⽓,邪⽓可以先置之不理,以待正⽓充⾜,则⼀⿎作⽓歼灭之。

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

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

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而气血则是人体内最基本的物质。

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本文将从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关系、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机制、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疗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关系中医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像网状一样分布在人体内,相互交错,彼此相连。

中医经络主要由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五别络等组成,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气血是人体内最基本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中医认为,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气血的滋养和推动。

当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疾病。

因此,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机制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机制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气血的运行、脏腑的协调、经脉的相互作用等。

首先,中医认为人体内的气血是从脾胃中摄取的食物转化而来,经过五脏六腑的协调作用,最终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其次,经脉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气血运行的重要机制之一。

不同的经脉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此外,情志、气候、饮食等因素也会影响气血的运行,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三、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疗法中医经络与气血运行的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疗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

针灸是通过针刺穴位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是通过按摩穴位来调节气血的运行,促进脏腑的协调;拔罐是通过刺激经络来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叶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等作用。

除了以上疗法外,中医还注重调理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人体经络走向和24小时气血运行

人体经络走向和24小时气血运行

人体经络走向与24小时气血运行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属阴:心、肝、脾、肺、肾。

ﻫ六腑属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ﻫ人体分三阴、三阳十二经络走向。

1、手三阴,手三阳,手三阴从胸部走向手部,手三阳从手部向头部。

ﻫ2、足三阴,足三阳,足三阴从足部走向胸部,足三阳从头部走向足部。

ﻫ3、手三阴经络走向,手三阳经络走向,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4、手三阳经络走向,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5、足三阴经络走向,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ﻫ6、足三阳经络走向,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24小时气血在经络中得运行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就是中医学得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得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就是统一得整体,自然界得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得生理、病理相应得周期变化,如人得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得病情变化多半就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与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就是在不同得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得经络,对人体得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得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得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得运行就是按照一定得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得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得连接顺序为: ﻫ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23:00—经络胆经,身体准备休息,继续恢复细胞工作。

01:00—经络走到肝经,不易熬夜,24:00-就是身体生理得最低潮,胆经流向肝脏得阶段。

ﻫ对疼痛较敏感,舌中厚黄.ﻫ02:00-除肝脏以外,大部分器官工作缓慢,就是肝经走到肺经03:00-经络走肺经,生命力弱,全身休息,肌肉全身放松血压低,呼吸脉搏次数阶段。

ﻫ低.ﻫ04:00-血压更低,胸部供血量最小,全身器官工作节奏慢,听觉敏锐,肺到大肠阶段.ﻫ05:00—经络走肠经,此时全身精神饱满.ﻫ06:00-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大肠兴奋,走到胃经阶段。

中医康复如何通过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畅通

中医康复如何通过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畅通

中医康复如何通过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畅通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经络和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如同遍布全身的交通网络,气血则是在这些道路上运行的能量和物质。

当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无阻时,人体就能保持健康;反之,经络阻塞,气血不畅,就会引发各种疾病和不适。

中医康复正是通过多种方法来调理经络、疏通气血,从而帮助人体恢复健康状态。

经络是什么?简单来说,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它们纵横交错,将人体的脏腑、肢体、官窍等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不仅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还具有传递信息、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

当人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倦等,就可能导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

气血又是什么呢?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血具有营养、滋润等作用。

气血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血充足且运行通畅,人体就能保持精力充沛、面色红润、身体强健;若气血不足或运行受阻,就会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肢体麻木等症状。

那么,中医康复是如何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的呢?常见的方法有针灸、推拿按摩、中药调理、艾灸等。

针灸是中医康复中一种非常独特的疗法。

通过针刺和艾灸穴位,刺激经络气血的运行。

针刺是用细针刺激穴位,以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作用,比如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脾胃、增强免疫力;合谷穴可以疏风解表、通络止痛。

艾灸则是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寒性疾病,如宫寒、关节冷痛等。

推拿按摩也是一种常用的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的方法。

通过手法的推、拿、按、揉、捏等,作用于人体的体表和经络穴位。

可以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调整关节位置,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比如,在颈部和肩部进行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脑部的供血;在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中医行业的经络与气血理论

中医行业的经络与气血理论

中医行业的经络与气血理论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较为独特的理论体系包括经络与气血理论。

经络与气血理论是中医学中的核心概念,被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中经络与气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经络理论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是指人体内外输送气血的通道系统。

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经络密切相关,经络的畅通与否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为主干,络脉为分支。

经络系统的走向与组织器官的分布密切相关,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通道网络。

经络理论强调了经络的畅通对保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中医诊断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经络的畅通情况。

如果经络堵塞或不畅通,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调理经络是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二、气血理论中医的气血理论认为,气和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主动,血为养。

气血互相依赖,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气血的运行不畅或质量不佳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气的概念在中医中非常重要,它指的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具有温度、凝聚、上升和下降等性质,贯穿于全身的经络中。

气的运行主要包括升降出入四个方向。

升阳降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原则。

当气血运行不畅时,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载体,它主要由气所化生,通过经络运行,为全身各个组织提供养分和能量。

血液的正常运行与气血的协调密切相关。

如果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气滞血瘀,形成疼痛和疾病。

三、经络与气血理论的应用经络与气血理论在中医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医师通过切脉、望舌、询问症状等手段来判断患者的经络与气血状况,从而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因。

在治疗方面,中医医师通过针灸、推拿、草药等方法来调理经络和调节气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运行。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和调节器官的功能。

中医经络养生活化气血提升养生效果

中医经络养生活化气血提升养生效果

中医经络养生活化气血提升养生效果中医经络养生:活化气血提升养生效果中医经络养生是指通过调理经络来提升身体的养生效果。

经络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它具有连接全身各部位的功能,调理经络能够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达到养生的效果。

一、理解中医经络理论经络是人体内的一种络脉系统,它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经脉是主要的传导通道,它们沿着身体的特定路径分布,连接着脏腑、肢体和各个器官。

络脉则是经脉的分支,分布在经脉的周围组织中。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调理经络可以活化气血,调整身体的平衡。

二、活化气血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药是活化气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个体的体质状况,中医师可以选用不同的中药来调理经络和气血。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当归、益母草等,它们具有活血化瘀、调理经络的作用。

2. 食疗调养: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调理经络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根据中医的理论,一些食物有助于活化气血,比如红枣、黑豆、山楂等。

这些食物富含有益气血的营养物质,能够提高气血的质量和流动性,有益于经络的健康。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养生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它能够刺激经络,活化气血。

比如常见的穴位按摩,通过按压特定的穴位,可以改善气血的循环,调整身体的平衡。

4.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是活化气血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流动,增加氧气的供应,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

常见的活化气血的运动方式有太极拳、气功等,它们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可以调理经络,增强身体的养生效果。

三、中医经络养生的好处1. 提升免疫力:中医经络养生可以调整身体的平衡,提升免疫力。

通过活化气血,可以增加体内的氧气供应,加强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 改善身体状况:经络的畅通与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通过中医经络养生,可以调理气血,改善一些常见的身体不适,比如慢性疲劳、失眠、消化不良等问题。

3. 延缓衰老:中医经络养生可以延缓衰老的过程。

中国传统医学经络学气血运行的奥秘

中国传统医学经络学气血运行的奥秘

中国传统医学经络学气血运行的奥秘中国传统医学经络学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科,它探讨了人体内经络系统的运行机制,尤其是气血的流动。

经络学认为,气血的畅通与否决定了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状态,因此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医学经络学气血运行的奥秘。

一、经络系统的概述经络系统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独有的理论体系,它认为人体内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网络,贯穿全身,与脏腑、组织器官相互联系。

经络主要分布在皮肤、肌肉、筋膜、血管、神经等组织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交通网络,它传导着气血等生命能量。

二、气的作用与运行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能量,也是经络系统中最基本的物质。

气的运行主要通过经络完成,不仅可以运行全身各个脏腑器官,还通过穴位与外界相互联系。

正常的气运行保证了各个器官的协调运作,维持了人体的健康。

三、血的作用与运行血是人体内养分和氧气的载体,也是经络系统中重要的物质之一。

血的运行同样依赖于经络系统,通过经络的血行来补充和输送身体所需的养分和氧气,同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带回肝脾等器官处理。

血的正常运行维持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健康。

四、气血的相互关系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气血的相互关系被认为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气能推动血的流动,而血的运行则需要气的推动力。

气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有气血充足并保持畅通,人体才能保持健康状态。

反之,气血瘀滞,则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五、经络的运行规律在中国传统医学经络学中,经络的运行规律被总结为阳调阴顺、顺则不痛、痛则不通。

这意味着经络的气血运行应该以阳气为主,阴阳相互协调,并保持经络的通畅无阻。

只有当经络通畅无阻时,气血才能正常运行,人体健康才能得以维持。

六、调理经络的方法中国传统医学提供了丰富的方法来调理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

其中包括针灸、艾灸、中药调理、按摩推拿等方法。

这些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机、消除病邪等手段,从而达到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的效果,进而维持人体健康。

中医经络的名词解释

中医经络的名词解释

中医经络的名词解释
1. 经络:中医学中指气血、津液及神明运行的通路。

经络是人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贯穿体内各个部位,将气血、津液、神明等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又将代谢产生的废物排泄出体外。

2. 经穴:人体经络上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点位。

经穴是与经络相连的重要部位,通过刺激经穴,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缓解疼痛和疾病等。

3. 阳经和阴经:中医学中将经络分为12条阳经和12条阴经,它们相互贯通、联系紧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络系统。

阳经主要负责人体的维护和外部活动,阴经则主要负责人体的营养和代谢。

4. 经气和络脉:指经络中运行的气血流动和脉搏形态。

中医学认为,气血运行畅通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当经气和络脉不畅时,就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疾病。

5. 经别:经络分别从穴位中分支出去成为较细小的细胞,并在这些分支处和其他经络连接。

这些连接处被称为经别,也叫交接穴。

经别处气血较为集中,一般在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6. 五输、十二经脉:五输指人体内五条气血输注的通路,包括冲脉、任脉、督脉、带脉和阴跷脉。

十二经脉是人体内的主要经络,分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
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和手阳明三焦经。

它们各自负责人体不同的脏腑器官和组织的运行和调节。

中医经络调理促进血液循环与气血调和

中医经络调理促进血液循环与气血调和

中医经络调理促进血液循环与气血调和中医经络调理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和调整经络系统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调和。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人体内部的能量传导通道。

经络调理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穴位贴敷等多种方式实现。

本文将探讨中医经络调理对血液循环和气血调和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

一、中医经络调理与血液循环中医认为血液循环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经络是血液流动的通道,畅通的经络能够保证血液在人体内部的正常循环。

中医经络调理可以通过按摩经络、调整气机来促进血液循环。

例如,通过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激活胃经,改善胃脾功能,从而增加血液供应和循环。

类似地,按摩手太阴肺经可以帮助排除肺部瘀血,促进血液的流动。

二、中医经络调理与气血调和在中医理论中,气血调和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概念。

气血不调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经络调理可以通过调整经络的气血流动来实现气血调和。

例如,通过按摩合谷穴可以激活手太阴肺经,促进肺的气血流动,从而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

类似地,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调和胃经的气血,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

三、中医经络调理的实施方法中医经络调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施,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方法:1. 按摩:按摩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经络调理方法。

可以通过按摩经络穴位来刺激经络的流动,促进气血的运行。

按摩可以用手指、拇指、掌心等进行,可以采用旋转、按压、拍打等手法,具体手法可根据需要选用。

2. 穴位贴敷:穴位贴敷是一种通过贴敷一定物质于经络穴位上来达到调理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贴敷物有艾叶、姜粉、盐等。

贴敷的目的是刺激穴位,促进经络的流动,调和气血。

3. 针灸:针灸是中医经络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在经络穴位上插入针具来刺激经络,调和气血。

针灸是一门专业技术,需要有经验的针灸师进行操作。

四、中医经络调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经络调理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考虑:1. 寻找合适的经络穴位:不同的疾病需要调理不同的经络穴位。

中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中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中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一、中医五脏六腑的基本概念中医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中医对人体脏器的整体和系统观念的呈现。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共存,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心心是人体的主宰之官,主司血脉,其功能包括主持血液循环、控制血压、调节情绪等。

在中医理论中,心的功能不仅局限于心脏器官本身,还包括心与情绪的关系。

2. 肝肝主疏泄,调节气血,具有重要的解毒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肝的功能还包括调节情绪,保证气血畅通。

3. 脾脾主运化,是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的重要器官。

脾也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4. 肺肺主呼吸,管理体内气的运行,对外界气息的吸收和排出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肺与人体的抵抗力、皮肤的呼吸功能等有密切联系。

5. 肾肾主存精,调节水液代谢和生长发育。

在中医理论中,肾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还包括对骨髓、脑髓的调节作用。

二、经络系统的重要性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沟通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的通道,包括经络和络脉。

经络系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1. 经络的流注按照中医理论,经络中气血“流注不止”,即气血在经络中不断运行循环。

正常情况下,气血畅通,经络不阻滞,人体健康状态良好;反之,如果气血阻滞,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 经络与腧穴经络与腧穴是相辅相成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而腧穴是经络上的特定部位,对人体气血具有调节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针灸、推拿等手法可以通过作用在腧穴上对经络中的气血进行调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气血的重要性气血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包括气机和血液。

1. 气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濡养肌肤、温养脏腑、抵御外邪的作用。

中医经络学气血在身体中的运行

中医经络学气血在身体中的运行

中医经络学气血在身体中的运行中医经络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体经络的构成和运行规律。

经络作为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与身体的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经络学中气血在身体中的运行过程。

一、气的运行中医经络学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通过经络在身体中传导和流通。

气的运行包括气的生成、输布和排出。

1. 气的生成:气的生成主要依靠脾胃的消化吸收,形成后经气化作用转化为气。

人体内的阳气主要由脾胃所产生,阴气主要由肾所生成。

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肾脏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气的生成。

2. 气的输布:气的输布通过经络系统进行。

经络是连接全身组织器官的通道,是气血运行的通路。

气沿经络运行,调节全身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的畅通与否决定了气的输布是否畅通。

3. 气的排出:排出是气的一种重要形式。

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呼吸、汗液、尿液和粪便等途径排出废气和代谢产物,保持体内气的平衡。

二、血的运行中医经络学将血视为气的载体,血的运行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血的运行包括血的生成、推动和运行路径。

1. 血的生成:血的生成主要依靠脾胃的消化吸收和心脏的推动作用。

脾胃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后,转化为气血。

心脏的跳动为血提供了动力,使其流动。

2. 血的推动: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关键器官。

心脏收缩时,将氧合血推入全身动脉系统;心脏舒张时,血液通过静脉系统回流。

此外,在中医经络学中,气的推动也对血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3. 血的运行路径:血液在体内通过动脉和静脉系统运行。

动脉将富含氧和养分的血液运输至各器官和组织,供给其所需;静脉则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等废弃物排出体外。

三、气血在身体中的相互作用在中医经络学中,气和血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气和血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1. 气的作用:气的充盈与畅通保证了血液的运行。

气在经络中的流动推动血液运行,维持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正常代谢功能。

2. 血的作用:血的营养和滋养作用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糖、脂肪的调节代谢都离不开它。 人随着身体衰老,肝细胞减少,肝体萎缩,自 我修复能力减退,解毒功能和合成功能减退。
正常肝脏
异常肝脏
肾为先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
心 肺

发电厂


在中医当中:
脾为土,载万物!!!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 《素问· 灵兰秘典论》
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 化、升清和统摄血液。 脾和胃相为表里。两 者均是主要的消化器 官
脱发严重
困却睡不着,睡着又常醒 正常饮水下夜尿3次以上
牙齿松动,容易脱落
肾为作强之官!!! 没劲,酸软。。。。 腰为肾之府
主藏血
将军之官
肝脏为将军之官,决胜于千里之外, 要指挥别人,受不得约束;也像警 察,指挥来往车辆,使其不能违反 交通规则。肝的特性就是主疏泄, 喜条达,恶抑郁。肝气疏泄条达状 态下的人体,就犹如一棵挺拔舒展、 枝繁叶茂的树木
人活三个字
精 神

从中医角度看衰老和疾病
肾者,作强之官
肾是先天之本 肾虚是百病之源综合症, 脑萎缩、记忆 力↓老年痴呆 肾藏精、精 化血,主生 殖发育血液 生成, 骨质疏松、关 主骨生髓 节痛、 腰腿痛, 通 脑 牙齿松动, 腰酸膝软、肢体 寒冷、小便不利 频数、女子不孕, 肾阳不足 遗尿,浮肿,腹 泻。精神不振。 舌胖有牙痕 出现浮肿 主水液、体 内脏腑浊液 排出体外 肺吸气 肾纳之 肾 精 不 足 开窍于耳 及 二 阴 耳聋、耳鸣、 尿频、尿闭 呼吸困难、 气喘
人体内的通路。只有五
经畅通,借此行气血, 营阴阳,五脏气血充盈, 使人体各部保持平衡, 身体才不会生病!
决生死, 处百病, 调虚实, 不可不通 !
应天之序,四季养生
国医药典《黄帝内经》有日:
“一脏损则百病生,五脏损则百行灭”!
科学正确的养生就是:从生命及医学的源 头—通经络,活气血,调五脏入手,把中医养生的 原则:未病先治,未老养生做到极致。轻松解决中 老年人小病不断,多病缠身的身体现状。
秋季阴阳虽相对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气,肺 易被燥所伤。
秋季养生重点
保阳养阴
养收 养肺
应天之序,四季养生
肝——人体化工厂
中医认为,肝为藏血之脏,
人体血液盛衰皆由肝脏调节。
肝主筋,藏血,开窍于目,
其华在爪,其志为怒。
如果一个人情志不节,怒气
过极,肝阴受损,肝阳亢奋,
气血逆乱,血压上升,甚至 血管破裂。
肝——人体化工厂

现代医学认为,肝是人体的化工厂,进入人体
的有害化学物质的化解、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以
肾——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中医认为,人的繁衍能力、生
命壮衰、智力强弱以及体内水 液的调节,均与肾脏相关。肾 主骨,藏精,开窍于耳,其固 在齿,其志为恐。
如果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情欲
过度以及惊恐过极,损伤肾气 (包括肾阳肾阴)出现一系列 症状,如头晕、腰酸膝软、记 忆力减退,早衰等。
肾——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现代医学认为,肾是人体泌尿器官和内分泌器官。体内有
害物通过肾小球过滤和肾小管重吸收,其余成为尿液排出 体外;分泌肾上腺素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 高等等。 高血压、糖尿病导致肾毛细血管硬化,形成肾小球硬化症。 人体衰老、肾体萎缩、血流量减少、过滤功能下降,逼尿 肌萎缩、括约肌松弛、膀胱缩小,出现多尿、尿少、尿不 尽等症状。
开窍于目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是谁令我们七情适度,心 情轻松?是谁把进进出出消 化排泄指挥得顺利畅通?是 谁令月经按月准时施泄?是 谁令气血流畅不瘀积?
肝胆相照
1.调节精神情志 。肝的疏泄
3.维持气血、津液的运 行 。影响着气机的调畅。
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 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 胀痛。气是血液运行的动 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 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滞 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 甚至症积、肿块,女子还 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 经闭等。
生命精彩而短暂
眼睛一闭、一睁, 一天就过去了。
眼睛一闭、不睁, 一辈子过去了。
2
事业如日中天,生命却如此短暂……
学经络养生,享健康人生。
阴阳平衡
气血充盈
经络通畅
人过50五脏衰 五经不通疾病来
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
联系脏腑肢体关节,沟 通上下内外的并存在于
肝肾同源
肝藏血,肾 藏精.
肾阴不足
五心烦热、潮热 盗汗,失眠多梦, 口干舌燥,耳鸣 头晕,舌红苔少,
肾虚的症状:三条以上
早晨起床眼睛浮肿
中年男性,早晨无勃起现象 小便淋漓不尽
不提重物走到三楼就两腿无力
坐在椅子上超过2小时就开始腰酸
做饭一小时两腿发软
闭目养神,不愿思考,注意力不集中
肾虚 免疫力低 不健康 脾虚 脾健 肾健 免疫力强 健康
脾脏与肾脏相互影响
司呼吸 朝百脉
肺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肺开窍于鼻 肺在液为涕 肺在志为悲
秋季特点
秋季是从立秋至立冬三个月,秋季的特 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秋季天高逐渐变 凉爽,秋风一起,雨水变少,气温下降,空 气变燥,人体发生一些“秋燥反应”。如口 干 舌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等。
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 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 2.促进消化吸收。疏 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 泄功能正常有助于脾胃的 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 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 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 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 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 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 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 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 烦躁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 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 梦等。 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 良、嗳气泛酸,或腹胀、 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 不和”或”肝脾不调”。
人出生后其生命活动 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 化生,都有赖于脾胃 运化的水谷精微,故 称脾胃为“气血生化 之源”、“后天之本”
古书记载
《脾胃论》指出:“土为万物之母,母气
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 百病不生。” 张景岳指出:“后天培养者,寿则更寿, 后天斫削者,夭则更夭。”
脾为后天之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