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2019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期末总复习(全面详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期末总复习(全面详细)
2. 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二、词语解释
一词多义 1. 寻:①寻向所志(寻找) ②寻病终(不久) 2 . 舍 : ① 便 舍 船 ( 舍 s h ě , 动 词 , 舍 弃 。 ) ② 屋 舍 俨 然 ( 舍 s h è, 名 词 , “ 房 屋 ” ) 3.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答:(1)①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人民安居乐业 ,和睦相处,平等自由。③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
(2)①这一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 摆脱压迫、剥削的愿望,具有积极意义。 ②它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 实现。
小石潭记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 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代文学家,与韩愈等人 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 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是他《永州八 记》中的第四篇。本文选自《柳河东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 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 词语解释
1. 重点字词解释 (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3)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 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4)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6)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7)悉如外人:都。(8)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9 )具答之:详尽,详细地。(10)问今是何世:朝代。(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 说出。(12)皆叹惋:感叹、惋惜。(13)便扶向路:沿、顺着/从前的、旧的。(14) 处处志之:做标记。(15)及郡下,诣太守:到了/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16)欣然规 往:计划。(17)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随即,不久。(18)后遂无问津者:渡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一)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铛:锅。②值:正好遇到,恰逢。③即日:当天,当日。④敛:积攒。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陈遗至.孝至:极,十分

(2)遗作.郡主簿作:做,担任

(3)辄.贮收焦饭辄:就

(4)遁入.山泽入:进入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做人要有孝心;要尊重老人的喜好;好人有好报。

附参考译文:

陈遗十分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锅巴)。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带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袁山松)和孙恩开战,(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当粮食的,有的人因为饥饿而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大道之行也》(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大道之行也》(含答案解析)

大道之行也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3)不独子.其子( )

(4)男有分,女有归.(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相与步于.中庭

C.达于.汉阴

D.告之于.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速速收藏!

桃花源记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一般词语:

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3.数:几。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英,花。 6.缤纷:繁多样子。7.复:再。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9.才:仅。10.平旷:平坦开阔。11.俨然:整齐的样子。12.属:类。13.阡陌:田间小路。14.悉、咸:全,都。15.黄发:指老人。16.垂髫:指小孩。17.怡然:形容喜悦。18.

乃:竟然。19.具:详细。20.问讯:打听消息。21.云:说。22.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23.延:邀请。24.语(yù):告诉。25.扶:沿,顺着。26.向:从前,旧的。27.及:到。28.诣:到。29.遣:派。30.欣然:高兴的样子。31.规:计划。32.果:实现。

一词多义:

1.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2.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4.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5.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6.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7.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

第一课《桃源源记》

第一篇:

【甲】《桃源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并怡然自乐()

②悉如外人()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以刀劈狼首

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一犬坐于前

C.余顾而慕之结友而别

D.盖江北之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4分)

第二篇:

【甲】林尽水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译文与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译文与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核舟记》知识点与阅读练习

一、作者作品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

1、体裁:

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课文内容概括。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高超的微雕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四、字音字形

洢(yī) 罔(wǎng) 黍(shǔ) 峨冠(guān)髯(rán)髻(jì)

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器皿(mǐn)贻(yí)八分有奇(jī)

箬(ruò)篷糁(sǎn)楫(jí)篆(zhuàn)壬戌(rén xū)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

(1)为宫室、器皿、人物。为:做,指雕刻。

(2)罔不因势象形。因:顺着,就着。象:模仿,指雕刻。

(3)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4)高可二黍许。可:大约。

(5)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6)佛印绝类弥勒。绝:极。类:像。

(?)矫首昂视。矫:举。

(8)神情与苏、黄不属。属:相类似。

(9)珠可历历数也。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0)其人视端容寂。端:端正,正视。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2《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2《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2《小石潭

记》(知识梳理)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本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

1、体裁:

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一种古代的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写作上可记述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

2、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忧伤与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词语解释专项复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词语解释专项复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文言文词语解释专项复习(含答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桃花源记》词语解释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魏晋(不管)

B. 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

C. 寻病终(不久)

D. 后遂无问津者(探访)

2.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对下面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 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C. 便扶向路(沿,顺着)

D. 寻病终(寻找)

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下列加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

B. 寻向所志寻病终

C. 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D. 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二、填空题

6.解释。①捕鱼为业:________ ②渔人甚异之:________③才通人:________ ④屋舍俨然:________

⑤乃不知有汉:________ ⑥此中人语云:________ ⑦便扶向路:________ ⑧欣然规往:________

⑨寻病终:________ ⑩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

7.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古今异义。①缘溪行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1《桃花源记》(实战训练)(含解析)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1《桃花源记》(实战训练)(含解析)

《桃花源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19年重庆市B卷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⑴阡陌交通()

⑵便要还家()

⑶便扶向路()

⑷处处志之()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 “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整理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整理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词语解释

(一)1、衹:只是。2、辱,受屈辱或辱没。3、骈死,并列而死。骈(piÁn):两马并驾。

4、槽枥:喂牲口用的槽,指马厩。

5、以:凭借。

6、称:著称。

(二)1、一食,吃一顿。 2、或,有时。 3、食(sì):通“饲”,喂养。

4、是:这,这样(代词)。

5、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6、其:它(代词,指

千里马)。

7、见,通“现”,表现;显现。8、且:犹,尚且。9、欲:想要。10、与:和。

11、常马:平常的马,普通的马。12、等:等同,一样。13、安:怎么,怎能。

(三)1、策之:鞭打马。策:用鞭子打。 2、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3、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通“才”,才能。 4、鸣之:听见它叫。

5、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

6、执策:拿着鞭子。执:拿着,握着。

7、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8、其真不知马邪?其:难道(表反问);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9、其真不知马也:其:其实(表陈述)。

二、特殊字词

(一)、通假字

①食马者(食,通“饲”,喂。)

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二)一词多义。

1、而:三种用法,①表转折,译为“却”、“但是”、“可是”,如“千里马

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表顺接,译为“来”或不译,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执策而临之”;③表并列,译为“和”或不译,如“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

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题三 课内文言文(共44张PPT)

2019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专题三 课内文言文(共44张PPT)

说起
)
(8)具.答之(
详细
)
(二)句子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草鲜艳美好,地上的落花繁多。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
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
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
往。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里的人)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 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 外的人说起啊。”
C.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 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 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 神往的。
D.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 法,以村人的热情好客展开故事。开头交代了时代、渔 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 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 离惝恍的桃花源。
(三)综合分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文选自《礼记》,这是儒家代表作之一。 B.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 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C.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 思想感情。 D.文中的大同社会是作者理想中的社会,也是真 实存在的。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词语复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词语复习(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词语复习(附答案) 班级: 姓名: 第三单元

第九课 桃花源记

1.缘.溪行( )

2.芳草鲜美..( )

3.渔人甚异.之( )

4.欲穷.其林( )

5.仿佛..若有光( )

6.才.通人( )

7.屋舍俨然..( ) 8.桑竹之属.( )

9.阡陌..交通( ) 10.悉.如外人( )

11.黄发垂髫....( )( ) 12.乃.大惊( )

13.便要.还家( ) 14.咸.来问讯( )

15.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16.遂.与外人间隔..( )(

) 17.乃.不知有汉( ) 18.无论..魏晋( )

19.为.具言所闻( ) 20.延.至其家( )

21.此中人语.云( ) 22.不足.为外人道也(

) 23.便扶向..路( )( ) 24.处处志.之( )

25.及.郡下( ) 26.诣.太守( )

27.欣然规.往( ) 28.未果.( )

29.寻.病终( ) 30.无问津.者( ) 第十课 小石潭记

1.心乐.之( )

2.水尤.清冽( )

3.蒙络摇缀....( )( )( )( )

4.可.百许.头( )( )

5.日光下澈.( )

6.佁然..不动( )

7.俶尔..远逝( )

8.翕忽..( ) 9.斗.折蛇.行( )

10.犬牙..差互( ) 11.悄怆..幽邃.( )(

) 12.隶.而从( )

第十一课 核舟记

1.奇巧..人( )

2.为.宫室( )

3.罔不因

...势象.形()()()

4.贻.余核舟一()

5.八分有奇.()

6.箬篷

..覆之()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真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真题训练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2019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艾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 分)()

A.①古来共谈共:共同②高峰入云入: 耸入

B.①五色交辉交:交相②四时俱备俱:都

C.①猿鸟乱鸣乱:纷乱②沉鳞竞跃竞:争相,争着

D.①盖竹柏影也盖: 只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大概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8.“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3 分)

二、(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

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④,更有痴似相公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专题09 八(下)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桃花源记

【通假字】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意思为:邀请。

2.具答之。“具”通“俱”完,意思为:全。

【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屋舍俨然。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3.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①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绝境:

②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

7.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古义:顺着;今义:缘故。

8.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古义:请今义:延长。

10.夹岸数百步。夹:古义:古代量度单位今义:两脚跨过的距离。

11.后遂无人问津。津:古义:渡口今义:口液。

12.停数日辞去。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反。

13.欲穷其林。穷:古义:走近今义:贫穷。

14.此中人语云。云:古义:告诉今义:说话。

15.便得一山。得:古义:发现今义:得到。

16.仿佛若有光。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好像。

17.咸来问讯。咸:古义:全都今义:咸味。

18.村中闻有此人。闻义:古:发现今义:用鼻子嗅。

19.此中人语云。云:古义:说今义:白天。

20.便扶向路。向:古义:从前的今义:方向。

21.不足为外人道也。外人:古义:桃花源外的人今义:不同民族或国家的人。【一词多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中国著名儒家典籍,题目是后人所加。文章采用举例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的观点。

2、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字。战国时期著名,代表人物。著有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门人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四书指:、、、。

二、课文内容概括。

第一段举例论证:舜发于畎亩,后成为君主,傅说举于版筑为相,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后辅佐武王,管夷吾举于士,后任用为相,孙叔敖举于海,成为令尹,百里奚举于市,官居大夫,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段在六个事例作为事实论据的基础上,道理论证。

发表议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指出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

第三段论述经受磨练的益处,正反对比论证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个人角度从正面证明生于忧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家角度从反面证明死于安乐。

第四段: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字音字形

舜()畎()亩胶鬲()曾益()拂士()

四.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

舜发于畎亩之中:

2019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答案)

2019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答案)

2019 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一、《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沿着,顺着)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新鲜美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渔人甚异.(对……感到惊异,意动用法)之,复前.(向前,名作状)行,欲穷.(尽)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若.(像,好像)有光。便舍船,从口如,初极狭,才.(仅仅、只)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这)属.(类)。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可以互相听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全,都)如.(像)外人,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于是,就)大惊,问所从来,具.(详细)答之,便要.(同“邀”,邀请)还家。村中闻有此人,咸.(全,都)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县的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于是、就)与外人间隔..(隔绝、不通音讯)。问今是何世,乃.(竟然,居然)不知有汉,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此人一一为.(对、向)具言所闻,皆叹惋.(感叹)。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告诉)云.(说):“不足.(不值得,不必)为.(对、向)外人道.(说)也。”

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路,处处志.(做记号)之。及.(到)郡下,诣.(拜访)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派、派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终于、最终)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打算,计划)往,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病终,后遂无问津..(访求、探求,津:渡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一、《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沿着,顺着)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花)缤纷

..(繁多的样子)。渔人甚异.(对……感..(新鲜美好),落英

到惊异,意动用法)之,复前.(向前,名作状)行,欲穷.(尽)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若.(像,好像)有光。

便舍船,从口如,初极狭,才.(仅仅、只)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这)属.(类)。阡陌

..(交错相通),鸡犬相.

..(田间小路)交通

闻.(可以互相听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全,都)如.(像)外人,黄发

..

..(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于是,就)大惊,问所从来,具.(详细)答之,便要.(同“邀”,邀请)还家。

村中闻有此人,咸.(全,都)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同县的人)

..(妻子儿女)邑人

来此绝境

..(隔绝、不通音讯)。问..(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于是、就)与外人间隔

今是何世,乃.(竟然,居然)不知有汉,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魏晋。此人一一为.(对、向)

具言所闻,皆叹惋

..(感叹)。余人各复延.(邀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告

诉)云.(说):“不足

..(不值得,不必)为.(对、向)外人道.(说)也。”

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路,处处志.(做记号)之。及.(到)郡下,诣.(拜访)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派、派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终于、最终)

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打算,计划)往,未果

..(没有实现),寻.

(随即,不久)病终,后遂无问津

..(访求、探求,津:渡口)者。

二、《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向西,名作状)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竹林),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以……为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格外)清.冽.(清凉)。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水中

高地),为屿,为嵁.(不平的岩石),为岩。青树翠蔓

..(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示约数)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穿透),影布石上,佁然

..(静

止不动的样子)不动;俶尔

..(轻快敏捷的样子),似与游者相乐。

..(忽然)远逝,往来翕忽

潭西南而望,斗.(像北斗星那样,名作状)折蛇.(像蛇那样,名作状)行,明灭可见。其.(那)岸势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

..(忧伤)幽邃.(深)。以.(因为)其境过清.(凄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跟随,随同)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核舟记》【明】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

...(手艺奇妙精巧的人)曰王叔远,能以.(用)径.(直径)寸之.(的)木,为.(做,

这里指雕刻)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

..(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势象.

(模拟)形,各具情态。尝贻.(赠)余核舟一,盖大苏泛.(泛舟)赤壁云.(句末语气词)。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慢慢地)来,水波不兴.(起)”,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

..(戴高高的帽子,峨:高)而.(表并列,并且)多髯.(胡须)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说话)。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靠近)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极)类.(像)弥勒,袒胸露乳,矫.(举)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类

似)。卧右膝,诎.(同“屈”,弯曲)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

..(分明可数的样子)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

..(梳锥形发髻,名作动)仰面,左手倚一衡.(同“横”)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神色)寂,若.听茶声然.(好像……的样子)。

其.(那)船背稍夷.(平),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男子美称,

多附于字之后)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清楚明白),其色墨。又用篆章

..(篆字图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朱红)。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竟然)不盈.(满)寸。盖.(表推测,大概、恐怕)简.

(挑选)桃核修狭

..(长而窄)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四、《诗经》二首

1.窈窕淑.(美、美好)女

2.君子好逑.(配偶)

3.寤.(醒时)寐.(睡时)思服

..(思念)4.溯洄

..(逆流而上)从.(跟随、追寻)之

5.道阻.(艰险)且长

6.溯游

..(顺流而下)从之

五、《北冥有鱼》《庄子》二则

北冥.(同“溟”,海)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

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海水运动)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记载)怪.(怪异的事物,形作

名)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取独,不译)徙于南冥也,水击

..(击水,拍打水面)三千里,

抟.(盘旋飞翔)扶摇

..(旋风)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凭借)六月息.(气息,这里指风)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表示选择)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代指大鹏)视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矣。

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这)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固然)不知子矣;子固.(本来)非鱼也,子之.(取独,不译)不知鱼之乐全.(完全,肯定)矣!”庄子曰:“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