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咏物诗四首》快乐的密码我住在姐家的时候,常常要去买菜。

一次,我去买菜,菜市场中有个中年男子,笑得让人觉得不买他的菜就欠了他的情似的。

他给我选了几个茄子,“四块。

”他说。

我非常舒坦地交给他一张百元大钞。

“找不开啦!姑娘。

”可是我当时没有零钱。

“这样吧,你先拿去,我明天早上要回乡下,两三天回不来,等我回来再还给我吧!”“怕不方便吧?”他豁达一笑:“没事没事,只要你记得,一星期也可以。

”于是我坦然地把那几个茄子拎回了家。

三天后,我在众多的摊贩中找到了他。

他一见我就笑了:“买点什么吗?”并不提钱的事。

我选了几条黄瓜,连那天的4元算在一起,给了他7元。

他照样笑了:“小姐好讲信用啊!”我说:“是你先信任我的。

”彼此道了声再见,转身走在脏乱不堪的菜市场中,忽然发现自己心情很好。

信任别人,也值得别人信任,这就是快乐的密码。

微感言: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

敬则诚。

——《明道语录》赏读:诚(这个道德概念)是符合天道(自然规律)的;敬(这个道德概念)是人际之间的根本。

能够做到敬,便能做到诚。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朱子大全》赏读:处理事情的要点是:端正正确的主张,不谋私利;阐明其中的道理,而不要多想什么功勋。

做一个廉洁、公正、明理的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集》赏读:倘若有利于国家民族,应该不顾什么生和死,哪能因为有福就前往,有祸却去躲避呢?这是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时告别家中人时口头吟诵的,显示出他的铮铮爱国情怀。

一、作者视窗《子规》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人,号华阳真人(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

晚年隐居茅山。

生性诙谐,诗名较著。

作品有《华阳集》。

《葡萄》韩愈(768-824),字退之,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语文:.《咏物诗四首》教案(粤教之《唐诗宋词选读》)

语文:.《咏物诗四首》教案(粤教之《唐诗宋词选读》)

咏物诗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四首咏物诗所言之志。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并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通过“一枝一叶”表达出来;尝试写一首咏物诗。

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这个世界真美好!这个世界给我们很多的美的感动!看着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时常感叹生命的绚丽;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时常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想起了纯洁的爱情;看到杨柳,感受到惜别的情意;看到黑幕中悬挂的一轮明月,不禁想起了一首诗“楚楚心皎洁,盈盈清如晶.纤柔光似泉,斜移树影倾。

”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爱之物以深意,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物诗,一起来感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蕴。

二、推进新课:1、关于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

1)概念: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划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感,托物言志。

2)特点: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2、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写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2)言什么志。

--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3)有什么技巧。

-—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3、注意:1)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粤教版选修《咏物诗四首》word教案1

粤教版选修《咏物诗四首》word教案1

选修1-11咏物诗四首一、子规(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今属江苏)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

曾至崂山受道箓,后传其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华阳集》。

顾况性诙谐,诗名较著。

他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认为诗歌“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二)基本解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主旨)前二句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二、葡萄(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郡望昌黎(今属河北),后人称为“韩昌黎”。

幼孤,由兄嫂抚养。

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

历任宣武军董晋、武宁军张建封二幕府节度推官,十八年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因得罪当权者,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

元和元年(806)召为国子博士。

后曾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淮西有功,迁刑部侍郎。

十四年,因上书谏宪宗迎佛骨事,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即位,召为国子祭酒。

后历任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寓所。

谥号“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

韩愈以诗文著称,其诗长于铺陈,好发议论,以古文章法句式入诗,即“以文为诗”,风格奇崛雄伟,时有怪诞、滞涩,与孟郊齐名,为“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

而近体诗却多亲切自然。

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与柳宗元齐名,人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潮州韩文公庙碑》),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其门人李汉编其遗文为《韩愈集》四十卷,今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并《外集》行世,《全唐诗》存诗十卷,三百余首。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元年(806)五月在江陵(今属湖北)写给他的好朋友张署的,原诗题为《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此诗为其中之一。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咏物诗四首小松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咏物诗四首小松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小松一、教学目标: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背诵以前学过的咏物诗:于谦《石灰吟》(1)引出咏物诗概念: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

(2)咏物诗内容: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操守、思想感情。

2.细读文本:《小松》(1)观题目小松——点明写作对象。

特征:幼小,挺拔(2)看作者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

字彦之,号九华山人。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自说“乍可百年无称意,难教一日不吟诗”(《秋日闲居寄先达》)。

登第时自编其诗为《唐风集》3卷,存诗300多首,都是律诗和绝句。

(3)析物象自小刺头深草里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命力。

而今渐觉出蓬蒿自身特点: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时人不识凌云木未长成的小松必将凌驾云端。

时人忽略了小松。

直待凌云始道高。

长成后的松树高高凌驾云端的姿态。

高耸入云后才称赞。

(4)找关联小松:幼时扎根于深草中,顽强生长却被人们忽略,长大后才被人们称赞。

作者: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主旨:批判世人目光短浅,不识人才,赞美了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暗含了诗人的身世之慨。

(5)明手法象征托物讽喻3.小结:如何鉴赏咏物诗?1.观题目:①以物象为题;②吟(赏、咏、赞)+物象……2.看作者:自身经历、所处社会环境3.析物象:外在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4.找关联:物与人的相同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感知精神品质或志向。

咏物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

咏物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

咏物诗教案粤教版选修咏物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物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刘禹锡;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识记古诗常见意象所包含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分析《赏牡丹》中比喻、拟人和对比烘托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

教学重点: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识记古诗常见意象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总结。

教学用具: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拓展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子规【导入语】同学们,这个世界真美好!这个世界给我们如此多的美的感动!看着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我们会感叹生命的绚丽;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我们会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我们会想起纯洁的爱情;看到杨柳,我们会感受到惜别的情;看到黑幕中悬挂的一轮明月,我们会想起一首诗“楚楚心皎洁,盈盈清如晶。

纤柔光似泉,斜移树影倾。

”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爱之物以深意,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就存有咏物诗602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物诗,一起来感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蕴。

那么,什么叫做咏物诗呢?咏物诗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在鉴赏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咏物诗。

【咏物诗的鉴赏】1、含义: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作为经典的诗歌形式,咏物诗既是对万物造化的赞美和咀嚼,也是对诗人个性、情感、思想的表达和诉说。

在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材的《咏物诗》一章中,四首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泊船瓜洲》、《枫桥夜泊》、《梁甫吟》成为了我们认识世界、感知生命、感受心灵的原材料。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教案设计。

一、课堂教学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诗中表达的情感。

1. 诗歌鉴赏透过慰藉离愁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们看到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告别;透过对饱含内心忘我的《泊船瓜洲》的体验,我们领略到了作者自由奔放的精神;透过忧国忧民的《枫桥夜泊》,我们陪伴作者在月色下思索时局;透过弘扬人文精神的《梁甫吟》,我们认识到谦恭容易亲人近、完美莫过于克己复礼等真切而深刻的内在世界。

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名家点评、影视解读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鉴赏诗歌。

2. 诗歌讲解老师可以从四个方面来为学生讲解诗歌的基本元素:一是语言技巧,包括韵律、节奏、对仗等;二是形象描写,包括视觉和听觉等;三是情感表达,包括兴起与落寞等;四是背景介绍,包括历史、文化和文学等。

3. 诗歌朗诵在课堂上,既可以学生竞跑朗诵,让他们在速度和准确度中提高朗诵技巧;也可以学生独立朗诵,让他们在思考和体味中提高表现能力。

同时,老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由朗诵,以满足对诗歌情感的表达需求。

二、作业完成在完成作业中,同样可以从四方面来着手:1. 作品鉴赏要求学生要针对教材中四首咏物诗中的一首,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诗文鉴赏,其中包括作品简介、语言技巧、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背景介绍等方面。

要求学生通过讲述自己的阅读体验,反思并感悟诗歌所传达的真知,也可作为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的途径。

2. 诗歌比较要求学生选择两首咏物诗进行比较,并分析两者在语言技巧、形象描写、情感表达和背景介绍等方面的异同点。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第11课咏物诗四首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二单元第11课咏物诗四首

第11课咏物诗四首顾况(约727-约820),唐代诗人。

字逋翁,海盐(今属浙江)人。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

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如《公子行》。

有《华阳集》。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郡望昌黎(今属河北),后人称为“韩昌黎”。

幼孤,由兄嫂抚养。

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

曾因上书谏宪宗迎佛骨事,贬为潮州刺史。

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寓所。

谥号“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

韩愈以诗文著称,其诗长于铺陈,好发议论,以古文章法句式入诗,即“以文为诗”,风格奇崛雄伟,时有怪诞、滞涩,与孟郊齐名,为“韩孟诗派”的主要代表。

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与柳宗元齐名,人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有《昌黎先生集》。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迁监察御史。

曾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活动,失败后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

刘禹锡与白居易齐名,自称为“诗豪”,世称“刘白”。

其诗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格律精切。

有《刘梦得文集》。

杜荀鹤(846-907),唐代诗人。

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但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还旧居。

天祐元年(904),朱全忠奏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

其诗晓畅清逸,语言通俗,对唐末社会动乱及民生惨苦,反映颇多。

有《唐风集》。

《子规》借咏子规,抒发了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深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此诗是顾况在揭露朝政弊端、反映民生疾苦创作主张的指导下写成的。

《葡萄》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元年(806)五月在江陵(今属湖北)写给他的好朋友张署的,原诗题为“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此诗为其中之一。

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课件1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课件1 粤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3、鉴赏时注意: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事物的特 点。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 身手的骏马形象。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 的激愤之情。
白鹭图 刘羽
作者:
顾况(?~约806后),唐代诗 人。字逋翁。苏州人,。至德 二载(757)登进士第。建中二 年(781)至贞元二年(786), 韩□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 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 贞元三年为李泌荐引,入朝 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 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 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约于 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 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 《华阳集》。
其诗多为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教师提示: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 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的杜鹃鸟却 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 悲凄。“积”体现时间之久,“啼血” 表现冤恨之长。
小知识:子规
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 鸟。传说为周时蜀国国君,后被 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鸟,啼声 悲哀。杜鹃的叫时,会“啼血” 因而古诗中杜鹃啼声中都表现一 种哀怨忧愁。例: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杜牧《杜鹃》)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问题: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 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 的悲剧形象。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
传闻望帝冤,底处最堪怜?(宋祁 《子规》 )

高中语文11咏物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11咏物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1咏物诗四首“目前的当务之急”?《陕西老年报》曾刊有《杜鹃花如何应对夏季高温》一文,其中说:“要使这些杜鹃花安全越夏,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好降温增湿的工作。

”句中“目前”和“当务之急”连用,值得商榷。

“目前”即当前、眼下,指说话的时候。

当,即当前;务,即必须。

“当务之急”前加上“目前”显然语义重复。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王心言走近作者简介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今属江苏)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

曾至崂山受道箓,后传其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人。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郡望昌黎(今属河北),后人称为“韩昌黎”。

幼孤,由兄嫂抚养。

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

历任宣武军董晋、武宁军张建封二幕府节度推官,十八年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因得罪当权者,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

元和元年(806)召为国子博士。

后曾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有功,迁刑部侍郎。

十四年,因上书谏宪宗迎佛骨事,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即位,召为国子祭酒。

后历任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寓所。

谥号“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迁监察御史。

曾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活动,失败后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

入朝为礼部郎中,复出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又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

官终校检礼部尚书。

刘禹锡与白居易齐名,白称刘为“诗豪”,两人合称“刘白”。

其诗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格律精切。

仿民歌而作的《竹枝词》,在唐诗中别具一格,影响较大。

杜荀鹤 (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咏物诗》四首(粤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咏物诗四首》教案执教:袁志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四首咏物诗所言之志;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诵、归纳、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会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导学案教学过程:※初步感知:全班同学一起朗诵这四首诗并完成导学案上关于《子规》的练习。

1.诗中所咏“子规”为何物?诗歌中“子规”有什么特点?参考:①子规:又叫杜鹃、杜宇、怨鸟。

传说周时蜀国国君,后被迫逊位,死后魂魄化为子规鸟,啼声悲哀。

②诗歌中的“子规”:“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从这句诗中我们知道杜宇虽然死了很久了,但是由他化身的子规却长年啼血哀鸣(嘴巴变红)2.诗中所寄何情?诗人如何将子规与感情融为一体?参考: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抒发了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委屈而死的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子规与诗人感情融为一体。

3.小结:我们鉴赏《子规》的步骤。

参考:①概括事物的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②分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侧面烘托)。

③体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愿望等)。

※合作深入探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照我们鉴赏子规的步骤选择以下一首诗进行鉴赏。

(一)《葡萄》1.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参考: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杂乱攀附,需要照顾;2. 本诗中“物”与“志”的契合点是哪几句诗?并简要说明。

参考:若欲满盘堆马乳(要想结出丰硕的果实),莫辞添竹引龙须(多加竹条,扩大修缮--多扶持)。

3.本诗所言的“志”是怎样的?参考: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补充背景知识)(二)《赏牡丹》1.芍药、芙蕖、牡丹各有什么特点?主要突出哪个“物”?参考:芍药:艳丽、妩媚但格调不高;芙蕖:纯洁但缺人情味;牡丹:最美丽。

2.11+咏物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11+咏物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回到客房,宋之问回味着刚作的这首诗,觉得自己
的两句实在平常得很,老和尚那两句才真叫妙不可
言。第二天一清早,宋之问兴冲冲地去拜访老和尚,
可是里里外外怎么也不见老和尚的影子。他怅然若 失,一个人在附近徘徊着。这时一个中年和尚从他 身旁走过,宋之问忙上前把昨晚的情景描述了一番, 那和尚道:“噢,你打听的老僧就是著名诗人骆宾
文学家 、_________ 哲学家 。字 韩愈(768—824),唐代__________ 退之 ________ 。河阳 (今河南孟州 )人,祖籍昌黎,世称
韩昌黎。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 了长期的激烈斗争。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
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古文的发展
道路。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 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 奇崛的特点,对宋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 ⑤____________
(韩愈《调张籍》)
道是无晴却有晴 。 ⑥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竹枝词》)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便引诗情到碧霄 。 ⑧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莫道桑榆晚 ⑨________________ ,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吹尽狂沙始到金 。 ⑩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浪淘沙》)
宋之问反剪着双手,边走边吟,可下面的诗句一时 却接不上来。 不知不觉到了长廊尽头,他看见边上有一间敞着门 的僧房,微弱的烛光下,一个老和尚正在打坐。宋 之问正待开口招呼,那老和尚忽然抬眼问道:“年 轻人,这么晚了,为什么还苦吟不止?”宋之问照 实说来,老和尚道:“老衲倒有两句——”宋之问惊 喜地说:“请师傅见教。”老和尚缓缓地念了起来: “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一听,这两句 诗接得又自然又形象,忙连声称谢。老和尚微微一 笑,也不说什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咏物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三、运用三步法——葡萄的渴望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咏物诗鉴赏三步法赏析《葡萄》,最后投影学生对情志的感悟)
1、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征?
2、本诗中“物”(葡萄)与人的相似点是什么?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书写形式:这首诗通过,抒发了作者。
(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朋友张署的。诗人于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也被贬。元和元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途中写下此诗与朋友共勉。)
2、从教学目标反思
三个教学目标从三个纬度描述学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达到的程度,从有效性角度看,本节课目标较为明确、集中,没有游离在目标之外的多余环节。所提供的鉴赏方法也显得操作性很强,学生比较好掌握并应用。
3、从教学效果反思
(简介:顾况(725—814),字逋翁,唐代诗人。曾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顾况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明确:这首诗通过咏子规积冤啼血,抒发了作者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4、方法总结
(1)、分析物象的特征;
(2)、抓住“物”与“人”的相似点;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三步法鉴赏咏物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生学习目标
1、能识别咏物诗
2、学习并运用咏物诗鉴赏三步法
3、能理解《子规》和《葡萄》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在课堂上写出作者表达的情志
4、从咏物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口述咏物诗鉴赏三步法。
五、作业布置——巩固三步法
阅读《赏牡丹》和《小松》,用咏物诗鉴赏三步法鉴赏,写出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语文选修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咏物诗四首》教案3

语文选修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咏物诗四首》教案3

【教课目的】1、认识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2、理解四首咏物诗所言之志。

3、试试写一首咏物诗。

【教课要点】认识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课难点】试试写一首咏物诗。

【教课方法】教师点拨与学生议论相联合【教课媒体】幻灯片【教课课时】一课时【教课过程】一、诗谜导入请你猜猜下边这两首咏物诗所咏之物:(一)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节气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鞭炮》明 ?黎淳【简析】固然我的身材瘦弱,浑身被扎得牢牢的,可是,我其实不因此意气消沉。

等到适合的节气,我的心中就会引燃火焰,在万人头上发出如雷的声响。

(二)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顾相看已化灰。

——贾元春字谜:鞭炮【简析】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这个字谜是贾元春入宫得宠和短寿的形象写照。

这里前二句比喻的是贾元春入宫为贵妃以后,阵容煊赫,此后贾家成了皇亲国戚,贾家的政敌一时之间股战战而“胆尽摧”。

后二句则示意贾元春的受宠只可是是稍纵即逝,贾家的荣华荣华瞬间分化崩溃。

A二、对于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能够成为诗人描摹歌唱的对象。

他们在仔细描摹的同时,寄望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先人很喜爱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 首。

看法——咏物诗描绘客观的“物” ,仔细刻划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质量,借以抒情兴感,托物言志。

咏物诗的特色——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望作者的心志。

三、读懂咏物诗的方法1、归纳事物的特色(形态、色彩、所处环境、精神品行)2、领会所言之“志”(思想、感情、理想、梦想等)3、剖析表达技巧(比喻、象征、拟人、对照、侧面衬托)四、诗作解读子规顾况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感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1、诗人简介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曾为校书郎、著作作郎。

擅长歌诗,性好幽默。

贞元初,因作诗讽嘲显贵,贬为饶州司户从军。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咏物诗四首小松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11咏物诗四首小松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 特点:⑴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⑵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
三、诗歌赏析:
(一)赏析《葡萄》
葡萄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重点
1、理解咏物诗中托物言志的手法;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能够挖掘物象的内在精神品格去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多媒体设备


过பைடு நூலகம்





一、课前导入
猜诗谜——
二、知识链接
1 、概念:所谓咏物诗,就是那些以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歌咏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三)、自主鉴赏
阅读诗歌,运用咏物诗鉴赏方法鉴赏诗歌:
小松(杜荀鹤①)
自小刺头②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只待凌云始道高。
(1)这首诗中的小松具有怎样的特点?
(2)本诗通过小松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说明什么道理?
(四)、拓展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子规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2) 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了什么情感?(5分)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咏物诗的学习和鉴赏,了解了咏物诗的概念和特征,以及鉴赏的思路和方法,懂得物,体悟情,希望同学们今后能自主鉴赏咏物诗。
五、布置作业
1.将自己创作物诗进行修改,注意托物抒情言志,让诗歌神情兼具。2、整理总结(写在积累本上)这堂课我学会了: 3、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咏物诗鉴赏的方法鉴赏《赏牡丹》

高中语文《咏史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咏史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咏史诗三首教课目的:1、认识咏史诗的特点,学习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2、学习本诗借景抒怀的艺术手法。

3、认识诗人所处的背景,理解诗人对时代的反省和生不逢时的感触。

4、指引学生关注古代历史,关注绚烂的中国文化。

教课重点:认识咏史诗的特点,学习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教课难点:1、鉴赏品尝诗歌的语言,理解词语的妙用。

2、掌握诗歌中双关手法。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咏史诗的知识点回想:什么叫咏史诗?——咏史诗是诗人经过对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心里复杂的感情的诗歌。

回想我们学过的咏史诗词:——诗歌:?蜀相?、?华清宫绝句?、?题乌江亭?——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总结这些咏史诗的共同特点:〔1〕“借别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2〕借助诗歌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托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

4. 咏史诗的内容:1〕对人或历史表达怀念之情,或追慕古贤、盼望像先人那样立功立业。

2〕经过敬慕凭吊先人,感触出身,表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闷。

3〕对昔盛今衰的感触,咏古实为伤今,讽喻社会现实。

5.由咏史诗的特点你以为鉴赏咏史诗要抓什么重点内容?——〔1〕弄清史实——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2〕领会心图——诗人的看法是什么?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3〕意会感情——诗人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4〕有什么写作技巧?二、学习课文〔一〕、?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刘长卿(709 一约78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天宝间登进士第,肃宗时为长洲(今属江苏)尉,摄海盐令,因事坐牢,贬为潘州南巴尉(今广东电白)。

后为转运使判官、淮西转运留后。

被诬,贬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迁随州刺史,死于任上。

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的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与钱起并称“钱刘〞。

善写五律'以“言长城〞自负,宋范希文?对床夜语?说“李杜以后,五言当学刘长卿、郎士元〞。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11课咏物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2.分析咏物诗中寄寓着的诗人情志和说明的道理。

3.掌握对比、衬托手法。

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意解读此诗为作者隐居西湖孤山时所作。

诗开篇便直写诗人对梅花的赞赏:当严冬尚未全退,春风尚未来到之际,早被寒风冬雪摇落的百花尚未开放,艳丽的梅花却迎风怒放,以其明丽的风姿竟把小园风光占尽了。

一个“独”字和一个“尽”字,写出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非同凡响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

这一联明写梅花,实是暗喻作者远离名利、超然物外的清高品格。

三、四句是对梅花的具体描绘。

“疏影横斜”,写梅花稀疏错落的姿态;“暗香浮动”,写梅花清幽芬芳的神韵;再加上黄昏月下、清澈水边的映照反衬,愈发突出了梅花的上述个性和特点。

所以这两句为千古咏梅绝唱,一直为后人称颂。

这一联特别出名,“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吟咏梅花的词调名(这两种词调名创自宋代词人姜夔),足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

第五、六句用拟人手法,是说白鹤因爱惜梅花,每次要从枝头飞下,还要偷看梅花几眼;花间的蝴蝶如果知道梅花如此美丽清高,定会喜欢得失魂落魄。

以上三联,先写胸中之梅,次写眼中之梅,作者的感情早已融合其中。

因此写到诗要结尾时,作者按捺不住感情,便直抒胸臆:如果人们在花间月下,以低声吟诵小诗与梅花相亲相近,便能领略到梅花的风韵;又何必一定要在手击檀木白板,轻歌曼舞,举杯豪饮时,才来欣赏梅花呢?言外之意,便是作者委婉地讽刺了那些世俗的所谓爱梅之人,实是借梅花之高雅而装点自己的平庸。

名句识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考点演示颔联被誉为“神来之笔”,试加以赏析。

答案颔联写梅影错落有致和梅香清幽四溢。

以水映影,梅枝俊俏清丽;以月衬香,梅花色香俱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三步法鉴赏咏物诗;理解两首咏物诗丰富的意蕴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三步法鉴赏咏物诗


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用学生学过的《石灰吟》回顾咏物诗、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学习咏物诗鉴赏、最后自己学习运用
2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描述三步法,阐释三步法形成的原因,使学生能轻松操作三步法,再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3在课堂上,通过配乐朗诵、教师朗诵和图片及其音乐背景的渲染,给学生一个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鉴赏咏物诗。
明确: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解释让学生学习自己操作咏物诗鉴赏三步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葡萄》的鉴赏,体会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情志。
四、课堂小结——物象皆有情
1、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这与中国天人合一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
计划学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鉴赏诗歌的一些基础,能读懂一些较为简单的诗歌,但对涵义丰富的咏物诗则相对较难鉴赏,需要既借助写作背景,又要从字词理解上领悟作者表达的情志。因此,在学习鉴赏咏物诗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三步法鉴赏咏物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生学习目标
1、能识别咏物诗
2、学习并运用咏物诗鉴赏三步法
3、能理解《子规》和《葡萄》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在课堂上写出作者表达的情志
4、从咏物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三步法悟情志——咏物诗鉴赏教学设计
章节
名称
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第11课《咏物诗四首》




咏物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较常见的一个诗歌类型,学习鉴赏咏物诗,对于奠定鉴赏诗歌的能力有很好的帮助。在高一阶段,在进行唐诗宋词元曲的选修课学习时,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鉴赏诗歌是必要的。而咏物诗的鉴赏,从诗句的语言中抓住所咏之物的特点,结合作者写作本诗的背景,将其两者相似点加以联系,感悟出作者通过诗歌要表达的情志。学生通过方法的掌握,学会鉴赏咏物诗,为诗歌鉴赏奠定基础。
二、鉴赏咏物诗——子规的不满
(尝试品读咏物诗《子规》(顾况),总结咏物诗鉴赏方法)
1、诵读诗歌,找出《子规》诗中表现子规特征的词语?(展示子规鸟的图片)
2、作者说如果世上的冤魂都化为杜鹃,那杜鹃还有栖息之地吗?为什么?
3、联系诗人经历、社会环境,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书写形式:这首诗通过,抒发了作者。
(简介:顾况(725—814),字逋翁,唐代诗人。曾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顾况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
明确:这首诗通过咏子规积冤啼血,抒发了作者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4、方法总结
(1)、分析物象的特征;
(2)、抓住“物”与“人”的相似点;
2、口述咏物诗鉴赏三步法。
五、作业布置——巩固三步法
阅读《赏牡丹》和《小松》,用咏物诗鉴赏三步法鉴赏,写出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第11课《咏物诗四首》共四首诗,前两首较为难,而后两首较为简单,让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用三步法鉴赏另外两首诗,对咏物诗三步法加以巩固。




方法:物——人——志(托物言志)
三、运用三步法——葡萄的渴望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咏物诗鉴赏三步法赏析《葡萄》,最后投影学生对情志的感悟)
1、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征?
2、本诗中“物”(葡萄)与人的相似点是什么?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书写形式:这首诗通过,抒发了作者。
(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朋友张署的。诗人于贞元十九年十二月被贬阳山县,当时张署也被贬。元和元年二人遇赦同赴江陵待命。诗人在旅途中写下此诗与朋友共勉。)
2、咏物诗佳作回顾
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咏物诗,我们来看看曾经学过的一首咏物诗《石灰吟》。我们回顾一下,《石灰吟》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配乐朗诵《石灰吟》)
设计意图:用王安石的话引入,直接以概念的形式向学生展现什么是咏物诗。然后通过学生学过的《石灰吟》,引导学生感悟咏物诗中寄托着作者的情志。用简短的配乐朗诵给学生创造点诗歌的氛围。
教学媒体
1《石灰吟》朗诵录音、背景音乐2教学课件3投影仪




一、识咏物诗——吟唱中的情意
1、导入——咏物诗概念
王安石说:“古人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我们的先辈,把万物当作了咏唱的对象,以物为咏唱对象的诗歌,我们可以称为咏物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咏物诗。
咏物诗: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画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认识并接受咏物诗鉴赏三步法,清楚怎么操作三步法。而鉴赏咏物诗的三步法,第一步从诗句的语言中找寻所咏之物的特征,然后结合作者写作背景,通过有媒介的联系而找寻物与人的相似点,最后用“通过,表达了”这样的形式,能写出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子规》:啼血——化——同情、不满
《葡萄》:支离——倒、扶——扶持、帮助
作者情志:通过,表达了。




1、从课堂反应反思
在上这节课时,学生会三步法的掌握还是很快的,也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表达出来。而从诗句中找寻所咏之物的特征时,学生也能找出;在说物与人的相似处时,学生也能通过背景联想两者的相似点;但在让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作者的情志时,学生还是不能象教师预想的那样写出。这主要是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写的习惯不够好,总是依赖老师的讲,认为领会就行了,而导致课堂上写的时候写不出来。
2、从教学目标反思
三个教学目标从三个纬度描述学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达到的程度,从有效性角度看,本节课目标较为明确、集中,没有游离在目标之外的多余环节。所提供的鉴赏方法也显得操作性很强,学生比较好掌握并应用。
3、从教学效果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什么是咏物诗有个很明确的认识。对怎样鉴赏咏物诗,也有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方法。对咏物诗中或显或隐表达着作者的情志,也有了较深的印象。但对用明确的语言写出作者所表达的情志,还有待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