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共2课时)
《你一定会听见的》初中语文教案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初中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对声音的描绘和感悟。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表达技巧。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默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会用心聆听生活中的美好。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作者对声音的描绘和感悟。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声音的细腻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
写作练习中的创意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以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作为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声音的感受。
2.课文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提问:课文描绘了哪些声音?作者对这些声音有什么感悟?4.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第二课时1.课文复述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验对课文的理解。
2.写作练习以“我听见的声音”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要求用细腻的描绘表现声音的特点。
3.课堂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课文回顾回顾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
2.课堂活动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魅力。
3.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声音”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要求表达自己的情感。
4.课堂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第四课时2.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听见的声音,以及这些声音对自己的影响。
3.写作练习以“声音与情感”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要求表达声音与情感的关系。
4.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加深理解。
2.以“我听见的声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用细腻的描绘表现声音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声音的描绘和感悟。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并学习其中一首代表性的乐曲《你一定会听见的》。
2.思维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你一定会听见的》这首乐曲的曲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2.准确把握《你一定会听见的》乐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你们听过中国传统音乐吗?它与我们现在常听的音乐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2.学习乐曲(35分钟)(1)播放《你一定会听见的》的音频,引导学生仔细倾听,并请他们回答以下问题:a.这首乐曲的节奏是怎样的?b.你觉得这首乐曲的曲调是什么样的?c.你从这首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跟着音频一起唱乐曲,同时教导学生歌曲的发音和节奏。
(3)请学生边唱边跟着音乐节拍走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分成小组,让学生尝试合唱乐曲,并随着音乐自由地自己编排动作。
3.了解中国传统音乐(20分钟)(1)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世界著名的传统乐器以及其历史渊源。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自行查找一些中国传统乐器的信息,包括乐器的名称、起源、结构、演奏方式等,并组织小组展示。
4.音乐鉴赏(20分钟)(1)播放其他中国传统音乐的片段,引导学生欣赏并进行表演。
(2)让学生选择一段他们喜欢的传统音乐,自由地发挥,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并表达这首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理解和欣赏其中一首代表性的乐曲《你一定会听见的》。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自由表演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不过,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导他们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你一定会听见的》初中语文教案设计——如何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
【前言】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引导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
而如何做到这一点,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的问题。
本文将以《你一定会听见的》为例,介绍一些促进学生思维开阔的教学方法。
【教案设计】一、导入环节针对《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一主题,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些思维导图或者富有想象力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音乐、声音、声响的想象和联想,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
二、阅读课文1.提前感知故事情感因素拿起故事书,让学生一起挑选书中的音乐元素,如书名、封面、章节标识等,形成一个预估的情感因素列表。
然后提出学生的预测,让他们说出自己期望这个音乐故事会讲述什么。
2.语文阅读分步实施①阅读前,预读全文;②进行阅读,分段读和整体把握;③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分享、串讲、点评。
3.阅读思维转化将故事情节设计成为一个表格,让学生把故事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并进行解释,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理解故事,加深印象,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阅读讨论环节借助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选取一些有关音乐、声音、声响的新闻或文章,引导学生阅读后进行表达和讨论。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展示和交流,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总结性的表达。
三、听写训练1.常规听写通过普通的听取文化课单词、短语、句子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和写作能力。
2.音乐听写以《你一定会听见的》为素材,设计一些音乐听写的任务,如听取片段后进行歌词填空,或是听取片段后绘画表述等,这样能够在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促进他们的思维开阔和创造性。
四、口语表达1.图片故事选取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图片,让学生联想和构建一个与图片相关的故事,谁想到的故事最引人入胜,由谁讲解这个故事。
2.联想句子提供一个简单的句子,让学生自由联想,把思维输出成为更富有创造性的句子并讲述。
3.音乐感悟以学生感悟为主要宗旨,让学生对所学的音乐进行思考和感悟,然后进行口语表达,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思考和创意。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沪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烟花文化的特点,理解烟花对人们的吸引力;2.学习体验式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3.了解新时期的文学家和文艺作品。
二、教学重点1.体验式阅读方法的应用;2.烟花文化的理解;3.加深对新时期的文学家和文艺作品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体验式阅读方法的掌握;2.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阅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张烟花的图片,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对烟花的看法和联想。
2.老师简单介绍一下本课的主题:烟花文化。
3.让学生们预测一下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体验阅读1.老师提供“手电筒+纸杯”等装置,借助手电筒的灯光,创造一种情景,模拟行军过夜等特殊情况,让学生体验故事情境,感受故事情感。
2.老师发放阅读材料,让学生体验式阅读。
3.老师和学生一起分享感受和体验,尝试提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3. 课文讲解1.老师给学生讲解关键词汇和句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老师带领学生逐句理解讲解,掌握课文的结构。
4. 文学常识1.老师介绍一些新时期著名文学家和文艺作品。
2.让学生了解当下的文学热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5. 小结1.老师让学生本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老师点评好的阅读和思考方式,分享体验式阅读经验。
五、教学评估1.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完成一些阅读或写作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学生提交一份课后阅读体验的读书报告,包括自己的思考和体验,以及对课文和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文艺作品进行阅读体验,并撰写读书报告;2.学生可以对课文和本课主题进行拓展,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究。
以上是《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希望能对老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你一定会听见的》初中语文教案设计——如何在课堂中运用互动教学法
教育界一直在努力探究最佳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互动教学法被认为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互动教学法,教师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并促进学生之间更深入的交流和思考。
本文将运用互动教学法来为《你一定会听见的》这本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教案设计,力图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一、课堂导入:1.音乐播放:在学生入场之前播放一段和音乐相关的视频或音频,例如纪录片《蝴蝶效应》的片段。
2.开放性提问: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在班级微信群或其他社交平台上观看一个关于音乐历史发展的短片,并在课堂上通过开放性问题探讨学生对音乐历史的看法,例如:“你是否认为音乐史上的时代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等等。
二、知识点讲解:1.学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讨论,讨论的课题可以是学过的知识点,例如:音乐符号、音乐类型等等。
2.师生互动探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的互动,教师可以在这里提出一些新概念和问题,例如:“你了解音乐文学吗? 它与普通文学有哪些不同?”三、实践操作:1.音乐比赛:在课堂中设置一个音乐比赛环节,让学生可以展示己关于音乐的知识和才能。
2.同步操作:教师可以展示一段听觉短片并要求学生跟着节奏哼唱、敲打或拍打,以迅速加深学生音乐知识的印象。
四、课程总结:1.教师反思: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你觉得课堂上有哪些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方法?”2.课程反馈: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回答,以确保学生对课堂的实际效果出现满意的反应。
结论:在教学中,互动教学法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学生们变得更积极并且更加热情,积极地探寻知识并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成效。
以上是一个关于《你一定会听见的》初中语文教案设计——如何在课堂中运用互动教学法主题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写作练习:教师设计一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见了’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在生活中听到的一个声音,并表达你的感受。”
2.同伴互评:学生完成写作后,相互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修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声音片段,如鸟鸣、水流、人群喧哗等,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声音的魅力,自然引入文章主题。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2.精读课文,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细读文章,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分享目标: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课堂互动氛围。
4.家庭作业:与家人一起,共同完成一个关于声音的亲子活动。可以是户外寻找大自然的声音、家庭音乐会,或者是记录下家人间的温馨对话。活动结束后,家庭成员共同完成一篇关于这个活动的文章。
提交形式:以家庭为单位提交,文章中需包含每位家庭成员的感悟和体会。
-设计问题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深层含义:“作者为什么要用‘你一定会听见的’作为标题?文章中的哪些描述让你印象深刻?这些描述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3.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话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生活中声音的看法和感受。”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善于倾听的品质,使学生明白倾听他人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独特见解。
3.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你一定会听见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着重体味文中排比句段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用心倾听世界,用心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3、通过仿写,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用心倾听。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钻进我们的耳朵,好听的,不好听的,但是我敢说有一些声音未必是我们人人都能听见的。
你听见过下雪的声音吗?听见过蚂蚁跑步的声音吗?有一位台湾女作家桂文亚在她的一篇优美的散文里向我们描述了一些我们可能没有听见过的声音。
(板书课题)2、读题:(1)个别读(用什么样的语气?)、齐读(2)题目让你产生什么联想?(板书:会听见什么?为什么会听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1、教师范读全文,学生(1)整体感受(2)圈划:文章里写到了哪些我们一定会听到的声音?2、交流感受,答案集中在那些段落?(板书:自然的声音、生活的声音、丰富、奇妙)三、品读1~8段,感受语言美,意境美1、大声散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得生动、优美的?2、交流朗读,谈感受。
3、小结:排比、设问、反问、第二人称、象声词的运用效果。
四、品读10~12段,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突破难点1、问:文中哪句话回答了为什么一定会听见?怎样理解?(板书:用心倾听)2、解析第11、12段写了什么?什么关系?(聪明人和木头人对待声音的不同态度。
正反对比)3、列举你认为有益的声音(听对自己身体、心情、心灵有益的声音)4、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一定会听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五、品读第21段,升华主题:1、齐读,谈谈你的理解。
(时刻感受生活的乐趣,生活才会更加美好)2、学生结合全文谈收获六、布置作业:参考课文描写及教师范文,从14~20段中任选一个声音游戏仿写。
教学反思:1、慎用多媒体。
初中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加强朗读,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2)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欣赏声音,仿写声音。
2.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通过课堂游戏,听想结合,听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教学难点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美点寻踪法。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音乐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我们今天从五官说起,人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觜,造物主就是要我们多看、多听、少说。
眼睛给了我们五彩斑斓的世界,那么耳朵给了我们什么,让我们一起听一下。
(多媒体展示画面)大自然有许多往往被我们忽视的声音,你听见了吗?用心聆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让我们一起跟随台湾女作家桂文亚用心聆听世界,感受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觉课文的美。
要求学生:1. 作者听到了那几种声音?2. 作者对声音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3. 如果人不听或充耳不闻,又会怎样?4.勾画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
你一定会听见的语文教学设计三篇
你一定会听见的语文教学设计三篇你一定会听见的语文教学设计三篇你一定会听见的语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
2、轻轻、细细品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
教学准备:下载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1、自渎课文,借助字典,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理解内容。
2、标记自己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上课进展讨论。
二、导入新课1、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一段各种声音的录音,说说,你听到了什么?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默读课文,小组交流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大意。
四、检查小组学习情况1、认读词语梳头、掠过、吹拂、麻雀、吼叫、拨水、啃骨头机敏、闲暇、美妙、逐渐、狂风、卷起、上楼梯2、重点理解词语:吼叫寂静闲暇美妙逐渐3、选择重点词语造句4、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五、深化理解课文1、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2、小组提问,全班讨论3、全班交流: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到过吗?为什么呢?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了。
但却从没听到过,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4、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六、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好?第二课时一、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互听互评)二、完成“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1、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2、当田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三、练习稳固1、听写词语比赛2、朗读自己喜欢的而且自己觉得读得好的句子。
板书设计:你一定会听见的用心去听声音多么丰富、多么美妙你一定会听见的语文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沪教版七下《你一定会听见的》说课稿2篇
《你一定会听见的》说课东阳市实验中学沈立平一、说教材说学生(一)教材的地位和特点《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随感式小品。
本篇课文放在以“祟尚科学”为主题的第四单元,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体验生活,在感受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坚持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而又有主体意识的人。
结合初二学生“独立意识萌芽但又很不成熟、渴望梦想却又容易忽略现实”的心理特征及“语文课要有语文味”的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去体验生活,学会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
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三)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结合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无声的感受)《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只设计了简短的开场白:“同学们,眼睛给了我们五彩斑斓的世界,耳朵则给了我们悠扬婉转的乐声,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耳朵也是,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性实验——假如世界没有了声音。
”现场模拟无声的情境3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教师通过课件和手势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受无声的世界。
这时让学生进一步想象“假如世界没有了声音”,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哪些具体的声音没有了,感受如何。
还让他们和自己的同桌打招呼,无声之后,这些平常很简单的事情也将变得困难,学生一定感到很压抑,这时,先让学生们都随意发出声音,回到有声世界,再谈谈感受。
通过模拟实验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3《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四制
4.大家的眼神充满了疑问,读了题目,你是不是有很多想知道的问题呢?
(生问,教师在题目右边打一个“?”,并板书:怎样听?
1.学生回答,因为到了上课时间。
2.回答,听到铃声。
3.学生畅所欲言
4.齐读准备好的课题
5.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周围的声音大多是美妙的,对于噪音,我们应想法克服,激发学生的这种环保意识。
四、作业设计。
1.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声音。
2.搜集资料或者调查访问:噪音有哪些危害?可以怎样克服?
第二项作业属于实践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仿照课文的句子,也写一写自己听到的声音)
3.质疑解疑
为什么课文里说,当你一天天长大,当你熟悉了许多声音后,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
(1)若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师反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呢?(有的学生若能说出来,教师可指导说清楚;若学生觉得有难度,师可巧设疑问:
课文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过吗?
其实,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不过了。可有的同学却从没有听见,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就这个问题小组讨论。
教师把问题的提出权解答权还给学生,让孩子们通过讨论、体味,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明白怎样才是用心去听,不觉中解决了难点。
二、美读课文
升华感情。
1.是呀,多么动听,多么美妙的声音啊,让我们再去用心去听一听,用我们美妙的声音读一读。
2.你喜欢听谁的声音呢?
师评:真要感谢你们的父母给了你们这么美妙的嗓音,老师都要陶醉了。
1.学生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2.各推荐男女生两名,合作读完全文。
【格式】沪教版七下你一定会听见的表格式教案两课时
6.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视时间而定)
四.作业
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朗读课文一遍
2.思考:在文中,作者想表明怎样的观点和情感?
3.书上做两个批注。
板
书
设
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听不见的声音
听得见的声音
对待声音的两种不同态度
列举几种声音游戏
教
后
反
思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桂文亚,儿童文学作家。(板书作者)
2.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完成)
要求:学生圈划生字词及理解上有困难的句子,准备交流。
生词:面颊jiá融化róng不得不听děi喷嚏pēn tì
嘈杂cáo zá过滤lǜ揉成róu聆听líng
疾驰而过充耳不闻无动于衷不折不扣
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让他们谈,说出道理即可,但要结合课文内容。
师:“听见”的含义深刻,听见的当然是声音。作者在文中列举了许多的声音,如果你细心数的话,不下几十种,读起来杂乱,看起来眼花。其实不然,通过熟读,你是否能找出作者行文的规律呢?
(学生思考,发言,可以划分段落)
明确:
1~3段声音分别是:蒲公英梳头、群蚁小跑步、雪花飘落。——听不出来的声音
解词: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故意不听。形容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
视而不见:虽然在看,却什么也看不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
3.交流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圈划的难句。
(视情况,特色班可让其他学生初步理解。平行班只让学生读出即可)
三.散读课文,思考:
4.题目是“你一定会听见的”,如何理解?哪个字或词最突出?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你一定会听见的》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中设置反思与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与不足。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升自我认知,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5. 联系生活,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案例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美好声音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人文情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讲授新知
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各种声音,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3. 教师结合课文实例,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如关注关键词、抓住语境等,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师将采用情景创设法,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感受到课文中描述的声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他们在生活中听到的美好声音,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语言的美。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课文内容和课堂所学进行讨论。
2023最新-《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最新3篇)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最新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最新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反复地朗读、涵咏,品味文章优美风趣、生动形象的文字。
二、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感受有声世界的美好,并能把自己所听、所感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语气亲切的散文,通过描写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品味声音中传递出的情味。
告诉人们只要用心听,并且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就一定能听见这个奇妙无穷的有声世界。
因此围绕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六大板块——无声篇、感声篇、读声篇、听声篇、述声篇、结声篇来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一、无声篇1、请同学们一起玩一个游戏:用力堵住耳朵,听不到声音最佳,合住嘴,不能发出任何声响。
(持续半分钟后,与学生交流感受:此时,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具体的声音没有了?你有什么感受?)2、师总结:此时,生活中的笑声、歌声、读书声、说话声等各种声音都消失了,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感受不到丝毫生气,只是死一般的寂静、冷清。
下面让我们回到有声世界,感受美妙动听的各种声音。
(多媒体演示:流水声、鸟叫声等自然界的声音。
)3、引出课题。
二、感声篇1、听课文录音(多媒体),整体感知课文。
2、请学生自由谈谈听后感受。
三、读声篇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指名朗读喜欢的语句,简单陈述理由。
3、精彩段落赏析:(多媒体出示课文前三段)学生齐读、男女生分组读后,师生共同来总结文章的语言特点。
四、听声篇1、听音乐《苗岭的早晨》要求:①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②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了音乐中的景象。
2、学生听后,自由发言。
五、绘声篇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用文字把声音的感受表达出来。
沪教版《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沪教版《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诗歌欣赏与表演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欣赏沪教版中的诗歌《你一定会听见的》并能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能够将诗歌进行表演,展示出诗歌的韵律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粉笔。
2. 沪教版《语文》课本第二册Unit 3《你一定会听见的》。
3. 诗歌表演道具:例如小音响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课题(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问学生一些与诗歌有关的问题来导入,例如:你们喜欢听诗吗?诗歌可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等等。
Step 2:展示诗歌(10分钟)教师可以将沪教版中的诗歌《你一定会听见的》展示给学生,并通过PPT或黑板进行展示,让学生跟读一遍。
Step 3:理解诗歌内容(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境?b. 诗中的“你”是指什么?c.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过?Step 4:诗歌表演准备(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表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设计表演形式,可以是朗诵、舞蹈、音乐或其他创意形式。
Step 5:诗歌表演(20分钟)学生进行诗歌表演,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表演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6: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诗歌表演的过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Step 7: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继续阅读沪教版中的其他诗歌,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欣赏和解读,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延伸:1. 可以邀请学生在校内或校外的活动中进行诗歌的表演,展示他们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让学生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你一定会听见》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四制
三、你一定会听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
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四、品味语言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不是木头人,因为我们现在正青春年少,都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双善于聆听的心,我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
但尽管如此,在座的同学中可有谁听见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和雪花飘落的声音么?(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会说没有),可是这些声音,我们的作者听到了,她不仅听到了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而且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把各种声音描写出来。
刚才同学们已经自由朗读过课文了,你们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呢?(一般情况下,学生又都会一致认为最喜欢课文的前面部分,即1~3段,因为这三段的语言最生动活泼优美且有诗意)那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细细品味一下课文的1~3自然段。
1、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的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三段语言究竟美在哪里。
(朗读的学生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推荐。
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大屏幕除显示教师问题外,还显示“答题提示: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这样给学生答题提供了一个模式,避免了答题的盲目性)注:因为课文的前三段文字优美、亲切,且适宜于舒缓的语气朗读,故选择了同样节奏舒缓、意境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作为背景音乐,可使朗读和音乐很好地融合,创造出美好的意境】2、朗读指导当学生朗读完毕后,可请几位学生对刚才的朗读做一些简单的评价,教师做一定补充并总结。
明确:课文的这三段语言因为是用第二人称所写,故而应该用亲切的语调来朗读。
其次朗读时的节奏应该比较舒缓,而不应该急促高昂。
“不好,炸弹开啦”一句应读得慌张。
3、再次朗读。
在教师对如何朗读作出一定指导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读。
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男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全班同学一起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大家的眼神充满了疑问,读了题目,你是不是有很多想知道的问题呢?
(生问,教师在题目右边打一个“?”,并板书:怎样听?
1.学生回答,因为到了上课时间。
2.回答,听到铃声。
3.学生畅所欲言
4.齐读准备好的课题
5.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7.学生提出问题。
8.学生畅所欲言
9.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表看法。
10.大声朗读、指名读、齐读
11.学生聆听半分钟
畅所欲言:鸟叫声、风扇转动声、呼吸声……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品味语言,重视了学生个性化阅读。
通过对词的推敲,通过比较,让学生在朗读中咀嚼品味词语的精妙。
这一问题是本文的重点,也较难理解,有心的学生一定会提出。
3.选读课文某一小节(先练习再指读)
选读课文某一小节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同时,教师要根据学情随机指导学生读好。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熟读课文
交流感受。
1.自由读课文,标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刚才,大家读的津津有味,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在交流的同时,教师除了随机指导学生读好之外,还要指导好以下几个问题:
课改在强调多读的同时,书写也同样重要,尤其是正确的书写。
三、读通课文
熟悉内容。
1.解除了生字词的障碍,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松地把课文读下来了,自由读读课文,在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节序。
2.师范读课文(配乐)
3.指名读(任意选择课文某一小节)教师与同学予以点评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节序
2.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1.学生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2.各推荐男女生两名,合作读完全文。
读中感悟,领会声音的美妙。
三、内容延伸
拓展思维。
听到美妙的声音,固然令我们心情舒畅,但生活中也有一些我们不喜欢听的声音,你能举出个例子吗?能说说不喜欢的理由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噪音”这个词语,并且指出它对人体的有害。)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学生熟悉的铃声引入,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
认识生字。
1.要求: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
2.教师巡视交流情况
3.检查字词:(课件出示)
呼啸狂风掠过数拨水
寂静闲暇丰富美妙
(教师指导好这几个字的读音“拨”不要读成“bē”舌面音“卷、寂”的发音要注意)
(仿照课文的句子,也写一写自己听到的声音)
3.质疑解疑
为什么课文里说,当你一天天长大,当你熟悉了许多声音后,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
(1)若学生提出这一问题,师反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呢?(有的学生若能说出来,教师可指导说清楚;若学生觉得有难度,师可巧设疑问:
课文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过吗?
其实,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不过了。可有的同学却从没有听见,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就这个问题小组讨论。
课件出示:
(1)当清风明月,当微风
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田野,当狂风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2)当山间的清泉溪流,……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①指名填空:说说可以填哪些词语?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好?
②屏幕出示原句,指导学生朗读,你觉得怎样可以读好?
思维发散:(课件出示)
你总听过的声音吧?当
,当,当,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配乐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
1.(上课铃声响后)刚才,大家还在滔滔不绝地谈天说地,现在怎么会这么安静?那你们是怎么知道上课时间到了呢?
2.噢,原来如此。听到铃声,我们知道上课、下课,那生活中你还听到那些声音?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把问题的提出权解答权还给学生,让孩子们通过讨论、体味,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明白怎样才是用心去听,不觉中解决了呀,多么动听,多么美妙的声音啊,让我们再去用心去听一听,用我们美妙的声音读一读。
2.你喜欢听谁的声音呢?
师评:真要感谢你们的父母给了你们这么美妙的嗓音,老师都要陶醉了。
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周围的声音大多是美妙的,对于噪音,我们应想法克服,激发学生的这种环保意识。
四、作业设计。
1.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声音。
2.搜集资料或者调查访问:噪音有哪些危害?可以怎样克服?
第二项作业属于实践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板书:
丰富
用心听吧
美妙
(3)让我们再来读读最后一段
4.“用心听吧,你一定会听见的”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心来听,看看能听到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3、学生填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学生回答:注意快慢高低,注意停顿
5.指名读,齐读,男女分读。
6.先说一说后,再写一写。
1.学生自读课文,并划出生字词认识它们。
2.同桌交流划出的新词。
3.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
4.指名重点读这几个词语。
5.指名读句子。
6.学生回答:在横线上填一个别的词语,但意思不变。
7.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
8.学生描红、仿影、临帖
培养学生用学过的认字方法认识生字的能力
通过找近义词、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这是一个好方法。(此环节的问题学生若不提出,也可放在后面研读课文中)
4.帮助学生理解“寂寞”和“闲暇”。
文中“寂静”换一个词可以怎样说?你知道它可以和哪个词对对子?
(“闲暇”的理解同“寂静”)课件出示:
在的夜里,听一听外面有什么声音传来;在的时候,听一首从来没有听过的歌曲或乐曲……
5.指导写字
师强调并范写“啸、拨“啸”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拨”: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友”“渐”注意三部分间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