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病
痿证
源流
1、本病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专设《痿论》 篇论述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疗大法。 • 病理:“肺热叶焦”, 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 五体失养, 发为痿病. • 治疗:“治痿独取阳明”
•
2、隋唐至北宋时期,将痿列入风门, 较少进行专题论述。 3、金元时期, 张子和强调火热, 提出“痿病无寒”, 对“风、
3.脾胃亏虚
主 症: 肢体痿软无力, 食少, 便溏。 兼次症: 腹胀, 面浮, 面色不华, 气短, 神疲乏力。 舌 象: 舌质淡有齿印, 苔薄或腻。 脉 象: 细弱。
• 证机概要:脾虚失健,气血亏虚,筋脉失养 • 治 法: 补脾益气 ,健运升清。 • 方 药: 参苓白术散加减。
• 方中人参、白术、山药、莲子肉、炙甘草益气健脾, 茯苓、苡仁渗湿扶脾;陈皮、砂仁醒脾和胃,调气行 滞;桔梗载药上行,输精于肺。 • 若肥人痰多,可用六君子汤补脾化痰。 • 中气不足,可用补中益气汤。
分证论治
1. 肺热津伤
主 症: 病起发热, 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 咽干呛 咳。 兼次症: 皮肤干燥, 心烦口渴, 小便黄少, 大便干燥。 舌 象: 舌质红, 苔黄。 脉 象: 细数。
• 证机概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 • 治 法: 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 方 药: 清燥救肺汤加减。方中石膏、桑叶清宣肺 金燥热、麦冬、火麻仁、阿胶润肺滋阴、枇杷叶、杏 仁宣肺止咳化痰,人参、甘草益气生津。合奏清热润 肺、濡养筋脉之功。
1、痿病是以肢体筋脉弛缓, 软弱无力,日久不用, 甚则肌
肉萎缩或瘫痪病证; 2、病因与外感温热毒邪、情志刺激、房劳过度、饮食所 伤有关; 3、病机在于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亏虚、肝肾亏损 有关; 4、治疗以治痿者独取阳明、痿病不可妄用风药、“泻南 方、 补北方”为原则。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痿病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依据,标准如下: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弛纵瘫痪。
严重者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3]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某些特定的横纹肌群肌无力呈斑片状分布,表现出波动性和易疲劳性;肌无力症状晨轻暮重,持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好转。
通常以眼外肌受累最常见。
(2)药理学表现:新斯的明试验阳性。
(3)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查低频刺激波幅递减10%以上;单纤维肌电图(SFEMG)测定的“颤抖”增宽、伴或不伴有阻滞。
(4)抗体:多数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中可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或在极少部分MG患者中可检测到抗骨骼肌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抗-MuSK)抗体、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LRP-4)抗体。
在具有MG典型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具备药理学特征和(或)神经电生理学特征,临床上则可诊断为MG。
有条件的单位可检测患者血清抗AChR抗体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需除外其他疾病。
临床分类(改良Osserman分型):I眼肌型,ⅡA轻度全身型,ⅡB中度全身型,Ⅲ重度激进型,Ⅳ迟发重度型,V肌萎缩型。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1]痿病的证候标准以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重症肌无力证候标准。
1.脾胃气虚证:胞睑下垂,朝轻暮重,少气懒言,肢体痿软,或咽下困难,纳差便溏,面色萎黄,舌质淡或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2.脾肾两虚证:面色晄白,言语不清,咽下困难,抬颈无力,四肢倦怠无力,或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腹部冷痛,久泄久痢,小便清长,或浮肿少尿,或便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胖,苔薄白或白滑,脉沉迟无力或沉细。
痿证类病的护理
痿证类病的护理要点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 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2023
饮食护理
01
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
02
食物选择: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
03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等
4 减少痿证类病的传 播,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
预防措施的具体方法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 律作息、饮食均衡、适当运 动等。
03
避免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活习惯,如勤洗手、洗澡 等。
02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 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 等不良情绪。
03
02
痿证类病:包 括痿证、痹证、 痿痹等疾病
04
痿证类病的治 疗:包括药物 治疗、针灸、 推拿等方法
痿证类病的病因
外感风寒湿邪: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 行不畅,肌肉筋骨失养,从而引发痿证类病。
内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导致肌肉 筋骨失养,引发痿证类病。
肝肾亏虚: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筋骨失养,导 致痿证类病。
02 降低医疗费用:预防
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 患者住院次数,降低 医疗费用。
04 提高社会效益:预防
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 社会资源的浪费,提 高社会效益。
谢谢
#2023
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预防胜于治疗:通 过预防措施,可以
1 减少痿证类病的发 生,减轻患者的痛 苦和负担。
提高生活质量:通 过预防措施,可以
2 降低痿证类病的发 病率,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预防措施,
痿证
●
一、概述
(三)范围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急性骨髓炎、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急性骨髓炎、 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 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 符合本病证候特征者,可按本篇论治。 符合本病证候特征者,可按本篇论治。
二、证候特征
以手软弱无力、 筋脉驰缓不收、 以手软弱无力 、 筋脉驰缓不收 、 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 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
六、辨证论治
治法:清热润肺, 治法: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方药: 方药:清燥救肺汤 生石膏、桑叶——清宣肺金燥热; 生石膏、桑叶 清宣肺金燥热; 清宣肺金燥热 麦冬、火麻仁、阿胶——润肺滋阴; 润肺滋阴; 麦冬、火麻仁、阿胶 润肺滋阴 枇杷叶、苦杏仁 宣肺止咳化痰; 枇杷叶、苦杏仁——宣肺止咳化痰; 宣肺止咳化痰 人参、甘草 益气生津。 人参、甘草——益气生津。 益气生津
一、概述
(一)定义 痿病系指肢体筋脉驰缓, 痿病系指肢体筋脉驰缓 , 软弱无力日 久 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 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
一、概述
(二)源流
●
素问生气通天论 生气通天论》 因于湿, 《 素问 生气通天论 》 云 “ 因于湿 , 首如裹湿热 不 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 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 为痿。 为痿。”
六、辨证论治
治法:补益肝肾,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 方药:虎潜丸 虎骨——壮筋骨利关节; 壮筋骨利关节; 虎骨 壮筋骨利关节 锁阳——温肾益精; 温肾益精; 锁阳 温肾益精 当归、白芍 养血柔肝荣筋; 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荣筋; 养血柔肝荣筋 黄柏、知母、熟地、龟版 滋阴补肾清热; 黄柏、知母、熟地、龟版——滋阴补肾清热; 滋阴补肾清热 干姜——温中和胃。 温中和胃。 干姜 温中和胃
痿病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格林一巴利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发病特点①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
有外感温热疫邪或涉水淋雨,居处湿地或接触、误食毒物;有饮食不洁或房劳、产后体虚或情志失调;有禀赋不足,家族遗传或劳役太过或跌仆损伤。
发病或缓或急。
②多以上肢或下肢,双侧或单侧出现筋脉弛缓,痿软无力棋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
也可首先出现眼睑或舌肌等头面部位的肌肉萎缩。
③男女老幼均可罹患。
温热邪气致痿,发病多在春夏季节。
(2)临床表现肢体痿弱无力,其则不能持物或行走。
肌肉萎缩,肢体瘦削,有时伴见肌肉斶动、麻木、痒痛。
可出现睑肌、面部肌肉瘫痪或舌肌痿软,严重者可导致祚咽、尿便障碍,呼吸困难,肌力下降,肌肉萎缩或假性肥大。
必要时肌电图、肌活检和酶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吉兰-巴雳综合征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 43 (8):583〜586)。
(1)常有前驱感染史,呈急性起病,进行性,多在2周左右达高峰。
(2)对称性肢体和延髓支配肌,面部肌肉无力,重症者可有呼吸肌无力,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3)可伴轻度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4)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5)电生理检查提示远端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F波异常、传导阻滞、异常波形离散等。
(6)病程有自限性。
(二)证候诊断1.湿热浸淫证:病起发热,热退后或热未退即出现肢体软弱无力,身体困重,进展迅速,心烦口渴,便干,尿短黃,舌质深红,苔薄黄,脉细数。
2.脾胃虚弱证:病情稳定,肢体痿软无力,时好时差,其则肌肉萎缩。
神倦,气短自汗,食少便瀟,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缓。
中医内科学痿证
2019/7/24
中医内科学
一般而言,本病以热证、虚证为多,虚 实夹杂者亦不少见。外感温邪、湿热所 致者,病初阴津耗伤不甚,邪热偏重, 故属实证;但久延肺胃津伤,肝肾阴血 耗损,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内伤 致病,脾胃虚弱,肝肾亏损,病久不已, 气血阴精亏耗,则以虚证为主,但可夹 湿、夹热、夹痰、夹瘀,表现本虚标实 之候。故临床常呈现因实致虚、因虚致 实和虚实错杂的复杂病机。
2019/7/24
中医内科学
概念
2019/7/24
中医内科学
定义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 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 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蹙”。
2019/7/24
中医内科学
源流
《内经》对本病论述颇详,阐述了痿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 类及治疗原则。
《素问·痿论》指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肺热叶焦”,肺燥 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养,肢体痿软。还将痿证分为 皮、脉、筋、骨、肉五痿,以示病情的浅深轻重以及与五脏 的关系。
4.病因病机主要有哪几类?病性有何特点?病位和主 要有关脏腑是什么?
5·痿病和痹病的区别是什么? 6. 治疗原则是什么?“治痿独取阳明”含义? 7·痿病常见哪几个证型?各证型如何辨治? 8·肺热津伤型痿病治疗时有哪些注意点? 9·矮病的调摄有哪些主要内容? 10·重症肌无力有何治疗进展?
第三节
痿证
2019/7/24
中医内科学
学习提纲
2019/7/24
中医内科学
了解痿证的定义、范围及研究进展。 熟悉痿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
掌握痿证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其 与痹病、中风后遗证、脚软病的鉴别要点
基于五体理论辨治痿病 ——中医脑病理论与临床实证研究(一)
基于五体理论辨治痿病——中医脑病理论与临床实证研究(一)痿病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活动功能障碍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医学认为,痿病是由于脑部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导致的。
在中医治疗痿病的过程中,常常会运用到五体理论,即望、闻、问、切、以及四诊合参等方法来诊断和辨治病症。
本文将以基于五体理论辨治痿病为主题,结合中医脑病理论和临床实证研究,探讨痿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医脑病理论在中医学中,脑被称为大脑之海,是神经系统的主控中枢,主要负责人体的思维、感觉和运动等功能。
中医认为,脑主司人体的精神活动,如果脑功能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精神失常、认知能力下降、甚至痿病等症状的出现。
在中医脑病理论中,痿病主要归为“痹证”范畴。
痹证是指因气血郁滞、痰浊瘀滞、经络受阻所致的一类疾病。
在痿病的发病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气滞血瘀的情况,导致血液循环受阻,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到肌肉、骨骼和脏腑等部位,从而引发了痉挛、无力等症状。
中医治疗痿病的关键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气血。
二、临床实证研究在临床实证研究中,我们常常会运用五体理论来辨识痿病的病因病机,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基于五体理论,我们可以从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等方面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通过望诊,我们可以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等情况。
若患者面色自紫、舌质增厚、舌质紫暗,舌质有瘀斑等情况,说明患者体内气血郁滞、血瘀内停的情况比较严重。
通过闻诊,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呼吸声音、语音状态等情况。
如果患者呼吸急促、声音低沉无力、言语不清等情况,说明患者可能出现了气血不足、声音失常等情况。
通过问诊,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发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情况。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诊断,然后通过四诊合参的方法,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适度运动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如太极、散步等,增强
体质。
环境适宜
个人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 持室内干燥、清洁,避
免潮湿。
注意口腔、皮肤清洁, 勤换洗衣物,防止感染。
饮食护理
01
02
03
04
饮食调养
根据痿病的不同证型,选择适 宜的食物,如温补阳气、滋阴
养血等。
转移注意力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 ,如听音乐、阅读等,转移注 意力,缓解病情。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关爱和支 持,共同应对痿病带来的困扰
。
04
中医康复疗法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 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灸治疗痿病的效果与针灸师的技能 和经验密切相关,因此选择经验丰富 的针灸师进行治疗是关键。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 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 痿病的概述 • 中医护理原则 • 痿病的中医护理措施 • 中医康复疗法 • 痿病的预防与保健
01
痿病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痿病是由于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 ,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 的一种病症。
分类
痿病可分为皮、脉、肉、筋、骨痿等 五种类型,根据其病因和临床表现的 不同,又有热痿、寒痿、湿痿、燥痿 、血虚痿等多种分类。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不良生活习惯等 诱发因素。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 医。
康复指导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 的信心。
功能锻炼
痿证及治疗
痿症可见于神经系统和肌肉损害引起的肢 体弛缓性瘫痪,如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 髓炎,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周期 性麻痹,肌营养不良,癔病性瘫痪和表现 为软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遗证等,具 有痿证特征者,均可参考本篇辨证治疗。
(一)感受温毒
温毒内侵—— 伤津耗气,肺热叶焦,津伤失布,五体 失养
兼症:皮肤干燥,心烦口渴, 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大便干燥。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2、证机概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 3、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4、主方:清燥救肺汤加减。本方有清热润燥,养阴 宣肺作用,适用于温燥伤肺,气阴两伤的肢体痿软 证。
1、症状:
主症:起病较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 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弱为甚。
二、源流
❖《内经》对本病论述颇详,阐述了痿证的病 因病机、病证分类及治疗原则。 ❖《素问·痿论》指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肺 热叶焦”,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因而五体失 养,肢体痿软。还将痿证分为皮、脉、筋、骨 、肉五痿,以示病情的浅深轻重以及与五脏的 关系。 ❖在发病原因上,《素问·屡论》》指出了“ 热伤五脏”、“思想无穷”、“焦虑太过”、 “有渐于湿”及远行劳倦、房劳太过等,
1、症状: 主症:起病缓慢,渐见肢体
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明显, 腰膝酸软,不能久立甚至步 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 兼症: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 经不调。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机概要: 肝肾亏损,阴精不足,筋脉失养。 3、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4、主方:虎潜丸为主方。滋阴降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强壮筋骨,用 于治疗肝肾阴亏有热之痿证。
二、病证鉴别
1.痿证与偏枯 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 上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不利、口眼歪 斜,久则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痿是由于中风 而致,二者临床不难鉴别。 2.痿证与痹证 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 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者 。但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 痛,其病因病机、治法也不相同,应予鉴别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09痿病PPT课件
10.01.2021
.
8
4、 《丹溪心法》 《类证治裁》:瘀 血致痿。
5、《临证指南医案·痿》:“肝肾肺胃四 经之病”。
10.01.2021
.
9
三、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炎
、急性脊髓炎、重症肌无力、周期 性瘫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 缩侧索硬化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 发软瘫后遗症,或脊髓颅脑损伤。
10.01.2021
.
22
治法: 清热润肺, 濡养筋脉。 方药: 清燥救肺汤加减。
清燥救肺参草杷, 石膏胶杏麦芝麻, 经霜收下冬桑叶, 解郁滋干效可佳.
10.01.2021
.
23
2. 湿热浸淫 主症: 四肢痿软, 肢体困重, 足胫热蒸,
尿短赤涩。 兼次症: 发热, 胸闷脘痞, 肢体麻木、微
肿。 舌象: 舌质红, 苔黄腻。 脉象: 濡数。 治法: 清热利湿, 通利筋脉。 方药: 加味二妙散化裁。
痿病
第一附属医院二内科
刘友章
10.01.2021
.
1
【概述】
一、定义
(1)肌萎缩型
痿病: 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
养, 而致肢体筋脉弛缓, 软 弱无力, 日久不用, 甚则肌肉 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一类病证。
10.01.2021
.
2
(2)肌无力型(肌肉无力也属于痿病的一 种,不一定有肌肉萎缩的表现)
头部
半身不遂,手足 拘急或软弱无力 ,或口眼歪斜, 常有眩晕、头痛 、昏仆史。
疼痛 不痛
10.01.2021
疼痛
.
或有麻木疼痛
16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起病急, 发展快, 病程短, 肢体力弱,
痿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XX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出版)。
(1)发病特点:①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
有外感温热疫邪或涉水淋雨,居处湿地或接触、误食毒物;有饮食不洁或房劳、产后体虚或情志失调;有禀赋不足,家族遗传或劳役太过或跌仆损伤。
②多以上肢或下肢,双侧或单侧出现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也可出现面瘫或眼肌麻痹等。
③男女老幼均可罹患。
(2)临床表现肢体痿弱无力,甚则不能持物或行走。
肌肉萎缩,肢体瘦削,有时伴见肌肉瞤动、肢体麻木、痒痛等。
可出现面瘫或眼肌麻痹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10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
(1)症状进展超过8周,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2)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多数呈对称性,少数为非对称性(如MADSAM),近端和远端均可累及,四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伴有深、浅感觉异常;(3)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4)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或异常波形离散;(5)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6)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脑病学》(王永炎、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出版)。
(1)脾胃亏虚证:四肢麻木无力,甚则肌肉萎缩。
手足欠温,神倦倦怠,食少便溏,面色少华。
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2)肝肾亏损证:肢端麻木,甚则感觉消失,肢体痿软无力或拘急疼痛,肌肉萎缩,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盗汗遗精。
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
(3)气虚血瘀证:四肢痿软无力,麻木、疼痛,肌肤甲错,时有拘挛疼痛感。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或沉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脾胃亏虚证治法:补脾益气、健运升清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等。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课件
CONTENTS
01 概述 02 护理评估 03 护理要点 04 健康指导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1
概述
邪热伤津或气阴不足使经脉失养所致。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脾、肾。周围性神经病变、脊髓病变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2
护理评估
• 1 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 • 2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 3 家族史、心理社会状况。 • 4 辨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瘀阻脉络证、肺热伤津证、湿热浸淫证。
并配合处理。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4
护理要点
• 给药护理 • 中药汤剂宜温服。 • 饮食护理 • 饮食以清淡、高营养、多纤维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 • 肺热伤津者,多食新鲜水果。 • 脾胃亏虚者,可食益气健脾之品。 • 1关心患者,使之正确对待疾病,坚强面对人生。 • 2 劝导家属重视患者,经常探视,创造温馨氛围,增强其治病信心。 • 临证(症)施护 • 1遵医嘱给予针刺。 • 2发生癃闭,或淋证,按有关病症护理常规进行。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3
护理要点
• 一般护理 • 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 重症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 3 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 4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 5 观察萎软发生的部位、肌肉萎缩的程度、皮肤的感觉、肢体活动等情况。 • 6 出现呼吸变浅、微弱,甚至呼吸骤停等危象时,立即抢救,再报告医师,
痿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6
健康指导
• 1 饮食有节,调养脾胃,起居有常,不妄劳作。 • 2 舒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 • 3 坚持服药和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 4 对早期患者鼓励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重症者协助其每日多做被动活动,或进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痿病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目录 关于痿病 运动与痿病 饮食与痿病 生活与痿病 中药和痿病
关于痿病
关于痿病
什么是痿病:痿病是由于机体 某些部位或器官气血不足或功 能失调所引起的疾病。
痿病的症状:痿病可表现为各 种器官功能障碍,如阳痿、遗 精、不育、白带过多、月经不 调等。
关于痿病
痿病的治疗:治疗痿病需从调整饮食、 运动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也可以采 取中药理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
运动与痿病
运动与痿病
运动对痿病的治疗:适当的运 动可以改善机体气血循环,促 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 ,有利于痿病的治疗。
哪些运动适合痿病患者:痿病 患者可适度进行一些有氧运动 ,如慢跑、快走、游泳等,注 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饮食与痿病
饮食与痿病
哪些饮食有助于治疗痿病:痿病患者可 多食用含锌、含硒、含维生素E等营养 成分较多的食物,如牛肉、蟹黄、南瓜 等。
哪些饮食不利于痿病患者:避免吃过多 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如生蚌、姜 、韭菜等。同时注意控制饮食量,避免 过度进食。
生活与痿病
生活与痿病
生活习惯的影响:不良生活习 惯如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等 会造成身体各种机能紊乱,加 速痿病的发展。
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如定期锻炼、保持 充足的睡眠、不吸烟不饮酒等 ,有助于延缓痿病的发展,提 高生活质量。
中药和痿病
中药和痿病
中药在痿病治疗中的作用:中药有调节 气血、促进新陈代谢、恢复机体功能等 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痿病的方法。
常用的中药:常用的中药有桂枝、熟地 黄、枸杞等,在治疗痿病方面有一定疗 效,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防不良 反应。
8-04痿病
(病因病机,
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 感受温热毒邪,高热不退,或病后余热燔灼,伤津耗气,皆令
“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润泽五脏,遂致四肢筋脉失养,痿弱不用。此即《素问·痿论》
“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蹙”之谓也。 ·
以上病机重点在于肺热叶焦,导致五脏失濡;筋脉失养。若不及时调治,可能重伤五脏精
其他各证兼见,治法总宜扶脾益胃以振奋后天本源,这也是“治痿独取阳明”的体现。
·肝肾亏损 .
症状: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或伴眩晕、耳鸣、遗精早泄,或月经
不调,甚至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
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其他篇章
还就痿与岁运的关系及病因诊断等予以了论述。又据五脏所主,提出了“痿壁”、“脉痿”、“筋
痿”、“肉痿”、“骨痿”的命名和分类;并提出了“治痿者独取阳明”与“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
虚实,和其逆顺”的针刺治痿大法,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
本病临床辨证应分急缓与虚实。凡起病急,发展较快,肢体力弱,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
尚不明显,属肺热津伤或湿热浸淫之实证;而病程长,病情渐进发展,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
显者,多属脾胃肝肾亏损之证。 ·
治疗原则
关于治疗,历代医家多遵《素伺·痿论》“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所谓独取阳明,其义有
第四节 痿 病
痿病系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痿者萎
也,枯萎之义,即指肢体痿弱,肌肉萎缩。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软无力,弛缓不收者均
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出版)。
(1)发病特点①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病因。
有外感温热疫邪或涉水淋雨,居处湿地或接触、误食毒物;有饮食不洁或房劳、产后体虚或情志失调;有禀赋不足,家族遗传或劳役太过或跌仆损伤。
发病或缓或急。
②多以上肢或下肢,双侧或单侧出现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
也可首先出现眼睑或舌肌等头面部位的肌肉萎缩。
③男女老幼均可罹患。
温热邪气致痿,发病多在春夏季节。
(2)临床表现肢体痿弱无力,甚则不能持物或行走。
肌肉萎缩,肢体瘦削,有时伴见肌肉瞤动、麻木、痒痛。
可出现睑肌、面部肌肉瘫痪或舌肌痿软,严重者可导致吞咽、尿便障碍,呼吸困难,肌力下降,肌肉萎缩或假性肥大。
必要时肌电图和酶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发布的《中国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4版)。
已有临床表现诊断 MS 必需的进一步证据≥2次临床发作;≥2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或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并有1次先前发作的合理证据无≥2次临床发作;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空间的多发性需具备下列2项中的任何一项:· MS4个CNS 典型病灶区域(脑室旁、近皮质、幕下和脊髓)中至少2个区域有≥1个T2病灶·等待累及CNS 不同部位的再次临床发作1次临床发作;≥2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时间的多发性需具备下列3项中的任何一项:·任何时间MRI检查同时存在无症状的钆增强和非增强病灶·随访MRI检查有新发T2病灶和/或钆增强病灶, 无论与基线MRI扫描的间隔时间长短·等待再次临床发作1次临床发作;1个病灶的客观临床证据(临床孤立综合征) 空间的多发性需具备下列2项中的任何一项:·MS4个CNS典型病灶区域(脑室旁、近皮质、幕下和脊髓)中至少2个区域有≥1个T2病灶·等待累及CNS不同部位的再次临床发作a时间的多发性需符合以下3项中的任何一项:·任何时间MRI检查同时存在无症状的钆增强和非增强病灶·随访MRI检查有新发T2病灶和/或钆增强病灶, 无论与基线MRI扫描的间隔时间长短·等待再次临床发作a提示MS的隐袭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PPMS) 回顾性或前瞻性调查表明疾病进展持续1年并具备下列3项中的2项:·MS特征病灶区域(脑室旁、近皮层或幕下)有≥1个T2 病灶以证明脑内病灶的空间多发性·脊髓内有≥2个T2病灶以证明脊髓病灶的空间多发性·CSF阳性结果(等电聚焦电泳证据表明有寡克隆区带和/或IgG指数增高) (二)证候诊断1.湿热浸淫证:肢体痿软,身体困重,或有发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不利,虚烦不眠,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级针灸讲义痿病刘凤斌一概述1.定义痿病系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临床上尤以下肢痿弱较为多见,故称"痿壁"。
"痿"是指肢体痿弱不用,"壁"是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
2.源流本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痿论》中专题论述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及治疗大法,强调本病主要病理为"肺热叶焦",肺燥不能输精于五脏,五体失养,发为痿病,据五脏所主,提出"皮痿"、"骨痿"、"筋痿"、"肉痿"、“脉痿”,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痿大法。
《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是本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隋唐至北宋时期,将痿列入风门,较少进行专题论述。
金元时期,张子和强调火热在发病中的重要性,提出"痿病无寒",对"风、痹、痿、厥"予以鉴别。
《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云"夫四末之疾,动而或痉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此其状未尝同也。
故其本源又复大异。
"《丹溪心法》明确指出"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并提出"泻南方,补北方"即补肾清热的治疗大法,并创名方"虎潜丸"。
《临证指南医案·痿》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
《丹溪心法》、《类证治裁》还提出了瘀血致痿的论点。
3.范围西医学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软瘫后遗症,或脊髓颅脑损伤,符合本病证候特征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1.肺热津伤,津液不布●外感温热邪毒,上犯于肺,●病后邪热未尽,肺津耗伤,致肺热叶焦,不能布送津液濡润五脏,濡养肢体,遂致四肢筋脉痿弱不用。
●五志过极,郁而化火●肾虚水不制火致火灼肺金,肺失治节,不能通调津液以溉五脏,脏气伤则肢体失养而成痿。
2.湿热浸淫,气血不运●久处湿地,或涉水冒雨,外感湿邪,留滞经络,郁而化热;●过食肥甘辛辣,长期饮酒,损伤脾运,湿热内生;致湿热浸淫筋脉,气血营运受阻,筋脉肌肉失于濡养而弛缓不收,发为痿病。
3.脾胃亏虚,精微不输●素体脾胃虚弱,●久病中气受损,●思虑劳倦,饮食不节致损伤脾胃,则受纳、运化、输布功能失常,导致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不能正常输布精微,以荣五脏、四肢、筋脉、肌肉,发为痿病。
4.肝肾亏损,髓枯筋痿●平素肾虚,●久病损肾,●房劳过度,乘醉人房,精损难复,●劳役太过,罢极本伤,致阴精亏损,水亏火旺,筋脉失养,渐成痿证。
●此外,脾虚湿热不化,流注于下,久则损伤肝肾,致筋骨失养而成痿病。
5.痰瘀阻络,筋脉失养●外伤跌仆,瘀血内停;●久病入络,痰瘀交结;致经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嗜食肥甘,过食辛辣,●长期嗜酒,脾失健运,致痰湿内生,壅塞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滞缓为瘀,痰瘀互结,脉络痹阻,肢体筋脉失于气血荣养而成痿。
不外感受温热邪气或湿热邪气,跌仆损伤,内伤情志,劳倦色欲,久病耗损等,致使内脏精气损伤,肢体筋脉失养而发病。
其病位在肢体筋脉,涉及脏腑以肺、脾胃、肝肾为主。
起病急,发展快,肢体力弱,肌肉萎缩不明显者,多属肺热津伤,湿热浸淫,或外伤瘀阻脉络之实证;病程长,病情渐进加重,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显者,多属脾胃、肝肾亏损之虚证,或虚实夹杂,可挟痰浊、瘀血、积滞及湿热等邪气。
痿病的主要病理机转,常常可互相传变。
如肺热叶焦,津失敷布,久则五脏失濡;肾水下亏,水不制火,则火灼肺金,导致肺热津伤;脾虚运化失司,湿郁中焦化热下注于肾,伤及肾阴。
所以,本病病机常常涉及诸脏,而不局限于一经一脏。
故本病与肝肾肺胃关系最为密切。
三、诊断1.以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筋脉弛缓,痿软无力,甚至瘫痪日久,肌肉萎缩为主症。
2.具有感受外邪与内伤积损的原因,有缓慢起病的病史,也有突然发病者。
3.神经系统检查肌力降低,肌肉萎缩,必要时做肌电图、肌活检与酶学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鉴别诊断1.痹病痹病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活动,长期失用,以致肌肉松弛萎缩,类似痿病,但以肢体关节疼痛为其特征;痿病肢体痿弱无力,肢体关节一般无疼痛。
2.偏枯又称半身不遂,表现为一侧上下肢体不能随意运动,或左或右,日久患肢肌肉亦可萎缩瘦削,类似痿病,但偏枯由中风病所致,起病急骤,一侧肢体偏瘫废用,可伴有言语謇涩、口舌歪斜。
痿病为四肢痿弱不用,尤以双下肢痿弱不用多见。
五、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虚实凡起病急,发展快,病程短,肢体力弱,或拘急麻木,肌肉萎缩不明显者,属肺热津伤或湿热浸淫之实证;凡病程较长,病情渐进发展,肢体弛缓,肌肉萎缩明显,多属脾胃肝肾亏损之虚证。
2.辨病位有在肺、脾胃、肝肾之不同。
凡病起发热、咽干、呛咳,或热病后出现肢体痿软不用者,病位多在肺:若四肢痿软,食少,便溏,腹胀,病位多在脾胃;若下肢痿软无力,甚则不能站立,兼见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或月经不调者,病位多在肝肾。
治疗原则1.“治痿独取阳明”:一则补益后天,即益胃养阴,健脾益气;二则清阳明之热邪。
肺之津液来源于脾胃,肝肾之精血亦有赖于脾胃的生化。
若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津液精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筋脉失养,则肢体痿软,不易恢复。
所以脾胃功能健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转旺,有利于痿病恢复。
故临床以调理脾胃为原则。
2.痿病不可妄用风药,是治痿的另一原则。
治风之剂,皆发散风邪,开通腠理,若误用,阴血愈燥,痿病加重,酿成坏病。
3.重视补益肝肾为治痿的又一原则。
朱丹溪提出“泄南方、补北方”,即补肾清热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肝肾阴虚有热者。
总之,治疗痿病应以重视调理脾胃,补益肝肾,育阴清热,不妄用风药为基本原则。
注重辨证施治,不可仅仅拘泥于"治痿独取阳明"之说。
同时,恰当运用针灸、推拿等法,配合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有助于康复。
六、分证论治1.肺热津伤主症:病起发热,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咽干呛咳。
兼次症: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小便黄少,大便干燥。
舌象:舌质红,苔黄。
脉象:细数。
治法:清热润肺,濡养筋脉。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方中石膏、桑叶清宣肺金燥热,麦冬、火麻仁、阿胶润肺滋阴,枇杷叶、杏仁宣肺止咳化痰,人参、甘草益气生津。
合奏清热润肺,濡养筋脉之功。
若热蒸气分,高热、口渴、汗多者,重用石膏,并加知母、金银花、连翘,以助清热祛邪;呛咳少痰明显者,酌加川贝、瓜蒌、桑白皮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咽干口渴重者,加沙参、花粉、玉竹、百合等养阴生津。
若身热退净,食欲减退,口燥咽干较甚者,证属肺胃阴伤,宜用益胃汤加苡仁、山药、谷芽之类益胃生津,并参考阳明病论治。
2.湿热浸淫主症:四肢痿软,肢体困重,足胫热蒸,尿短赤涩。
兼次症:发热,胸闷院痞,肢体麻木、微肿。
舌象:舌质红,苔黄腻。
脉象: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方药:加味二妙散化裁。
方中苍术辛苦而温,芳香而燥,直达中州燥湿强脾;黄柏苦寒清降,入肝肾直清由中州流注下焦之湿热,中下同治;用萆薢、防己导湿热下行,由小便而出;当归、牛膝活血养血,化瘀益肾;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
若湿盛,伴胸脘痞闷,肢重且肿者,可加厚朴、薏苡仁、茯苓、泽泻健脾益气,理气化湿;长夏雨季,酌加霍香、佩兰芳香化浊,健脾除湿;如形体消瘦,自觉足胫热气上腾,心烦,舌质红,苔剥,脉细数,为热偏盛伤阴。
上方去苍术加生地、麦冬以养阴清热;如肢体麻木,关节运动不利,舌质紫,脉细涩,为夹瘀之证,加赤芍、丹参、桃仁、红花活血通络。
3.脾胃亏虚主症:肢体痿软无力,食少,便溏。
兼次症:腹胀,面浮,面色不华,气短,神疲乏力。
舌象:舌质淡,苔薄。
脉象:细弱。
治法:补脾益气,健运升清。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方中人参、白术、山药、莲子肉、炙甘草益气健脾,茯苓、苡仁渗湿扶脾;陈皮、砂仁醒脾和胃,调气行滞;桔梗载药上行,输精于肺。
若肥人痰多,可用六君子汤补脾化痰。
中气不足,可用补中益气汤。
4.肝肾亏损主症: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
兼次症:下肢痿软,甚则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目眩发落,耳鸣咽干,遗精或遗尿,或见妇女月经不调。
舌象:舌质红,少苔。
脉象: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药:虎潜丸加减。
方中熟地、龟板滋补肝肾,知母、黄柏清肝肾虚热,虎骨(用狗骨代替)、怀牛膝强筋健骨;白芍、当归养血柔筋;锁阳温肾益精;佐以陈皮、干姜理气温中健脾,使滋补而不腻,清热而不伤胃。
热甚者宜去锁阳、干姜,或用六味地黄丸加牛骨髓、猪骨髓、鹿角胶、枸杞子。
若兼见面色萎黄不华,心悸、怔忡,舌质淡红,脉细弱者,酌加黄芪、党参、当归、鸡血藤以补养气血。
若久病阴损及阳,症见怕冷,阳痿,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无力者,不可用凉药以伐生气,用虎潜丸去黄柏、知母,酌加鹿角片、补骨脂、巴戟天、肉桂、附子等补肾助阳。
或用鹿角胶丸、加味四斤丸。
此外,亦可配用紫河车粉,或用猪、牛骨髓煮熟,捣烂和入米粉、白糖调服。
如食欲佳者,亦可用新鲜骨髓加入黄豆适量煮食。
总结:痿病的辨证论治,大体常见以上四类,但因本病是一种慢性重病,病机可涉及多脏,所以治疗也不能拘泥于上述四型,务须结合标本传变,细加辨证。
痿病的治疗,除内服药物之外,还可以配合针灸、推拿、气功等综合疗法,适当加强肢体活动,这对痿病的恢复甚为重要。
七、转归预后痿病是一种慢性重病,病机可涉及多脏,各证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如:外感温热,肺热伤津,可耗伤胃阴,形成肺胃阴虚,或日久不愈,五脏受灼,转为肝肾阴虚或肺肾阴虚。
湿热浸淫,邪延日久,可损伤脾胃。
阳明湿热,又可上灼肺金,流注于下,伤及肝肾。
脾胃虚弱之证,往往易夹杂湿热内滞,或夹痰湿之邪。
各种萎病日久,无不伤及肝肾,肝肾阴虚,阴损及阳,可转为阳虚证或阴阳两虚证。
痿病的预后与感邪轻重,正气强弱有密切关系。
起病急,感受外邪为主者,通过合理治疗,邪气渐除,正气得复,可获治愈;起病缓慢,渐进发展,病程较长,正虚邪实,经治疗可望控制病情发展,或有望治愈,但需长期坚持治疗;痿病日久,多脏损伤,气血两虚,阴阳俱损,肢痿逐渐加重,肌肉瘦削,则恢复困难,预后甚差。
痿病过程中若出现胸闷气短,声音嘶哑,呼吸及吞咽因难,或面色青紫,昏迷,为肺脾之气将绝,病情危重,预后极差,需积极抢救。
八、预防及护理措施1.注意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远房事,调情志,适寒温,防潮湿,避免感受温热毒邪,一旦感受,及时治疗,防其传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