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整理和复习“统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整理和复习“统计”》

标题: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整理和复习“统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统计观念,认识统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2. 统计的方法:调查、实验、观察等。

3. 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析数据、预测趋势、制定决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导入,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运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个问题,并撰写解题报告。

2. 请学生收集一组数据,计算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统计观念。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导学案:万以上数的认识

导学案:万以上数的认识

《整理与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数位顺序表的相关知识,正确地读、写含两级、三级数的方法。

2、能根据需要将一个多位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能快速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设问导读】1、回忆本单元知识点,在下面整理出来。

【复习检测】1、对照数位顺序表,在小组内说说你学到了什么?(1)计数单位包括(),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2)数位:把()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些计数单位所占的()叫做数位。

(3)数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边起,每()个数位分为一级,分别是()、()和()。

(4)数位顺序表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数级、()和()。

2、复习多位数的读法。

读一读:253471 读作: 600040010 读作:7650000 读作: 950000803 读作:读多位数时,首先();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亿级和万级的数读法和()的读法相同,读完亿级的数,要加上一个()字,读完万级的数,要加上一个()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

3、复习多位数的写法。

五十八万零九十六写作:二千三百七十九万六千写作:三万零七写作:四百一十万零一百写作:写多位数时,首先();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每级中,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4、多位数的大小比较:首先分级,(1)位数不同的,()的数大;(2)位数相同的,就比较(),最高位相同的,就比较左起()……,直到两数比出大小为止。

5、“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的区别与联系。

(1)近似数是什么样的数?(2)填表【拓展练习】用2、4、6这三个数字和6个0按要求写数:(1)、只读一个零:(2)、读两个零:(3)、1个零都不读:。

统计复习数学教案

统计复习数学教案

统计复习数学教案标题:统计复习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和术语,如数据、样本、总体、频率等。

2.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理解统计结果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学会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基础知识回顾这部分主要是对已学过的统计知识进行回顾,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回忆起相关的知识点。

2.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解读这部分主要讲解如何制作和解读各种统计图表,如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

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图表,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3.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这部分主要讲解如何通过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同时,也要讲解如何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决策。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法:通过实际的数据分析任务,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统计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新的统计知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

3. 动手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表,或者进行数据分析。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心得。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进行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进行结果评价,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3. 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1.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学生学得好,哪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一、课时内容概述
本节课主要是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回顾和巩固数字的认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内容。

二、课前导学
在开始正式的学习之前,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入的问题或活动,让学生迅速回忆起之前所学习过的知识点。

可设计一些小游戏或问答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知识整理
1. 数字的认识
•整数的认识:介绍正整数、负整数及零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轴的基本概念。

•数字的组成:复习各位数字的含义及位值,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2. 数的加减法运算
•加法运算:回顾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减法运算:复习减法的运算方法,包括借位运算的基本步骤。

3. 数的比较
•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包括利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四、练习环节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设计一些应用题目,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反馈
在课程结束前,可以进行一些小测验或问答环节,让学生进行课程的回顾和总结。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对学习内容的疑问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不仅巩固了前期所学知识,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和整理所学内容,做到掌握牢固,为数学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学案(2)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学案(2)

整理与复习【学习目标】1.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2.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克服困难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1.整理所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数的运算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其中包括进退位的运算。

48+2= 78-30= 55+7= 84-60= 63-6=44+5= 20+45= 47+30= 60-30= 93-8=2.混合运算:83-20+5= 60+14-7=3.估算:如估计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买40瓶水够全班同学喝吗?(二)解决问题1.看图,列式计算。

(1)一图一式(2)一图二式(3)一图四式(三)常见的量1.简单计算20元+17元= 100元-45元= 40元-25元=1元+5角= 5角+5角= 2元2角+3元= 8元7角+3角= 1元2角+8元8角= 1元-3角= 2.会认钟面上的时刻,并会用两种写法进行书写。

(四)空间与图形结合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辨认物体的位置。

(五)统计与概率1.2.下面是二(1)班同学画的统计图。

(1)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一

四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一
重点
整理已学知识点。
课前
准备
课件
难点
能灵活运用解决所学习的知识。
练习
过程
1,完成课本52页,“你学到了什么”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者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试试进行归类整理。让学生把整理的网络图或表格进行展览,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学生反思和整理的能力。
2、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学习过程中的漏洞和缺失。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进行解决,并在小组内互帮互助。
教学
反思
3、强化练习部分。
12.8 + 7.2×9.5 4.5×0.9 +5.5×0.9
0.8×101 13.2×7.5-75×0.32
4、亮亮身高1.55米,他站在0.5米高的椅子上时,比爸爸高0.23米,爸爸身高多少米?(4分)
5、小红和爸爸、妈妈去长城,成人票价每人24.5元,儿童票价是成人票价的一半,往返交通费要多少元?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
数学新知课导学案
年级
四年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整理与复习备教师:齐卫龙
执教:张晓梅
备课时间
4月16日
预设上课时间
2013年4月23日星期(二)
本期总计第39课时




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一方面进一步巩固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理与复习(二)2》导学案

《整理与复习(二)2》导学案
课题
整理与复习(二)
课型
学案导学课
课时
2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3—65页“整理与复习(二)”。
学习目标
1、归纳整理分数的有关知识,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深化对各个概念的理解。
3、在复习中体会归纳、总结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概括能力与整理能力。
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一步深化对各概念的理解。
自主思考后小组合作完成。
学习反思
作业布置
P65练一练7、8题
预习:折纸。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二)
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学法指导
引导启发、合作交流。
教学用具
课件
学案
导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个案



自主完成会的,不会的与同学交流。
先举例子,完成计算,再总结方法。
引导说一说,整理归纳。



1、小组展示交流。(小组长分工归纳,准备展示。)
2、师生共同完成。
组织探究、交流,共同归纳小结。



自主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自主完成后,小组长检查,教师引导集体反馈和补纠。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导学案(表格式)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导学案(表格式)

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导学案课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总复习课时第四课时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能熟练运用公式进行有关的面积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求图形面积。

难点关于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中“除以2”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调控引入课题知识梳理我们今天将一起复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预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不规则图形、圆。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如果计算大的面积,常用单位是哪些?预设: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大的面积单位有:公顷(h m2)、平方千米(km2)回忆前面所学的内容。

指导复习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是怎样推导的,然后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边讲,师演示,最后归纳成右图。

学生回忆多边形面积是怎样推导。

完成练(钝角三角形的形外高,师作图介绍,让学生了解就行了)3.补充练习组织学生讨论:下面梯形中的甲、乙两个三角形,哪个面积大一些?为什么?启发学生从下面两个方面思考:(1)等底等高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2)从等量替换考虑。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减去同一个三角形,剩下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所以甲、乙两个三角形面积一样大。

4.独立作业:练习二十七第11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第5单元圆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圆的知识复习内容包括①圆的认识、圆的周长、面积。

②在圆的认识里,包括圆心、半径、直径、按要求画圆;③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④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⑤扇形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的意义;2、能正确地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并对自己的练习进行自我评价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圆周长、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和转化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把握有关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知识回顾】此板块分课型,有些课型可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知探究】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圆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复习大家能加深对圆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老师也希望今天的复习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复习前,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我们该复习哪些知识,应该怎样复习?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复习提纲:(1)怎样画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征。

(2)圆的周长、面积意义及公式推导过程。

(3)圆的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4)圆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大家把课前整理的有关圆的知识跟小组同学进行交流,结合刚才大家提出的复习思路,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修改,同时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的问题提出来跟同学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我们全班一道交流解决。

2、组织交流:(1) 画圆的方法、圆的各部分名称、相互间的关系、圆的特征、及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同学先来说说如何画圆以及圆是一种怎样的图形?把你整理的情况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在单元知识的梳理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大数正确的读写、比较大小、改写,以及求近似数的方法,感悟计数单位的重要性。

2.经历梳理、复习单元知识的过程,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获得结构化知识。

3.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学习任务】1.数字卡片:两个 3、四个 0。

2.学习任务单。

3.数学书。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请将第一单元学习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整理。

学习任务二:1.用两个 3 和四个 0 这六张数字卡片,组成一个六位数,也可以写一写。

2.小美把一个数的读法写出来了,还挡住了一个字,如下:想一想,这个数可能是什么?请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学习任务三:1.读一读下面信息中的数据,说说你的感受。

2.把小美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并写出它的近似数。

【作业设计】1.数学书第 31 页第 1 题。

(1)631020500 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3 在()位上,十万位上是()。

(2)5 个千万、7 个十万和 8 个千是()。

(3)38204000000 里有()个亿和()个万。

(4)930701000=900000000+30000000+()+()2.数学书第 31 页第 2 题。

写出下面各数,再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四百万五千九百三亿八千四百零八万一千零三亿三千九百万【参考答案】1.填空。

(1)631020500 是(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亿)位。

3 在(千万)位上,十万位上是(0)。

(2)5 个千万、7 个十万和 8 个千是(50708000)。

(3)38204000000 里有(382)个亿和(400)个万。

(4)930701000=900000000+30000000+(700000)+(1000)2.写出下面各数,再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4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4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同桌交流(1)说说自己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2)自己有什么收获和不足。

(3)有什么好方法或好建议想要分享给同学们。

(4)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全班汇报(1)分享发言、作品展示。

(2)相互评价3、反思评价给自己这段学习情况评星,对自己的不足谈谈如何改正。

4、提出问题1、明确同桌交流的要求,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话题与同桌交流,巡视指导学。

2、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帮助学生展示作品,引导全班评价,及时反馈、肯定。

3、引导学生自评,反思总结。

4、引导学生根据两个单元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还想要继续了解的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在交流、反思的过程中体会和进步,也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数学学习中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升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巩固应用(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41、随堂小练(1)下列竖式正确的是()(2)运动会上,100米赛跑有35人报名。

如果每组最多8人,至少需要分几组。

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3)数一数,填一填。

2、归纳概括说一说,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活动4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概括解决问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总结方法与策略。

活动意图说明: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有余数的除法和生活中的大数相关知识,经历竖式表达的过程,解决有余数除法的相关实际问题。

结合情境进一步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和数的构成。

6.作业与检测1、P40:3、4题,完成在书上。

2、用两个2,两个0组成四位数:(1)一个0都不读的数是()(2)只读一个0的最小的数是()7.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8.教后反思(1)我的教学效果怎样:制定的学习目标定位是否准确?达成了几条?达成度大约是多少?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学生的学习状态怎样?学生是否实现了发展?(2)我的教学设计怎样:我的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处处为学生着想?学习过程设计是否适合我的学生?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3)我的教学机智怎样:是否对学生活动具有敏感性?能否迅速而正确的对课堂生成做出判断?能否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3单元《整理与复习》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3单元《整理与复习》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学生活动1任务一:脱式计算106×2×5 105×2÷5 702÷2÷3 = = == = =1、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2、运算顺序,说一说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师活动11、指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做法。

2、引导学生说算理。

3、通过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连除、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板书:没有小括号时,其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梳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运算顺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竖式计算。

环节二:基础练习——练习题8、10(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任务二:8.看一看,想一想,在轴对称图形下面画“√”。

10.图中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1、学生独立完成。

2、分享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教师活动21、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折”和“一半”都是引导学生体会“对称”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平移就是物体或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确定平移需要两个因素,即方向和距离。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笑脸、鸽子和平面图形移动前后的位置关系及移动过程,更好地掌握了平移知识,平移的两个因素。

环节三:我的成长足迹(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3任务三:综合练习——练习题12(进一步巩固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乘除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12、李奶奶买5只小兔花了130元,她想再买15只小兔,还需要准备多少元?14、森林音乐厅有76个座位。

(1)已售出42张票,收入多少元?(2)剩余的票按每张12元出售,最多还可收入多少元?教师活动31、引导学生说一说“1只小兔花了多少元”,巩固用乘除混合计算解决问题。

列出算式后,相互交流算式的意思。

2、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运用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第(2)题时,让学生明确76个座位需要76张票。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29: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29:整理与复习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29:整理与复习一、知识回顾1.用计数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2.对比分析两组数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3.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时要注意哪些问题?4.在小学数学中,“分数”的概念和应用有哪些?5.使用计算器计算时应该注意那些误差?二、知识梳理1.数数数数时需要注意计数器的起始位置和计数的步骤是否正确,还应注意是否漏数或重复数。

2.对比分析两组数的对比分析时要先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再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举例来说,分析两个国家的人口时,要比较它们的总人口、人口密度、男女比例等。

3.大小关系的判断在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时,应该使用数轴和大小符号等工具,同时注意小数、分数的大小关系。

(例如,把0.1和0.01放在数轴上,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4.分数的概念和应用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表示整体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在小学数学中,我们会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等内容。

5.计算器使用技巧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要注意数码显示和小数的舍入误差等问题,还要熟练使用清零、退格、开方、百分号等功能键。

三、知识拓展1.如何清晰地展现对比分析结果?可以使用数据图表展示两组数的对比分析结果,如条形图、饼状图、折线图等。

通过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可以使数据更加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

2.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

家庭中使用分数来测量食材和制作蛋糕、糕点等美食,商业领域使用分数来计算折扣和税率等,医学领域使用分数来计算药物的剂量等。

四、知识点自测1.将数据“7、13、19、25、31”转化为文字描述。

2.某公司去年生产了1200件产品,今年生产了1600件产品,它们的总产量增长了多少?3.把1.25和1.15放在数轴上,它们的大小关系是什么?4.$1\\frac25$ 和 $2\\frac14$ 哪一个更大?5.如果小明一共有 $\\frac{5}{6}$ 元钱,他要买一支笔,这支笔的售价是$\\frac{1}{3}$ 元,他还能买多少个这样的笔?五、总结回顾本节课主要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回顾,并帮助学生梳理数数、对比分析、大小关系判断、分数应用、计算器使用技巧等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四上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四上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四上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之《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自研自探·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检测评价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
我会用不同方式整理、归类已经学过的知识。

【学习流程】
一、独学
1.自己分类整理已经学过的知识。

3.独立完成练习五P31-P32第1、2、5、6题。

整理方式提示:
①可以用知识树
②可以用表格
③可以用网络图等整理
④用表格式制作数位顺序

整理内容提示:
①整理数位顺序表(数级、
数位、计数单位)
②亿以内数及亿以上数的
读法(至少举两个例子)
③亿以内数及亿以上数的
写法
④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一
个用“万”或“亿”作单
位的数
⑤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二、对、群学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有许多的收获。

我用这种方法整理知识。

我知道……
三、展学
一组展示整理。

另外几组展示练习五P31-P32第1、2、5、6题。

四、整理与回顾
说说你的收获。

五、自我评价
1.书写情况☆☆☆☆☆
2.自学情况☆☆☆☆☆
3.参与交流展示☆☆☆☆☆。

整理与复习二导学案.1

整理与复习二导学案.1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难点
学生分组合作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找出疑难问题。
知识梳理
导学过程
补充与反思
自主学习
1、学生巩固知识,独立完成。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共同点。
学生展示
1、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算法。(由本组3号学生来展示)
2、常用的表面积单位有?相邻两个表面积单位进率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科目)导学案
课题:整理与复习二
第六单元第1课共2课时
主备人
张飞
备写时间
2014年月日
复备人
复备时间
年月日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熟练掌握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的方法和体积单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两个体积单位进率是多少?
4、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它们的进率是多少?
精讲点拨
达标检测
1、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拓展延伸
1、小组长组织,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作业布置
课本77页第2、5、10题
反思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统计》教案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统计》教案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总复习:统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概念和基本术语;2.掌握一些常见数据的统计方法,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3.能够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统计方法;2.难点:理解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与方法1. 统计学的概念和基本术语1.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2.常见统计术语的解释,如数据、频数、频率等。

教学方法:讲解概念和术语,并以实例演示。

2.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统计方法1.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2.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3.众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4.极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方法:以实例演示,让学生亲手计算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指标。

3. 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实际问题的情况;2.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方法:提供实际数据,让学生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1. 统计学的概念和基本术语教学目标:了解统计学的概念和基本术语1.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2.常见统计术语的解释,如数据、频数、频率等。

教学方法:讲解概念和术语,并以实例演示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统计学的概念和基本术语,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实例,让学生自己分析数据,理解统计学的概念和基本术语。

2.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统计方法教学目标:掌握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统计方法1.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2.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3.众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4.极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方法:以实例演示,让学生亲手计算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指标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各项数据指标的计算方法,同时提供实例,让学生亲手计算各项数据指标。

在学生体验到实践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指标。

3. 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应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实际问题的情况;2.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统计整理与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统计整理与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统计整理与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并能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2.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

3.学生能够用图表形式直观地展示分析出来的数据。

4.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

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3.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1.1 定义:数据是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特征或变量的量度结果。

数据可以是数字或文字。

1.2 数据的来源:观察、实验、调查等。

1.3 数据的分类:数量数据和品质数据。

2. 数据的整理2.1 认识表格和统计图表的作用。

2.2 学生会用表格设计的方法来整理数据,包括计算频数和相对频率。

2.3 学生会用条形图和饼图来展示数据,并能正确解读图表中的数据。

3.1 学生会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

3.2 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

4. 数据的应用4.1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生活实际意义的简单案例,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数据等环节,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深入实践,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自主学习法在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利用网络、查询工具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记忆、运用所学的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合作,让他们一起收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给予彼此反馈和帮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数据的收集教师通过实际生活案例,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并组织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统计》复习教案四: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统计》复习教案四: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统计》复习教案四: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作为数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统计》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工作和社会现象都需要用到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因此,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技能。

1.数据的收集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首先需要了解数据的来源和收集的方法。

一般来说,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实际的调查、实验或案例分析等。

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设置、观察、采访等方式。

在实际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来源要可靠。

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收集数据时应该注意不要采用不真实或不可靠的数据来源。

(2)数据的收集方式要合适。

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来源,选用不同的收集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数据的质量。

(3)数据的样本要有代表性。

数据的样本是指对某一群体或特定对象的数据调查。

样本的代表性要求是对这个群体或对象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准确描述。

2.数据的整理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如何进行整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有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才能更好地发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

具体地说,数据的整理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数据的清洗:清洗数据是指去除数据中的错误、无效或重复数据的过程。

在数据清洗时,应该认真核对每一份数据,并删除掉不符合要求或与其他数据重复的数据。

(2)数据的分类:将整理后的数据按照特定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组。

分类的方式也因数据类型和不同问题的关系而异。

(3)数据的评估:将整理后的数据进行评估,判断该数据的质量和实用性,并对数据的价值和使用限制进行分析。

3.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是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发现数据的价值,进而为决策和应用提供依据。

在数据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描述性统计:对数据进行整体的统计分析,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责任学校六街镇中心小学责任教师高华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进一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3、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铺垫
1、我们以前学习的统计图有哪些?
2、看图说一说,填一填。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那什么情况下选择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选择折线统计图呢?
三、自主整理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点表示()
统计的
整理和线表示()
复习
平—()缓—()陡—()
2、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1、; 2、;
3、。

3、某地2004年上半年的每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四、巩固测评
1、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1)护士每隔__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__摄氏度。

(3)他的体温在_______时间里下降的最快。

________时间里比较稳定。

(4)图中的横线表示________。

(5)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____。

(恶化,好转)
2、看图填空。

(1)2002年两厂总产量共()万元;(2)2004年一厂比二厂产值多()万元。

(3)二厂()年增长最快。

(4)一厂四年总产值()万元。

3、
(1)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学生的人数是__人。

(2)李阳所在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排第2位,李阳是__年级的。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生活中的数学。

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