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与过度投资

合集下载

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约束效应的实证研究

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约束效应的实证研究

Vo _ 0 No. I3 1
Jn 2 0 a .0 8
公 司治 理 对 上 市公 司过 度 投 资 约束 效应 的实 证 研 究
李 鑫 , 孙 静
(山东 大 学 管 理 学院 , 山东 济 南 2 0 0 ; 5 10 山东 中烟工 业 公 司 济 南卷 烟厂 , 山东 济南 2 0 0 ) 5 1 0
监 督 和抑 制公 司过 度 投 资 更有 效 。 由此 , 出如 下 提 假设 : 假设 1 董 事会 中独 立 董事 比例 越 高 , 过 度 , 对
投 资的 约束 作用 相对 越 强 , 上 市公 司过 度 投 资 程 即
债权人和经理人等之 间的相互制衡 , 防范 和化解股
东 一债 权 人 、 东一 经 理人 、 股东一 中小股 东 之 间 股 大
维普资讯
第3 0卷 第 1期 20 0 8年 1月
宁 夏大 学 学报 ( 文社会 科 学版 ) 人
Ju a o igi nvri ( u nt s&Sca Si cs dt n orl f nxaU iesy H maie n N t i oi c n e io ) l e E i
的利益冲突 , 防范投资风险, 保证企业投资决策的科 学 化 和有 效 运 行 。 正 是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 lom 和 Mi r g
R br 指 出 , oet s 当企 业 被 看 做 是 一 组 不 完 备 契 约 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企业所有权 中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间的有效
收稿 日期 :0 7—1 2 20 0— 0
摘要 : 现代 企业 中 自由现金 流处于经理人 控制之 下, 经理人 有机会 和动机 将 资源投入 到那 些能给 自己带来私人 收 益但损害公 司价值 的投 资项 目, 如果公 司治理机制 不能发挥 其应 有的 约束效应 , 企业将 面临过 度投 资风险 。 目前

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与过度投资行为

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与过度投资行为

础上的 , 股权 结构 的不同会影响到上市公 司股 东行 使权利的方
式及结果 , 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 、 进 投资决策 、 营业绩以及 运 企业的价值 。一般来说 , 公司的股权 结构 主要 包括股权构成性
质和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 的内容 。笔者将从以上两个方面来分 析上市公司大股 东控制与过度投资的关系。
大股东控 制可 以定 义为绝对 控股股 东或持股 未达到 半数
以上的相对 控股股东有 效地控制 公司董事 会及公 司的 经营行 为。大股东控制 公司的形式分为绝对控股股东和相对控股股东
很难采取一致行动 , 最终导致收益方往往是大股东 。
相对于 中小股东而言 , 大股 东投入 的资本较 多 , 有更强 烈
的保护 自己利益的动机 。他们中的许 多都是 冒险主 义者 , 了 为
两种。绝对控股 股东是指在公司股权 结构 中 , 半数 以上的 拥有
有表决权股份的股东 。而相对控股股东是指由于 资本市场上股
获得更大收益 , 不惜牺牲 中小股 东的利益投资一些风险收 益并
非完全匹配的项 目, 如若项 目成 功 , 他们 自然获 得了大额利润 ;
的倾向 ,用脚投票”的决策方法是他们参与经营决 策的首选 。 “ 当大股东和 中小股东 的利益产生 冲突时 ,大 股东人数 少而集
中, 容易通过相 互合作达成一 致行动 , 对股 东大会 的决议产生
影响。而中小股东人数众 多且分散 , 信息又出现明显 的不对称 ,

大 股 东 控 制 概 念 与 过 度 投 资 的 内涵
【 要 】 在 我 国 资本 市 场 上 , 股 东侵 害 小 股 东利 益 的 事 摘 大 例 时有 发 生 , 大 股 东控 制 下 的 上 市公 司 过 度 投 资 行 为 是 最 为 而

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

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

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摘要】国有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

首先分析了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接着探讨了公司治理对过度投资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国有公司高管个人特征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

最后提出了监管建议,希望能够有效防范过度投资行为。

综合分析表明,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未来研究可深入挖掘该领域,为提升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公司治理,过度投资,案例分析,监管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结论总结,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有上市公司是国家资产的重要载体,其高管个人特征对公司治理和经营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国有上市公司高管通常具有政府背景、行业经验丰富等特点,这些特征可能影响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和公司经营的效率。

目前对于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一定争议和不确定性。

过度投资是指公司在投资决策上过于冒险或过度扩张导致资源浪费和风险增加的情况,是公司治理问题中的重要方面。

过度投资不仅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还会损害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研究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国有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特点,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避免过度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和监管建议,总结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的综合影响,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特征、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理解,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规范市场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分析

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分析

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分析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指的是以国有资产为主体的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过度投资的情况。

该行为可能会导致公司资金的浪费和效益的下降,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进行分析。

首先,过度投资可能导致资金的浪费。

国有上市公司在新项目的投资决策过程中,往往倾向于追求规模效益和市场份额的扩大,而忽视了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他们只关注于项目能否实现盈利,而忽视了投资项目的成本、市场需求、竞争情况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导致了许多无效的投资。

这些无效的投资不仅浪费了公司的资金,也浪费了国家和社会的资源。

其次,过度投资还可能导致公司效益的下降。

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往往是为了追求短期的规模扩张和利润增长,而忽视了投资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长期价值。

他们可能通过借贷来筹集资金投入到新项目中,但往往无法实现预期的盈利水平,导致了资金的流动性问题和财务压力的增加。

这种情况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将受到明显影响,甚至可能陷入经营困境。

此外,过度投资还可能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由于过度投资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下降,从而减少了可用于其他领域的投资和社会发展的资金,影响到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

同时,由于过度投资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加剧,加大了行业和公司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良性竞争。

为解决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应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投资决策的专业性和合理性。

其次,加强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注重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经济效益分析,避免盲目投资和不良资产的形成。

同时,加强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监管和监督,加大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处罚和惩治力度,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总之,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于公司自身和国家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一、前言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s,SOEs)是指由政府全称或部分所有或控制的企业。

作为国家资本的代表,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性产业。

然而,由于其性质上的特殊性,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总体分析、独立董事制度和股权激励制度两方面进行分析及完善建议。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总体分析1. 国有企业法律地位不明确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地位应是国家所有制,但实际上,因为历史和制度上的原因,国有企业法律地位极为复杂,同时与政府部门有过于亲密的关系。

这造成了其对外往来的不便,对于其经济效益的发挥与政府的关系密不可分,且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不够严格。

2. 国有企业总监事会作用机制不透明国有企业总监事会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最高监管权力机构,其职责是监督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和管理。

然而,由于总监事会内部机制不透明、组成人员多为以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为主,导致其监督效果欠佳,以及深度参与企业运营和决策等问题发生。

3. 政府部门干预过度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关系过于紧密。

政府在对国有企业进行领导和管理时,仍然存在着过度干预的现象,表现为指定企业经营方向、限制国内外资本独立进入等。

这导致了国企经营效益欠佳,市场化程度不够,吸引外部资本较少等问题。

三、独立董事制度完善建议独立董事是指不属于企业管理层、不持股的外部人士,为企业提供独立的监督和审议作用。

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的职责应该如下。

1. 审查公司决策与立法合规性独立董事应该对于公司的重大决策、战略等进行审查,保证公司决策的合法合规。

同时,应该建立合规指导意见和培训机制,增强董事的合规意识和能力。

2. 独立监督企业内部管理与运营独立董事应直接参与股东会和董事会,对公司内部管理、运营及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监督,减轻对经营决策的干涉和压力,确保董事会的经营决策符合企业利益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财务治理模式分析(一)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财务治理模式分析(一)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财务治理模式分析(一)摘要:相关的利益人之间利益的不协调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制度性原因,从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的股东与经营者财务上的冲突、股东与债权人财务上的冲突及内外股东之间财务上的冲突这三者之间入手,在吸收借鉴当前英美的股东主导型治理模式和德日的债权人主导模式两种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自身特点以及当前的财务治理环境,创建新的综合性财务治理模式。

关键词: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财务治理1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产生的原因股东与经营者财务上的冲突、股东与债权人财务上的冲突及内外股东之间财务上的冲突这三者之间的不协调是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制度性根源。

1.1股东与经营者财务上的冲突由于上市公司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更多资金的支持,因此,公司的经营者一般都具有过度融资的动机。

按照委托代理理论,股东与经营者形成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代理人)凭借其掌握的专门知识和垄断的经营信息,有可能违背所有者(委托人)的意愿而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形成内部人控制,偏离股东目标,损害股东利益,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情况与其经营者具有的过度融资动机可否实现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上市公司一般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而国有企业的行为主要是由企业管理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目标来决定。

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的代表,在当前考核政府官员政绩主要依据产值、财政收入、就业水平及宏观经济增长率这些指标的背景下,许多政府主管官员为了追求这些指标的最大化,往往要求上市公司快速扩张。

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目前正处在加速实现现代化和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公司做大、做强既是政府的期望,也是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迫切要求,规模扩张成了上市公司的普遍追求。

因此,处于这个时期的上市公司对资金需求也特别大,这种特殊背景为上市公司过度融资提供了经济环境土壤,为过度融资提供了便利条件。

1.2股东与债权人财务上的冲突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到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必然会采用各种防范措施来保护自身利益。

党组织参与国企公司治理综述与过度投资

党组织参与国企公司治理综述与过度投资

党组织参与国企公司治理综述与过度投资作者:丁玟文来源:《现代企业》2022年第04期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我国国企改革的特色,弥补了现有监督管理机制的不足。

过度投资是一种降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投资方式,在企业中较为常见,往往是由于委托代理问题而引发管理者的自利行为,为了构筑自己的商业帝国或者是为了获取相应的利益和企业所有权,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特别是在股权高度集中和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更为严重,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而现有研究指出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有利于缓解代理成本,制约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王元芳和马连福,2014),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崔九九,2021),并提高企业的绩效。

那么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否能够降低代理成本,有效缓解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呢?一、文献综述1.过度投资。

当前对于过度投资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传统的管理者自利行为,二是管理者过度自信,即理性和非理性决策。

当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时,加之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管理者不会选择分红,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企业所有权、掌握更多的资源与利益而采取自利行为,开展过度投资活动,为其谋取私利,而公司自由现金流将加剧这一行为(Jensen,1986)。

也有部分管理者是为了进行科学投资,获得利益最大化,但是其特殊的人格特征造成了行为偏差,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会高估投资项目成功和获利的概率,进而导致进行过度投资,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Malmendier and Tate,2005;章细贞和张欣,2014)。

如何降低企业过度投资,现有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黄乾富和沈红波(2009)发现企业的债务比例越高,企业的过度投资越少,短期债务相对于长期债务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

俞红海等(2010)发现提高现金流权水平和改善外部治理环境能够起到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的作用;负债融资可以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而市场竞争强度对二者的关系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黎来芳等,2013)。

国有控股公司过度投资原因探讨

国有控股公司过度投资原因探讨
分 卡 强调 评 价 指 标 的 战 略相 关 性 , 此 , 置 指 标 时 要 求 部 门 和个 因 设
资报酬率较低 , 核指标应 以销售增长 率 、 场覆盖率 、 考 市 客户获得 率、 客户满意程度等为主 ; 处于保持期的企业应在保持市场份额的 同时 , 高销售净 利率 、 提 客户 获利能力等 ; 而企业进入成熟 期总的
财务 目标 应 该 是 增 加 经 营 现 金 流 量 和 减 少企 业 运 行 成 本 。
人业绩指标要 与企业 的整体 战略密切相联 ,依据企业具体情况掌 握好各类指标 的权重设置 。错误 的评价结果不仅不能正确反 映企 业发展状况 , 一些牵涉部门之间 、 个人之间利益划分的评 价指标会 严重挫伤员工 的工作积极性 。
景 , 监 管部 门不 能连 续 、 位 地对 其监 督 , 监督 失灵 。 外部 全方 致使 ( ) 观原 因 二 主 主要 包 括 :
于资金 的投资 收益率 。 由于市 场是非有效 的 , 管理者的投资往 往表 现为市场 价值偏离基础价值 , 主要 表现在 : 1在信 息不对称 的情 () 况下 , 管理 者拥 有并 掌握 了更 多公 司投资项 目的信息 , 息不对称 信
财务与管理 I i n eA dMa a e e t n c n n g m n Fa
国有控股公 司过度投 资原 因探讨
江 苏大 学 刘伟 丽 赵顺娣 魏 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投资总量的提高 , 国有控股公司作 为上 市公 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 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情况 的“ 晴雨 表”其投 资效率 的高低直接反映我 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 然而 , 国有 控股公 司的大股东 与管理层很容易凭借其拥有 的控制权力及 政治 上 的优势利用各种方式进行过度投资 , 占和浪费公 司大量 的资源 侵 和生产要素 、 侵害利益相关 者的利益。 主要表现在 : 一是频繁变更投 资方 向; 二是投资于高风险低收益项 目。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 有必要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过度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过度投资——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资本投 资方 面 的治理 效应 。
二 、 论 分 析 与 研 究 假 设 理
权集 中度 与 企 业 过度 投 资 水 平 之 间 呈 倒 u 型关
系。
假设 2 : 市公 司 的股 权制衡 有 助 于企 业过 b上
度投 资行 为 的发生 。 ( ) 三 经理 人激励 与公 司过 度投 资 经 理 人 持 股 和 薪 酬 激 励 作 为 重要 的 公 司 激 励机制 , 目标 是缓 解 所有 者 与 控制 人 的 利益 不 一 致 矛盾 , 使管 理者 服务 于股 东财 富最 大化 。
比例 的赫芬 指 数 与企 业过 度 投资 的关 系 时 , 们 他 发 现 其他 大股 东 持 股 比例 增 加 对 企 业 的过 度 投
资有 制衡作 用 。
理论 上 说 , 事 会 、 事 会 的监 督 作 用 会 积 董 监 极 影 响公 司投 资效率 。在实 际 中它们是 否发 挥 了
3 7
另 一 方 面集 中 的股 权增 加 了中小 股 东 被 侵 害 的
21 0 2年 第 6期
证 券 与 保 险
为的积 极作用 。股权激 励 机制虽 然在 中国推行 的 脚 步较 晚 , 是唐 雪 松 等 ( 0 0 在 研 究 地方 国企 但 21) 过 度投 资 问题 时证 实 , 经理 人 持股 确 实起 到企 业
假 设 3 : 理 人 持 股 比例 越 高 , 励 作 用 越 a经 激
信 息不 对 称 时 ,管 理 者 可 能 在 参 与 关 联 交 易、 收受 寻 租好 处 、 高个 人 声誉 、 受 高 昂 的在 提 享 职消 费等 利益驱 动下 做 出非效 率 的投资 决策 。所
以 , 论 是 股 东 、 事 、 事 对 经 理 人 的 监督 , 无 董 监 还

代理冲突、股权结构和过度投资的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代理冲突、股权结构和过度投资的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沈洪涛 : 代理冲突 、 股权结构和过度投 资的研究
代理冲突、 股权结构和过度投资的研究 — —来 自中国上源自公 司的经验证据 沈 洪 涛
( 盐城工学院财务处 江苏 盐城 2 4 5 ) 2 0 1
摘要 : 企业过度投 资行为主要源于委托代理冲突, 股权结构又是重要 的公司治理机制。 本文从股权集 中度、 股权性质、 股权制衡 、 股权流动性和股权激励等方面, 分析 了我 国特殊股权结构对上 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结
束代理人更好地 为最大化全体股东 的利益而服务 。 股权结构又是一种重要 的公 司治理机制 , 对企业 的投资行为具有重要影 响。 但特
殊 的历史背景和制度环境造成我 国上市公 司特殊 的股权结构 。 当前 , 国上市公 司具有 “ 我 流通股比重低 、 国有股 比例 高 、 一股独大和
管理者零持股现象严重” 等特征 的股权结构 , 使得我国上市公 司控股股东和经理 以牺牲上市公司的利益 为代价追逐控制权收益 的现
比例 的提高 , 大股东有足够的动力去 收集信息监督经理或直接参与经营管理(he e adVsn ,18 )所以 , 中的所有权 可以在 S lfr n i y 9 9 。 i h 集

定程度上避免股权分散下股东 的“ 搭便车 ” 行为 , 对经理损害股东 的行 为能构成一定 的约束 , 从而可 以制 约经 理的“ 国建造” 帝 行
权结构对过度投 资的影响 , 并提 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 1股权集 中度与过度投 资。 当企业 的所有权分散在众多小股东手 中时 , 股东没有足够的动力对经理进行监督 , 股东 的“ 搭便车”
行为导致经理成 为企业事实上 的控制者 , 经理依靠掌握 的控制权对股 东的利益实施侵 占( ela dM a s 9 2 。 B r en ,13 )随着大股东 持股 en

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分析

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分析

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分析【摘要】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导致投资过剩现象较为普遍。

政府干预、地方保护、管理者缺位、管理者过度自信等原因都是导致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主要原因。

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可以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减少政府干预、完善市场体系等措施来进行治理。

【关键词】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政府干预治理一、过度投资概述1989年lang和lizen berger从股利政策角度提出了过度投资假说,并在研究中界定了过度投资公司:拥有大量自由现金流量,以致于会接受一些npv2、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发育不够完善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商品的市场化程度也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但要素市场的发育水平总体还不高,也不够完善。

首先,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有效性差、投机性强,股价经常偏离国有上市公司的业绩,使证券市场的发现功能大受影响。

其次,我国证券交易制度还存在着重大缺陷,约有2/3股票不能上市流通,使证券市场的收购、兼并功能基本失灵。

再次,我国经理人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国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聘任和评价都没有实现市场化,市场对经营者的外部约束作用还十分微弱。

由于市场体系不够健全,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判断,而经营者和作为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中央及政府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

这就使得经营者为了扩大业绩,而盲目进行投资,导致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现象严重。

3、扭曲的资本市场和过强投机性行为我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特别是众多地方政府纷纷将帮助企业包装上市作为协助企业摆脱困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捷径”。

发行股票上市圈钱成了包治百病的良药。

另外,大多数的投资者没有专业深度,这样使大多数公司不用担心股利等资金成本问题,投机为投资收益的形成提供了“好环境”,使得投资者为了赢得更大的差价导致过度投资现象的发生。

由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国有背景,使得国有上市公司与其公司所在地的政府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也与当地政府的政绩息息相关,所以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会协助国有上市公司扩大业绩而进行过度投资。

治理环境、超额持有现金与过度投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分析

治理环境、超额持有现金与过度投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分析

般 结 论 是 ,我 国特 定 的 制 度 背 景 使公 司持 有 现 金 的 价
致 公 司 过 度 投 资 行 为 。 Bl n h r a C a d等 的 研 究 发 现 , 美 值 较 低 ,原 因可 能 在 于,现 金 作 为 一 种 最 易 受 到 侵 害 的
国 1 家 收 到 巨额 现 金 赔 偿 的 公 司却 选 择 保 留 现 金 或 从 资 产 因被 挪用 、侵 占而降 低 了持有 现 金 的配 置 效 果 。纵 观 1 事 一 些 低 价 值 的投 资 活 动 。 Ha f r ro d等 关 注 公 司 并 购 国 内研 究 ,多 拘 泥 于公 司持 有 现 金 的 动 因与 价值 探 讨 ,尚
政 策 与 现 金 持 有 的 关 系 , 结 果 表 明 , 超 额 持 有 现 金 的 公 未 涉 及 上 市 公 司 现 金 持 有 价 值 弱 化 的 深 层 原 因 及 其 具 体 途 司 更 有 可 能 实 施 并 购 , 而 这 些 并 购 要 么 都 是 有 损 股 东 径 , 本文 对此予以关注 。 本文 借鉴 Rca sn 【 i r o、1 hd 辛清泉等 等
的 过 度 投 资 行 为 , 以 及 公 司 治 理 环 境 的 这 种 作 用 是 否 与
等 『以 3 6 】 5个 国 家 公 司 为 样 本 的 实 证 研 究 表 明 , 与 投 资
公 司终 极 控 制 人 性 质 有 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果 发 现 ,公 司超 额持 有 现 者 保 护 较 好 的 国家 相 比 ,投 资 者 保 护 较 差 国 家 的 公 司现 金 会 导 致 过 度 投 资 行 为 , 而 公 司 治 理 环 境 的 改 进 有 利 于 金 持 有量 与 其 价 值 的相 关 性 更 弱 , 金 持 有 的价 值 较低 ; 现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成因及对策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成因及对策

观点 ; 油晓峰在 《 我国上市 公司负债融资与过度投 资治理 》 一文 中 提 出了通过 负债融资来治理过 度投资 的观点 ; 刘昌 国在 《 司治 公
理机制 、 自由现金 流量与上市公 司过 度投资行 为 》 一文 的结论 与 建议中提出了加强独立董事 、机构投资者和股权激励机制等措施
存在 软约束 ,主要原 因是我 国债券 市场不完 善及银行借款对企业 的软 约束 。要 充分发挥负债对投资的约束作用 ,必须完善债券市 场, 强化银行借款对企业 的约束 。 ( ) 1 完善债券市场 。 债券通过证券市场发行 , 其独有的价格 信 号功能能有效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 目前 , 国债券市场呈现出 我
二 、 市 公 司 过 度 投 资 抑 制措 施 上
资行为 , 使其投资于净现值 为正 的项 目的作 用。 负债资本对我国 上
市公司软约束 的主要原因是 占绝 大比例 的国有上市 公司的负债资
本并未对其投资行为产生有效的约束 ,而导致 国有上市 公司负债
资本软约束 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上市公 司的负债主要 来源于银行借
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提 出了完善公司治理 和提 升投资决策能力的
企业 为主的上市公 司内部治理问题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本
文以西方理论及对策分析为基础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 特殊情况 , 出以下抑制上市公 司过度投资的措施 : 提 ( ) 一 发挥 负债对投 资的约束作 用 负债对我 国上市公司投资
维普资讯
投资研究 I V S ME TS U Y ET N D I N T
上市 公司过度投 资成 因及对策
江 苏工业 学院 赵红梅 蒲 蓉
笔者认 为 , 国上市 公司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 , 我 且一个重要的 原 因是其负债 ( 资本结构 ) 并没有充分发挥理论 上 的抑制公 司投 造 出减少投 资的激励 , 冲销 由于信息不对 称 , 经理人 在 t时期 的 。 过度投资行为或动机。 三是适当集中公司所有权 。Pna a T r 调查 内部所有权 idd 和 ot e 和所有权集中度对企业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的影 响后发现 ,所有 者与经理人利益一致和所有权较为集 中时 ,利益相关者之 间的利 益冲突较为缓和 , 有利于防止过度投 资。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综述
衡作用。
( )管 理 者视 角 一
融 、会计 、经济类专业背景对过度投 资的
影响 为正 ,但是金融 、会计 、经济类 的工 作经历 与过度投资 的相 关性 显著 为负。李 ’
1管理层 的机 会主义行 为。委托代 理 .
焰 ( 0 对管理者所属企 业性质进行分 21 1】
类 ,指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年龄 、任期与
并未有 效制约过度投 资行为。原因可能在 于独立董事不够独立 ,受制于大股东 ( 何 卫东 ,2 0 。此外 ,唐清泉 ( 0 6) 0 3) 2 0 指 出,独立董事 的薪酬通 常较 为固定 ,缺乏 激励措施促使独 立董事更好的对上市公司
更多的非货币性收益 。 建立管理 层薪酬与公司业绩的联动机
投 资行 为的理论 ,如委托代理 理论 、信 息
东 的利益最大 限度 的保持一致。 笔者认 为, 可以适度提 高管理 团体 的持股 比例 。从而 将过度投资的概率降到最低 。以管理者 的
背景特征为研究起点 ,分析企业 的投 资效 率 ,对企业高层 的培养与选拔具有一定 的 借鉴意义 。控股股东 与中小股东 的利益冲
关 键 词 :上 市公 司 过度 投 资 公 司
治理 制度 环 境
对管理者机会主义行 为的研 究 ,要求 我们对其采取一定 的激励措施 ,使 其与股
近年来 ,我 国上市公 司过度投 资现 象 较为严重 ,引起 了学者 们的极大关注 ,且 从不 同角度对上市 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进
对企 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较大的干预权 ,特 别是地方政府对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干预。
◆ 中 图 分 类 号 :F 3 文 献 标 识 码 : 80 A
规模 正相 关 ,建造企 业帝国给经理们带来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探析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探析
相互 渗透 。
( 一) 关于 过度 投 资的 阐释 在西 方微 观经 济学 中 .对 过度投 资有 着 明确 的定义 ,即指企 业超 出或 偏离 了 自身 的能力 和成 长 机会 ,投 资 于净 现值 为 负 的非 赢利 项 目,从 而损 伤企 业 的价值 。而 这种 个体 行业 或行 给予 不 同的赊 销 限额 。必须 将 累计额 严 格控制 在宾 馆 所能 接受 龄 。 向业 务 部 门 提
参考文献 :
1 . 刘越. 浅析酒店业应 收账款 的管理 [ J ] .
现代商业 , 2 0 1 2 , ( 3 2 ) . 2 . 王 瑞玲 . 论 企 业应 收账 款 管理 问题 及 对
账 制度 ,每 隔三个 月 或半 年就 由财 务
逐一 比较 各个 项 目的净现 值 .将净 现 值 由大到 小排 列 , 净 现值 越 大者 。 则 越 应被 优先选 择 投资 。如果 不考 虑资 金 的因素 ( 也 就 是 资 金 无 限 量 的情 况 下) . 企 业对 净现 值小 于零 的企业 进 行 的收 账方法 。催 收应 收账款 的 方式 一 般有 : ( 1 ) 由宾 馆 营 销 员 直接 出面 收 款。 一 般情 况下 , 营销员 可能 与客户 有 多年 的交 情 , 见 面易于 沟通 . 这 是其 他 人所 做不 到 的。 ( 2 ) 由单位 专职 机构 出 面 收款 。 在 营销人 员 的协调 下 , 可 以集 中多 人 的智 慧 采取最 佳方 式与 客户 接 触 和谈 判 ,避免 可能 的极 端行 为给 催 收 造成不 必要 的麻 烦 。X
部 同营销 部 、营销 部 同客 户核 对一 次 账 目, 并核 实其 单据 和金 额 . 若 客人 违 返信 用 ,宾馆 就应 采取 有力 措 施催 收 账款 , 如对 过期 的应 收账 款 . 应按 其拖 欠 的账龄 及金 额进 行排 队分 析 ,确 定

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研究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研究一、引言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中国的上市公司在投资方面却一直存在不足和过度投资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的原因1. 融资环境不稳定中国的融资环境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不稳定。

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较高。

这对这些公司的投资意愿产生了消极影响。

许多公司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导致投资规模较小,甚至停止投资。

2. 利润压力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利润压力。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公司面临着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更倾向于减少投资,以保持现有利润水平。

3. 管理层思维局限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往往更关注短期利润而忽视长期发展。

他们更关注短期收益而不是长期投资的回报。

这导致了对投资的不足,尤其是对于需要大额投资且回报周期较长的项目。

三、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1. 刚性需求过高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导。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投资的刚性需求过高。

这导致了过度投资的情况,一些项目投资回报较低,甚至造成资源浪费。

2.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公司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倾向于过度投资。

他们不愿意错过任何机会,无论投资回报率如何。

这种过度投资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下降。

3. 政府指导和优惠政策中国政府在一些重点领域实施了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了丰厚的补贴和贷款。

这可能导致企业对项目的投资过度依赖政府的支持,而忽视了投资回报的真实性。

四、改进措施1. 改善融资环境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改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环境。

例如,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等。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
上 市 公 司过 度 投 资 行 为及 其 治 理 机 制 的 实 证 研 究
l 梅 邬国
I广东 ( 商学院旅游学院, 广东广州5 3 ) 12 00
摘 要 :针对我 国上市公司频繁发 生非效 率投资行 为的现状 , 分析其是 否存在 过度 投资行 为以
及 过度投 资行 为的治理机制。研究结果 显示, 国上市公司确实存 在过度投 资行为 , 我 且负债对过度 投 资有约束作用 ; 国有控股和 现金股利 能制约过度投 资行 为, 影响有限 ; 非 但 经理 持股 与独立董事对 过 度投 资行为 没有 显著影响 ; 量融资与投资显著正相 关, 增 且其影 响最为 显著。因此, 阶段 的首要 任 现 务是 完善 资本市场 , 其能起 到合理配置资源 的功效。 使
一收稿 日期 1 0 - 1 6 2 90- 0 0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 文社科规划基金项 目(5A 9 02 0J702 )
●作者筒介 : 国梅 (9 1) 女 , 邬 1 7 - , 江西南 昌人 , 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讲师。
72
Myr(94 指 出 , es 18 ) 由于借 款 和 贷款 之 间存在 信 息不对 称 和逆 向选 择 问题 , 使 外 部 融 资 成 本 高 致 于 内部融 资 成 本 , 就 会 产 生 融 资 约 束 问题 。企 这 业外部融资信息成本 的高低反映了受融资约束程 度 的大小 , 临融 资 约 束 的 企 业 可 能 会 不 得 不 放 面 弃净现 值 为正 的投资 机会 , 时 , 务 威 胁减 少 了 此 债 股东 与经 理 联 盟 投 资 正 净 现 值 项 目的 动 机 。 因
关 键 词 :过度 投 资 ; 理 机 制 ; 市 公 司 治 上 中图 分 类 号 : 23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2 0 ( 09 0 .0 20 10 —5 6 20 ) 10 7 .7Biblioteka 一、引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条 和第 5 7 O条分别规定 , 股东大 会“ 决定公
变管理者 的行 为 , 则过 度投 资仍然 存在 。刘 昌
国 ( 06) 李 鑫 ( 0 7 、 明 海 和 柳 建 华 20 、 20 ) 魏 (0 7 认 为随着我 国经 济 的快 速发展 , 市公 20 ) 上
司的经营方针 和投 资计 划 ” 董 事会 “ 定公 司 , 决 的经营计划 和投资方 案” 经理 “ 织实施公 司 , 组
国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发 展 统 计 公 报 》 。
类似 , 在一定程 度上受计 划经 济体制 和 国有产 权主体缺位 的影响 , 容易产生追加投 资的冲动。
【 收稿1期】 20 4 47 3 0 8)) 5
【 基金项 目】 南开大学青年文科基金项 目(6 N 1 ) 0 Q 0 7 【乍 1者简介】 梅丹 (9 6一) 女 , 17 , 湖北京山人 , 南开大学会计学系副 教授 、 ,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公司财务和审计。
—-—— —
47 —— - — —
维普资讯
国有上 市公 司的 治理 机制 与过 度投 资
公 司 财务 与资 本市 场
袁 国良等 ( 9 9 、 19 ) 潘敏 和金岩 (0 3 认 为 20 )
得到应有 的投 资回报 。公 司治 理机制通 常可分
和 2 . % , 资过热状况持续存在 。 57 投 投资决策是公 司最重 要 的财务 决策 , 司 公 价值 是基于各项投资所 产生的未来现金流 的折 现。偏离 理论 最佳 投 资 规模 的投 资过 度或 不 足, 都有损公 司价值最 大化 。我 国国有上 市公
司大 部 分 由 国企 改 制 而 来 , 与 改 制 前 的 国 企 并
重复投资 、 度投 资扩 张是 国企 的主要行 为模 过 式。 何金耿和丁加华 ( 0 1 指 出 , 20 ) 只要存在 市场高估和股权 融 资偏好 , 过度 投 资和投 资效 益低下就是 国有上市 公 司投资 的主 要特 征。 【 4
在制度未得到 根本 改变 的前 提下 , 只要 国有上 市公 司激励 和监 督机 制仍不 完善 、 理者 利益 管 与公 司规模扩 大正相关 、 缺乏 有效 措施来 改 且
在以股权集 中、 行资金来 源较 容易 为主要 特 银 点的德 日治理模式 下 , 资过度 是企业 投 资决 投 策面临的主要 问题 。 国 国有 上市公 司 的治 ¨我
理模式 与德 E模式 十分接近 , t 因而投 资过度 也
是其投资失效 的主要表现。
① 数据来 源于 2 0 、0 4 2 0 0 3 20 、0 5年的《 中华人 民共 和
资之 间无显 著 关 系。
【 关键词】 国有上市公 司; 治理机制 ; 过度投 资 【 中图分类号 】 F 3.1 【 80 9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4 0 (08 0 4 4 — 095 120 )43 71 7 0 0
实际中, 多 国有 上市公 司继 承 了原 国有企业 很 投 资决策不科 学 、 利用 银行 资金进 行投 资扩张 的“ 投资饥 渴症 ” 统 , 传 沿袭 原 国有企业 的投资 行为模式。即使在投资资金来 源转 变为股权融 资资金后 , 国有上市公 司 的内部控制 人追求 规 模扩张 , 将资 金用于各 种效益并 非最 理想 的新
投 资 项 目 , 至 一些 公 司原 本 并 不 熟 悉 、 公 司 甚 与



引 言
我 国改革开放后 的宏观经济运 行总体表现
为投资过度 、 济过热 。国家统 计局 综合 司课 经
题组 ( 0 5 的统 计 结 果 显 示 , 国的 投 资 率 20 ) 我 ( 即资本形成 占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率 ) 自 19 98年以来在高位上持续提高 , 20 至 04年已达
维普资讯
《 海立信会 计学 院学报》 双 月刊) 上 (
20 0 8年第 4期
国 有 上 市 公 司 的 治 理 机 制 与 过 度 投 资
梅 丹
( 南开大学会计学系 ,天津 307 ) 00 1
【 摘
要 】 以特定行业 38家国有上 市公 司 2 0 — 0 5年数 据为样本 , 8 0 1 20 在界 定过 度
为内部治理机 制和外 部治 理机 制 : 内部 机制 包 括 股权结构 、 事会 、 董 高管持 股 和监 事会 等 ; 外 部机制通常 包括公 司控 制权 市场 、 经理人 市场 和产 品竞争市场及企业所处地区治理环境 。 在 国有上 市公 司 的投资 决策 中, 哪些 治理 机制可能发挥作用呢?新《 司法》 公 在第 3 8条 、
4 .% 。 与 前 一 年 相 比 ,0 3 2 0 39 20 、0 4和 2 0 05年 全 社 会 固定 资 产 投 资 分 别 增 长 2 . % 、5 8 6 7 2 . %
主营业务范 围无关的领域。从投资决策 效率化
角 度看 , 些 均属 过 度 投 资 。米 勒 (9 6 指 出 , 这 19 )
年度经营计划 和投资方案” 。可见 , 司的投 资 公 决策 主要 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进行 。
司也存在过度投 资。
S l(9 8 认为过度投 资是信息不对称情 t z18 ) u
通常 , 股东大会要对公 司重 大投资项 目, 特 别是那些利用资本市场股权或债券融 资进行 的 项 目, 以及募集资金 的变更投 向等进行 审议 , 防 止董事会或经理的投 资决策侵 害股东利益 。股
投 资水平和分析投资决策机制基础 上 , 选取 治理机 制 中的股权 结构 、 事会 和产品 市场竞 董 争三方 面, 分析并实证检验其对过度投 资的影响。结果显 示 , 国有股 比例 的增加使 国有公 司过度投 资水平更高 ; 股权制衡 对投 资过度有制 约作 用; 地方控股较 中央控股 国有公 司, 过 度投资水平更 高。产品市场竞争对过度投 资有制约作 用, 不显著。董 事会特征 与过度投 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