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光学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科学领域。
自古以来,人们对光学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向来存在,但真正的光学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时期的光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观察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直线传播”的理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而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尤凯利德则研究了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了反射定律。
这些早期的研究为后来的光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光学的研究发展相对较慢。
直到17世纪,光学领域迎来了一次重大的突破。
伽利略·伽利莱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发现了光的折射现象,并提出了折射定律。
他的研究为光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随后,荷兰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光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通过实验观察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提出了惠更斯原理,解释了光的传播和干涉现象。
惠更斯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光学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18世纪是光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并提出了色散理论。
他还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并成功地将光学应用于天文观测。
牛顿的研究成果使光学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19世纪,光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的波动性质上。
法国科学家奥古斯丁·菲涅耳通过对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的研究,提出了菲涅耳衍射理论和菲涅耳偏振理论,为光的波动理论奠定了基础。
此外,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也对光的波动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亥姆霍兹方程,进一步推动了光学的发展。
20世纪以后,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光学领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量子力学的发展使光学的研究更加深入,涉及到光的粒子性质和量子力学效应。
在这一时期,光学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如光通信、激光技术、光学成像等。
至今,光学学科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并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医学、通信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菲涅尔反射,亚波长结构,折射率,梯度
菲涅尔反射,亚波长结构,折射率,梯度菲涅尔反射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它是由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在19世纪提出的。
菲涅尔反射发生在介质界面上,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而亚波长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光学材料,其结构尺寸小于光的波长。
折射率是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的一个量度,它是指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的变化。
菲涅尔反射是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发生的反射现象。
对于垂直入射的光线来说,根据菲涅尔公式,反射光的振幅和入射光的振幅之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差除以折射率之和的平方。
当入射角不为零时,反射系数会因为入射角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亚波长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光学材料,其结构尺寸小于光的波长。
在亚波长结构中,光的波长与结构的尺寸相比非常小,光波在结构中的传播会受到严重的衍射影响。
这种特殊的结构可以实现吸收、散射、反射、透射等光学性质的调控,从而可以实现对光的控制和调制。
折射率是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的一个量度,它是指光在介质中传播时速度的变化。
不同的介质由于其分子结构或原子结构的差异,会对光的传播产生不同的影响。
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也会有所不同。
折射率通常是一个复数,包括实部和虚部,实部对应光的传播速度,虚部对应光的衰减。
梯度是指某个物理量在空间中的变化率。
在光学中,梯度通常指折射率的梯度,即介质中折射率随空间位置的变化率。
当光线穿过介质时,如果介质的折射率随空间的变化很大,就会产生光学梯度现象。
菲涅尔反射和亚波长结构都是光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对光的传播和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利用菲涅尔反射和亚波长结构来设计各种光学器件,从而实现对光的控制和调制。
同时,通过对折射率和梯度的理解和控制,人们可以实现对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和衍射的精确控制,为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菲涅尔反射和亚波长结构在光通信、光传感、光存储和光学成像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一门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科学,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您介绍光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带您了解光学学科的起源和演变。
古代光学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公元前3000年摆布,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凸透镜来放大物体。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光的传播理论,认为光是由眼睛发出的一种物质。
而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则研究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提出了著名的欧几里得几何学。
中世纪光学进入中世纪,光学的研究逐渐停滞。
然而,阿拉伯数学家和科学家在这个时期对光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阿拉伯学者伊本·海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理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此外,他还发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近代光学随着科学的发展,光学在近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胡克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并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
此后,法国科学家菲涅耳进一步发展了光的波动理论,并解释了光的衍射现象。
这些理论的提出为后来的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德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英国物理学家亨利·卢米埃尔相继进行了光的干涉实验,验证了光的波动性。
此外,亨利·卢米埃尔还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并提出了偏振理论。
这些实验和理论的发现推动了光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量子力学的发展为光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粒子性理论,并解释了光电效应。
此后,激光的发明和应用成为光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激光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在医学、通信、材料加工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光学进入21世纪,光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研究。
光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光通信、光储存、光显示、光计算等。
光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
总结光学发展简史展示了人类对光学的探索和研究。
从古代的凸透镜到现代的激光技术,光学在科学、工程和医学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光学的发展历史概述
光学的发展历史概述
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就对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早的光学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一位叫作泰勒斯的哲学家首先研究了拂晓时的日出和日落,认为这是由大海反射产生的。
此后,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空气之眼”的理论,通过水晶球的折射来解释水面的形状。
在此基础上,中世纪的阿拉伯学者进一步研究了透镜和凸镜,提出了反向光行理论,即光线是从物体中心发出的。
这种理论成为了许多光学器材的基础,如显微镜和望远镜。
到了16世纪,意大利的伽利略最先使用望远镜来观测星体,使天文学研究得以进一步发展。
同时,德国的开普勒也研究了光的折射现象,提出了光程定律,并运用这种定律来探索望远镜的光学原理。
18世纪,牛顿提出了他的“色彩光谱理论”,认为白光可以分解成许多颜色构成。
他同时也发明了反射望远镜,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望远镜。
19世纪,光学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法国的菲涅耳提出了他的光学波动理论,解释了光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同时,英国的杨则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提出了关于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两种不同解释的“双缝干涉实验”。
这标志着光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转变,从机械性质转向波动性质。
20世纪以来,光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用于制造各种精密仪器和器材,如激光、光通信、摄影和医疗设备等。
同时,激光干涉和量子光学的研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发现和应用。
总的来说,光学在人类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发展历程也是科技进步的历程。
当今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应用广泛,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指导意义。
光学发展史的五大阶段
开普勒 Johannes Kepler (1571-1630)
1601 年第谷去世, 开普勒继承了第谷的未 竟事业。他利用第谷多年积累的观察资料,进 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获得了惊人的成果。 1609年,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第一定律和 第二定律,即“轨道定律”和 “面积定律”,1618 年又提出了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即“周期定律”。 并在1627年完成了鲁道夫天文表,表中列出了 1005 颗恒星的位置。 此外,他还创立了大气折射理论,并根据这一理论提出了天体望远镜 的原理。
荷兰数学家及物理学家。1613年任莱顿大学教授。1617年最 早用三角方法求经度的长度,因而可测地球的大小。1621年发现 光的折射定律,也称斯涅耳定律,可惜末撰写论文发表,只是讲 述此定律。
惠更斯 Christian Huygens (1629~1695)
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生于海 牙。1655 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663年成为伦敦皇 家学会的第一位外国会员。 在力学方面, 惠更 斯于1673年解决了物理摆的摆动中心问题;改进 了用摆来控制的时钟,还发明了测微计。他最重要的贡献是 建立了光的波动学说,打破了当时流行的光的微粒学说,并 提出波面在媒质中传播的规律 ( 惠更斯原理 ) 。他首先发现 了双折射光束的偏振性,并用波动观点作了解释。在天文学 方面,他借助自己设计和制造的望远镜,于1665年发现了土 星卫星—土卫六,以后又观察到土星环。 他在数学方面的贡 献也很大。 著作全集共有22卷。
他还于1604年 9月30日观察到一颗超新星的爆发 ( 我国明史上也 有这颗星的记载 ) 。 开普勒的主要著作有 《神秘的宇宙》等。 开 普勒一生过着贫苦的生活,完成了行星天文表后,虽然获得了“皇家 数理家 ”的头衔,但宫廷却不发给俸禄,他不得不再从事星相术来 挣钱糊口,死时一贫如洗。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的科学,它在人类的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您介绍光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探索光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和突破性的发现。
古代光学古代文明对光学现象有着基本的认识。
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人发现了光的反射现象,他们利用镜子捕捉和集中太阳光。
公元前300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光的传播是由于眼睛发出的“视线”与物体相交的结果。
公元前10世纪,阿拉伯学者艾本·海森提出了光的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他的理论。
光学的启蒙时期17世纪是光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众多科学家对光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伽利略·伽利莱通过望远镜的发明,观察到了月球表面的细节以及木星的卫星。
他的观察结果支持了日心说,并对光的传播速度提出了猜测。
此外,伽利略还研究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伽利略的研究为荷兰科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的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他的研究为后来的光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光的粒子性质的发现光的粒子性质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
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通过将光通过三棱镜进行分光实验,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并提出了光由颗粒状的粒子组成的粒子理论。
他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也引发了光的本质的争议。
19世纪光的波动理论的发展19世纪是光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
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丁·菲涅耳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解释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并建立了菲涅耳衍射和菲涅耳透镜的理论基础。
他的贡献对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期,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通过电磁场方程组成功地将电磁波和光联系在了一起。
他提出了光是一种电磁波的理论,并预测了光的存在。
这一理论奠定了光学和电磁学的基础,并为后来的光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现代光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光学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光学发展简史范文
光学发展简史范文光学是一门研究光的性质和行为的科学,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
下面是一份光学发展简史,介绍了光学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和科学家的贡献。
古代时期-光线的传播光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科学家开始研究光的传播和折射。
亚里士多德认为光传播是由于眼睛发射出与物体相连的“视线”,而光学是研究视线的科学。
这种观点一直流传到中世纪。
中世纪-透镜和放大镜的发现中世纪期间,阿拉伯数学家和科学家研究了透镜和放大镜的光学性质。
他们发现凸透镜可以聚焦光线,而凹透镜则分散光线。
这些发现为后来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17世纪-几何光学和光的波动理论17世纪是光学研究的重要阶段。
1657年,荷兰科学家斯尼尔斯发表了《几何光学》一书,系统地研究了光的传播和折射。
他提出了著名的“斯尼尔斯定律”,解释了光线折射的现象。
在同一时期,英国科学家赫胥黎进行了关于光的波动理论的研究。
他使用实验证据揭示了光向下弯曲的现象,并提出了光是由波动传播的理论。
这个理论奠定了光的波动性质的基础,并在以后的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世纪-光的电磁性质和光谱分析19世纪是光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1831年,迈克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光和电磁辐射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一发现开启了以后对光和电磁辐射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同一时期,德国科学家克莱因进行了光谱分析的研究。
他通过将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不同的颜色,然后用光谱仪进行分析,首次揭示了太阳光的组成。
克莱因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光谱学奠定了基础,并对物理学和化学领域有深远影响。
20世纪-量子光学和激光的发明20世纪是光学领域最具创新和突破的时期之一、在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粒子性质,并解释了光电效应的现象。
这一理论对于解释光的微粒性质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同一时期,量子力学的发展也对光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量子力学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能够更好地了解光在微观领域的行为,并提出了新的光学模型和理论。
菲尼尔透镜的工作原理
菲尼尔透镜的工作原理
菲涅尔透镜是一种由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丁·让·菲涅尔于19世纪初发明的光学元件,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透镜表面上的一系列刻槽或棱镜来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 菲涅尔透镜的表面被刻上一系列同心圆环或放射状的凸台,这些凸台由一系列直线形成,被称为菲涅尔环。
2. 入射到透镜上的光线,在经过菲涅尔环的凸台时,会受到折射和反射作用。
3. 这些折射和反射作用会使得光线改变传播方向,使其聚焦或发散。
4. 菲涅尔透镜的形状和刻槽的分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以实现特定的光学功能,如聚焦光束或扩大视场。
5. 通过透镜的中央部分,光线可以以较原始的形式通过,而边缘部分的反射和折射则改变了边缘区域的光线传播,从而实现了所需的光学效果。
总而言之,菲涅尔透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来实现特定的光学功能,这一特点使其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如航海、监控、摄影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科学。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人类对光学的研究与应用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过程。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光学发展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里程碑,带您一起了解光学的演变过程。
古代光学: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
在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理论。
他认为光是由弱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在直线上运动,形成为了我们所见的光线。
此外,毕达哥拉斯还研究了光的反射现象,提出了反射定律。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光学理论。
他认为光是由眼睛发出的,通过视线与物体相交,然后再反射回眼睛。
亚里士多德的光学理论在古代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光学研究的基础。
中世纪光学:光的折射和几何光学在中世纪,光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塔姆在10世纪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发现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折射规律,并提出了著名的折射定律。
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伽利莱和荷兰科学家威廉·斯内尔分别进行了光的研究。
伽利略通过实验观察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提出了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斯内尔则发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并研究了它们对光的折射和聚焦效应。
17世纪,法国科学家勒内·笛卡尔和英国科学家伊萨克·牛顿进一步发展了光学理论。
笛卡尔提出了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将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用几何方法进行描述。
牛顿则通过实验研究了光的分光现象,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并提出了著名的白光由多种颜色组成的理论。
现代光学: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18世纪末,光学进入了波动理论的时代。
法国科学家奥古斯丁·菲涅耳通过实验和数学分析,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
他解释了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并成功解决了当时无法解释的一系列光学难题。
19世纪,苏格兰科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通过电磁理论将光与电磁波联系起来,提出了电磁波理论。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产生、检测和控制等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到光的物理性质、光的波动性质、光的粒子性质以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光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发展过程,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光学的发展简史。
1. 古代光学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光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然而,最早系统地研究光学的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
他在《几何原本》一书中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理论,并研究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 中世纪光学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学者对光学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翻译了古希腊的光学著作,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学者是伊本·海塔姆,他在《光学篇》中详细描述了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并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3. 光的波动理论17世纪,荷兰科学家胡克和休谟等人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
他们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能够通过介质中的振动传播。
这一理论得到了英国科学家牛顿的质疑和反驳,牛顿提出了光的粒子理论,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4. 光的粒子性质牛顿的光的粒子理论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在后来的实验中遇到了一些困难。
19世纪初,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英国科学家杨益达等人通过干涉和衍射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质,推翻了牛顿的粒子理论。
这一发现对光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电磁理论与光的电磁性质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理论,认为光是由电磁波组成的。
这一理论得到了实验证实,并对光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电磁理论的提出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和产生机制,为光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 光的量子性质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揭示了光的量子性质。
他认为光是由一束一束的能量量子组成的,这一理论被后来的实验证实。
量子理论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光的微观性质,为光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7. 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光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一门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吸收等现象的学科,它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为您带来光学发展的简史,从古代到现代,逐步介绍光学的里程碑式的发展。
古代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希腊。
古埃及人首次记录了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并利用镜子来反射阳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毕达哥拉斯也对光的性质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然而,直到公元11世纪,阿拉伯科学家艾布·阿里·伊本·哈桑·伊本·哈伊桑(Alhazen)的《光学》一书的出版,光学才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在中世纪,光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透镜和眼睛的研究上。
伽利略·伽利莱是一个重要的光学家,他在17世纪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发现了木星的卫星和月球的山脉。
他的研究为现代天文学和光学仪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是光学研究的黄金时代。
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发现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谱组成的。
他发现光的折射现象可以用光的波动理论来解释。
牛顿的研究成果对后来光的粒子理论和波动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世纪是光学研究的重要时期。
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丁·菲涅耳提出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理论,解释了光的波动现象。
他的理论为后来的光学仪器设计和光的传播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此外,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提出了光的传播速度有限的理论,这个理论被后来的相对论所证实。
20世纪是光学研究的革命时期。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和光的粒子性质的研究引发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光学仪器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显微镜、望远镜、激光器等。
此外,光纤通信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光学在通信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1世纪的光学研究仍在不断发展。
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光学器件的制造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光学在医学、材料科学、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一对菲涅尔透镜的作用
一对菲涅尔透镜的作用一对菲涅尔透镜的作用1. 简介•菲涅尔透镜是一种由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丁·让·菲涅尔(Augustin-Jean Fresnel)于19世纪初发明的光学元件。
•和传统的透镜相比,菲涅尔透镜具有更薄和更轻的特点,同时也能实现相同的光学效果。
2. 扩大光源•菲涅尔透镜可以将光源的亮度扩大,使得被照射的区域更亮。
•由于其特殊的设计结构,菲涅尔透镜能够将来自光源的光线聚焦到一个特定的区域,从而提高光的密度。
3. 改变光线传播方向•菲涅尔透镜能够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使得光线从一个特定的方向聚焦或者散射。
•这一特性使得菲涅尔透镜能够广泛应用于光学系统、照明设备和摄影器材等领域。
4. 减小透镜尺寸•由于菲涅尔透镜相对于传统透镜更薄,因此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菲涅尔透镜可以更好地满足空间限制的要求。
•比如在便携式显示设备、相机镜头和眼镜等产品中,菲涅尔透镜的小尺寸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5. 其他应用领域•菲涅尔透镜还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光伏、舞台灯光、投影仪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菲涅尔透镜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呈现出更多的潜力。
6. 总结•菲涅尔透镜通过其特殊的设计结构和光学原理,实现了在光照度扩大、光线传播方向改变、尺寸压缩等方面的优势。
•其应用领域广泛,带来了许多新的创新和进步,对于提高光学系统效率和节省空间有着积极的影响。
7.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于光学应用的需求增加,菲涅尔透镜的未来发展趋势可期。
•未来,菲涅尔透镜有望进一步提高其光学性能,实现更高的光照度扩大和更精确的光线控制。
•同时,随着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菲涅尔透镜的材料将会变得更加先进和多样化,从而为其应用领域带来更多可能性。
8. 结语•菲涅尔透镜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其独特的设计结构和优势使其在很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扩大光源、改变光线传播方向和减小尺寸等特点,菲涅尔透镜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空间和应用潜力。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传播规律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光学原理探索到现代的光学技术应用,光学一直在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古代光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
古埃及人观察到光线在折射时的变化,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而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则对光的性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光的反射定律,而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光的透射定律。
在中世纪,光学的研究受到了阿拉伯科学家的重视。
伊本·海森提出了光的折射定律,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他的成果对后来的光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到了17世纪,光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伽利略·伽利莱通过望远镜的发明,观察到了天体的细节,提出了光的色散现象。
同时,伽利略还研究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奠定了光学的基础。
伽利略的研究为光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而后来的牛顿则在光学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他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的折射定律。
牛顿还提出了光的颗粒说,认为光是由一种微粒组成的。
18世纪,光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托马斯·杨提出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现象。
他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进一步完善了光学理论。
到了19世纪,光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通过电磁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光是一种电磁波的观点。
他的理论为后来的光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0世纪,光学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的统一理论,即光量子论。
同时,量子力学的发展也为光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光学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光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光通信、光纤传感、光学显微镜、激光技术等。
光学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使得信息传输速度大大提升,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光学显微镜的应用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到微观世界的细节,激光技术的应用则在医疗、工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也称为惠更斯原理或菲涅耳原理,是光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
它是由法国科学家奥古斯丁-让-菲涅耳于19世纪初提出的。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在光的传播过程中,每一个点都成为光的次波源,次波源的振动将干涉并影响周围空间中的其他波源,从而使光传播成为一种波动现象。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对解释光的传播和干涉现象非常重要。
它可以用来解释光的传播方向、光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当光通过一个孔或者从一条缝隙射出时,每一个发生干涉的点都能成为光的次波源。
这些次波源会发出球形波前,并且这些波前会相互干涉。
根据干涉的原理,波峰与波峰相遇时叠加,波谷与波谷相遇时叠加,而波峰和波谷相遇时则会发生相消干涉。
这种波峰与波谷的相遇和叠加,导致了光的传播方向的改变和光的衍射现象的发生。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利用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来解释光的传播和衍射现象,并且通过精确计算和实验验证,可以预测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和光的干涉效应。
总之,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是光学中的重要基本原理,它能够解释和预测光的传播方向和干涉现象。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性质和行为。
菲涅耳双棱镜题
菲涅耳双棱镜题一、菲涅耳双棱镜的定义菲涅耳双棱镜,又称法蓝克双棱镜,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丁·菲涅耳于19世纪提出的一种光学装置。
它是由两个相互接触的三角形棱镜构成,通常使用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
菲涅耳双棱镜常被用于天文学和物理学实验中,其独特的结构使得光线能够被折射和干涉,从而展现出一系列有趣的光学现象。
二、菲涅耳双棱镜的原理菲涅耳双棱镜的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和干涉现象。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如空气)射入到另一种介质(如玻璃)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
在菲涅耳双棱镜中,光线由一个三角形棱镜折射到另一个三角形棱镜,并在两个棱镜之间形成干涉。
三、菲涅耳双棱镜的结构菲涅耳双棱镜的结构由两个相互接触的三角形棱镜组成。
每个三角形棱镜被等分成多个小棱镜,这些小棱镜被称为“菲涅耳棱镜”,每个菲涅耳棱镜都位于棱镜表面的一个三角形区域内。
这种结构使得光线能够在不同的菲涅耳棱镜间反复折射,从而产生干涉现象。
四、菲涅耳双棱镜的折射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到玻璃时,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菲涅耳双棱镜中的光线也会发生折射,但由于棱镜表面的形状特殊,折射的规律与普通玻璃棱镜不同。
五、菲涅耳双棱镜的干涉当光线从一个菲涅耳棱镜折射到另一个菲涅耳棱镜时,光线之间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所产生的光学效应。
菲涅耳双棱镜的干涉现象非常复杂,不同的入射角度、折射角度和波长会产生不同的干涉图案。
六、菲涅耳双棱镜的应用菲涅耳双棱镜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天文学、物理学和光学实验中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菲涅耳双棱镜的应用:1.天文学观测:菲涅耳双棱镜可以用于研究星体的光谱和干涉现象,从而了解宇宙的组成和演化。
2.物理学实验:菲涅耳双棱镜可以用于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验证光的波动性质。
3.光学仪器:菲涅耳双棱镜可以用于制造光具、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光学仪器,提高光学仪器的分辨率和性能。
4.光学传感器:菲涅耳双棱镜可以用于制造光学传感器,用于测量和探测光学信号。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科学领域。
自古以来,人们对光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验。
本文将为您介绍光学发展的简史,从古代到现代,逐步展示了光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古代光学研究古代光学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摆布的古埃及。
埃及人观察到光线在水中的折射现象,并开始研究光的性质。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理论。
然而,直到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才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光学的研究发展相对缓慢。
然而,16世纪的伽利略·伽利莱和17世纪的伊萨克·牛顿的贡献为光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伽利略通过望远镜的使用,观察到了许多天体现象,并提出了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
牛顿则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提出了光的颜色是由光的折射和干涉引起的,并发展了光的波动理论。
19世纪光学的发展19世纪是光学领域的重要时期,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验成果浮现。
首先,托马斯·杨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解释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随后,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通过他的电磁理论,将光解释为电磁波的一种。
这一理论为光的波粒二象性打下了基础。
20世纪光学的革命20世纪是光学领域的革命时期,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应用浮现。
首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光量子假设,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并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拉曼散射和拉曼光谱学的发现,为物质的结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此外,激光的发明和应用也是20世纪光学的重要成果之一,激光在通信、医学、创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代光学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学研究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现代光学研究包括几何光学、物理光学、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光学成像等多个分支。
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发展简史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的科学,它是自古以来就受到人类的关注和研究的领域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光学发展的简史,从古代到现代,逐步展现了光学的发展历程。
1. 古代光学古代的光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光的传播和反射方面。
公元前3000年摆布,古埃及人就开始研究太阳光的特性,并利用反射现象来设计和建造金字塔。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但缺乏实验证据。
2. 光的折射在17世纪初,荷兰科学家斯涅尔斯发现了光的折射现象。
他观察到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后会发生偏折,提出了斯涅尔斯定律,即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 光的干涉在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牛顿进行了一系列光的实验,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
他利用两块玻璃板将光分成两束,然后再将它们合并在一起,观察到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一实验结果揭示了光的波动性质,并奠定了光的波动理论的基础。
4. 光的衍射在19世纪初,法国科学家菲涅耳进一步研究了光的波动性质,提出了光的衍射理论。
他通过实验证明,光线通过狭缝或者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产生一系列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性质,并为后来的光的衍射研究提供了基础。
5. 光的偏振在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菲涅耳和英国科学家马尔斯特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
他们发现光线在通过某些材料时会变成单一方向振动的偏振光。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偏振光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并在光学仪器的设计和创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6. 光的量子性质在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即光的能量是以离散的量子形式存在的。
这一理论为解释光的发射和吸收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后来的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 现代光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光学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光学在通信、医学、材料科学、天文学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菲涅尔双棱镜 (2)
菲涅尔双棱镜引言菲涅尔双棱镜是一种特殊的光学元件,由法国物理学家Augustin-Jean Fresnel于19世纪初发明。
菲涅尔双棱镜常用于光学实验、光学仪器和光学系统中,具有多种应用。
本文将介绍菲涅尔双棱镜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原理菲涅尔双棱镜基于菲涅尔衍射原理,利用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来实现光的分解和合成。
该双棱镜由许多等分的棱形槽组成,形成一系列类似于棱柱的表面。
当光线通过这些槽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导致光的方向发生弯曲。
菲涅尔双棱镜的衍射效应是由于光线在不同边界之间发生干涉引起的。
当光线通过双棱镜的棱形槽时,会在槽的边界上发生干涉,产生新的光线。
这些光线合成后,会形成新的波前,与原始波前发生相位差。
这种相位差导致光线的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了光的分解和合成。
结构菲涅尔双棱镜通常由透明材料制成,如玻璃或塑料。
它的结构由一系列等宽的棱形槽组成,这些槽在一个平面上紧密排列,形成一个类似于棱角的表面。
每个棱形槽的宽度和深度相等,使得光线通过时会发生衍射。
菲涅尔双棱镜通常分为两种类型:透镜和反射镜。
透镜型菲涅尔双棱镜通过把光线聚焦或分散来实现光的变焦效果。
反射镜型菲涅尔双棱镜通过将光线反射来实现光的分解和合成。
应用菲涅尔双棱镜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学实验:菲涅尔双棱镜常用于光学实验室中,用于观察和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光的行为和性质。
2.光学仪器:菲涅尔双棱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学仪器中,如显微镜、望远镜和摄影镜头。
它可以改善光学系统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提高光学仪器的性能。
3.光学系统:菲涅尔双棱镜也被应用于光学系统中,如激光器、光通信系统和光学传感器。
它可以帮助控制和调节光的传输和分布,优化光学系统的功能和效果。
4.护眼镜:菲涅尔双棱镜还被应用于护眼镜中,用于调节眼球的焦距和视觉质量。
它可以帮助人们纠正近视或远视的问题,改善视力和舒适度。
总结菲涅尔双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利用菲涅尔衍射原理实现光的分解和合成。
19世纪光学的发展趋势
19世纪光学的发展趋势
19世纪光学的发展趋势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光的波动性理论的提出:在19世纪初,物理学家菲涅耳和杨振宁等人提出了光是一种波动的现象,这一理论解释了光的各种特性,是19世纪光学发展中的重要进展。
2. 光的偏振现象的研究:19世纪下半叶,物理学家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并发展出了偏振光的理论和应用。
3. 光的干涉和衍射的研究:19世纪初,杨振宁发现光的干涉现象,极大地促进了光学研究的发展;19世纪中叶,菲涅耳在研究光的衍射现象时,提出了菲涅耳衍射原理和菲涅耳透镜等重要成果。
4. 光的色散和光谱的研究:19世纪初,牛顿研究了光的色散现象,并发现了光的各种颜色;19世纪中叶,赫歇尔和基尔霍夫等人发展出了光谱分析技术,使得光谱成为物理、化学、天文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5. 光学仪器的发展:19世纪光学仪器的发展使得光学实验和光学测量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例如望远镜、显微镜、光谱仪等。
总的来说,19世纪光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的进步,为20
世纪的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菲涅尔透镜的光学原理
菲涅尔透镜的光学原理菲涅尔透镜是一种特殊的透镜,它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丁·菲涅尔于19世纪初发明的。
菲涅尔透镜的光学原理是基于菲涅尔衍射原理的,它可以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从而实现放大和聚焦的效果。
菲涅尔透镜的结构与普通透镜不同,它是由一系列同心圆环组成的。
这些圆环的宽度和间距都是相等的,而且它们的曲率半径也是相等的。
这种结构使得菲涅尔透镜的厚度比普通透镜要薄很多,从而减少了光线的散射和反射。
菲涅尔透镜的光学原理是基于菲涅尔衍射原理的。
菲涅尔衍射是指光线通过一个孔或者一个障碍物时,会在周围形成一系列的光环和暗环。
这些光环和暗环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孔或者障碍物的大小和形状,以及光线的波长和入射角度等因素。
菲涅尔透镜的结构可以将光线分成许多小的光环,从而实现放大和聚焦的效果。
当光线通过菲涅尔透镜时,它会被分成许多小的光环,这些光环会在透镜的中心点上聚焦。
这个中心点被称为菲涅尔焦点,它是透镜的最小聚焦点。
菲涅尔透镜的光学原理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光学仪器、摄影、望远镜、显微镜等。
在光学仪器中,菲涅尔透镜可以用来放大和聚焦光线,从而提高仪器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在摄影中,菲涅尔透镜可以用来聚焦光线,从而使得照片更加清晰和锐利。
在望远镜和显微镜中,菲涅尔透镜可以用来放大和聚焦光线,从而使得观察者可以看到更加清晰和详细的图像。
菲涅尔透镜的光学原理是基于菲涅尔衍射原理的,它可以将光线聚焦到一个点上,从而实现放大和聚焦的效果。
菲涅尔透镜的结构与普通透镜不同,它是由一系列同心圆环组成的。
菲涅尔透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光学仪器、摄影、望远镜、显微镜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的光学光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希腊时代欧几里得。
托勒密都对此做出过贡献。
到了17世纪,几何光学基本上得以确立。
几何光学关注光线传播的几何性质的研究,如光线传播的直线性,光线的反射、折射性质等。
由于制造光学仪器的需要,对光的折射性质的研究比较热门。
开普勒曾修正了托勒密关于入射角与折射角成正比的结论,并指出玻璃的折射角不会超过42度。
荷兰数学家斯涅尔(1591—1626)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于1621年得出折射定律:入射角与折射角的余割(正弦的倒数)之比为常数。
笛卡尔在1637年出版的《折光学》一书中提出了折射定律的现代形式,即人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常数。
后来,著名的法国数学家费尔马运用极值原理推出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牛顿的分光实验以及牛顿环的发现,使光学由几何光学进人物理光学。
牛顿本人认为光本质上是运动的微粒,所以他不能正确地解释由他自己做出的伟大发现。
与牛顿同时代的惠更斯主张光是一种波动,由此展开了近两个世纪的光的本性之争。
19世纪的光学以波动说的复兴为先导,因此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论。
1.波动说与微粒说的对立近代几何光学的奠基者之一笛卡尔在光的本性方面的看法是不一贯的。
在谈到视觉问题时,他把光线比喻成脉冲波动,否认眼睛在看东西时有某种物质微粒进人。
可是,他在解释光的折射和反射时又运用物体的碰撞运动来进行比喻。
因此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是不明朗的。
惠更斯最早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光的波动说。
在《论光》(1690)一书中,他认为光的运动不是物质微粒的运动而是媒质的运动即波动,其理由是,光线交叉穿过而没有任何相互影响。
运用波动说,惠更斯很好地解释了光的反射、折射以及方解石的双折射现象。
不过,他的波动说并不完善。
他误认为光像声音一样也是纵波,所以在解释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时遇到困难。
牛顿倾向于微粒说。
在《光学》(1704)中,他陈述了波动说的几种不足。
第一,波动说不能很好地解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如果光是一种波动,它就应该有绕射现象,就像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而传播一样,但我们并没有观察到光有这种现象。
第二,波动说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方解石的双折射现象。
第三,波动说依赖于介质的存在,可是没有什么证据表明,天空中有这样的介质,因为从天体的运行看不出受到介质阻力的迹象。
基于这些理由,牛顿怀疑波动说,而提出光是一种微粒的看法。
不过,牛顿也不完全排斥波动思想。
比如,他就提出过光粒子可能在以大中激起周期性振动。
但这些思想被后人有意无意地忘记,牛顿成了坚持微粒说的一面旗帜。
部分由于惠更斯波动说的不完善性,部分由于牛顿的崇高威望,微粒说在整个18世纪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在折射问题的解释上,波动说和微粒说之间出现了一个判决性的实验。
微粒说认为,密介质中的光速大于疏介质中的光速,波动说则认为,密介质中的光速小于疏介质中的光速。
可是当时,在实验室中测定光速还不可能,这个判决性实验也起不了判决性作用。
2.波动说的复兴:托马斯·杨、菲涅尔19世纪的光学是由英国医生托马斯·杨以复兴波动说的论文揭开序幕的。
杨(1773—1829)生于英国的米斯维顿一个富裕的家庭。
据说他2岁就能读书,4岁已将《圣经》通读两遍,是一位十足的神童。
青年时代,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会十几门外语,能演奏多种乐器。
他起先在爱丁堡大学学医,后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1799年开始在伦敦开办诊所。
杨的光学研究始自对视觉器官的研究。
他第一个发现,眼球在注视距离不同的物体时改变形状。
1800年,杨发表了《关于光和声的实验和问题》一文,对延续了一个世纪的微粒说提出异议。
他说:“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万无一失的。
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
而他的权威也许有时甚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在文章的光学部分,杨提出了否定微粒说的几个理由:第一,强光和弱光源所发出的光线有同样的速度,这用微粒说不好解释;第二,光线由一种介质进人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被反射,而另一部分被折射,用微粒说解释也很牵强。
在文章的声学部分,杨依据水波的叠加现象,提出了声波的叠加理论。
他把由叠加造成的声音的加强和减弱称为“干涉”。
在声波干涉中,“拍”现象即叠加造成的声音时断时强的效果,引起了杨的特别注意。
他联想到,如果光是一种波动,也应该有干涉和拍现象,即两种光波叠加时,应该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
1801年,杨向皇家学会宣读了关于薄片颜色的论文。
文中正式将干涉原理引人了光学之中,并且用这一原理解释薄片上的色彩和条纹面的衍射。
在这篇论文中,杨还系统提出了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光波长的概念,井给出了测定结果。
杨指出,正是由于光波长太短,以致遇障碍物拐弯能力不大,人们才很难观察到这类现象。
杨的论文在英国学界引起了敌视。
当然,他的论文在阐述实验方面不够明晰。
尽管他本人实际上做过十分精确的实验,但由于表述的问题使读者感到干涉理论只是一些没有实验根据的理论推测。
杨没有气馁,继续进行实验研究,于1803年发表《物理光学的实验和计算》,对双缝干涉现象进一步做出了解释。
在1807年出版的帕然哲学讲义》中,杨系统阐述了他提出的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
1809年,法国物理学家马昌斯(1775—1812)发现了光在双折射时的偏振现象。
众所周知,纵波不可能出现偏振现象,这使杨新近复兴的波动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微粒说的信奉者以此对波动说发起攻击。
杨于1811年给马吕斯写信说:“你的实验证明了我所采用的理论的不足,但是这些实验并没有证明它是错的。
”1817年,杨终于发现了摆脱这个麻烦的途径。
他在1月12日给法国物理学家阿拉果的信中说,光波不是一种纵波,而是一种横波,而偏振完全可以用横波加以解释。
几乎独立地提出光的波动学说的还有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1788—1827)。
与杨相反,他从小非常迟钝,身体也不好,后来由于刻苦努力成了一名工程师。
由于反对拿破仑,他曾被关进监狱一段时间。
1814年,他对光学开始感兴趣,次年便向科学院提交了第一篇光学论文。
文中仔细地研究了光的衍射现象,并提出了光的于涉原理。
菲涅尔的论文实验证据确凿,很快在法国物理学界获得支持。
本来信奉微粒说的阿拉果,在受命审查菲涅尔的论文之后,第一个改信波动说。
菲涅尔与阿拉果一起继续进行实验研究,于1819年证实了杨关于光是一种横波的主张。
菲涅尔在毫不了解杨的工作的基础上独立地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
令人高兴的是,他与杨之间并未发生优先权之争。
当阿拉果将他的论文介绍给杨时,杨对此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由于他们的齐心协力,微粒说一统学界的局面被打破。
在波动学说基础上的光学实验大量涌现,使19世纪在物理光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3.光速的测定:菲索、傅科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菲索(1819一1896)利用转动齿轮方法,在实验室中测定了光的速度。
数值虽然不太精确,但毕竟是在实验室里测定光速的第一次创举。
此前的罗伊默和布拉德雷都是以天文观测为依据测量光速的。
1850年,另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改进了菲索的方法,用旋转镜方法准确地测定了光速,从而发现密介质(水)中光的传播速度较小。
这就在实验上对微粒说和波动说之争做了一次支持波动说的判决。
傅科在实验物理学史上做的另一创举是发明了博科摆,直观地演示了地球的自转。
由于地球的周日自转,单摆的摆动面相对于地面是转动的。
齐曼托学院曾经也发现了这一现象,但没有意识到它正好是地球自转的证据。
4.光谱研究:夫琅和费、基尔霍夫光的波动说被确立以后,物理光学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对光谱的研究。
牛顿的棱镜已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线,他将之解释成不同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引起的。
现在人们又认识到不同的颜色其实对应于光的不同波长,不同波长的光的连续排列构成了所谓光谱。
事实上,所有的自然光都可以通过棱镜展示自己的光谱。
18世纪,有人即已注意到各种化学物质在燃烧时发出的光彼此不同,后来又发现不同物质所发出的光的光谱各有显著的特征。
1814年,德国物理学家夫琅和费(1787—1826)在测试新制造出的棱镜时,发现太阳光谱中有许多暗线。
在此之前,他在灯光光谱中发现了钠的谱线,因此,他也希望在太阳中发现这些特征谱线。
夫琅和费将太阳光谱记录下来,并将发现的暗线用字母标出。
这些暗线今天被称为夫琅和费线。
后来,他又多次观察月光和行星的反射光,发现其光谱与太阳光谱完全相同。
1821年,夫琅和费第一个用光栅(间隔很小的细丝)作为折射装置,使太阳光形成了一个更精细的光谱。
利用光栅,他试着测定了太阳谱线的波长。
夫琅和费的工作当时没有受到重视,当然他本人也不太明白太阳光谱线中暗线的意义。
1859年,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解释了太阳光谱中暗线的含义。
他发现,每一种单纯的物质有一种特征光谱,光谱里面必有一条明亮的谱线正好表征该物质。
但是,如果在足够强的自然光下观察这个特征光谱,由于该光谱被同波长的物质所吸收,其明亮的特征谱线便变成了明显的暗线。
因此,太阳光谱中的夫琅和费暗线正好就是各种物质的特征谱线。
基尔霍夫因此断定,太阳中必存在钠、镁、铜、锌、镍等金属元素。
由基尔霍夫开创的光谱分析方法,对鉴别化学物质有着巨大的意义。
有许多化学元素,像铯(1860)、铷(1861)、铊(1862)、铟(1863)、镓(1875),都是通过光谱分析而发现的。
当天文学家将光谱分析方法应用于恒星宇宙时,马上就证明了宇宙之间物质构成的统一性。
据说,正当基尔霍夫从夫琅和费线中考察太阳里是否有金子时,他的管家不以为然地说,“如果不能将太阳上的金子取下来,关心它又有什么用?”后来,基尔霍夫因为他的伟大发现而被英国授予金质奖章,他将奖章拿给管家看,说:“你看,我不是已经从太阳上取了一点金子下来了吗?”光谱分析不仅开辟了天体物理学的广阔前景,而且也为深入原子世界打开了道路。
近代原子物理学正是从原子光谱的研究中开始的。
在19世纪光学以及光谱学的发展过程中,照相术的发明也值得一提。
它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情趣。
法国发明家涅普斯(1765—1833)和达盖尔(1789—1851)合作,于1839年造出了第一台实用照相机。
它通过一个透镜在暗室里成像,由一块涂有银盐的钢片固定像,图像中明亮的部分使银盐变黑,没有起变化的银盐则被硫化钠溶解掉,于是得到一个不太清晰的永久图像。
照相术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则很快将它用于光谱分析,使之成为天文观测和光学实验中的重要工具。
5.光学与电磁学的统一波动说的确立使光传播的载体问题变得突出。
按照水波和声波的类比,光波也应有它的传播媒介。
人们一般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媒介称为光以太。
当杨和菲涅尔发现光是一种横波后,在光以太问题上遇到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