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音版第三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注音版第三十三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注音版】

知(zhī)人(rén)者(zhě)智(zhì),自(zì)知(zhī)者(zhě)明(míng)。

胜(shèng)人(rén)者(zhě)有(yǒu)力(lì),自(zì)胜(shèng)者(zhě)强(qiáng)。

知(zhī)足(zú)者(zhě)富(fù)。强(qiáng)行(xíng)者(zhě)有(yǒu)志(zhì)。

不(bù)失(shī)其(qí)所(suǒ)者(zhě)久(jiǔ)。

死(sǐ)而(ér)不(bù)亡(wáng)者(zhě)寿(shòu)。

【译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够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的弱点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能够知足而淡泊财物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富有。能够自强不息的人才能算是有志气。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不失“道”顺其自然的人才能够长久,而能够真正死而不忙者才算是真正的长寿。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句

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解释】自古以来,凡是得到道的都发生了变化:天得道而明亮,地得道而宁静,神得道而灵验,河谷得道而充盈,万物得道而生长,统治者得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

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解释】天下万物产生于能看得见的“有”,而“有”却产生于看不见的“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大型的器物往往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制作完成;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伟大的形象,往往形成于无形。大道隐藏在无名的事物之中。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解释】道生一气混元,一气混元激活了时间与空间,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了能量,能量的互相转换产生了万物。万物都有背阴向阳的特性,阴阳二气在互相激荡中形成新的和谐体。

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解释】天下最柔弱的物质,能克制天下最坚硬的物质。

6、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解释】名声与生命哪一个更重要?生命与利益哪一个更可贵?得到的与失去的,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过分聚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解释】懂得知足,才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遇到危险。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解释】最完美的东西,似乎也有欠缺;最充盈的东西,似乎也有空虚;最正直的东西,似乎也有弯曲;最灵巧的东西,似乎也有笨拙;最卓越的辩才,似乎也有木讷。

9、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解释】宁静胜过浮躁,寒冷胜过酷热。保持宁静无为才能治理天下。

1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解释】人生的祸害是不知足,的罪过是贪得无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