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的下册的语文第20课《咕咚》的学习的教案.doc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20.咕咚教案
教学反思:
1.自由读课文,完成初读要求。
2.同桌互读课文。
3.分自然段读课文。
4.采用多种文,学习生字。
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解决。
(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导学案
教师课堂引导
个人思考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读词:
咕咚木瓜逃命野牛
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指导读好这些词语或短语: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9.教师小结: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自己没看见,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一场。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
3.表演故事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
3.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1.齐读课文,回答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1.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生字,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2.仔细观察教师范写,跟着书写。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20.《咕咚》一、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咕咚》的内容,明白主要情节。
2.能够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4.能够体会故事中的人物感情,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咕咚》的主要内容。
2.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
三、教学难点1.描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事件。
2.表达对故事中人物感情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教案3.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用声音制造“咕咚咚”的声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故事《咕咚》。
2. 学习主题内容1.听故事:老师给学生讲述《咕咚》的故事,带着学生一起体会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习反思:老师带领学生回想故事情节,让学生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感受故事带给他们的情感。
3. 情感体验1.分组活动: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感情变化,每组呈现出讨论结果并展示。
2.表演故事:学生自由发挥,小组表演故事《咕咚》,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重点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复述故事《咕咚》的主要情节。
2.写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事主要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旨在通过故事《咕咚》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设计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欢迎家长和同学们积极配合,共同努力。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0课咕咚人教部编版
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 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表演,帮助学生深 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表 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通过 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 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感知能力。
游戏化教学
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通过游戏的 形式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 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学生需要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并能够正确书写指定的 汉字。
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够运用这些词句进行 简单的口头表达。同时,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情感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因此需要 教师耐心引导和讲解。
改进措施
针对不足之处,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采用更加适合一年 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引导,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THANKS
谢谢
新课学习环节
初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讲解生字词
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让学生掌握其读音和意
义。
细读课文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内容。
拓展延伸
介绍一些与课文内容相 关的知识或文化背景,
拓宽学生的视野。
巩固练习环节
01
02
03
朗读课文
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巩 固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遇 事要动脑筋,不可盲目跟从。
02
CHAPTER
《咕咚》教案
《咕咚》教案《咕咚》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懂得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3.同意参与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重点】鼓励孩子们大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
【活动预备】故事《咕咚来了》动画视频,小白兔、狐狸、猴子、狮子等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兴趣导入--观赏故事--理解故事(就故事内容提问)--观看故事视频(加深故事理解)--角色表演)【活动过程】一、兴趣引入1.老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客人,大家看看他是谁呀?(小白兔)2.老师:大家看看这只小白兔它在做什么?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跑呀?3.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咕咚来了》就会明白小白兔为什么跑了。
(供应给孩子们思考的机会,并将小动物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听讲故事《咕咚来了》1.讲完故事后,通过提问帮忙幼儿故事内容。
2.提问:小白兔为什么跑呀?"咕咚"原来是什么声音?3.提问:小白兔听到"咕咚"的声音时,心里有什么感觉?它是怎么样做的?三、幼儿观看故事视频1.老师播放故事《咕咚来了》的视频,幼儿观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提问:(1)小白兔一路上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2)长毛狮子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小结:遇到事情不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再行动。
三、讨论1.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心里有什么感受?好玩吗?这个故事里,你最喜爱哪个动物,为什么?我们要向谁学习?2.老师总结:小白兔它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没弄清楚,就吓得慌惊慌张的逃跑,后来在狮子的帮忙下,知道咕咚原是熟透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的声音,所以他们就不可怕了。
许多疑问只要我们弄清楚了,就会变得更英勇,也能想出办法来。
四、角色表演1.老师:我们看完了《咕咚来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嬉戏,当小动物表演故事情节好不好呀?(激发幼儿想象与学习的兴趣)2.请幼儿扮演故事里的动物,表演故事。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咕、咚、咕咚。
2.理解故事内容,能够说出小鸟咕咚的故事。
3.能够模仿咕咚的叫声。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二、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
2.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3.咕咚的模仿。
三、教学准备:1.教材:《咕咚》教材,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2.课件:包含故事内容图片和生字的课件。
3.玩具小鸟模型。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小鸟的图片,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小鸟会发出什么声音吗?”2.让学生模仿小鸟的叫声,引起兴趣。
2. 故事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咕咚》的内容,生动描述小鸟咕咚的形象和故事经过。
2.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留意生字“咕”和“咚”。
3. 生字认读1.出示生字“咕”和“咚”的字形和拼音,让学生跟读。
2.教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练习书写。
4. 情感体验1.教师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引导学生跟着模仿。
2.让学生形象化地表达故事中的咕咚情节。
5. 小结复习1.回顾故事内容,检查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生字的记忆。
2.学生互相模仿咕咚的叫声,巩固教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关于小鸟咕咚的故事。
2.制作小鸟的手工作品,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印象。
六、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咕”和“咚”。
2.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内容。
3.领会并模仿小鸟咕咚的叫声。
七、教学小结:通过对第20课《咕咚》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同时也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希望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咕咚》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相信学生将会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2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2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内容。
3.帮助学生学习认识和掌握《咕咚》这个汉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正确读音、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咕咚》这个生僻字的拼音和意思。
三、教学准备1.课文《咕咚》的课本。
2.黑板、彩色粉笔。
3.儿歌《小鹿乖乖》的音频文件。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利用学生喜欢的儿歌《小鹿乖乖》热身,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舞动。
2. 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咕咚》这个字的形状,引导学生猜测这个字的读音和可能的意思。
3. 正文教学•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
•分组让学生合作,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发生的事情。
•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咕咚》这个字的意思,并在黑板上书写拼音和笔画。
4. 拓展活动•让学生围绕《咕咚》这个字展开联想游戏,看谁能联想到更多的词语。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个故事,把《咕咚》这个字融入到故事情节中。
5. 总结反馈•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今天课堂的感想,并请他们简单总结一下学到了什么。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强调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1.可以设计一些与《咕咚》这个字相关的绘画活动,让学生在画中表达对这个字的理解。
2.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咕咚》这个字,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反思今天课堂的教学情况,思考哪些环节可以做得更好,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咕咚》这个字。
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对《咕咚》这个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理解课文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2.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和故事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图片:放有咕咚形象的图片。
3) 视频:咕咚的动画片。
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引入咕咚的形象,让学生对咕咚感兴趣。
2) 向学生展示咕咚图片,让学生猜测咕咚是什么动物。
3)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标题《咕咚》,预测即将讲述的故事内容。
Step 2:导入新课1)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模仿鸡叫声,让学生联想到咕咚是一只小鸡。
2) 播放咕咚的动画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咕咚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生跟读课文,了解咕咚在农场里的生活和成长经历。
Step 3:阅读理解和讨论1) 提问学生:咕咚是谁?它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了解咕咚的成长过程。
3)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咕咚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
4) 分组讨论咕咚的成长经历,并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
Step 4:分析故事主题1) 通过观察咕咚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是什么。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咕咚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3) 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个人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Step 5:思考与巩固1) 让学生再次观看动画片,回忆故事的情节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表达对咕咚的喜爱和对农场生活的向往。
3) 教师邀请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动物故事,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
6. 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养鸡的方法和技巧,了解鸡对人类的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第20课《咕咚》。
本课是一篇小品文,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了一只小鸭子从孵化到下水的全过程,以及和妈妈在一起的温馨场景。
全文语言简洁、形象生动,极具感染力。
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认读本课生字词。
(2)学习了解本文课文的大致内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口头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通过教学,让学生读懂文章,明白文章的大致内容。
(2)培养学生的语言朗读能力。
(3)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和句子。
2.难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动物孵化的过程进行观察,快速召集学生的注意力。
2.呈现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动物,如鸟、金鱼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并介绍本课主要内容。
接着,老师给学生讲解本课的生字词,并帮助学生逐字逐句读清楚。
3.感知课文利用幻灯片或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给学生讲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引导学生跟读课文。
然后,提问学生课文中的词语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读课文让学生闭目,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感。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味课文中的情感。
5.理解课文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分析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如:小鸭子在孵化前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小鸭子和妈妈是怎样在一起的?6.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宠物鸟、鱼等动物,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并体会动物的可爱之处。
第20课咕咚讲解教案及反思
第20课咕咚讲解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第20课《咕咚》讲解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咕咚》的内容和意义。
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咕咚》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
2. 学会正确运用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咕咚》的复印件。
2. 音频设备和课文录音。
3. 教学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4. 学生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课文《咕咚》的兴趣。
2.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与本课内容进行过渡。
二、呈现与讲解(10分钟)1.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2. 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重点词汇,并进行示范朗读。
三、理解与掌握(15分钟)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 引导学生猜测课文中的生词意义,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四、拓展与运用(15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练习,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五、反思与总结(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2. 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分角色进行小剧场表演,展示课文中的情节。
2. 让学生自行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咕咚这个角色在其他文化中的含义和形象。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对课文《咕咚》的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发音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语音训练。
此外,教师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_20.咕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咕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0课【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教学重难点】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大自然非常奇妙,土里能长出嫩芽,花朵会散发清香……瞧,它还会发出各种声音呢!风声,谁来模拟一下风声?雨声,谁来?2、湖边种着一棵木瓜树,又香又甜的木瓜熟了,一阵风吹来,(咕咚)这两个字怎么读?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看,我们用形声字的方法猜出了“咕咚”两个字的读音,这种方法叫猜读。
板书猜读。
3、我们来学习第20课咕咚,板书课题,齐读。
二、猜读生字,识学字词导言:就是这个声音曾经吓跑了森林里的好多动物呢!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轻轻翻开课本先看图,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每幅图都有相照应的段落。
谁还发现了这篇课文与我们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遇到不认识的字又没有拼音的帮忙怎么办?(我们可以用到上册《小蜗牛》一课学的猜读,通过看图读句子、观察字形去猜一猜生字的读音),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想办法认识它,谁完成了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各自读课文。
(一)它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谁来接着讲,睢!出示句子: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1、出示生字卡片:熟,偏旁是什么?和什么有关?在古代“熟”是指用火把东西煮熟,这是果实成熟,你还知道什么熟了?你还知道哪些四点底的字。
2、掉:怎么记住它?组词(二)谁来接着讲?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读出示:、吓人、拦住、领着。
(自读,指名读)1、出示词卡:吓。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咕咚” 、“格格” 等雨水落地的声音,并能模拟出声音。
2.初步了解雨水的形成和作用。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小节省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了解雨水的形成和作用。
2.模拟出“咕咚”、“格格”等雨水落地的声音。
【教学准备】1.音响设备。
2.图片、幻灯片、PPT等多媒体工具。
3.适量水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听一下窗外的声音,特别是下雨时的声音,问问学生:“雨水下在哪里的时候,你们听到过什么声音?”2.老师通过PPT或图片展示雨水落地的不同声音,让学生模仿发出来。
二、讲解(1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雨水的形成和作用:“天空的云彩里含有水汽,当冷空气遇到水汽,水汽就会凝结成水滴落到地上。
雨水不仅能给万物生长提供水分,还能冲刷土壤,清洗空气,为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2.老师指着PPT或图片,讲解雨水的循环:“地球上的雨水被蒸发成为水汽,又形成云彩,最后又下成雨水。
这样雨水就不断地循环往复,为生态系统提供水源。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老师发一个小水杯给每个学生,让学生观察这个水杯里面水的分量。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每个人每天都在用水的话,那么水会不会越来越少呢?2.老师在黑板上写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并让学生在每张五颜六色的纸上写下自己的节约水的方法,并把它们贴到黑板上。
四、反馈(10分钟)1.让学生模拟“咕咚”、“格格”等雨水落地的声音。
2.老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场景,然后询问学生:“这个场景告诉了我们什么?”3.老师提问:“我们该怎么样做才能保护水资源呢?”【课后作业】1. 练习模拟“咕咚”、“格格”等雨水落地的声音。
2. 和家长一起探讨节约用水的方法。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儿歌《咕咚》的歌词,能反复吟唱。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认真聆听、理解歌曲。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歌曲《咕咚》的内容。
2.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歌曲表演与演唱。
三、教学难点
1.通过儿歌《咕咚》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熟悉歌曲《咕咚》的内容和旋律,准备好音响设备。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好课前准备,如认真倾听歌曲。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歌曲《咕咚》,让学生认真聆听,介绍歌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儿歌《咕咚》(15分钟)
1.教师示范唱歌,《咕咚,咕咚,小鸟唱歌,呜呜,叽叽,山花插满树》。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唱歌,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表演与合唱(15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咕咚》的表演。
2.学生分组合唱,互相帮助,展示给其他同学观看听。
4. 小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儿歌。
六、课堂延伸
1.让学生用动作、表情等形式进行儿歌《咕咚》的表演。
2.让学生学唱其他类似的儿歌,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
七、作业布置
将《咕咚》的歌词抄写一遍,并复习歌曲内容。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内容,希望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20.《咕咚》一、教学内容课文简介本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20课,题目为《咕咚》。
文本通过描述小猫“咕咚”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小动物的可爱和调皮。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猫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动物的关爱意识。
3.通过课文,感受文字的美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语。
2.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理解生动形象的小猫。
2.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中是否养过宠物,对宠物的感受是什么。
2.介绍本课的主题为小猫“咕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分段教学,“咕咚”的日常生活。
2.解释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配合课文音频,进行朗读练习。
第三步:朗读训练1.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并做适当点评。
第四步: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小猫会喜欢咕喵呢?”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中的一段文字。
2.写一篇关于小猫咕咚的小故事,要求有开头、发展和结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呈现生动有趣的小猫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喜爱之情。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对语文的热爱。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简单描述。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生字生词的认读。
2.理解课文内容,简单描述。
3.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2.教具:课文印刷件,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出课文主题:“咕咚”。
2.复习前几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生字。
第三步:讨论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每组派代表表达自己小组的观点。
第四步:课文解析
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解释一些学生可能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
第五步:练习
1.学生针对课文进行问答练习。
2.学生自由发挥,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第六步:总结
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文内容。
2.强化重点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
1.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描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课文《咕咚》为基础,通过朗读、讨论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以上是本节课《咕咚》的教案,希朿可以对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下第20课《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主要人物及事件,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2.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3.通过与同学的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能够在课堂展示个人理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及事件。
2.朗读表达,增强语感。
3.课文赏析,展示个人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中隐含的情感和意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展示个人见解。
四、教学准备
1.板书工具:彩色粉笔、擦拭工具。
2.教学课件:相关课文内容。
3.教学辅助:学生课本、教师课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介绍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预热课堂气氛。
2. 主体(30分钟)
1.学生跟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特点。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启发他们展开个人想法。
4.展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3. 拓展(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或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5分钟)
学生回顾当堂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和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文朗读和思考题目,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感悟《咕咚》这篇课文的内涵。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12个生字。
2. 会写“吓、怕、跟、家、羊、象、都”7个生字。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不要盲目跟从。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不要盲目跟从。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 通过展示“咕咚”的图片或音效,引发学生对“咕咚”的兴趣。
2. 新课呈现
- 讲解《咕咚》的故事背景。
- 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
- 讲解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 让学生分组讨论,从故事中能学到什么。
3. 课堂总结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生字的认读和课文
的理解。
4. 课后作业
-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咕咚》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认字和写字环节,部分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此外,可以增加一些与故事相关的拓展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故事的寓意。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20:咕咚》 教案(新教材)
ɑ 这一下可热闹了。狐狸呀,山羊
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 咕咚’来了!”
yào shi tāng chí
这一下可热闹了。狐狸呀,山羊啊
,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 一边跑一边叫:“快逃 命啊,‘tá咕o 咚mì’ng
来了!”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yě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 ,你看见了?”大象说:“没有看见,大 伙都说‘咕咚’来了。”野牛拦住大伙问 ,大伙都说没看见。最后问兔子,兔子说 :“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 里。”
lǐng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正好又有一 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拦
咕吓
野
咚
象
领
鹿 湖掉 怕
逃 命跟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拦
咕吓
野
咚
象
领
鹿 湖掉 怕
逃 命跟
绿
dì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 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
形声字,好识记。声 旁多表音,
形旁多表意。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 跑。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 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一看宽窄 二看高低 三看关键笔画 四看点位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 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 好 ,啦大,家不快好跑啦哇,!‘”咕咚w’ɑ来了
pī pā
噼啪
身上穿红袍, 肚里真心焦。 惹起心头火, 跳得八丈高。
huā lā lā
哗啦啦
gū dōng
自读要求:
自由读故事第一自然段,有拼音的生 字拼读一遍,记记字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案栏目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咕咚》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1、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3、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4、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设计
《咕咚》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2.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思路】先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1: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上新课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如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
)(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咕咚》。
二、借助汉语拼音,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4.出示小黑板,思考回答问题。
全文共有_______个自然段,_______幅图,讲了___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___没有跟着跑。
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三、指导看图,说清图意。
出示课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参考: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
3.大象也跟着跑。
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20 课《咕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 12 个生字 ; 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 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 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 ; 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1、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 板书课题 ) ,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
(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 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 ; 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1、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 赛读词语 )3、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②摘果子, ( 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 )4、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1、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2、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互相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读檑台赛4、齐读课文五、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2、同桌间说一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师范写 ( 重点指导写好新偏旁“忄”和“足”)4、生临写5、练写,互相评价 ( 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第二课时一、激趣复习,导入新课1、( 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 ) 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 ( 配“咕咚”声 )2、听,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
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 ( 引导说到“乱哄哄” ) 为什么呢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 学习第 2 自然段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示图 1) 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读第 2 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 ?你也有过吗 ?填空:_______,我急得撒腿就跑。
_______,我吓得撒腿就跑。
_______,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5、指导朗读他吓得撒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了! 咕咚来了 ! ”( 二) 学习 3-5 自然段1、听到他的喊声,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它们是怎么做的 ?( 跟、跑 ) 读 3、4 自然段。
2、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 ?它是怎么做的 ?( 追、问 ) 读 5 然段,划出描写野牛的句子。
3、( 示图 2、图 3) 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 ?( 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野牛不慌不忙是因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 三) 学习 6-7 自然段“咕咚是什么呀 ! ”小动物们谁知道呢 ?指导朗读 ( 重点读好小兔的话 )瞧,连小兔也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为什么 ?( 没思考 ) 怎么办呢?读 6、7 自然段。
( 示图 4) 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小兔又会怎样呢?三、总结深化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话,说什么?2、戴头饰表演“咕咚”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1、把课文中喜欢的词填到“词语花篮”中。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读《同步读本》中的《数星星的孩子》。
板书设计20.咕咚兔子拔腿就跑小猴跟着跑沉着冷静大伙儿一个跟着一个肯动脑筋野牛拦、问教学反思:整堂课,我对学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预设,因此上得也比较顺,但有一个环节,可是我未曾预料到的。
书中讲大象也跟着跑,我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想到学生却揪着大象不放,当一个学生提出:“老师,大象这么大,为什么也吓得跟着跑?”我当时一愣,没想到学生的回答更精彩。
“大象可能认为这咕咚比他还要大,所以也吓得跟着跑。
”我在心里为学生的回答喝彩。
课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也慢慢领悟了寓意,可有个学生可能上课听得不是很认真,他又问了前面那个问题:“老师,只不过是一声咕咚声,大象为什么也跟着跑啊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因为大象没动脑筋啊,遇到事情也没去想就跟着瞎跑。
”多精彩的回答呀,是学生的问题把课推向了高潮,这可真是所谓的未曾预约的精彩,我为我班学生的进步而高兴。
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如部件组合法、字理识字法、字族识字法、谜语等,通过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自主识字。
同时采用指导观察法,充分利用插图,以图带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整个环节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 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
( 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1.导入: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 ) 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想到了一个什么词语 ?( 吃惊、害怕等 ) 听,他在说什么呢 ?2.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3.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 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 ?(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 都是口字旁的字 ) 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因此,运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愉悦、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 ( 课件出示:咕咚探秘之旅 ) 第一关——“神奇果树林”。
要求: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拼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可以用喜欢的方式交流生字。
如:(1)你读一个字,我读一个字。
(2)抢答读字,看谁读得准确。
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 shú。
(2)后鼻音:咚 dōnɡ、命mìnɡ、象xi 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 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6.出示课件,开始闯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读果子树上的字宝宝。
7.小结:顺利过关的小组很棒,大家看,这棵果树硕果累累,所有的生字果子变成了一架飞机,我们坐着飞机来到第二关——“课文堡垒” !( 课件出示:生字果子汇聚成一架飞机飞到第二关。
)设计意图:运用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同时,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课件出示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 ; 知道“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2.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读给同学们听。
(2)请回答问题:“咕咚”是什么 ?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什么 ?( “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
)5.小结:各个组的同学们真的很棒。
看,我们的“课文堡垒”被攻破了。
( 课件出示 ) 我们跟随小兔子一起去下一关吧 !设计意图:在生字闯关成功的基础上,回归到读文。
既让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激发了读文的兴趣。
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四、方法识记,指导书写1.课件出示第三关:书写大赢家。
要求: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这些字并把它们写好。
2.课件出示:(1)跟。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这个字,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记忆。
②指导学生观察“跟”的特点,它的笔画较多,需要注意右边是“艮”。
③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书空、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④组词,说话。
(2)谜语:撇刀头下一扁口,一撇穿口往外走,弯钩里面两小撇,一撇一捺在外头。
①出示谜底:象②教师引言:“象”是个象形字,本课还有一个象形字“羊”,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象”字和“羊”字的演变过程。
( 课件出示字的演变过程 )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指出注意的地方:“象”中“口”里的撇是一笔写下来的,“羊”三个横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④组词:盲人摸象、气象万千、亡羊补牢、羊肠小道。
3.师生评价,优秀作品展示,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低年级写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基本功。
教学中,在对生字充分认读、课文内容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字、写字,从而达到学生写出规范、整洁的汉字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一起闯过“神奇果树林”“课文堡垒”和“书写大赢家”三个关卡,既认识了 12 个生字,又能把生字写得漂亮、端正,大家真棒 ! 那课文中,小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 ?其他动物为什么也要跑呢 ?野牛又是怎么做的呢 ?故事的结果怎样呢 ?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和小兔子一起探索“咕咚”的秘密。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引领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又引出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节课的教学进行良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