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常见并发症和预防处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PICC常见并发症ppt课件
输注装置折叠;
15
导管堵塞
非血凝型导管堵塞的发现:
导管堵塞后,溶栓治疗无效;
可以看到导管内有沉淀物 ;
在输入不相容药物后突然发生的堵塞或阻力增 加;
缓慢加重的堵塞通常提示脂类物质沉积;
16
导管堵塞
非血凝型导管堵塞的预防:
严禁输注有配伍禁忌的药物;
输注血、血制品或脂肪乳等粘滞性药物后必需立 即冲管; 给以充分、正确的导管冲洗(脉冲式冲管 正压封 管);
27
导管相关性血栓
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
根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规格的导管(成人4F、 儿童3F);
穿刺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保持导管末端在适当位置;
对易于生成血栓的病人考虑预防性的应用抗凝剂 和溶栓治疗;
28
穿刺点渗血
穿刺点渗血原因:
穿刺针与导管不配套; 凝血机制异常; 穿刺位置不好; 化疗病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按时更换无菌敷料; 使用固定翼固定导管; 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透明敷料下; 做好院外护理的宣教; 体温>38℃时不做置管计划; 必要时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
11
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形成的原因:
导管型号与血管粗细不当有关; 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 与置管技术有关;
31
纤维蛋白鞘或纤维包裹膜
临床表现:
1、抽回血时,回血的速度减慢或完全抽不出;
2、输液速度减慢或完全停止; 3、穿刺点渗液:输注的液体顺着导管与纤维蛋白鞘 之间的缝隙回流所致; 4、导管相关感染:纤维蛋白鞘成为细菌生长的培养 基。
PICC常见并发症和预防PPT课件
Prevention 预防 阻断颈内静脉法 准确测量 准确修剪 抽回血 切勿用力送管
Catheter malposition 导管异位
Intervention 措施 X-ray 确认 快速冲管/病人体位 给予时间,自然重力 重新定位
Bleeding/Hematoma 出血和血肿
Bacterial Phlebitis 细菌性静脉炎
Prevention 预防 严格无菌操作 选择合适敷料 规范的导管维护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Bacterial Phlebitis 细菌性静脉炎
Intervention 措施 通知主治医师 主要处理包括:
培养 抗菌素 拔除导管或更换
Signs & Symptoms 症状及体征 穿刺点渗血 剧痛 肿 麻木 刺痛 皮肤冷,有斑纹
Bleeding/Hematoma 出血和血肿
Causes 原因 穿刺针型号过大 留置导管过小 出凝血功能异常 抗凝治疗 创伤性穿刺 血管状况
Bleeding/Hematoma 出血和血肿
Early Stageபைடு நூலகம்Mechanical Phlebitis 早期机械性静脉炎
Intervention 措施 立即处理 休息抬高患肢 隔湿热敷、理疗、喜了妥、如意金黄散等 适度活动 持续处理直至症状消失
Bacterial Phlebitis 细菌性静脉炎
Causes 原因 消毒皮肤 不严格的无菌技术 敷料应用不良 穿刺时污染导管 不规范的导管维护 免疫功能低下 其他感染性疾病:病例
Infection of inserted spot 穿刺点感染
Causes 原因 违反无菌原则 维护不及时到位 穿刺点反复受到刺激
Catheter malposition 导管异位
Intervention 措施 X-ray 确认 快速冲管/病人体位 给予时间,自然重力 重新定位
Bleeding/Hematoma 出血和血肿
Bacterial Phlebitis 细菌性静脉炎
Prevention 预防 严格无菌操作 选择合适敷料 规范的导管维护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Bacterial Phlebitis 细菌性静脉炎
Intervention 措施 通知主治医师 主要处理包括:
培养 抗菌素 拔除导管或更换
Signs & Symptoms 症状及体征 穿刺点渗血 剧痛 肿 麻木 刺痛 皮肤冷,有斑纹
Bleeding/Hematoma 出血和血肿
Causes 原因 穿刺针型号过大 留置导管过小 出凝血功能异常 抗凝治疗 创伤性穿刺 血管状况
Bleeding/Hematoma 出血和血肿
Early Stageபைடு நூலகம்Mechanical Phlebitis 早期机械性静脉炎
Intervention 措施 立即处理 休息抬高患肢 隔湿热敷、理疗、喜了妥、如意金黄散等 适度活动 持续处理直至症状消失
Bacterial Phlebitis 细菌性静脉炎
Causes 原因 消毒皮肤 不严格的无菌技术 敷料应用不良 穿刺时污染导管 不规范的导管维护 免疫功能低下 其他感染性疾病:病例
Infection of inserted spot 穿刺点感染
Causes 原因 违反无菌原则 维护不及时到位 穿刺点反复受到刺激
PICC常见并发症处理课件
详细描述
导管断裂可导致导管堵塞,造成血液回流、出 血、血肿等严重后果。
3
处理方法
立即拔除导管,重新置管并固定,同时密切观 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出血、血肿等症状应及 时给予相应处理。
05
picc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建议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
确保穿刺熟练
提高穿刺技能和准确性,选择 合适的血管和穿刺角度,减少
一般建议每7天更换一次敷料和导管,保持导管部位的清洁干
燥。
提高免疫力
03
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导管部位是否有血栓形成,及时发现及 时处理。
保持导管通畅
定期进行冲管和封管操作,保持导管通畅,避免 血栓形成。
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对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医生应根据病情合理使用 抗凝药物,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详细描述
感染通常是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格、换药不及时、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导致 的。患者应保持置管处干燥和清洁,按要求更换敷料。医生应根据感染程度 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清创等。
血栓形成
总结词
血栓形成是PICC置管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坏死 。
详细描述
血栓形成通常是由于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动缓慢等因素导致的。患 者应密切观察置管侧手臂是否有疼痛、肿胀等症状,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血栓 形成的位置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
导管堵塞
总结词
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药物无法 输注或血液无法回抽。
详细描述
导管堵塞通常是由于血液粘稠度高、导管打折或弯曲、药物 沉积等因素导致的。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和牵拉导管。医生 会根据堵塞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生理盐水冲管 、更换导管等。
导管断裂可导致导管堵塞,造成血液回流、出 血、血肿等严重后果。
3
处理方法
立即拔除导管,重新置管并固定,同时密切观 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出血、血肿等症状应及 时给予相应处理。
05
picc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建议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
确保穿刺熟练
提高穿刺技能和准确性,选择 合适的血管和穿刺角度,减少
一般建议每7天更换一次敷料和导管,保持导管部位的清洁干
燥。
提高免疫力
03
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导管部位是否有血栓形成,及时发现及 时处理。
保持导管通畅
定期进行冲管和封管操作,保持导管通畅,避免 血栓形成。
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对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医生应根据病情合理使用 抗凝药物,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详细描述
感染通常是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格、换药不及时、患者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导致 的。患者应保持置管处干燥和清洁,按要求更换敷料。医生应根据感染程度 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清创等。
血栓形成
总结词
血栓形成是PICC置管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坏死 。
详细描述
血栓形成通常是由于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流动缓慢等因素导致的。患 者应密切观察置管侧手臂是否有疼痛、肿胀等症状,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血栓 形成的位置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等。
导管堵塞
总结词
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药物无法 输注或血液无法回抽。
详细描述
导管堵塞通常是由于血液粘稠度高、导管打折或弯曲、药物 沉积等因素导致的。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和牵拉导管。医生 会根据堵塞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生理盐水冲管 、更换导管等。
PICC常见并发症的处理PPT课件
操作规范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拔管,避免感染;掌握正确的拔管角度和力度,避免损伤血管;拔管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THANKS
监督检查
定期对无菌操作执行情况进行监 督检查,确保规范落实。
感染后治疗策略选择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
局部处理
对感染部位进行清洁、 消毒、换药等局部处理
。
拔管处理
若感染严重或无法控制 ,需考虑拔除PICC导管
并送检。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 持,增强机体抵抗力。
辅助检查在拔管中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
01
利用超声引导,明确导管位置、血栓及血管情况,为拔管提供
准确信息。
X线检查
02
通过X线透视或摄片,观察导管在血管内的走行及异位情况。
DSA检查
03
在DSA引导下进行拔管,可实时观察导管位置和血流情况,确
保拔管安全。
拔管技巧培训和操作规范
培训内容
包括PICC导管的结构、功能、拔管适应症与禁忌症、拔管操作流程等。
预防措施重要性
减少并发症发生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 地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提 高患者置管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
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延长导 管的使用时间,避免频繁更换 导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 。
降低医疗成本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降低因 处理并发症而产生的额外医疗 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风险评估模型应用
将风险评估模型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以制定相应 的干预措施。
预防性药物使用指导原则
药物选择原则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拔管,避免感染;掌握正确的拔管角度和力度,避免损伤血管;拔管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THANKS
监督检查
定期对无菌操作执行情况进行监 督检查,确保规范落实。
感染后治疗策略选择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
局部处理
对感染部位进行清洁、 消毒、换药等局部处理
。
拔管处理
若感染严重或无法控制 ,需考虑拔除PICC导管
并送检。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 持,增强机体抵抗力。
辅助检查在拔管中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
01
利用超声引导,明确导管位置、血栓及血管情况,为拔管提供
准确信息。
X线检查
02
通过X线透视或摄片,观察导管在血管内的走行及异位情况。
DSA检查
03
在DSA引导下进行拔管,可实时观察导管位置和血流情况,确
保拔管安全。
拔管技巧培训和操作规范
培训内容
包括PICC导管的结构、功能、拔管适应症与禁忌症、拔管操作流程等。
预防措施重要性
减少并发症发生
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有效 地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提 高患者置管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
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延长导 管的使用时间,避免频繁更换 导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 。
降低医疗成本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降低因 处理并发症而产生的额外医疗 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风险评估模型应用
将风险评估模型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以制定相应 的干预措施。
预防性药物使用指导原则
药物选择原则
PICC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感染
由于穿刺部位污染、导管维护不当等原因,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表现 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研究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PICC并 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中,提高预防和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加强患者免疫力
鼓励患者加强营养摄入,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 疫力。
感染处理策略
抗感染治疗
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 ,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 抗感染治疗。
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应 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
导管处理
若导管为感染源,应在医 生指导下及时拔除或更换 导管。
局部护理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避免污染和刺激,促进愈 合。
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细
菌滋生和感染。
静脉炎处理策略
立即停止输液
一旦发现静脉炎症状,应立即 停止输液并拔除导管,避免炎
症进一步加重。
局部处理
对炎症部位进行冷敷或热敷, 以缓解疼痛和肿胀;同时可使 用抗生素软膏涂抹患处,预防 感染。
药物治疗
根据炎症严重程度和患者症状 ,可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糖 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 。
密切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 情变化,如出现发热、寒战等 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处理。
04
导管堵塞的预防及处理
导管堵塞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
血栓形成
由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 伤或血流缓慢等因素,导致导管
内或周围形成血栓。
药物沉淀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营养液等,在 导管内长时间停留可能形成沉淀物 ,导致堵塞。
03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由于穿刺部位污染、导管维护不当等原因,可能导致感染的发生。表现 为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研究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PICC并 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中,提高预防和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加强患者免疫力
鼓励患者加强营养摄入,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 疫力。
感染处理策略
抗感染治疗
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 ,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 抗感染治疗。
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应 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
导管处理
若导管为感染源,应在医 生指导下及时拔除或更换 导管。
局部护理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避免污染和刺激,促进愈 合。
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细
菌滋生和感染。
静脉炎处理策略
立即停止输液
一旦发现静脉炎症状,应立即 停止输液并拔除导管,避免炎
症进一步加重。
局部处理
对炎症部位进行冷敷或热敷, 以缓解疼痛和肿胀;同时可使 用抗生素软膏涂抹患处,预防 感染。
药物治疗
根据炎症严重程度和患者症状 ,可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糖 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 。
密切观察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 情变化,如出现发热、寒战等 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处理。
04
导管堵塞的预防及处理
导管堵塞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
血栓形成
由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膜损 伤或血流缓慢等因素,导致导管
内或周围形成血栓。
药物沉淀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营养液等,在 导管内长时间停留可能形成沉淀物 ,导致堵塞。
03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48
纱布固定导管法
49
纱布固定导管法
50
纱布固定导管法
51
纱布固定导管法
52
纱布固定导管法
53
纱布换药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 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48小时以内更换 2011年版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提到:
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7天与无菌纱布敷料固 定导管2天比较,两者导管菌落数发生率在临 床意义上没有显著差别
• 患者躁动、精神异常
40
导管损伤原因
41
导管损伤
处理
• 体外部分损伤:修剪后重新更换新的连接器 • 如果不能修复,考虑拔管
42
穿刺点局部皮肤问题
临床表现
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发红、丘疹,伴瘙痒感, 严重者出现水泡、渗液。
43
常见皮肤问题
44
皮肤问题原因分析
操作者
• 撕敷料手 法不规范
• 敷料更换 过于频繁
给予纱布固定导管,每日或隔日一次。 ➢ 选择低敏、透气敷料,
中度、重度: ➢ 予不含酒精的1%碘伏消毒后充分待干,聚元牌净菌灵清
洗离穿刺点1cm以外发红的皮肤,充分待干后予曲松素 软膏外涂,给予纱布固定导管,每天复诊。 ➢ 皮疹消失后,更换低敏、透气敷料。 ➢ 重度患者如出现水泡,可用无菌针头刺破,挤出水泡内 液体,若有破溃或渗出,先用碘伏或盐水清洗干净后用 纱布换药。必要时请皮肤科会诊。
血凝性堵塞的预防
❖ 确定导管尖端正常位置 ❖ 严格执行正确的冲管频率、冲管液量及方法 ❖ 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 ❖ 合理选择封管液,正压封管 -- 一般病人/血小板低下:生理盐水封管 -- 肿瘤、高凝状态病人:稀释肝素液封管
14
导管堵塞的处理
纱布固定导管法
49
纱布固定导管法
50
纱布固定导管法
51
纱布固定导管法
52
纱布固定导管法
53
纱布换药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 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48小时以内更换 2011年版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提到:
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7天与无菌纱布敷料固 定导管2天比较,两者导管菌落数发生率在临 床意义上没有显著差别
• 患者躁动、精神异常
40
导管损伤原因
41
导管损伤
处理
• 体外部分损伤:修剪后重新更换新的连接器 • 如果不能修复,考虑拔管
42
穿刺点局部皮肤问题
临床表现
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发红、丘疹,伴瘙痒感, 严重者出现水泡、渗液。
43
常见皮肤问题
44
皮肤问题原因分析
操作者
• 撕敷料手 法不规范
• 敷料更换 过于频繁
给予纱布固定导管,每日或隔日一次。 ➢ 选择低敏、透气敷料,
中度、重度: ➢ 予不含酒精的1%碘伏消毒后充分待干,聚元牌净菌灵清
洗离穿刺点1cm以外发红的皮肤,充分待干后予曲松素 软膏外涂,给予纱布固定导管,每天复诊。 ➢ 皮疹消失后,更换低敏、透气敷料。 ➢ 重度患者如出现水泡,可用无菌针头刺破,挤出水泡内 液体,若有破溃或渗出,先用碘伏或盐水清洗干净后用 纱布换药。必要时请皮肤科会诊。
血凝性堵塞的预防
❖ 确定导管尖端正常位置 ❖ 严格执行正确的冲管频率、冲管液量及方法 ❖ 尽量减少可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加的活动 ❖ 合理选择封管液,正压封管 -- 一般病人/血小板低下:生理盐水封管 -- 肿瘤、高凝状态病人:稀释肝素液封管
14
导管堵塞的处理
PICC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图文PPT课件
3、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能有效治疗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
.Leabharlann 22血栓性静脉炎定义: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伴有 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 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可以引起炎症, 炎症可以引起血栓,两者互为因果。
炎症
血栓
.
23
诊断标准
PICC的血栓性静脉炎多沿静脉走行并出现红、 肿、热、痛症状,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硬 物。结合血管损伤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 诊。
❖ 影响因素: ❖ 内源性因素 ❖ PICC的留置时间 ❖ 使用多腔导管 ❖ 敷料
.
8
CRBSI的预防
❖ 注意保持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 ❖ 最大面积的无菌覆盖,皮肤消毒的屏障大小影响了CRBSI的发生率; ❖ 应用有效消毒剂; ❖ 定期更换穿刺点辅料; ❖ 避免定期更换PICC; ❖ 保持接头处无菌。
❖ 2、中心静脉导管血样本培养的菌落数大于外周静 脉血培养的菌落数的5倍以上;
❖ 3、中心静脉血培养比外周静脉血培养出现阳性结 果的时间早2小时以上。
.
6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病因: 1.皮肤置管部位的侵入; 2.导管接头的侵入; 3.远处感染的血流播散; 4.污染液的直接输入; 5.生物被摸
.
7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质。 ❖ 置管后加压包扎时间过长,绷带包扎过紧。
.
19
预防重于治疗
❖ 正确摆放体位,可以 减少导管对血管壁的 刺激,提高置管的成 功率;
❖ 严格规范置管操作, 送管动作轻柔;冲洗 手套导管;
.
20
预防重于治疗
❖ 操作者在置管前进行部位和血管的评估,选择细口 径导管(4F),尽量选择贵要 静脉;
.Leabharlann 22血栓性静脉炎定义: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同时伴有 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性疾病,病变主 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深静脉。血栓可以引起炎症, 炎症可以引起血栓,两者互为因果。
炎症
血栓
.
23
诊断标准
PICC的血栓性静脉炎多沿静脉走行并出现红、 肿、热、痛症状,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硬 物。结合血管损伤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即可确 诊。
❖ 影响因素: ❖ 内源性因素 ❖ PICC的留置时间 ❖ 使用多腔导管 ❖ 敷料
.
8
CRBSI的预防
❖ 注意保持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 ❖ 最大面积的无菌覆盖,皮肤消毒的屏障大小影响了CRBSI的发生率; ❖ 应用有效消毒剂; ❖ 定期更换穿刺点辅料; ❖ 避免定期更换PICC; ❖ 保持接头处无菌。
❖ 2、中心静脉导管血样本培养的菌落数大于外周静 脉血培养的菌落数的5倍以上;
❖ 3、中心静脉血培养比外周静脉血培养出现阳性结 果的时间早2小时以上。
.
6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病因: 1.皮肤置管部位的侵入; 2.导管接头的侵入; 3.远处感染的血流播散; 4.污染液的直接输入; 5.生物被摸
.
7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质。 ❖ 置管后加压包扎时间过长,绷带包扎过紧。
.
19
预防重于治疗
❖ 正确摆放体位,可以 减少导管对血管壁的 刺激,提高置管的成 功率;
❖ 严格规范置管操作, 送管动作轻柔;冲洗 手套导管;
.
20
预防重于治疗
❖ 操作者在置管前进行部位和血管的评估,选择细口 径导管(4F),尽量选择贵要 静脉;
PICC并发症及处理PPT
02
若出现穿刺点出血、感染、疼痛 等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 制和治疗。
05
PICC并发症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于机械性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
详细描述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提高穿刺技巧、减少置管时间等;处理方法包括局部热敷、外敷 药物、抬高患肢等。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在置管期间或置 管后发生的与导管相关的感染,包括 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详细描述
感染的常见原因是导管插入时未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导管护理不当或患者 免疫力低下。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局 部红肿、疼痛、发热等,严重时可引 起败血症。
导管堵塞
总结词
导管堵塞是指PICC置管后,由于 各种原因导致导管腔内或腔外堵 塞,影响液体输注或血液回抽。
硫酸镁湿敷
将硫酸镁粉剂或溶液倒在 纱布上,然后敷在患处, 每次30-60分钟,每天2-3 次。
药物治疗
口服或外用非甾体类抗炎 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 等,可缓解疼痛和消炎。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的细菌种类选择 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拔管
如果感染无法控制或置管 时间过长,可能需要拔除 导管。
拔除导管
如果导管脱落或无法再固定,应拔 除导管。
预防措施
为防止导管移位或脱落,应定期检 查并确保导管固定良好。
血栓形成的处理
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如华法 林、低分子量肝素等。
溶栓治疗
如果血栓形成严重,可使用溶栓 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取栓
如果血栓形成导致严重的症状或 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取栓。
2024-01-10
若出现穿刺点出血、感染、疼痛 等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 制和治疗。
05
PICC并发症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于机械性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
详细描述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提高穿刺技巧、减少置管时间等;处理方法包括局部热敷、外敷 药物、抬高患肢等。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在置管期间或置 管后发生的与导管相关的感染,包括 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详细描述
感染的常见原因是导管插入时未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导管护理不当或患者 免疫力低下。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局 部红肿、疼痛、发热等,严重时可引 起败血症。
导管堵塞
总结词
导管堵塞是指PICC置管后,由于 各种原因导致导管腔内或腔外堵 塞,影响液体输注或血液回抽。
硫酸镁湿敷
将硫酸镁粉剂或溶液倒在 纱布上,然后敷在患处, 每次30-60分钟,每天2-3 次。
药物治疗
口服或外用非甾体类抗炎 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 等,可缓解疼痛和消炎。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处理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的细菌种类选择 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拔管
如果感染无法控制或置管 时间过长,可能需要拔除 导管。
拔除导管
如果导管脱落或无法再固定,应拔 除导管。
预防措施
为防止导管移位或脱落,应定期检 查并确保导管固定良好。
血栓形成的处理
抗凝治疗
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如华法 林、低分子量肝素等。
溶栓治疗
如果血栓形成严重,可使用溶栓 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取栓
如果血栓形成导致严重的症状或 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取栓。
2024-01-10
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共41张PPT)
作有关 2、与不及时换药有关 3、与病员的身体状况有关 4、 留置时间的长短有关
处理
1、口服抗生素
2、加强换药
3、做细菌培养,必要时拔管
导管感染
近来一些学者提出“接头学说”理论。 50%以上导管感染发生前或同时导管接头培养阳性,附加 连接装置可导致0.4%的污染增加,附加装置增加,污
1.固定不当 2.活动过度 3.胸腔压力改变
预防处理:
1.良好固定导管:胶布、免缝胶带 2.穿刺时尽量避免肘窝,选择贵要静脉
3.更换敷料时,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消毒液晾干再贴 敷贴
4.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透明敷料下 型固定导管末端
6.每天监测体外导管长度
7.健康宣教:嘱患者脱穿衣服动作轻柔,睡觉时避 免抓挠,肘部关节避免剧烈运动,少做屈肘动 作,保持敷贴干燥
PICC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外二科
掌握
✓ 并发症的识别 ✓ 预防 ✓ 处理
前言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 称PICC)的技术自1929年由德国医生Forssman应用于病人后,已有近80 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在我国开始使用。近年来,很多医
院已陆续应用于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病人,其技术特点是用高生物相 容性的导管由肘前静脉插入至上腔静脉。
PICC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无严重
并发症等诸多优点,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
国内概况
开展10余年
主要在国内大、中城市,发展不平衡,未完全形成规模 但越来越被重视。
目前国内大量运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通路和早产 儿营养通路的建立,近来也用于危重患者、烧伤患者、颅脑损 伤患者。
处理
1、口服抗生素
2、加强换药
3、做细菌培养,必要时拔管
导管感染
近来一些学者提出“接头学说”理论。 50%以上导管感染发生前或同时导管接头培养阳性,附加 连接装置可导致0.4%的污染增加,附加装置增加,污
1.固定不当 2.活动过度 3.胸腔压力改变
预防处理:
1.良好固定导管:胶布、免缝胶带 2.穿刺时尽量避免肘窝,选择贵要静脉
3.更换敷料时,切忌将导管带出体外,消毒液晾干再贴 敷贴
4.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透明敷料下 型固定导管末端
6.每天监测体外导管长度
7.健康宣教:嘱患者脱穿衣服动作轻柔,睡觉时避 免抓挠,肘部关节避免剧烈运动,少做屈肘动 作,保持敷贴干燥
PICC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外二科
掌握
✓ 并发症的识别 ✓ 预防 ✓ 处理
前言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 称PICC)的技术自1929年由德国医生Forssman应用于病人后,已有近80 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在我国开始使用。近年来,很多医
院已陆续应用于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病人,其技术特点是用高生物相 容性的导管由肘前静脉插入至上腔静脉。
PICC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带管时间长、无严重
并发症等诸多优点,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
国内概况
开展10余年
主要在国内大、中城市,发展不平衡,未完全形成规模 但越来越被重视。
目前国内大量运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通路和早产 儿营养通路的建立,近来也用于危重患者、烧伤患者、颅脑损 伤患者。
PICC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ppt课件
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
机械性静脉炎
临床表现 1. 发生在置管后2-
10天 2. 走形发红,条索状
改变,肿涨,痛 3. 局部硬结
机械性静脉炎
❖原 因
1. 精神紧张 2. 血管条件差 3. 送管过快 4. 导管材质 5. 患者本身因素
机械性静脉炎
❖护理对策
置管前 1. 心理护理 2. 冲洗手套上滑石粉 3. 预冲导管 4. 送管动作轻柔
导管断裂(体内、体外)
原因:导管质量差;高压注射;不正确 固定;换药不当;导管留置时间长;外 力牵拉;过度活动 处理方法:(1)预防为主;(2)修剪 固定;(3)体内断裂经外科手术或介入 方法取出。
导管脱出
❖ 临床表现 1、输液速度简慢或停止 2、无法冲管 3、输液时上肢肿胀 4、输液时液体外渗
导管相关性感染
❖预 防
1、采用碘伏纱布覆盖导管入口 2、终端滤器应用 3、混合配液的应用 4、建议用含抗菌素的贴膜
非血凝性导管堵塞
❖原 因
1、维护不当 2、药物沉积 3、药物配伍禁忌 4、脂类堵塞 5、导管异位
❖ 护理对策 1、正确冲管 2、合理输入药物 3、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4、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处理方法:(1)重新置管;(2)拔出 导管重新送入;(3)调整导管长度; (4)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5)抗凝和 溶栓
出血和皮下淤血
原因: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异常 处理方法:(1)加压包扎;(2)减少 活动;(3)局部应用止血药物。
PICC带管期间常见并发症
❖静脉炎 ❖导管堵塞 ❖导管相关性感染 ❖非血凝性导管堵塞 ❖导管断裂 ❖导管脱出 ❖穿刺点滲血/红肿 ❖穿刺点皮肤过敏
❖感染类型: 1、出口感染 2、隧道感染 3、腔袋感染 4、血流感染
机械性静脉炎
临床表现 1. 发生在置管后2-
10天 2. 走形发红,条索状
改变,肿涨,痛 3. 局部硬结
机械性静脉炎
❖原 因
1. 精神紧张 2. 血管条件差 3. 送管过快 4. 导管材质 5. 患者本身因素
机械性静脉炎
❖护理对策
置管前 1. 心理护理 2. 冲洗手套上滑石粉 3. 预冲导管 4. 送管动作轻柔
导管断裂(体内、体外)
原因:导管质量差;高压注射;不正确 固定;换药不当;导管留置时间长;外 力牵拉;过度活动 处理方法:(1)预防为主;(2)修剪 固定;(3)体内断裂经外科手术或介入 方法取出。
导管脱出
❖ 临床表现 1、输液速度简慢或停止 2、无法冲管 3、输液时上肢肿胀 4、输液时液体外渗
导管相关性感染
❖预 防
1、采用碘伏纱布覆盖导管入口 2、终端滤器应用 3、混合配液的应用 4、建议用含抗菌素的贴膜
非血凝性导管堵塞
❖原 因
1、维护不当 2、药物沉积 3、药物配伍禁忌 4、脂类堵塞 5、导管异位
❖ 护理对策 1、正确冲管 2、合理输入药物 3、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4、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处理方法:(1)重新置管;(2)拔出 导管重新送入;(3)调整导管长度; (4)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5)抗凝和 溶栓
出血和皮下淤血
原因: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异常 处理方法:(1)加压包扎;(2)减少 活动;(3)局部应用止血药物。
PICC带管期间常见并发症
❖静脉炎 ❖导管堵塞 ❖导管相关性感染 ❖非血凝性导管堵塞 ❖导管断裂 ❖导管脱出 ❖穿刺点滲血/红肿 ❖穿刺点皮肤过敏
❖感染类型: 1、出口感染 2、隧道感染 3、腔袋感染 4、血流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送管阻力大甚至无法送管;
• X光或B超下可看到导管弯曲打折、前端异 位或不在原来的位置;
• 病人局部神经感觉异常:上臂疼痛、肿胀、 头痛、脖子肿胀;
• 病人在输液时可听到液体流动的声音(误 入颈内/外静脉);
.
15
• 导管的外露长度发生改变(增加或减少);
• 导管功能发生改变:不能抽到回血、输液 速度减慢甚至堵塞;
• 调整导丝或撤出导丝;
.
11
• 二、导管移/异位
• 1、 原因:
• 病人的血管解剖异常或既往有手术史、外 伤史,或发生了血管的穿透伤,导管没有 送达预期位置(异位);
• 由于解剖因素,经头静脉置入的导管导致 异位的几率较高;从贵要静脉置入的导管 常容易误入颈内静脉;
.
12
• 由于测量数据的偏差,导管前端只停留在 无名静脉,在用力冲管或胸腔压力增高时 容易发生移位;
.
3
• PICC导管一旦留置成功,将为病人提供一 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为及时用药 提供了保障,所以,PICC在大医院的临床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4
• 由于PICC导管从留置到维护过程中,会因 多种因素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以 下列举的就是在PICC置管过程中和使用维 护过程中常见的一些并发症。
.
23
• 四、突发心律失常 • 1、原因: • 导管进入过深,刺激了上腔静脉丛或到达
了右心房甚至右心室,刺激了心肌。
• 2、临床表现: • 患者感觉心律不齐、心跳不适。 • 3、处理措施:
.
24
• 准确测量置入导管所需的长度,避免过深;
• 插管后必须在X光或B超下定位用导管的前 端位置;
• 定时检查导管的留置深度,注意是否外脱 或内移了长度。固定导管时,体外部分可 先摆成“b、p、u、s”等形状,再进行固定, 目的是增加导管在体外的缓冲力,使导管 不容易发生内移进入心脏。
.
19
• 三、出血或血肿形成 • 1、原因 • 导入针的型号过大而留置的导管管径较小; • 病人出血/凝血机制异常; • 病人正在进行抗凝治疗; • 创伤性穿刺。
.
20
• 2、 症状/体征:穿刺点持续渗血、或局部 刺痛、剧痛、肿胀、麻木;皮肤温度低、 有斑纹。
• 3、 处理措施
• 穿刺前详细了解病人血液的出凝血检验结 果、并注意了解病人的用药史和治疗情况;
• 置入导管后患侧上肢的活动范围过大导致 导管移位;
• 导管的外固定不牢固,或在更换敷料时不 小心,导致导管的内进或外脱;
.
13
• 任何疾病或外在因素导致胸腔压力增高的 情况(如打喷嚏、剧烈的咳嗽、呕吐、使 用呼气末正压通气、上腔静脉压迫征、心 衰等),都可导致导管的移位。
.
14
• 2、症状/体征
• 协助患者摆好适当的体位;耐心帮助患者 保持舒适和放松;
• 遇到送管困难时,可放慢送管速度或暂停 送管,热敷片刻,并嘱咐病人放松;
.
10
• 或先退管调整位置后,再用生理盐水边冲 边重新送入,强调推进时动作必须轻柔;
• 嘱咐病人做握拳、松拳动作,协助导管的 前进;
• 助手协助按压颈内静脉,调整进管的方向;
• 病人有心脏不适症状。
.
16
• 3、;
• 熟悉血管的解剖,准确测量送管长度,并 在送管时让病人做转头动作,病人转头有 困难时,助手可帮助按压,阻断颈内静脉, 尽量减少导管异位的机会;
.
17
• 确认为异位的导管应暂停使用,可不必拔 管,而在无菌的情况下尝试调整,退出3~ 5cm后,用NS20ml以4~5ml/s的速度喷射 式边冲管边送管,利用重力作用使导管到 达上腔静脉;
PICC常见并发症和预防处理
.
1
• PICC从90年代引进我国以来,因其穿刺点 在外周大静脉,有着深静脉无可比拟的操 作简单、直观、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 发症轻等优点,方便护士的独立操作和护
理;
.
2
• PICC导管的前端开口于血流量很大的中心 静脉,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 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注高渗性或强刺激 性药物(如静脉营养配方或化疗配方)的 病人,对保护外周组织血管、减少静脉炎 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一、送管困难
• 1、 原因
• 导管的型号比所选的静脉腔径大;
.
5
• 穿刺鞘小于导管; • 穿刺鞘脱出静脉、导管异位;
• 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或局麻药反应,引起静 脉痉挛;血管的药物性损害,管腔内产生 障碍物质,使血管腔狭窄;
• 病人的体位不佳,妨碍导管的输送;
.
6
• 送管过快;
• 高龄患者的血管硬化、严重脱水、体温过 低的血管充盈度差;
• 静脉瓣阻挡或静脉屈曲、分叉、解剖异常;
• 导管所经过的血管有过多次的穿刺史或置 管史、静脉手术史、放疗史,导致静脉管 腔产生疤痕性缩窄,阻碍导管的前进。
.
7
• 2、症状/体征 • 送管阻力大; • 导管在输送的过程中出现扭曲,导管呈蛇
样外型;
• 无法送管; • 导丝不容易撤回; • 不能抽到回血或不能冲洗导管。
.
8
• 3、处理措施
• 插管前先了解患者的有关信息:胸腔内是 否有肿瘤或肿块;已有的血管内留置器材; 使用血管器材的既往史以及并发症发生的 既往史;手臂、肩膀、胸部的手术外伤史 及放疗史;在选定的血管上方两次扎止血 带,了解更多的血管情况,并根据不同的 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
9
• 尽量避免选择前臂静脉瓣多、分叉多的静 脉进行穿刺,可能的话尽量选择贵要静脉 穿刺;
• 加强导管的固定,体外部分可先摆成“b、 p、u、s”等形状,必要时进行缝合固定;
.
18
• 定时检查导管的外露长度,及时发现导管 的移位及时处理;
• 尽量避免或减轻可能导致胸腔压力增加的 因素;
• 一旦发现导管滑脱,并沿血管进入心脏时, 马上用止血带结扎上臂血管,松紧度以不 妨碍动脉循环但能阻止静脉的回流为宜, 尽量阻止导管的进一步内移,并通知医生 紧急采取医疗措施。
.
21
• 选择针头和导管配套的静脉导管,并且在 送管过程中尽量减少穿刺鞘在皮肤上的停 留时间,在导管顺利导入后尽快撤离穿刺 鞘以减少支撑出血;
• 熟练操作,避免使用带“鱼钩”样的穿刺 针头;
.
22
• 置管成功后早期,用几层纱布进行点状加 压包扎,一般少量的出血不用处理,只要 纱布没有完全湿透或流到敷料之外,不用 马上更换敷料贴,为的是给足够的时间让 穿刺点凝血止血;只有在穿刺点加压包扎 无效的情况下,局部可适当使用止血剂 (如明胶海绵)。
• X光或B超下可看到导管弯曲打折、前端异 位或不在原来的位置;
• 病人局部神经感觉异常:上臂疼痛、肿胀、 头痛、脖子肿胀;
• 病人在输液时可听到液体流动的声音(误 入颈内/外静脉);
.
15
• 导管的外露长度发生改变(增加或减少);
• 导管功能发生改变:不能抽到回血、输液 速度减慢甚至堵塞;
• 调整导丝或撤出导丝;
.
11
• 二、导管移/异位
• 1、 原因:
• 病人的血管解剖异常或既往有手术史、外 伤史,或发生了血管的穿透伤,导管没有 送达预期位置(异位);
• 由于解剖因素,经头静脉置入的导管导致 异位的几率较高;从贵要静脉置入的导管 常容易误入颈内静脉;
.
12
• 由于测量数据的偏差,导管前端只停留在 无名静脉,在用力冲管或胸腔压力增高时 容易发生移位;
.
3
• PICC导管一旦留置成功,将为病人提供一 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为及时用药 提供了保障,所以,PICC在大医院的临床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
4
• 由于PICC导管从留置到维护过程中,会因 多种因素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以 下列举的就是在PICC置管过程中和使用维 护过程中常见的一些并发症。
.
23
• 四、突发心律失常 • 1、原因: • 导管进入过深,刺激了上腔静脉丛或到达
了右心房甚至右心室,刺激了心肌。
• 2、临床表现: • 患者感觉心律不齐、心跳不适。 • 3、处理措施:
.
24
• 准确测量置入导管所需的长度,避免过深;
• 插管后必须在X光或B超下定位用导管的前 端位置;
• 定时检查导管的留置深度,注意是否外脱 或内移了长度。固定导管时,体外部分可 先摆成“b、p、u、s”等形状,再进行固定, 目的是增加导管在体外的缓冲力,使导管 不容易发生内移进入心脏。
.
19
• 三、出血或血肿形成 • 1、原因 • 导入针的型号过大而留置的导管管径较小; • 病人出血/凝血机制异常; • 病人正在进行抗凝治疗; • 创伤性穿刺。
.
20
• 2、 症状/体征:穿刺点持续渗血、或局部 刺痛、剧痛、肿胀、麻木;皮肤温度低、 有斑纹。
• 3、 处理措施
• 穿刺前详细了解病人血液的出凝血检验结 果、并注意了解病人的用药史和治疗情况;
• 置入导管后患侧上肢的活动范围过大导致 导管移位;
• 导管的外固定不牢固,或在更换敷料时不 小心,导致导管的内进或外脱;
.
13
• 任何疾病或外在因素导致胸腔压力增高的 情况(如打喷嚏、剧烈的咳嗽、呕吐、使 用呼气末正压通气、上腔静脉压迫征、心 衰等),都可导致导管的移位。
.
14
• 2、症状/体征
• 协助患者摆好适当的体位;耐心帮助患者 保持舒适和放松;
• 遇到送管困难时,可放慢送管速度或暂停 送管,热敷片刻,并嘱咐病人放松;
.
10
• 或先退管调整位置后,再用生理盐水边冲 边重新送入,强调推进时动作必须轻柔;
• 嘱咐病人做握拳、松拳动作,协助导管的 前进;
• 助手协助按压颈内静脉,调整进管的方向;
• 病人有心脏不适症状。
.
16
• 3、;
• 熟悉血管的解剖,准确测量送管长度,并 在送管时让病人做转头动作,病人转头有 困难时,助手可帮助按压,阻断颈内静脉, 尽量减少导管异位的机会;
.
17
• 确认为异位的导管应暂停使用,可不必拔 管,而在无菌的情况下尝试调整,退出3~ 5cm后,用NS20ml以4~5ml/s的速度喷射 式边冲管边送管,利用重力作用使导管到 达上腔静脉;
PICC常见并发症和预防处理
.
1
• PICC从90年代引进我国以来,因其穿刺点 在外周大静脉,有着深静脉无可比拟的操 作简单、直观、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 发症轻等优点,方便护士的独立操作和护
理;
.
2
• PICC导管的前端开口于血流量很大的中心 静脉,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 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注高渗性或强刺激 性药物(如静脉营养配方或化疗配方)的 病人,对保护外周组织血管、减少静脉炎 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一、送管困难
• 1、 原因
• 导管的型号比所选的静脉腔径大;
.
5
• 穿刺鞘小于导管; • 穿刺鞘脱出静脉、导管异位;
• 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或局麻药反应,引起静 脉痉挛;血管的药物性损害,管腔内产生 障碍物质,使血管腔狭窄;
• 病人的体位不佳,妨碍导管的输送;
.
6
• 送管过快;
• 高龄患者的血管硬化、严重脱水、体温过 低的血管充盈度差;
• 静脉瓣阻挡或静脉屈曲、分叉、解剖异常;
• 导管所经过的血管有过多次的穿刺史或置 管史、静脉手术史、放疗史,导致静脉管 腔产生疤痕性缩窄,阻碍导管的前进。
.
7
• 2、症状/体征 • 送管阻力大; • 导管在输送的过程中出现扭曲,导管呈蛇
样外型;
• 无法送管; • 导丝不容易撤回; • 不能抽到回血或不能冲洗导管。
.
8
• 3、处理措施
• 插管前先了解患者的有关信息:胸腔内是 否有肿瘤或肿块;已有的血管内留置器材; 使用血管器材的既往史以及并发症发生的 既往史;手臂、肩膀、胸部的手术外伤史 及放疗史;在选定的血管上方两次扎止血 带,了解更多的血管情况,并根据不同的 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
.
9
• 尽量避免选择前臂静脉瓣多、分叉多的静 脉进行穿刺,可能的话尽量选择贵要静脉 穿刺;
• 加强导管的固定,体外部分可先摆成“b、 p、u、s”等形状,必要时进行缝合固定;
.
18
• 定时检查导管的外露长度,及时发现导管 的移位及时处理;
• 尽量避免或减轻可能导致胸腔压力增加的 因素;
• 一旦发现导管滑脱,并沿血管进入心脏时, 马上用止血带结扎上臂血管,松紧度以不 妨碍动脉循环但能阻止静脉的回流为宜, 尽量阻止导管的进一步内移,并通知医生 紧急采取医疗措施。
.
21
• 选择针头和导管配套的静脉导管,并且在 送管过程中尽量减少穿刺鞘在皮肤上的停 留时间,在导管顺利导入后尽快撤离穿刺 鞘以减少支撑出血;
• 熟练操作,避免使用带“鱼钩”样的穿刺 针头;
.
22
• 置管成功后早期,用几层纱布进行点状加 压包扎,一般少量的出血不用处理,只要 纱布没有完全湿透或流到敷料之外,不用 马上更换敷料贴,为的是给足够的时间让 穿刺点凝血止血;只有在穿刺点加压包扎 无效的情况下,局部可适当使用止血剂 (如明胶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