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摄影参考条件
第一章X线摄影条件
铅板的高度h
R=
铅板的间隔D
栅比 管电压 , 吸收散射线的能力 ,使用滤线栅的栅比 。 。
栅比与摄影中的管电压有关 60KV时用6:1的; 70KV时用7:1的; 80KV时用8:1的; 100KV时用10:1的; 高电压摄影时用交叉滤线栅。
X线摄影条件
摄影条件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使用滤线栅时应注意的问题: 1
使用聚焦式滤线栅时,不可将滤线栅反置
X线摄影条件
摄影条件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2
中心线应对准滤线栅中线,偏移不超过3cm
X线摄影条件
摄影条件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3
使用聚焦式滤线栅时,焦点至滤线栅的距离要在允许范围内(±20%)
X线摄影条件
摄影条件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4
在倾斜X线管时,倾斜方向只能与铅条排列方向相平行
X线摄影条件
感光效应及影响因素
一 管电压 与管电流
第一节 摄影条件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四 滤线栅和 二 摄影距离 照射野
三 屏片体系
X线摄影条件
一 管电压与管电流
感光效应及影响因素
管电压的应用
穿透能力 照片密度 影像的层次 信息量 对比度
升 高
降 低
穿透能力 照片密度 影像的层次 信息量 对比度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章
X线摄影条件
不同的X线摄影条件
不同影像质量
X线摄影条件
如何选择摄影条件
1
考虑被检体的组 织及其病灶的结 构特点
2
选择适当的线 质和线量
X线摄影条件
第一节 感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感光效应
感光效应及影响因素
------------------------------------X 线 -------------------------------------
X线摄影术语及条件
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II)
摄影用距离:
• 焦~片距:X线管焦点至胶片间的距离。 • 焦~物距:X线管焦点至被检物体中心所在平面的距离。 • 焦~台距:X线管焦点至摄影床面间的距离。 • 物~片距:被检物体中心所在平面至胶片间的距离。
摄影用距离
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III)
胶片放置:
• 胶片直放(肢体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的摆放); • 胶片横放(肢体长轴与胶片短轴平行的摆放)。
体厚测量原则
被检部位的体厚是选定曝光条件的主要依据,体厚测量 时,体厚尺的横杆与游标杆应该平行。
测量点的选择要适当:如上薄下厚的胸部可取第6胸椎 处,并以平静呼吸时的厚度为准。因为吸气较呼气所增 加的厚度是空气充盈肺泡所致,肺实质密度反而减低, 对X线的吸收并不会增加。
其他部位体厚测量时,则应按曝光时的呼吸状态进行测 量。
屏~片组合原则
增感屏与胶片必须匹 配使用,即增感屏的 发光光谱应与胶片的 吸收光谱相吻合。
照片标记原则
标记内容完整,显示清晰,且不与诊断区域重叠。 所标记的方位(上、下、左、右等)应与被检肢体的方
位相一致,阅片时显示的标记均为正面字。 铅字标记有“ 正放”与“ 反放”之分,所谓“ 正放”
为了使将被检肢体、X 线胶片以及X线中心线方向三者之间做特定关系的摆放, 这种摆放称为摄影体位(或摄影位置)。
X线摄影基本知识
X线摄影用术语及名词 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X线机使用原则及使用注
意事项 X线摄影原则及步骤 X线摄影标记 X线摄影条件
胶片分割:
• 一张胶片上用2个以上照射野进行摄影称为胶片分割。 • 有直向二分割和横向二分割,还有四分割等。
X线与胶片应用术语(IV)
X线摄影质量控制标准
X线摄影质量控制标准一、胸部(一)胸后前位1.影像标准(1)胸廓对称显示。
(2)双锁骨位于第1前肋间上1/3处,呈对称显示。
(3)双胸锁关节对称。
(4)双肩胛骨投影于双肺野之外。
(5)横隔以上肋骨呈整体显示(前6肋,后10肋)。
(6)双肺野血管影显示至末梢血管。
(7)无明显伪影。
(8)层次丰富,对比良好。
2.解剖结构显示(1)肺野。
(2)气管及邻近支气管。
(3)心脏及主动脉边缘。
(4)横隔及双侧肋隔角。
(5)心影后肺野及纵隔。
(6)心影后脊柱影。
(二)胸侧位(1)深吸气后双臂高举,屏气摄片。
(2)双肺后缘重叠,肺尖圆盖部显示良好。
(3)气管显示,从颈部到气管分*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
(4)肋隔角显示。
(5)心脏后缘、主动脉、纵隔、横隔、胸骨以及胸椎显示。
(6)无明显伪影。
(7)层次丰富,对比良好。
(三)胸右前斜位(吞钡)(1)胸部斜位投影,心脏大血管于胸椎左侧显示,不与胸椎重叠,胸椎投影于右后1/3处。
(2)心脏、升主动脉弓影像清晰,周围肺纹理能追踪到。
(3)肺尖清晰显示,食管钡剂充盈良好。
(4)胃泡影于脊柱后显示。
(5)无明显伪影。
(6)层次丰富,对比良好。
(四)左前斜位(1)胸部斜位投影,心脏大血管于胸椎右侧显示,胸椎投影于胸部左后1/3处。
(2)下腔静脉基本位于心影底部中央显示。
(3)胸主动脉全部清晰呈现。
(4)调边肺纹理可追踪到,肺尖清晰。
(5)胃泡影于脊柱前显示。
(6)无明显伪影。
(7)层次丰富,对比良好。
二、头颅(一)头颅后前位(1)颅骨完整显示顺骨、眼眶、颞骨呈对称显示。
(2)双侧颞骨岩部投影于眼眶中心。
(3)额窦、筛窦和颞骨岩部及内听道清晰显示。
(4)颅骨内、外板清晰显示。
(5)无明显伪影。
(6)层次丰富,对比良好。
(二)头颅侧位(1)完整显示顺骨、眼眶、颞骨呈对称显示。
(2)前窝底,双侧蝶鞍前后床突,双侧外耳道相互重叠,蝶鞍底部无假性双边。
(3)血管沟、颅骨小梁结构显示。
(4)双下颌角和双下颌骨升支均相互重叠。
X线摄影技术规范
脊柱X线摄影原则
1. 摄影前应除去被摄部位体表影响成像的物品,如不透X线的饰物、 膏药、敷料、带金属丝或金属染料的衣服等。 2. 摆放摄影体位时,应熟悉脊柱解剖和体表定位标志的基础上, 利用调整被检者体位或中心线投射方向的方法,来适应脊柱的 生理或病理弯曲,使X线与椎间隙相切,避免椎体影像相互重叠。 3. 脊柱外伤患者摄影时,易导致脊髓损伤,故设计体位时,可在 保持中心线、体位和IR三者相对关系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 摄影操作方法来满足摄影位置的要求,尽量减少对患者的搬动。 4. 脊柱摄影应包括临近有明确标志的椎体,以便识别椎序。
放射卫生防护
• 辐射线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受下列因素影响: 辐射线性质(种类和能量);X线剂量;剂量率;照射方式;照射部位和范 围;其他:年龄、性别、健康情况、精神状态、营养等。 • 组织对X线照射的感受性 • 高感受性组织:造血组织、淋巴组织、生殖腺、肠上皮、胎儿。 • 中高感受性组织:口腔黏膜、唾液腺、毛发、汗腺、皮肤、毛细血管、眼晶 状体。 • 中感受性组织:脑、肺、胸膜、肾、肾腺、肝、血管。 • 中低感受性组织:甲状腺、脾、关节、骨、软骨。 • 低感受性组织:脂肪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脊柱X线摄影原则
5. 6. 腰椎摄影宜呼气后屏气曝光,使腹部组织变薄。利于提高影像 对比度。 脊柱摄影所用管电压较高,应尽量使用滤线栅,以提高影像对 比度。
X线的诊断步骤
• 进行X线诊断时要有一定的程序,系统的、全面的观察分析,不 漏过每个细节,阅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位置和分布。某些病变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和分布规律,对诊 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2、数目 单发或多发有较大的鉴别意义。 • 3、大小 器官或病变的大小改变,能对诊断提供线索。 • 4、形状 某些病变有其特殊的X线形态。 • 5、边缘 边缘整齐、清晰提示为慢性或良性病变,边缘模糊不顾 则多为急性或恶性病变。
X线成像理论中级专业知识X线摄影条件
X线成像理论中级专业知识X线摄影条件一、感光效应与摄影条件选择(一)概念X线感光效应指X线通过被检体后使感光系统(屏片系统)感光的效果。
摄影条件的制定是以指数函数法则作为基础理论,其具体内容是:若远离焦点的X线为平行的,则X线通过肢体后给予胶片的X线能可近似用下式表示:其中:V代表管电压,i代表管电流,t代表摄影时间,s代表增感率,f代表胶片的感度,z代表焦点物质的原子序数,r代表摄影距离,B代表曝光量倍数,D代表照射野的面积(cm2),e是自然对数的底,μ代表减弱系数,d代表被检物体的厚度(cm)。
以使照片获得某一密度值的X线作为E,E=kV n Q其中k代表常数,V代表管电压,n代表指数,Q代表管电流量mAs。
(二)摄影条件选择的基本因素1.管电压的选择管电压是影响影像密度、对比度以及信息量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选择管电压时,必须考虑到管电压与X线照片影像形成的如下关系:(1)管电压表示X线的穿透力;(2)管电压控制照片影像对比度;(3)管电压升高,摄影条件的宽容度增大;(4)高电压摄影,在有效消除散射线的情况下,信息量和影像细节可见度增大。
2.管电压与管电流量的换算关系根据感光效应公式,当其它因素固定不变时,管电压与管电流量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E=K×V n×Q式中:E为感光效应;K为常数;V为管电压;Q为管电流量;n为管电压的指数。
假设,摄取某一部位所需的管电压为V0,管电流量(mAs)为Q0,现将管电压改变为V时,新的管电流量(Q N)则为:Q N=(V n0/V n N)×Q0=kVQ0其中:kV为管电压系数,Q0为原管电流量,V n0为原电压,V n N为新管电压,Q N为新管电流量。
求取新管电流量的关键在于V n0/V n N。
高压整流方式决定着X线产生的效率,即决定着单位时间内X线强度的大小。
为获得同一密度的影像效果,若在单相全波整流方式、逆频式、三相12脉冲整流下,可分别减少60%~70%与50%~60%。
X线成像理论中级专业知识X线摄影条件
X线成像理论中级专业知识X线摄影条件一、感光效应与摄影条件选择(一)概念X线感光效应指X线通过被检体后使感光系统(屏片系统)感光的效果。
摄影条件的制定是以指数函数法则作为基础理论,其具体内容是:若远离焦点的X线为平行的,则X线通过肢体后给予胶片的X线能可近似用下式表示:其中:V代表管电压,i代表管电流,t代表摄影时间,s代表增感率,f代表胶片的感度,z代表焦点物质的原子序数,r代表摄影距离,B代表曝光量倍数,D代表照射野的面积(cm2),e是自然对数的底,μ代表减弱系数,d代表被检物体的厚度(cm)。
以使照片获得某一密度值的X线作为E,E=kV n Q其中k代表常数,V代表管电压,n代表指数,Q代表管电流量mAs。
(二)摄影条件选择的基本因素1.管电压的选择管电压是影响影像密度、对比度以及信息量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选择管电压时,必须考虑到管电压与X线照片影像形成的如下关系:(1)管电压表示X线的穿透力;(2)管电压控制照片影像对比度;(3)管电压升高,摄影条件的宽容度增大;(4)高电压摄影,在有效消除散射线的情况下,信息量和影像细节可见度增大。
2.管电压与管电流量的换算关系根据感光效应公式,当其它因素固定不变时,管电压与管电流量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E=K×V n×Q式中:E为感光效应;K为常数;V为管电压;Q为管电流量;n为管电压的指数。
假设,摄取某一部位所需的管电压为V0,管电流量(mAs)为Q0,现将管电压改变为V时,新的管电流量(Q N)则为:Q N=(V n0/V n N)×Q0=kVQ0其中:kV为管电压系数,Q0为原管电流量,V n0为原电压,V n N为新管电压,Q N为新管电流量。
求取新管电流量的关键在于V n0/V n N。
高压整流方式决定着X线产生的效率,即决定着单位时间内X线强度的大小。
为获得同一密度的影像效果,若在单相全波整流方式、逆频式、三相12脉冲整流下,可分别减少60%~70%与50%~60%。
X线摄影条件
第一节 感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四、滤线栅和照射野的应用
(二)照射野的应用 被照体是一个散射体,被照体厚度越大, 照射野越大,被检体产生的散射线就越多。 X线摄影时,应将X线的照射野减少到能 容下被照部位的最小程度。
第一节 感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五、其他
(一)屏-片体系 1.屏-片匹配 增感屏光谱与胶片感色性的匹配 增感屏的增感率(S): Q2=S1· Q1/ S2 (Q:管电流量) 2.相对感度 增感率为40的CaWO4中速增感屏,在某 管电压下设其增感率为基准数,其他增感屏的增感 率与它的比率
第一节 感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一、管电压与管电流量
4.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病理情况,在X 线摄影时对管电压与管电流量 进行恰当的 调整。 5.管电压和管电流量的关系和调整,可用下 式来表示并互易: E=K•Vn•Q=K•Vn•mAs 式中Q代表管电流量,mA代表管电流,s 代表曝光时间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感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节 感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三、成像探测器
1.成像探测器 X线到达探测器后,通过一定处理能 形成二维的数字矩阵,或形成二维的连续的密度 值(灰度值),经过图像处理和显像处理可获得 可见影像。 2.模拟探测器 屏-片系统;数字探测器IP和FPD。 3.屏-片系统因增感屏与胶片种类不同,对感光效应 公式的E值影响较大;IP和FPD因种类和结构不同, 对感光效应公式的E值影响也较大。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第一章 X线摄影条件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一章 X线摄影条件
学习目标
1.掌握X线感光效应基本概念、影响X线感光 效应的主要感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 制定X线摄影条件表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 CR、DR曝光条件的制定和应用方法;掌握 优质X线照片的基本标准,并能在实际工作 中加以灵活运用。 2.熟悉“摄影条件规范化”方法和“自动曝 光仪”的应用;熟悉数字化X线摄影条件的 基础理论知识。 3.了解影像噪声的形成因素。
X线摄影选择投照条件的方法
03年第7期总25期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1摄影技术1· ·3(O0度)或卧位前后位(患侧靠片、健侧向后倾斜1一2健侧2,发现胆总管下端部分通畅,狭窄盈缺损;例二注入1mlo-0度)投照;使用腹部投照条件靠片、患侧向前倾斜1_2T端细长,少量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
造影后,两例均行C加摄膈下肋骨采用卧位前后位。
TpEHse4,层厚间隔均为平扫检查,C机型为GiedNx.2结果0T,管造影所显示的梗阻平面作薄层扫描(1mm,在“ ’ 层.立21胸部首次X线摄影采用正位胸部片(位为标准mm)厚间距各50,窗位2一4,扫描范围隔顶至,窗宽20O0的后前位,卧位为前后位),发现肋骨骨折87例次,占十二指肠乳头水平结束。
87%。
2.结果两例“T”管均显示通畅例一充满造影剂22’ .在胸部X线正位片的基础上加摄斜位片或使用腹a9lm,十的胆总管上端扩张,直径约1rm,下端直径约lm3例次,占部投照条件加摄膈下肋骨后显示肋骨骨折1二指肠内充满造影剂,钩突部未见占位征象,并观察到十二1%。
3指肠乳头开放状态。
例二充满造影剂的胆总管远端逐渐变.6例23在肋骨骨折的基础上发现肺挫伤或肺内血肿25a细,离十二指肠乳头约1rm左右胆总管变扁,呈高密度月次,占2%;发现气胸或液气胸l63例次,占1%;皮下或3.m牙形,末端直径约15m,未见充盈缺损影,周围无占位%纵膈气肿4例次,占4;肝脾破裂2例次,占2%;外伤征象。
,性隔疝1%。
例次,占13.讨论T”管造观察胆总管有许多影像学的方法。
“ .3讨论影后CT扫描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观察胆总管及周围结构的.31胸部外伤后因急症前来就诊的病人有时病情较为一种方法。
胆总管下端及周围是肿瘤、炎症、结石等好发的严重,应采用应急投照技术尽量为病人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区域。
常规的“ T”管造影可以显示胆总管及其是否通畅,间。
在投照过程中应稳、准、快,注意铅字号码摆放的正确但无法观察管外情况;胆总管CT平扫及增强虽然能很好的性和x线照片的质量,避免重照。
X线摄影条件(X线检查技术课件)
2.曝光指数(EI)
间接代表了噪声水平。为控制噪声水平、修正曝光 条件提供了客观依据。计算机对信号直方图进行计 算得出曝光指数,或者根据感兴趣解剖区域的平均 像素值计算出曝光指数。 曝光指数与到达探测器上的剂量有关,它反映的是 成像板或平板探测器表面的空气比释动能,所描述 的是成像板或探测器剂量而非病人入射剂量。
当变换增感屏的种类时,把S1/S2作为增感系数KS计算,即 可方便地求出新增感屏所需的管电流量。
(四)滤线栅和照射野
1.滤线栅 滤线栅能有效地滤除散射线,提高影像质 量,但也会降低胶片的感光效应,故在实际使用中应 适当增加管电流量。
原滤线栅的曝光系数为B1,管电流量为Q1;当新滤线栅的曝 光系数为B2时,则其管电流量Q2为
(四)鲜明的锐利度
1.概念 两个毗邻组织影像边界的清楚程度叫“锐利度” , 与此相反的概念就称之为“模糊度”。 分辨率(解像力)、清晰度
2.摄影时需尽量减小技术性的模糊程度 如:减少曝光时间,固定被检部位,采用小焦点, 缩短肢-片距,选择高质量增感屏,屏胶接触紧密 ,控制照片斑点等。
(五)较少的影像噪声
三、优质X线照片的条件
(一)符合诊断学的要求
影像符合诊断学要求有两个基本方面: (1)X线几何投影正确 (2)病灶和周围组织的细微结构显示清晰
(二)适当的影像密度
1.光学密度过低 表现为直接曝光区黑而其他组织影像多呈
灰色,无法辨认细微结构。 感光不足、显影不足或数字图像后处理不当 所 致。 2.光学密度过高
表现为照片普遍过黑,以致骨和关节的轮 廓、病灶的形态等都难以显示。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
x线曝光条件参考表常用投照体位/仟伏[kv]/毫安[ma]/毫秒[ms]/毫安秒[mas]/焦点/焦片距滤线栅头面部头颅正位←65→ 200 200 40.0 小100cm +头颅侧位←60→ 200 200 40.0 小100cm +鼻骨侧位←50→ 50 20 1.0 小100cm下颌骨正位←55→ 50 50 2.5 小60cm下颌骨侧位←60→ 50 50 2.5 小100cm颧骨弓轴位←60→ 200 25 5.0 小100cm副鼻窦华氐位←70→ 200 200 40.0 小100cm +胸部胸正位[高仟伏]←120→ 160 4 0.6 小180cm +胸侧位[高仟伏]←120→ 160 12 1.9 小180cm +胸正位←80→ 200 20 4.0 小180cm +胸侧位←90→ 200 40 8.0 小180cm +儿童胸正位(一)←57→320 2 0.6 小100cm儿童胸正位(二)←75→560 1 0.6 大100cm +腹盆腹部平片卧位←60→ 400 100 40.0 大100cm +腹部平片立位←80→ 400 100 40.0 大180cm +骨盆平片←65→ 400 100 40.0 大100cm +脊柱颈椎正位←65→ 200 100 20.0 小180cm +颈椎侧位←65→ 200 100 20.0 小180cm +胸椎正位←65→ 400 100 40.0 大100cm +胸椎侧位←70→ 400 100 40.0 大100cm +腰椎正位←65→ 400 100 40.0 大100cm +腰椎侧位←75→ 400 200 80.0 大100cm +四肢肩关节正位片←60→ 50 100 5.0 小100cm +肱骨正侧位←50→ 50 40 2.0 小100cm肘关节正位←50→ 50 32 1.6 小100cm肘关节侧位←52→ 50 32 1.6 小100cm前臂正侧位←50→ 50 32 1.6 小100cm腕关节正位←48→ 50 20 1.0 小100cm腕关节侧位←50→ 50 20 1.0 小100cm掌骨正位←48→ 50 20 1.0 小100cm掌骨斜位←48→ 50 20 1.0 小100cm指骨正侧位←45→ 50 16 0.8 小100cm股骨正侧位←60→ 50 200 10.0 小100cm +膝关节正位←52→ 50 40 2.0 小100cm膝关节侧位←50→ 50 40 2.0 小100cm小腿正侧位←50→ 50 40 2.0 小100cm踝关节正侧位←50→ 50 32 1.6 小100cm跟骨轴位←55→ 50 50 2.5 小100cm跖骨正斜位←50→ 50 20 1.0 小100cm趾骨正侧位←45→ 50 16 0.8 小100cm"制定本曝光参考条件的基础:1.成人中等身材;2.500ma、100khz高频机;3.柯达感速400感绿增感屏;4.柯达mxg感绿胶片;5.特定的显影、定影液浓度[按一定比例调制的新药水];6.显影、定影液温度30度;7.洗片时间105秒;8.r=10:1滤线栅。
第二章 第一节X线摄影条件
管电流(mA)
10.0 12.5
点数
0 1
管电流(mA)
点数
16.0
20.0 25.0 32.0
2
3 4 5
125.0 160.0 200.0 250.0 320.0 400.0 500.0 640.0 800.0 1000.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0.0
50.0 64.0 80.0 100.0
0.10
-4 -3 -2 -1
0
0.40 0.50 0.64 0.80
1.00
6 7 8 9
10
4.00 5.00 6.40 8.00
10.00
16 17 18 19
20
焦-片距
50 55 65
点数
-6 -5 -4
焦-片距
125 140 160
点数
2 3 4
70
80 90
-3
-2 -1
180
200 220
1436871整流方式点数单相二脉冲三相六脉冲三相十二脉冲23其他因素点数肌肉发达石膏绷带小口径遮线筒1423x线摄影条件的计算根据被检部位的标准体厚用100cm的焦片距高感度胶片中速增感屏类型是否选用滤线器为基本条件对于不同肢体位置通过实验得到符合x线诊断要求的摄影条件和对应的对数点数
X线摄影条件
6
7 8 9 10
曝光时间
0.008 0.01 0.02 0.024 0.032
点数
-11 -10 -7 -6 -5
曝光时间
0.12 0.16 0.20 0.25 0.32
点数
1 2 3 4 5
曝光时间
1.25 1.60 2.00 2.50 3.20
X线检查与诊断技术X线摄影理论基础14X线摄影条件
(二)摄影距离
焦点至胶片探测器的距离,简称为焦一片距 (focusfilm distance,FFD),即摄影距离。 照度定律:离光源一定距离某点的光的强度(即照度) 与光源的发光强度成正比, 与从光源到该点距离的平 方成反比。
抑制散射线的方法
(一) 影响Compton 吸收的因素 1、物质原子序数的影响 康普顿效应的发生几率与被照体物质的原子序数 Z 成正比。 2、入射光子能量的影响 康普顿效应发生几率与入射 X线能量成正比。 3、被照体厚度的影响 康普顿效应发生几率与被照体厚度成正比。 4、被照体照射面积的影响
康普顿效应发生几率与被照体的受照面积成正比
第二节 X线的几何投影
x线对物体的几何投影是X线摄影位置的基础, 利用焦点、被照体和胶片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进行摄影,可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X线照片影 像。 一 X线管焦点及焦点的线量分布 (一) 实际焦点 (二) 有效焦点 (三)照射野的X线量分布,阳极端效应.
X线管阳极靶面接受高速运动电子撞击的面 积称为实际焦点,简称焦点 (focus)。焦点的 大小是x线机成像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若x线斜射于增感屏上时,增感屏产生的模糊 就增加-----X线的斜射效应 .
若胶片和增感屏之间接触不紧密,中间有一段 小距离,那么所产生的模糊就更严重 ---- 屏-片密 着不良.
减少屏-胶组合产生的模糊的方法
第四节 X线的散射线
什么是散射线? 一 产生原因 Compton 吸收产生 二 对影像的影响 损害照片的对比度 三 应付散射线的方法 抑制和排除
的差异。
照片层次 : 指被照体组织结构各种密度在照片上的显示程
X光的基本使用和拍摄条件的选择
X线检查X线检查是犬的各科疾病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
它包括透视、摄影、造影三种,尤其后两种能较详细地观察机体内部器官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一、摄影技术X线摄影时,除必须具有X线诊断机外,还需一些不可缺少的器材,如X 线胶片、片夹、增感屏、遮线管、滤线器、铅号码、摄影架、测厚尺等。
X线摄影条件的确定,应根据投照部位、厚度、千伏值(KV)、毫安秒(MAS)及焦片距离(D)等因素。
犬X线摄影一般投照条件见表7。
表7 犬的投照条件投影部位kv MAs D(cm)头65 7 70~120颈65 6 70~120胸55~60 5 70~120骨盆60~70 7 70~120肩50 6 70~120前肢45~55 4~5 70~120后肢45~55 4~5 70~120摄影前,应禁食12小时,投照部位的厚度以8~9cm计算,投照距离(D)为90cm,管电压为65KVP,x线量可选用1.7、2.5、5.0mAS,或用相近的量摸索最佳效果。
投照条件在以上情况下,变化原则如下。
(1)管电压在80kVp以下时,投照部位的厚度每增减1cm,相应增减2kVp。
(2)管电压在80kVp以上时,投照部位的厚度每增减1cm,相应增减3kVp。
(3)投照部位厚度在10cm以上时,管电流或曝光时间应增加3倍。
(4)X光机的性能达不到所要求的管电压时,可按表7进行。
减低管电压,同时要增加1倍的X线量(MAS)。
(5)投照胸部或幼犬时,mAS应减少一半。
(6)投照肥胖犬、胸水、腹水、炎症、石膏绷扎及体表有遮挡物时,mAS 要增加一倍。
(7)投照胃肠道、颈、脊柱、骨盆部位时,管电压提高5-10KVP。
(8)投照颈部软组织时,管电压应减少5-10KVP。
(9)投照肾、脊髓及其他造影时,要提高管电流,降低管电压。
二、造影技术造影技术主要用于消化道、泌尿道、支气管等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和器官。
(一)消化道造影一般食管造影常用法70%硫酸钡,内服胃肠造影常用40%硫酸钡。
普通X线摄影体位显示标准
普通X线摄影体位显示标准一.胸部后前位:1、包括胸廓、全部肺野及两侧肋膈角;2、两侧胸锁关节对称,肩胛骨位于肺野外方;3肺野密度适中,肺尖显示在锁骨上方,纵膈内1-4胸椎显示清晰;4、肺门位于肺内带中部,肺纹理由肺门呈放射状伸向肺野,层次清晰;5、肺纹理、肋骨、膈肌及心脏边缘锐利;6、心脏居中偏左;7、高千伏显示层次丰富、与肋骨纵膈与心脏等重叠肺组织显示清晰,气管和支气管的形态和管壁显示良好,心脏及大血管边界较锐利。
二.胸部侧位片:1、胸片包括肺尖膈肌及前后胸壁;2、胸骨及胸椎呈侧位缘;3、从颈部到气管分叉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像;4、心脏大血管居中偏前;5、心前、后间隙肺野清晰,食管显影时位于心影后方。
三.手正位:显示第2-5掌、指骨正位影像,拇指的掌、指骨斜位像。
四.手斜位:显示第2-5掌、指骨斜位像。
五.腕关节正位:1、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正位影像;2、腕桡关节面清晰。
六.腕关节侧位:1、显示腕骨、掌骨基底部、尺骨及桡骨远端的侧位影像;2、腕骨重叠较多,月骨显示较为清晰。
七.尺桡骨正位:显示尺、桡骨正位影像。
八.尺桡骨侧位:显示尺、桡骨侧位影像。
九.肘关节正位:显示肘关节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清晰。
十.肘关节侧位:1、显示肘关节侧位影像;2、关节间隙清晰;3、肱骨两髁影像相重叠。
十一、肱骨正位:显示肱骨正位影像。
十二、肱骨侧位:显示肱骨侧位影像。
十三肩关节正位:显示肩关节正位影像,关节间隙显示清晰。
十四、肩胛骨正位:显示肩胛骨正位影像。
十五、锁骨正位:1、显示锁骨正位影像;2、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影像显示清晰。
十六、足正位:显示趾骨、跖骨及部分跗骨正位影像。
、十七、足斜位:显示足部xx斜位影像。
十八、跟骨侧位:1、显示跟骨侧位影像;2、跟骨形态、骨质,跟骨关节、跟距关节。
十九、踝关节正位:1、显示踝关节正位影像;2、关节间隙清晰。
二十、踝关节侧位:1,显示踝关节侧位影像;2、踝关节xx影像显示清晰。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
X线检查原则及各部位检查技术一、X线摄影的原则1、有效焦点大小的选择:小焦点一般适用于体薄和不易动的部位,如四肢、头部的局部片等;大焦点用于一些体厚和易活动的部位,如腹部、胸部、脊椎等;高KV摄影时也可用小焦点。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小焦点,以提高照片锐利度。
2、焦片距和肢片距的选择:投照时病人应尽量使肢体贴近暗盒,并且与胶片平行。
在肢体与胶片不能靠近时,应尽量增加焦片距,可同样收到放大率小、锐利度高的效果。
不能平行时,应根据几何投影原理减少影像变形。
3、中心线与斜射线的利用:中心线垂直于被摄体和胶片为最好的投影方式。
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者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面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得到相同效果。
4、滤线设备的应用:一般在摄影千伏超过70KV以上均需使用滤过板,滤去软射线。
体厚超过15㎝或60KV以上管电压时需用滤线栅,应注意滤线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5、X线管、肢体、胶片的固定:肢体安置不仅要使患者舒适,便于配合,更重要的是要符合摄影要求。
片盒一般为平放或垂直放置摄影架上。
中心线、被摄部位和胶片对准后,将X线管固定。
6、照射量的选择:根据摄影部位、体厚和机器性能,选择合适的管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对不能合作者尽量用高KV,高mA,短S。
7、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摄片时被检者的呼吸动作对影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般不因呼吸运动而产生移动的部位,勿需屏气曝光;有五种情况,即平静呼吸下屏气、深吸气后屏气、深呼气后屏气、缓慢连续呼吸及平静呼吸不屏气。
8、体厚的测量:首先要目测体厚测量尺的横杆与游标杆是否平行,使两杆平行才能测得正确的数字,然后选择适当的测量点,如胸片取第六胸椎处,并应按曝光时状态测量。
二、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志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0
+
患者仰卧,头转
向被检测,正中
梅氏
面与床面成45度
(Mayer )
角,听眶线垂直 60-65 30-40 8*10
+
位
于床面,中心线向
足侧倾斜45度角,
经乳突射入
摆成头颅标准侧
位,外耳孔置于中
心,中心线向足端
颞下颌关节侧位
倾斜25-30度角, 通过近片侧颞颌关
65-70
30-40
8*10
+
节照射,此体位须
-
60-65 (55-60)
10-15
14*17
+/-
60-65 (55-60)
10-15
14*17
+/-
髂前上棘与耻骨联 髋关节前后位 合上缘连线的中垂 70-75 30-40 14*17 +
线向外2.5cm
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骨盆前后位 与耻骨联合上缘连 75-70 30-40 14*17 +
线中点
70-75 30-40 12*15 +
(第六胸椎)
胸椎侧位
肩胛骨下角第七胸 椎垂直入射
70-75
40-50
12*15
+
腰椎正位
脐孔向上3cm处 70-75 30-40 12*15 +
腰椎侧位
髂脊最高点向上36cm
75-80
40-50
12*15
+
向头侧倾斜15度 骶髂关节正位 角,经双侧髂前上 70-75 30-40 10*12 +
中点 尺骨鹰嘴上方
2.5cm
千伏 (kV) 45-50 45-50 45-50 45-50 50-55
50-55
50-55
50-55 50-55 50-55
50-55
50-55
毫安秒 (mAs) 5-10 5-10 5-10 5-10 5-10
5-10
5-10
5-10 5-10 5-10
5-10
5-10
75-80
30-40
14*14
+
颈椎前后位
甲状软骨
50-55 15-20 8*10
+
颈椎侧位
下颌角向下2cm 70-75 20-30 8*10
+
颈椎左前斜位
甲状软骨处的颈部 中间
70-75
20-30
8*10
+
颈椎右前斜位
甲状软骨处的颈部 中间
70-75
20-30
8*10
+
肩胛骨下角连线中
胸椎正位
点
-
肩关节前后位
肩关节喙突
10*12
肩关节上臂 外展前后位
喙突下方4-5cm
70-75 20-30 (60-65) (15-20)
8*10
+/-
锁骨后前位
肩胛骨内侧角
10*12
足前后位
第三跖骨底部 45-50 5-10 10*12
-
足内斜位
第三跖骨底部 45-50 5-10 10*12
-
足外斜位
第三跖骨底部 45-50 5-10 10*12
腹部仰卧前后位
剑突与耻骨联合连 线中点
70-75
30-40
14*17
+
胸部后前位
第五胸椎
70-75 30-40 (60-65) (20-30)
14*17
+/-
胸部左前斜位 胸部右前斜位
第五胸椎 第六胸椎
75-80 30-40 14*14 + 75-80 30-40 14*14 +
胸部侧位
第五胸椎平面腋中 线前5cm
X线摄影参考条件
体位名 手后前位
手侧位 手后前斜位 拇指前后位 拇指侧位 腕部舟骨尺偏位
腕关节后前位 腕关节侧位
尺桡骨前后位 尺桡骨侧后位
肘关节前后位
肘关节轴位
中心线 (对准) 第三掌骨头 第二掌骨头 第三掌骨头 拇指掌指关节 拇指掌指关节 尺桡骨茎突连线中
点 尺桡骨茎突连线中
点 桡骨茎突 尺桡骨中部 桡骨外侧中点 肱骨内外上髁连线
-
足侧位
足跟部
45-50 5-10 10*12
-
跟骨侧位
内踝下2cm
45-50 5-10 10*12
-
向头侧倾斜30-45
跟骨轴位
度角,经跟骨中心 50-55 5-10 8*10
-
射入
踝关节前后位
内外踝连线中点向 上1cm
50-55
5-10
8*10
-
踝关节侧位
内踝向上1cm 50-55 5-10 8*10
2.5cm
颅底轴位
经两下颌角连线中 点,与水平面垂直
75-80
40-60
10*12
+
瓦氏
听眦线与床面成37
(Water) 度角,中心线经鼻 70-75 30-40 8*10
+
位
中棘垂直射入
柯氏 (Caldwell)
位
患者俯卧,前额与 鼻尖紧贴片盒,中心 线向足侧倾斜23度
角,经鼻根射入
75-80
30-40
在同一体位拍摄张
闭口像
棘连线中点射入
经双侧髂前上棘连 骶尾骨正位 线与耻骨联合连线 75-80 40-50 10*12 +
中点
骶尾骨侧位
髂前上棘向下 2.5cm处垂直射入
80-85
30-40
10*12
+
颅骨正位
经枕外隆突垂直射 入
70-75
30-40
10*12
+
颅骨侧位
经外耳孔向前 2.5cm,再向上 70-75 30-40 10*12 +
胶片 (in) 8*10 8*10 8*10 8*10 8*10
8*10
5*7
5*7 10*12 10*12
8*10
8*பைடு நூலகம்0
滤线栅 -
-
-
-
肘关节侧位
肱骨内上髁下方与 桡骨小头关节面
50-55
5-10
8*10
-
肱骨侧位
肱骨中点
50-55 5-10 8*10
-
肱骨前后位
肱骨中点
50-55 5-10 10*12
-
胫腓骨前后位
胫腓骨中点
50-55 5-10 8*10
-
胫腓骨侧位
胫腓骨中点
50-55 5-10 8*10
-
膝关节前后位
髌骨下缘与腘窝皮 肤褶线中点
50-55
5-10
10*12
-
膝关节侧位 髌骨轴位 股骨侧位
股骨正位
髌骨下缘 髌骨下缘 股骨中部
股骨中部
50-55 5-10 10*12
-
50-55 5-10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