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理性审视_基于公民治理理论的视角

合集下载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至关重要,它是建立一个健康和民主的社会的基石。

公民参与可以促进政府的透明度、提高政策质量、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公民参与认同感等目标的达成。

在实际操作中,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解决。

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往往拥有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而公民却难以获取政府的决策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限制了公民有效参与的能力。

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提供更多的政策信息给公民,并通过媒体和互联网等渠道广泛宣传,让公民了解政策的内容和影响,从而促进公民的积极参与。

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还面临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的问题。

以往,公众参与往往仅限于形式上的听证会和座谈会,公民的意见往往无法真正被采纳和落实。

政府应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参与机制,为公民提供更多参与渠道和途径。

可以设立民意调查和问卷调查,充分征求公民的意见和建议;可以组织公民代表团和专家论坛,让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和决策的全过程;可以设立公众参与委员会,引导公民在公共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还面临着公民参与意愿不强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公众对政府决策的不信任,很多人对公共事务参与持怀疑态度,缺乏主动参与的意愿。

政府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公民的参与意愿。

可以加强公民权益保护,减少公民的参与风险;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对公民参与进行肯定和奖励;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还需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协商机制。

政府和公民应该通过多方参与、广泛协商的方式来制定政策,充分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

这需要政府和公民在交流和对话中建立起互信和互动的关系,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实现有效的沟通和协商。

只有在政府和公民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公民参与的目标。

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对于建设一个民主和健康的社会至关重要。

在公共管理中,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公开,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激发公民参与意愿,并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协商机制,以推动公民参与在实践中的有效落实。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问题探析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问题探析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问题探析作者:陈彬璐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10期【摘要】文章论述了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意义,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困境,提出了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对策。

要提高公民的参与积极性;创新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公共治理;公民参与;困境;对策一、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意义随着我国公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公共事务治理的参与热情也在日益高涨,公民参与公共治理越来越被广泛推行。

1、有助于推进民主行政,实现共治民主行政倡导公正、公开、公平、自主与多元,而公民是公共治理的中心,公民有权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更多地采用公民直接参与的途径。

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新时期政府希望公民更多地参与到公共治理的过程中,以期望能更好地实现共治。

在一些地方的公共治理实践中,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公民的参与。

比如听证会、公共服务咨询会、民意调查等等。

公民逐渐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公共治理中,公众意见的表达和公民参与的行为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2、有利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效率化公民参与公共决策体现了公共治理的民主化。

公共决策的各个环节都与公民利益密切相关,公民若能真正参与到公共决策的全过程中来,将会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效率化。

在公共问题的界定上,公民的直接参与将有助于提高其真实性及有效性;在公共决策的执行上,需要公民支持与配合,因为没有公众的积极配合,决策是无法顺利执行的,公民自己能参与进来的话,就能得到他们的积极合作;在决策实施后的评估阶段,更应让公民参与其中,因为公共决策中的公共问题是针对公众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解决的效果如何,公众最了解了,也最有发言权了,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决不能缺少了公民参与,公民理应享有最终评议权。

同时,公民积极参与公共决策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反映公共问题,真正帮助公众解决问题,确保公共决策的有效性。

3、有助于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公民参与到公共治理中去,能使政府与公民有更多的机会沟通,通过协商、对话、合作等形式使政府真正了解民众所需,为民众解决问题办实事,进而缓和政府与公众间的矛盾与冲突,增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从而推进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摘要】公民参与是公共管理中的重要议题,旨在促进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本文通过探讨公民参与的定义、方式、影响、挑战和案例,分析了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公民参与可以提高政策的合法性和效力,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公民参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息不对称、参与意愿不足等问题。

未来,公共管理应积极倡导和支持公民参与,促进良好的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公民参与在公共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民参与、定义、方式、影响、挑战、案例、重要性、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公民参与是公共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民参与在公共事务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借助公民的力量来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执行。

公民参与可以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提高政策的合法性和效力。

在实践中,公民参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公民的参与意愿不足、信息不对称、组织不足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解决。

本研究旨在探讨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定义、方式、影响、挑战和案例,以期为提升公民参与水平和引导公共管理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意义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公民在政府决策和行政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促进有效的民主参与和治理。

公民参与是实现政府与民众互动、共同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和透明的政府机制,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信任和互动。

通过研究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公民参与对于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改善民生福祉、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强化政府与民众的合作共赢关系。

研究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意义还可以帮助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政策和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建议,推动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和升级。

深入研究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意义对于推动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摘要】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是指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公民参与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概述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概念,重要性,参与方式,挑战以及解决方案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公民参与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决策质量,还可以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公民参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息不对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冲突等。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公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参与机制。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以期建设一个更加民主、公平和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民参与,引言,概述,重要性,方式,挑战,解决方案,总结1. 引言1.1 引言在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公民参与可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负责性,促进民主决策的制定,增加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公民参与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重要性、不同的参与方式、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在当今社会,公民参与已经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们更加关注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希望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策中。

政府和各种公共机构也开始重视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努力为公民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和途径。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公民参与的概述,其重要性所在,不同的参与方式,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挑战。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和意义,促进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合作。

2. 正文2.1 概述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公民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公民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包括提出意见建议、监督政府行为、参与决策等。

公民参与能够增强公共管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促进政府更好地满足公民的需求和利益。

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行政管理毕业论

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行政管理毕业论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行政管理层次:本科年级: 14秋行管本科学校:汉中分校工作单位: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2017年9月25日开题报告在中国社会转型尚未完成、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政治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背景下,公众参与作为时代所需求并为时代所推动的制度变革,正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民参与是现代公共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促使公共部门实现其公共责任和良好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此,公共管理的实现需要公民的参与和支持。

所谓公民参与,就是公民通过一定的参与渠道,参与或影响政府公共政策或公共事务的行动过程。

广泛的公民参与是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公民进入公共领域、参与治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充实公共管理的内容和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

目录开题报告 (1)摘要 (3)Abstract (4)1、相关理论 (5)1.1公民参与基本概念 (5)1.2公民参与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5)1.2.1减轻政府改革压力、提高政府支持率 (5)1.2.2降低矛盾冲突,遏制灰色利益 (5)1.2.2规范政治制度,导引政治文化 (6)2、我国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2.1公民参与意识不强 (6)2.2公民参与的途径不通畅 (7)2.3公民利益表达后得不到重视 (7)3、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解决措施 (8)3.1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 (8)3.1.1培养公民的“当家做主”的意识 (8)3.1.2培养公民主动参与的意识 (8)3.1.3确立公民民主观念的意识 (8)3.1.4培养公民社会责任的意识 (8)3.2加强公民参与的外部渠道建设 (9)3.3完善政府政务公开制度 (9)3.3.1政务公开制度要积极推行 (9)3.3.2例行新闻发布要尽快健全 (9)3.3.3政务公开评议制度尽快健全 (10)3.3.4政务公开责任制度尽快健全 (10)四、总结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某某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陕西汉中 723000)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全球化浪潮不断的席卷,由此伴随而来的是,公共管理运动进入到政府和公民的视野。

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论文提纲
一、阐述公共管理概念和公民参与必要性的提出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
(二)公民参与的概念
(三)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予的方式
二、重点讲述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公民参与的软实力的提升
(一)公共文明的内涵
(二)公民理念的内涵
(三)首都公民意识和世界公民意识的构成
三、北京公共文明建设经验规律总结及理论分析
(一)发生改变思路:搞大、搞细、搞虚;
(二)启动主体:发动大众“每一个”参与公共文明建设;
(三)理念先行:著重公共文明建设的问题与思路的研究;
(四)激发动力:调动北京人爱北京建文明北京热情;
(五)以点带面:城市公共文明建设中以“重点人群”为重点;
(六)开启新平台:社区是培育城市公共文明的温床;
(七)构筑文明生态:著重城市公共文明建设的环境氛
(八)向管理要文明: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和管理机制;
四、对公共管理建设中的公民“我参予、我无私奉献、我欢乐”的认知和思索。

公共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多样化实践

公共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多样化实践

公共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多样化实践作者:胡税根李幼芸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14期公民权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它赋予了公民参与社会事务和社会管理的权利。

在西方社会,公民参与治理的实践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在罗马帝国兴起、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王权与教会统治、资产阶级出现以及制度化政体的确立等一系列历史进程中,公民社会也在逐渐形成与曲折发展。

西方国家公共治理结构中的公民参与“治理”理念在公共领域兴起的时间并不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仅仅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发展。

不同的学者以自身不同的学术领域为背景,从多个学科角度对“治理”进行了界定。

全球治理委员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一书中将治理定义为公共机构、私人机构或个人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①。

治理的基本特征包括:首先,治理是政府、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等多元主体集体行动的过程;其次,治理过程中,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权力依赖,治理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最后,治理运用的领域包括政府治理、国际治理、社区治理等。

在公共治理理论中,治理的结构主要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等主体。

政府以宪法确立的权威为基础,负责制定具有约束力的政策,拥有明确权力,倾向于按照既定程序进行调控,其基本功能是通过国家公权力制定一系列维护社会秩序、管理经济生活和行使公共权力的法律政策,实现对社会的治理。

在公共治理中,公民是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者,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积极参与公共组织,参加公共活动,并对公共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公民既是政策制定的参与者、确定者,也是政策的执行者、受惠者和监督者。

在治理过程中,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从回应进化到了合作,回应意味着政府通过最大化的集权来掌控权力与制定决策,而合作则强调权力的分化以及公民在行政过程中的参与。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基于公共行政学的视角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基于公共行政学的视角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基于公共行政学的视角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基于公共行政学的视角一、绪论公共治理作为一种全球性议题,旨在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治理理论涉及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旨在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行政学作为公共治理的重要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的框架。

二、治理理论的发展1. 传统治理模式:传统的治理模式主要侧重于政府的权威和控制能力,是一种垂直式的权力结构。

这种模式对于实现一些基本公共目标还是有效的,但在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新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强调效率和市场机制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这种模式下,政府逐渐转变为服务提供者,注重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方式,强调绩效评估、竞争招标等手段。

3. 治理网络模式:治理网络模式认为,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单一管理者难以解决问题。

相反,应建立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网络,共同参与公共决策和问题解决。

这种模式下,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以协同合作的方式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

三、公共治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 中国传统治理模式:中国传统治理模式强调政府的权威和控制力,并注重社会道德和秩序的维护。

这种模式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并发展,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 公共治理的转型: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传统治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政府开始关注社会参与和公民权益保护,试图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共治理模式。

3. 治理网络在中国的实践: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治理网络的建设和发展,试图构建一种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公共治理模式。

治理网络在很多领域得到了有效应用,例如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公共治理学的挑战与前景1. 中国国情的独特性: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公共治理带来了一些独特的挑战。

例如,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权力关系、社会信任度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是指社会中各类公民,包括个人、组织和团体,参与到公共管理活动之中,包括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各个环节。

公民参与是民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意义、形式、挑战及应对方法等方面展开阐述。

公民参与在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民参与可以提升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代表性。

当公民能够参与公共管理决策的过程中,政府的决策将更贴近社会的需求和民意,增强了决策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公民参与可以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率。

公众参与能够使得政府决策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提高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成效。

公民参与可以促进社会组织的壮大和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参与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公民、组织和团体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社会的合作与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元的动力和资源。

公民参与在公共管理中有多种形式。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可以通过参与公共听证、政策建言和政策评议等渠道,向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公民可以通过监督、评估等手段,对政府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在政策评估中,公民可以通过调查、评议等方式,对政策的效果和成本进行评估。

公民还可以通过投票、选举、参加公共服务的管理等途径,直接参与到公共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公民参与在公共管理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不够强。

在中国,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公民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对于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并不够强。

公民参与的渠道不畅。

目前中国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渠道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广泛性,限制了公民参与的范围和深度。

公民参与的效果不明显。

在公民参与过程中,公众的建言和参与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反馈,导致公民对于公共管理的信任度不高,影响了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公民参与在公共管理中的发展。

应该加强公民参与的意识教育。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对于参与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公民参与的意识和主动性。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行为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行为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行为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公民参与是公共管理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民参与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过去,政府主导一切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民主参与和社会共治的管理方式。

公民参与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政府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还可以增强市民的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实际的管理中,公民参与行为并不总是如人们期望的那样积极和有效。

有必要对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共管理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

本文旨在通过对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提升公共管理水平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公民参与是公共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增强社会稳定和推进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公民参与行为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公民参与可以使政府决策更具代表性和民意性,有利于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机制,增强政府治理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2. 促进政府有效治理。

通过公民参与,可以使社会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和利用,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3. 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加强公民参与能够培养和壮大公民社会组织,推动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4. 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公民参与可以使社会各界更加团结一致,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对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完善政府治理体系、促进社会进步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具体而言,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分析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行为的现状和特点,揭示公民参与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公民参与行为对公共管理的影响,从而揭示公众参与对政府治理的积极作用;探讨影响公民参与行为的因素,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分析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公民参与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出最适合本研究的方法。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与社会治理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与社会治理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与社会治理公民参与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意味着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旨在促进公共事务的决策、实施和监督的公正与透明。

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公民参与可以为政府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增强其合法性和透明度。

同时,公民参与也可以增强社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有多种形式,其中包括参与议事决策、参与社会监督和参与公共项目管理等。

参与议事决策是指公民通过参加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来影响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方式。

这可以通过公民代表机构、公共听证会和民主选举等途径实现。

通过这种方式,公民能够将自己的意见和利益纳入到决策过程中,确保政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参与社会监督是指公民通过监督政府的行为来确保政府的责任和透明度。

这可以通过舆论监督、网络监督和社会组织监督等方式实现。

公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通过公开批评和举报不正当行为来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和权力。

这种参与形式可以有效遏制腐败行为,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参与公共项目管理是指公民通过参与公共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评估来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公民可以与政府平等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公共项目。

这不仅能够为公共事务提供更全面和多元的视角,还能够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效果。

公民通过参与公共项目管理,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利益,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他人。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不仅涉及个人的行动,也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和环境支持。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公民参与,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机制。

同样,社会组织应该发挥积极作用,组织公民参与的讨论和行动。

此外,媒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公民提供参与的信息和平台。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它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

政府应该倾听公民的声音,并公正、透明地回应公民的需求。

公民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监督政府的行为。

公共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多样化实践

公共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多样化实践

公共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多样化实践
胡税根;李幼芸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14(0)14
【摘要】公民权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它赋予了公民参与社会事务和社会管理的权利。

在西方社会,公民参与治理的实践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在罗马帝国兴起、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王权与教会统治、资产阶级出现以及制度化政体的确立等一系列历史进程中,公民社会也在逐渐形成与曲折发展。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胡税根;李幼芸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公共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多样化实践
2.刍议公共治理中的公民参与
3.刍议公共治理中的公民参与
4.公共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理性审视——基于公民治理理论的视角
5.公共治理转型中的公民参与:现实检视与未来政策趋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公民的参与是公共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也是保障公共管理效力和合法性的关键因素。

公民参与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更是一种实质性的参与,它能够促进公共管理的透明度、责任和效率,同时也能够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发展。

加强公民参与,提升公共管理的民主性和透明度,是目前我国公共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石。

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公民有权利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事务的管理。

公民的参与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权利,更是一种实质上的责任。

公民应该了解政府机构的运作和决策流程,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中去,为社会公共利益发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公民参与能够提升公共管理的透明度和责任性。

在公共管理中,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应该充分尊重和倾听公民的声音,同时也应该向公民公开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相关信息。

公共管理透明度的提升能够有效地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能够增强政府和公共机构的责任感,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公民的参与能够促使政府机构更加注重公共利益,更加负责地履行职责,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透明的社会政治秩序。

公民参与也能够增强公共管理的效率和合法性。

公民作为社会的一员,对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有着直接的利益关联,因此他们的参与不仅仅是一种表达诉求和意见的途径,更是一种监督和约束政府行为的机制。

在公共管理中,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效能和合法性需要得到公民的检验和认可,公民的参与能够有效地促进公共管理的效率提升和政策的合法性加强,避免政策的盲目性和失误性,从而实现公共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当前我国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公众对公共事务管理的了解不足。

由于公众对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了解不足,导致他们参与的意识较低,对政府决策的监督和评价工作不力。

其次是政府机构对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在我国许多地方,政府机构对公众参与的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相关信息公开不足,导致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行为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行为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行为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公民参与已经成为当前公共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公民的支持与配合是公共管理的重要保障,而公民参与可以丰富公共管理的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因此如何促进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基于这一背景,首先阐述公民参与,然后分析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的意义以及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民参与行为;意义;问题;策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发展民主是保障居民基本权利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

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公民在参与公共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探究促进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具体策略,希望对提高公共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一、公民参与的含义公民参与又称为公众参与,它是指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

公民参与主要包含三个要素,分别是参与的主体、参与的领域以及参与的渠道,公民参与主要是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决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民参与的范围越来越大,并且开始从国家的正式领域扩展到社会的非正式领域。

二、公共管理中公民参与意义(一)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的重要途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是维护自身权利和权益的重要方式,在过去受传统参与公共管理方式的影响,公民难以有效的参与到公共管理中,导致一些公民对政府的行为举措满意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民能否实现公民权利参与公共管理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可以使公共管理更加切近人民的生活,了解公民的实际需求,增强公共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公民的满意度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是政府尊重公民主体权利的体现,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因此政府鼓励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公民参与与民主治理

公民参与与民主治理

公民参与与民主治理民主治理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它要求广泛的公民参与。

公民的参与不仅是一项权利,更是一项责任和义务。

本文旨在探讨公民参与与民主治理的关系,并分析公民参与在民主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公民参与的概念及形式公民参与是指个人或群体在公共事务中发表意见、参与决策、监督政府行为的过程。

它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通过选举参与政治决策,也可以是通过社会行动、公共讨论、舆论引导等方式。

公民参与的核心是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二、公民参与对民主治理的意义公民参与在民主治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公民参与能够增加决策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当公民能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他们会更加信任并支持这些决策的有效性,从而增加政府的合法性。

其次,公民参与能够提高政策的质量和可行性。

公民具有各自的经验和知识,他们的参与可以确保决策更加全面、科学和合理。

同时,公民参与还可以增加决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减少决策的失误和风险。

最后,公民参与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公民意识。

当公民能够积极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中时,他们会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形成对社会责任和权益的共识,从而增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公民参与的实践与体制保障公民参与是一项实践性的工作,需要相关的体制保障。

首先,公民参与需要有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

政府应当主动向公民披露相关信息,为公民参与提供前提条件和支持。

其次,公民参与需要有平等的参与机会和渠道。

政府应当积极建立与公民沟通的平台,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公民参与需要有明确的法律保障。

相关法律法规应当确保公民参与的权利得到保障,并对违反公民参与原则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惩戒。

最后,公民参与需要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公民参与不仅包括参与决策,还包括对政府行为的监督。

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机构,接受公民的监督和举报,确保权益受到保护。

四、公民参与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公民参与虽然有诸多优势和意义,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公民参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平等的问题。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是指公民在政庩区决策和管理过程中的参与和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管理已经越来越重视民众的参与,因为公民参与可以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等。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可以体现在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方面。

在政策制定阶段,政府可以通过公共听证会、公民代表大会等形式邀请公民参与,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衡量政策的利弊,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在政策执行阶段,政府可以通过民意调查、社区问卷等方式了解公民的需求和意见,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在政策监督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或者通过媒体等途径接受公民的监督和批评,以便更好地纠正错误和改进政策。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还可以体现在公共服务的设计与实施中。

在公共服务设计方面,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建立在线意见收集平台,征求公民对于公共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公民的需求。

在公共服务实施方面,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便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需要政府和公民双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积极主动地改变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转变为政府与公民共同决策、共同管理的模式,建立公正、透明和便民的参与机制,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愿性。

政府应该提高公众参与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公民的意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采纳,以便增强政策的可行性和公众的认同度。

政府应该注重公民参与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以便更好地发挥公民的作用。

而在公民方面,也需要提高对于政府事务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公民应该尊重政府的决策和管理,依法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不得违法乱纪。

公民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政府事务,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和表达权,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

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公共管理是指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市民共同合作管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活动。

在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至关重要,他们的参与可以促进政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能够增强公民参与感和民主意识。

本文将讨论公共管理中公民的参与,探讨其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公民参与的方式。

公民参与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公众需求,而公民正是社会中最直接受益者和影响者。

公民的参与能够促使政府更加贴近民生,更能够了解公众需求和意见,使政策更加贴合实际。

公民的参与也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更有利于监督政府的行为,促使政府更加公正和廉洁。

公民参与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解决社会问题至关重要。

如何促进公民参与是公共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来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利。

通过法律规定公民有权利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知情权。

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化参与的平台来促进公民参与。

政府可以建立网上平台或者民意调查机构,让公民能够更加方便地参与到决策和管理中。

政府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来促进公民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学校和社区等渠道,加强宣传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除了政府的作用,非营利组织和市民自身也可以促进公民参与。

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的公民参与项目和活动来鼓励公民参与。

可以开展相关的公益活动或者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公民通过参与实际的工作来体会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市民自身也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公共管理的发展和进步。

在中国,公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一方面,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利。

政府还需要通过建立更加便利的公民参与平台和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非营利组织和市民自身也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开展相关的公民参与项目和活动来鼓励公民参与,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36
他们只参与少量直接 关系其 自身 利益 的关键 性议 题 , 所以 , 他 们的参与行为 也是 消极 的 ; 积 极参 与者 和 前两 者的 最 大区 别 是 , 参与行为的积极性和 能动性 , 他 们积 极投入 公共 事务 并加 入到一些公民 组织 中 , 极 力使 自己 的参 与 行为 产生 持 续的 影 响。在这三种 类型的 公民 中 , 搭 便车者 与 看 门人 的公 民 角色只是将社区视为 一种提供 服务套餐 的地方 , 而对社区不 具有更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 , 他们的参 与行为都是 被动 而不具正面影响力的 。在公民 角色认知上 , 一端是 搭便车者 ( 消极参与 者 ), 另一 端 是 积 极参 与 者 , 位于 中 间 的 是 看 门 人 。博克斯所描绘的这三个公民角色为阐释其公民治理 模式 的内涵奠定了基础。 积极的公民资格 意 味着公民 积极投 身于公 共事务 的思 考和设计 , 影响公共部门 的决策 制定 , 满 腔热情 的考 虑公 共利 益
甘肃社会科学
2011 年第 1 期
民主行政理论主要体现在新公共行政 学派、 公共选择学 派 和黑堡宣言等的主张 之中 , 其倡 导的 基本 价值有 : 公 正、 公开、 公平、 自主、 多元 , 并认 为公 民可以 自己 处理 自己的 事务 , 在 公 共治理中要淡化 权 威、 命令、 控制 , 因为公民是自主 治理的积 极参与者 , 如果可能的话最 好在 公共治 理中 采用直 接的 民主 , 即更多采用公民直接参与的 途径


69
公共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理性审视
基于公民治理理论的视角 曾
( 中山大学
提 要:

公共事务学院, 桂林 541004)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广州
510275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公共治理是基于 多中心合作共治 理念的一种新型公 共行政管 理模式 。 公民 参与作 为民主 行政的 内在要 求
和公共治理实践的核心机制 ,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民参与公共治理实际效应的评判 却褒贬不 一 。 在中国公 共治理的实 践中 , 公 民参与对增进公共行政的民主 、 培育积极的公民资格 、 提高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等有着积极 的推进作用 ; 同时 , 公民 参与也将面 临 参与冷漠 、 能力限制 、 公民资格 缺乏和效率悖论等困境 。 在此基础上 , 理性审视公共治 理中公民 参与的实际 效应 , 对推进公共 治 理实践 , 以及为实现公民治理理论与协商式民主的 对接 意义深远 。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 一、 问题的提出 公共事务的 多中心合作共治 是 21 世纪公共行政领域的 一个全球趋同现象
[ 2] 27
民 , 让公 民主导和 管理 公共 事务 活动 ; 行 政专 业人 员 ( 即 公 务 员 ) 应当充当公民参 与公共事 务的 促 进者 和 帮 助者 而 不 是执行者和控制者。因 此 , 在公民 治理 的公 共行政 模式 中 , 政 府是一个 小而精悍 的回应型政 府 , 公 共事务 的履行 更切实、 更有效 , 因为权力 分散于社区 , 公民最知晓 基层的公共 需求 , 他 们的行动最具针对性 和实 效性。同 时 , 不难 发现 , 博克 斯不 仅 关注民主价值 , 而 且也间接地回应了效率价值 , 可见 , 在他的 公 民治理模式中 , 民主和效率之间是可以协调共进的。 ( 二 ) 公民治理理论中 蕴含的 公民参 与诉求 培 育积 极
。个 人主义 与集体 主义是 美 , 究竟哪个更适合于美国的
国建国以来的两种主流价值观
[ 4] 132
社会生活模式 , 这 仍然 是今 天理 论 界讨 论公 民 资格 问题 的 中
70
心。在博克斯看来 , 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实际上 从不同的角 度体 现了公民资格的内涵 : 个 人主义 强调 从个人 立场 保护 自由 , 关 注公民资格中的权利 内涵 ; 集体主义强调集体 意义上的社 区美 德 , 关注公民资 格中 的 义务 内 涵。博克 斯 关于 公民 资 格的 观 点 , 主要反映在三 种 基本 的公 民角 色及 其作 用中 , 即 搭便 车 者 、 看门 人 和积极参与者。 搭便车 者 对 公共事务知 之甚 少 , 让别人代为执行其权 利和义 务 , 所 以 , 他仅仅 是一个 纳税 人 或公共服务的 消费者 ; 看门 人 关注 公共 事务 和政 治 , 但 治
[ 1] 2
公民参与 ; 公共治理 ; 公民资格 ; 协商民主 D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3637( 2011) 01- 0069- 04 倡导将以往的 政 府中 心 转变 为 公民 中心 , 力图构 建适 应 后工业时代的公共治理新模式 公民治理模式。
, 随之 公共治 理也 便成了 时下 公共 行政
。公共行政的民 主化 意味着 行政 活动的 公开 透明 , 意
味着政府积极创造条 件让公民与公共行政人员一 起对话、 讨论 与执行公共事务。所 以 , 在公民 治理 模式中 , 政 府积 极的 行政 行为不是加强公共行 政权力 , 而是创造公民与 政府的合作 交流 平台 , 培育积极的 公民 资格 能 动的参 与者。然 而 , 要有 效 发挥积极公民对公共 治理的正面作用 , 最终还 必须借助公 民参 与去践行。可见 , 在公共 治 公民参与是践 行公民 治理 模式的 中介 , 而 公民 治理 却成了这一线形连续 谱上的制高点 ( 见下图 ) 。因此 , 探讨公共 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不 可忽视积极公民资格的培育。 公 民资格 公民参与
公民治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 : 公民是积极的 参与者 和 治理者 而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者 , 基层公 共事务的治理应以 公民为中心 , 公民积极主动参与基层公共事务 ; 政治代 理人 ( 即
学界的一个热门话 题。公共 治理是 有别 于传统 政府 管制 模式 的一种新型公 共行 政管 理模 式 , 它 强调 多 元治 理主 体 相互 合
。构建公民治理模式旨在培育 积极的公民资格 , 帮助
公民创造自我决策、 自我管理的基层社区。在 积极公民的 治理 模式中 , 公共行政角 色是转 换型的、 促进 型的公 共服 务者 , 是 任务导 向与 平 衡 的 会 议 召 集 者 , 以 及 一 位 善 于 倾 听 的 行 政 者
[ 6] 90
[ 3 ] 117
书中 , 描绘和构建了 21 世 纪美 国社区 的新 型治理 模式。 其主 要围绕公民、 政府代议者、 公 共服务 职业 者之间 的角 色定 位与 角色关系变化 , 主张复归传统三大价值 : 地方主义、 小而具 有回 应的政府、 公共服务职业 者作为 公民 的咨询 者和 帮助 者 , 强调 公民治理模式必须坚持适度规 模原则、 民主 原则、 责任原则、 理 性原则 , 主张抛弃传统官 僚制 的集权 控制 和单向 型管 理模式 ,
[ 7] 20
。可见 , 公民参 与理应 是
民主理念的基本形式。随 着中 国行政 管理 体制 改革的 纵深 推 进 , 新时期政府更 加关注民主行政 , 不管是 在公共决策 领域 , 还 是在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 , 政府都倾向在公共 治理过程中 融 入更多的公民参与。如 : 地 方政府 开展 的听 证会、 公共 服务 咨 询会、 上 访、 民意调查、 万人 评议政 府等 等 , 这些 活动都 从不 同 角度体现了 公民参 与 对 公共治 理的渗透。 引人注 目的广 州 公众三问公共事 务
。在公 民治理理 论看来 , 公民 资
格是公民参与的逻辑起 点 , 也是 实现公 民治 理的基 础性 条件。 因为并非所有的公民参与都是有效的 , 要保证公 民参与的有 效 性就必须培育积极的公民资格。 公民资格是指公民对公民权利、 公民义务和 公共精神等 的 感受能力。它 不仅是一种身份地位 , 更是一种实践活 动 , 不 仅 是一种权利 , 更是 一种责任
作 , 共享管理权 力 , 通过 多 种管 理手 段 增进 和实 现 公共 利益。 代议者 ) 应该充当 协调者 而不 是发号 施令者 , 他们 放权于 公 公民参与作为民主行 政的内 在要求 和公 共治理 实践 的基 本途 径 , 对践行公共治理的 精要 内涵至 关重 要。但是 , 就 中国 公共 治理的实践来看 , 公民参与的实际效应如何 ? 其可能存在 的困 境及其原因是什么 ? 这 些问 题都将 直接 影响中 国公 共治 理的 发展前景。博克斯的 公民治理 理论 为探 讨公民 参与公 共治 理提供了有利的理论 对话平台 , 借助其话语体 系将有助于 学界 更深入地研究公民 参与的 相关问 题。为此 , 我们 试图在 民主 与效率 相协调的前提下 , 以公 民治理 理论来 检视公 共治 理中 公民参与的实际效应 , 探 讨公民 参与 的现实 意义 及困 境 , 为推 进公共治理前沿理论 与协商式民 主的 对接 起抛 砖引玉 之功 效。 二、 相关理论阐释 ( 一 ) 公民治理理论 20 世纪末 期 , 一些 公共行 政学 者们 为防止 行政 国家的 过 度膨胀 , 强调复归公共行 政的民 主价 值 , 力倡公 民治 理的 新型 公共行政模式。最先明确提 出 公民治 理 行政模 式的是 理查 德 C 博 克斯 , 他在 公 民治 理 : 引领 21 世 纪的 美国社 区 一 公民 公民参与作为协商式民主的内在规定 , 它不 仅是公民治 理 理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 也是公民治理实践 的核心机制。 公 民参与的过程 实际 上就 是现 代公 民 充分 彰显 个 性、 发挥 主 体 性、 实现 权利的过程 , 具备 现代 公民意 识和 健全 公民资 格的 公 民被赋予中心和主体地位
[ 5] 62
就是很 好的例 证。一 是广州 市政 府
应 公共预算观察志 愿者 的 请求 , 公开 政府部门 预算 ; 二是 广 州市人大代表的一份调 研报告 引发的 一场 关于 公交所 用的 液 化石油气是否环保的争 论 ; 三是广 州市民围 绕番禺 垃 圾焚 烧 场 选址问题展开的 政策讨论。类似话题以星星燎原之势已 在 各地的公共事务治理 中渐次 推开。广 州市 民最 为关注 的这 三 个公共话题 , 虽具体内容不 同但主 题却 只有 一个 : 公民 对于 公 共事务 ( 尤其是与自 身利益密切相 关的事 务 ) 的关注 度和积 极 性越来越高 , 公众意见的表达和公民参与行为在 公共治理中 已 成不可逆转之势。可见 , 公 众的参与行为一方面 是行政民主 化 的见证 , 另一方面也推进了民主行政的发展。 ( 二 ) 有助于提高公共决策的效率 , 降低 公共服务的供给成 本 公民参与公共决 策是公 共治 理民主 化的 重要 体现。公 共 决策的目标指向是解决 公共 问题 , 所以 , 公 共问 题理应 成为 公 共决策的逻辑起点。然而 , 公共问题的有效识别 取决于积极 公 民的参与效果。就公共决策的全过程来看 , 公民 参与公共决 策 的制定 ( 包括问题的收集、 分 析和界 定等 ) , 将 有助于 提高公 共 问题界定的真实性及有效性 ; 公共决策的有效执 行同样需要 公 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 因为 决策执 行需 要直 接面对 公众 , 公 民 的积极合作将 直接 影响 执行 的效 果 ; 在 决策 实 施后 的评 估 阶 段 , 民主 型政府会注重引入 公民参 与 , 因为 既然 公共问 题是 针 对公众而言的 , 那么问题解决的效果究竟如何也 只有公众最 清 楚 , 决策 的最终评议权也 理应 归于公 民。同 时 , 公民积 极参 与 公共决策的过程也有助于节约大量的信息 成本 , 确保了信息 的 真实性和有效性。以此角度来看 , 民主与效率在 公民参与 这 里并非相悖 , 或将共进共存。 ( 三 ) 有助于增进公民对政府的信任 , 提 升政府执行力 政府放权于 民 , 在公 共 治理 中 融入 更多 的 协商、 对话、 合 作 , 使公 民有更多机会与政 府沟通 , 将 有助 于缓 解政府 与公 众 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 从而增 进公众 对政 府的 理解和 信任 , 并 推 进政府执行力的提升。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陷入的那 场 信 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