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汉语言对比研究与..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简介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简介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
我校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特色:以本校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为主体,汉学院、欧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和比较文学研究所共同参与,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文学、语言和理论三大基础学科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全国中文学科面临困境、力求变革和创新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借力于学校外语优势,进行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中西语言对比研究、中西文艺思想和文化交流的研究,这种学科建设的格局和特色在省内和西北地区独树一帜。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方向的特色:(1)当代法国文学及中法文学比较研究。
该方向以法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为基础,以玛格丽特·杜拉斯研究为切入口,重点研究法国现当代各文学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理论根源,以此带动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法国现当代小说、法国现当代文艺理论的研究。
学术带头人户思社教授在该方向的研究成果突出,主持省教育厅“杜拉斯及其作品研究”等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玛格丽特·杜拉斯研究》等专著6部,主编《法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其成果分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在该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
(2)当代俄罗斯文学及中俄文学比较研究。
该方向以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为切入口,重点研究现当代俄罗斯文学动态、作家与文学创作、中俄文学互译等。
学术骨干温玉霞教授在该方向的研究成果显著,目前主持有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布尔加科夫创作论》、陕西省欧美文学研究中心项目《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负责教育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子课题《索洛金作品叙事模式研究》、负责国家社科项目《当代外国文学纪事》俄罗斯卷之1999-2000的研究,在当代俄国文学研究界有较大影响。
(3)英美文学及中西诗学比较研究。
该方向以英美文学研究为基础,以中英、中美文学比较为重点,注重文学理论与作家作品研究的结合、中西文化与文学研究的结合。
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表(2010-2011
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研究生课程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注:1、未标明课程类型的均为专业选修课。
2、二外日语1班8B510,二外日语2班8B512,二外日语三班8B514,二外法语1班8B515,二外法语2班8B513,二外德国语8B517,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级MTI(英语口笔译)研究生课程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级MTI(英语笔译)研究生课程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注:二外日语1班8B510,二外日语2班8B512,二外日语三班8B514,二外法语1班8B515,二外法语2班8B513,二外德国语8B517,二外俄语8A707,二外韩国语8B509, 二外西语8A707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研究生课程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注:1、未标明课程类型的均为专业选修课。
2、二外英语1班8B503,二外英语2班8B502,二外英语3班8B505,二外英语4班8B507,二外英语5班8B508,二外英语6班8B511大连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日语)研究生课程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注:二外英语1班8B503,二外英语2班8B502,二外英语3班8B505,二外英语4班8B507,二外英语5班8B508,二外英语6班8B511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研究生课程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2011级8B507注:二外英语1班8B503,二外英语2班8B502,二外英语3班8B505,二外英语4班8B507,二外英语5班8B508,二外英语6班8B511 2010级8B510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翻译硕士(MTI)课程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2011级 8B502大连外国语学院俄语系阿语研究生课程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2011级 8A709大连外国语学院法语研究生课程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注:二外英语1班8B503,二外英语2班8B502,二外英语3班8B505,二外英语4班8B507,二外英语5班8B508,二外英语6班8B511大连外国语学院韩国语研究生课程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注:1、《韩国传统文化研究》为外聘知名专家课,授课者为韩国成均馆大学名誉教授崔博光,于10月18日至24日集中一周上课。
韩 汉语法对比研究之研究
谢谢观看
研究方法
韩、汉语法对比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
1、语料库研究:通过建立大规模的韩、汉语料库,进行语言的统计分析, 以发现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律和特征。
2、对比分析:对比韩、汉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分析其在不同语言环境下 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从而揭示两种语言的语法异同。
3、类型学研究:从全球视角出发,将韩、汉语法与其他语言进行比较,以 揭示其在语言类型学上的特点。
研究结果
通过对韩汉语语料库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两种语言在语序类型上存在以下 异同点:
1、韩汉语序类型的基本特点
韩国语属于SOV型语言,即主语+宾语+谓语的语序,而汉语属于SVO型语言, 即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在表达顺序和信息组织方式 上的不同。
2、韩汉语序类型的相似之处
参考内容二
引言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其结构与使用规则因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巨 大的差异。韩国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具有各自独特的语法特征。其中, 语序作为语言中重要的语法手段,反映了语言背后的认知习惯和文化特征。本次 演示将通过对韩汉语语序类型的对比研究,深入探讨两种语言在语序方面的异同 点,为语言学、认知科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现状
自20世纪初以来,韩、汉语法对比研究逐渐受到。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语序、 助词和词尾等方面,力求对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系统性的比较。近年来,随 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韩、汉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对 比,研究成果丰富。然而,目前在研究深度、广度和方法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一定 不足,需要进一步探讨。
3、深化类型学研究:通过将韩、汉语法与其他语言进行比较,深入探讨韩、 汉语法在语言类型学上的特点,为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_汉语言专业论文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英禁忌文化差异2、汉语言文化价值教育研究3、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4、儿童文学翻译语言可辨识度实证研究5、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概况6、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7、意汉动结式结构模式对比研究8、双语视角下的语义韵研究现状与展望9、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现状及对策10、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视阈下的文学社团建设路径探析11、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12、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探究13、语言文化的交融冲突与国家安全14、语词传播中的意义迁变与认同机制15、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化水平下降问题研究16、二语阅读中语言过程影响下的策略过程的个案研究17、英汉语简单时相之功能视角比较研究18、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9、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管窥20、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修辞学教学改革21、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22、网络语境下建议行为的语用机制研究23、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24、转换生成语法术语的缘起变迁与理论发展25、从语文课程的性质看高师院校语文教师教育改革26、全球化趋势下的“汉语在外教学”27、浅析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礼仪规范教育28、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29、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30、欧洲孔子学院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31、翻译市场导向的财经类院校MTI课程设置研究32、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语言学课程一体化建设初探33、简析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国文教育34、英汉语言的接触与现代汉语词汇的变化研究35、基于现代汉英语言特征的汉英思维方式差异研究36、拼音输入法对大学生电脑失写症的影响研究37 “中国汉字学”课程教学现代化探索38、新疆语言文化环境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39、适应与选择: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生态和谐观视角解读40、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的古代汉语改革研究41、网络语言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影响42、关于在高校开展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设想43、珠江水系上游库区少数民族移民语言保持模式研究44、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45、在华国际移民的相关语言问题研究46、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研究47、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48、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49、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佛经翻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50、从历史角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1、互联网时代下的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体验研究2、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功能的探索与实践3、英语语言文学对优化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作用研究4、从汉语言文学角度看中国商文化在铸造礼器上的传播5、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6、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启示分析7、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8、浅谈汉语言文学与新闻写作9、基层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及对策10、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学科融合模式探讨11、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影响的相关思考12、鸠摩罗什译经与汉语言文字传播13、再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14、视障大学生接受融合教育的能力条件研究15、汉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16、试论汉语言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17、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与体验分析18、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探讨19、浅谈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探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教育21、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2、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23、浅议汉语言文学对中学生的重要作用24、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25、高职汉语言文学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26、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27、新时期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和体验探究28、茶文化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29、我国汉语言文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30、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31、明清世情小说“女性”审美考究反观现代汉语课程“人文”性32、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解析33、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浅谈34、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35、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36、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对接性浅探37、麦家小说《解密》互文性及其英译研究38、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39、多民族文学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40、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之路41、试论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区别和联系42、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我情绪控制策略使用情况调查研究43、对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44、基于立人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45、关于汉语言文学审美问题的研究46、论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47、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建议48、文本背后的政治:唐古拉斯之《中国文学》剖析49、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探析50、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汉语言毕业论文题目范例1、对外汉语课教学策略探讨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略说汉字汉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4、汉语文化负载下的中国式英语5、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生态环境的影响6、汉语言视角下的聋生心灵关怀7、汉语言的隐喻特性8、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9、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10、社会化汉语言水平测试研究1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机理12、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几点研究13、英语外来语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影响14、从汉语言看女性的文化特征15、汉语就是意识形态--汉文化语言的学与汉语言文化的学16、基于扎根理论的品牌口号汉语言学特征研究17、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影响18、以历史维度审视汉语言修辞格的古今关系19、汉语言文化中的传统时间观20、百年来中国汉语言学史研究的思考21、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22、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3、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24、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25、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26、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27、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28、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29、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30、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31、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32、网络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变异探析33、试述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4、避讳造词及其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35、简论语言中的社会歧视36、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37、汉语言隐喻之象探究38、汉语言全句否定范畴的句法实现39、汉语言中的身体观:躯体性思维的语言渗透40、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41、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42、汉语数词缩略语研究43、汉语言学中夸张的语义要素与运用原则44、汉语言规范化论略45、论经济机制在汉语言中的表现46、中国艺术传播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交织47、探求唐诗的文化传统暨汉语言特点--叶萌教授《唐诗的解读》评介48、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49、浅谈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50、论汉语言学习中的“美读”。
浅谈汉法语言对比在法译汉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行汉法语言翻译教学时,针对性地进行汉法语言对比分析显得重要且必要,这有助于学生从深层次理解两种语言的区别与联系,有效提高其翻译能力,同时对提升我国语言教学的水平也大有裨益。
基于此,本文从汉法语言对比分析的角度研究总结出了其对于汉译法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现存课堂实践问题提出相关应用策略。
1 引言法语和汉语作为两种重要的语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广泛。
就法语而言,其应用范围仅次于英语,是世界第二大广泛应用的语言,被誉为“最浪漫的语言”;而汉语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在中国这一世界四大古国之一的土地上不断发展完善,蕴藏着无穷古老的智慧结晶。
有人说汉字如画,字在画里,画在字里;法语如歌,法国文化的浪漫情怀皆萦绕在法语中,留恋于法语和汉语之间,无疑是一种视觉上与听觉上的双重享受。
而在目前我国的法译汉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受汉语母语的干扰,对于法语的语言结构体系以及文化了解还不甚透彻,给翻译带来较大的障碍。
从研究目的上看,汉法语言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两种语言之间差异及其原因以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促进两种语言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切的背景之下,深入洞悉了解汉法两种语言的区别,有助于开展后续翻译工作,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其国际视野与竞争力;从宏观角度看,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语言教学的总体水平,还有利于为我国发展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人才支持。
2 汉法语言对比概述语言对比分析是指将一种语言中具有相似特征的语言成分进行比较。
它是运用系统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两种以上不同语言之间在语法结构、词汇搭配、语态及语调等方面进行的对比研究。
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更好提高学生翻译的正确性与质量。
从研究对象上看,汉法语言对比分析是语言学与翻译学两门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成果。
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方法探析
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方法探析汉语言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汉语言文学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梳理、整理和分析,可以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文献研究法主要包括文献查阅、文献评析和文献整理三个环节。
研究者可以利用图书馆、档案馆等资源,查阅相关古籍、史书、诗集等,通过对文献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深入揭示汉语言文学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二、语言学研究法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语言学研究法可以通过对汉字的形态、音韵、语法等方面的研究,揭示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规律和表达手法。
此外,语言学研究法还可以从语义学、语用学等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象征以及言外之意,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三、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一种常用的文学研究方法,也适用于汉语言文学的研究。
比较研究法可以将汉语言文学与其他语种的文学进行对比,从中探寻文学作品的共性和差异性。
比较研究法可以运用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学流派、不同文化背景等多种角度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四、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一种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也适用于汉语言文学的研究。
实证研究法可以通过对大量文学作品和相关资源的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和比较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不同题材的作品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实证研究法可以运用于语料库建设、文本分析、量化分析等多个方面,有助于从数据中发现汉语言文学的规律和趋势。
五、批评研究法批评研究法是针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和分析的方法,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批评研究法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评述和解读,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核心思想以及与社会历史的关联。
批评研究法可以从文学批评学、文学心理学、文化批评学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为汉语言文学的评价和鉴赏提供理论支持。
汉语言文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汉语言文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汉语言文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是指在研究汉语言文学领域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这些方法的多元化体现在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工具和研究过程等方面。
首先,研究汉语言文学的方法包括文本分析、考古学方法、田野调查、实验研究以及比较研究等。
其中,文本分析是最常见的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对文本的文字、语言和结构等进行详细分析,以揭示文本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考古学方法主要是应用于古代文学的研究,通过对古代文物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来还原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田野调查是一种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原始数据的方法,常用于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研究。
实验研究则是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和解释汉语言文学现象。
比较研究则是将汉语言文学与其他语言文学进行比较,以找出其共性和差异。
其次,研究汉语言文学的方法还包括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等。
历史研究是通过对文学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对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考察,来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社会学研究则关注作品和作者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社会结构、社会变迁和社会意识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和社会价值。
心理学研究注重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心理关系,通过对读者的心理反应、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和作用。
此外,研究汉语言文学的方法还包括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和文化研究等。
比较研究是将汉语言文学与其他语言文学进行比较,以找出其共性和差异,并通过对比研究来推进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和解读。
跨学科研究是将文学研究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如文学与语言学、文学与哲学、文学与美学等,以丰富和拓展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
文化研究则探讨作品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文化符号、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来理解和解读作品的文化意义。
总之,汉语言文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体现了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多方面、全方位探索的需求。
各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形成交叉验证和互补的效果,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汉语言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而推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
汉语言文学研究的新方法有哪些
汉语言文学研究的新方法有哪些在当今时代,学术研究不断发展,汉语言文学研究也不例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新的研究方法层出不穷,为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汉语言文学研究的一些新方法。
跨学科研究法是当前汉语言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新方法。
它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将汉语言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结合。
例如,在研究古代文学作品时,引入历史学的方法,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可以分析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结构、阶层关系和社会变迁。
而借助心理学的知识,能够探究作者的创作心理以及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新的维度。
传播学的理论则有助于研究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和影响范围,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交流。
数字人文方法也是汉语言文学研究领域的新兴力量。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文学文本被数字化,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通过建立文学数据库,运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可以对海量的文学作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隐藏在文本中的规律和趋势。
比如,可以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学作品的词汇使用频率、主题分布、文体特点等。
数字人文方法还包括文本可视化,将复杂的文学数据以直观的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出来,帮助研究者更清晰地把握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关系。
比较文学研究法在汉语言文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不仅可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之间进行比较,还可以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之间展开对比。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探讨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各自的特色。
例如,将中国古代诗歌与西方诗歌进行比较,研究它们在形式、意象、抒情方式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拓展对诗歌艺术的理解。
同时,比较文学研究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文化研究方法为汉语言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高校翻译类教材汇总
语言科学总第15期2005第2期
杨亦鸣
语言科学总第16期2005第3期
杨亦鸣
语言科学总第17期2005第4期
杨亦鸣等
语言科学总第18期2005第5期
杨亦鸣
语言科学总第19期2005第6期
杨亦鸣
语言科学总第1期2002第1期创刊号
杨亦鸣
语言科学总第20期2006第1期
杨亦鸣
语言科学总第21期2006第2期
戴凡等
文体翻译论
冯庆华
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
蔡新乐
文学翻译批评论稿
王宏印
文学与翻译
许渊冲
五四以来我国英美文学作品译介史
王建开
西方翻译简史
谭载喜
西方翻译研究方法论70年代以后
李和庆等
系统中的翻译--描写和系统理论解说
THEO
写作与翻译指导
程月芳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新世纪英汉同声传译
胡刚等
许渊冲与翻译艺术中华翻译研究丛书第三辑之 张智中
金圣华
巴别塔文丛圆梦初记
杨武能
巴别塔文丛自说自话
施康强
比较与翻译
汪榕培
从柔巴依到坎特伯雷英语诗汉译研究
黄杲
大学英语英汉翻译技巧
蔡基刚
大学专业学科名称及主要课程汉英对照手册 刘洪泉
当代翻译理论
EDWIN
当代翻译学
科米萨若夫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郭建中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廖七一
典籍英译研究
汪榕培等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之争
语种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英语 日语
【毕业论文选题】法语专业论文选题
法语专业论文选题在电视电影的洗礼下,我国大部分青年印象中法国人是最浪漫的,巴黎是最时尚的,为此在外语学院有很多朋友选择了法语专业,那么法语论文的书写就需要用到很多资料了,下面是由学术堂整理收集的一些法语专业论文选题,希望能为你们提供些帮助与参考。
法语专业论文选题一:1、论法语的体系统2、法语听力理解常见困难分析3、对法语熟语属性的探讨4、中国时政词汇汉法对译(74)5、“双重目光”下的求真译作--评程抱一、程艾兰的法译本《骆驼祥子》6、莫言在法国:翻译、传播与接受7、大型汉外词典编纂设计特色研究--以《汉法大词典》为例8、唐宋散文在法国的翻译与研究9、译者的视域:莫言《丰乳肥臀》法译本注释的文化解读10、法汉电子词典现状初探111、法语修辞手法的分类和分析12、法语口译译前准备策略研究13、法语拟声词的认知理据探析14、莫言作品在法国的译介15、释意理论参照下政治文本汉法口译中“中国特色”词汇的分析和处理16、浅析汉法同传策略17、官方记者招待会汉语特色语的法语口译策略研究18、汉法运动事件口语表达的类型学研究19、二外法语学习者学习困难分析20、中法批评言语行为对比分析21、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22、法语中的名词化现象23、法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24、中国学生在法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跨语言影响研究25、《论语》在法国的译介历程与阐释26、非洲法语文学在国内的翻译227、顺应论视角下法语歧视性谚语翻译研究28、中法餐桌禁忌之较29、工作记忆广度与法汉口译表现的相关性研究30、我校法语专业本科生短文听写错误分析与研究法语专业论文选题二:31、中国的巴尔扎克现象32、法语中限定词的分析33、《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和《天一言》中的文革时期精神求索34、法国文学教学情况及其影响研究35、二外法语学习倦怠关键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36、法语学习中的负面跨语言影响研究37、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围城》法译本中隐喻翻译之分析38、从司汤达写作手法分析《红与黑》中的爱情观39、广外非洲法语国家留学生校园融入情况研究340、浅析法国食品广告中的语言手段41、二外法语学习动机研究42、《论拉维斯的〈法国史〉》翻译实践报告43、孔子学院在法国报刊中的形象44、《汉法词典》(1670)考释45、高校大学生法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提高策略46、《真美善》的法国文学译介研究47、法语版红楼梦方言翻译技巧探析48、形成性评价在高中法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49、交际教学法在中学法语教学中的应用50、中国法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本族文化失语现象的研究51、法国高等教育改革分析及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52、目的论指导下旅游景点名称汉法翻译53、学习策略在法语听力中的培养54、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国法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55、法国汉学家儒莲的早期戏曲翻译456、清末中日法律用语的交流与借用57、法语三语中的跨语言影响和语码转换58、浅析网络资源在法语二外教学中的运用59、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识解”法语时态的形态理据60、法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方法研究法语专业论文选题三:61、中法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比较研究62、中国法语教学法演变史(1850-2010)63、英语专业第三语言习得现实性分析即课程教学质量控制研究--以法语为例64、浅谈法语谚语的特性65、英语对第二外语法语学习的迁移影响66、法语DELF(B1)测试分析及攻略67、法语中系动词的分析68、法国在全球推广法语的政策与措施分析5。
对比语言学研究的中国路径
对比语言学研究的中国路径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这一背景下,对比语言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通过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比较研究,揭示语言的本质、规律和特点,为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对比语言学在中国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我国的语言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对比语言学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语言学界在汉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对比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通过开展对比语言学研究,可以借鉴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推动中国语言学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对比语言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外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比语言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特点,为外语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我国外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对比语言学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语言和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对比语言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和文化特点,为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对比语言学研究还有助于加强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对比语言学研究在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入,对比语言学研究将在我国的语言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发展概况理论研究的深化:随着对语言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语言学研究的理论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从早期的心理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到现代的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等理论流派,都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方法论的创新:为了更好地解决语言学问题,学者们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
计算机辅助的语言学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社会语言学等新兴领域的出现,都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法语宾语句与汉语相应结构的对比
法语 宾语 句与汉语相应结构 的对 比
吉 玉 婷
( 安 徽工 业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安徽 马鞍 山 2 4 3 0 0 0 )
[ 摘
要】 本文对法汉两种 语言中的宾语 句进行 了较 为 系统的对 比 , 包 括法汉 宾语 的构 成 以及 法语
和汉语 中宾语 的成分 、 法汉宾语在 句子中的位置 、 法语 宾语句与汉 语不 同的句①I I e s t t o m b 6 f o u e t s a f e m m e n e p e u t p a s l ’ a r r S t e r . 他疯 了, 连他的妻子也不能阻止他 。 ②u n e l o n g u e l e t t r e i n a 6 t 6 r 6 p o n d u e . 一封长长的信回复给 了我。
・
9 9・
在 汉语 中 , 宾语可 以是 :
其一 , 名词 、 代 词 。例 如 :
①我们 已经完成了任务。( 名词 ) ②我还是会时常地想起她。( 代词)
其二 , 数 量 词 。例 如 :
①他买了许多年画儿 , 还给我留了两张。
② 张先 生耽 搁 了五 天 。 其三 , 动词 、 形容 词 。例如 : ① 我特 别喜 欢 唱歌 。 ( 动词 )
es co @ Ma v o i s i n e d e ma n d e d n s e i l s
— —
. 我的邻居鱼
第3 5卷第 1 1 期
V0 1 - 3 5 No . 1 l
长 春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汉语言文学中的现代汉语与古汉语对比研究
汉语言文学中的现代汉语与古汉语对比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汉语言文学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
其中,现代汉语与古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两个重要篇章。
现代汉语作为一种以白话文为主的语言,是当代汉语的基础。
而古汉语则代表了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语法、词汇、句式等多个方面探讨现代汉语与古汉语的差异,以期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一、语法对比研究现代汉语句法主要是以主谓宾结构为主,即以谓语为核心,辅助以主语和宾语派生出来的语言模式。
而古汉语的结构则更为复杂。
它除了有主谓宾结构外,还具有形式并列、谓语轻重等句法结构。
例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句话,就显示出了并列结构中的两个并列成分之间的关系。
此外,现代汉语中的语序变化比古汉语更为灵活。
现代汉语中的语序多是建立在一定的语意基础上,可以灵活变换。
而古汉语中的语序却是不变的。
例如,“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就是典型的古代汉语的语序结构。
二、词汇对比研究汉字是古代汉语的标志,而汉字的特点也决定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词汇差异。
古代汉语中的大量词汇都是以汉字为主,而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却多是以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为主。
例如,“二十四节气”就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阿拉伯数字表示方式,而古汉语中就不会采用这种方式来表示。
此外,现代汉语中的词汇较为丰富,包含了很多新兴词汇和外来词汇。
而古汉语则是以经典和著作中的词汇为主。
例如,“赤壁之战”这个名词,从字面上看,现代汉语中的人便可知其所指,但在古代汉语中,却要借助经典典籍来解释其含义。
三、句式对比研究现代汉语的句式要点往往直截了当,严谨而统一。
而古代汉语中的句式则显得更为讲究,富有韵律节奏。
古汉语句子是通过对字义的展开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因此在句子构造上也更加复杂。
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就是典型的古代汉语句子,富有音韵美感,读起来非常舒适。
此外,现代汉语的句式结构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而古代汉语中的句式结构则更加多样化。
大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DOC)
大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英语专业备注:1二外日语1班8B502,二外日语2班8B505,二外日语3班,8B507,二外法语1班8B508,二外法语2班8B509,二外俄语8B703,二外德语8B516,二外韩国语8B512。
大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日语专业教室8B505备注:1二外英语1班8B510,二外英语2班8B511,二外英语3班8B513,二外英语4班8B514,二外英语5班8B515,二外韩国语8B8B512。
注:普通语言学(外聘李长波老师,集中讲义)大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俄语专业教室8B507备注:1二外英语1班8B510,二外英语2班8B511,二外英语3班8B513,二外英语4班8B514,二外英语5班8B515。
大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法语专业教室8B509备注:1二外英语1班8B510,二外英语2班8B511,二外英语3班8B513,二外英语4班8B514,二外英语5班8B515。
大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表(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亚非(韩)语专业教室8B511备注:1二外英语1班8B510,二外英语2班8B511,二外英语3班8B513,二外英语4班8B514,二外英语5班8B515。
大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德语专业教室8B513大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西语专业教室备注:1二外英语1班8B510,二外英语2班8B511,二外英语3班8B513,二外英语4班8B514,二外英语5班8B515。
大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 思政专业 思政教室8A7031二外英语1班8B510,二外英语2班8B511,二外英语3班8B513,二外英语4班8B514,二外英语5班8B515。
中国汉语言文学中的反讽手法研究
中国汉语言文学中的反讽手法研究反讽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中国汉语言文学中被广泛运用。
它通过对事物的颠倒、对立或讽刺,以嘲笑、揭示人性弱点等方式,构建一种戏剧性的反转效果。
本文将从古代至今的中国汉语言文学作品中,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反讽手法。
古代文学中的反讽手法可以追溯到《诗经》时期。
在《郑风·石碏》中,“瞻彼淇澳,而无信期”一句,以人们对于“淇澳”高洁纯净的形象,来映衬“而无信期”的虚伪与欺诈。
反讽手法通过对比和颠倒,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叹息和无奈。
在唐宋文学中,反讽手法的运用更加丰富多样。
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通过将人们对于王朝盛世的期望与社会现实进行反差对比,以嘲讽的方式揭示了现实社会的险恶和虚伪。
通过这种手法,王之涣在表达对人性的谴责和反思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
到了明清时期,尤其是小说的兴起,反讽手法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
例如,《红楼梦》中描述贾府的金玉良缘,通过对富贵家族命运反讽,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与黑暗面。
《聊斋志异》中,通过鬼怪与人的相互身份转换和对人性的讽刺,创造出了一种荒诞幽默的反讽效果。
这些作品通过反讽手法,折射出社会矛盾,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并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与反思。
进入现代文学时期,反讽手法仍然在中国作家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例如,俞平伯的《人生》通过对社会道德和人性的讽刺,以荒诞的手法构建了对人生的颠覆性反讽。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及《阿Q正传》则通过对小人物的塑造和颠倒来讽刺社会的假道德和虚伪现象。
这些作品揭示了现代社会对人性的腐蚀和扭曲,对读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警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现代网络文学中,反讽手法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运用。
网络文学以其快速更新、大众化的特点,成为了年轻一代表达情感、思想的重要途径。
许多网络作品通过反讽手法来嘲讽社会现象、揭示人性弱点,同时又充满了对现实和未来的乌托邦式憧憬。
总的来说,中国汉语言文学中的反讽手法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在不同层次上呈现出多样性。
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范围
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范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现设13个学科方向(二级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1.英语语言文学涉及主要英语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新西兰)的语言、文学与国情等研究。
语言研究包括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语言测试、法律语言学、词典学、文体学、话语分析、语篇分析、英语教学、语言对比与翻译等。
文学研究包括英语国家文学,如文学史、作家研究、作家作品、西方文论、文学翻译、文学对比、比较诗学、文学批评,以及英语国家的政治、历史、社会和文化等。
2.俄语语言文学涉及俄语语言、俄语国家文学、俄语国家文化与国情等研究。
语言研究包括俄语语言学理论与流派、俄语教学、俄语语言专题研究、俄语语言边缘学科(如社会语言学、话语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国情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俄汉语对比与翻译研究等。
文学研究包括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艺理论、俄罗斯文学流派及文艺思潮、俄罗斯作家及作品、俄罗斯与中国及独联体国家的文学交流关系等。
3.法语语言文学涉及法语语言及其运用、法语国家的文学文化与国情等研究。
语言研究包括法语普通语言学、法语语言学理论与流派、法语语言对比与翻译,以及现代法语语言学专题研究,尤其是法语语言学各核心理论方法与边缘学科研究等。
文学研究包括法语国家或地区的作家作品、法国文论、西方文艺理论、现代法国文艺思潮、法语国家文学名著赏析等。
4.德语语言文学涉及德语语言及其运用、德语国家的文学文化与国情等研究。
语言研究包括现代德语的语言学理论与流派、语言学专题研究、语言对比与翻译,以及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篇章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语言习得等。
文学研究包括德国文学的历史、作家作品、德语国家文学名著、德国浪漫派文学、德语国家文艺理论、比较文学、德国国际关系、德国文化等。
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附件3: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申报评审书、成果名称《中国水族文学作品选》所属阶段 D.高中教育成果类别 C.课程资源成果主持人杨承广所在单位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推荐时间2016 年12 月 5 日》贵州省教育厅制2016年9月成果持有者承诺书在申报成果奖过程中,本人自愿做出如下承诺:对填写的各项内容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
成果主持人签字:杨承广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签章):周凤让,2016 年12 月 6 日填表说明1.所属阶段 A.学前教育 B.小学教育 C.初中教育 D.高中教育E.其他(指成果内容涉及上述两个及以上阶段或领域,或涉及基础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衔接等)2.成果类别:指基础教育各阶段教学成果主要涉及的具体领域,依照教学活动的若干要素细分为如下类别。
A.学习策略、B.教学模式、C.课程资源、D.教学方法、E.评价方式、F.课程改革、G.心理机制、H.儿童游戏、I.习惯养成、J.道德修养、K.技术教育(不包含职业教育领域)、L.专业发展、M.教学管理、N.教师评价、O.学生评价、P.家庭教育、Q.幼儿发展、R.特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S.留守儿童、T.其他(基础教育教学活动的其他领域)3.成果主持人以个人名义申报的教学成果,请填写个人姓名;以单位名义申报的教学成果,请填写单位全称;为保证教学成果的权属明确,本栏目若出现多个名称的,将予淘汰。
4.主要参加者以个人名义申报的成果,主要参加者人数不能超过9人;以单位名义申报的成果,主要参与单位不能超过3个。
一、成果简介1. 成果概要(800字以内)水族文学是水族民众表达心声,传承历史文化的有力媒介,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是我国水族的主要聚居区,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水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并具有它的唯一性;水书、水族端节、水族马尾绣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法、汉语中“水”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法、汉语中“水”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作者:吴芳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7期摘要:水乃生命之源,一方面,在法、汉语中都有着相似的隐喻映射,如“时间、力量、灾难、失败”;另一方面,法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使得“水”在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隐喻认知。
通过选取与“水”相关的谚语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法、汉语言中“水”概念的隐喻投射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中“水”的概念隐喻投射的共性和差异。
关键词:水概念隐喻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097—03认知语言学派的隐喻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
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在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最早提出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理论,认为概念隐喻是始源域(source domain)的概念系统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概念系统的映射,始源域是指人们较熟悉的、具有一定经验的事物,而目标域是指陌生、抽象且结构复杂的事物。
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据统计,日常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形式源于不同的概念隐喻。
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在各种语言思维中,常借助对水的经验去认知其他事物,也能找到大量和水有关的隐喻。
通过研究法、汉语中与“水”相关的隐喻表达,可以发现法汉民族对水的不同认知。
谚语是一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在自身实践中所产生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语言简洁通俗,或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寓意和哲理。
由于谚语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不同民族具有各自的文化背景,所以谚语也反映了各自的思想观念。
对于水的概念隐喻,目前已经有一些论著阐释了英、汉与俄、汉语言中的对比研究,但缺少关于法、汉语的研究。
《辞海》给“谚语”下的定义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应用》贾秀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法语动词的时、体与式》李宝树Etre de son temps 与时俱进Temps时(动词发生的时间)Modes式(说话者的态度)V aspects体(动词自身,不用变位就体现的存在,发生方式)V oix态conjuguer(联合):动词的形态做变化,诞生于交际场合下(两元或多元下)把消息传给听话的人Encoder—(过程comprendre, interpreter, saisir)----decoderMode----attitude----valeur metalinguistiqueV aloir: 进行时,延续提,aspect,etat, personnes, tempsJe veux/ je voudrais/mombre,voix主动temps{Indicatif(indice) 直陈式:直接叙述,平铺直叙,客观事实Conditionnelle(中间地带) 既有主观又有客观Subjontif} 虚拟实:个人构思的一种东西,不管客观事实是讲主观想法,个人想法Ce qui est fait est fait 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饭命令式:表命令或愿望----现在/将来----完成时命令动作的发生或结果Finir自身发生体,非完成体动作发生:Finissez ce travail a 4h demain!动作结果:A yez fini ce travail a 4h demain !Soyez partis !。
4hPasséayez fini 。
finissezUn journaliste est un historien de l’instant《法语动词的时、体与式》-heure temps linguistique时Ètemps –climat temps vécu-temps temps verbalMoment de la parole →MDP说话的时间Point de repère基准点,不一定都是现在,通常意义下时présentPasséprésent(P.D.R). futur-------↑---------------↑----------------↑-----→{狭义:严格意义的现在:不断消失的过去和不断到来的未来这两个的临界面,不断移动{广义:de nos jours, aujourd’hui :包含一定的过去,涵盖一定的未来,人的生活绝大多数是宽泛意义下的现在,包括maitenant{狭义:ici et maintenantfutur→ avoir à +inf. → ai, as, a, ons, ez, ont ex : parleravoir av ons, av ez, ontPasséprésent(P.D.R). futur parler ai parler ons--------↓--∣--------------↓--∣------------↓---∣-----→parler as parler ezJ’avais mangeé j’ai mangé j’aurai mangéparler a parler ont体:aspectAspect métalinguistique元语言体----infinitifDe quelle façon se réalise une action ou un état.Partir ∣→---- être chinois ----→----Arriver ----→∣avoir travaillé 2 ans ∣—∣→∣Aspect sécant aspect inaccompli aspect duratif/continuatifAspect progressif aspect répétitif aspect global aspect non-sécant Aspect ponctuel aspect non-duratif aspect inchoatif aspect accompli présent→aspcet sécant+aspect duratif+ aspect inaccompli......可在某种变位形势下同时兼有好多体时态=时+体现在时时持续体,可用作最近将来时和最近过去时ex:j’arrive 我来了MP(moment de la parole)现在的现在时présent,过去的现在时imparfait的功能大致相同,除:{le présent vient de soi 来自于自身{imparfait需要一个时间的référenceEx :il fait beau. 听说者可同步Il faisait beau. 无法同步,不知道是哪一天,需référence, circonstance※propriété de l’imparfait (det de présent) :1. non-implication2. exclusion d’autres actions contradictoires3. simultanéité des actions4. (imparfait) besoins de la référence de temps5. le présent et l’imparfait appartiennent respectivement à un système de tmpsLe présent→temps phisique/matériel物理时间体系→具有物理性,客观性L’imparfait→temps psychologique心理时间体系→意识性,心理性,主观性Passé composé=(英)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有时间状语:过去动作,无时间状语:表示结果,状态-Paul est là?-Non, il est parti. →adj.意义,相当于absent He has gone-Quand?-Il est parti il y a 5 mn parti→sorti He left 5 mn ago助动词+过去分词→呈现完成体J’ai pu ... 我得以...,我做成了...il ne peut pas venir ↘il ne pouvait pas veni r ↗没有来的可能性il n’a pas pu venir. →有可能来,但是没来on apporta du lait au chat qui eut vite tout la pé.époque→temporalité externephase→tmporalité interne1.tais-toi, il est à côté. E2.il est en train de manger sa soupe cursif3.il est sur le point de partir imminentiel4.il se met à manger la soupe inceptif5.hier, il est allé à la piscine E6.demain, il ira à piscine E7.s’envoler, voler P8.se lever, être de bout P9.apprendre, savoir P10.se mettre à faire qch Pphase situation↗ eux2 → sincirité×↘ chaisesIl y a 4 type de situations :Situation 1--8↙↘8 État action 1--7↙↘Évenements processus 1--7↙↘1.4.6.7 Processus avec terme processus sans terme2.3.51. balayer la cour2. cueillir des fleurs3. manger des po mmes4. lire le journal d’aujourd’hui5. faire des exercices6. faire ses devoirs7. cueillir un bouquet de fleurs 8. être professeurDes actions qui peuvent être contrôlées par un agentÉvénement qch qui n’a pa s de duréeProcessus qch qui a une duréeProcessus avec terme : qui a un poiont d’arrêt naturelProcessus sans terme : qui n’a pas un point d’arrêt naturelÉtat : qui n’a pas de déroulement/passage/frontière, donc pas de phaseEx pour l’état : être blond, être chinois注:×逻辑上不存在,—不能,+能Évenement : sans durée, non commencement, non arrêtIl sort depuis 3h ×sortir→évenement 不能与depuis同用Il lit depuis 3h √Il a cessé de sortir le soir √le把vi.变成répétition, comme un trasformateurIl a cessé de sortir Simonne √Il a cessé de sortir ×cesser : interrompre une action qui a un déroulementsortir : c’est un action sans déroulementIl a fini de lire des romans ×Il a fini de lire Balzac √Il a cessé de lire des romans √Il est en train de sortir √= il se prépare à sortir(il est dans le processus avec terme)Il a presque mangé sa pomme √ [→]--- (p.c.不带时间状语,重结果)Il est presque sorti √ →[]il était en train de mangeril mangeait son poulet quand le téléphone a sonné√il partait pour la fac quand le téléphone a sonné√il était sur le point de partiron ne peut pas juger que l’imparfait est une durée dans le passésortir, partir s’endormir manger sa pomme, balayer la cour—↓→—[→ dormir —[-]→être dedans--→ être dehors↓passage→évenementépoque : temporalité externephase : temporalité internerelation entre l’époque et la phase :1. il ya a des phrases qui contiennent des époques et des phases (souvent)Ex : il se met à manger sa soupe. Époque : se met à变位Phase : se mettre à本身2. il y a des phrases qui ne contiennent que des époques (généralment subjonctif)Ex : Hier, il a fallu qu’il se mette à manger sa soupe.Ajourd’hui, il faut qu’il se mette à manger sa soupe Époque: hier, aujourd’hui, demain Demain, il faudra qu’il se mette à manger sa soupe3. il y a des phrases qui ne contiennent que des phases (dans des dictionnaires)Ex : (métalangue) sans actualisése lever, être deboutIl pleuvra (包含futur immédia,也可无征兆,→...ra将来时词尾,已是将来时)—subjectif il va pleuvoir (已见到征兆,→va是现在时,还包含在现在时内)—objectifMémé, on descend? (métro va en gare) madame répond :A.je vais descendre quand je vais vouloir.B.Je descends quand je veuxC.Je descendrai quand je voudrai √(pour réplique→subjectif)D.Je descends quqnd je voudraisTonnalité la plus forte :-tais-tois! -tu vas te taire -tu vas te taire, oui? √-tu te tairas -tu peux te taire?Futur simple所表示的东西:Tôt ou tard, mais certainMais pour qui sonne le glas?-C’est pour Mme Dupont-Ce sera pour Mme Dupont (pas sûr) →眼前具有不确定性-Ce serait pour Mme Dupont (plus incertain)Égressif, progressifUne situation résultant de la réalisation d’une action1.tais-toi, il est à côté(sans phase)2.incroyable, elle a entendu son père arriver, alors elle mangait (inceptif)3. Pas de temps, je pars pour la fac (imminentiel) ↓ =elle se met à manger4. Silence, ta mère travaille (cursif) présent dans le passé5. J’arrive à peine et déjà vaous me sautez dessus, laissez-moi respirer (parfait)Il litIl lisait translateur transformer les propriété du présent sur la passéIl avait lu 把现在的意义全部转换至过去Je m’attendais une chaudes réception-ait→auxilière forme déictique (指示性的)1. il avait pour temps dit, il serait revenu en 3h.2. j’ai appris alors qu’il était venu la veille.3. Elle a sorti le vin, le sendre, le pain.4. Bref, il était claire qu’on allait encore être en train de manger lelendemain matin.Il ir∣a →现在时(sans précision)il ir∣ait→过去时(avoir besoins d’une précision)Dépose ce dossier sur mon bureau avant 15h : je serai parti (partir) . il faut que vous soyez arrivés là à 15 h. ↓une résultat déjà réaliséla plasticilé de l’imparfait(pâte à modeler)Temps de narration : passé composé, passé simpleTemps de description/commentaire : imparfaitTemps chronologique 推进股市向前发展,出现新东西=temps de narrationTemps implicite暗含的时间Il se levait de bon matin. 暗指与今天的时间相比Imparfait pittoresque= imparfait historique=imparfait rhétorique不和谐,突然改变parfait et passé simple → échange de fonctionvue↙↘Vision global 全程视角∣----→----∣→passé simple保持距离→历史,距离,沧桑感vueVision de section切入视角(部分视角)----—∣→----↓Imparfait 读者想什么,作者可以一下子控制读者(认知模式决定)↓画面,参与,现实,现场感Violent →imparfati 读者与作者的契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