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中英文语言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语法结构上均有较大差异。
本文比较了英汉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两种语言背后的中英文化差异。
1、中英文语言结构的语法差异1.1语篇差异中文语言结构趋向于意合,思维方式呈螺旋型,不强求于语言形式;英文语言结构趋向于形合,思维方式呈直线型,力求结构上的严谨。
中文较少使用连接词,各部分之间靠意思连接,所以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目了然。
而英文讲究层次,多在词、短语、分句之间用连接词和关系词,使英语句子、文章更具层次感[1]。
中英文两种语言结构在语篇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章策略的差异。
篇章策略(text strategy)是指篇章生产者根据交际目的对组篇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是为一定的目的而对决策参数(decision parameters) 所作的权衡。
中国人写作倾向于采用堆积和重复论断、引用典故和权威、套用成语和谚语的策略;而西方人则强调使用数据和细节、引述个人和常人经历,运用成语、习语则采用掐头去尾、添枝加叶的推陈出新策略。
⑵语篇模式的差异。
汉民族由于受重综合的思维习惯影响,语篇模式属于典型的东方“螺旋型”(circular/ spiral) [2]。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篇章的主题不是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而是采用曲折起伏、隐喻含蓄方式来阐述。
即不直接切入主题。
英语通常“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先概括,后细节”。
换句话说,英语语篇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linear) ,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它们把话题、观点、态度从一开始就引入文章,然后用事实说明,先有主题句,后接例证句,而后结尾,语篇模式属于演绎型。
⑶语篇主题的差异。
受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英民族通常把主题句(topic sentence) 置于句首, 主题突出,观点清晰,然后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两门语言,对它们所做的对比研究无疑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主要对这两门语言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论述了修辞格的应用,以期能为翻译教学和实践提供有用的见解。
标签:修辞手法意象性汉英语言差异修辞与翻译教学语言学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
意合和形合是语言组织法,所谓形合,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所谓意合,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
比较语言学主要指对同一语系不同语言或语种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的一种语言科学。
实践证明它对语言研究和语言翻译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世纪末叶,由于对印度的梵文和欧洲的希腊及拉丁语的比较研究而盛行的比较语言学,为确定印欧诸语的亲属关系奠定了基础。
外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法就是根据印欧诸种语言中虽有差异,却有相同、相似或者相通之处而建立起来的。
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汉语和英语(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却有很多的类似之处。
通过对这两种语言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探讨,而且有助于翻译教学实践,提高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认识和两种语言对译的能力。
一、英语修辞格的意象性英语修辞手法丰富多彩,探讨其意象性可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领会作者措辞和布局谋篇的技巧。
有意识地细心揣摩英语各种修辞格的特点并且经常加以实践能使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变得更加地道。
修辞手段在英语语言运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幽雅的文学语言,还是通俗的日常用语,人们在应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修辞手段,以期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修辞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魅力和说服力。
为了使我们在运用语言,尤其在写作中丰富地、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英语时有必要体会和把握好文章中修辞手段的运用。
英汉两种语言对比(英语、汉语对比分析)
4) 一词多意:英语比汉语多
E.g. Different meanings of the word “story”: • 1). A young man came to Scottis with a story. • 一个年轻人来到斯科特的办公室报案。 • 2). Her story is one of the saddest. • 她的遭遇最惨。 • 3). He’ll be happy if that story holds up. • 如果这一说法当真,那他就太高兴了。 • 4). It’s quite another story now. • 现在情形完全不同了。
8
• Composition: motherland, blackboard, waterworks, handwriting, silkworm, outbreak, easy-going, home-made, The United Stated is a “do-it-yourself” country.
exist, live
26
• Examples: • Here is the very passport that you have lost. • There stands a great monument on the top of
that mountain. • Up went the rocket into the space in an
instant. • Then came the day we had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
27
• 2. (not) only • 部分倒装(partial inversion) • Only by reading extensively can you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各方面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文字差异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印欧语系,两种语言的文字个成体系、个具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两种语言无论是语言特点、书写形式,还是构词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进行英汉字词的差异性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汉字词差异性对比文字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
同母语学习一样,我们学习英语依然从字词着手,然后学句子乃至篇章。
在两种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两种语言做比较。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我们可以对两种语言词汇有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英语,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语。
提到词汇,英语和汉语中有不同的表达。
在英语中,只有一词word,而在汉语中有两个关于词汇的名词:字和词。
那么这三个术语word、字、词之间有什么对应的关系?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英语中的词由字母构成,word与词对应。
汉语的词由汉字构成,现代汉语中的单字大约相当于词素(morphme),它们是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
本文就是针对英汉文字、字词进行分析。
一、英汉语文字差异英语是线性一维的,写读英文是编码、解码的过程。
字母从前往后,依次排序就构成词。
词与词之间需用一空格隔开,才能使其明了。
汉语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
汉字是典型的方块字,每个字无论笔画多少,字本身的大小都不变,因此看起来紧凑美观[1]。
相对于英语的前后排序来说,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可能存在,比较复杂,汉字字与字之间完全独立书写时无需其他符号分隔。
世界上的文字可大致分为三类:表形文字(图画文字)、表意文字(音意结合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表意文字是从表形文字发展起来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内容一、引言二、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2.综合语与分析语3.刚性与柔性4.形合与意合三、课堂篇四、疑惑篇五、结语英汉对比研究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1.语言与文化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趋势和必然。
英汉语言对比实验总结汇报
英汉语言对比实验总结汇报
在英汉语言对比实验中,我们团队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发音等方面的差异,对英汉语言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比较。
以下是我们的实验总结汇报。
首先,在语法方面,我们发现英语的语法结构较为规范和严谨,句子结构相对固定。
而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灵活,句子的顺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另外,英语中有时态、语态等语法要素的变化,而汉语则通过词语的使用来表达时间、主语、动作等概念。
其次,在词汇方面,英语词汇量较大,词汇种类繁多。
英语中往往会使用多义词和同义词来丰富表达,使得语言更加丰富多样。
而汉语则更注重词语的精准和准确,通常用具体的词语来表达意思,避免歧义。
此外,在发音方面,英语的发音规则相对统一,语音重音规律性强。
而汉语的发音相对复杂,存在四声、儿化音等独特的音韵特征。
因此,对于非母语人士来说,学习汉语发音可能会更具挑战性。
另外,我们还发现英汉语言之间存在一些文化差异。
英语包含了大量的习语、成语和文化引用,而汉语中则包含了大量的成语和文化典故。
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英汉语言的语法、词汇、发音以及文化等
方面的差异,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和特色。
这将对我们的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和共同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同时,对于学习英语和汉语的人来说,了解两种语言的对比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语言。
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
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如果学生能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结构方面的差异有所了解,掌握两者之间的一些转化规律,再假以时日反复练习,做好口笔译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众多语言学前辈的研究成果,在此总结出英汉语言在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相信对各位同学必有所裨益;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例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例如,众所周知的,虽然“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这句典型的中式英语也广为接受,但它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是典型的不顾英语语法和句型结构的误译;其实,按照英语的语法结构,应该这样表达:It’s a long time since we saw.此外,在做英译汉时,要尽量避免“翻译腔”;所谓“翻译腔”,就是指英文的意思虽然勉强能懂,但直译或硬译的痕迹到处可见,“洋味”太重,可读性太低;究其原因,一是实践较少,经验不足;二是语言能力有限,重形式而轻内容,没有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别和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见到什么就翻译什么;例3 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 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 him to order without delay.译文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主席应督促他遵守规则;分析该句是一个when引导的主从复合句,看似一个简单的“主将从现”句,但却不能直译成汉语如第一句译文;When 从句其实表示一种假设,如果直译成“当……时候”,就没有表达出原句的逻辑关系;his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不译;shall是个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order是名词,表示“规则”,不能硬译为“命令”;二、英语句长复杂汉语句短简练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注重句子的结构,句与句之间可以靠标点符号、连接词、介词等衔接而无限扩展,往往一句话可以包含多个意思,是一种“树形结构式”的语言;但是,汉语则相反,它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字词的语意来表达,一句话一般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是一种“竹形结构式”的语言;这种长短句之间的转化正是英译汉的难点,所以考研的翻译也主要是考查学生翻译英语复杂长句的能力;例如:例4 Plastics is made from water which is a natural resource inexhaustible and available everywhere, coal which can be mined through automatic and mechanical processes at less cost and lime which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calcinations oflimestone widely present in nature.译文塑料是由水、煤和石灰石制成的;水是到处可以获得的、取之不尽的一种自然资源;煤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机械化来开采,成本较低;石灰可由煅烧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石灰石而得到;分析原文是一个典型的英语复杂长句,由42个单词组成,全靠一个逗号和几个连词结合成一个多层次的、内容丰富的句子;主句的主干是:Plastics is made from water, coal and lime; water, coal和lime之后各有一个定语从句,其中的后两个定语从句还是被动语态;所以,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时要化整为零,可以把主句和各个定语从句分开译成短句,其中的一些状语比如at less cost也可以单独处理成短句;因此,在英译汉时,遇到复杂的长句,首先要有耐心地分析句子成分,抽出主句和从句的主干,将其翻译成独立的分句;其次,一些状语,比如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也可以译成短句;最后,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将这些分句连接起来;三、英语多被动语态汉语多主动语态尽管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被动语态,但相比较而言,英语更喜欢使用被动语态,特别是在一些正式的书面文体中,比如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有时,汉语也会经常使用一些由“被”引导的被动句,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用主动表被动,比如由“让”、“给”、“由”、“据”等词语表达的句子;所以,在英译汉时,要尽量把英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尤其是一些习惯的表达方法,比如:it is said that...据说 (i)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大家普遍认为……等这些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一般说来,可以把英语句子的主语变成汉语句子的宾语,再将被动语态部分翻译成主动;如果英语句子有by引导的施动者,将其译为汉语的主语;如果没有,则可不要或根据需要予以补充;例5 It was still thought unusual in some places that programs could be called up by viewers to be displayed on their TV screens at home.译文有些地方的人们仍然认为,观众打电话要求在自己家里的电视屏幕上播放节目是一件不平常的事情;分析原文中有三个被动语态形式was thought, could be called up, to be displayed, 都译成了汉语的主动语态:“认为”、“打电话”和“播放”;其方法是:it wasthought that…,按照汉语习惯,补充了主语,译为“人们认为……”;could be called up,将by后施动者viewers译成主语,被动部分译成主动;to be displayed译成主动修饰programs;例6 New actions must be taken to prevent air pollution.译文必须采取新行动来阻止空气污染;分析原文是一个简单的不需要指明施动者的被动语态,所以直接将主语变成宾语,被动语态部分翻译成主动就可以;此外,在有些情况下,英语中的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都可以;例如:例7 The famous hotel had been destroyed by the big fire.译文大火把这家著名的旅馆毁掉了;主动这家著名的旅馆被大火毁掉了;被动例8 She was caught in the downpour.译文她淋雨了;主动她被雨淋着了;被动四、英语重心在前汉语重心在后英汉两种语言的逻辑思维有明显的不同:英语往往是“开门见山”,先表明结论,再进行论证、描述或讲述事实,也可简单概括为“先果后因”,即重心在前;汉语则习惯于“循序渐进”,往往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由事实到结论或由因到果进行论述,可以简单归纳为“先因后果”,即重心在后;在英译汉时,我们要注意这种逻辑思维上的差异;具体地,在正确理解英语原文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打乱英语的句子结构,按照汉语思维逻辑的表达方式重新安排句子的语序;例如:例9 Mr. Smith was arrested when he himself was not aware that crime he had committed.译文史密斯先生自己还不知道犯了什么罪,人家就把他逮捕了;例10 Everybody here has a chance to study unless he doesn’t want to.译文除非自己不愿意学,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分析上面的两句话中各有一个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按照英文的习惯,这两种从句一般位于主句之后,以突出主句的重要性,也就是重心在前;但是,汉语习惯按照时间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等来表达,即重心在后;所以,遇到翻译状语从句时,一定要注意两种语言思维逻辑表达的差异性,对句子的语序作出必要的调整;再如,比较复杂的句子:例11 Howeve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has been found necessary from time to time to ensure that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re fair and accessible to the people, to prevent flagrant abuses, to dampen inflation and to stimulate growth.译文然而,为了确保人人均可获得平等的经济机会,防止公然的不正当行为,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经济增长,人们发现政府的干预常常是必要的;分析如果按照原文的语序来翻译,恐怕各位读者都不知所云;该句虽长,但只有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主句是被动语态,需要翻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并加主语;to ensure与其后的to prevent, to dampen和to stimulate是四个并列的目的状语,可译成汉语的四个并列分句;最后,再按照汉语逻辑思维的方式重新调整原文的语序;五、英语注重省略汉语注重补充尽管英语句子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的,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其结构,但英语也习惯于使用省略;一方面,省略是为了简洁,避免重复;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句子结构严谨,即使省略一些成分,也不会妨碍其意义的表达;然而,这对于英语为非母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却带来了理解和翻译表达上的困难;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对英语逻辑思维和表达方式缺乏必要的了解;另一方面,习惯于汉语意合性语言的表达方式,讲求词语的均衡与对称,喜欢使用排比式的词汇,往往是越表达越觉得意犹未尽,也越想补充说明;所以,在英译汉时,一定要注意英汉各自的用词习惯;在分析英语句子结构,特别是遇到非正常的结构时,一定要考虑是否存在省略现象;尽管英语的省略现象普遍存在,几乎所有的成分都可以省略,但是它的省略却具有一定的规则:省略部分一定在其之前出现过,或者是一些语法上的省略,比如定语从句中先行代词做宾语时、虚拟语气中if的省略等等;例如:例12 Everybody has a responsibility to the society of which he is a part and through this to mankind.译文每个人都对他所属的社会负有责任,并且通过社会而对人类负责;分析本句虽短,但是and 后的成分不好理解,因为它省略了一些成分;如果没看到这一省略,就不能理解原文的含义,更会译出难懂的中文:每个人都对他所属的社会负有责任,并且由此走向人类;每个人不是都属于人类吗怎么又走向人类呢其实,该句是在this后省略了前面出现的“everybody has a responsibility ”符合省略的规则,this指“the society”;所以,根据汉语习惯,将其补充完整,即可得到正确的译文;例13 I kept going back to the nightmare at odd times during the day, then at night when I was being put to bed.译文我白天不时想到那个噩梦,晚上临睡时也会想到它;分析原文为省略句,否则then后面就没有主句,难以理解;据此,可知省略成分为:I kept going back to the nightmare at odd times at night;译成汉语时,要对省略成分重复,即“也会想到它”;尽管在大多数的英汉翻译中需要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但如果不影响汉语的表达习惯,则也可以省略;例如:六、英语多抽象词汉语多具体词与汉语比较而言,英语表示状态或抽象概念的抽象名词较多;在英译汉时,如果直译后不能表明汉语所要表达的具体意思,常常需要通过增词翻译或者改换说法的方法,把这些抽象名词具体化;尤其对于通过加后缀形式构成的名词,更应该根据具体语境予以补充翻译;例如:commercialization 商业化情况/形势、independence独立性、unemployment 失业现象、ignorance 愚昧状态、loyalty忠心程度等等;例14 They wanted a generation of Americans conditioned to loyalty and duty.译文他们希望把下一代美国人训练得忠于祖国,恪尽职守;分析原句是一个单句,很好理解,难点在于不好处理loyalty和duty,直译成“忠心和职责”,觉得别扭;因此,需要根据上下文增加一些词汇,使其含义具体化;例15 I bought the thinnest vestments I could find, also a heavy one with a warm top coat, because I would encounter extremes of weather.译文我知道我会碰到最冷和最热的天气,所以我买了一套我能物色到的最薄的衣服,还买了一套带有暖和大衣的厚衣服;分析本句结构简单,有一个主句和两个从句构成:定语从句和原因状语从句,难点在于对extremes这个抽象名词的翻译,能直译成“极端”吗显然不行,但它也的确是这个含义,所以需要做一些转化处理,天气的极端不就是“最冷和最热”吗七、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的同一个意思有多种表达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或短语来表达,比如表达“我认为”,可以用as far as I’m concerned, in my opi nion, I think,I believe等;也可以通过词性变化或句型变化来表达,比如表示“……很重要”,可以用句型“it is important to do sth.”或“sth. is of great importance”等;还可以通过使用代词来变化表达形式等等;但是,汉语的替换表达形式就没有这么丰富多彩了,汉语对同一个意思的表达一般多使用重复的方法,所以许多英语的替换表达形式翻译成汉语时要予以重复;例如:例16 He hated failure; 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 risen above it, and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代词替代:it 替代failure译文他厌恶失败,他一生中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而且藐视别人的失败;分析英语中对再次出现的词语,一般使用代词来替代;翻译成中文时,要找出具体的替代对象,并对其进行重复;例17 If the greenhouse theory is correct, the earth’s temperature will rise until the amount of radiation emitted from the planet is equal to the solar energy it absorbs. 同义词替代:the earth与the planet同义译文如果温室效益理论正确,地球的温度将会升高,直到它所辐射的射线量与它所吸收的太阳能量相等时为止;分析planet 行星的含义比earth地球大,但两者有所属关系;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处的planet就是指“地球”,再次出现时又用“it”替代;八、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英语的代词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不仅有人称代词具有主格、宾格和人称变化和物主代词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还有疑问代词what、who、whom等、关系代词that、which等、不定代词few、others、any等等等;为了避免重复,英语句子对再次出现的名词普遍使用代词替代,这是英语代词的基本用法之一;尽管汉语也有代词,但由于句子较短,结构松散,代词太多会造成歧义,所以汉语中代词的运用不如英语那么频繁;然而作为一种意合性语言,汉语喜欢较多地使用名词,这样可以使语意更加清楚,不会造成歧义;因此,英译汉时,首先在理解英语句子结构时就要明白代词的具体指代,如果某个代词前面有几个可能的替代时,一定要仔细筛选:其次,在表达时尽量还原出具体的指代对象,不要简单地重复代词;例18 Our friends were obviously quite disturbed by the attitude of those in the country who is thought to misrepresent the arguments of the experts and reject them out of hand.译文国内有些人企图歪曲专家们的论点和对这些论点轻易加以批驳,这种态度令我们的朋友深感不安;分析该句中的代词them是替代experts呢还是替代arguments呢稍加分析,可知应该是替代arguments,翻译成中文时需要将其还原;如果直译成他们,就会模棱两可,难以理解;例19 Having reviewed various technical possibilities, I would now like to comment on the dangers that might be presented by their fulfillment and to compare these with the consequences of efforts to prevent this development.译文在分析了技术上的可能性之后,现在我想对这些可能性如果变成现实而可能带来的危险谈些看法,并对这些危险和竭力阻止这个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后果做些比较;分析原文中有三个代词their, these和this;如果只是含糊地直译出来,很难理解原文的意思;首先,their是指代其前面的复数,从形式上看,dangers和possibilities 都有可能;但从与fulfillment的搭配来看,只能是possibilities,因为只能是“实现可能性”,而不能是“实现危险”;其次,these也可能是指代dangers和possibilities,但根据原文compare these with consequences of efforts to prevent this development可知,这两种比较只能是阻止this发展的做法带来的后果和this发展的危险之间的比较,而不能是后果与可能性之间的比较,所以这里的these应该指代dangers;最后,this 是指代前面的某个单数形式,根据上下文语境及与development的搭配可知,这个this只能是指“某种技术”;九、英语结构紧凑汉语结构松散英语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很紧凑,虽然看上去错综复杂、富于变化,但事实上,各句之间都由一些表明逻辑关系的连词或介词等有序地组织在一起,是一个含义丰富但结构有序的统一的整体;而汉语则喜欢使用短句,句与句之间的结构也比较松散,主要靠各句本身的意义来衔接;所以英译汉时,应该尽量把英语的紧凑结构翻译成汉语的松散结构,把并列句或从句译成汉语中的单句,通过句子本身的意义来表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例20 Behaviorists suggest that the child who is raised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are many stimuli which develop his or her capacity for appropriate responses will experienc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译文行为主义者认为,如果一个儿童在有许多刺激物的环境中长大,而且这些刺激物能够发展其作出适当反应的能力,那么这个儿童将会有更高的智力发展;分析原文由一个主句和四个从句组成,主句是behaviorists suggest that,宾语从句是child will experienc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三个定语从句分别是:who is raised, where there are many stimuli和which develop his or her capacity,三者是层层相套的关系;对各句独立翻译后,如何处理定语从句与主句间的关系是重点;本句中的who引导的定语从句其实是对先行词的条件性限制,可以按照这种逻辑关系译成条件状语从句;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直接译成定语,修饰限定environment;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则单独翻译,与who引导的定语从句并列,表示条件关系;这样,就在对原文紧凑结构的正确理解下,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读起来非常通顺;例21 Behaviorists, in contrast, say that differences in scores are due to the fact that blacks are often deprived of many of the educational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advantages that whites enjoy.译文相反,行为主义者认为,成绩的差异在于黑人往往被剥夺了白人在教育及其他环境方面所享有的许多有利条件;分析原句由一个主句和三个从句组成,基本上可以按照原文的顺序翻译;但是,在翻译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时,其引导词不必译出,因为后面的内容就是fact,没有必要再重复,这样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总之,将英文紧凑结构转化为汉语松散结构的原则就是:在不影响原文意思完整的情况下,尽量将各分句或独立的成分译成汉语的分句,并借助语意而不是连接词来衔接各句的关系,使其表达尽量符合汉语的表达规范;十、英语重综合汉语重分析英语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主要表现为词的形式曲折多变;比如动词有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等多种形式,而且各种形式的含义和时间概念清楚明了;但是,汉语则是一种分析性的语言,句子之间的时间关系主要靠一些助词来表达,比如“着”、“了”、“过”等;因此,英译汉时,对于英语中词形、时态、语气等表示时间概念的范畴,要灵活地转化为汉语中的一些助词或表示相应含义的词语;例如:例22 During the wartime, years like these would have meant certain death for many people. Many would have become beggars and others would have been compelled to sell their children.译文战争期间遇到这样的年景,许多人肯定会死去,许多人会逃荒要饭,许多人会被迫卖儿卖女;分析原句中的would have done形式表示一种对未发生事情的猜测、可能性,可译成汉语的“会……”;例23 Thus finishing his homework, Mike bravely asked his mother to let him go out and play football.译文由于完成了作业,迈克大胆地要求妈妈让他出去玩足球;分析原句中的finishing是finish的现在分词,既表示主动,又表示动作发生在主句的动作之前,所以要译成汉语的“完成了”,以表明时间先后顺序;十一、英语好静汉语好动英语喜欢使用静态表达,经常用一些施动性的名词由动词转化而来的,比如learner, employee, beginner等代替动词;这样,不仅句式灵活多变,而且结构紧凑、逻辑性强;中文则喜欢使用动词,句短简练,生动活泼,看起来结构松散,但句句有力,动态十足;因此,在翻译英语系表结构或一些动词转化的表施动者的名词时,可以考虑翻译成汉语的动态结构或动词形式;例如:例24 She is a good beginner in computer.译文她刚学电脑,很出色;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系表结构,如果直译成“她是一个很好的电脑初学者”,虽然意思清楚,但不符合中文习惯;所以,可以将beginner译成动词“刚学”,将整句译成表动态的中文短句;例25 The computer is a far more careful and industrious inspector than human beings.译文计算机比人检查得更细心、更勤快;分析这是一个带有比较级的系表结构,如果直译成“电脑是比人更仔细、更勤快的检查者”,看似表达完整,但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而且意思含糊不清;所以,根据汉语好动的表达方式,可以将inspector译成动词“检查”,这样既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可谓无可挑剔;十二、英语重物汉语重人无论从主语还是从句中的其他部位来看,英语句子都比较“重物而轻人”,重客观而轻主观;相反,汉语则较多地“重人而轻物”,重主观而轻客观;汉语多以表“人”的词做主语,英语多以表事物的词做主语;因此,英译汉时,常将表“物”的主语改为表“人”的主语;例如:例26 There was something wild, even a little aimless, about this pacing up and down, a kind of clue as to the chaos of his thoughts.译文他这样来回踱步显得狂躁,有点儿茫无目的,看得出来他思绪一片混乱;分析本句是英文的there be句型,主语应为something,直译成汉语难以理解;通过句子分析,可知这些动作或状态都是由“他”发出的,所以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可以用“他”做译文的主语,这样既忠实于原文,又通顺流畅;除了主语之外,从句子其他部位的视角来看,英语同样是“重物轻人”,汉语则“重人轻物”;例如:例27 Two weeks later, a fifteen foot fence with angled rows of barbed wire at the top prevented farther unauthorized access to the crane.译文两周以后,在这座起重机周围竖起了一圈尖桩铁丝网,周长15英尺,防止任何人未经许可登上这座起重机;分析原文可谓只见物不见人,没有一个人出现,符合英文的表达方式;但是,根。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翻译
三、汉英词汇视点差异
汉英两民族在思维上差异,表现在语言思维视点上也有 差异——从不同的思维视角来看待同一事物 。其具体差 异如下: 1.汉英修饰词的转换 A. 有时英语修饰词与汉语相反的情况: 抢险车 a breakdown lorry (不等于 a lorry that has broken down) 防暴警察 riot police (即 anti-riot police) 消防队 a fire brigade 打九折 a 10 percent discount 寒衣 warm clothes 候机室 the departure lounge
汉语词义的模糊性有其优点,有利于词汇的组合与 灵活运用,但在英译时,由于汉英在形象与喻义、所指 与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稍不注意便可能导致语义不 准确。
1.形象与喻义 形象与喻义
如: (1).现在的问题时抓“落实”,以确保已出台的政 策措施全部到位。 从字面上看,英语的“抓”, “出台”, “到位”都不合此 上下文,这是汉语的形象表达,在译文中要用“使生 效”、“实行”和“执行”才能将英语实际意义表达出 来呢? To ensur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es and measures already introduced, the question now is how to bring them into effect.
自学 teacher himself (a self-taught student)
E. 观察事物的角度或联想意义不一样 close the door behind you.——着眼于人所在的位置 随手关门——着眼于手 lie on one ‘ s back ; lie on one ’ a stomach -一以后背为准; 仰卧;伏卧一一以面向为准 胆小如鼠 as timid as a rabbit ; 蠢得像猪 a s stupid as a goose 雨后春笋 be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F.词语的排列顺序不同 前后back and forth 新旧old and new 冷热hot and cold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技术介绍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具有跨语言、跨文 化、跨学科的特点,旨在促进语言学 习和教学、翻译研究、跨文化交际等 领域的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旨在探究英语和汉 语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理解两者之间 的异同,为语言学习、教学、翻译和 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意义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 语言的认知和理解,促进跨语言学习 和教学的发展,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 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加深对语言与文 化关系的认识。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英汉词法进行自动分类、聚类和预测,进一步揭示英汉词法的内在联系和演化规律。
拓展应用领域促进跨语言交流与合作
将英汉词法对比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语言教学、跨文化交流等领域,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理解 和沟通。
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01
丰富和发展语言学理 论
通过英汉词法对比研究,不断丰富和 发展语言学理论,完善语言学体系, 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英汉构词法对比
英语构词法
英语主要通过合成、派生、转化等方式构词,如“blackboard”由“black”和 “board”合成,“unhappy”由“happy”加上否定前缀“un-”派生。
汉语构词法
汉语主要通过音节组合、语素组合等方式构词,如“桌子”、“椅子”等,也有些是通 过比喻、借代等方式形成的成语,如“掩耳盗铃”、“画蛇添足”等。
未来研究方向
01
深入挖掘英汉词法的共性与差异
通过对比研究,进一步揭示英汉词法的共同规律和各自独特的特点,为
跨语言交流和翻译提供理论支持。
02
拓展对比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不仅局限于常见词汇的对比,还应扩大到习语、短语、句子等更广泛的
汉语与英语表达差异分析
- 228-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汉语与英语表达差异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邢洪涛众所周知,语言学习者在学习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时,会极大地受到母语语言运用习惯的影响。
所以,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会力图寻求与汉语相对应的词汇,句式及修辞等。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巨大,这就使得中国学生在学英语时会有很大的困难并且犯下很多错误。
本文对汉语与英语表达方面的差异做出分析,希望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所裨益。
一、词汇运用的差异汉语和英语不仅构成两种语言的语音和符号体系不同,而且他们在词汇的涵义范围,词性运用规律以及习惯用法的表达上都有显著差异。
1.词义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意义上有一一对应的部分,比如:人名、地名和食物名称等。
但两种语言的词义存在着不完全对应和完全不对应的情况,其中不完全对应最容易引起学习困难。
相比较而言,汉语词汇更丰富,同义词,近义词较多,特别是动词,要表示一个动作,可以从多至几十个近义词中去选择。
汉语词汇在使用时其所涵盖的意义范围较窄,因而在使用时,词汇对上下文的依赖性小。
但是在英语中,有大量的一词多种词性,多种含义,在使用的过程中,词义随上下文灵活转化,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极大。
2.词性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都有词性的分别,然而汉语的词性相对明朗,人们往往根据其含义就能轻松判断其词性,一词多种词性的情况也较英语少得多。
英语中,一词多种词性的情况却比比皆是,有时一个单词甚至可以同时为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
3.习惯用法上的差异。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习惯用法,而一些内涵想通的表达方式,在选词上却使用的是不同的意向或单词。
英语中说Love me, love my dog. 而汉语说成“爱屋及乌”,在语义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使用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象征物。
再者,英语中的 green eyed,如果用字面含义来翻译说成“绿眼睛”就闹出了笑话,这里的green eyed 恰好是汉语中的习惯表达“红眼”,诸如此类的英语习惯用法,就不能简单的按照词义一一对应的翻译成中文了。
浅析英汉语言修辞对比
. 1 英语 中的排 比( p a r a l l e l i s m) 语 言 在 审 美 内 涵方 面 的 取 向 。 因此 , 笔 者选 的 暗 喻 主 要 有 带 喻 词 和 不 带 喻 词 两 种 情 2
择从英 汉语言的修辞 结构方面 切入 , 试图 意 义 相 关 的短 语 或 成 为、 变成、 当作、 等于” 等, 来判断 。 例 以 上结 构 相 同或 相似 、 分析英、 汉语言在修辞结构方面的差异, 同 了 、 … …全 淀 的 芦 苇 收 割 了 , 垛 起垛来 , 在 句 子 的 平 行 排 列 。 英 语 中使 用排 比 的 目的 时 进 行 两 者 修 辞 结 构 异 同 背 后 的 文化 比较 如 :
所谓 比喻( f i g u r e s o f c o mp a r i s o n ) 就是
不 把 要 说 的 事 物 平 淡 直 白地 说 出 来 , 而 用
1 . 3比较
1 . 3. 1相 同 点
( 1 ) 明喻 和 暗 喻 都 用 事 物 比喻 事 物 。 用
ha nge …I t e a c h be c au s e I l i ke t he f r e e - 即 用 某 种 具 体 的 东 西 来 描 c 另外 的 与 它 有 相 似 点 的 事 物 来 表 现 的 修辞 事 物 比喻 事 物 , m t o mak e m y o w n m i  ̄ak e s, t o l e a r n 并 表 现 出这 种 形 象 do 方式 。 英 汉 语 言 中 的 比喻 一 般 包 括 明 喻 、 暗 写 另一 种 东 西 的 形 象 ,
语 言 学研 究
n 。 。 。 n 。 。 。 。 o 。 。 ’ v 。 a 。 。 …’…・ ‘ 。 t ‘ ‘ l o ’ ‘ 。 。 n 。 。 。 。 。 H 。 。 ’ e 。 ’ ’ ’ 。 P 。 a 。 — f — l d u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一: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汉句法现象对比研究与翻译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现象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yntax stru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yntax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s in translation.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contrastive study; translation 0. 引言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
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虽然语法和词汇用对,但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主要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表达的语用失误。
因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中国语言学家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
中国学者陆国强教授写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结构对比分析》一书,从语义方面比较英语和汉语。
汉英语音对比分析
汉英语音对比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在语音方面的特征与规律都存在异同且差异性大于相似性。
语音迁移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通过汉英语音的对比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一定的汉英语音理论知识和规律,使学习者在对比中发现两者的区别,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够进一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键字:汉英语音对比;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学习1汉英元音对比分析1.1汉英元音对比。
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分为单韵母和复韵母。
英语的单元音比普通话的单韵母量多,而且分得细。
普通话里只有6个单韵母;英语有9个单元音,而且分为前、中、后元音。
其中,/i /,/e /等单元音在普通话中找不到近似的音,而在普通话中能找到的近似的音如/i/,/u /等前者发音的舌位比英语更靠前,后者则更靠后(张凤桐1998)。
英语单元音中的长短元音具有区别性特征,而汉语单元音则没有明确的长短元音之分。
两个元音系统中均有一些元音是另一种语言中所没有的,如英语没有类似于汉语的u,e音,所以,在汉语学习中,学习者容易产生的偏误。
1.2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容易出现的偏误。
第一,单元音汉语的[]、[]、ü[y]、er[r]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学习汉语时的首要难点,因为[] 、[]是汉语独有的两个特殊元音。
当英语中没有与汉语某一单元音相对应的音素时,学习者的通病是以一个音位特征相近的元音代替汉语的这一单元音。
其次,汉语拼音方案所分别代表的不同的音位变体,即:/a/有四个音位变体,即[a]、[A]、[ɑ]、[ε],//(元音e)有两个音位变体,即[]、[](鹅和很的区别),/e/[ê]有两个音位变体,即[e]、[ε],/i/有三个音位变体,即[i]、[I]、[j],/u/有四个音位变体,即[u]、[]、[w]、[]。
以上这些音位变体也是影响学习者语音准确的因素之一,因而,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第三,普通话和英语里都有三元音,其发音方法各不相同。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论文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摘要:委婉语的创造和使用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
英汉委婉语具有很多相似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因素,它们之间在表现形式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
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词源、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及文化意义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语;汉语;委婉语;对比研究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bstract: Euphemism is not only a widespread linguistic phenomenon, but also a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It is a mirror of a particular society.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ut more differences on forms and connotations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toric backgroun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its origin, the way of its formation, its forms, content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s.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euphemisms; contrastive study0. 引言到目前为止,有关委婉语的研究已有许多,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角度进行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发展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发展综述【摘要】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中国人和英美人在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模式、民族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都有不少差异,因而两种语言也大相径庭。
开展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是促进翻译学应用理论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语言研究的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汉语;英语;英汉语言对比研究1. 对比语言学的起源语言的比较研究源于历史比较语言学,当时的研究旨在发现语言之间的历史演变和亲属关系。
现代对比语言学是从美国和欧洲发展起来的。
20世纪初布拉格学派有不少语言学家对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感兴趣。
1941年美国语言学家B.L.Whorf在《语言与逻辑》(language and logic)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contrastive linguistics这一名称。
后来的语言学家进而从事于不同语系的语言之间的对比,旨在发现语言间的相同相异之处,得出了规律性的理论。
我国语言学界目前谈论得比较热烈的英汉语比较的话题也是这种类型的研究。
据杨自俭、李瑞华1990年合编的《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我国最早的英汉对比研究大概应从严复的《英文汉沽》算起。
2. 英汉语言对比对比研究的发展现状自严复的《英文汉沽》后,1898年马建忠著成了《马氏文通》——我国第一部语法专著,以后有黎锦熙、赵元任、王力、高明凯、吕叔湘、林语堂等,他们都对汉外对比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赵元任和吕叔湘在英汉对比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吕叔湘(1942)明确提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隔着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
”并在书中“把汉语同印欧语尤其是英语作了画龙点睛式比较”(王菊泉,1998)。
1977年他发表了《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的著名演讲,第二年亲自招收了我国第一个英汉对比语言专业的硕士生,应该说,英汉对比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正式诞生了。
1994年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英汉语比较研究已迈上一个新台阶。
【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关键字】论文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摘要]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语法、句式、语义系统之间的语系转换,它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有语句差异、思维差异与文化内涵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对翻译造成一定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某种文化内涵。
于是深富特定民族情感、内涵深厚的一种语言就会成为译者极难克服的对手。
有学者把英汉语言与中西思维方式、民族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单向、双向或交叉对比研究,但“ 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 [ 1 ]这始终是英汉互译困难的焦点所在。
因此,只有明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才能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
一、英汉语句差异(一)英汉词汇现象对比1 .意义差异“ 英语是综合型语言,词化程度相当高,即在英语词汇中存在大量分析型语言(如汉语要用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才能表达单个词)。
” [ 2 ]译者熟练掌握英语的这种特点,就可以使译文简洁。
英语中有不少单个动词隐含着“make +宾语+补语” 的意思,“v . + adv” ,“v . + like” “v .+with” 这些复杂的意思。
英语一个动词,汉语要用一个短语词组来表达。
如果在汉译英中正确运用这种动词,就简洁多了。
由于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大都是从动词或形容词派生来的,而很多动词或形容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主语或并与之搭配, 因此单个抽象名词隐含一个主谓或动宾结构的内容。
2 .词类差异“ 英汉语言的最大差异之一便是体现在动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 [ 3 ]。
汉语动词灵活多变,表现力极强。
沈家煊认为,汉语在句法上遵循时间顺序的相似原则,这是因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采用直接映照的方法。
[ 4 ]汉语句序体现认知次序,多述谓成分线性排列。
因此“ 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远比英语为高。
” [ 5 ]在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时,汉语往往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给人以舒缓明快的感觉。
从使用方法上来看,汉语动词的连用和叠用非常普遍,而在英语中习惯用非谓语动词形式。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
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语言文化特征上都代表了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民族的心理意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地域文化等广泛庞杂、内涵多彩丰富的方面。
而对英语和汉语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尽量准确地把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精神风貌,并且把这种“特点”和“风貌”真实地反映到汉语一文中。
在英汉两种语言风格和文化上的差异是,英语重客体,重形式上的逻辑关系;汉语重关系,重意合,重主体。
英语重客观事实;汉语重人际关系。
英语重精确;汉语重含蓄。
一、英汉语言特征对比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是指英语语言符号之间有较强的逻辑关系;汉语重意合是指汉语句子重要通过字词的意义连接起来。
英语在词形变化上除了通过词的派生表示词性或词义的变化外,还有名词的复数形式,动词时代形式,人称代词的形式等,这些词的形式变化表示着意义的变化。
汉语里却没有这种词形的变化。
汉语的一些字词也通过偏旁部首的改变产生词义的改变,但在多数情况下通过增加、减少或改变字词引起意义上的变化。
英语句子的各个成分要由各种连词、介词、关系词等连接起来,特别强调句子成分之间的从属、修饰、平行、对比等关系。
相比之下,汉语句子成分之间的辅助词要少得多,句子成分靠意义连接。
例如:The monks may run away, but the temple cannot run away with him.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When a man is poor his ambition is nor far-reaching.人穷志不短。
Sickness comes like an avalanche, but goes like reeling sick.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I can't trust him, because he is not honest.他不老实,我不相信他。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论文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
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 英汉语言的对比1.1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
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 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
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
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
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
第一,完全对应。
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
如“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The U.S. State Department”(美国国务院)。
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
第二,部分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 . 第三 ,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
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
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 ,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研究廖国强夏宏钟(四川理工学院,四川643000)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
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差异点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关键词:英语汉语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认为,“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认识不同语言的各个层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且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防止语言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1. 谱系的差异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拼音(alphabetic)文字,单词有重音、次重音等,没有四种声调(tone),但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调(intonation);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family),是一种表意(ideographic)文字,音节有四种声调变化,语调也很丰富。
2. 语言类型的差异英汉语言从形态学分类来看,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即主要通过词本身形态变化(inflected forms)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是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analytic language),即语法关系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word order)等手段来表示。
3.词汇的差异1)功能上的差异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助词为各自语言所独有,通常无直接对应。
英语中无汉语中的助词,但可通过动词的时态和体式、句式陈述与疑问等与汉语的助词功能相对应;汉语中也没有英语中的关系词和反身代词,但可通过词组、短句和相应的词汇运用来替代;英语中谓语动词的使用要受一定限制,汉语中动词的使用灵活,受限小,因而导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的现象;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更高;英汉语言都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手段,但重叠法汉语常用,如千千万万、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等,英语罕用;英语的典型特征是词缀丰富,汉语的典型特征是形态变化少;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实称;英语多变化,力戒重复,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避免重复。
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常常运用实称、还原、复说的表达方法。
如: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2)词序上的差异英语句中单词修饰语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短语和从句一般放在中心词后面,汉语定语无论单词还是词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英语的谓词状语一般可出现在动词前后,汉语的谓词状语常在动词之前;英语中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于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从近到远。
汉语的顺序一般则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从远到近,两者顺序完全相反。
3)词义上的差异英语同义词、近义词丰富,但使用时往往有差别。
在相同情况下,汉语同义词、近义词少些,使用也灵活些。
比如表示“走”这个概念,英语就有walk、go、wander、stroll、saunter、trudge、 plod、stride、march、trot、strut、shuffle、wobble、amble 等等,而汉语中的“走”可作为中心词不变;英语中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现象相当普遍,如mother一词,作名词是:母亲、妈妈、养母、继母、义母、母爱、女主管、修女院长、航空母机、航空母舰、根源等。
作形容词是:母的、本国的、祖国的等。
作动词是:生、产、抚养、照管、掩护等。
而在汉语中,词义较稳定;由于英语词的涵义比较广,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大。
汉语词的涵义比较窄,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小。
4)表述上的差异随着语言的发展,社会文化因素不断渗透到语词选择和定型的各个环节,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社会心理差异、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
因此,在语言的表述上同一涵义词语的选择往往不同或同一词语出现不同的意义等。
比如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是对春的讴歌,其中的“西风”,在汉文化中却是指“春风”,这与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关。
可见,有时在英语和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等语而造成词汇空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亲属称谓方面,英语以家庭为中心,具有模糊的特点,平辈人为一个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看起来显得男女平等,但却忽视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而汉语中的称谓就比较清楚、具体,不易混淆。
试比较:英文中文grandparents 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grandfather 爷爷、外公grandmother 奶奶、外婆uncle 伯伯、叔叔、舅舅等aunt 姑妈、阿姨、姨妈等nephew 侄子、外甥niece 侄女、甥女cousin 堂/表兄弟、堂/表姐妹grandchild 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grandson 孙子、外孙子granddaughter 孙女、外孙女颜色词也有差异,如英语的“green”与汉语的“绿”同指一种颜色,但green-eyed却有“嫉妒”、"红眼病"之意,而不用red-eyed;“yellow”和“黄”也同指一种颜色,它们的概念义素完全相同,但背景义素中的民族文化义素却大不一样。
在汉语中,黄色历史上是皇帝的颜色,象征帝王和权力,在当代“黄山”、“黄河”、“黄土地”、“黄皮肤”的“黄”则是中国的国色,寄托着中国人的民族感情。
而在英语中,黄色的一个象征意义是“背叛”、“悲伤”、“发疯”等。
动物词的差异。
如dog在英语中,喻指的形象一般较好:a lucky dog幸运儿,a gay dog 快活的人、好玩的人; 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
在汉语里,狗可作为宠物,但指人时多含贬义:“走狗”、“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等等。
对peacock,英国人强调与人媲美的高傲的一面, 如as proud as a peacock孔雀般骄傲, play the peacock (沾沾自喜)。
而中国人注重她开屏时的美丽, 孔雀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美丽的象征。
在区分禽兽的性别时,在汉语中,一般只用"公"、"母"、"雌"、"雄"来区分。
比如"公牛"、"母牛"、"雄鸡"、"雌鸡"等等;在英语中,除male、female、she、he可表雌雄外,往往各有其称呼,含总称、雄性名称、雌性名称、小动物名称。
如:马horse stallion mare foal,牛cattle bull cow calf,鸡chicken cock rooster hen chick等等。
动物类习语在形义关系上的异同之处:喻体相似,喻意相近: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鸟;喻体不同,喻意相似: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蛋;喻体、喻意在另一种语言中无对应习语: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从数词的运用看,英语数词成语及复合词在数量上少于汉语,同时汉语数词的构词能力较英语数词的构词能力强。
如汉语任意两个相连的数词都可能组成一个成语:一差二错,三心二意,四分五裂,五黄六月,七情六欲,七嘴八舌,八九不离十,十拿九稳,十全十美等。
英语中只有in ones and twos,at sixes and sevens等。
另外,汉语“八”与“发”谐音,是国人心目中的吉利数。
但“八”在英语中却无此含义。
相反,英语seven与heaven从拼写到读音皆很接近,因此数字成语be in seventh heaven表示非常幸福、快乐。
可见,英语民族对“7”的感情类似于中国人对“8”的感情。
4.句子结构的差异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文化习俗、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异再所难免。
1)形合与意合英文重形,汉语重意。
英语造句多用形合法(hypotaxis),即句子结构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
汉语是一种意境(artistic conception)语言, 多用意合法(parataxis)。
它以神驭形,结构松弛,倾向于少用甚至不用形式手段,即句子结构不是借助形态和形式词,而是靠词语与句子本身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顺序而实现的连接。
从句子结构来看,汉语是一种迭加式的(additive)语言,句子的各个部分看上去好像都是"并列"的,犹如枝干分明的竹林;而英语是一种合成式(synthetic)的语言,句子结构就像树木丛生、干枝纠缠的树林。
另外,英语主要以词汇为纽带,汉语主要以逻辑为纽带。
英语造句主要借助连词、关系词等形式骨架,句子展开时可形成环扣式套接,注重显性接应(explicit /overt cohesion),形式规范,紧凑严密,以形显义,句式上呈“聚集型”,因而有人将英语句子比喻成大树,从句好比是树枝;汉语造句则主要凭借隐含的逻辑将句中各成分统一起来。
语段流散铺排,句子展开时不形成环扣式套接,造句更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词语间的组合以达意为标准,以意统形。
为此,有人比喻汉语句子像竹竿,句中的动词好比竹节。
2)静态与动态英语是屈折语(inflectional language),汉语是非屈折语(non inflectional language),相对而言,英语语言形态丰富。
在一定程度上说,词的形态(及形式)变化是否过于繁复多变决定了词类优势。
动词形态变化繁复,这就使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形态的牵制,而名词就没有这个问题,因此名词在英语中占优势,名词的优势导致了介词的伴随优势。
汉语词类没有形态变化问题,而动词与名词比较,动词的动态感强、动势强,名词则较为凝滞,所以在汉语中动词极为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