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家后藤象二郎简介.doc
后藤健二
各方评论
后藤的家人在其不幸遇害后,于Independent Press的站上发表声明,感谢各界连日来的支持。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驻墨西哥分社社长亨利·特里克斯在担任东京分社社长时与后藤健二有过深交,他在 接受日本《产经新闻》采访时称,“后藤先生不是一个普通的,他在采访战争时,不以胜负、残暴行径、地缘政 治学等为对象,而是把重点放在被战争左右命运的人身上,尤其是孩子们的生活。他对“战争孤儿”抱有慈悲情 怀,将孩子们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来体会。”亨利·特里克斯还说,后藤健二是拥有真正勇气和高尚人格 的。
后藤健二
日本、自由撰稿人
01 早年经历
03 个人生活 05 人物评价
目录
02 职业生涯 04 遭遇绑架
基本信息
后藤健二(ごとう けんじ,1967年一2015年1月31日),男,大和族,日本、自由撰稿人,曾在阿富汗和非 洲一些地区采访。他曾于1996年在东京成立一家制片公司,专门提供中东的纪录片给日本电视台或络电视。他的 作品亦常见于NHK和朝日电视台等多家日本媒体。
他曾在联合国工作,包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难民署。他报道全球的战争国家,尤其非洲和中东地区, 艰苦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2006年,他出版了记实文学书籍《我们想要和平,不要钻石》(ダイヤモンドより平和がほしい),记述了 面临战争冲突的国家地区中儿童的生活情况。该书广受好评,并获得了第53届日本产业经济新闻社儿童出版文化 奖。
2015年1月31日深夜,伊斯兰国发放了影片,片段名为“给日本政府的讯息”,长约一分钟。在片段中显示 早前消息指已经获释的后藤健二遭到斩首杀害,他身旁的蒙面武装分子操英国口音,相信与之前处决其他人质是 同一人。防卫大臣中谷元引述东京警视厅向内阁汇报的消息,认为片段“非常可信”。稍后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 亦表示,影片“高度可能”是真的。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接受采访时说,根据东京警察部门向安倍内阁提供的报 告,这段视频“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日本后醍醐天皇简介
日本后醍醐天皇简介后醍醐天皇的半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这个悲剧,并非指其逆历史潮流而招致失败,而是宿命地生活在那个时代中,怀有无法实现的梦想并为之徒劳奋斗过的人所特有的。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后醍醐天皇人物简介后醍醐天皇(正应元年十一月初二(1288年11月26日)-延元四年/历应二年八月十六(1339年9月19日))为日本第九十六代天皇(1318年3月29日-1336年9月18日在位),讳尊治。
在德治三年(1308年)被持明院统的花园天皇立为皇太子,在文保二年(1318年)因为花园天皇让位之故以三十一岁的壮年登基。
在足利尊氏于1332年拥立持明院统的光严天皇后,作为大觉寺统代表的后醍醐天皇逃至大和的吉野,从此开始了日本的南北朝时代。
在镰仓幕府灭亡后建立建武新政。
1335年,中先代之乱更是让足利尊氏成功反叛后醍醐天皇的契机。
后醍醐天皇人物生平少年立壮志自平安时代末期以来,日本的天皇一般都于十岁左右继位,二十岁左右便开始隐退。
但是,后醍醐天皇却不同一般,即位之时,年已三十一岁。
在立为太子后的十年间,他集合了一群有才有识之士,学习宋学和佛典,从中汲取治国的经验。
他积极提倡“名分论”。
在这十年间,他还亲眼目睹了天皇似同傀儡,幕府控制政治的种种违背“大义名分”的现象,暗自下定决心,有朝一日登上皇位,一定要改变这一君臣颠倒的状况。
后醍醐天皇即位四年后的1321年,得到后宇多法皇的同意,废除了院政,实现了他主张的政出天皇的愿望。
他亲自视理政务,设立记录所,裁决诉讼。
在他周围不但有如北畠亲房、吉田定房、万里小路宣房等重臣,而且破格录用了有才有识,且出身不高的日野资朝、日野俊基等中下级贵族,使朝政焕然一新,颇得皇室贵族们的称赞,他们说:“近日政道归于淳素、君已成圣主,臣也人多”。
心里十分清楚,皇权的确立,其根本在于打倒幕府。
此时,正适镰仓幕府的执权北条高时倦于政务,幕府混乱,中下级武士不满情绪日增,御家人纷纷离叛。
日本史近现代史
长野县松本市开智学校(1876年建)
明治时代的学校课堂
• • • •43%, 1886年文部大臣森有礼国家主义教育 颁布各种学校令,强调受教育义务 1889年遭到暗杀,小学入学率48.9% 颁布《教育敕语》,“一旦有缓急, 则应义勇奉公,辅佐皇运” 教育敕语、御真影下发各个学校 敬礼、朗读、训示、齐唱等仪式
日本史近现代史
二、近代国民国家
• • • • • • • • • •
近代国家特征:广泛社会动员体制 1、强制性征兵制 明治维新后四民平等,服兵役义务 兵部大辅大村益次郎改革遭暗杀 萨、长、土三藩6000人组成近卫军 1872年废藩置县翌年颁布征兵令 满20岁体检合格者服兵役三年 缴纳270元、户主嗣子官员学生等 82%免,270元三年费用,76年14人 北海道冲绳免,以血报国,农民暴乱
• • • • • • • • •
2、强制性义务教育 明治政府模仿法国,学区制度 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1872年颁布《学制》,8大学区 32中学,210小学,53760小学 600人一小学、就学率30%、毕业率低 受益者负担,学费很高,农民暴乱 1879年颁布《教育令》自由主义教育 1880年修改,强化地方长官权限
山县有朋(1838—1922)
• • • • • • • •
陆军创设之初为国内治安的镇台制 1888年改为对外侵略扩张的师团制 大体相当于师,平时一万,满员三万 师团长天皇亲自任命,赐予爵位 一个师团下辖三到四个联队(团) 出自同一地方,天皇授予联队旗 强制性征兵制灌输忠君爱国意识 服从、纪律、贡献、牺牲的盲从国民
高知城中的板垣退助铜像
钱币上的板垣退助
• 戴宇《略论日本近代国民国家的形成》 • 武心波《天皇制与日本近代民族国家的构 建》 • 向卿《近代日本“民族国家”论》 • 田雪梅《甲午战争与近代日本国民的形 成——近代媒体的发展与作用》 • 专著:向卿《日本近代民族主义(18681895)》 • 武心波《“一元”与“二元”的历史变奏— —对日本“国家主义”的再认识》 • 陈秀武《近代日本国家意识的形成》
1875—1882年朝鲜开国的决策形成及其影响
1875—1882年朝鲜开国的决策形成及其影响作者:尤淑君来源:《外国问题研究》2023年第04期[内容摘要] 1875年江华岛事件发生后,朝鲜被迫签订《日朝修好条约》,欲改革图强,于是派遣修信使赴日本考察,又参考黄遵宪《朝鲜策略》,决心更定国是,调整朝鲜内政外交。
清朝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建议朝鲜主动开国,与欧美诸国通商,遏止日本与俄国的野心。
在李鸿章等人的协助下,《朝美修好通商条约》顺利缔结,中、朝、美三国都得偿所愿,让美国扩展东北亚贸易路线,中国也落实“以夷制夷”的构想,而朝鲜高宗得以压制大院君与儒生们,重振王权。
为了确保中国保护朝鲜,朝鲜君臣同意在《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增入“朝鲜为中国属邦”一语,突显宗藩体制与国际法秩序的本质差异,但当中国介入朝鲜内政后,朝鲜国内的党争更加激烈,埋下了“壬午兵变”的导火线。
[关键词]金允植;《朝鲜策略》;马建忠;《朝美修好通商条约》;薛斐尔;卫正斥邪[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201(2023)04-0083-14朝鲜开国问题,不只是朝鲜内政的路线之争,也是中国欲变更宗藩体制的新尝试,更是“事大外交”与“属国自主”争议之源头。
过去有不少学者探讨朝鲜开国的重要性,如田保桥洁指出1876年签订《日朝修好条规》不只是近代日朝关系的转折点,也是晚清中朝宗藩关系转型的开始。
①朝鲜虽将《日朝修好条规》视为“事大交邻”模式的延续,但日本却引入国际法的解释,调整日朝两国的往来模式,挑战以中國为主的传统东亚国际秩序。
伊原泽周不认可田保桥洁的观点,认为1882年《朝美修好通商条约》才是朝鲜开国的起点,并指出李鸿章“以夷制夷”的策略是失败的,反而让当时东北亚国际形势更复杂化。
②林子候与宋炳基关注朝鲜君臣对锁国政策的争论,并看重何如璋、黄遵宪推动朝鲜开国的作用,促使北洋大臣李鸿章干预《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
③李光麟与金度亨指出朝鲜开国不全是由于中日两国主动促发的外在因素,而是朝鲜后期的实学思想引发的朝鲜内部改革,亦是朝鲜士人的救亡手段促成朝鲜近代化的动力。
日本首相一览表名单 (2)
日本首相一览表名单简介在日本政治制度中,首相是最高行政权力的担任者。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已经有过多位首相。
本文将列举出日本历任首相的名单,并简要介绍他们在任期间的主要政绩和贡献。
名单以下是日本历任首相的名单:1.明治时代 (1868年 - 1912年):–伊藤博文 (1885年 - 1888年)–黒田清隆 (1888年)–伊藤博文 (1889年 - 1891年)–五大臣之一:•伊藤博文 (1891年)•后藤象二郎 (1892年)•山縣有朋 (1896年 - 1898年)•伊藤博文 (1898年 - 1901年)•五大臣制取消 (1901年)–伊藤博文 (1900年 - 1901年)–黒田清隆 (1901年)–伊藤博文 (1901年)–伊藤博文 (1901年)–伊藤博文 (1901年 - 1905年)–黒田清隆 (1908年)–伊藤博文 (1908年 - 1912年)2.大正时代 (1912年 - 1926年):–西园寺公望 (1912年 - 1913年)–大原信 (1913年)–大隈重信 (1914年)–寺内正毅 (1916年 - 1918年)–内田康哉 (1921年 - 1922年)–加藤友三郎 (1924年)–若槻禮次郎 (1924年 - 1926年) 3.昭和时代 (1926年 - 1989年):–加藤友三郎 (1926年)–若槻禮次郎 (1921年 - 1922年)–加藤高明 (1924年)–弘田青波 (1924年 - 1926年)–加藤高明 (1924年 - 1926年)–近卫文麿 (1926年)–若槻禮次郎 (1931年 - 1932年)–斎藤実 (1946年)–鳩山一郎 (1947年)–田中角荣 (1947年 - 1948年)–此外,自民党的总裁也因此而担任首相。
可参考“自民党总裁一览表”。
–内阁制推行 (1948年)–细川派内阁(1953年 - 1954年)–高松内阁 (1954年 - 1955年)–田中角荣内阁 (1972年 - 1974年)–神聪明内阁 (1982年 - 1983年)–安倍晋三内阁 (2012年 - 2020年)主要政绩和贡献1.明治时代首相伊藤博文 (1885年 - 1888年,1889年 - 1891年,1898年 - 1901年):–伊藤博文是日本近代化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日本近代“公议”政治下元老院的创设与运行
2021年第2期第35卷(总第213期)日本问题研究J a p a n e s e R e s e a r c hV o l.35N o.2A p r.2021日本近代 公议 政治下元老院的创设与运行张用清(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天津300071)摘要:日本国家近代化转型的过程中, 公议 成为社会各政治主体构建政权的旗帜㊂明治新政权屡屡向社会倡导建立 公议 政治,并尝试成立了公议所㊁集议院等公议机关,其中尤以元老院存在时间最长,发挥作用最明显㊂元老院是政府平息民意㊁追求政治平衡的产物,其诞生源于明治维新以来统治集团在政治近代化上分歧的暂时弥合,因而元老院的实际权限始终受到政府掣肘㊂元老院成员在政体框架内积极发挥作用,试图使元老院会议成为日本立法过程的关键环节㊂元老院在立法权和制宪权行使的过程中与政府进行了长期的博弈,二者的互动模式深刻影响了日本立宪构建的形态㊂行政权主导下政府对议会的压制,可视为近代东方国家宪政转型的预演㊂关键词:元老院;公议政治;国宪编纂;立宪构建;府院之争中图分类号:D7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458-(2021)02-0009-08 D O I:10.14156/j.c n k i.r b w t y j.2021.02.002公议 ,亦称 公论 公议舆论 众议 公议政治 ,是研究近代日本政治史难以绕过的重要历史概念,甚至有学者将之誉为 明治维新的原动力,近代日本的时代精神 [1]㊂明治政府在作为国家发展指导纲领和政治承诺的五条誓文中,第一条既是 广开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2],足见其对公议的重视㊂承诺需有相应措施方可落于实处,为了实现公议承诺,明治政府在历次政体变革中设置了诸多公议承担机构,包括公议所㊁集议院㊁左院㊁元老院等,逐渐由前近代的政治模式过渡到近代的立宪政体㊂将政治基于公议 作为一种政治口号虽然在幕末维新时期普遍存在,但各个政治集团对公议的认知并不具有普遍一致性㊂维新的领导者们或许在避免重蹈幕府的专制政治㊁确保政治协商性和公正性上存在一定共识,但在实现 公议 的具体路径和手段上却有着巨大分歧,因而使得明治政权初期的政体构建具有鲜明的 实验 性质㊂各方政治主体都尝试将本集团的独特利益与更高层次的合法性联结,以国家大义的名义对其他集团采取排他性的政治行动㊂因此,明治初期日本政局并不稳定,经常朝令夕改, 公议 机构亦处于频繁变动中,公议所存在约四个月,集议院独立存在约一年半,左院存在不足四年㊂在一系列公议机构中,元老院有着鲜明的特殊性㊂相较于其他 短命 的机构,元老院的活动时间长达15年,直至1890年方为更加 成熟 的帝国议会所取代,仅这一点便足以说明元老院在日本宪政史上的重要性,更遑论其在结构和职能上存在的独特作用㊂自二战以来,日本学界已经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如尾佐竹猛关注到了元老院对既有政治理念的继承性[3],稻田正次讨论了元老院通过行收稿日期:2020-12-22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明治维新的 公议 构想及其扭曲研究 (20B S S021)作者简介:张用清,男,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近代日本政治史研究㊂㊃9㊃使检视权对日本立法过程的参与[4],岛善高在分析元老院宪法草案相关记录的基础上,对元老院在制宪机能上发挥的作用展开研究,近年还出现了考察元老院视角下的军事改革[5]㊁内阁制度建立后元老院运作模式[6]等新成果㊂相比之下,国内学界尚未对元老院展开系统的专题研究,只有一些零星的论述散见于政体研究㊁法律研究或人物研究当中,且整体评价趋于消极①㊂元老院研究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储备,但在定位和职能等问题上尚存争议,也存在其他悬而未决的疑点㊂本文试图在吸收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元老院议事记录等基础史料,通过全面考察元老院的运行实态,辨析元老院相较同类机构展现出的独特特质,揭示近代日本 公议 政治理念与立宪实践的内在逻辑㊂一㊁ 公议 名义下的元老院创设幕末维新时期,在内外矛盾的激化下,日本旧有的政治伦理和统治模式面临崩溃㊂摒弃幕府私政㊁将政事决于公议的理念,逐渐成为幕末各集团间的政治共识㊂明治政府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遵循公议的结果,因此对于明治新政权来说,急需通过设立公议机构来维系自身合法性㊂公议机构的嬗变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政府在‘五条誓文“中发出政治承诺为开端,为了兑现政治基于公议的承诺,明治政府颁布了国家制度文件‘政体书“,设立了议政官;第二阶段政府设立公议所作为公议的补充机构,并在政体调整后改为集议院;第三阶段始于废藩置县后的制度改革,明治中央采用新的 三院制 ,设立左院作为三院中的立法机关,专门履行公议职责㊂由于明治初期政局的复杂性,上述各公议机构不仅存续时间短暂,所发挥的作用也极其有限,未能符合明治领导阶层对公议机构的期待,于是创设新机构 元老院 的构想便随之产生㊂最具代表性㊁对日后元老院成立起主导作用的构想来自木户孝允㊂1873年,伊藤博文等人在转任政体调查职务时,曾聆听过木户孝允的元老院构想㊂在木户孝允看来, 虽然当下太政大臣㊁左右大臣㊁内阁议官并享立法行法之权,但它日应当设立元老院㊁下院二院[7]明治六年11月20日,政府兼有立法行政二权只是权宜之策,应当将立法权赋予二院制议会,并将元老院视为与下院对应的 立法上院 ㊂在人事安排上,元老院应 由有功之士或积年在官之人免官后充任[7]明治六年11月21日㊂木户孝允的元老院构想无疑源于其长久以来对宪政的关注㊂早在岩仓使节团赴欧美调查时,木户孝允就对欧美宪法宪政表现出最大程度的关注,在归国后提交的意见书中,其指出 文明之国虽有君主却不擅权专制,力陈制定政规㊁区分立法与行政㊁限制有司擅政的必要[8]㊂同时,民权运动时期,青木周藏以此前在木户孝允指导下起草的‘大日本政规“为蓝本,起草了‘帝号大日本国政典“[9],其中专设 元老院 一章,元老院享有 参与制作典章之会,督责各省行政有悖典则之行为 之权,可见其设计与此后元老院章程的相似性[10]24㊂当然,元老院构想并非木户孝允一人的孤案,而是存在于当时统治集团中的普遍政论㊂参议大木乔任,大臣岩仓具视㊁岛津久光等人都有各自的元老院主张㊂构想虽然五花八门,但在将元老院视为基于 公议 的立法府一点上是共通的,只是对元老院的组织细节和人员构成上有所区别(比如华族出身的岩仓具视和岛津久光都更重视扩大华族的影响力)[6]20-21㊂元老院构想转为现实的契机,在于当时明治政府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政治分裂㊂明治六年(1873年)政变后,西乡隆盛㊁板垣退助㊁江藤新平等参议辞职,其大批追随者也随之下野,维新统治集团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分裂;次年,木户孝允在征台问题上与大久保利通发生分歧,木户孝允随即辞职返回山口县㊂以岩仓具视㊁大久保利通为首的官僚虽然借此彻底掌握政府主导权,但也陷入了被孤立的局面[11]385㊂板垣退助等人下野后,以‘民选㊃01㊃日本问题研究2021年第2期①如武寅认为 就元老院本身而言,它作为非权力性立法咨询机构的性质并没有根本性改变 ,参见‘近代日本政治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5页;赵立新认为 可见最终的立法权掌握在内阁手中,元老院不过是内阁的咨询机关 ,参见‘ 明治宪法 体制的建立与崩溃:对近代日本宪政发展史的再思考“,‘法律史评论“,2014第1期,第157页㊂议院设立建白书“为开端,掀起了浩浩荡荡的自由民权运动,围绕议院开设问题,朝野上下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对政府造成了极大舆情压力㊂为应对民权运动的冲击,扭转被孤立的局面,在伊藤博文和井上馨的斡旋下,1875年,大久保利通在大阪与木户孝允㊁板垣退助举行会议,史称 大阪会议 ㊂会上,大久保利通与木户孝允等人达成了四点协议:为他日帝国议会开设之准备,郑重推行立法事业,设置元老院;期待司法之独立,巩固裁判之基础,设置大审院;为通上下民情,兴地方官会议;为使君上亦能注力于政治,当分离内阁和各省,元勋能臣于内阁辅佐,其余二流之士下分各省当诸般行政事务[12]㊂木户孝允和板垣退助感受到大久保利通妥协的诚意,不久就归返朝廷就任参议,大阪会议的精神也逐步通过政策得到落实㊂1875年4月14日,‘渐次确立立宪政体之诏“颁布,诏书中宣称, 朕今欲扩充五条誓文之意,兹设元老院以广立法之源,置大审院以卓审判之权,又召集地方官而民情通公益图,渐次确立国家立宪之政体 [13]㊂其内容基本是对大阪会议协议的再次确认,依此诏元老院正式成立㊂1875年4月25日,元老院章程和第一批元老院议官名单公布㊂章程规定, 元老院作为议法官,乃是议定新法之设立㊁旧法之改正以及受纳诸建白之所 ,将元老院定位为 议法官 ,掌握 议定 的权力;人事上, 议官由敕选产生 , 议长由敕选确定,副议长在议官间公选 ; 对于各行政官违背既定法令规则的情况,可推问其事由,具奏天皇陛下,但不得商讨官员的罢黜 ,赋予了元老院对违法官员的有限问责权力,从而对行政机构进行一定的制衡; 大臣参议可不拘其事由出席本院会议,听会及陈述其意见,但不得算入决议员数 ,同时 各省卿辅可就其主任事务出席本院,陈述利害,听取众议,但不得算入决议员数 [10]230㊂元老院章程明确规定了元老院与政府的协作关系,试图避免集议院时代府院之间缺乏情报共享导致的 无所知政情 的情况㊂从具体制度看,元老院享有的立法权并不完整,人员构成也全无民主要素可言㊂但元老院在国家体系中处于太政官之外,具有一定形式的独立性, 议定 权在措辞上也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决定权㊂元老院章程在措辞上的模糊性引发了院阁争端㊂在秉承国会急进论的板垣退助的推动下,元老院议官以后藤象二郎和陆奥宗光为首,先是就条文中不够清晰的地方要求政府解释和补充,如对第一条质询 是否不经本院议者不得为法 对议案的否决是否等于取消 等㊂之后,又上奏了元老院规章修正案,其中补充了 经本院会议议定之议案㊁天皇陛下准许之后即为法章 本院否决者不得成为法章 本院有权检阅㊁议定政府各年预算费额及会记表 [14]110-112的内容,希望赋予元老院除天皇外的最高立法权和预算审议权,从而大幅强化元老院在明治政体中的权重㊂这一修改方案不仅不被大久保利通㊁岩仓具视㊁三条实美等人认同,连元老院成立的主要推动者木户孝允也心怀顾虑㊂大久保利通等人在其主导的十一月元老院章程[4]275修订中,虽未变动 元老院为议定新法设立㊁旧法改正之所 一条,但删去了元老院受理所有建白的权限,只保留了 受取关于立法的建白书 ,并于第五条规定 元老院之意见书须经内阁批准㊁对于内阁的法案可做出检视 的限制条件,检视权的规定使得元老院的权限大幅缩小㊂创设期的元老院还出现了严重的人事问题㊂由于与自身构想相差甚远,左大臣岛津久光拒绝接受议长一职㊂被敕任为议官的胜安芳㊁福冈孝悌在受官不久后也提出辞职㊂只得由副议长后藤象二郎暂时作为代理议长在缺员的状态下主持院务㊂出于平衡院内政治立场的需要,1875年7月2日天皇敕任有栖川宫炽仁亲王担任议长,增补华族㊁士族10人充任议官㊂这一举动被民权派视为对大阪会议的反动,并且招致社会舆论的强烈质疑 元老院议官人选果真是不违民意之人吗? [10]27来自章程和人事方面的诸多问题,使得元老院的前途笼罩着重重阴霾㊂然而正如后文所见,元老院不仅没有因此陷入边缘化,反而成为一个 长命 的机构,并在章程的约束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这一时期立法事务中发挥了显著作用㊂二、元老院议法机能的运作元老院草创期面临的诸多问题,似乎预示元老㊃11㊃政治研究张用清:日本近代 公议 政治下元老院的创设与运行院将步上公议所㊁集议院㊁左院的后尘 逐渐边缘化后被政府裁撤㊂然而,元老院议法机能的实际运行和长期存在打破了许多人的预期㊂依据修订后的元老院章程,元老院的议案分为两大类,一是 议定 案,一是 检视 案,这两者皆为太政官(1885年后由内阁)发出,其区分由太政官独自决定㊂ 议定 类议案从流程上要经历3次读会:第一读会首先由书记官对议案文本进行宣读,并由相关人员对议案的主旨进行说明,元老院随即对此主旨进行讨论;第二读会将对议案内容逐条进行审议,若有议官提出修正案,也将于读会上对修正进行表决;第三读会将进行最终的表决,若表决通过将制成意见书上交太政官[6]71㊂虽然最终的决策权掌握在太政官手中,但仅就议定类法案而言,元老院拥有着明确且实际的立法权力,是彼时明治立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㊂而对于 检视 类议案,议案检视条例[15]第一条规定 检视议案无需元老院议论可否,元老院亦无修正之权,因此全篇诵读即可,无逐条分议之必要 ,并且紧急情况下有权先发布再由元老院检视㊂此条规定似乎剥夺了元老院在检视类议案上的发言权,但条例第二条同时规定 当议官认为法案与旧法抵触,或法案中的条文互相冲突,或有明显不全面不清晰的地方,可将其理由经众议后上表太政大臣要求改正 ,又为元老院议官影响检视类议案打开了缺口㊂具体议案的讨论更加凸显元老院议官的主观能动性㊂议官的主观能动性首先体现在对元老院 立法上院 定位的积极主张上㊂1875年5月,元老院向太政官提交议案,认为 地方官会议的决议书必须先交付本院审议方可上奏允裁 [14]138,将自身定位为优于地方官会议的上位立法府㊂同时,对于因人事纷争引发的缺员问题,元老院极力要求 增补议官 ,在意见书中称, 元老院作为立法府,议官乃是承担公议之人,故数量是其正当性的担保 [14]151-152㊂可见,在元老院成立初期,元老院议官在行动中以 立法府成员 自居,具有鲜明的 公议承诺 担保人的自觉意识㊂其次,元老院议官普遍对于日本的近代化转型抱以热情,尤其体现在法律近代化上㊂陆奥宗光在‘改定律例第三百十八条改正“[16]29-30意见书的第一读会上,主张 法律乃应与国运之进步一同改良之物 ,认为西方采用文明之法制,而 我邦独用遗制实为不可 ㊂秋月种树主张废止执法过程中的拷问环节,认为只有废除拷问 欧美各国人民亦甘于服从我法律 ㊂津田真道也提出 我等无法与外国平等交流源于其视我等为野藩,不使其人服从我法,故成条约改正之妨碍 [16]37-38,主张日本法制的非文明性阻碍了日本与外国的平等交流㊂由此可见,元老院议官对法制近代化的关注基本出于争取民族独立㊁恢复国权的致用愿景,具有鲜明的 文明开化 时代烙印㊂通过意见书也能观察到元老院与华族㊁士族间的特殊联系㊂秩禄处分使得华士族失去了国家财政的兜底,纷纷陷入生存危机㊂对此,议官柳原前光力主对失去家禄的士族进行救济,认为 华士族在今日之全国中依然有学问才能 ,不应抛弃;佐野常民虽然承认废除家禄的必要,却认为 行政上应有缓急之分,妥善处理乃是政府之义务 ,采取拥护华士族的立场[16]203-208㊂元老院议官认为华士族作为长久以来民众教化的模范和指导,保护华士族是对日本国民性的维护,因此也就是对 公议 的保障㊂同时,元老院议官中还普遍存在着对 非党派性 的重视㊂陆奥宗光称 本邦之议员未见党派 ㊂元老院会议当然不乏反对声音和激烈的争论,但在议官们看来,其审议和讨论 乃是为了天下的权益 ,会议是 吐露心中一切不留丝毫 ,因此 公议舆论遂成,而归于天真妙法,此亦是本院之本色 [16]310㊂即元老院会议是与公议政治有机的联结在一起,作为独立于政府和政党的机构,促进国家利益的实现㊂元老院立法权行使所产生的最为重要的影响,当属近代日本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对 法 概念的厘清㊂实现由前近代国家逐渐向近代国家转型是明治日本的时代使命㊂从宪制角度看,近代化意味着将过去不加区分的国家权力逐步细化,使之更符合近代国家权责对应㊁分权制衡的特征,在法律领域既是对主要立法与辅助立法㊁局部指令与普遍规章进行区分㊂在元老院初创期, 法 所指向的具体对象并㊃21㊃日本问题研究2021年第2期不明确㊂在明治早期的日本,具有法律性质的官方文书包括太政官下达全国通行的规则 布告 ;应用于各院㊁省㊁府㊁县等中央高级部门或县级地方机构的指令 达 ;各省发往全国的行政命令 布达 等等㊂那么对于元老院议官们来说,到底什么才是他们有权审议的 法 呢?考察元老院会议笔记不难发现,太政官发往元老院议定或检视的法案,随着时间推移,愈发表现出 全国性 和 规则性 的特点,如 司法警察规则废止案 (第一四号议案)㊁ 官吏惩戒例设定案 (第一七号议案)㊁ 利息设置法 (第六十号议案)㊁ 保释条例设立案 (第六十一号议案)等㊂并且元老院意见书上交太政官后往往以太政官布告的形式向全国发出,而奥羽巡幸㊁伊豆地区裁判所设立㊁劝业博览会召开㊁与美国改定条约等地方性事务或外交事务则不会交付元老院审议㊂由此,日本逐渐形成了 立法 与 行政 的区别意识, 立法官 行政官 等词也频繁出现在明治政府的各类官方记录中㊂当然,元老院并非完全被动的接受了权力划定过程,而是积极的主张自身的权力,试图将更多事务划入 立法 范围㊂比如中岛信行起草的‘废除布令巡回设置揭示规则“意见书[16]133认为,过往用布告宣布官令的方式不够完善,应当在各行政单位县厅区役所等地入口处设置官令揭示场,如果是条文较多的官令则应当将规则条例放置在各官厅,提供阅览㊁抄写㊁复印等业务㊂围绕这一意见书,元老院议官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㊂争论并非围绕内容的可否,而是探讨这一议题是否属于元老院职权范围内㊂津田真道认为 此乃行政之事 , 行政规则乃是立法权外之物,并非本席可议定的法律 [16]133㊂而中岛信行则主张 上下遵奉之法即属立法之部,故起草此案 ,并认为 若此次将此事划为权外,则以后此类事宜皆不容本院置喙 ,故众议官 不应拘于一案,而应充分考虑本院权限区画 [16]134㊂河野敏镰也同意中岛信行的意见,认为 议定与检视的议案区别并不十分明显,立法与行政的区别也并不清晰 [16]134,不应拘泥于书面文字㊂细川润次郎则认为 法为希望人遵守之物 ,因此 涉及希望人民顺守法令皆应为元老院探讨的内容 [16]134㊂经过上述议论,中岛信行的意见书最终被通过并上报太政官㊂由此可见,在面对代表 行政权 的太政官及其下诸机构时,为数不少的元老院议官意识到必须确保甚至扩张自身的权限㊂考虑到早期元老院议官中的多数都有 无力化 的左院任职经历,因此,将维持机构存续㊁保证自身的存在意义视为重中之重也不足为奇㊂三、府院围绕制宪权的博弈除立法事务外,元老院还开展了作为实现立宪政治重要任务的宪法编纂活动,即承担 制宪会议 的机能,享有制宪权㊂如同立法权一样,元老院的制宪权同样经天皇授予,受到太政官规制㊂元老院并非日本官方正式制宪活动的起点㊂左院时期,在议官宫嶋诚一郎和副议长江藤新平的推动下,左院开展了为编纂国宪做准备的宪政资料调查活动,并在院内设置了专门机构㊂但由于1873年江藤新平㊁后藤象二郎等人因政变下野,左院的宪法编纂活动也陷入停滞㊂随着元老院的建立, 1876年9月7日,天皇向元老院议长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下敕, 朕以为确定国宪,当基于我建国之体,广参斟酌海外各国之成法,汝等宜据此起创草案 ,并鼓励他 国宪创定乃是国家之重典㊁千载之伟业,汝等应励精图治,速竣其功 ㊂有栖川宫炽仁亲王奉敕召集柳原前光㊁中岛信行等人任国宪取调委员,河津祐之㊁安居修道等人任书记官,考察海外各国宪法,编纂国宪[17]3㊂令元老院编纂国宪的授意源自右大臣岩仓具视[4]283㊂岩仓具视本人是元老院设置的强烈反对者,在其意见书中称, (设置元老院大审院)一事必会变国体之基,故始终主张不可 [18]㊂因此,在元老院陷入人事和规章困境的境况下,岩仓具视促成立宪敕语下发的举动就显得耐人寻味㊂原因或许在于,以岩仓具视为代表的部分统治集团成员,在主观上将立宪政治视为国家体系的制度化,而忽视其公共政治㊁分权制衡的内涵㊂因此,他们虽然对民选议院这类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机构抱有敌意,却在面对与议院一体两面的宪法的时候态度暧昧,反而认为其有助于天皇大权的确立和政府政治㊃31㊃政治研究张用清:日本近代 公议 政治下元老院的创设与运行能力的提升㊂在接受制宪敕令后,元老院在数年内多次向天皇提交了宪法草案,即‘元老院日本国宪按“㊂草案第一次案完成于1876年10月㊂在天皇正式下敕语之前,元老院内部已经成立了以横山由清为首的国宪翻译调查机构,负责对法国㊁德国宪法进行翻译和讲解[19],‘英国议会政治论“(A.T o d d,P a r-l i a m e n t a r y G o v e r n m e n t i n E n g l a n d,2v o l s,1867 1869.)等著述也被作为立宪参考资料下发元老院[17]6㊂加上此前左院时期的资料积累,第一次案在短短一个月内出炉也不足为奇了㊂第一次案共分九篇, 国民 一章将自由㊁平等㊁私有财产神圣等基本人权写入宪法,具有一定的进步色彩㊂然而 立法 一章将议院定义为 帝国议会指元老院及其他议会 [9]70-74,只提及元老院由敕选议官组成,并未详述其他议会的特征,更未保证其民选性㊂缺乏民主要素的情况被院内亲民权派议官大加批判,他们在事务局会议和元老院正式会议上数次进行抗议,提交了诸多扩大议会立法权㊁限制政府权力㊁施行选举的修正案㊂然而随着西南战争的爆发,政府的政治重心转向结束内战和维持秩序,草案的审议被无限期推迟,上述论争也不了了之㊂虽受西南战争影响,元老院诸多立法活动暂时停滞,却引入了专业的欧洲法律学者充当顾问,并且大幅调整了国宪取调局的成员,将许多具有民权背景的议官加入其中㊂战争结束后,元老院重启宪法修订工作㊂于1878年7月完成的草案第二次案有着鲜明的民权色彩,第四篇第一章立法第一条规定 立法权由皇帝和帝国议会分享 ,第二条规定 帝国议会由元老院及代议士院组成 ,第三章代议士院及其权利规定 代议士由每十五万人中选举产生一人(第一条);凡日本人满二十五岁并且纳税足额即可选举或被选举为代议士(第三条) [9]79-80,制定了比较详细的两院规则,并且将府县会议的相关内容写入宪法㊂大幅扩张的民权内容遭到了岩仓具视的强烈反对㊂岩仓具视在收到草案后,邀请元老院议长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会面,双方在岩仓宅邸密谈4个小时之久㊂有栖川议长屈服于岩仓具视的反对意见,不再将议案向天皇上奏,反而将其发回元老院并传达了再修正的命令㊂同时太政官进行了一系列人事任命,以升进或转任的方式将书记官小野梓㊁马屋原彰㊁松冈正盛㊁河津祐之等亲民权人士调离国宪编纂工作㊂政府的手段虽然不能彻底转变元老院的政治立场,却起到了拖延时间的作用,宪法修订的工作被再次搁置了㊂1878年民权运动的高涨给了当权者极大压力㊂岩仓具视虽然对元老院的宪法文本秉持反对态度,却不希望民权派在关乎国体安危的宪法上抢占先机㊂因此,在岩仓具视的主导下,元老院首先进行了领导层改组,亲民权派的有栖川议长改任左大臣,民权派柳原前光外调公使,山口尚芳和细川润次郎也被从议官任上调走,司法卿大木乔任转任议长,而在制宪事宜上立场保守的议官佐佐木高行任副议长㊂完成人员调整后,岩仓具视通过太政官发布命令,督促元老院迅速完成对第二次案的修订,草案第三次案因之出炉㊂宪法草案第三次案在立场上具有一定的矛盾性㊂一方面,皇权在第三次案得到了明显地强化,议会的权力被限制,前两次案中议会所有的对皇帝继承顺位变更的承认权被取消,皇帝即位时对宪法的宣誓仪式也不见踪影㊂最为关键的是,立法权的相关叙述由 皇帝与帝国议会分享 变为 皇帝元老院与国会共同行使 ,天皇垄断了立法的所有权,两院提交的法案在被皇帝批准前只能归为 意见书 [20]㊂另一方面,代议士院的选举规则独立化,原本只属于元老院的大臣弹劾权和出席要求权也赋予了代议士院,民选议院的权限和地位都有所上升,甚至可以说具备了相较‘大日本帝国宪法“更甚的民主性和进步性㊂这既是保守派和民权派双方意志在草案中贯彻的结果,也体现了立宪过程中对英国㊁法国㊁美国等诸国现行宪制的参考㊂两面兼顾的内容没能改变第三次案的命运㊂副议长佐佐木高行在草案提交后拒绝中岛信行等人先在院内进行讨论再上报的建议,而是将诸多议官的意见书汇总直接连同草案上报㊂岩仓具视在审阅草案后,上奏天皇 臣观元老院奉命上奏法案,深恐其大体今尚未全备,且其他关乎法律之诸条文仍需多加审议 [21]246,对宪法草案的不满一览无遗㊂伊藤博文批评元老院 直接取材各国宪法,毫不注意我国体人情,唯热衷模拟欧洲之制度,将来治安利㊃41㊃日本问题研究2021年第2期。
世界近代国家兴衰的故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哈尔滨师范大学
世界近代国家兴衰的故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当今世界的资本主义大国都兴起于世界现代阶段。
()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英国是第一个开始海外扩张的欧洲国家。
()答案:错2.公元前2000年前后,来自欧洲大陆的()定居不列颠南部。
答案:凯尔特人3.从5世纪开始,北欧日耳曼人开始大规模入侵不列颠。
()答案:对4.英格兰人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不列颠人和盎格鲁人、撒克逊人等结合形成的。
()答案:对5.七国时代是英国政治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提包括()。
答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清教思想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40年,结束于1688年“光荣革命”。
()答案:对3.1649年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顶峰。
()答案:对4.1653年,英国实行护国公制,这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答案:错5.“光荣革命”并非是一场革命,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新贵族联合土地贵族发动的宫廷政变。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光荣革命”没有建立民主制度,它只建立了贵族寡头制。
()答案:对2.“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斗争:一是限制王权,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二是限制土地贵族的权力、推翻贵族寡头制。
()答案:对3.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的权利。
()答案:对4.1867年议会改革使选举权扩大到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
()答案:对5.1884年英国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答案:对第四章测试1.近代英国不断进行海外扩张和掠夺、先后打败一系列竞争对手: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荷兰,18世纪打败法国。
()答案:对2.19世纪中叶,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后藤寿庵
后藤寿庵后藤寿庵,日本江户时代的一位著名画家。
他以绘画、书法和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才华出众,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本文将介绍后藤寿庵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并探讨他在日本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后藤寿庵于1732年出生在日本岛根县。
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官员,因此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对绘画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并投身于艺术的学习和实践之中。
年轻时,他曾游历日本各地,观摩名家的作品并取经。
他探索了中国文人画的技巧,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同时,他还广泛地学习了诗歌、书法和古代文学等领域的知识,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提升了自己的艺术水平。
后藤寿庵的绘画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
他善于运用淡墨以及简洁的线条来描绘自然风景和人物。
他的画作通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其中既有山水画的表现,也有人物画的描绘。
他尤其擅长刻画水的表现,他能够通过熟练的笔触来表现水的流动、清澈和幽深。
在人物画方面,他注重捕捉人物的神情和精神状态,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细致的描绘,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哲思,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法方面,后藤寿庵的作品也备受称赞。
他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将诗歌和文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他的书法作品字形秀丽,结构均衡,行笔流畅。
他善于运用墨色的变化和线条的曲直,表现出文字的美感和力度。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体现出了艺术的价值和审美的追求。
后藤寿庵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为主题,体现了他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他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词句,表达出了深邃的思考和内心的感悟。
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淡雅、含蓄哲理为特点,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他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并对后来的文人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后藤寿庵的艺术成就不仅在日本国内有影响力,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他的作品被收藏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并被用于研究和展览。
他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日本艺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来的艺术家有深远的影响。
浅析日本政党制度1
Thanks
战后日本的政党制度
战后日本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阶级、 阶层的各种政党相继恢复或建立。目前参加 国会活动的主要政党有自民党、民主党、公 明党、自由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保守 党。
政党
成立时间
简介
1955年11月由原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而成, 1955年起连续执政38年
自由民主党
1955年11月
日本首相频繁更替原因
自2006年以来,日本首相没有一任任职时间超过一年: 安倍晋三2006年9月26日当选首相,2007年9月12日辞职;
福田康夫2007年9月25日当选,2008年09月01日辞职; 鸠山由纪夫2009年9月16日当选首相,2010年6月2日辞 职; 菅直人2010年6月4日当选首相,2011年8月26日辞职。
日本首相频繁更替原因
1、日本宪法没规定首相任期,但党总裁任期有 限
众所周知,日本首相非直选产生,而是由政党和国会提名,而在 国会中占多数议席的政党党魁(党总裁)一般毫无疑问会出任 首相。日本宪法虽然规定了日本首相的产生程序,却没明确规 定其任期,但各党的党章却是对总裁任期有所规定的。过去几 十年一党独大的自民党,就规定党总裁3年一任,原则上只能 连任两届。
日本政治历史简介(六)
1945年(昭和20年),日本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 宣布投降。根据宣言的原则,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 部的麦克阿瑟将军向日本政府提出修改大日本帝国宪法的 要求。1946年11月3日,作为大日本帝国宪法修改结果的 《日本国宪法》正式公布,并于次年的5月3日施行。
日本政治概况(一)
民主党
1998年4月27日
由原民主党、民政党、新党友爱和民主改 革联合四党组建而成
小议日本近代文官制度成立的政治条件
小议日本近代文官制度成立的政治条件1868年2月,日本实行三职七科(相当于部)之制,后撤销七科改设八局,建立三职八局之制。
在八局中,总裁局(相当于内阁总理府)居首,统理其他七局。
设总裁1人,副总裁2人,辅弼2人,顾问3人,弁事8人,吏官2人。
其余七局均设督(相当于部长)、辅(相当于副部长)、权辅(相当于司局长)和判事(相当于处长)。
通过这次调整,在原有的参与总数中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人数大大增加。
倒幕派的下级武士伊藤博文、大隈重信等人,均以参与、判事等身份跻身政府领导岗位。
另外,长州藩士木户孝允、萨摩藩士大久保利通和土佐藩士后藤象二郎,均以参与的资格担任总裁局顾问,成为政府中颇为活跃的人物。
以上这些情况说明,下级武士改革派的实力和作用伴随着明治政府的机构调整在不断的加强。
1868年6月,明治政府参考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思想颁布了《政体书》,撤消三职制,按太政官制实行政府机构大改组。
这次新设立的行政机构,总称“七官”二局之制,即为第一次太政官制政府。
第一次太政官制政府的领导核心是议政官的上局(设议定和参与)和下局(设议长和“贡士”即各藩的代表),以及行政官的辅相(相当于政府总理)。
在这一时期,下级武士改革派的地位有了进一步提升。
如在三职七科、八局时没有进入上位的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都进入到议政官上局。
还有一些人被提拔到政府的显要岗位,如曾执导长州藩军制改革的大村益次郎被任命为军务官副知事(笔者注:在七官中除行政官外,其余六官的职位级别依次为知事、副知事和判事),萨摩藩陪臣之子寺岛宗则被任命为外国官副知事,佐贺藩士大隈重信先后被任命为外国官副知事、会计官副知事等。
此后明治政府对太政官制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完善,设立二官六省(第二次太政官制)及集议院等各部门。
太政官设左大臣、右大臣、大纳言和参议。
在这次政府机构中,在下级武士改革派出身者居多数的同时,在领导中枢里开始占据优势,如大久保利通、广泽真臣、木户孝允、大隈重信等人,均陆续被增补为参议。
高野二郎
高野二郎高野二郎是日本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对于日本的现代化和国际关系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通过对高野二郎的生平和影响的介绍,探讨他对于日本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力。
高野二郎生于1856年,出身于日本福井县的一个地方官员家庭。
他在年轻时就展示出了出色的才能和聪明才智,被人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他在东京大学学习了法律,并通过优秀的成绩毕业。
之后,他进入了外务省工作,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
高野二郎在外务省期间,积极参与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他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力量和科技优势,决心将日本引领到现代化之路上。
他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先进的制度和知识,以促进日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他努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政策,并在政府内部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高野二郎还非常注重国际关系的发展。
他倡导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他在对外交涉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外交智慧和谈判技巧。
他曾经参与过日俄战争的和谈,为日本争取到了一系列有利的条款。
他还致力于推动和平解决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争端,并为促成日美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此之外,高野二郎还致力于培养年轻的外交官和政治家。
他坚信,只有培养一支有才干和远见的群体,才能确保日本的未来发展。
他亲自指导和培养了许多年轻的外交官和政治家,并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帮助。
高野二郎对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他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为日本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外交智慧和谈判技巧为日本争取到了许多有利的结果,并为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提升做出了贡献。
总之,高野二郎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对于日本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力是无可忽视的。
他的努力和贡献为日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后来的政治家和外交官树立了榜样。
对于他的成就和贡献,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赞赏和敬佩。
大政奉还的含义是什么
大政奉还的含义是什么幕府统治共存在了近七百年的时间,直至大政奉还,日本才结束了幕府时代,进入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代。
那么大政奉还的含义是什么,从大政奉还的含义可以看出日本所处的局势吗?让小编来告诉你吧!大政奉还的含义何谓大政奉还,大政奉还发生的时间是庆应三年,也就是公元1867年,由日本江户幕府的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将政权还给了明治天皇,这一事件标志着持续两百六十年的江户幕府统治结束,同时也标志着日本的幕府时代彻底结束,日本开始进入新的明治维新时代。
江户幕府时期,日本的幕府力量在不断衰弱,在幕府的管理下,日本的政治以及经济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如此持续下去日本将成为一个各藩割据的分裂国家,国家需要统一管理,而幕府显然已经不能胜任,于是日本涌现了大量的维新人士,维新人士们为日本的革新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要求幕府将政权交还给朝廷,提出了大政奉还。
德川庆喜当然不愿意将政权还给朝廷,但倒幕活动席卷了整个日本,幕府的统治摇摇欲坠,幕府已失去了往日的力量,而日本天皇的力量正在不断集聚,为此德川庆喜在1867年10月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还给明治天皇。
王政复古和大政奉还的区别在日本历史上,王政复古和大政奉还围绕的是同一件事情,只不过由于时间不同,大政奉还时的事件状态和王政复古时的事件状态并不尽然相同。
王政复古和大政奉还之间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王政复古和大政奉还都是围绕着幕府下台、朝廷重新掌权这件事情的。
在大政奉还时期,由幕府将军德川喜庆主动提出将政权还给朝廷的;而在王政复古时期,主动权从幕府转移到朝廷,王政复古是由讨幕派发动的政变,其主要目的是向幕府索要实际权利。
第二、大政奉还后,幕府将军只是将名义上的权利还给了天皇,但是幕府依旧存在,实权仍然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而在王政复古后,幕府被讨幕派彻底废除,日本幕府社会得以终结,所有的权利重新回到朝廷,回到天皇手中。
大政奉还的后续庆应三年(1867年)在“夕颜丸”上,坂本龙马把著名的“船中八策”(舟中八策)交给土佐参政后藤象二郎。
中外历史上的红顶商人传奇-第三章
第三章岩崎弥太郎:幕府三菱传奇1官场上的商业奇才,一手建造了三菱财阀,岩崎弥太郎的一生堪称传奇的一生。
1843年12月的一天,四国岛的南部,面向太平洋的狭长地带,土佐蕃(今日本高知县)管辖之地,一个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后来称雄日本商界,打造三菱财团的一代风云人物-----岩崎弥太郎,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与我国古代相同,分为士农工商。
士为贵族,可以拥有姓氏,佩戴刀剑,拥有种种特权,士有武士乡士的区别,与武士不同,乡士的名分是允许自由买卖的,卖掉乡士名分的人,被称为浪人,拥有40年资历以上的乡士即使出售了乡士的名分,依旧可以享有部分特权。
岩崎家就是这样一个出售了乡士名分的浪人之家,他父亲就不多说了,游手好闲,整日无所事事,嗜酒如命,否则也不会出售了乡士身份,家里的生计几乎全靠母亲美轮。
他的母亲是位乡村医生的女儿,拥有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知识氛围,弥太郎正是在姥姥的教导下学会了书法,并坚持把弥太郎送入了当地最好的私塾,1848年,小弥太郎被送到姨夫冈本宁浦家,冈本宁浦家是当地声名赫赫的私塾,冈本宁浦看到小弥太郎虽然调皮,但是却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忍不住希望收养弥太郎被美轮断然拒绝,那时候,冈本宁浦以前的学生奥宫造斋也做了弥太郎的老师。
1854年,冈本因病去世了。
奥宫觉得在闭塞的家乡难以有所发展,准备到江户去寻找新的生活被。
自幼生活艰辛,饱经沧桑,使弥太郎很小就立志:“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干出一番名堂来”然而谈何容易。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如果你是贵族出身,那么你即使什么也不会,将来依旧是贵族,然而,你出生在平民家里,再有天分依旧只是平民,以当时而言,他再如何努力也摆脱不了浪人的身份。
然而岩崎不甘心如此被命运摆布,选择了通过学习来摆脱命运决定同赴江户求学。
正当他潜心学业的时候,后院起火了,在1855年安政大地震之后不久,岩崎弥太郎的父亲在一次村里的聚会当中因为一些琐事与村长争执起来,最终大打出手,不消说,村长有权有势岩崎弥太郎的父亲哪是对手,被村长陷害投入了监狱,岩崎弥太郎听说以后星夜兼程,赶回家里,为父亲奔走,赶到奉行所(幕府下负责部分政务的机构),为父亲鸣冤叫屈。
后藤健二:报道世界战乱纷争并想帮助他人的人
后藤健二:报道世界战乱纷争并想帮助他人的人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5年第14期“虽然此行非常危险,不过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一定会活着回来。
”日本独立记者后藤健二没能履行自己的诺言。
2月1日,这个年仅48岁的生命,终结在极端武装组织“伊斯兰国”刀下。
后藤健二1991年从日本法政大学社会学院毕业,后在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供职。
1996年,他成立了自己的通讯社“独立社”,从此开启了自由记者之路。
日本主流媒体很少愿意送自己的记者去危险地带,后藤健二这样的自由记者便承担了传递信息的责任。
他去过车臣、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塞拉利昂、利比里亚、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
他曾亲眼看到数百具尸体被扔到墓坑里埋葬,也曾被枪指着脑袋。
但作为一个战地记者,“他报道战争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
他不强调谁赢谁输,他只说普通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被迫承受战争冲突和恐惧的孩子们的故事。
”《经济学家》杂志驻墨西哥分社社长亨利·特里克斯说。
在后藤制作的新闻里,他同遭到士兵侵袭的妇女交谈,也和曾经的叛军对话。
他以战争中的孩子为主题出版书籍,在书中,他写道:“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们。
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以各种方式向他们不断伸出援手。
”很多人说他是个疯子,是个什么都不怕的战士。
但特里克斯在一篇文章里曾这样写道:有一次打保龄球,后藤健二变得脸色苍白,因为“球落地的声音让他回想起了伊拉克隆隆的炮弹声”。
可是责任让他坚持前行。
去年5月,后藤健二在接受采访时说:“那些地方遭遇着巨大的困难,但即便在那里,人们也每天生活着。
那些人总有话要说,有信息要传达。
如果我能帮助他们把信息传递给世界,那么就可能促成某种解决办法……如果真的那样,我也就可以说,我的工作是成功的了。
”他确实成功了。
《我们想要和平,不要钻石——儿童兵·穆里雅的自白》《卢旺达的祈祷——从内战中活过来的家族的故事》……他的每一部书,都向世人展示了不为人知的故事。
藤原宽行简介
藤原宽行简介藤原宽行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贵族、政治家、武将,也是平安时代中期著名的文化人物。
他是藤原北家的一员,出生于公元836年,逝世于公元899年,享年63岁。
藤原宽行出身于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著名的贵族藤原仲麻呂。
由于他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中,他从小就接受了优质的教育。
他在学问上非常聪明,擅长文学、历史和诗歌。
他还热衷于书法和绘画,被誉为平安时代的文化偶像。
藤原宽行在政治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
他在平安时代中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延喜改革中的贡献。
延喜改革是一项旨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改革,藤原宽行作为政治家和官僚,积极推动了这一改革的实施。
他通过改革措施,使中央政府的权力得以集中,加强了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稳定性。
藤原宽行还是一位出色的武将。
他在平安时代的战争中多次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参与了很多战役,包括对抗叛乱的战斗和镇压地方势力的战争。
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当时的皇帝和政府的高度赞赏,被任命为军队的指挥官,多次领导军队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藤原宽行在文化领域也有很大的贡献。
他是平安时代中期文学繁荣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他自己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歌而闻名。
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多样,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还非常欣赏和推崇其他文学家的作品,经常与他们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了平安时代文学的繁荣。
藤原宽行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在文化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杰出才华和卓越成就使他成为了平安时代中期的重要人物,并且在后世被广泛认可和尊重。
他的贡献和成就不仅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藤原宽行的形象成为了平安时代中期文化的象征,他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在日本历史的长河中。
明治精神结构随记
由人民自主地获得,所以权利地范围和分 量取决于人民的自由意志。相反,“恩赐地 民权”,则必须有待于统治者的意志。
自由权分为“自由精神”和“自由政治”。 所谓“自由精神”,也就是“心神自由”, 或“心思自由”,就是“我地精神、心思, 完全不受他物地束缚,不遗余力地充分发 展”(“近代日本思想大系”,《中江兆民集》, 第 182页);而所谓“自有政治”,则是“行 为自由”,则是“行为自由”,它包括身体、 思想、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民事、 参政等自由,即所有有关公私行为地自由 权。 “行为自由”,通常是指为近代国家所认可 的市民的政治自由,以个人权利满足为目 标;而“心思自由”,则意味着不受他物束 缚地自由状态,意味着放任自我“充分发 展”。要言之,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心灵 拒绝束缚,二是精神自由发展。正是这两 点,成为“行为自由”,乃至于整个人类自 由的基础。
新自由论派,“理论为主, 实践为副,中江兆民创。
同志社
实学党,改进党系,熊本地 方政党
2
相爱社,自由党系,熊本地 方政党,尚“卢梭”,
政教社,国粹主义,发行《日 本人》杂志与《日本》报(后 合并《日本及日本人》杂 志),此为其同人所组成地 知识分子组织。 *政教社主要成员表 陆羯南 三宅雪岭 志贺重昂 杉浦重刚 井上丹了 宫崎道正 菊池雄太郎 今三外郎 福本诚暔 国分青厓 古岛雄一
宫崎道正 菊池雄太郎 今三外郎 吉野造作,大正时代民主主 义思想家 福本诚暔 国分青厓 古岛雄一 谷部春汀 井上哲次郎,帝国大学教 授,反基督教。 本多庸一 植村正久 横井时雄 大西祝
历史上的12月10日
历史上的12月10日0220年12月10日东汉献帝禅位,曹丕当上皇帝,改国号为魏0346年12月10日东晋大将桓温伐蜀1815年12月10日计算机科学先驱爱达·勒芙蕾丝出生1867年12月10日日本维新志士坂本龙马逝世1901年12月10日瑞典首次颁发诺贝尔奖1903年12月10日英军再次侵入西藏1918年12月10日普朗克因发现量子理论而获诺贝尔物理奖1923年12月10日叶芝获诺贝尔文学奖1931年12月10日国联决议组织调查团来华1936年12月10日戏剧家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1936年12月10日英王爱德华八世逊位1937年12月10日科学家发现爪哇人1941年12月10日中国军队开始入缅对日作战1944年12月10日中豫湘桂战役结束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1957年12月10日世界首座地下煤气电站试转成功1958年12月10日近代林学家梁希逝世1968年12月10日戏剧家田汉逝世1972年12月10日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1972年12月10日革命家、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邓子恢逝世1978年12月10日中国新闻记者、报刊主编、新闻教育家恽逸群逝世1979年12月10日特里萨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79年12月10日台湾高雄发生《美丽岛》事件1984年12月10日居里夫妇实验笔记被拍卖1987年12月10日京津塘高速公路开工1988年12月10日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获诺贝尔和平奖1993年12月10日工商银行在日首发债券成功1995年12月10日“伽利略”号发回木星数据1996年12月10日首届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揭晓1996年12月10日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石油换食品”协议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迁都阿斯塔纳取代阿拉木图1998年12月10日物理学家王淦昌逝世1999年12月10日我国对日美德丙烯酸酯反倾销调查立案2006年12月10日智利前独裁者皮诺切特逝世2008年12月10日美国NASA哈勃望远镜发现太阳系外行星大气层含二氧化碳220年12月10日(庚子年十月廿八)东汉献帝禅位,曹丕当上皇帝,改国号为魏220年12月10日东汉献帝禅位,曹丕当上皇帝,改国号为魏。
加藤高明
加藤高明 加藤高明内阁面临着几个紧迫课题,主要有关东大地震灾后处理、经济混乱造成的工人运动、农 民运动高涨等。由于关东大地震政府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大,只能依靠大量发行公债度日。灾后重建需要开支,不 可避免地要进行大规模财政改革。加藤高明奉行财政紧政策,将与他意见相同的浜口幸雄藏相、若槻礼次郎内相 等人安排在主要阁僚位置上。另外,仙石供铁道大臣认为与新建铁路相比应优先对老线路进行改造,主张采取 “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政策。陆军也在宇垣一成陆相主持下进行了裁军。以与欧美进行协调为中心的“币原 外交”也可以算是紧缩财政政策中的一条。但是削减财政开支引发经济在短期内恶化,失业增加,工农运动更趋 激化。为此政府制定了佃农调停法等法律。
外交生涯
加藤高明是尾张藩(今爱知县)代官首席助理服部重文之次子,幼名总结。1872年8月,他14岁时过继到加 藤家,1874年改名高明,入东京开城学校读书,1881年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第一届毕业,成绩优异,但他另有 考虑,未入政界。后来加入三菱总公司。受到岩崎弥太郎知遇,1883年4月被选派留学英国。在利物浦港从巨商 鲍斯学习航运以及其他业务。留英期间认识了陆奥宗光,1885年6月回国,任三菱公司副经理。10月进入日本邮 船公司工作。1886年4月与该公司董事长岩崎弥太郎之长女春治结婚。
但是加藤在民众中却口碑不佳。记者阿部真之助曾写道:“加藤和寺内差不多,是在老百姓之中没有威望的 政治家”。也有人指出,阿部之所以这么讲是由于加藤高明和寺内正毅都讨厌记者,所以记者对他们表现出比一 般民众更强烈的反感。不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对加藤高明评价不佳肯定还有其它的理由。与非立宪内阁首相寺 内被戏称为“比利肯首相”相比,作为宪政党党首的加藤高明大概是因他的多重性格而遭冷眼。
内阁首相
1
日本山内容堂:因不慎失言而落败
日本山内容堂:因不慎失言而落败本文导读:宫廷内,被后世视为阴谋会议代名词的“小御所会议”也在这一天召开了会议出席者除了被任命为三职(“总裁”、“i议定”、“参与”三职)的皇族、公卿与大名之外,还特许诸藩士十余人陪席参会众人就座后,担任议定一职的中山忠能站起身,正式致辞。
中山致辞结束后,早已蠢套欲动的山内容堂首先发言。
本次会议应确立王政之基础,然为何德川内府(德川庆喜)未列席会议?如此一来,本次会议便不能称为光明正大之会议。
还望尽早请德川内府参会。
”针对此发言,担任参与一职的大原重德罗列了幕府的罪状,反驳道倘若德川庆喜果真有反省之心,就应当辞去官位,上交领地才是…”但由于山内容堂的言论于情于理都颇具说服力,因此即便入夜之后,反对方也没有办法完全驳倒他而山内容堂似乎早就清楚此次会议的真正目的何在(王政复古的大号令是在阴险的谋策之下发出的……两百年来,天下万民讴歌的太平盛世,都是德川家的功劳。
然而此次会议却未邀请立下如此大功的德川家的人出席。
这显然说明新政府虽然大举“公平、正义”大旗,实则却根本不具备这种精神。
所以山内容堂当时真可谓是意气昂扬,豪气冲天。
越前福井藩前藩主松平春狱(庆永)也陈述了与山内容堂相同的意见对此,岩仓具视发表言论迎战,表示支持大原重德。
继岩仓具视之后,大久保一藏(之后的大久保利通)也从末席站起身来。
“若欲辨认内府之忠奸,则应如岩仓公所言,辞官,纳地即可。
假如内府大人能立刻接受此言,召他参与朝议又有何妨?如若负隅顽抗,则应数其罪而讨于伐之……”大久保一藏慷慨陈词,声援岩仓具视。
接下来,土佐藩的后藤象二郎反驳大久保一藏。
后藤象二郎这段时间直在京都,参与政府的政策制定。
正因如此,他对当日废除幕府、王政复古的政变非常熟知。
为此他时不时含沙射影地指出今日之事是何等阴险以此辩驳对方。
这令岩仓具视与大久保一藏也难于招架。
大久保一藏也曾一度将通过“雄藩联合”的公议式政体作为自己的日标。
可是事到如今,如果还让德川庆喜加入到朝议当中,那他的一切计划就要前功尽弃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政治家后藤象二郎简介
后藤象二郎简介
后藤象二郎出生于日本土佐藩的一个上士家庭,他的幼时经历却并不尽如人意,在很小的时候后藤象二郎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改由自己的姑父吉田东洋代为抚养。
但幼时的经历对于后藤象二郎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他同正常人一般进行着学习,并且由于天生伶俐,在文武两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绩,可以说是当时当地的优秀人物,其剑术更是师从柳河藩藩士大石种昌。
长大后的后藤象二郎,在政治上可以说是经历了幕府末期、明治时代两个不同的时期,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后藤象二郎不论是在商业抑或是政治上都取得了一定的建树。
在商业世界里,后藤象二郎凭借自己的努力开创了商社,经营者象征着士族的商业,并在前期经营的井井有条。
在政治领域内,后藤象二郎所经历的、所取得的成就较商业来说则更具有深远的意义,他和坂本龙马一样,在政治上的见解极为相同,都支持着公武合体论,在他的一生中均致力于达成奉还大政。
后藤象二郎评价
后藤象二郎,作为日本政治界、日本商业中的著名人物,直至今日仍然被日本人民所铭记在心,关于后藤象二郎的人生生平的资料和故事也在不停地进行全新的编撰。
那么综观后藤象二郎的一生,人们对后藤象二郎的评价如何呢?这些关于后藤象二郎的评价依据又是什么呢?后藤象二郎的评价中是赞扬居多还是贬低居多呢?结合后藤象二郎的人生经历,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后藤象二郎作出综合评价。
首先,后藤象二郎是一个忠于国家的爱国者。
贯穿于后藤象二郎的一生经历中,他很早就参与到政治管理,在后藤象二郎二十岁的时候,他就成为了出生地区土佐藩的最高执政官,在后藤象二郎的心目之中,对于国家政策的发展是与坂本龙马的观念不谋而合的,后藤象二郎希望能将日本发展的更为壮大,于是他
提出来支持幕府将政权还给大政,支持公武合体论,并推进了大政奉还的策略。
其次,后藤象二郎的晚年沦为了日本政府控制民众的工具,失去了自己的想法,也违背了自我的意识,成为日本政府统治下的傀儡,这同时象征了后藤象二郎的懦弱,可能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胆量却呈现相反方向的变化。
最后,后藤象二郎是一个幸运的人。
虽然儿时失去了自己的亲人父亲,但是他并没有如同孤儿一般流离失所,而是被吉田东洋所收养,所教导。
可以说,后藤象二郎的教育丝毫没有受到家庭不幸的影响。
后藤象二郎轶事
第一则轶事是关于后藤象二郎夫人的。
虽然后藤象二郎虽然是成为日本政治界内的名人,但是他所娶的夫人却是日本京都先斗町的艺伎小仲,并且小仲成为后藤象二郎夫人后,两人的感情还相当好,从这点可以看出日本的艺伎并不是社会底层,相反地在日本艺伎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大家所鄙视和唾弃的妓女。
第二则轶事是关于一个品牌的,路易威登。
众所周知,路易威登是一个皮包的品牌,而后藤象二郎可以说是路易威登最早的一批顾客,并且是最为忠实的一批顾客,当时几乎没有日本人知道和喜爱路易威登,但是后藤象二郎却是一个另类,他非常喜欢路易威登的皮包,几乎所有的皮包都是这个品牌的,现在在日本的高知市立自由民权纪念馆中,还珍藏着一个路易威登的皮包,这个皮包便是后藤象二郎所购买并转送给板垣退助的。
日本政治家三条实美生平简介
三条实美简介
三条实美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家,三条实美公卿出身,是内大臣三条实万第四个儿子。
而三条实美也是幕末、明治时期的公卿和政治家。
三条实美1837年出生在日本京都公卿贵族的家庭,早年参加了尊王攘夷运动。
1862年担任权中纳言、议奏,并且与姉小路公知等人以钦差的身份,向第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传达了朝命,督促攘夷,参加尊王攘夷运动,此后又与长州藩合作密切,努力实现攘夷。
但又因为文久三年时候,因为政变而失去了势力,作为流亡七卿之一到长州。
在1863年政变时,逃到了长州。
在1868年,三条实美担任了副总裁,议定并且兼任辅相、关东监察使等重要职位,江户开城后又担任了关东监察使,之后成为镇将,负责治理东国。
可见三条实美的能力是很强的。
三条实美是日本明治年初的重臣,也是日本第三任的内阁总理大臣,他是朝廷中象征倒幕维新的指导者。
最开始的时候是为了复兴皇权、恢复了天皇和公卿的地位,由于公武合体的八一八政变,从而被迫逃出了京都,最后落难太宰府,当时一起落难的还有七位公卿,史称是七卿落难。
从这以后,他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转变为倒幕,维新之后成为了太政大臣,实际上是成为了新政府的首脑。
最后,三条实美逝世于1891年,享年54岁。
三条实美评价
三条实美是日本明治初期的重臣,是日本第三任内阁总理大臣,也是朝廷中象征倒幕维新的主要领导者,从这里可以看出,三条实美的领导能力是很强的,不然他也不会有这么高的职位。
三条实美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复兴皇权、恢复天皇和公卿的地位,但是由于公武合体的八一八政变而被迫逃出了京都,最后落难到太宰府,三条实美与其他几位公卿,被史称为七卿落难。
可见他为了复兴皇权和恢复天皇的地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此之后,三条实美的思想就转向了倒幕,维新之后成为了太政大臣,但实际上就是新政府的首脑。
三条实美是一个很有领导能力和谋略的人。
三条实美在1871年到1885年,担任了太政大臣的同时还兼任了幕任神祇伯、宣教长官、赏勋局总裁、修史馆长官等重要
职位,这也可以看出,是对三条实美的肯定,是对他工作能力的肯定。
在1889年黑田清隆内阁倒台时,又一度兼任了内阁总理大臣。
但与同为公卿的政治家岩仓具视所擅长的权术相反,三条实美是中间派,因此能更长时间的担任太政大臣的职位。
但从另一方面说,他不免有些优柔寡断,在征韩论战决裂时,还曾陷于精神错乱的状态。
三条实美七卿落难
七卿包括三条实美(时年27岁,从三位权中纳言)、三条西季知(53岁,正二位行权中纳言)、四条隆歌(36岁,从四位上行侍从)、东久世通禧(31岁,正四位下行左近卫权少将)、壬生基修(29岁,从四位上行修理权大夫)、锦小路赖德(27岁,从四位上行右马头)、泽宣嘉(28岁,正五位下行主水正)。
七人也称为二卿五朝臣。
8月24日,朝廷剥夺七人官位。
9月9日,又更改七人名讳,三条实美改名实、三条西季知改名知、四条隆歌改名歌、东久世通禧改名通、壬生基修改名修、锦小路赖德改名赖、泽宣嘉改名宣。
七人由长州藩兵陪伴,集结在妙法院,经过兵库津,取海路前往长州藩的三田尻港(山口县防府市)。
由于坏天气,三艘船中的两艘在德山藩的德山港(山口县周南市)登陆,由陆路前往三田尻。
10月,平野国臣在但马国生野町举兵(即生野之变),迎泽宣嘉为主将,战败后泽宣嘉再度逃往长州。
元治元年(1864年),锦小路赖德病死。
第一次长州征伐后,余下的五卿移往筑前国太宰府(福冈县太宰府市)居住。
庆应3年(1867年)王政复古,七卿的官位和名讳得以恢复,三条实美等后均任明治政府要职。
:
1.2017韩国现任总统是谁
2.明治维新三杰分别是谁
3.日语选修课学习心得体会
4.韩国下任总统是不是潘基文
5.武田二十四将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