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合集下载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和自然相处,相互依存,但这种关系并不总是和谐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在保护自然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必须重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

第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史前时期开始就已经形成。

野外生存的人类,依靠自然中的各种资源生存,与自然处于一种良性互动的状态。

然而,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成为了不稳定、不可持续的状态。

饱经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地球,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始强调可持续发展,推崇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第二部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全面协调的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对于维护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第三部分:重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重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具体来说,要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需要以下三点:1. 资源共享与保护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我们需要厉行节约,推广环保理念,共建生态文明。

2. 意识提升与教育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需要滋养和培养。

我们需要加强自然环保与生态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公民环保素质。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将环保理念渗透到各行各业,将环保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

3. 政策与法制政策和法制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政府部门需要制定促进环保、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政策、规划和法律法规,落实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责任。

同时,应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环保治理的效率和水平,深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公民之间的环保合作和参与。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就是通常所说的生态环境,即围绕人类的外部空间,包括人类以外的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要素、对象,以及人类自身创造的对象,诸如空气、阳光、水、土壤、矿藏、森林、草原、名胜古迹、堤坝、林带、道路等等。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指人及其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持互不损害、协调共处的状态。

从基本要素来看,就是要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进一步说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其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经济发展应该与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相协调,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利用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纵观古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也是不断改变着的,总的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在人类的早期,人们凭借着简单的知识,产生了一些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朴素认识,由于改造自然的能力相当弱,人类更多的表现为与自然的适应关系,远古人基于对自然界的神秘感,体悟到的是人与自然的交互感应关系。

例如,我国先秦时期《周易》中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的提法;老子也曾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到了汉代,董仲舒则信奉‚天人感应‛。

可以说,在古代,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局限性,逐渐形成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这种观念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自然都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合一。

西方到了中世纪,神超越了人与自然。

文艺复兴的人本主义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价值,人逐渐从人与自然一体的状态中独立出来,成为自然界的认识者和改造者,自然则从与人相融的状况中分离出去,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西方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同时也形成了人与自然割裂的机械论自然观。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金义都市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统一规划部署的四大都市区之一。金华市 委市政府抓住这一促进金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积极优化都市区规划体 系。结合图示信息,你认为该规划体系可能包括( D ) ①打造便捷交通,完善配套设施 ②做大民营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③依托各自优势,实现特色发展 ④加强区域合作,组团协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长江沿江地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D ) A.地形以平原、山地、高原为主 B.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C.无自然灾害 D.河网稠密,长江横贯东西,水运便利 7.长江经济带采取“退田还湖”的举措, 体现了流域开发“人水和谐”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 B ) A.增加灌溉水源 B.修复生态系统 C.促进工业发展 D.发展水产养殖

关注房屋耗能,使用节能灯
日常出行选择骑车、步行、公共交通,尽可能 行
拼车或合乘
可持续发展的பைடு நூலகம்个维度
三个维度
具体要求
生态持续 生态环境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和种资源,
发展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
经济持续 经济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能以
发展
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
社会持续 社会发展过程需要兼顾地区之间、代际之
4.我国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 “南稻北麦”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C.地势低平,黑土广布 D.日出最早,光照充足
5.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D )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3、措施
(1)中国政府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根据中国的国情,坚持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一、当今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一)面临的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地球温在悄悄地升高,而且已经到了为人察觉的程度。

它的危害是不应漠视的。

它会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会带来频繁的暴风雨,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更会使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受淹,想一想当今地球上的一半人口正居住在沿海50公里范围内,就可以知道沿海地区受淹的严重性了。

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位于距离地面10-50公里范围的大气平流层内,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阻挡紫外线辐射到地面,因此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

3、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建设的发展,人类对动植物的破坏与日俱增。

统计表明,我国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速度也十分惊人。

4、酸雨蔓延酸雨具有腐蚀性,降落地面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林木枯萎,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建筑物及名胜古迹遭受破坏。

5、森林锐减由于人类的过度采伐和不恰当的开垦,再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森林火灾,世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6、土地荒漠化过度的放牧及重用轻养使草地逐渐退化,开荒、采矿、修路等建设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大,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片土地沦为荒漠,我国在这方面是较为突出的。

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的贫困化。

8、水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膨胀和工业发展所制造出来的越来越多的污水废水终于超过了天然水体的承受极限,水环境的污染使原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更为紧张。

水资源的短缺,水环境的污染加上水的洪涝灾害,构成了足以毁灭人类的水危机。

9、大气污染肆虐最普遍的大气污染是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造成的,细小的悬浮颗粒被吸入人体,十分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现代都市还存在光化学烟雾。

10、固体废弃物成灾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的,至今已成为地球,特别是城市的一大灾害。

垃圾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任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周围空气、水体,甚至地下水。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九年级政治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九年级政治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九年级政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1、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1)人类开放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要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3)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4)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1)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3、我国应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产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4、公民(青少年)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

(1)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

(3)向有关部门提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合理化建议。

5、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1)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人类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是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存在。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资源的供给,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建立在和谐相处的基础上。

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自然: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不破坏自然的平衡和生态环境。

我们应该明白,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会破坏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造成危害。

2. 循环利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行循环经济模式。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料,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生态保护: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是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方面。

例如,保护森林资源、湿地等生态环境,不仅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也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二、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是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方面。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以下是几个环境保护的重点方面:1. 减少污染:污染是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减少工业污染、车辆尾气排放等污染源,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要加强废弃物处理和垃圾分类等工作,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2. 节约能源:能源是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节约能源不仅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还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通过改进工艺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3. 保护水资源:水资源是维持生命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

保护水资源,包括水源地的保护、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污染的防治等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三、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为了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在当今世界,环境和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挑战。

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过度消耗,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紊乱。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效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我们需要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环境教育与意识提升。

通过普及环保知识,让人们了解到环境和资源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教育机构和媒体应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组织各类环保活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严格监管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行为,对于违法企业和个人进行严惩,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和约束力。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鼓励和奖励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资绿色技术和环保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关键。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并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性的挑战。

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

建立起全球环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制定全球性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政策,形成共识并加以实施。

此外,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我们也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比如,鼓励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使用,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工具,降低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

在农业生产中,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在工业生产中,加强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总之,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有效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强化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加强国际合作,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写作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调整)。

谈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谈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15不容置疑,“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的和谐两个方面。

其中社会关系和谐又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现已成为全球共识。

人们深刻认识到,人类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发展于自然。

人与自然是一个须臾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以促进社会关系和谐,从而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睦相处,良性互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首要条件,是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也是和谐社会的更高诉求。

然而,人与自然和谐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大规模的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极度紧张和不和谐。

时至今日,这种不和谐关系仍有愈演愈烈之势。

那么,和谐社会构建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呢?作者认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民应该树立如下几个方面的观念:第一,尊重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建立生态文明,就必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

改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消费之路,就必须在全社会培养环境伦理和道德,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制度,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

只有人与自然相和谐,才能给人类带来福扯,否则,就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与贫穷。

我们要把生态文明观贯穿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推进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这种理想需要我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变革、创新,这是一项艰巨、持久的挑战性工作。

在新世纪,我们要把这种理想作为指引经济社会发展的灯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飞跃。

当代生态文明理念的产生,不仅引起人们自然观的新变化,也延伸到社会政治经济方面。

许多人都意识到,生态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甚至还存于精神心理方面。

许多人除了研究自然生态之外,还研究社会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而且提出了精神生态的概念。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的日益凸显,如何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首要任务。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关键。

人们应该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性,增强环保意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等,共同保护环境。

政府也应加大力度,出台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监管企业的环境行为。

二、推进可持续发展,优化资源利用有效解决资源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应优先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排放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个人层面,鼓励步行、骑车、节能减排,减少对机动车的过度依赖;在农业和工业领域,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废气的排放。

低碳生活的实践将有利于改善气候变化问题。

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与资源挑战环境和资源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环保和资源保护的国际准则和标准,共享环境和资源信息,加大技术和经济援助力度,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

同时,建立跨国界的环境保护组织,开展跨国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与资源挑战。

五、加强科研创新,推动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是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加大环境与资源科研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开发绿色清洁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和自然的基本关系:1)人不能离开自然,又可以能动的改造自然界2)人在自然面前具
有能动性,也有受动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统一3)能动以受动为基础,后者制约着前者,特定实践的能动性都以特定受动性为依据4)能动又主导受动,人通过自觉活动来完善和发展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调控.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这样三种不同的理论:宿命论、征服论、和谐论。

此外,在人与
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态度:悲观主义、乐观主义及浪漫主义态度。

●随着人与自然矛盾的突显,使人类对过去的自然观进行反思,认识到人要进一步发展,
必须与自然保持协调、和谐的关系,人类逐渐意识到:“以新的环境伦理价值观指导人类的行为、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指当代的发展不以损害后代的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为代价的发展。

为此,人
类应当从包括自身在内的所有生命物种种群的利益和价值出发,去保护整个生态圈的自我维持系统;其次,人类的发展行为与环境运动要相协调,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使资源和环境条件保持相对稳定性,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能够持续地供给后代。

●人类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要消除对立,强化统一,就必须做好
以下三个方面的协调:协调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与自然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再生产与自然的再生产之间的关系、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重新定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造成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途径三方面展开论述, 为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考。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悠远而又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它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剖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创新,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

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疯狂掠夺,人类的生存也出现了严重的态势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

正如在100 多年前,恩格斯曾预见性地提出警告: 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1]。

人类要缓解生态危机,摆脱生存危机,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正确认识并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本质上是统一的。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高于自然,但却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

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自然环境可以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提供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

正如马克思所说[2]:“实际上,人的万能正是表现在他把整个自然界——首先就它是人类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而言;其次,就它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而言——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

人靠自然来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限与无限、局部与整体、反作用与决定作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本质的规定,我们必须从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出发,才能真正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矿产资源;另一部分虽然可以再生,比如粮食、水果、蔬菜等,但它们的增长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因此,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生产、生活资料和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只能是一定的。人类需求的增长必须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相适应,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以最小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来进行。在维护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应当通过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以保证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处。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同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当前,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
一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人类永远是自然之子,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人类的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生态系统。我们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维护大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其实也就是尊重和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人类走过的足迹告诉我们。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既不是“自然界是主人,我们是仆人”的关系,又不是“我们是主人,自然界是仆人”的关系,而是共同前进的伙伴关系,是共同发展的朋友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放下主人的傲态,放下仆人的卑态,平等地与自然对话,理性地与自然握手,与自然共同发展,共同前进。只有这样,自然界才会越来越美好,人类的前景才会越来越来光明。
随着近代大工业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日益发达,规模空前扩大。这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过分的不适当的开发利用却与自然界的和谐形成了空前的矛盾。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社会三者间关系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社会三者间关系

在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必须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好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如何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吴晓江[内容提要]在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必须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好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三重矛盾关系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赖以发展的载体和基础。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如何协调好这三重矛盾关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关键之举。

如何协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21世纪头二十年,我们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且到21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面临着两个突出矛盾,这就是****十六大指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看,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有着很大的限制性条件的压力。

以常规能源而论,我国石油储量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17%,天然气储量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13%,煤炭储量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4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发展。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是维护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确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保障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助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3.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

通过环保产业、绿色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2.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平、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3.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发展1.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2.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研发绿色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3.公众参与: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4.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总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人类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源、能量和生存环境都来源于自然,同时人类的活动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要满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又要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1.尊重自然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不盲目违背自然规律。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应根据季节、气候、地形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和种植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减少对土地、水资源的破坏。

2.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良好习惯,减少不必要的消费。

3.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方面。

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应得到有效处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例如,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降低空气、水污染。

4.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5.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

6.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从青少年抓起,将环保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培养具备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的一代新人。

7.国际合作:全球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尊重自然规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农业生产的知识,结合尊重自然规律的要求,分析如何应用。

答案:在农业生产中,尊重自然规律意味着要根据季节、气候、地形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和种植方式。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人
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主题。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自古以来,人类
就在不断地探索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
境的破坏,已经给地球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我们所面临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
巨大挑战。

在这个时刻,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是息息相关、
紧密相连的。

我们不能再无视自然的警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人类
与自然的关系,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路径。

可持续发展,已经
成为了当今世界的共识。

只有通过可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够实现经
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和谐稳定,环境的持续改善。

那么,如何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呢?首先,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我们要推动绿色发展,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最后,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亲爱的同学们,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能否在本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性命题.这需要

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能否在本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性命题.这需要

2022年是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成功召开50周年。

尽管全球应对生态环境危机的努力不断增强,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极端气候事件仍在继续,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大流行、全球气温屡创新高等系列危机表明,人类对地球施加的压力已史无前例。

报告提出,人类在本世纪面临的最前沿课题就是“与自然共生”。

因此,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能否在本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命题。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摘要:人与自然关系史就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从自然中获取自由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之关系不仅应该有认识关系,欲求关系,还应该有情感关系。

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改变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口、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

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 如何实现和谐, 取决于人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原始社会,人与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

当时, 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 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人类屈服于自然,敬畏自然和崇拜自然,为强有力的自然所支配。

这一时期, 人类在畏惧自然情绪的笼罩下曾闪烁出或是萌发过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

人类在这一时期对自然的认识仍是以畏惧自然情绪为主导的。

农业社会, 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保持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和谐。

当人类把第一颗种子种入地下, 辛勤耕耘,期盼丰收时,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便由本能变为自觉, 人类开始由顺应自然到积极干预自然。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考察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至少可得出两点启示:一是人类必须搞清楚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人类应该努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人与自然矛盾的真正解决成为可能。

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它们构成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由此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

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生态环境则是大自然的有机整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基本要素,又是构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和发展枢纽。

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

进入六十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继之而来的是粮食、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的压力,直接冲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生态破坏主要体现于物种灭绝、植物破坏、土地退化等自然破坏。

九十年代初,一名著名专家经过考证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欧洲是先破坏,再保护;美国是破坏了一半,保护了一半;中国是正在破坏之外。

因此,协调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矛盾,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售点问题。

人与自然达到高度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观导向。

只有从这一哲学基点出发,才能围绕“以人为本”原则,促进良性的生态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形成,实现整体协调发展.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

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

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三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四是价值偏见。

大学生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应该做些什么

大学生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应该做些什么

大学生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应该做些什么第一篇:大学生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应该做些什么大学生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能做些什么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长期谋求解决的一个根本性课题。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自然界也在悄悄地报复人类。

因此,当前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重新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尤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原理为指针,论证了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之间的联系,进而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就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大学生可以再人与自然方面能够做些什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人;自然;关系;和谐;发展;措施绪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是一个历久常新的问题。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这个问题更是不断成为人类思考的一个焦点之一。

人类产生初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加上人类对自然现象等的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崇拜、敬畏自然,自然处于主导地位,人与自然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来,人类的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大大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大大增强,人与自然的原始和谐关系也逐渐被打破,人类已经完全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不过,也就在人类对自然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人类自身也已不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不断地追求更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

于是,在这种世界观的驱使下,人类逐渐成了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体,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变成了对自然的掠夺。

人类藐视自然,否定自然,不顾自然规律,任意向自然索取的行为,其结果只会不利于自然的发展,并导致自然界无情地“报复”了人类。

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人与自然的这种紧张关系不但没有消除,相反,这种矛盾关系更是全面升级,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比如,大气污染,臭氧层变薄;水源污染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