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
第二章市政学概论
(二)城市化的衡量指标
•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最常用的指标是城 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文明向农村的扩散及其带来的乡村在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方面向城市的趋近,可以作为衡量城市化 范畴的主要指标之一。
第二章市政学概论
2.城市化水平指标
• 城市化水平可以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城市劳动力构成、城市三类产业的产值 构成以及城市人口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教 育水平等方面反映出来。
进,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同步上升。 • 2.消极型城市化 • 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发展不相协调。
第二章市政学概论
(1)过度城市化
• 即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工业化速度,过量的乡村人口盲 目地流向城市,尤其是向首都等大城市迁移,造成城市 化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城市化速度超出了城市发展的 实际承受能力。
(2)低度城市化
第二章市政学概论
• 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初期,伴随着商品生 产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扩大,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出现,商业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这次社会大 分工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城市的产生:
• 一方面,促使商人阶层的出现,强化了商业活动; 另一方面,产生了以商品加工和交易为生存方式 的居民点,推动了聚落性质的分化。
如北京、上海等城市
在以上基本概念之上,又引申出宜居 城市、生态城市、资源性城市、旅游 城市等等。
第二章市政学概论
(三)城市的基本特征
• 1.生产要素的集聚性 • 2.城市运行的高效性 • 3.城市功能的综合性 • 4.城市系统的开放性 • 5.城市文化的异质性
第二章市政学概论
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 同时,由于阶级的出现和各个部落之间的战争, 部落联盟的首领为了保护自己,在原始的居住地 修建城池,这样就产生了人类历史行最早的城市。
市政学
4.1909年晚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法律形式确认城镇为基础行政建制的。
1911年,江苏省临时参议会制定了《江苏暂行市乡制》,规定市的组织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及相应的选举办法,可谓中国市制的开端。
名词解释:1.市政:所谓市政,是指城市的公共权利机关为了促进城市发展、解决各种城市公共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
2.市政学:市政学就是研究城市公共权利机构,特别是城市行政国家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3.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过程和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过程。
4.城市群: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城市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这种集合体可以称为城市群。
5.市政组织体系:是指参与活动的各种组织主体,包括城市政权组织、政党组织、政治社团和其他非营利组织等。
6.政治社团: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有组织的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7.市政体制:市政主体之间的关系的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8.大都市: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多个大小不一,地理位置临近的行政区域的紧密或松散的联合。
9.市领导县体制: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都有领导县的权利,其领导的县也是该市的组成部分,市与其领导的县、县级市之间构成纵向的上下级关系,市对县、县级市拥有绝对的领导权。
这种体制被称为“市领导县体制”。
简答:1.城市与市的区别与联系?(一)城市与市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市政学试题及答案
市政学一、名词解释1. 市政主体2. 市政客体3. 市政4. 城市结构5. 城市体系6. 城市规模7. 市政体制8. 市民9. 市民参政10. 市政职能11. 城市基础设施12. 城市环境13. 城市社会保障14. 城市社会救助二、简答题1. 市政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2. 市政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3. 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
4. 城市的特点是什么?5. 城市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什么?6. 逆城市化现象的构成原因是什么?7. 城市规划的作用8. 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9.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10. 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目标。
11. 城市灾害管理的内容。
12. 市民在人格构成上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3. 确定城市性质的原则是什么?14. 市政绩效的内涵是什么?15. 城市规划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6. 市政协的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
17.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18. 城市灾害管理的作用。
19. 西方国家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哪些?20. 市人民政府的职权。
三、论述题1. 试述市人民政协的组织原则。
2. 试述市人民政府所设置的的工作部门。
3. 从社会学角度谈一谈城乡之间的主要区别。
4. 试述市民的基本权利。
5. 试述我国市政职能的转变。
6. 试述城市规划的原则。
7. 试述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的内容。
8. 试述绿化植物对城市的环境保护作用。
9. 试述城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特点。
10. 试述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及原则。
11. 试述城市财政的职能、作用及其遵循的原则。
12. 试述城市市场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13. 试述城市土地管理的必要性及城市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坚持的原则。
14. 城市人口管理地位及主要任务。
市政学答案一、名词解释1. 市政主体市政主体有广义、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说,市政主体包括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城市居民委员会、广大市民。
一级市政学习计划和方法
一级市政学习计划和方法第一部分:学习目标市政工程包含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市政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是城市发展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市政学的学习对于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市政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学习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
1.了解市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市政学的基本理论。
2.熟悉市政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原则,了解市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
3.了解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基本理论。
4.熟悉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了解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5.了解交通运输的原则和方法,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理论。
第二部分:学习内容市政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了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学习市政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市政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原则3.城市规划和设计原则和方法4.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原则和方法5.交通运输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学习方法1.阅读相关书籍和期刊市政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充分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期刊来获取相关知识。
在选择书籍和期刊时,可以参考相关领域的专业刊物和权威著作。
2.参加相关讲座和培训市政学是一个发展较快的学科,有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术在不断出现。
因此,参加相关讲座和培训是获取最新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加讲座和培训可以结合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3.参与实践项目和案例研究市政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学习。
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和案例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
第四部分:学习计划1.确定学习目标和重点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重点。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目标来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
2.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习目标和重点,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可以按照不同的领域和内容进行划分,然后逐个学习。
市政学
市政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市政的含义和特征一、市政的含义1.市政概念主要有:城市政权说、城市行政说、城市政治说、城市事务说、城市政策说等。
2.对市政主体和客体解释1) 市政主体:(1) 广义的市政主体为城市的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各种国家机构和现代城市中广泛存在的非国家权力组织,特别是各类社区组织,如我国城市中的居民委员会、工会、妇联等。
(2) 狭义的市政主体仅指城市中的行政机关,包括人民政府,市辖区人民政府,市、区人民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文化局、司法局、教育局)及不设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2) 市政客体:(1) 广义上的市政客体包括市辖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还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的管理活动。
(2) 狭义上的市政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3.市政的含义:1) 市政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4.当代中国市政的特色:1) 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劳动地位和作用问题,要坚持、加强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
2) 政治体制上看,中国实行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市人民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服从国务院,城市的大量公共事务主要由人民政府进行管理。
3) 当代中国正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市政职能要转变,万能政府要转变为有限政府。
4) 当代中国的“市”,具有很大的差别和特殊性。
5) 当代中国的“市”,都管辖着一定的农村地区,因此并不是个严格意义的城市政府。
二、市政的特征1.政治性,市政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国家管理的性质决定着市政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
市政学精讲
市政学精讲
市政学是研究城市及其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和管理的学科领域。
下面是市政学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精讲:
1. 城市规划:市政学关注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包括城市土地利用、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
它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功能和质量,以及如何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和生活需求。
2. 城市经济:市政学研究城市的经济特征、发展模式和经济政策。
它关注城市的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经济增长等问题,探讨如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3. 市政管理:市政学关注城市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它研究城市的政府组织结构、决策过程、政策执行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
4. 城市社会问题:市政学关注城市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住房问题、社会不平等等。
它研究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改善城市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
5. 城市治理:市政学研究城市的治理机制和公共参与。
它关注政府、市民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实现公共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6. 可持续发展:市政学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未来世
代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它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能源利用、气候变化等问题,研究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市政学
市政学题型一、名词解释(30)二、简答题(40)三、论述题(20)四、案例分析(10)考试时间:1月7日上午第一章绪论一、市政的含义:市政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的活动及其过程。
(主要记这个简单的)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国家政权机关、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广大市民,为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和管理目标,依助一定的市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项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二、市政主体(一)含义:广义:城市整个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分为城市国家权力组织和非国家权力组织。
城市国家权力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和各种国家机构;非国家权力组织包括各类社区组织。
如城市中的居委会。
狭义: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三、市政特征(扩展:稍许发挥一下)(一)政治性:市政是指上也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它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三)综合性:市政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四)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体制、制度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态过程;市政是一种存在于城市并以城市事务为对象的管理活动,以至于这种管理过程的动态性有它自己的特点:灵敏、相关性强、民主程度高。
(五)双重性:城市中大量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由城市人民政府管理,是市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一方面维护中央权威,又要维护本市市民的利益。
(六)历史性:市政也是一个历史概念,有一个长期历史发展过程。
BC3500,城市产生以后就存在了城市事务管理。
四、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P6~9)(一)研究对象(市政学是研究市政主体对市政客体怎样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涉及到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问题)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五个方面:1、市政学首先要研究市政主体2、市政学同时要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3、市政学还要研究市政目标4、市政学还要研究市政体制5、市政学作为一门科学,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二)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决定市政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内容包括:1、专门分析城市2、重点分析市政主体及其运行3、对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4、重点讨论市政绩效及改革问题第二章城市一、城市的特征(书上P18页结合着理解)(一)高度的聚集性(城市的主要特征)1、人口: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城市人口密度大2、文化:高度聚集,人才的、人力的、智力的资源,历史沉淀3、物质的高度聚集4、基础设施级公共设施完善(二)复杂性:多样性,多功能性,多要素,多层次,多过程,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内部的关系与矛盾上也是交错的(三)社会性1、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以业缘为主,感情色彩逐渐淡化。
市政学
市政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市政的含义与特征市政学说:城市政权说;城市行政说;城市政治说;城市事务说;城市政策说等。
市政主体:广义:为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和各种国家机构。
狭义: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市政客体:广义:既包括市辖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又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管理活动。
狭义:主要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市政广义: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而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域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研究当代中国市政,应考虑的重要因素1)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的问题;2)从政治体制上说,中国不搞“三权分立”,而实行权力统一原则,即由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当代中国正在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当代中国的“市”,比较复杂,具有很大的差别性和特殊性5)当代中国的“市”,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政府。
市政的概念:在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的领导下,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其执行机关即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市辖区域范围内实现其各项职能与目标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市政的特征:1) 政治性;2)历史性;3)整体性;4)综合性;5)动态性。
第二节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市政学的研究对象首先要研究市政主体;同时要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要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市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政治学: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国家政权。
而市政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城市国家政权。
作为政治学分支学科的市政学,以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
与行政学:从学科历史和学科发展来看,市政学与行政学的关系更为密切。
市政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市政学知识点笔记总结市政学是一门研究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市政工程等诸多方面的学科。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市政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
以下是市政学的一些知识点的笔记总结:一、城市发展1.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占总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比重持续增加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化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城市发展阶段城市发展一般经历从乡村到城镇、从小城镇到中等城市、再到大城市的发展阶段。
这一过程中,城市规模、发展水平和功能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3. 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模式是指城市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包括规划驱动型城市发展、产业驱动型城市发展、市场驱动型城市发展等。
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对城市的发展轨迹和发展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二、城市规划1.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设施、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安排和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总体指导和规划蓝图。
2. 城市地区规划城市地区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是对城市区域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通达、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具体实施工具。
3. 城市更新规划城市更新规划是对城市老旧区、城市功能滞后区、城市环境恶劣区等进行改造和更新的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城市管理1. 城市治理城市治理是指城市社会组织、政府机构、市民自治组织等各方面对城市事务进行管理和治理的过程。
城市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稳定。
2. 城市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是指城市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组织机构和管理程序,包括城市政府、市政府、市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
3. 城市服务管理城市服务管理是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交通设施、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管理和提供,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撑。
四、城市市政工程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热系统、供气系统、污水处理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是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市政学第1章 绪论
(2)市政客体
广义上:
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 城市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 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
狭义上:
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7
3.市政,就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 程。一般包括两个层面:
广义上:
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尾实现城市 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而 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
9
5.市政定义: 市政是指在共产党和中央人们政府的领 导下,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其执行 机关即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法 规的有关规定,在市辖区域范围内实现 其各项职能与目标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10
1.1.2市政的特征
1.政治性 2.历史性 3.整体性 4.综合性 5.动态性
11
1.2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1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1.2.2市政学的主要内容 1.2.3市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2
1.2.1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市政学,即研究市政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市政主体。 2.市政客体。 3.市政管理规律。
13
1.2.2市政学的主要内容
1.绪论。 2.城市。 3.市政主体及其运行。 4.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4
1.2.3市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市政学与政治学 2.市政学与行政学 3.市政学与城市学
15
1.3市政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1.3.1市政学的研究方法 1.3.2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
现代城市管理(市政学)
市政学绪论市政市政的含义①城市政权说:即把市政看作是城市政权,看作是国家整个地方政权的组成部分,研究三种国家机关。
②城市行政说:即把市政理解为城市的行政管理,研究对象是政府。
③城市政治说:即从政治学的角度强调政府活动的政治性,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密切关系,把市政界定为城市中的政治决策和行政执行活动。
政治体系,权力体系(是非,多选)④城市职能说:即是将市政理解为城市管理的基本职能部分,包括城市规划、基本建设等。
政府职能(政府职权范围),非权力体系(政协,人民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团体))⑤城市政策说:即从政策学角度界定市政,认为市政是指城市政策,包括城市公共政策的功能和形式、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过程、公共政策的选择和绩效。
(公共政策、党的文件、法律(主要))市政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说市政主体是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和各种国家机构,狭义上说是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是非)中国市政的特色(多选)1、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市委这个处于领导地位的市政主体。
2、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权力统一原则,即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3、当代中国正在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万能的政府要转变为有限的政府4、中国当代的“市”比较复杂,具有很大的差别和特殊性。
我国现在的建制市有省级的直辖市、副省级市(党和政府的文件规定p59para3)、地级市、县级市。
(除副省级市外均由法律规定)省直管县5、当代中国的市,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政府,不同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市政府管辖一定的农村地区,是市管县。
市政特征1、政治性:市政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政权机关。
市政实际上也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它是整个国家政权机关的一部分。
体现着国家的利益和意志。
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性、中介性和方法手段方面的问题而体现着社会集团的目的和利益。
(判说)2、历史性:(判错)市政严格意义上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市政学精讲
市政学精讲
摘要:
一、市政学概念及发展历程
1.市政学的定义
2.市政学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市政学的研究现状
1.市政学的研究领域
2.市政学的研究方法
三、市政学的重要意义
1.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2.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四、市政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1.发展趋势
2.面临的挑战
五、市政学在我国的未来展望
1.加强市政学研究和教育
2.推动市政学与实践的结合
正文:
市政学是一门研究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问题的学科,它的发展与城市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
在我国,市政学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 年代,经过近30 年的发展,市政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学
科。
我国市政学的研究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其次,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比较研究等。
在此基础上,市政学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学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政学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拓展,需要加强对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研究。
另一方面,市政学的研究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展望未来,我国市政学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市政学研究和教育,提高市政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其次,推动市政学与实践的结合,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提高市政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促进市政学在我国的发展。
市政学
市政学1.市政的含义<1>市政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
<2>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3>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2.市政学的含义市政学,研究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3.市政学的特征①政治性(市政实质上也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或者说它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历史性(市政也是个历史概念,有一个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③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五一节组成的有机整体)④综合性(现代声调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⑤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⑥双重性(市政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担,一方面贯彻执行国家大政方针保持政令统一,另一方面根据所辖市的特点制定符合本市居民的政策)4.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对象:①研究市政主体的组织体系、权限职责、管理内容及其活动方式等,还研究这些市政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市政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管什么)③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对策和规律(市政学是研究市政现象、市政过程内在本质联系的科学)内容:①专门分析城市②重点分析市政主体及其运行③对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阐述5.研究当代中国的市政需要考虑的因素①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必须考虑和重视共产党市委这个处于领导地位的市政主体,要研究它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也要研究这样改进和完善这种领导作用。
②权力统一——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市人民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又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服从国务院。
第1章市政学概论
我们城市病变得越来越严重,我们正处于经济发 展的时期,城市病出现不可避免,因为要发展经济, 肯定要以环境作为代价。尽管不可避免,但面对着 这些越来越多的、越来越棘手的问题,我们可以通 过加强市政管理的研究,掌握市政管理的规律,提 高市政管理的水平,来减少城市病发生的概率,降 低城市病的危害程度。 研究市政管理有助于培养市政管理人才,推动市 政管理学科的发展。
•市政学
• 市政管理学(Municipal Management) • 也称城市管理学(Urban Management)
政法学院黎敏
在学习《市政学》这门课程之前,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你来自于城市还是乡村,你认为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 些? 2.你在中国的哪几个城市生活过,它们各自的特色或不同 有哪些? 3.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4.在长沙市学习和生活两年,你接触的市政公用设施有哪 些?谈谈你的感受或建议。
《市政学》阅读参考文献
书目:
除课本所列之外,增加以下书目: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04年版 余明阳:《城市品牌》,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王志钢工作室:《城市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海 默:《中国城市批判》,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经营报》、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城市经济、区域开发》,《公共行政》、《新思路》、
《社会保障制度》、《生态环境与保护》、《体制改革》
网站:
中国城市发展网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 / 中国城市化网 / 中国城市品牌网 / 中国城市经营网 / 中国城市研究院网 /
3. 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社会阶层分化 城市农民工 城市房地产 城中村现象 城市竞争与合作
市政学精讲
市政学精讲市政学是一门研究城市治理和公共事务的学科,它关注城市的组织结构、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治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学习市政学,我们可以了解城市治理的原理、方法和实践,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指导。
市政学的起源与发展市政学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邦制度。
在这个时期,城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单位,拥有自己的法律、经济和军事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邦制度逐渐演变为现代国家体系中的地方自治体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管理和公共事务。
这促使了现代市政学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市政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市政学的研究内容市政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其中包括:1.城市组织结构:研究城市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工,探讨不同城市组织模式对城市治理效果的影响。
2.公共政策:研究城市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探讨政策对城市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3.公共管理:研究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
4.公共参与:研究公众参与城市决策和治理的方式和效果,促进民主化进程和社会稳定。
5.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践,探索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均衡发展模式。
市政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市政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它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运用市政学的原则和方法,可以改善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市政学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和土地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实现城市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布局。
2.公共服务提供:市政学可以指导公共服务部门提供高效、便捷、可持续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3.政府监督和反腐败:市政学可以帮助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督机制,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廉洁度。
市政学(全套课件246P)
思考:
试述当前研究市政学的现实意义。
4
第一节:市政管理的涵义
一、“市政”中“市”的含义
1、基本含义—城市:与乡村脱离的,人口和贸易密集的 地方。
2、行政建制含义:国家为了管理的需要,根据规定的标 准和条件,按照法定程序而人为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 区划。 3、广域型行政建制含义:包括了农村
5
6
7
美国的亚瑟 ·W .邓恩( Arthur W . Duwn ) 1909 年的《社区与 市民》。这本书被沃思称为市政学的初级教科书。
14
(2)20年代左右,这种研究进一步细化,开始在城市财政税
收、司法、教育等方面有了针对性的研究,其中,美国芝加 哥大学社会学系对城市社区的研究最为出名。对中国影响最 大的是美国学者孟洛( W . B . Munro )于 1921 年和 1923 年分 别出版的《美国城市的市政府》和《市政府及管理》。这两 本书被沃思称为市政学的标准教材。同时也是市政学学科形 成的标志。 ( 3 ) 30 年代以后,关于城市管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吸收了 行政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形成 了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主张居住区应该建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不同的 地段采取不同的人口密度;应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 居住的关系;新建筑区应多保留空地以便绿化,在 市郊保持良好的风景地带,以备市民去游憩;应将 交通视为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拓宽城市的交通道 路,减少交叉口过多的现象,以避免交通拥挤和减 少交通事故;大城市办公大楼、商业服务、文化娱 乐设施不应过分集中分布,应适当分布;城市发展 应强化保持名胜古迹和古建筑等意识。
4、我国的市建制包括以下几种:
直辖市、副省级市、省辖市、县级市
2024年度行政管理专业《市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探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步骤、管理方 法和监督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17
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模 式
介绍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的不同模式,如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公私合营等。
2024/3/24
城市基础设施运营效率评价
阐述如何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包 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步骤等。
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回顾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介绍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 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与目标
探讨城市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城市公共服务的 发展目标,如均等化、智能化、多元化等。
20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与改革
2024/3/24
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与改革
2024/3/24
23
城市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 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 口密集、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 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环境带来 巨大压力。
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 水、废渣等污染物,严重破坏生 态环境,影响居民健康。
生活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污水 等污染物,也是城市环境问题的 重要来源。
7
市政体制概述
市政体制的类型及其比较
市政体制的历史演变与发 展
市政体制的概念、特点和 作用
01
2024/3/24
03 02
8
市政职能分析
市政职能的含义和范围
市政职能的确定与配置
市政职能的履行与评估
2024/3/24
9
市政体制改革与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评析“经营城市就是经营城市土地”的观点解析:片面。
1所谓经营城市,就是以城市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与人力作用资本及相关延伸资本等进行重组营运,最大限度的盘活存量,吸引增量,扩大总量,广泛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城市建设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意识,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等运用到城市和管理上,对城市资产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而不仅仅是经营土地。
2土地是一个城市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的载体。
经营城市土地是指政府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运营,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3我国国有土地是最大数额的一笔国有资产,而这一巨额的土地资产又绝大部分集中在城市,所以要经营好城市,需要经营好土地。
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资源对于城市经营的利处。
4城市经营的本质是通过对有价值的资源的梳理、分类、整合、经营,追求城市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认为经营城市的资源是为有价值的城市资源创造经营的条件,而有价值的资源不仅是土地资源,更有环境与基础设施资源、人力资源、教育资源、文化体育资源等。
且历届中国领导人都重视土地问题,并把重点放在资源保护而不是资产转变上二用西方经济学市场失灵理论解释城市管理的必要性。
解析:1当市场失灵时,为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就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干预,这实际上已经明确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调控边界.不过现代广义的市场失灵理论又在狭义市场失灵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市场不能解决的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问题也需要政府出面化解,从而使得政府的调控边界突破了传统的市场失灵的领域而大大扩张.政府干预经济领域的扩张一方面说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另一方面政府的企业性质又要求必须对政府的行为加以规范,以提高政府的管理。
同时城市管理很重要一波分在于城市的经济管理。
2如果社会分配领域的差距越来越大,可能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
在市场失灵,调节机制不能很好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情况下,就需要政府更好地发挥经济职能,进行适当的宏观经济调控。
3市场失灵的存在,说明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是有缺陷的。
引发市场缺陷的因素包括公共产品、外部效应、垄断、不完全市场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几方面。
但是政府在克服市场缺陷时,同样存在着导入和利用市场机制问题。
城市经济的特征及其重要地位以及市场失灵的存在,需要各级城市政府加强城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
三评析省管县改革路径中的浙江模式,海南模式。
1以浙江为代表的改革主要是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管理的权限,同时浙江模式很重要的经验就是财政体制上的省管县,而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还不是完全的省管县。
而海南从1988年建省开始就没有实行市管县,海南省20余个县、县级市、地级市都是由省直接管理,是独立的经济单元,不存在地级市对县的行政管理问题。
海南可以下放行政管理权,既包括县、县级市也包括地级市,这是因为它们之间只有行政级别的差别并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2浙江模式仍是目前多数地区推行省管县改革可供参考的路径,而海南模式虽然是与其省域面积小,县级区域少的省情密切相关,但也代表了一种方向,即从财政的省管县到行政的省管县在省管县改革中,浙江模式是不少地方借鉴的蓝本。
在其他省份所推行的省管县改革,大都遵循这样的路径:从经济管理切入,向县级政府下放经济管理权,强县扩权,推行省管县的财政改革,而进行试点的县多数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县。
3“首先实行财政省管县,最后达到行政省管县”,在省管县改革的问题上,许多学者都持这一观点。
参考文献《人民日报》四试述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
解析:有利有弊,利是加速城市化进程,弊是加大城市的负担.如何调控,是政府的难题.。
首先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壁垒对于城市发展起到促进作用:1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违背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
2二元户籍制度使中国公民具有不同的身份现行的户籍制度已不能对我国的人口流动进行有效的管理。
3二元户籍制度造成了城乡经济的制度性隔离。
这些不利于城市加速发展的因素是城市化进程的阻碍之一。
2传统户籍制度严格限制了农村居民迁往城市以及农转非,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从而致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偏低,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使人口缺乏流动性,即使流动,也具有很强的单向性(从大中城市流向小城市或乡镇容易,反之却很难)。
所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取消二元户籍壁垒不仅可以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闲置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可以这些劳动力为城市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使资源合理利用。
其次取消城市二元户籍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城市的负担:1意味着政府必须要拿出一部分资金补助农村人口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的保险。
这在一定程度加大了政府的包袱。
2同时取消二元制度户籍壁垒的同时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且不排除城市超载。
最后对于户籍壁垒的取消我认为事利大于弊,能最终促进城市化的进程。
这就需要政府在过程中减少弊端的发生。
五比较中西方城市的行政地位并说明原因。
解析:首先中西方由于历史传统,地域,名族心里等方面的差异。
在人性本质方面中国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西方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其次二者所存在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西方二战后中西方城市发展建设内容、方式、目标及更新效果的差异。
长期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影响,促使了西方城市富有弹性、相对较稳定的城市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而在我国,在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城市土地的使用通过征用和划拨得以实现,城市建设和发展几乎都在政府力推动下完成,造成城市自身调节机制的弱化甚至缺乏;城市发展有着明显的行政、计划的痕迹第三城市化进程的差异二战后西方城市更新是在城市基本走完兴起、发展和成熟历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整体上看是城市自我完善提高的过程。
而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更新是在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背景下层开的。
第四社会参与、协调机制的差异:在西方70年代以后的城市更新中.公共参与的规划思想开始广泛被居民接受,通过居民协商,努力维护邻里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利用法律同政府和房地产商进行谈判。
公共参与对城市更新政策有较大的影响。
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特别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生活中社会参与、协调机制日益形成,城市建设、管理中正通过公示、专家论证等各种制度逐渐体现公众参与。
六如何认识和规避“城市克隆”现象解析:在对城市形象的片面理解先,一些原来颇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正在被外观一致的新建筑所淹没,千层一面,抄袭趋同,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特色危机,从外表看起来,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旧貌换新颜,实际上缺少文化底蕴,“造成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的状况。
城市品牌的简历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是要从全社会发展的角度找到城市核心价值和品牌定位。
着眼于长远发展的城市品牌,一旦确定了自己的定,就要整合全社会的资源持续不断的经营和推广自己的核心价值,这样一个城市品牌才能逐步建立起来。
“非洋不取、千城一面、高大全”已经让城市建筑陷入了“克隆”的怪圈,这不仅使建筑失去其原本的纯粹审美性,更会损害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
因此,作为城市的规划者、决策者、管理者和建筑师们,一定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立足于城市的文化内蕴进行个性的建设。
因为在高科技时代,多么“高大全”的建筑都可能被克隆出来,但鲜活的城市个性永远无法被克隆。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大师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城市建设。
七评析胡如雷先生的观点“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中心是衙门,西方城市中心是市场”解析;1中国封建时期,群主专制严重,城市是依附于战争,政治变动的。
2中国封建时期主要的经济是小农制经济,是小农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与西方城市的商品经济是对立的。
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统治抑制城市经济发展,把关键城市经济命脉也掌握在统治手中,从而基本上了封建的依附关系。
这样统治就能如意掌握着城市的一切,轻易的把城市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再用作国家机器的核心部件,实施统治功能。
这就是中国封建城市长期局限于政治,军事工具的重要原因3西方城市以市场为依托,西方的商品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由简单的物物交换逐步过渡到商品经济,然后形成市场。
西方文明史的发展是依附于市场。
出现资产阶级之后,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保护市场经济,保护城市的经济发展。
八中西城市化进程的不同之处比较解析:1城市化经历阶段的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基本上是顺序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到分散到再集中的演变过程,而中国的城市化则会呈现多个演变阶段交叉进行的现象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依次经过和工业化初期阶段、成熟阶段以及信息化阶段。
与此密切相关,西方国家的城市化也基本上依次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阶段。
中国的工业化起步较晚。
在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之时,又需迎接信息化浪潮的冲击。
受此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表现出多个演变阶段交叉进行的态势。
2城市化发展机制不同;西欧国家走的是一条城乡、工农同步发展的道路。
而相对而言,中方等一些后起的国家走的是一条先工后农、先城后乡、先生产后分配的转换之路,是一条“没有乡村发展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之路。
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再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
3城市化模式的对比:有别于许多国家以乡村人口迅速向城市聚集为特点的城市化道路,中国的城市化从强调小城市及小城镇的作用向强调多元化模式转变西方国家城市化历程基本上是在工业化的带动下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保障了城市对产业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因城市人口规模的快速扩大导致了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即“城市病”问题。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基本上是以试图调控乡村人口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迁移为特点的。
参考文献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九试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城市社会管理的影响(具体)解析:1城市计划生育管理是城市市政府的重要管理职责,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龄人口赡养比重上升,加大了政府对于城市人口管理的负担。
另一方面,加强城市人口老龄化管理有助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城市化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城市社会保障管理是城市社会稳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是人口老龄化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产生间接的影响。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和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会对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和产业竞争能力带来不利影响.其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