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合集下载

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膜脂的不对称性 膜脂的不对称性
膜脂的不对称性表现在脂双层中分布的各类脂的比例不同,各种细胞的膜脂不对称性差异很大。
膜蛋白的不对称
每种膜蛋白在膜中都有特定的排布方向,与其功能相适应,这是膜蛋白不对称性的主要因素。膜蛋白的不对 称性包括外周蛋白分布的不对称以及整合蛋白内外两侧氨基酸残基数目的不对称。
感谢观看
流动镶嵌模型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蛋白质不是伸展的片层,而是以折叠的球形镶嵌在磷脂双分 子层中,蛋白质与膜脂的结合程度取决于膜蛋白中氨基酸的性质。第二个特点是,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再是 封闭的片状结构,以适应细胞各种功能的需要。
这一模型强调了膜结构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作出了较为科学的解释,被广泛接受, 也得到许多实验的支持。
三、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能够以进行横向扩散的形式运动,体现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四、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生命活动 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 密切的关系,好比是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络用的文字或语言。除糖蛋白外,细 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②膜脂的脂肪酸链:饱和程度高的脂肪酸链因紧密有序地排列,因而流动性小;而不饱和脂肪酸链由于不饱 和键的存在,使分子间排列疏松而无序,相变温度降低,从而增强了膜的流动性。脂肪酸链的长度对膜脂的流动 性也有影响:随着脂肪酸链的增长,链尾相互作用的机会增多,易于凝集(相变温度增高),流动性下降。
③胆固醇:胆固醇对膜脂流动性的调节作用随温度的不同而改变。
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学名词
01 探索历程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提出假说: 膜的成分中有脂质
人们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是直接对膜成分进行提取、鉴定,还是 一种推理?
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 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为什 么?
时间:20世纪初
实验: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 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 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结构要与功能相适应 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这样的结构模型能解释膜的功 能吗?
时间:1970年 实验:
红色荧光染料标记 人细胞表面蛋白质
细胞融合 杂交细胞 绿色荧光染料标记 鼠细胞表面蛋白质 得出结论: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37℃ 40min
单位膜模型的缺陷:
单位膜模型认为:膜是静止的; 膜是统一的 实验或事实证明:膜是运动的; 不同的膜功能不同 决定 不同的膜结构不同
第 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SHENGWUMO DE LIUDONG XIANGQIAN MOXING
授课人 王伟伟
一种物质或物体的结构,实际上是指其组成成 分之间的组合形式。要弄清一种物质或物体的 结构,首先要弄清它的组成成分。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
时间:19世纪末(1895年)
实验: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 对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可以溶 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 过细胞膜。
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但它无 法完美地回答生物膜的所有功能。所以后来不 断提出一些新的模型,如Wallach于1975年提出 晶格镶嵌模型;Jain和White于1977年提出板块 镶嵌模型等。迄今为止,已提出的生物膜结构 模型达几十种之多。生物膜的结构模型虽然有 很多种,但被广泛接受的结构模型基本内容是 趋向一致的,其要点和特点基本相同,主要包 括膜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征。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四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Fluid mosaic model of biomembrane)
一、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究
①分子在脂质中的通透性与其在脂质中的溶解 度有关,且溶解度越大越容易通过。 ②欧文顿通过上万次实验发现:易溶于脂质的物 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细胞膜中含有脂质。 推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脂溶剂处理细胞膜 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水
疏水
磷脂分子
二、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
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的界面上会如何分布?
磷脂分子可以在空气——水的界面上展开为一层
二、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
磷脂分子在水中会如何分布?




二、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应如何分布?




水 推测:_____________ 磷脂双分子层
二、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 1925年,两位荷兰的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 成熟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 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 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二、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 蛋白质分子的分布
1959年,罗伯特森在 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 清晰的暗—亮—暗的 三层结构。
(蛋白质的电子密度高,在 电镜下显暗色;磷脂分子的 电子密度低,显亮色。)
推测: 细胞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构成的三层静态统一结构。
二、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
静态模型连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不好解释
3.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
Back
Back
结构

一轮复习: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一轮复习: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了解感知】4、5:
C层Biblioteka 4、说出流动镶嵌模型提出的科学家并简述该模型的内容
5.说出下图不同数字代表的结构及作用
【迁移运用】1:
B、C层展示
1、摄取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 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______。
2、 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 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 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该膜最可能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3)①40 ℃条件下两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小于40 min, 10 ℃条件下两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大于40 min 结论:温度升高时细胞膜的流动加快、加强 ②40 ℃条件下两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大于40 min, 10 ℃条件下两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小于40 min 结论:升高时细胞膜的流动减慢、减弱 ③40 ℃、37 ℃、10 ℃条件下两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 都等于40 min 结论:温度变化对膜的流动性没有影响 (4)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膜的流动性会加快、加强
A、流动性的原因:生物膜上的脂质和大多数 的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B、选择透过性的原因:生物膜上载体的种类 和数量决定的
项目 特点
原因
实例
影响因素 温度在一定范围 内,细胞膜的流 动性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 ①内因:细胞膜 上载体的种类和 数量;②外因: 温度、pH、O2等 影响呼吸作用的 因素
变形虫的变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 一定 形运动、细 结构 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的流 胞融合、胞 特点 不是静止的,而是 动性 吞、胞吐、 可以运动的 主动运输 植物对离子 载体种类数量 的选择性吸 收、神经细 胞对K+的吸 收和Na+的排 出

解释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释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解释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也称为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是描述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模型。

根据该模型,细胞膜由磷脂双层构成,磷脂分子是主要的构成物质。

磷脂分子具有疏水性的脂肪酸尾部和亲水性的磷酸基头部。

这些分子在水环境中会自动排列成一个双层结构,其中疏水性尾部朝向内部,亲水性头部朝向外部。

除了磷脂,细胞膜还包含其他脂类分子,如胆固醇,以及蛋白质和糖类分子。

这些分子被稳定地嵌入到磷脂双层中,并形成一个动态的、流动的结构。

根据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是一个液态结构,磷脂分子可以在平面内自由地互相流动。

这种流动性质使得细胞膜具有高度的可变性和适应性,可以通过改变其组成和形态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需要。

另外,磷脂双层中嵌入的蛋白质分子可以在细胞膜上自由地移动和漂浮。

这些蛋白质在细胞膜的各个功能区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通道蛋白质、受体蛋白质和酶等。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还解释了一些细胞膜的现象,例如信号转导、细胞融合和内吞等。

它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视角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流动镶嵌模型(课件)

流动镶嵌模型(课件)

主动运输
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 要消耗细胞代谢能量,包括原发性 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种方 式。
膜泡运输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被运输时并不直 接穿过细胞膜,都是由膜包围形成 膜泡,通过一系列膜囊泡的形成和 融合来完成转运的过程。
不同运输方式在流动镶嵌模型中体现
被动运输
流动镶嵌模型的磷脂双分子层为脂溶性物质提供了通道, 同时膜上的蛋白质也为某些水溶性物质提供了通道,使得 物质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内在蛋白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与磷 脂分子紧密结合,参与细胞膜的组成 和功能的调节。
03
流动镶嵌模型实验验证方法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01
细胞膜 上的特定蛋白质或脂质分 子。
漂白处理
通过激光或化学物质对标 记区域进行漂白,使荧光 消失。
观察恢复
观察并记录漂白区域荧光 恢复的速率和程度,以验 证膜分子的流动性。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高精度高效率算法 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未 来有望出现更高精度和更高效率 的数值模拟算法。
02
多尺度模拟方法的 完善
通过发展新的多尺度模拟方法和 技术,有望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 全尺度模拟。
03
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人工智能技术有望为流动镶嵌模 型提供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能力,推动模型的发展和应用。
号传导等。
医学
在药物设计和疾病治疗中,需要考 虑药物如何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以 及如何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运输。
生物工程
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中,需 要利用生物膜的特性进行基因 转导、细胞培养等操作。
仿生学
借鉴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原理 ,设计和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细胞膜,这个神秘的小家伙,真是生物学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就像是一道精致的门,既能阻挡不速之客,又能欢迎必要的进出,真是个拿捏得恰到好处的角色。

要说它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可是个大明星,闪闪发光。

这模型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里面的成分各具特色,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真是“各尽所能,尽善尽美”。

咱们的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双层构成的,就像咱们常吃的双层汉堡,里面夹着各种好东西。

每一层都像是用心铺排,外面的亲水头向着水的方向,真是个“水水水”的心态,而里面的疏水尾则是在大海里安静地待着,谁也不想搭理,真是个“小心眼”的角色。

再说说那些镶嵌在膜上的蛋白质,它们就像是这道美味佳肴上的调味品,增添了丰富的口感。

膜蛋白可以分为整合蛋白和周边蛋白,前者就像是“钉子户”,紧紧地扎根在膜上,后者则是灵活多变,像是在舞池里轻舞飞扬。

这些蛋白质不仅参与运输,还能帮助细胞沟通,相当于在细胞间搭建了桥梁。

“有桥就有路”,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细胞通过这些桥梁互相传递信息,完成各种重要任务,真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细胞膜的流动性简直让人惊叹,膜就像是一片大海,磷脂和蛋白在其中自由游弋,犹如鱼儿在水中遨游,变化无常,流动自如。

这样的特性让细胞能够适应环境,处理各种挑战,真是个“见风使舵”的高手。

细胞膜的流动性也让它能轻松进行自我修复,想象一下,有个小洞出现了,细胞膜像个大侠,立马就能修补回去,简直太牛了!细胞膜不仅仅是个屏障,更是个活动的舞台。

膜上的糖分子就像是个个小旗帜,负责细胞识别。

它们在细胞外表展现自己的独特性,就像在派对上打扮得漂漂亮亮,吸引其他细胞的注意。

这样,细胞们能够“嗅出”彼此的身份,像是一场华丽的舞会,谁与谁都是好朋友,谁与谁则保持距离。

膜的选择性渗透性也是让人佩服的地方。

就像是一个严格的守门员,细胞膜不会随便让任何物质进出。

只有那些合适的“小客人”才能通过,进门之前还得过一关,真是个“严格把关”的角色。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教案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四章第二节内容。

本章共三节,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膜的结构有关,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

而第二节内容又是解释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

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

由此可见,本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二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并体现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本节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内容:①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

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老师要运用动画展示让学生形成流动性的认识,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知道了组成细胞的分子、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生物必修一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55张PPT)

生物必修一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55张PPT)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实验现象呢?
单层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 是如何排布的呢?
标本用干冰等冰冻。后用
冷刀断开,升温后暴漏断裂面。
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 蛋白质镶在、嵌入、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科学家
19世纪末 欧文顿
20世纪初 两位荷兰科学家
1959年
罗伯特森
1970年
①磷脂内外两层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呈现了膜的不对称性;
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的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由
组成;
4、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
科学开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辛勤的工作.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19世 纪末
科学家
欧文顿
科学实验
假说
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
次的通透性的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 膜是由脂
细胞膜
质组成的
两位荷兰 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 细胞膜中脂质
1925年 科学家 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
为连续的两层
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有“蛋白质—脂质— 生物膜为三层静
3.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P68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根本内容
糖被的功能:
保护和润滑
细胞识别〔细胞间信息交流〕
制作概念图: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根本内容
制作概念图: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根本内容
脂质
根本支架 磷脂双分子层 具有流动性
生物膜 主要成分
蛋白质分子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脂筏模型示意图
励志
1、当世界给草籽重压时,它总会用自己的方法破土 而出。
2、既然人生的幕布已经拉开,就一定要积极的演出; 既然脚步已经跨出,风雨坎坷也不能退步;既然我已把希
望播在这里,就一定要坚持到胜利的谢幕…… 3、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4、自己选择的路、就要把它走完。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6、原以为“得不到”和“已失去”是最珍贵的,可…原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
• 构成细胞的活物质总称为原生质。细胞的外围包 有一层由脂双分子和蛋白质构成的单位膜称为质膜亦 称为细胞膜(cell membrane)。
• 质膜不仅是细胞把其内部与周围环境分开的边界,更重要的是,它是 细胞与周围环境和细胞与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质 膜是细胞的一道可调控的动态屏障,对物质进出细胞运输有调控作用。
基于实证的逻辑推理
11
1959年,电镜超薄切片中,细胞膜显示出暗-亮-暗三条带
3.罗伯特森(J.D.Robertson)的模型: •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明-暗
三层结构。 •提出“蛋白质-脂质 -蛋白质”模型(单 位膜模型),蛋白质 以肽链的厚度覆盖。 他认为膜是静态的统 一结构。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类物质构成的!
20年后,科学家将膜从红细胞中分离出来 进行分析,发现主要成分是磷脂。
还发现细胞膜可被蛋白酶分解,说明膜中 还有蛋白质。
磷脂分子
亲水端 疏水端
• 1. 朗姆瓦的实验 1917年,朗姆瓦(Langmuir)将磷脂溶于苯和水中,当苯挥 发完以后,经过推挤,磷脂分子排列成了单层铺在了水面上。 朗姆瓦水盘如下图:
14
支持罗伯特森假设的实验有哪些 ? • 化学分析知道膜含有脂质、蛋白质的实验 • 测出膜脂展开的面积二倍于细胞表面积实验 • 电镜观察到膜呈暗-明-暗三层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感知】4、5:
C层
4、说出流动镶嵌模型提出的科学家并简述该模型的内容
5.说出下图不同数字代表的结构及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深入学习】2:
自由展示
准确识记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特点,并简述原因 下列体现生物膜结构特点的是___________;体现功能特点 的是___________ ①白细胞吞噬病菌 ②细胞膜外K+的浓度远低于膜内 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④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⑤海带细胞内的I—浓度远远高于海水中的 I一浓度 ⑥质壁分离与复原 ⑦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连接,完成信息交 流
【迁移运用】2:
自由展示
物质通过细胞膜与膜的流动性有密切关系,为了探究温度对膜的流动性的影响, 有人做了下述实验: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剂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然后让两个细胞在37摄氏度条件下融合并培养,40分后,融合的细胞膜上红色 和绿色均匀相间分布。 (1)该探究实验的设计严密吗?___________如你认为不严密,应如何补充?
一、选择透过性实验的验证
1.可利用细胞液有颜色的植物组织,将其放入无色 溶液中,然后用高温、强酸或强碱处理,观察处理前 后有无溶液颜色的变化。
2.利用红墨水处理正常玉米种子和煮沸的玉米种子: 正常种子的胚细胞不会呈红色,煮沸的种子胚细胞呈 红色
三、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脂溶性物质易通过⇨膜由脂质组成 ↓ 膜化学分析⇨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 提取脂质,铺展实验⇨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双层排列 ↓ 电镜下观察⇨提出三层静态模型 ↓ 质疑三层静态模型 ↓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迁移运用】1:
B、C层展示
1、摄取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 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______。
2、 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 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 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该膜最可能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迁移运用】1:
B、C层展示
1、摄取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 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______。
2、 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 部疏水的性质有关。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 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该膜最可能结构是( ) 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 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 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 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
(1)不严密,缺少对照实验。再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 上的蛋白质,然后分别让两个细胞在10 ℃、40 ℃条件下融合并培养 (2)两种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分布均匀所用的时间 (3)①40 ℃条件下两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小于40 min,10 ℃条件下两 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大于40 min 结论:温度升高时细胞膜的流动加快、加强 ②40 ℃条件下两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大于40 min, 10 ℃条件下两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小于40 min 结论:升高时细胞膜的流动减慢、减弱 ③40 ℃、37 ℃、10 ℃条件下两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都等于40 min 结论:温度变化对膜的流动性没有影响 (4)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膜的流动性会加快、加强
【迁移运用】2:
自由展示
(1)不严密,缺少对照实验。再分别用红色和绿色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 上的蛋白质,然后分别让两个细胞在10 ℃、40 ℃条件下融合并培养 (2)两种荧光物质在细胞膜上分布均匀所用的时间 (3)①40 ℃条件下两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小于40 min,10 ℃条件下两 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大于40 min 结论:温度升高时细胞膜的流动加快、加强 ②40 ℃条件下两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大于40 min, 10 ℃条件下两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小于40 min 结论:升高时细胞膜的流动减慢、减弱 ③40 ℃、37 ℃、10 ℃条件下两种荧光物质分布均匀所用时间都等于40 min 结论:温度变化对膜的流动性没有影响 (4)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膜的流动性会加快、加强
3、红细胞膜提取实验 时间:1925年 实验:用丙酮从红细胞中抽提出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 铺展成单分子层 结果: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为什么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呢?
亲水头部
磷脂是一种由甘 油、磷酸和脂肪 酸所组成的分子
疏水尾部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又为什么会排成连续的两层呢?
1972年 桑格和尼克森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 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深入学习】1: 两种模型的比较
从罗伯特森实验的局限性和蛋白质的分布角度比较流动镶 嵌模型和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的异同
连 续 两 层 排 列
4、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 时间:1959年, 实验: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 显示暗—明—暗的三层结构。 结果: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模型
5、荧光标记实验 时间:1970年 实验:人和鼠的细胞膜蛋白质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后融合 结果: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流动镶嵌模型
回顾旧知
1、细胞膜制备的原理、材料选择及其优点 2、细胞膜的成分、所占比例及各自的作用 3、细胞膜的3点功能 信息交流的3种方式
要求:1、积极讨论、人人发言 2、有序发言、做好标注
【两两对议】 【了解感知】2、4、5、6 【小组讨论】 1.【深入学习】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特点 2.磷脂双分子层成因 【迁移运用】1+【了解感知】3 3、验证温度对膜流动性的影响 【迁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