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_4第四章 国家区域经济PPT课件

区域经济学_4第四章  国家区域经济PPT课件
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形成吸纳和辐射作用 5.获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让与出租收益
2021/4/6
8
二、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完善的基础设施
3.优惠的经济政策
4.完善的法律制度
5.高效率的管理机构
三、经济特区的类型
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在区内免税进行商品转运、仓储、分装 与贸易。
非基础部门:指那些只为城市域内的市场而生产的部门。
(2)乘数(multiplier)
M=T/B
M为乘数;T为城市总就业量;B为基础(出口)部门就业量
(3)乘数与城市规模
ΔT=T/B×ΔB
乘数T/B是一个常数,但在实际的增长过程中乘数是变动的
2021/4/6
12
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增长,乘数会变大。 (4)乘数的计算 (5)对城市基础模型的评价
2021/4/6
10
第三节 城市区域经济
一、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
1.测度指标
就业量、国民收入
2.城市经济增长测度指标的提出
用就业量测度的原因:
(1)城市就业量与人口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
(2)就业量与城市的经济规模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生
产函数:
Y=f(L,K,T) Y为总收入;L为就业量;K为资本;T为技术
总产出的决定取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均衡点的位置:
S1
P
S2
D1
Q
2021/4/6
14
可见,供给曲线的右移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 当企业和居民在城市间的移动达到均衡时,它取决于
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 • 当这种均衡被打破时,它取决于企业和居民的移入。 (3)供给基础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计量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 纬度
地形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37°~45°N 42°~46°N
平原台地 平原台地 2% 土壤有机质含量/% 3%~6% 160~200 130~145 无霜期/d 500~700 450~650 年降水量/mm 我国玉米带所处的纬度相对较高 , 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 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营方式不 的自然条件 ;商品谷物农 同 ;美国专业化和机械化、现代 业 ;以玉米为主 化程度均高于我 国
以三江平原的沼 泽地为中心,实 现了种植业、养 殖业、水产业、 栽培业等多种农 业经营方式的良 性共处,是典型 的农业生态化。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西部草原
的生态环境,并且能够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
化、使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有 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白貉
黑貉
林蛙 人参
苹果梨
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 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 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 ,塘 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 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基塘景观 基塘生产环节的联系
地形 水源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江水充沛。 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 热量 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农业历史悠久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 饮食习惯和市场 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主任张国宝7日在接受新华社 记者专访时表示,东北农业对全国的贡献越来越大。 张国宝说,东北黑土地素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 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这个作用 越发明显,东北地区提供的商品粮占全国总量的比例越来 越高,现在已达到1/3。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54必修③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解析 从图中的纬度位置看该地区南部为热带,从图例农作物种类看,油棕、可可、棉花等都是经济作物,应为热带种植园农业,生产特点为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读图,完成8~10题。
1
2
3
4
5
6
7
8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
考点二 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时作业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基础梳理
地理条件
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东北地区特点
东北地区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该发展模式建议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2~3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主要意义有A.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B.提高农产品产量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必修③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2讲 区域农GCHENGXIAN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讲义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讲义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简述其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 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需求。

另外,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进一步向高纬度扩展。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的问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3.发展原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

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探究点一商品粮基地建设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读“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1.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2.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水稻、玉米、小麦。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以春小麦为主;玉米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人教第3模块)本章纵览本章综述试金高考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本节导读课前·预习学案一、地理条件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南北差异大,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地形:东北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

高原:内蒙古高原;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山地丘陵:长白山、辽东丘陵。

4.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5.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农业为工业部门提供原料形成了农牧兴工、工促农贸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的特点根据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小麦、大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有全国最大的林区大小兴安岭,有珍贵药材产区长白山区,有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延边盛产苹果犁,辽南盛产苹果。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草地区;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河三河马,是闻名国内的良种,松嫩平原的西部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自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先后在这里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前提是地区专业化,东北种植的商品粮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

四、农业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2014-11-13
• (2)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 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 由。(6分)
• 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 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 • 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 离市场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
2014-11-13
迁移运用答案
• 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甘 蔗种植区)。接近原料地(原 料指向),接近港口,接近市 场。
• 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 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 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 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 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 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快, 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 积累。
2014-11-13
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地 域。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 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C
第1题,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 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 豆”,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C正确。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 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举例。 优势条件。 (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 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 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 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 迁移运用答案 • (1)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 势地理条件。(6分)
• 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 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离珠三角 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 验)和销售产品。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材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不同地区,人们以惯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的趋势。

因此,如何才能使各地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社会、也分为理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教学难点1.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东北黑土、黑钙土的分布”等地图。

课时安排共3课时其中第一课时为发展区域农业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的布局特点。

三维目标1.大兴安岭2.松嫩平原3.长江中下游平原4.内蒙古高原你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你考虑了哪些因素?推进新课(逐步深入,逐层分析)问题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课件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问题2: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引入正题)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不同的地区,其生产情况、面临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

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发展条件优越。

以东北地区为例,不仅可以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那么,影响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又该如何?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的位置图说明:指导学生找出界线,然后分析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明确东北地区的最北端是我国领土地形是东北地区地域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成为区内农业布局的基础条件。

学生活动:读图4.4学生思考: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学生活动:读图4.5学生思考:1.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高?2.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丰富?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社会经济条件学生活动:阅读P62思考: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良好的工业基础、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本章学习思路:1.综合考虑⾃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区域的⾃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区域农业。

⼀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的⽣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态效益的统⼀。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1.⾃然条件:(1)⽓候条件:①东北⼤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候区,⾬热同期。

②热量和⽔分条件基本上可满⾜⼀年⼀熟作物的需求。

③农作物⽣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注:农业⽣产中最难以改造的⾃然条件。

⽓候条件制约着⼀个区域农业的⽣产品种、耕作制度和⽣产季节等。

(2)地形、⼟壤条件:①西部⾼原地势平坦,降⽔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②中部和东北部平原⼴阔(⾯积占全国平原总⾯积的1/3);③周围⼭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④⼟壤肥沃(⼴泛分布⿊⼟、⿊钙⼟,⼟层深厚,有机质含量⾼)。

注: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产的类型,⼀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

2.社会、经济条件(1)⼯业基础:①良好的⼯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产资料;②⼯业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交通条件:①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②与周边国家相⽐,东北地区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具有明显的优势;③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3)⼈⼝状况:①⼈⼝密度⼩,⼈均耕地多。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考试: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考试: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学》第四章考试: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100分)1、经济群落是区域产业的组织形式属于()。

【单选题】(5分)A.宏观B.微观C.中观D.国家正确答案: B2、一般来说,商品经济的发展同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是()。

【单选题】(5分)A.正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相互交织关系D.相互竞争关系正确答案: A3、乘数在数量上等于城市整体部门与城市基础部门之比,在现实中一般用两部门之间的测度指标是()。

【单选题】(5分)A.就业量B.收入量C.产值量D.利税量正确答案: A4、不属于当前我国大城市发展方针的是()。

【单选题】(5分)A.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B.合理发展中等城市与小城市C.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D.促进建制镇的适当集中正确答案: D5、城市的基础部门是指为增加城市收入的产品和劳务部门是在向城市()。

【单选题】(5分)A.外“出口”B.内“进口”C.郊区生产正确答案: A6、出于计算上的需要,计算区位商时一般使用的间接计算是()。

【单选题】(5分)A.就业量指标B.收入量指标C.产值量指标D.利税量指标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区位商是指某区域某行业就业人员数与该区域全部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和全国该行业从业人员数与全国所有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相处所得的商。

间接使用的是就业量指标,直接使用的是产值量指标。

7、截至,我国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少个? 【单选题】(5分)A.30个B.78个C.156个D.174个正确答案: C8、目前世界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

【单选题】(5分)A.亚太经合组织B.北美自由贸易区C.欧盟D.联合国正确答案: C9、当两个国家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程度密切时,两国的贸易结合度()。

【单选题】(5分)A.小于0B.大于0,小于1C.等于1D.大于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贸易结合度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指标,用来衡量两国在贸易方面的相互依存度,贸易结合度是指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第三册[人教版]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知识结构概述】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了阐述。

每一节的知识层次都是沿“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今后发展方向(或对策)”展开,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极大关注。

本章共分两节。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

最后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首先分析了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地理条件,描述了该地区工业化进程两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最后从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说明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该部分知识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这部分知识也将成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历年高考命题中既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重视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表现,城市在国家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高考频频涉及。

学习该部分知识既要理解原理,更要多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②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③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④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4.1 区域经济发PPT资料33页

4.1 区域经济发PPT资料33页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
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 提供大量生产资料(机械、
化肥、原料等)
• 交通条件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发展外向型农业)
• 人口密度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经营规模高,
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探究一:
1、东北大米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气候有 什么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 长,因此品质上乘,且因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无需农药,堪称“绿色大米”。
三业

港口、铁路、航空等交通便利;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 我国最大的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 当地种植长绒棉的历史悠久;市 疆 优质长绒棉 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 场对长绒棉的需求量大
生产基地 雪融水可供灌溉
海 我国热带经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
南 济作物生产 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 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B案答案 • 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 • 内蒙古自治区 畜牧业 湿润 季风 温暖 雨热
类型 种植 林牧 • 高原 山地 黑土 黑钙土 工业 机械 化肥 交通
地貌 土壤 自然条件 • 农业生产方式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水稻 大豆
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 大小兴安岭 • 柞蚕茧 苹果产区 西部高原 西部 林区草地 三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等等。
3:东北地区热量条
120°
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
利弊影响。
130° 50°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 性突出。正是依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 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 主要 产区域 分布区
主要产品及分布区
生长条件
地形平坦, 平原地 玉米——松辽平原最为集中;
水源充足, 区,主要 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 土壤肥沃, 耕作农 包括松嫩 大型灌溉区、东部山区的河谷
农业生产类型
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耕作业 不利条件: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
的作物,且仅一年一熟
林业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土地丘陵,温度低,树 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有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
畜牧业 气,降水又少,草类干枯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
3.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 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4.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国内 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教材 P64 活动] 1.影响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貌、土壤、 植被等,分析时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入手。
3.影响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B )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从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可知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从沿海 向内陆逐渐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夏季风的风向和距离海 洋的远近。
主题二 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三宝”是指东北地区的三种土特产,有新旧两种说 法:旧三宝是“人参、貂皮与靰鞡草”,新三宝是“人参、貂 皮和鹿茸”。下图是东北地形简图。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 4.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模式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北模式以及 德宏模式的对比
• 5.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缺乏,还要发展产业基础薄弱的石 化、钢铁等重工业的原因
•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资源缺乏,原先以轻工业为主,产业 链条短,带动性不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但由于石化、 钢铁等产业发育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有利于带动整 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再加上该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故 发展石化、钢铁等重工业。
典型例题剖析

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 年 9 月 9 日,泛珠三 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在贵州 省贵阳市召开,来自泛珠区域合作各方 的行政首长出席了会议。会上,泛珠各 方还就加强泛珠区域内战略合作、推进 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深化产业合 作、推进教育合作、深化旅游合作等议 题进行了研究讨论。泛珠三角是指珠三角及其联系比较密切的 经济地区,包括港澳和粤、桂、闽、赣、湘、滇、黔、川、琼 9 省区。
• 参考答案
• 1.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可以使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 移,农业人口数量减少,导致城市人口增多;同时城市用地规 模也随之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从而促进城市 化。
• 2.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优惠政策承接了劳动密 集型企业,就业机会多,收入较高,吸引大量内地人口到此就 业。
重难疑点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图3—4—1为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图,读图完成1~4题。

1.东北大部分地区气候属于(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东北地区农业耕作制度为(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C.两年三熟 D.一年三熟
3.东北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是( )。

A.4月~10月 B.10月~次年4月
C.3月~6月 D.11月~次年3月
4.适宜在东北农业基地大量种植的农作物有( )。

A.冬小麦、黄麻、水稻B.柑橘、菠萝、椰子
C.甘蔗、水稻、玉米D.春小麦、玉米、甜菜
图3—4—2是东北地区中部和西部的草业一畜牧业一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东北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是( )。

①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②促使中部产粮区粮食就地转化
③密切了中西部的协作关系④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了地区优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东北地区牧业发展重点是( )。

A.退耕还草,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和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B.继续加大粮食种植,提供大量饲料,发展饲养业
C.发展以屠宰为主的原料型生产
D.围绕本地区城市消费需要,发展乳畜业生产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图3—4—3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10题。

7.M平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8.M区域发展商品粮生产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条件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9.P地具有的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是( )。

①净化空气②美化环境③调节气候域性④涵养水源
⑤调节径流⑥蓄洪防旱⑦降解污染⑧保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
10.图示平原区域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

A.尽快开发未垦荒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大规模退耕还湿地,停止粮食生产,建立自然保护区
C.全面退耕还渔,变种植业主导产业为水产业主导产业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某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

图3—4—4为该区域工业发展、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该区域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可能原因是( )。

①工业基础薄弱②矿产资源贫乏③劳动力缺乏
④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较低⑤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2.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10年间,该区域工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的特点是( )。

A.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发展B.生态环境变化和缓
C.工业快速增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D.工业稳步增长
13.近年来,该区域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采取积极措施建设和谐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呈现又好又快局面,其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②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环保投入③严格限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减轻环境污染④大力发展特大城市,减缓农村发展⑤做好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图3-4-5是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4-16题。

图3-4-5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14.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较快的关键因素是( )。

A.国际经济背景B.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条件D.侨乡优势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16.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外来投资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读图3—4—6,完成17~18题。

17.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光照 B.光照、水 C.地形、土壤 D.水、地形
18.对本区农业资源的利用,下列方式合理的是( )。

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水稻与园艺业为主
B.通过改造地形,将本区的小麦种植向高海拔地区发展
C.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D.大范围实现林业专业化生产
二、非选择题
19.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图3-4-7是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转移。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3)简要说明甲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大农业发展方向。

(4)2009年春季我国华北、江淮等地区遭受50年以来的特大干旱,而甲地区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旱情较轻,试分析原因。

20.图3—4—8是我国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地区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产业升级面临着一定困境,究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给B地区传统加工工业带来巨大冲击,今后,该地区应如何应对?
21.图3—4—9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依托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城市所形成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

(1)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筑海峡西岸城市群,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腾飞的关键,由图可见海西城市群中可构建的两大都市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面临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一水相隔,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与台湾经济发展有很多优势可以互补,你认为它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合作?
22.读图3—4—10并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源源不断的农民工。

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材料二如图3—4—10所示,2 O08年年底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关闭、破产或停产,形成“百万民工返乡潮”。

(1)如果在你的家乡开展“农民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下列举的研究性学习思路,请正确排序。

①分析农民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②探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途径;
③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当地农民工现状。

(2)形成“百万民工返乡潮”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若要完成问题(1)研究性学习任务,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途径)收集资料?(至少回答4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