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09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鄂政办发[2009]34号【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发布日期】2009.03.31【实施日期】2009.03.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09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鄂政办发〔2009〕34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2009年是全面启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第一年,也是决定改革试验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一年。
根据《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09年重点工作安排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要求和“56531”的总体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推进部省合作,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取得新突破,在一体化建设和“两型”社会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新进展。
二、推进“五个一体化”武汉城市圈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空间、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五个专项规划,深入推进产业双向转移、社会事业资源联动共享、圈域快速通道、现代农业产业化和商业连锁经营“五个一体化”重点工作。
结合武汉城市圈实际,确定2009年继续推进和启动的一体化重点工作13项,明确分管省长负责,纳入省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由省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武汉城市圈综改办)进行重点协调、督办。
(一)推进产业优化发展和合理转移。
制订出台关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产业优化发展和合理转移的若干意见,推动产业双向转移,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向武汉集中,产业向周边扩散;制定产业转移产值、财税、统计管理办法;制定产业转移规划;推进武汉市化工等企业外迁,加快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市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条例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条例【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布部门】湖北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9.07.31【实施日期】2009.10.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条例(2009年7月31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促进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下简称改革试验),推进本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市为中心,由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九市共同构成的区域。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文化及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试验,适用本条例。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观察员市(县)参照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府推动、市场导向,扩大开放、互利共赢,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和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条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应当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加强武汉城市圈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借鉴、吸纳其他城市群、经济区在区域经济发展和改革试验方面的成功经验。
第五条建立健全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中各方利益统筹协调、激励导向和补偿约束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武汉市应当充分发挥龙头示范、中心辐射作用,带动武汉城市圈加快发展;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应当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准确定位、各有侧重、主动作为,发挥在改革试验中的共同支撑作用。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鄂政发[2008]68号【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发布日期】2008.11.20【实施日期】2008.11.20【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2015)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的通知(鄂政发〔2008〕6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印发给你们。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84号)精神,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试验。
武汉城市圈内各市人民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的要求,制定本地、本部门行动计划和专项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有序地推进改革试验。
武汉城市圈综改办要加强对改革试验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全力推进试验区建设,确保改革试验目标的实现。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根据《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要求,为确保总体方案中的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做到统筹安排、分步推进,制定《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
一、改革试验主要内容依据总体方案确定的主要任务,改革试验围绕“九大体制机制创新”展开,着力推进综合性制度创新,构建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
2008-2010年主要改革试验内容集中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用地、财税金融、对内对外开放和行政管理等九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共38项改革试验任务。
九箭齐发 探寻“两型”新路 先行先试 勇立改革潮头——总体方案解读
【 方案摘要 】 探索 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 提高
节能环保市场准入 门槛 。 建立 落后 产能
退 出机制 , 安排专 项资金并积 极争 取中
境 监控 信息共 享平 台 ,实 行城 乡生 态
建设 和环境 保护一体 化管理 。 完 善环境保 护的市场 机制 。加快实
和谐 、 人居环 境优 美的生态 城市圈 。
落后
【 专家解读 赵凌云】
创 新资 源节 约 的体 制机 制 , “ 是 两 型 ”社 会建 设综 合 配套 改革 试 验 的首 项 重 点 内容 。其 中最核 心 的是 资源使
用市场 化 。 管理 机制 双 向化 是 另 一 大创 新 。
深化 资源价 格 改革 ,建 立促 进 资源节 约 的体 制机制 。
探 索激 励 和 约束 相结 合 的双 重 机 制 . 较 过 去 单 向 的 惩 罚 约 束 机 制 更 为 有 力 。一方 面 。 以安排 专项 资金 等方 式 , 通过“ 以奖 代 补 ” 汰落 后 产 能 等 , 淘 正
水 专 项债 券 环境 保 护
资源 ,省吃细用” “
【 关键词 】 资源有偿使用
产能退 出绿色 电价机制
【 核心 内容】 以水环境生态治理
和修复为重 点 , 善环境保 护的市场 机 完 制 . 立生 态补偿 机 制 , 力实 现环 境 建 努 保护与 生态建设一体 化 , 设生态景 观 建
车等再制造示 范工程 。
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新途 径 。 推行绿
环境 , 精心呵护
【 关键词】 环保督查中心 排污
探 索生 态环 保建 设新 途 径 。探 索
关于制定《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条例》的思考
关于制定《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条例》的思考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友凡2009年第12期——领导专稿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这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湖北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湖北省人大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这一重大课题,及时启动地方立法工作,经过反复调研、论证,今年7月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0月1日起施行。
作为首部促进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的综合性法规,条例政治性强、关注度高,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从制度建设层面看,条例的出台为区域性立法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
一、武汉城市圈条例的立法宗旨和制定过程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
党的十七大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全国范围内区域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适应大趋势做好区域立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地方立法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地方立法工作创新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为积极探索通过立法来促进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工作,省人大常委会经过多次调研和充分论证,及时将武汉城市圈促进条例列入了2008年度立法计划的预备项目和2009年度立法计划的正式项目,并确定了条例的立法宗旨,即通过将“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等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在突破旧的体制性障碍的同时,鼓励、引导先行先试,为综合配套改革构筑制度保障,力争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典型示范区。
武汉城市圈条例的立法工作历时两年,从酝酿调研到审议通过,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一是前期调研阶段。
在2008年初召开的湖北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们纷纷建言尽快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林业问题思考
摘 要 : 对武 汉城 市 圈 资源 节约 型 、 在 环境 友 好 型社会建 设 综合 配套 改革 试 验 区背 景 分析 的基 础上 , 根据 武 汉 1 +8城 市 圈林 业发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出武 汉城 市 圈森 林 生 态 系统建 设 一体 提 化、 湿地 生态 系统建 设 一体 化 、 业产 业建设 一体 化 、 林 生态 文 明建 设 一体 化 的改革 思 路、 施和 措
l n c s se i t g a e o s r c i n,f r s r n u t y i t g a e o sr c i n,a d e o o ia i i z t n a d e o y t m n e r t d c n t u t o o e ty i d s r n e r t d c n t u to n c l g c l vl a i c i o
环境 十分脆 弱 。
1 武 汉 城 市 圈 “ 型 社 会 " 革 试 验 两 改
区背 景 分 析
武汉城 市 圈建 立 “ 源节 约 型 、 境 友好 型社 资 环
() 1 土地 资 源 ;04年 底 , 国耕 地 面 积下 降 20 我
到 12 h 。人均耕地 0 2 m ; .亿 m , . 7h z全国已有 64 6
力 , 护 生态环 境 , 变经 济发展 方式 , 保 转 发展循 环经
济, 切实走 新兴 的工 业 化 和 城 市 化 发展 道 路 , 实现 可持 续发展 , 全 国提供 试 点经 验 。武汉城 市圈生 为
汉城 市圈林 业改 革 与发展 思路 和对 策建议 。
态环 境有两 个 特 点 , 是 环 境 容 量有 限 ; 是 生态 一 二
建议 。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6年武汉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要点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6年武汉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7.14•【字号】武政〔2016〕30号•【施行日期】2016.07.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6年武汉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要点的通知武政〔2016〕3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2016年武汉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6年7月14日2016年武汉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要点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文件精神,抢抓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重大发展战略和我市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机遇,全面推进和对标升级2016年全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实现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特制订如下工作要点。
一、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强化法制和政策保障。
加快推进出台《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办法》。
健全空气、水环境质量考核制度。
抓紧制定《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
研究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
探索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编制《武汉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
(责任单位:市国土规划、环保、审计局,市城乡建设委、发展改革委,市人民政府法制办)(二)健全环境监管体制。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全面加强网格化环境监管。
促进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司法部门加强环境监管合作,建立健全环保行政司法联动机制。
健全环境问题的发现机制,引入第三方督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8(000)016
【摘要】<正>鄂政发[2008]5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已经《国务院关于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84号)原则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加强协作,勇于创新,认真做好组织
【总页数】8页(P24-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条例 [J], ;
2.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推进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J], ;;
3.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J], ;
4.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空间、产业发展、综合交通、社会事业、生态环境规划纲要的通知 [J], ;
5.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汉城市圈试验改革总体方案解读
湖北日报消息《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日前获国务院批准。
根据该方案,武汉城市圈将围绕“九大创新”,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本报今日约请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博导赵凌云,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梁亚莉,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所所长、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秦尊文3位专家,对“九大创新”的主要内容予以解读。
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资源,“省吃细用”【关键词】资源有偿使用落后产能退出绿色电价机制绿色产品标准【核心内容】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探索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
【方案摘要】探索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
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安排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增加“以奖代补”。
综合运用价格、收费、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有效引导社会、企业节约资源。
完善促进资源节约市场机制。
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资源初始产权配置机制和二级市场交易体系。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建立绿色电价机制。
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型水价,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收费制度。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重点推进东西湖区、青山区等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设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扩大循环经济试点。
推行清洁生产和废物“零排放”。
建设汽车零部件、铁道机车等再制造示范工程。
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
推行绿色产品标准体系。
逐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工业废弃物处理认证制度。
建立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专家解读赵凌云】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首项重点内容。
其中最核心的是资源使用市场化。
管理机制双向化是另一大创新。
探索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双重机制,较过去单向的惩罚约束机制更为有力。
一方面,以安排专项资金等方式,通过“以奖代补”淘汰落后产能等,正面激励节能减排;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准入门槛、运用价格、收费等经济杠杆,对企业予以约束、考核。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0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鄂政办发[2010]33号【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0.04.27【实施日期】2010.04.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0年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鄂政办发〔2010〕33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2010年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突破、深入推进年,是实施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年。
根据《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和201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10年重点工作安排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要求和“56531”实施框架的总体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部省合作,深入推进试验区改革和建设,力争改革有新突破,重大项目有新进展,示范区建设有新面貌,“两型”社会和圈域一体化建设有新局面。
二、着力推进五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继续实施《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年)》,全面推进九大体制机制创新,力争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财税、金融、土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在全国同类型改革中取得先行先试示范效应。
继续研究和完善财税、金融、土地等重要领域专项改革方案,争取尽快获得国务院批准,为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一)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领域体制机制创新。
以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清洁发展机制,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实施主体:武汉市、鄂州市;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经信委)。
湖南日报:湖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湖南日报》湖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B)。
A、1920年B、1921年C、1922年D、1927年2、(A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A、井冈山B、瑞金C、延安D、陕北3、长征中的( B)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八七B、遵义C、瓦窑堡D、洛川4、中国共产党的(B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六大B、七大C、八大D、九大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B )。
A、实事求是B、自力更生C、群众路线D、独立自主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党的三大作风?( D )A、理论联系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C、批评和自我批评D、艰苦朴素7、在党的( B )上,毛泽东向全党发出坚持“两个务必”的伟大号召。
A、七大B、七届二中全会C、七届三中全会D、八大8、1978年召开的党的( C ),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中共中央工作会议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大9、党的( B )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届三中全会D、十二大10、党的( B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11、党的( B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12、党的( A)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A、十五大 B 、十六大 C、十五届二中全会 D、十六届三中全会1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两手抓,两手要硬D、改革开放,开拓创新14、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浅析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创新特色
城 市圈综合配套改 革涉及领域广泛而庞杂 , 是一个重大的 系统工程 ,总体方 案》 《 明确 了城 市圈综合配套改革主要进行资 源节约 、 环境保护 、 科技 创新 、 产业结构 优化 升级 、 筹城 乡发 统 展、 节约集约用地 、 税金融 、 内对外 开放 、 财 对 行政管理 体制这 “ 九大领域” 的体制机制创新 。九大创新领域本质上有很强 的交 叉性和关联性 : 境保护 与资源节约本 身密不可分 , 环 只是各 自
1 《 0 当代经济》叭。 月( 2 年4 上)
当
落 坛
。
—
|
e
机结合在一起 , 间上协 调落实城镇建设 、 业园区 、 空 产 农林生产 区、 各类保护用地 、 交通与重大基础 设施 的规划布 局 , 成城 市 形 圈城 乡空 间的总体布 局。综合交通规划 包括铁路 、 水路 、 公路 、 空 中的信息化规划 , 突出了综合性 。通 过点 、 、 线 面结合 , 以及各
二、 突出体 制机制创新的综合配套性 改革步入深水 区 , 进入到 “ 牵一发而 动全身 ” 阶段 , 一个单
项改革往往牵 涉到多个 利益主体 , 到多个方面体制上的束缚 遇 与障碍。因此 , 现阶段 的体 制机 制创新的难度与复杂性往往超 出预料 , 武汉城 市圈改革突出了体 制机制创新的综合 配套 } 生。
_
当
坛
—- r
c I PRREO o — — — YC N NE OA— — TM
国家把“ 资源 节约 、 环境 友好 ” 型社会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的 权 利赋予武汉城 市圈 , 是希望武 汉城市 圈先行先试 , 就 率先发 展, 在突破体制瓶颈 、 转变发 展方 式 、 完善市场经 济体 制等多方
全面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
源 资源 、
保 护 生态环 境 为切 入
点 ,
以 转 变发展 方 式 、
实现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为 目 的 ,
走
出 一 条 有 别 于 传 统 模 式 的 工 业 化 、 城 市 化 发 展 新 路 , 为 中部 乃 至 全 国 深 化 体 制 改 革 、
和 产业 优 化 升级 。 在 重 大 项 目建设 上 有新 突破 , 对 一 批 重 点 项 目 下 非 常之 决 心 、 作
非 常之 努 力 , 尽 快 取 得 实质 性 进 展 。 在推 进 能 源 资 源 节约 和 生 态环 境 保 护 工 作 上 有
新 突破 . 当好 节能 减 排 的 排 头 兵 。 在推 进 武汉 城 市 圈 一 体 化 发 展 上 有新 突破 , 促 进
推 动 科 学发展 、 促 进 社 会 和 谐 发 挥 示 范和 带动 作 用 。 我 们 要 紧紧围绕 这 一
目标 以 ,
“ 开 风 气之 先 ” 的 气 魄 和 勇气 , 全 面 推 进 试 验 区 各 项 建设 , 力 争取 得 新 的 突破 、 新 的
进 展 、 新 的 成 效 。 要 在 扩 大 开 放 、 推 进 体 制 机 制 创 新 上 有新 突破 , 加 快 重 点 领 域 和
筹 重 要 战 略 资 源 的 配 置 , 实现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
下 齐心 、 各 界 努 力 、 人 人 参与 的 改 革氛 围 。 要 狠 抓 囊
革试 点 工 作 。 一 手抓 好 其 他 各 项 工 作 , 做 到 “ 两 手朝
湖南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知识竞赛试题基础知识20道(历史、概念、大政方针、法律法规、标准等)1、1974年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B )。
A、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B、人类只有一个地球C、一个地球,一个家庭2、由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博士撰写,于1962年出版的( A )一书,被誉为人类环境意识觉醒的标志、环境保护新纪元的开端。
A、《寂静的春天》B、《只有一个地球》C、《增长的极限》3、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的是(C )制订的《田律》。
该律令不仅包含有农、林、牧、鱼、粮等方面的法令,其中还涉及林木、野生动植物、草地、河道的保护和关于及时汇报雨量和自然灾害的报告制度。
A、唐朝B、明朝C、秦朝4、我国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是(B )年提出来的?A、1972 B、1973 C、19835、环境保护泛指人类为了解决现实的或者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称。
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A B C )。
A、防治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B、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C、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D、防止发生森林火灾E、爱护花草树木6、我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于(C)年8月在北京召开。
A、1971 B、1972 C、19737、“可持续发展”是指( A ):A、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B、能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
C、以保护自然为基础,适当降低人类发展速度的经济发展。
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 B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A、经济又好又快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C、可持续发展9、生态文明的核心是(C ):A、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B、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谋福祉C、重视环境保护、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10、现阶段,我国要在新型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积极探索出一条(A B C E)的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切实把“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好,必须解放思想,破除传统思维定势,树立科学发展的新观念。
树立科学发展的质量观。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较,武汉的欠发达突出表现在GDP和财政收入的差距上。但“两型社会”要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追求的是经济发展的质量、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因此,把“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好,关键在于树立科学发展的质量观,努力转变发展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破除惟GDP增长的思维定势,抓紧产业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真正做到“好”中求“快”。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着实解决好各方的利益关系问题。解决好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抓住人这个发展的主体,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为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为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有序、更加科学和更加强劲的发展基础。
树立科学发展的协作观。国际国内的发展经验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取决于城市间协作与融合的能力。武汉城市圈虽然在空间上具有层次性特征,但也存在结构上的问题,主要是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太高,城市产业链传递和扩展功能不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武汉城市圈周边的长株潭城市群、郑州中原城市群等,又存在中心城市实力较弱、产业层次较低、结构趋同、内部竞争激烈等问题。促进城市规模合理化,建设层级优化、分工有序、功能互补的城市群,应成为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此,武汉提出了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城乡发展、生态环境“五个一体化”。对武汉来说,点龙头意识、多点融入理念,少点独大做派、多点协作精神,从城市规划、生产要素流动、管理体制等方面谋划城市间的合理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武汉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要点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武汉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5.29•【字号】武政[2015]28号•【施行日期】2015.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5年武汉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要点的通知武政[2015]2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2015年武汉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5年5月29日2015年武汉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要点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全面推进2015年全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特制订如下工作要点。
一、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一)加快绿地工程建设,推进“绿满江城”1.圆满举办第十届园博会。
以“生态园博、绿色生活”为主题,体现“变废地为宝地、变分割为融合、变城郊为花园、变孤立为系统”的特点,在垃圾处理技术、水系统处理、生态节能建筑、植物配置、园区铺装材料等五大领域实现资源节约、低碳环保,打造一届“全民参与、融合共享、传承文化、永不落幕”的精彩园博会。
(责任单位:市园林和林业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2.抓好“绿道年”建设。
重点推动主干绿道和支线绿道建设,力争新建绿道228公里,打通全市880公里绿道,形成“3+5”主干绿道。
重点建设环东湖、环汉口、环墨水湖绿道;推动蔡甸环后官湖绿道、江夏环青龙山绿道、东西湖环金银湖绿道与府河湿地绿道、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环龙灵山绿道、黄陂通达木兰景区群绿道建设。
(责任单位:市园林和林业局,各有关区人民政府)3.推进重点绿化工程建设。
投资绿化建设经费52.9亿元,建设绿地879万平方米,力争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改革开放30年,路线图:4个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高新区,开发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特点:划定区域,优惠政策为什么要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优惠政策已经走到尽头,有些地方已经没有税收可以减免,需要靠内在动力,靠制度创新和环境建设四个综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定位分工不同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城乡统筹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为什么选择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有全局性战略意义:上海浦东,北部的天津滨海,西部的成渝地区,缺中部地区有区域性的带动优势,中部崛起,发挥龙头作用反映改革开放新阶段的鲜明特点,科学发展、以人为本、节能减排、重视环境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通知: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各自实际出发,根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机遇与挑战: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中部改革的“试验田”;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也是挑战,对政府、企业、市民都是重大的挑战,挑战政府效率、企业生命力以及市民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八年十月十八日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市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9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是湖北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2007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发改经体〔2007〕3428号,以下简称《通知》)。这是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改革探索和部署,有利于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推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根据《通知》要求,结合武汉城市圈实际,制定《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简称为“两型”)。
法律法规 普法教育
议案提案回复
监测动态 环境质量报告
监察信息 排污费征收
绿色创建 环保知识 环保新闻
党建工作 纪检监察信息 政策法规
滚动新闻:本网站全新改版,请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关于核发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通告鄂州环保局 >> 两型社会建设 >> 政策文件 >>
3.加快循环经济发展。重点推进东西湖区、青山区等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整合青山、阳逻等地钢铁、化工、电力、建材等产业资源,设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拓展建设大循环经济示范区。支持各地按照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农业示范区,扩大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推进圈域内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完善清洁发展机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废物“零排放”,加强余热余压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汽车零部件、铁道机车等再制造示范工程,发展再制造产业。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当前时间:02月14日 星期二 8:28:28| 领导信息 机构职能 直属单位
通知公告 政务公开 公文
人事政策 人事公告 行政收费项目
环境规划 专项资金管理
采购与招标信息
固体废物管理 城市环境综考
4.完善水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探索城乡涉水行政事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以完善大东湖水生态保护的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强水系、水域治理与管理。综合防治水土流失,有效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和区域水域资源。加强湖泊等湿地保护与恢复,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修复和保护河流生态和地下水,增强湖泊的生态功能和防洪抗旱、蓄水调节功能。加强中水利用,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质监测,对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进行全面治理。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
5.探索生态环保建设新途径。探索发行水专项债券,设立圈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加强融资平台建设,鼓励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进入环保产业领域,完善生态环保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开发应用新型环保技术,发展环保制造业。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相结合,加速环保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
(三)创新科技引领和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
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点内容
(一)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
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探索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
1.探索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新建项目准入机制,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安排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通过增加“以奖代补”专项转移支付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综合运用价格、收费、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有效引导社会、企业节约资源。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经过5年努力,到2012年,初步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制度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比较健全的市场体系、自主创新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五个一体化”格局。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0%、1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9%以上,主要河流、湖泊水库III类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服务业比重增加3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努力使武汉城市圈在科学发展、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保护环境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走在中西部前列,武汉市的集聚、辐射、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更大范围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
一、“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型”社会建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为抓手,率先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率先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为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力争到2020年,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体系比较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基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构建良好的自然生态、高效的经济生态、文明的社会生态。
4.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推行绿色产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工业废弃物处理认证制度。推广应用建筑节能省地环保新技术,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支持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太阳能、地热能、沼气、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建立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发展。
清洁生产 危废及辐射安全
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 污防动态
减排计划 环境统计 污染源普查
环境状况公报
环评审批公示 项目监管 规划环评
竣工验收公示
生态创建 农村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
小选厂整治 环境科技管理
行政执法 信访制度 信访回复
2.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改革资源产权制度,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资源初始产权配置机制和二级市场交易体系。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要素价格等相关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差别化能源价格制度,建立绿色电价机制。建立节约用水机制,推进城市水业改革。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型水价,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收费制度。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领和支撑“两型”社会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构筑共建、共享的公共创新平台,探索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助推机制,创新人才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建设创新型城市圈。
1.探索建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推进开发类科研机构改制改革,开展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和建立现代管理制度试点。深化科技企业的产权和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支持和引导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围绕“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政策采购优先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支持企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在光电子、生物技术等优势领域,推动强强联合,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时间:2011-10-24 作者:不详 来源:来自网络 阅读:�վ���ά����������ʡ�
次湖北省人民政府文件
鄂政发[2008]58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
2.基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坚持扩大开放,互利共赢;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1.主要目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宜居的生态城市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成为与沿海三大城市群相呼应、与周边城市群相对接的充满活力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典型示范区。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已经《国务院关于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84号)原则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加强协作,勇于创新,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推动武汉城市圈不断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国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经验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