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祖国统一大业学案27(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必修一第6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心得体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关注他们的过程表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在作业评价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和现实意义。
3. 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我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此外,我还将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人物事迹。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科特点、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深度。针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我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现实意义。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实现祖国统一所进行的努力。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要实现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对我国的发展有何意义?”等,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提升历史素养。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首先,我会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体制上为实现祖国统一所进行的努力,如实施一国两制政策等。其次,我会讲述在经济方面,我国如何通过改革开放等手段,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然后,我会阐述在文化方面,我国如何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基础。最后,我会强调祖国统一大业对我国的发展意义,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意义,让学生深刻体会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光辉形象,如邓小平、江泽民等,学习他们为实现祖国统一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我将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大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
(二)问题导向Leabharlann 问题导向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设置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要实现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对我国的发展有何意义?”等,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提升历史素养。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2021必修一历史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2021必修一历史“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祖国统一大业》教案2021必修一历史,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2021必修一历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识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
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汪辜会谈”;江泽民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八项主张。
⑵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
⑶运用: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和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阅读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有关讲话,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
⑵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纪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⑶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港澳地区参观、旅游,亲身感受“一国两制”的伟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⑵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七子之歌》使学生回忆澳门回归的历史。
点明澳门能够回归祖国,是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
“一国两制”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能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它有什么积极的指导意义呢?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背景1、《告台湾同胞书》: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22.《祖国统一大业》的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和台湾问题三个部分,这些都有较强的时代感,也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澳问题采取“一国两制”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台湾问题更是当代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台湾,有来自岛内和国际上某些反华势力的干涉,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因此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的整体。
“一国两制”的构想既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可能性,也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运用于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这种独创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课标要求:1.掌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背景和基本内容、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重大意义。
2.了解港澳问题的由来、掌握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3.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与交流的表现,理解党和政府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及其影响,正确认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树立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确“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深刻内涵以及这一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
要学生明白“一国两制”构想本来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上进行了成功实践。
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充分说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
在“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我国政府注重发展海峡两岸的关系,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打破了几十年的隔绝状态,有力的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的统一。
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三通”,“汪辜会谈”,连宋大陆行等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坚决阻止任何企图制造祖国分裂的图谋,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时事,树立为完成祖国统一而奋斗的崇高理想。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622《祖国统一大业》优秀教学案例
3. 小组合作的实践性: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本案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互相学习,交流观点,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内化。
3.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一国两制”政策对祖国统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作业小结
1.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成立后伟大成就及“一国两制”政策实践的短文。
2.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香港、澳门回归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一国两制”政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和实践成果。
(三)小组合作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伟大成就,分享彼此的见解。
2. 划分小组,让学生合作探究“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的实践,以及其对祖国统一的意义。
3. 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讲授新知
1. 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伟大成就。
2. 深入分析“一国两制”政策的内涵,以香港、澳门回归为例,阐述其在我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作用。
3. 通过对香港、澳门回归历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实践成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高中历史 6.22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祖国统一大业【学习目标】(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____ _______ ___状态。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____ ____ _______统一祖国的方针。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____ _______ ___提出。
3.含义:“一国”是指____ _______ ___。
“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_____ _______ 制度。
4.意义:“____ _______ 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思考: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港、澳,体现了我国恢复对两地主权的实施,但根据“一国两制”构想,台湾为什么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二、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条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
(2)过程:①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以____ ____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②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________,规定了香港回归的日期。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_____ ___。
(2)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2.澳门回归: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海峡两岸政策的调整(1)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________,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________、通航、通商。
(3)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采取一些开放措施,允许__ ______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1990年,台湾成立____ ___,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1992年,两会达成“____________ ____”的重要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告台湾同胞书》;“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
②、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涵义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的意义;掌握分析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成就与背景。
③、运用: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阅读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有关讲话,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观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等录像片,直观地去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时刻;围绕“一国两制能够实现海峡两岸统一吗?”这一主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的运用。
教学课时:1.5课时教学建议:(1)、首先通过播放《七子之歌》使学生回忆澳门回归的历史,对“一国两制”留下直观的印象,或可让去过港、澳、台地区的学生或在港、澳、台有亲属的学生就课文中所了解的内容进行讲述来导入新课。
(2)、在讲“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时,可以请学生回忆今天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师生交流明白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学生阅读本节第一个子目,思考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把“解放台湾”的提法换成了“一国两制”?(3)、在讲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时,先播放香港回归的影视资料,然后引导学生回忆香港地区被英国侵占的过程,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立即收回香港呢?回归的过程?香港回归祖国,有什么伟大的意义?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课后搜集有关香港回归时的时事新闻,加深对回归过程的了解以及回归意义的认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课以一国两制为主线,介绍了一国两制理论形成过程和实践情况,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我们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二)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是每个民族的追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祖国统一既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也需要中华儿女为之奋斗。
二、学情调查(课前提问学生)①你知道什么是一国两制方针吗?②你去过香港、澳门、台湾吗?如果去过,你能描述港澳台地区的发展情况吗?③你认为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④你知道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吗?三、学情分析这是一节为高一学生所上的新课。
学生在初中历史、政治、地理、语文的学习中都接触过本节课,而且本节课的内容与平时生活、时政新闻联系密切,是学生比较熟悉、好学的内容。
教师要做好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史料分析、课堂讨论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高一学生存在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台湾回归问题和运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来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与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内涵、成功实践和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学生能够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2、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伟大意义。
3.通过材料分析、观看视频、课堂讨论,学生能够分析出中国收回港澳的原因、港澳回归的意义、台湾问题解决的有利与不利因素,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认识中共的创新精神和非凡智慧,培养学生爱党的情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篇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人教版必修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祖国统一大业教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通过对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及相关资料,以培养同学们自学及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1982年英国出兵阿根廷维护其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殖民利益的一段资料,深刻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小组合作、分析概括。
(3)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记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香港和澳门主权顺利恢复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这一理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和积极反对台独。
(3)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6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历史特征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曲折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改革开放、祖国统一获得巨大成就。
2.主要表现(1)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1957~1976年,经历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全面拨乱反正,加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制度,中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4)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成为国家的法律。
(5)“一国两制”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3.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①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人民选举代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统一管理国家事务。
(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参政党。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基础。
③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④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原则。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①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②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③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4.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不同点(1)自治程度不同: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2)社会制度不同:民族自治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的目的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区域自治与民族自治相结合的制度;特别行政区自治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赋予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
(4)适用区域不同:民族区域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民族自治地区;特别行政区自治的适用区域是港、澳等地区。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
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姓名班级【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台湾问题的现状。
【教学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一、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1、香港问题的由来你能结合1842年、1860年、1898年这三个年份回忆起香港问题的形成过程吗?1842年的中英《》中规定:割让给英国。
1860年的中英《》规定:割给英国。
1898年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租期为99年。
2、澳门问题的由来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之后葡萄牙一直占领澳门并把澳门作为其领土。
3、台湾问题的由来※为什么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吴国孙权就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这是开发台湾的开始◎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台湾)◎1662年郑成功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
◎清朝康熙帝时,1683年施琅领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在历史上有哪四次分离与三次回归?四次分离:三次回归:荷兰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氏父子割据台湾清军进入台湾日本割占台湾抗战胜利后台湾光复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构想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1)国内背景:11届3中全会提出了从实际出发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2)国际环境:1978年中美建交,美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代表.2、“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过程提示:萌芽——1979年《》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学案)
历史必修一编写:邓爱辉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学习目标】识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表现所在,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理解: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运用:引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
【重点难点】重点:两级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点:苏东剧变的原因,和平与动荡的国际局势出现的原因【自主检测】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原因:①苏联改革的影响:戈尔巴乔夫以“”取代,提倡所谓和,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②国内经济困难③西方和平演变思想2.剧变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3.过程:①(时间),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②1990年,并入,实现了两德的统一③(时间),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苏联解体。
4.影响:苏联解体,也随之瓦解,也结束了。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1.原因:①世纪之交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②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等矛盾相继爆发③美国试图独霸全球,插手别国事务,使的冲突增加。
2.动荡的表现:①1999年,北约打着的旗号,向南联盟狂轰滥炸,这是北约在没有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
②2001年,美国发生,导致世贸双塔大楼倒塌。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表现:①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的,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②欧洲统一: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签订了《》,目的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时间)欧盟正式成立③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跻身的大好时机,极力争取联合国席位④随着经济好转,俄罗斯有了很大改善;它还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⑤中国作为,致力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2.影响:①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 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暂时呈现出的局面,但进一步加强;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知识点拨】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东欧剧变的原因: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钱其琛(中国前外交部部长)回答《世界知识》记者的提问:“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各项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时的历史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激动时刻,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中国成立后的各项成就和祖国统一大业,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历程和重要事件。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为实现祖国统一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此外,学生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1.运用史料实证能力,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各项成就。
2.运用历史思维,理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展的历程。
3.运用合作交流能力,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导学-探究-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思维。具体过程如下:
1.导学:教师引入新课,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学设计
要求:题型丰富,难度适中,不少于10题。
1.作业应在课后按时完成,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作业质量。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2.祖国统一:介绍“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在港澳台地区的实践,分析祖国统一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5.培养学生对港澳台同胞的关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一些政治制度、历史事件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政治体制改革、港澳回归等历史图片,让学生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视频播放: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纪录片片段,如《新中国成立》、《香港回归》等,让学生感受历史的氛围。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以教材为主线,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3.教学过程注重以下几点:
(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6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学案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背景、过程、内涵及其成功实践。
2.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过程和意义;理解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不同。
3.掌握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概况,分析影响祖国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4.理解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对中国和世界的巨大影响。
【知识梳理】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1949年以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2)为早日解决____________,实现祖国统一。
2.过程(1)1979年元旦,发表《________________》,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20世纪80年代初,________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3.内涵(1)前提: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2)内容: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____________制度。
4.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条件①“____________”构想的提出。
②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____________有了极大发展。
(2)过程①1982年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
②1984年12月,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________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意义①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②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易错提醒]“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而不是针对香港问题提出的,但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图解识记]港澳回归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打破长期隔绝状态(1)__________年元旦,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________、__________。
(2)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及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27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1949年以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2)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2.过程(1)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3.内涵(1)前提: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2)内容: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重点精讲]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1)“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它是我们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的,符合我国实际。
(2)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解决,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的愿望。
(3)“一国两制”既明确了港、澳、台地区在统一国家中的地位及其制度的特殊性,又顾及到各方面的利益,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国两制”是顺应时代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的正确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
[深化探究]材料一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登载的《告台湾同胞书》材料二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
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思考(1)材料一中刊论发表的目的是什么?表明中央人民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有何转变?(2)材料二中的“新办法”是什么,地位如何?答案(1)目的: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政策转变:由武力对峙转变到和平统一祖国。
(2)“新办法”指“一国两制”;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条件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②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
(2)过程①1982年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会谈。
②1984年12月,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意义①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②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深化探究]材料五星红旗飘香江,卷走米旗送英皇。
九十九年已然去,游子终回母怀间。
五星红旗迎风扬,紫荆花开更娇艳。
邓公一语存青史,中华民族庆团圆。
——某网友《贺香港回归》思考(1)材料中“五星红旗飘香江,卷走米旗送英皇”指什么事件?“邓公一语”又是何意?(2)香港、澳门为什么能够成功回归?香港回归有何意义?答案(1)1997年7月1日,中英在香港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①“一国两制”方针的保证。
②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综合国力增强。
③港澳同胞心向祖国。
意义:香港终于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
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促进了澳门问题的解决。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打破长期隔绝状态(1)1979年元旦,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2)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及经济文化交流。
2.90年代两岸关系的发展(1)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
3.新世纪之初两岸关系的新突破(1)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2)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重点精讲]为什么说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两岸关系不能仅仅由岛内民意决定,而应由全中国13亿多人民共同决定;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和大一统观念是实现统一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为统一积累了条件等等。
[易混易错]台湾问题≠香港、澳门问题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不同。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回归后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香港、澳门问题是殖民主义历史遗留问题,必须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进驻香港、澳门。
[关键点拨]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1)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
(2)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在,台独势力猖獗,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导致两岸关系紧张。
[归纳总结]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实现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两岸有相同的文化传统、民族语言,两岸同胞血浓于水。
(4)“一国两制”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深化探究]材料一材料二“九二共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思考(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表明海峡两岸关系变化趋势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九二共识”指什么?(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海峡两岸关系取得哪些新的发展成就,原因是什么?答案(1)趋势:海峡两岸由战争对峙到和平统一。
(2)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3)成就: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两岸民间往来、经济贸易合作、文化交流、旅游不断加强,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原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港澳顺利回归、平稳发展的影响。
课堂小结1.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该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答案 B解析解题时应明确材料表达的是“一国两制”的思想,而这一思想的核心意思就是要以“一个中国”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
2.根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首先成功解决了( )A.南海诸岛问题B.香港问题C.台湾问题D.澳门问题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是后来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3.2012年7月1日,我国隆重举行了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纪念活动。
下列关于香港回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B.香港特别行政区能独立行使主权C.它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D.它为澳门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答案 B解析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它有高度自治的权力,但不是一个能独立行使主权的国家。
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以下两幅图片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图一葡萄牙殖民时期的澳门旗帜图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A.见证了澳门地区历史的沧桑与新生B.都是澳门地区“一国两制”的表现C.是澳门由殖民走向高度自治的见证D.是中国从屈辱走向强盛的有力注解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过程中的关于澳门回归的历史。
依据所学知识,A、C、D三项说法均正确,而B项只体现了第二幅图的含义,没有全面体现两幅图的含义,故选B项。
5.“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
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
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A.和平统一祖国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C.加强两岸交流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答案 D解析1992年在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不断加深的基础上,海峡两岸的两个民间团体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被称为“九二共识”。
6.中国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A.解决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B.解决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答案 D解析中国政府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但其总体目标是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学思之窗思考:(1)关于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看法有何共同点?(2)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答案(1)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都认为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是中国国力的增强。
(2)中国近代一度出现“弱国无外交”的局面,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充分说明了一个国家只有国力增强了,才能在国家主权和国际舞台上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怎样提出来的?简述其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答案提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内涵:“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种制度”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基础达标]1.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D.李力:“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答案 C解析“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是两制的前提。
2.“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题干材料“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反映出这是真正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结果,从而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已经成立。
3.“日前,英国驻香港总领事柏圣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道,让他感受最深的是香港的不变——回归十年,繁荣不改。